课件:《老子》五章
合集下载
第2课《老子》五章-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二、《老子》五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
1、可以言说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称呼的“名”, 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
2、“无”,可以用来命名天地万物浑沌未开之时的初始状态; “有”,可以用来命名天地万物产生之时的母体根本。
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 至老死不相往来。
①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②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
向远方迁徙。 ③ 虽然有船只车辆,也不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也不去布阵。 ④ 使人民再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 ⑤ 使他们吃上合口的食物,使他们穿上美丽的衣服,使他们住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① “居善地”的原则是立身处世,适应环境;
② “心善渊”的原则是内心沉静,虚怀若谷;
③ “与善仁”的原则是与人为善,仁慈悲悯; ④ “言善信”的原则是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⑤ “政善治”的原则是用人得当,善于管理;
现实 意义
⑥ “事善能”的原则是取长补短,做事高效;
3、因此,要从“常无”中去观察宇宙变化的奥妙;因此,要从“常 有”中去观察万物生成的边界。
4、“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被称为玄妙。
5、玄妙啊玄妙,这是探究天地万物一切奥妙的门径。
智慧之门为你打开——①宇宙万物的本源
• 无,名天地之始; • 有,名万物之母。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老子》 五章 ppt课件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 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 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 “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 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 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 《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 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 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 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 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 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 甘居下地;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 深沉渊默;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 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 止;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 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 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 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 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 “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 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 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 《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 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 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 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 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 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 甘居下地;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 深沉渊默;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 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 止;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 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 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高中语文课件第二单元 2 《老子》五章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1)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 字伯阳,又称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 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楚国苦 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 化名人。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吏,晚年辞 官隐居。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受益颇多。
而君 诸子 君博 而.学 有意 而., 日瞻 参予 省马 乎首 己可 (也(并且如,果而,且假,如表,递表进假设
) )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通“尔”,你,你的
)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接着,表承接 )
4.古今异义
(1)名可名,非.常.名 古义:__不__是__永__恒__不__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程度副词 (2)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古义:__抛__弃__学__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失传的学问;高明而独到的学问 (3)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古义:__灾__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吉祥
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 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 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数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 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主学习
1.易误读字
观其徼.(jiào) 受国之垢.( ɡòu ) 无所乘.之(chénɡ )
老子第一个提出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道” 是世界万物的根本。老子是一位杰出的辩证法大师,认为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观察到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 两个对立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命题。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②《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 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如“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展示了 他的辩证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 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 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③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 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课 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 思想的内核和精华。
《〈老子〉五章》体现了老子的宇宙观、价值观和政治观。 他认为天地万物皆源自“道”,“道”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要求 人们顺应自然。同时他还提出治国方针“无为而治”,使民心淳 朴,天下大治。但又主张社会回复到“结绳记事”“小国寡民” 的原始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面 还在于提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哲学。
《老子》一书,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其 写作基础及背景,主要有三点:
第一,老子静思好学,打下了渊博的知识基础。老子自 幼聪颖,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 《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他的学 识远近闻名。
第二,超脱的环境和明智的境界为他提供了记录和评议时事 的条件。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末期,经历了时事的严酷动乱与变 迁,他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身在朝廷,洞察时弊,凭借超然的环 境,远见卓识的才能,卓尔不群的境界,旷古之智与气魄,关爱 民生和关切世事的胸襟,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经典原文2
《老子》五章
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春秋时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
高二语文《老子》五章课件
顺着自然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 必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 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人类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因而老子极 力鼓吹“功成而弗居”的精神。
拓展延伸 研习讨论: 一,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就本章的 某一句段,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 二、请谈谈你对“无为”“不言之 教”“唯弗居,是以不去”等观念的认 识与看法。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 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道德经》 《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 部思想巨著。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 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 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 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 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 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 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力量逐步衰 微,诸侯国之间征伐不断。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 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 战事480多起。
作者介绍:
老子(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李耳, 谥号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宫 镇)人,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我国古代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 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课文赏析: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是因为 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因为有恶 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是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 是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是由互相对立而体 现,高和下是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是由互 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是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拓展延伸 研习讨论: 一,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就本章的 某一句段,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 二、请谈谈你对“无为”“不言之 教”“唯弗居,是以不去”等观念的认 识与看法。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 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道德经》 《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 部思想巨著。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 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 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 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 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 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 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力量逐步衰 微,诸侯国之间征伐不断。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 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 战事480多起。
作者介绍:
老子(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李耳, 谥号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宫 镇)人,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我国古代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 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课文赏析: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是因为 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因为有恶 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是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 是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是由互相对立而体 现,高和下是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是由互 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是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老子》五章精品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小国寡民”——最理想旳旳社会
无为而治” ——治国策略
人们顺天任势,自然无为,不谋于占有,不为 于“益生”,无相互攀比旳观念,知足知止,不为 “人为”旳欲望而奔走,没有因贪婪而产生旳追求, 没有为名利而发生旳争夺,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 了人旳一种理想旳境界。
了解:这是老子理想中旳“国家” 旳一幅美妙蓝图,也是一幅充斥田园气 息旳农村欢乐图。老子用理想旳笔墨, 着力描绘了“小国寡民”旳农村社会生 活情景,体现了他旳社会政治理想。这 个“国家”很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 相闻,大约相当于目前旳一种村庄,没 有欺骗和狡诈旳恶行,民风淳朴敦厚, 生活安定恬淡,人们用结绳旳方式记事, 不会攻心斗智,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 危险远徒谋生。老子旳这种设想,当然 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旳。
正言若反
“正言若反”是老子独特旳立言准则,是老子思想旳一大特色。 所谓“正言若反”,就是从背面来表述正面,从背面来表述肯定。
“大巧若拙”、“大直若屈”、“大辩若讷”、大智若
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 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 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旳精髓是他旳朴素辩证法思想, 以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旳。“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有关《老子》
《老子》 又称《老子五 千文》 、《道德经》或 《道德真经》。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旳 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 要经典。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旳演变, “道”是其旳关键思想(“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也因其深邃旳哲学思 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主张是“无为而治” 。老子 旳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 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 老式思想文化旳内核。
《老子》课件
声相和,前后相随。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
辞。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三章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 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
❖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 为,则无不为。
《老子》第九章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 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第十章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爱民治国,能无治乎? ❖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玄德。
《老子》第十一章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二章
❖ 五色令人目盲; ❖ 五音令人耳聋; ❖ 五味令人口爽; ❖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一章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
❖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 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辞。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三章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 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
❖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 为,则无不为。
《老子》第九章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 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第十章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爱民治国,能无治乎? ❖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玄德。
《老子》第十一章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二章
❖ 五色令人目盲; ❖ 五音令人耳聋; ❖ 五味令人口爽; ❖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一章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
❖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 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五章精选教学PPT
《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
①成语: 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②格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你知道“儒道互补”在哪些文人 身上得到体现?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 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 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 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 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 诸侯国。
有一天,伯爵出于关怀,悉心的陪同 葛黛瓦 到郊外 游览, 希望能 令她开 心一点 ,过些 好日子 。 “您为何如此忧郁,难道奴仆们待您 不好吗?” 伯爵终于忍不住,试探的问。
“市里的百姓为了上缴赋税,所有的 人脸上 都像贴 满了怨 忿,我 哪里来 高兴呢?” 葛黛瓦非常叹息的回答。 “您就为了一群贱民而忧愁,真是有 失大体 。”伯 爵正是 为了多 收点赋 税而焦 急,听 到葛黛 瓦所说 ,突然 生气地 说。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公元前571年诞生,春秋时期 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 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 始人,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 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 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 《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 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 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 尊为道祖。
立身处世之根本
精神失意之良方
疗救社会,使之 恢复正常的秩序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朋友圈传上了一张坐在马背上的赤裸 女人的 照片, 那是英国著名画家约翰柯里尔画的油 画《马 背上的 葛黛瓦 夫人》 。这幅 画没什 么特别 ,也没 有什么 见不得 光的地 方,为 什么有 那么大 的影响 力存在 于世呢 ?我好 奇的把 贴文看 了下去 。 1040年,英国考文垂市的利奥夫里克 伯爵娶 了一名 美丽的 妻子葛 黛瓦, 她貌美 如花, 典雅端 庄,为 人善良 ,市民 都十分 敬慕她 ,但她 过门后 始终闷 闷不乐 ,表现 不了她 最美丽 的一面 ,只反 应她的 忧郁, 也没有 人可以 开导她 。久而 久之伯 爵的心 情也不 愉快, 总想找 个机会 诉说一 下。
《老子》ppt课件
2、 老子被道教尊为道祖,《道德经》是道教的主 要经典之一,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⑴ 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倾向。或追求个人自由,或保全 个人生命; ⑵ 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倾向。让思想超越有形的世界。
14
五、《老子》的海外传播 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
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 译文文本。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 是《圣经》,其次是《道德经》,据称在德国每十户 就拥有四本。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尼采(18441900)等对 《道德经》有深入研究。黑格尔说:“中 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 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 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15
英国科学家、汉学家李约瑟(1900-1995)著有多 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专著。他说,中国文化就像 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李约瑟 晚年自称“名誉道家”、“十宿道人”。李约瑟的最 大贡献是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从而为上个世 纪后半叶世界“老子热”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6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 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 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 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德之意五千 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3
苦县,今当河南鹿邑。其地本属陈国。陈为楚灭。 周守藏室之史,即管理周朝史料档案之官吏。
6
“术”是讲国君如何控制大臣、百官,也就是权术。 术不同于法,法的对象是全体臣民,术的对象是官吏 臣属;法要君臣共守,术由国君独操;法要公开,术 则藏于胸中。“术”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任免、 监督、考核臣下之术,史称“阳术”; 二是驾驭臣下、 防范百官之术(包括特务),人称“阴术”。
道法自然:《老子》ppt课件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知足之足常足矣”。(《 46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 46章》)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下先”。(《 67章》) 所以,《老子》以水为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8章》)
☺这是知足之足的智慧原则。
于是,我们想讨论的问题是:究竟何为“反 自然”的行为?在企业管理领域里“反自然” 的行为有哪些?你能列举多少?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其实,推崇自然思想,拥有“无为而治”的管理艺 术,是极高明的管理境界。
管理学界为此已经有“无为管理学”的诞生。(殿 学军教授,《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1997)。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3、“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2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5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章》)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22章》) ☺这是相辅相生的智慧原则。
西方管理学称赞其为“看不见的领导”、“轻松的 领导”。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2、辨证地看《老子》
今天的社会,显然已远离 “隐士”的时代。但置 身于剧烈竞争之现时代的我们却依然可以从《老子》 中汲取诸多智慧。
这些以“自然”、“无为”、“不刻意而争”为 核心理念的智慧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 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信仰模式的有效确立显然则
老子相辅相生的的智慧法则和处事之则最典型体现于: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警惕物极必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老子》五章-PPT课件
其人其书
老子(约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 人。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 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 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不 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你 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样
去爱自己。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凌 ,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上 ,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
课文解析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 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 欲,绝学无忧。(十九章)
①绝圣弃智:抛弃聪明智巧。此处“圣”不作“圣人”,即最高的修养境界解, 而是自作聪明之意。②见素抱朴:表现出来要单纯,内心要淳厚朴素。见,显露、 表现。素,未染色的丝。抱,持守。朴,未雕琢的木。③绝学:抛弃学问(有人 认为是抛弃一切外在的学问,有人认为是抛弃那些讲仁义、圣智、巧利的学问)。
联系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困惑。下面的这种困惑 你有吗?你能尝试用老子智慧解决这个疑惑吗?请谈谈其中的道理。 “在人生路上我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我都很努力朝着 目标迈进。可是当我获得了我追求的成功以后,我梦想的那些掌声、 鲜花、关注并没有如愿以偿地落在我身上。我很失落。我还要再去 追求这些吗?可不去追求,我也会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老子》PPT课件统编版8
《老子》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思想性极强,很有 韵味,多排比、对偶之句。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等。用词凝练,音节铿锵,理虽玄远,文实多姿。
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 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 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王朝的兴衰 成败、百姓的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 主张。
翻译: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偏执己见的 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 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这些行为)就 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第二章重在“修身”。“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对日常生活现 象的观察,其中蕴含着自然之理。为了显得高就踮起脚尖,这样立 不久;为了走得快就跨步(迈大步)前进,这样走不远。这与“飘 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意思相似——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是 没有好结果的。由此,作者指出了四种相似行为的不良后果:“自 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认为这些做 法像剩饭和赘瘤一样令人讨厌,有道之士不会这样。
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与《易经》《论语》一起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2)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他认为一切由道生出。
答案:
按照这样理解,知足者不失其所,强行者死而不亡,后文亦可通。
(1)自胜者强
(形容词,刚强)
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 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 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王朝的兴衰 成败、百姓的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 主张。
翻译: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偏执己见的 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 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这些行为)就 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第二章重在“修身”。“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对日常生活现 象的观察,其中蕴含着自然之理。为了显得高就踮起脚尖,这样立 不久;为了走得快就跨步(迈大步)前进,这样走不远。这与“飘 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意思相似——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是 没有好结果的。由此,作者指出了四种相似行为的不良后果:“自 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认为这些做 法像剩饭和赘瘤一样令人讨厌,有道之士不会这样。
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与《易经》《论语》一起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2)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他认为一切由道生出。
答案:
按照这样理解,知足者不失其所,强行者死而不亡,后文亦可通。
(1)自胜者强
(形容词,刚强)
《老子》PPT课件
老子不老子孔子不论语墨子不墨子孙子不孙子论语孙子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道德经墨子被墨家学派视为墨家经典2021120第一节老子不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第五章 诸子散文(上)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 会的变革,春秋时期政权文化下移,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出现。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老子》的深邃,《论语》的雍容,《墨 子》的质朴,《孟子》的雄辩,都对后世 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021/4/8
13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14
文体属于语录体,但没有对话的痕迹,只述 论点,略去论据,适应采用整齐的句式说理。
语句凝练,精警深邃,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格言特性,警句广为流传。
2021/4/8
12
பைடு நூலகம்
《老子》的文风
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 哲理,也善于对复杂的事物作抽象的概括。
韵散结合,某些章节全用韵语,大多随 文成韵,并无一定程式。音调和谐,富于节 奏感,呈现为形式精美的哲理诗。
2021/4/8
7
《老子》读本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 甲、乙、丙三种《老子》, 被 认为是《老子》最早的版本。 《老子》较早的注本是三国魏 王弼的《老子道德经》。通俗 读本有北京大学陈鼓应先生的 《老子今注今译》。
2021/4/8
8
《老子》的哲学思想
首次阐述道的学说,认为道是宇宙之本, 万物之源,是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准则。
2021/4/8
5
《老子》其书
《老子》即《道德经》, 相传为老聃所著,实出于战国 之世,反映了老子的基本思想。 传世本道经在前,德经在后。
第五章 诸子散文(上)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 会的变革,春秋时期政权文化下移,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出现。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老子》的深邃,《论语》的雍容,《墨 子》的质朴,《孟子》的雄辩,都对后世 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021/4/8
13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14
文体属于语录体,但没有对话的痕迹,只述 论点,略去论据,适应采用整齐的句式说理。
语句凝练,精警深邃,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格言特性,警句广为流传。
2021/4/8
12
பைடு நூலகம்
《老子》的文风
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 哲理,也善于对复杂的事物作抽象的概括。
韵散结合,某些章节全用韵语,大多随 文成韵,并无一定程式。音调和谐,富于节 奏感,呈现为形式精美的哲理诗。
2021/4/8
7
《老子》读本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 甲、乙、丙三种《老子》, 被 认为是《老子》最早的版本。 《老子》较早的注本是三国魏 王弼的《老子道德经》。通俗 读本有北京大学陈鼓应先生的 《老子今注今译》。
2021/4/8
8
《老子》的哲学思想
首次阐述道的学说,认为道是宇宙之本, 万物之源,是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准则。
2021/4/8
5
《老子》其书
《老子》即《道德经》, 相传为老聃所著,实出于战国 之世,反映了老子的基本思想。 传世本道经在前,德经在后。
老子五章PPT(优秀课件) 通用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 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有无开场白, 梦游太虚幻境,以及“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乃至假托林黛玉的笔 下反骂贾宝玉:“无端弄笔是何人?剿 袭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 丑语低他人”等等老庄与禅道思想,几 乎俯拾皆是。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 “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 之后又循环反复。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 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
四、作者作品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 或称《老子》《老子五千 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 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 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 《道德真经》。
五、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 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 “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 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 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出 岳润民田。”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处 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 不矜高自及天。”
❖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有无开场白, 梦游太虚幻境,以及“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乃至假托林黛玉的笔 下反骂贾宝玉:“无端弄笔是何人?剿 袭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 丑语低他人”等等老庄与禅道思想,几 乎俯拾皆是。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 “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 之后又循环反复。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 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
四、作者作品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 或称《老子》《老子五千 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 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 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 《道德真经》。
五、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 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 “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 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 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出 岳润民田。”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处 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 不矜高自及天。”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善,斯不善;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有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 音声由互相对立而谐和,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因此,“圣人” 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事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的发展),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失去。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輿,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章选自老子第八十章,反映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主张回到原始状态,违背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小国寡民”是这一章的关键,历来对它有四种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参考译文
诚实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诚实。德善的人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人其德不一定善。 有真知的人可能不广博,广博的人不一定有真知。 道家的圣人不积累财物,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越充足,把财物尽量赠给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的“道",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有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 音声由互相对立而谐和,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因此,“圣人” 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事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的发展),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失去。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輿,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章选自老子第八十章,反映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主张回到原始状态,违背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小国寡民”是这一章的关键,历来对它有四种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参考译文
诚实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诚实。德善的人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人其德不一定善。 有真知的人可能不广博,广博的人不一定有真知。 道家的圣人不积累财物,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越充足,把财物尽量赠给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的“道",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二单元2《老子》五章(共79张PPT)
(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 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
积累老子名言
(摘录红字部分并背诵)
1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 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 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 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 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
《老子》五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楚国人,约生活于前571年 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 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 (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 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 千言》、《老子五千文》,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 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共81章。它是中国历史 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虽然很薄(不到六千中 文字,因此足以用一张报纸登载),但却包含着 许多精神食粮。整个系列的道家哲学家,都用此 书作为他们自己思想的起点。
1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 不博,博者不知。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 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 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
13、不出户,知天下。
1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积累老子名言
(摘录红字部分并背诵)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积累老子名言
(摘录红字部分并背诵)
1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 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 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 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 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
《老子》五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楚国人,约生活于前571年 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 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 (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 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 千言》、《老子五千文》,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 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共81章。它是中国历史 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虽然很薄(不到六千中 文字,因此足以用一张报纸登载),但却包含着 许多精神食粮。整个系列的道家哲学家,都用此 书作为他们自己思想的起点。
1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 不博,博者不知。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 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 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
13、不出户,知天下。
1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积累老子名言
(摘录红字部分并背诵)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 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 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老子强调的是“谦虚、 “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己放 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 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 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意 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 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
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 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 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评析:“圣”、“智”产生法制巧诈,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 为扰民的“有为”之政,弃绝有为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 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 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评析: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老子认 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 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 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评价: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万物,需要一个从“无”到 “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 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 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 去。 评析:生活中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乃至转化,集中鲜明的体现 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 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顺应自然、客观规律。以圣人 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
(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 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 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 邑东)人。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 著《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 祖。
《道德经》又名 《老子》,核心思想是 “道生万物”的宇宙生 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 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 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 律发展变化的,而“道” 是世界的本源。
常枞(zōng)弥留之际,他的学生老聃 (即老子)前来探望,并讨遗教。常枞 “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 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 ‘亡!’常枞曰:‘子知之乎?’老子曰: ‘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 岂非以其刚耶?’常枞曰:‘噫,是已! 天下之事尽矣,何以复语子哉!’”常枞 以刚齿比柔舌先亡的事实,启发老子概括 出柔弱胜刚强的结论。
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中的“国家”蓝图,没有欺骗和狡诈 的恶行,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们用结绳的方式 记事,不会攻心斗智,不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徒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