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合集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实践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实践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实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较大抵触情绪,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我们需要进行实践探索,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提升亲和力1.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可以通过课堂小品、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活泼生动的氛围中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乐趣。

2. 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升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PPT、视频、音频资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直观生动,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二、提升针对性1. 紧密结合时事热点时事热点是学生较为关注的话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紧密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通过分析热点事件的背后逻辑、思想政治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2. 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提升针对性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真实案例或者虚拟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亲和力提升的着力点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亲和力提升的着力点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亲和力提升的着力点收稿日期:2018-12-25基金项目:安徽省2018年度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共享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gxyq2018178)作者简介:刘媛媛(1980-),女,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德树人,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改进教学的必然要求。

“所谓亲和力,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群体心目中的亲近感,以及对所在群体能够施加的影响力;亲和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良情怀,是以博爱心胸为依托的人与人之间的认同和尊重。

”《礼记·学记》曾指出:“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在课堂的亲和力既反映出师生心灵上的通达与投合,又成为促成教学合作,达成思想共识的推动力。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立足中国特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实现。

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指示和要求,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亲和力上,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结合学情期待,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思政课堂加强亲和力,使学生如沐春风,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

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乐于参与学习、认同思想主张,思政课亲和力是必不可少的。

提升思政课堂亲和力,必须抓好着力点,具体体现在理论、载体和方法等方面。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一、引言思政课是高校的一门特殊课程,它既是学术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而教师亲和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教学。

二、教师亲和力的内涵教师亲和力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亲近程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教师亲和力包含着教师的温暖、友善、耐心等特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亲和力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非常重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亲和力能够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交流和理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传达思政课的内容,学生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2.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亲和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思政课的关注和投入。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时,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教师亲和力有助于传递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当教师与学生有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后,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高校思政课中,教师亲和力的提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教师亲和力提升策略。

1.建立积极的沟通机制: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沟通机制,包括个别的面对面沟通、集体的课堂讨论和在线的交流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2.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并积极给予帮助和建议,使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关心。

3.注重语言和肢体表达:教师的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引领青年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学生的反感和排斥、信息爆炸导致信息碎片化等。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关注学生需求,掌握有效教育方法。

1.了解学生特点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积极参与和体验思政教育。

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讲座、研讨会、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富有互动性。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1.建设思政教育场所:校园中设置思政教育展厅、活动室、图书馆等场所,展示思政教育的成果和文化,提供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2.开展思政教育系列活动:举办思政教育主题月、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3.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和项目: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各门课程和学科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思政的力量。

三、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1.培养教师“双师型”素质:要求思政教育教师除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提供定期培训机制: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方法、心理辅导等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3.加强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重视思政教育教师的招聘和培养,吸引有激情和热爱思政教育的优秀教师加入。

四、与社会资源合作,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邀请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到高校进行讲座和指导,提供专业的学术支持。

2.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活动:与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合作,共同举办思政教育活动,搭建宣传思政的平台。

3.引入科技手段提升亲和力:通过建立思政教育网站、APP等新媒体平台,加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任务。

而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的主要承担者,其亲和力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亲和力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与学生建立起亲切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咨询时间、开展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注重教师个人魅力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也与教师个人的魅力息息相关。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魅力,通过丰富的知识储备、独特的教学风格、亲切的笑容等方式,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拥有更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教师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和认可。

三、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亲和力的提升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以增加课堂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幽默的笑话等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愿意和教师沟通和交流。

四、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不断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求。

通过引入一些前沿的思想政治理论、热点的社会问题、现实的案例分析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从而增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摘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讨了提升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案例分析部分展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

结合以上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强师生沟通、注重实践教育、倡导创新思维等。

展望未来,可以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策略,措施,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群体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当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亲和力不足、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育效果。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有必要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改进策略,从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结论,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当今社会,在世界各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更显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和措施,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是指教育内容和方式能够与学生需求和心理特点相契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同,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可以采取以下有效途径:1. 更新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热点问题,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开设与学生关切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如创新创业、职场发展、身心健康等,使思政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2. 多样化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政教育普遍采用讲授方式,导致学生对课堂教育缺乏兴趣,容易产生抗拒心理。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媒体、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3. 强化互动沟通。

互动沟通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表达意见,并能够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思政教育讨论会、座谈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4.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还与学习环境息息相关。

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支持。

5. 健全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也与评价机制密切相关。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保证评价结果和行为目标的衔接度。

应该鼓励学生参加思政教育相关的比赛和活动,并将其纳入综合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的热情。

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需要教育者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更新教育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化互动沟通,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健全评价机制。

只有通过这些有效途径的全面落实,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亲和力的心理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亲和力的心理学方法

尊重 、 实 、 受 和 理解 。 真 接
1 重 学 生 . 尊 按 照 马斯 洛 的 观点 , 重 是 人类 较 高 层 次 的需 求 , 尊 每 个 人 都 有 获 得 别 人 尊 重 的 需 要 .尊 重 需 要 的 满 足 可 以 促
进 人 的 自我 实 现 , 断 提 升 自己 。 尊 重 学 生 , 是 尊 重 学 不 就 生 的 人 格 . 分 认 识 到 他 们 的 独 立 性 ; 是 尊 重 学 生 的 创 充 就
分 ,是 教 育 者 按 照 党 和 国 家 的 要 求 , 目 的 、 计 划 、 组 “ 有 有 有 织 的 对 受 教 育 者 施 加 影 响 . 受 教 育 者 逐 步 树 立 正 确 的世 使 界 观 、 生 观 、 值 观 , 有 良好 的 道 德 品 质 以 及 与社 会 主 人 价 具
错 误 。 是 学 生 都 是 完 美 的 , 就 没 有 教 育 者 存 在 的 必 要 要 那 了 。 要 去 苛 求 任 何 人 , 要 因 为 学 生 表 现 出 的 一 个 小 小 不 不 的 缺点 . 剥夺 他 享 受你 的爱 的权 利 。爱 一 个 人 的缺 点 , 就 就 能 接 近 这 个 缺 点 , 就 能 找 到 这 个 缺 点 的 成 因 , 自然 也 那 就 能 对 症 下 药 , 就 是 我 们 经 常 说 的 因 材 施 教 。 且 教 育 也 而 的 目的就 是 使学 生 更 加 成熟 、 善 , 不 是完 美 。 完 而

听 技 巧 训 练 等 ( 体 操 作 方 法 见 参 考 文 献 ) 具 。
二 、 发 学 生 自我 意 识 . 进 个 人 潜 力 的 充 分 发 挥 激 促 自我 意 识 是 一 个 人 对 自己 的 认 识 和 评 价 , 包 括 对 自 己心理 倾 向 、 性 心 理 特征 和 心理 过 程 的 认识 与 评价 。 个 人 由 于 具 有 自我 意 识 . 因 而 能 对 自 己 的 思 想 和 行 为 进 行 自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探析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探析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探析吴亚峻汪淑娟(吉首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有效性的重要基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观条件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之重要性,是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本文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尝试对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具体路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要研究其实体性的要素。

而且要注重其非实体性的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亲近、吸引、融合的倾向或特征,以及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和谐感、亲近感、趋同感。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中的非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的。

就其要素结构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围绕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一核心要素展开的具有不同层次的动态的整体合力。

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与传统的社会相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丰富和复杂。

在国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

为我国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但这种交汇也给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环境、网络环境等新兴环境。

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所形成的环境等环境要素也对人们的思想、心理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总之,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历史传统和现代文明在现实的平台上构成了一幅纷繁复杂的现代环境图景,并且以其多维性和现代性不断“强化”.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环境的“强化”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定向”引导作为人们思想道德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外部条件,共同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

“亲和力”让思想政治工作如虎添翼

“亲和力”让思想政治工作如虎添翼

站 着的是 老 师 ,而精 神上 ,这种 局面恰 恰打 了个颠 倒。好 思想政 治 工 作者 ,应 该树 立正 确 的学 生观 : 首 先应 该发 自肺腑 地 爱学 生, 这样
由, 乐于参 与 时, 思 想政 冶工 作 才能 更好 的进行 。那 么如 何 增强思 想 讲 座 等形 式 , 结合 典 型事 例 , 因材 施教 , 实现 硬 性 灌输 向软 性灌 输 的 政 治工作 的亲和 力呢?

转 变 和显 性教 育 向隐 性教 育 的转 变 , 形成 施教 者 和被 教者 双 向交 流
识 水平 不 断提 高 的情 况下 ,要 做好 思 想政 治 工作 , 仅 靠行 政权 力 和 制接 受等 传统 的教 育 方式 , 而应 采 取 多种 形式 对 学生 进行 正 面 引导 影 响 力是 远远 不够 的, 因为只 有在 学 生心 理感 到 很放 松 。思 想很 自 强 化人 生理 想和 信念 的教 育 , 坚持 以人 为本 , 借 助橱 窗 、报刊 、专 题
和力显得尤其必要。思想政治工作者 只有做到思想理论过硬、个人品质
压而 不服 , 不仅 思想 问题不 能解 决, 还 有可 能形成 新 的思想 问题 , 甚 至
三 、采取合 适的教 育方法
过硬 、工作作风 过硬 、工作 能力过硬 , 才能 不断增强 自身的吸引力 , 提 激化彼 此之 间的矛 盾。 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才能真正完成时代所赋予的神 圣使命 。
山 西 青 年
政 工 之 窗
“ 亲和力”让思想政治工作如虎添翼
黄小燕 张恩花
湖 南省 郴 州 市 第三 中 学

亲其师. 乐其 友而 信 其道 ” ,只有 真 正做 到 师生 间心 灵 的沟 要 :新 时期' 如何切 实提升德育工作的 亲和力 ,增强思想政治教 育 友 。 “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作者:刘旋周其明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3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实现价值趋同。

作为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状况历来受社会所关注。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当下思政课发展的重要时代任务,明确思政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是提升亲和力的基础和关键。

思政课亲和力的本质就是要实现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

其中,理论认同是基础,价值认同是关键,实践认同是根本归宿。

关键词:思政课;亲和力;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实践认同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19.03.0015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青少年教育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合格青少年素养培养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思想的引导和培养,在新时期更是高度关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并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给予很高期望。

思政课体系的结构框架逐步形成,在过去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中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

然而,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思政课仍有许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仍要在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上下工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1]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加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是当前思政课教学、青少年成长之需求。

只有建设好思政课的亲和力工程,才有可能让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才有可能使思政课教学的内容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行。

而明确思政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才能准确地找到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一、思政课亲和力的核心是“和”“亲和力”原属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特指一种原子或分子与另一种原子或分子间的关联属性,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领域,强调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愿意接近、相互趋同的特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大学(思政教研)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2021年2月Feb.2021总第502期Vol.50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路径研究王纯爽a,姚屹北b(沈阳药科大学a.药学院;b.学生处,辽宁沈阳110011)摘要:亲和力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进而促进教育对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必须正确认识其科学内涵,把握其针对性、向师性与实效性。

本文从教育实践活动和谐性、教育主体人格的感召性、教育对象的主动性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生成原理,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跟踪热点动态,讲透理论内涵;融合信息技术,转变话语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协同心理疏导;创新授课模式,注重实践教学。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8-0044-0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m这一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引。

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科学内涵进行系统的把握,探索其在教育活动中的生成机理,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策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科学内涵从概念上讲,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主体(教育者、教师)对受众(受教育者、学生)的吸引、感染、凝聚、塑造和引领等积极影响,以及受众对教育主体的亲近、认同与满意”2。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针对性。

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使受教育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要做到有的放矢,直击大学生的思想困惑。

为此,提升教育的亲和力,要针对一个个鲜活的大学生个体,深入他们的内心,才能拉近距离”第二,向师性。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系统构成、现实检视与提升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系统构成、现实检视与提升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系统构成、现实检视与提升路径龙献忠 刘绍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1]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和实践要求,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至关重要。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基础,也是满足学生需求和期待的重要条件。

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对于保障“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目标的实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何以为是: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的系统构成明晰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何以为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掌握,关系到思政课能否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关系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和任务能否顺利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为了更清晰地了解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的系统构成,有必要对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这个概念中所涉及的“话语”“亲和力”这两个关键词的主要内涵做出 摘要: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遵循。

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主要由话语主体的引领力、话语内容的解释力、话语风格的吸引力、话语语境的渗透力、话语评价的助推力等构成。

由于话语双方在主导性与主体性之间存在“内在张力”、话语资源的供给未做到“内容为王”、话语的表达艺术未达到“妙趣横生”、话语语境的创设未实现“润物无声”,而且缺乏“科学规范”的话语评价机制,受这些因素影响,高校思政课话语主体引领力弱化、话语内容解释力欠缺、话语风格吸引力不强、话语语境渗透力淡化、话语评价助推力不大,这使得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提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一、提高教育质量,强化教育实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产生实效,必须重视教育质量和实效性。

教育质量越高、实效性越强,越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越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因此,高校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优秀教育方法,将之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例如,引入案例教学、导师制度、实习实训等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具有实践性和实际操作性,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思政教育的参与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吸引力。

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设讨论会、主题沙龙、文化节、社团活动等,通过思政课程以外的多种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向学生传递有趣、有用、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觉地接受思政教育。

三、根据学生需求,从多维度满足学生的思政诉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具有亲和力,还需要从学生需求出发,从多维度满足学生的思政诉求。

首先,高校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政认知情况,从学生的思想需求出发,将思政教育与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实现让学生在思政教育中体会到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内涵与实效。

其次,高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求。

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兴趣、不同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思政教育课程,以适应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

最后,高校可以运用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思政交流,例如,开展学生思想大讨论、开放蓝牌思政课堂、举办志愿服务活动等,让思政教育更加接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以上三个方面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希望高校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实效性和吸引力,让思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探索

会 需 要统 一 的角度 来 理解 教 育对 象 .关心 和 维 护大 学 生 的利益 ,贴 近 实 际 、贴近 生 活 、贴 近学 生 ,把
育实践 的主宰 .在信息的收集和舆论导 向的把握上 拥 有绝 对 的权 威 .学生 则 成 了被 动 的受 众 ,无 法 大 胆沟通 与交流 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传统 的思想政治 教 育越 来 越 不适 应 社会 发 展 和学 生 的身 心 特 点 .滞
当今 社会 在 经 济 、政 治 、文化 及 价 值 观上 都 已 经 或 者 正 在 发 生 深刻 的 变 迁 。传 统 的 “ 人 社 会 ” 熟 被 “ 人 社 会 ”打 破 .大众 文 化 对 生活 的渗 透逐 步 生 加 深 。这 种 转变 对 教 育 的影 响 是 多样 的 ,需 要 重新 确 立价 值 和 行 为标 准 。面对 这 样 的 现实 ,具 有 亲 和
三、构 建高校 思想 政治教 育亲 和 力的有效 途径 ( )更 新观 念 ,强化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 育 一
人 功 能

的思想 政治教育理应更加注重教育对象 的主动性 。
但纵 观 传 统 的思 想政 治 教育 工 作 .教 育 者始 终 是 教
是 以学生为 出发点 .从大学生 自身需求与社
具体表现为德育施教主体 . 德育工作者和工作组织与 受 教 主体 之 间相互 亲 近 的 动机 和相 互 亲 近 的行 为 团 思 想政 治 工作 中 的亲 和力 .既指 通 过 思想 政 治工 作
者 的各 种 努 力使 思 想政 治 工 作不 断 彰 显 出来 的独 特 的吸 引力 和凝 聚力 .又指 思 想政 治 工作 者 所 必 须具 备 的重要 品格 。亲 和力是 真理 的力 量 、知识 的力 量 、 人 格 的力 量 和 艺术 力 量 的和 谐统 一 .是思 想 政 治工 作 者 在工 作 过程 中引 导力 、转化 力 、纠错 力 、团结 力 、吸引 力 的综 合展 现 。1 想 政治 工 作 的亲 和 力 , [思 3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中间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这种力量会影
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以及人生价值观,使他们认同和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
达的知识、理念和文化,以及国家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成长和发展,这
需要在多重层面上构建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关系”。

这些层面包括: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以及针对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
学方案等。

这些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和信仰,提升“亲和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

学生在
成长期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需要融入到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去。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应
对问题、构建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还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时
代背景和学生需求。

思政课应该关注当代社会和国家发展,注重与学生的实践结合,充分
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技术方法和媒介资源,提高课程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
在应对时代发展、追求人生目标中,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好伙伴。

总之,“亲和力”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属性,能够在社会、学生、教育者之间产生
良好的互动和关系,帮助学生在人生发展中获得方向性和价值取舍能力,推动社会可持续
发展和繁荣。

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价值引导、思想引领、成长引路的重大使命。

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深刻回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责任使然、时代使然、形势使然。

一、拨云见日:理论阐析路径当前大学生主体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95后”,面临着多元价值观念、多样文化形态、多种信息选择,很容易落入价值“陷阱”。

辅导员作为传道者,要明道、信道,通过陈情说理、讲好故事、彰显立场,为学生拨云见日。

(一)陈情说理见真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生活信息化、信息生活化的步伐,创造了一个跨疆界、跨时空、多维度的网络空间。

在这个空间,谁讲已经不重要,讲什么更重要。

辅导员要培养学习意识,提高理论素材,打磨问题分析“工具”,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剖析问题;培养素材意识,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对话题进行深入的了解,还原始末,转换成学生易于接受的话语形式;培养学生当中的意见领袖,如学生党员、干部等,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理,实现陈情说理的常态化、生活化。

(二)讲好故事扬正气当前以微信为代表的碎片化阅读和移动阅读习惯,正逐渐培养大学生的思维习惯、信息接收习惯。

故事、漫画、图片、短视频等成为当前大学生最喜爱的接受方式,长篇累牍的文字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取关”的对象。

辅导员要“用成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使命感,用亲历的故事赢得彼此的信任感,用经典的故事传递主流价值观,用点赞的故事弘扬正确的人生观”[2]。

讲好历史的故事,使历史生动化、形象化;讲好时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时代的精神和脉搏;讲好身边的故事,挖掘典型和榜样,用鲜活的事迹鼓舞人;讲好自己的故事,做好良师益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成长。

(三)因事而化显立场理论要有亲和力、说服力、阐析力在于有坚定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增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与感染力的实现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增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与感染力的实现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思政课堂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74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战“疫”斗争,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丰富的现实素材。

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传递战“疫”精神正能量,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应注重从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混合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亲和力;感染力作为身处疫情风暴中心的湖北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作为这场战“疫”斗争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我们更应将理论与鲜活的实际相结合,讲好战“疫”故事,讲清哲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下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工作为例,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自身:热爱教育事业,提升教学底蕴热爱教育事业,是讲好思政课的关键之所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饱含热爱之情,提升自身觉悟与精神境界,时刻倾注对教学的激情,这些正能量的情绪是会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生们是可以从心底感受到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学联的贺信》当中曾经指出,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为“士”者且为师,更应将“弘毅”时刻铭记。

国家有危难与召唤,师者更应该立德树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使命与担当,这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绵延生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密码。

近代以来,每每国有召唤,教师的响应方式虽有不同,但从未缺席。

19世纪60年代,兴办洋务救国,清政府设立福建船政学堂,聘请大量欧洲专家执教,学堂为国家培养现代船政人才,当中有几位中国教师值得铭记。

其中一位叫林宪曾的福建籍教员,每次上课之前,林老师必率领全班学员振臂高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学堂上下弥漫着“为保国而牺牲”的悲壮气息,这深刻地影响了学生们,当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严复。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包括了师生情感的融洽、教学过程的亲切、教学内容的贴近、教学方法的灵活等方面。

师生情感的融洽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关心、尊重,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尊重的教学关系。

教学过程的亲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平等、友善、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和亲切。

教学内容的贴近是指教师能够把宏观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灵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还包括了教师个人魅力的提升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教师个人魅力的提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做到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各种形式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表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还包括了教学管理和教学环境的提升。

教学管理的提升是指学校和教师要从制度层面加强对思政课程的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思政课堂教学的指导和督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环境的提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凸显了人文情怀、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内涵。

其关键在于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在亲和力的引领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熔炉”,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大力倡导,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政治敏感性和思想 觉悟,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 能和业务水平,使其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更好地传授知识。
鼓励教师自我提升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 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感,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良好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新一代大学生。
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培养其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增强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关注学生需求与心理特点
了解学生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 需求和兴趣爱好等,为制定针
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关注学生心理特点
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和类型的学生 ,关注其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因 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意 识,使其能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 育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生因素
学生的认知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本文分析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意义,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具有情感性、渗透性和扩散性等特点,提出通过以情感人、以德树人、以理服人、以学养人的途径和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亲和力 教育者【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C-0043-02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全面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和需求。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增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意义(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时而新。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对其提出了诸多的挑战和课题。

面对我国社会发展大变化和时代发展大变革,学生的身心思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放务实精神和主体意识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变,自我意识也得到了明显增强,更加追求自由、民主、平等,重平等轻权威、轻务虚重务实的理念已经成为他们的思想共识。

所有的这些变化和变革,都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取得的效果有限,唯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柔性,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期待和需求。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遵循学生特点的必然要求。

随着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互动和融合,多元文化的种种形态和思想问题,都将在青少年的身上展现出来。

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差异性、多变性、选择性和独立性等四个特点,体现出个体意识强、思想变化快、信息量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不同于传统的代际思想特征,他们的个人本位价值和自我意识都很强,对于不同价值取向也更加宽容,善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在网络世界里张扬着反传统和反权威的精神心态,人际交往也趋于平淡,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学习交流、娱乐消费等,使在校大学生的新的生活观念和虚拟人际关系得以出现,在貌似成熟外表下隐藏着脆弱心灵、在貌似叛逆的外表下隐藏着不安全感,渴望得到真诚的沟通和理解,而这一切只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才能在“文化反哺”中给予学生以慰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以人为本理念灌输的客观要求。

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种重要方法论。

它提倡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坚持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有机结合,要把培养社会要求的全面综合素质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激励,达到提高和升华的要求。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增强亲和力,才能把学生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把以人为本理念灌输于教育全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知识全面扎实、具有创新进取精神、有较强实践意识和能力的一代新人,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主要特点(一)情感性。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情感性,就是人对于个人需要和客观现实关系的一种认知,也是客观事物是否能够与自己个人需要相符的一种主观体验。

情感性是客体价值和主体需要契合关系的一种体现,如果两者是契合的,则表现为亲和性,如果两者不是契合的,则表现为排斥、否认或者疏离的状态。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则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感受到的和谐感、亲近感。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价值观的输出为主要任务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把情感作为教育内容,培养和丰富学生情感的一种情感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亲和力作为情感的一种具体形态,是学生的喜欢和快乐的情绪特点,而且随着这种感觉的增强,逐步上升为美感、理智感或者是道德感等高级情感。

因此,情感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渗透性。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渗透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过程中,不再是传统的灌输方式,而是具有间接性、渐进性和隐蔽性特点,具有潜移默化和春风化雨的作用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没有意识状态下自觉接受教育观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 莹德育论坛·念,不知不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和价值观的互动交流,在学生主体性和独立性日益增强的劲头,必须使用渗透教育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亲和力的情感性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过程中同时具有渗透性的特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是同行并进的,所有的教育要素都可能会对教育对象产生作用,渗透性要求必须依靠其他载体进行信息传递,以丰富的教育情感,使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认同、思想上得到共振,达到渐进式教育效果。

(三)扩散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具有的情感性,决定了人的情感也不是简单地蕴藏在内心就结束了,总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展现出来,产生扩散效应。

人的情感具有空间扩散、时间扩散、外向扩散和内向扩散四种形态,而且这四种形态还相互交织于一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旦学生感受到教育者和教育方式的亲和性,就会对其产生信赖,传递到其他信息之上。

学生对这种教育思想和内容产生喜欢、认同的积极感,也都会传输到其所传播的各种信息中。

思想政治教育一旦具有了亲民和时尚的特点,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就会对教育方法的亲和力转移到教育内容上,对教育思想和内容更加容易接受,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三、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路径分析(一)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以情感人。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情感性特点,决定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以情感人。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将会产生极大的亲和力,更能够打动人。

教育者的情感作用,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要求,不仅是一种综合教育素养和能力,也是一种时代情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主动拉近和他们的距离,用情感打动学生,以情近人、以情感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的教育和改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任何一种思想必须要落在实处,让受教育者自觉运用到实践中,入脑入心入行;任何一种思想在教育过程中,都需要走进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将心比心;任何一种思想在教育过程中,都离不开教育者的用心,以信心和耐心来引导受教育者。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亟须在思想上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人,真诚而公正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尽量满足其发展需求,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在其困难和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支持,积极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增强思想共鸣,通过情感的渗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以德树人。

以德树人,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路径之一。

以德树人,重在“德”,其思想就是要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教育者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言堂”和“填鸭式”教育方法,避免盲目受教和施教,和受教育者做到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确保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才能更加主动学习。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弘扬,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德”,国家和社会责任是“大德”,修身养性是“小德”,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是要以平实语言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时代精神和要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心服口服并身体力行。

(三)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服人。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有理才能入心、才能成信。

理论,只有说服力,才能掌握群众,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

所谓的彻底,就是指理论要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

理论具有彻底性和说服力,才能真正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不仅要具有感情,还有辅以理性逻辑,融情于理之中,增强理论说服力,要以合理的方式让受教育者知其所以然。

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两者相互补充并不矛盾,只有建立在情感认知基础上的理论才能为科学所证实,才能让受教育者敞开心扉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因为其过于理论性和刻板性而被学生所不喜,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这不是思想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教育方式的照本宣科、无的放矢,让学生缺乏认同感,必须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到以理服人,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和亲和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养人。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不仅是指静态的知识,还包括动态的学习,这是知识传承和创造过程的结合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养”是指教育者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学生,做到身体力行,产生榜样作用。

学生立身成人的过程,使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使被受教育者知识和言行这幅,产生信任感的过程,从而对学生产生权威和可信度,内心产生共鸣。

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在对教师思想和言行认同以后,将其内化加工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魅力所在。

善于教育的教师首先一定是善学者,只有不断学习和接受新思想,才能和学生保持紧密联系;教师的厚实基础理论和储备,使学生容易达到明知达理的状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在社会上可以更好生存。

【参考文献】[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2]温海霞,燕连福.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生成及提升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7(9)[3]秦晓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4]王南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方法探究[J].科教文汇,2017(7)【作者简介】刘 莹,女,吉林长春人,研究生学历,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苏 洋)·德育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