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国家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国家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国家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是一个关键性的政策框架,旨在确保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并统一国家教育的
核心内容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国家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的基本原则、管理机构和实施措施。
国家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基于以下基本原则:
2.公平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不论其所
在地区、社会经济背景或其他人身特征。
3.灵活性:允许学校根据本地特点和学生需要进行适当的课程
调整和创新。
4.进步性: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内容,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
的需要。
5.学生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而不仅仅是强调知识传授。
国家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以下部门:
2.地方教育局:负责监管本地区学校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情况,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3.学校:负责具体的课程开设和实施,确保学生按照规定研究相关课程。
为了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以下措施应得到注意:
2.提供教师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和适应新的课程要求。
3.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4.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国家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的意图和目标。
国家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一致的课程标准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我们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800字。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制度是指学校自主开发符合本校特色和需求的课程,通过制度的规范管理,帮助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与原则1. 学校校本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 制度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合理性、适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三、课程开发的阶段1.需求调研阶段: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调查问卷以及专家访谈等方式了解学校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方向。
2.课程规划阶段:结合需求调研结果,制定课程目标、内容与教学方式,并形成初步的课程规划。
3.课程设计阶段:由教师根据课程规划的要求,编写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试验实施阶段:在确定的试验班级和学期内进行试验教学,评估课程的实施效果,不断优化和完善。
5.推广应用阶段:根据试验教学结果,对课程进行修改和完善,逐步推广到全校各个年级和班级,形成稳定的校本课程体系。
四、开发与管理的组织结构1.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小组:组成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等组成,负责课程的需求调研、规划、设计和评估等工作。
2.课程开发与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与管理课程开发的各项工作,制定课程开发的计划和指导文件。
3.教师团队: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教师,负责具体的教学实施和课程的更新与完善。
4.教学评价部门: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并及时提供反馈和建议。
五、师资培养与支持1.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增强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实践能力。
2.资源支持:学校通过购置相关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教学所需的各类工具和设备。
3.专家指导:邀请教育专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进行指导和评估,提供专业建议和支持。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1.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制定校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表,确保课程的连续性和有序进行。
2.教学质量管理:建立相关的评估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并提供相应的奖惩措施。
最新学校校内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
最新学校校内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简介本文档旨在规范学校校内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校内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教师和教务部门。
1. 课程开发1.1 课程需求分析与设计- 教务部门负责与教师共同进行课程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
- 教师应根据课程需求分析结果,进行课程设计,编写详细的教学大纲。
1.2 教材选用- 课程教材选用应符合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
- 教师需经过审批,选择合适的教材,并编写教材选用报告。
1.3 教学资源开发-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适用于课程的教学资源,如教案、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2. 课程实施2.1 教学计划制定-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2.2 课堂教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并鼓励互动和合作。
2.3 作业布置与批改-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2.4 考核与评价- 考核方式应与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相适应。
- 教师需按规定进行考核,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3. 课程管理与评估3.1 课程管理- 教务部门负责课程管理,监督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并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
3.2 学生反馈与调查- 学生可以通过反馈和调查表达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 教务部门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反馈和调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3.3 课程改进- 教务部门根据学生反馈和调查结果,及时进行课程改进和优化。
结论本文档对最新学校校内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规定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规定一、背景介绍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需求,由学校自主设计和开发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管理,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规定是必要的。
二、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应与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教育目标相一致,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规定校本课程开发流程1.明确课程开发的程序和环节,明确责任主体和相关人员的职责;2.制定课程开发流程图,确保每一流程环节得以顺利进行;3.在流程中设立必要的反馈机制,以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1.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和场地;2.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3.设立专门的课程开发团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五、保障课程质量1.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和修订;2.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估体系,定期评估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效果;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持续提升。
六、推广与共享1.鼓励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2.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供其他学校参考和借鉴;3.举办校本课程开发和分享经验的研讨会,促进校本课程的广泛应用和共享。
七、制定校本课程监督机制1.明确校本课程的管理责任,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明确的监督和考核;2.建立监督机构,负责监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3.定期组织审核和检查,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课程进行整改或淘汰。
八、加强课程宣传1.制定相关的宣传策略和措施,向全校师生宣传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2.通过校园媒体、校报、校网等途径,广泛宣传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和优势;3.加强家校沟通,向家长介绍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九、建立校本课程评价机制1.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校本课程进行全面评估;2.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3.以评价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XX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
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XX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二、校本课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1)确保执行国家课程,在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独立或合作开发校本课程;(2)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3)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4)组织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5)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参与课程的决策,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权利。
2.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2)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5)学校及相关人员要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6)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重视实验基地建设,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
三、校本课程的管理1.建立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组员原则上包括专家、校领导、教务主任、教科主任、总务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及家长、社区代表。
学校课程开发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课程开发工作,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课程开发工作,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
第三条课程开发工作应遵循国家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课程开发原则第四条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课程内容应涵盖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2. 适应性原则:课程设置应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学校实际情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 开放性原则:课程开发应积极吸纳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
4. 可持续性原则:课程开发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课程开发流程第五条课程开发流程如下:1. 课程规划: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发展目标,制定课程开发规划,明确课程开发方向和重点。
2. 课程调研:开展课程需求调研,了解学生、教师和社会对课程的需求,为课程开发提供依据。
3. 课程设计:根据课程规划,结合调研结果,设计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
4. 课程审核:课程设计完成后,提交课程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确保课程质量。
5. 课程实施: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实施课程内容。
6. 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第四章课程管理第六条学校成立课程开发与管理委员会,负责课程开发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第七条课程开发与管理委员会职责:1. 制定课程开发规划,明确课程开发方向和重点。
2. 审核课程设计,确保课程质量。
3. 监督课程实施,确保课程目标达成。
4. 评估课程效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第八条学校设立课程开发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课程开发工作。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九条对在课程开发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影响课程开发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
中小学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中小学课程开发管理制度1. 目的和意义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中小学课程开发行为,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中小学课程开发管理工作,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等环节。
3. 组织架构教育部负责全国中小学课程开发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监督。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中小学课程开发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设立课程开发与管理机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等工作。
4. 课程开发流程中小学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流程:4.1 需求分析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内容、形式和资源等。
4.2 课程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课程框架、教学活动、评价体系等,确保课程内容科学、系统、有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3 课程实施制定详细的课程实施计划,明确教师职责、学生学习要求等。
教师应按照课程设计和实施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
4.4 课程评价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水平、课程资源利用等。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
5. 课程开发与实施要求5.1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
5.2 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3 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发数字化课程,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率。
5.4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6. 监督与保障6.1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中小学课程开发工作。
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1. 概述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制定并实施的一套针对学生的教学计划和管理规定。
它涉及到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方法、课程评估等方面,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 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和需求,设计和制定适合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设置。
同时,要灵活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4. 教材选编教材选编是课程开发中的核心环节。
学校应该综合考虑教材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选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合适教材。
同时,还应该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材的创新和改进。
5.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6. 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是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估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7. 师资培训师资培训是保证课程开发与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还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和教育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8. 专业合作专业合作是推进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改进课程。
同时,还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支持,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9. 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管理规范。
企业课程开发管理管理制度
企业课程开发管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制定《企业课程开发管理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课程开发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效果,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课程开发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第四条本制度由公司培训部门负责执行,同时各部门经理要积极配合工作,确保制度有效的落实。
第二章课程开发流程管理第五条课程开发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制作、课程评估和课程更新五个步骤。
第六条需求分析是课程开发的第一步,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调研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确定课程的目标和范围。
第七条课程设计要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第八条课程制作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制作课程教材。
第九条课程评估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要进行课程的试讲和试用,根据员工的反馈和评价,不断完善课程内容。
第十条课程更新是课程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要及时跟进企业业务的变化,更新课程内容和教材。
第三章课程开发人员管理第十一条课程开发人员要具备相关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
第十二条公司要建立健全的课程开发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评价机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公司要为课程开发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资源支持,确保他们的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课程开发人员要积极与各部门和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形式。
第四章课程开发质量管理第十五条课程开发的质量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要严格把控课程的质量。
第十六条公司要建立课程开发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标准、评价方法和质量监控等。
第十七条课程开发的质量评价要以员工的学习效果和业务成果为重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第十八条每个课程开发项目要设立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课程内容和教材的审核和把关。
第十九条对于课程开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确保问题不再出现。
高校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高校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1.引言高校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高校的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能够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本文档旨在概述高校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课程开发2.1 课程设计与编写- 为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培养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和编写课程。
- 课程设计应具备完整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体系,以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2 教材选择与开发-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选择适合的教材。
- 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可供选择,教师可自行开发教材或引用其他相关资源,但需注明出处并遵守版权法律。
2.3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知识的机会。
- 教师应设定相应的实践任务和评估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3.课程管理3.1 课程审核与备案- 高校应建立课程审核与备案制度,确保课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课程审核应包括对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和评估体系的审核,确保其符合教学要求和标准。
3.2 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估- 高校应建立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
- 评估结果应用于课程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保证课程的持续改进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3.3 课程修订与更新- 高校应定期对课程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科前沿的变化。
- 修订与更新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反馈和需求,保证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4.总结高校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涉及课程设计、教材开发、实践教学、课程管理等多个方面。
高校应加强对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监督,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而建立的一套有关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管理制度。
课程设计与开发管理制度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目的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统一学校教学标准,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制定课程设计与开发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三、制度内容1. 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在制度中应明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具体流程,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开发、教材的选择和备课的具体步骤等。
2. 教师与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度中应明确教师和管理人员在课程设计与开发中的具体职责,例如教师需要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管理人员需要协助教师进行教材的选择和课程的评估。
3. 课程的评估与调整制度中应明确课程评估和调整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通过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资源的管理制度中应明确教学资源的管理方式,包括教材的选购与管理、教学设备的维护与更新等。
5. 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培训与考核制度中应明确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培训与考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6. 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与开发制度中应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与开发,倾听学生的声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课程的个性化发展。
7. 保障措施制度中应明确保障措施,例如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的支持和指导、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等。
四、制度的实施1. 建立健全的制度宣贯机制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宣贯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管理制度,例如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培训活动、制定宣传材料等,确保教师和管理人员了解并遵守制度。
2. 定期评估与调整制度学校应定期对课程设计与开发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解决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学校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一、背景学校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学校的课程开发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并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二、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1.确保学校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符合教育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3.有效监督课程的实施和评估,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课程开发1.学校应设立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定课程开发计划。
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务处长、学科负责人和相关教师代表;2.课程开发计划应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等内容;3.学校应定期评估和改进课程开发计划,确保课程的及时更新和适应性。
四、课程管理1.学校应建立课程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管理课程相关事务;2.课程管理机构应制定课程管理规定,包括课程教材选用、教师培训和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内容;3.学校应设立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领导、教务处长和相关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审批和监督课程管理工作。
五、课程评估1.学校应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包括教学效果评估和学生反馈评估等;2.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和相关部门,用于改进课程教学和管理工作;3.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估机制,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六、处罚措施对违反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的教师或工作人员将给予相应处罚,包括警告、停职或解聘等惩罚措施。
七、附则该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以上是《学校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该制度的起草和修改需遵守教育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幼儿园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充分发挥幼儿园对课程管理的自主性,结合本园特色,制定本制度,旨在提高我园教师的课程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幼儿园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园课程开发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 设立课程开发办公室,负责课程开发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课程开发原则1. 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坚持全面发展,注重幼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
3. 突出园本特色,充分发挥本园师资、资源等优势,打造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体系。
4. 注重课程实践,以实践为基础,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
四、课程开发流程1. 现状分析:对幼儿园教育现状、幼儿发展需求、师资水平、教育资源等进行全面分析。
2. 课程目标制定:根据现状分析,确定课程开发目标,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
3. 课程内容研发:根据课程目标,组织教师开展课程内容研发,包括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设计等。
4. 课程实施:将课程内容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关注课程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5. 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幼儿评价、家长评价等。
五、课程管理制度1.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开发培训,提高教师课程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2. 教材管理:规范教材选用、编写、印刷、发行等工作,确保教材质量。
3. 教学资源管理: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活动管理:规范教学活动开展,确保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有效。
5. 课程评价管理: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价,不断优化课程。
六、保障措施1.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的资金需求。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课程开发骨干。
3. 加强与上级教育部门、科研机构、其他幼儿园的合作,共享课程资源。
4. 营造良好的课程开发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工作。
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教育部门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其中,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概念、意义、目标、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教育工作。
二、课程开发的概念、意义和目标1.概念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和师生实际需求,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课程设计和改进,形成符合学校特色和教学要求的完整课程体系的过程。
课程开发涉及到教学理念、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标准等方面,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2.意义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课程的科学设计和不断改进,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和针对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程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研究。
通过对课程的开发和改进,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热情,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
课程开发有利于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通过对课程的优化和改进,可以使学校的教育品质得到提升,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3.目标课程开发的目标是设计出一套符合学校教育目标和师生实际需求的完整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创新化。
三、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方法1.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开发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进行,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
(2)精心设计。
课程设计要符合学校教育目标和师生实际需求,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3)灵活性。
课程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改进。
(4)评估导向。
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重评估的设计和实施,通过评估来检验和改进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方法(1)调研分析。
在进行课程开发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工作,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开发的方向和目标。
学校课程开发和教研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开发和教研管理制度一、引言学校课程开发和教研管理制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学校课程开发和教研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向。
二、学校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学校课程开发是研究和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过程,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
它可以促使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经验。
优质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教研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教研管理制度是指对教研活动进行规范、指导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
它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研管理制度还能够保障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现有问题目前,学校课程开发和教研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校课程设置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多样性。
其次,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指导,导致课程质量参差不齐。
另外,教研管理制度普遍存在着规章制度繁琐、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五、改进方向为了改善学校课程开发和教研管理制度,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开放性,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需求。
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提供相关的课程开发和教研方法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学校还应完善教研管理制度,简化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角色分工学校课程开发和教研管理制度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学校领导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教研活动,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团队与教务处、教研组等部门的密切合作也是关键。
七、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和教研评估体系是提高课程开发和教研管理水平的关键。
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社会反馈等多个维度进行。
八、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和教研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引言: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因此,建立和完善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目标、关键要素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一、重要性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是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合理的课程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二、目标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质量和完整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另外,目标还包括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关键要素有效的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关键要素:1. 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适应性和科学性。
2. 资源配置: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确保学校的教学设施、教材教具等方面的支持。
3. 教学评估: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监测教学进程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师资培养: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5. 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过程,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步骤1. 分析需求: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
2.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确定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
3. 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4. 确定教学资源:制定并配备相应的教材教具,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和前后衔接性。
5. 教师培训: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6. 实施教学评估: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导言:学校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教育部门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结合学校特色和发展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和实施的一种课程。
第一节:校本课程的背景与意义1.1 教育现状: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冲突1.2 校本课程的意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创新能力第二节: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2.1 根据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2.2 学科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跨学科学习2.3 弹性设置:提供多样化的学科选择和学习路径2.4 全员参与: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决策和评价过程第三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3.1 确定开发目标: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生需求3.2 教师团队建设:培养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人员3.3 资源整合:整合学校内外的资源,提供全方位支持3.4 课程设计:将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与学校特色有机结合第四节: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4.1 教学团队组建:制定具体的教师分工和任务分配4.2 教学活动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4.3 学生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学生评价和反馈机制4.4 教学资源管理:规范教材选用和教学用品购置第五节:校本课程的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5.1 教学评估:通过量化和非量化指标评估学生学习成果5.2 教学反馈:以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为依据,持续改进教学质量5.3 课程更新:随时调整和更新校本课程,确保其与时俱进第六节:校本课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6.1 教师培训:提供专业的校本课程培训,增强教师专业素养6.2 资源缺乏: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源支持,解决资源问题6.3 考试压力:与基础教育课程的衔接与平衡总结: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关注学生需求、学科整合、弹性设置和全员参与。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团队建设、资源整合、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来保证其有效的实施。
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1.目标本制度旨在规范幼儿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确保教学内容合理、科学,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定义2.1 幼儿园校本课程:指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由幼儿园自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体系,适用于幼儿园的课程体系。
2.2 校本课程开发:指根据幼儿园教育需求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园校本课程进行设计、制定和评估的过程。
3.制定原则3.1 立足实际:校本课程的制定必须紧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3.2 科学合理:校本课程的设计应符合幼儿教育原则和教学规律,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评估性。
3.3 综合发展:校本课程应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包括认知发展、语言发展、身体素质发展、艺术培养等多个方面。
4.开发流程4.1 需求分析:明确幼儿园的教育需求和目标,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家庭背景,确定开发课程的方向。
4.2 设计制定:结合需求分析,设计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体系。
4.3 试验评估:将课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观察和评估效果,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设计。
4.4 实施改进:根据试验评估的结果,及时对课程进行改进和调整,使其更符合幼儿的需求和发展。
5.管理要求5.1 资源保障: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教材支持。
5.2 教师培训: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设计和评估能力。
5.3 定期评估: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5.4 信息共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研究借鉴其他幼儿园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
6.责任6.1 幼儿园园长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规划和方向,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6.2 教研部门负责具体的校本课程设计、制定和评估工作。
6.3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和教学工作,负责课程的落地和效果评估。
以上为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本制度,可以提高幼儿园校本课程的质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保障。
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教师培训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在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前,应对市场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教师培训的现状和需求,以此为基础确定课程发展方向。
三、制定培训课程目标定义教师培训的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前提。
目标可以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等。
具体目标可以根据教师培训的层次和对象进行细化。
四、课程内容设计根据培训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内容应包括教育教学理论、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和实用。
五、编写教材与教辅材料设计培训课程还需编写相关教材和教辅材料,供教师参考和学习。
教材和教辅材料的编写应与课程内容相契合,详实且易于理解,同时也要考虑教材的版权和合法性问题。
六、确定授课方式教师培训的授课方式可以选择面授、在线授课或混合授课等多种形式。
根据培训的目标群体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授课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七、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师资是教师培训质量的核心保障。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包括具备优秀教学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及专业背景较强、授课经验丰富的专家,为教师培训提供师资支持。
八、组织培训活动在课程开发完成后,需要根据授课方式和培训师资,组织具体的培训活动。
活动的组织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
九、评估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学员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培训效果和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十、管理制度建设制定教师培训课程管理制度,对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包括报名、考勤、证书发放等方面,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十一、信息化支持借助信息化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提供教师培训资讯、课程学习支持和互动交流平台,方便教师获取培训资源和分享经验。
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它能够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二、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课程开发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一个优质、科学的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科学规划的课程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管理的重要性课程管理是课程开发的延伸,是保证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
好的课程管理能够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目标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五、课程开发的方法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教育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我们需要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法规,确立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保持课程的活力和适应性。
六、课程管理的策略课程管理需要采用一些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学生档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
七、优化课程资源在课程开发与管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优化课程资源的利用。
我们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软件等,提升教学效果。
八、培养教师的能力课程开发与管理还需要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引导。
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同时,我们也需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课程创新,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九、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试行)xxXXXXX中学的课程开发和管理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课程开发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开发课程的基本依据1.政策依据: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陕西省榆林市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发我校课程2.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塑造健全人格,追求和谐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
3.学生的特点及实际需要:我校有一部分生源质量位居全市之首。
学生好学上进,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大,个性明显,也还有部分智商、能力平平的学生。
因此需要层次多、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升学、成长、成人和成才的需要。
学校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有三类: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三是其他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具体内容。
多年来,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绩。
学校教育教学在市内有很好的声誉,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
4.学校现有师资及资源条件:我校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特级教师 4 人;教师中已有 43 人取得硕士学位;获省级劳模、优秀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师德标兵称号的有 8 人;省级教学能手 7 人,市级教学能手 10 人,“‘一五二’”人才、“拔尖人才”等其他各类人才 12 人;榆阳名师 8 人,榆阳区学科带头人 9 人,省学科带头人 2 人。
几年来,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新课程改革实验课题,总结提炼、鉴定了一批有实际意义的教改经验和教育科研成果。
学校参与了陕西省新课程试验,进行了学校课程开发的探索,已有一些学校课程开发的基础和经验。
目前学校已开发的校本教材已有 7 种,还有能体现我校特色与优势的奥林匹克竞赛辅导校本教材(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奥赛初、高级教程)。
同时,学校信息化设施先进齐全,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物质基础。
二、如何开发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是由学校或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我国的学校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这一界定反映了校本课程的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学校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
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学校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
学校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
三、我校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从开发范畴看,开发的课程类别有:理科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文科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拓展性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为目标)、探究性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建设)、显性课程;校内课程(与基础教育内容相关的)、校外课程(贴近社区、生活的课程)。
从开发的门类有:学习方法类(基础课程相关科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活动类(与探究学习、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相关的)、艺术类(音、美、小制作)、生活类(与衣食住行等生活相关的)、科学类(某一知识的延伸与扩展如“物理与生活”)、趣味类(某方面带有趣味的知识或生活中有趣味的小常识——经典诵读与名著欣赏对联等)。
从形式上有三种:①选用:即从现成的课程资源中(他人已形成的课程)中选用比较适合自己(学校、教师、学生)的课程。
②改编:根据师生实际情况或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
③新编:教师(学校)根据需要与可能,自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
学校课程从内容上分为五大类:科学素养类: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学习策略、物理与生活、现代农业科技、广告制作等人文素养类:如地方民俗文化、艺术实践活动、法制教育、科技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美文诵读、新闻采访与写作、演讲与辩论、艺术教育活动等。
身心健康类:心理辅导、健美体操、篮球、乒乓球、武术、文明礼仪、安全伴我行等。
生活职业技能类:如声乐、摄影、书法、剪纸、实用美术、国画、制图、舞蹈、插花艺术等。
学科拓展延伸类:语文课中的经典作品赏析,外语中的英语听力会话、理科中的物理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生物与心理健康等。
我校学校课程设置:《经典诵读》《英语数理化奥》《榆林书画》、《地方民歌与秧歌》《生物与健康》《家乡民俗文化》。
四、课程管理1.学校课程实施中学校的管理:①学校依据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学习培训。
②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项目组织审议委员会进行审议。
校本课程项目确定之后,学校汇编《校本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及时向学生公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③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须向教研室提交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教研室核准后方可进行。
校本课程在本校实施后,教师每学年向教研室报告有关实施情况,教研室根据实施情况做出是否继续实施的决定。
1.学校课程实施中教师的管理①接到教务处下发正式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如有缺席应及时报教务处);②教师在开学第一周向教研室上交课程教学进度表,并按教学进度组织教学。
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教研室同意后执行;③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考核工作,在学期结束前(或课程结束后)应将该课程实施的书面小结交教务处归档;④教师开设校本课程将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作为学校评等评级内容之一,所开课时要记入教师工作量。
3.学校课程实施中学生的管理:①学生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校本课程,接到学校正式上课通知后,应按要求认真参加学习,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席 2 次或因故缺席 4 次,则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并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由老师提出德育处同意可以取消其该课程的学习;②学生在达到出勤率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核,成绩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五、学校课程的评价1.评价原则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特点和高中学生身心的特点,评价中应遵循“追求结果,更重过程”和“着眼发展,注意激励”的原则。
树立评价时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
慎用横向比较的传统评价方法,提倡用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处在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2.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按不同类型的课题而定。
一般要抓住三个要点:①学生态度评价:表现在其认真参加每次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能否与同学合作等等。
这方面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全过程进行体验评价的,建议采用档案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
②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是对学生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贡献等进行评价。
③学生能力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应给予恰当的评价。
特别是在活动过程的探索创新精神,如质疑,大胆的设想、独特的建议等等应予充分的肯定。
4.评价手段课程的评价手段灵活多样,要对“档案袋评定”、“协商研讨式评定”等评价方法进行有益尝试,但应立足学生参与。
评价采用等第制或学分制,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等,在实践中要及时总结这方面做法和经验。
六、学校课程教材的编写学校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课程的特征和课程的目标,为实现课程目标提供基本教学材料。
1.学校课程教材必须与各学科知识点相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实践中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学校课程教材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可能的情况下,学校课程教材和某些学科教材综合使用。
2.注意联系实际的问题。
学校课程的教材内容应大多是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某个问题或小专题,这些小问题或小专题可以是人文类的,也可以是科技类的,既可源自社会领域,也可源自自然领域和源自人身领域,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跨学科式的,既可偏重于学术性、理解性、思辩性,也可以偏重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
但这一切问题不同于学科教学中的学业问题。
3.学校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不是预先规定好的,标准统一的东西,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考虑已有资源、条件而确定的,同时学校课程教材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带有不确定性,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往往是多元的,有的甚至是不可预见或模糊不清的。
某些学习成果是隐性的,无法正确表达的。
因此,学校应结合自己特色开发教材,并根据实践过程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