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_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

合集下载

2024年心房颤动指南解读抗凝治疗

2024年心房颤动指南解读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较高。

因此,抗凝治疗在AF患者中十分重要。

202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学会(ACC)发布了心房颤动的最新指南,特别是针对抗凝治疗的指导。

本文将对2024年心房颤动指南中关于抗凝治疗的要点进行解读。

首先,指南中对抗凝治疗的适应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对于AF患者,根据卒中风险评估的结果,患者被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不同的风险层次。

对于高危患者,即CHADS2分数≥2或者CHADS2-VASc分数≥3的患者,强烈推荐使用口服抗凝药物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而对于低危患者,即CHADS2分数为0或CHADS2-VASc分数为0-1的患者,则不建议进行抗凝治疗。

对于中危患者,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来综合判断是否采用抗凝治疗。

其次,指南中对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目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VKAs)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

对于AF患者,在口服抗凝治疗的选择上,VKAs如华法林仍然是首选药物。

对于无法耐受华法林或不能控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NOACs,如达比加群(Dabigatran)、利伐罗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等。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NOACs的使用细节,包括口服剂量、用药时间等方面的建议。

另外,指南中也强调了抗凝治疗的监测和管理问题。

对于使用VKAs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INR值,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患者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饮食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而对于使用NOACs的患者,虽然无需定期监测,但也需要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NOACs期间,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最后,指南中还强调了特殊情况下的抗凝治疗。

比如对于年龄≥75岁的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合并冠心病或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做出个性化的抗凝治疗选择。

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考核一.单选题1.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单选题]*A.糖尿病B.冠心病C.高血压VD.脂代谢异常2.以下属于降脂药物的是()[单选题]*A.他汀类药物√B.格列奈类药物C.醛固酮拮抗剂D磺版类药物3.血脂异常的危害有O[单选题]*A.高血压√B.脂肪肝C.糖尿病D.以上都是4.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教育的内容()[单选题]*A.长期药物治疗B.体育锻炼C.监测血糖D.进食富有营养的食物√5.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推荐使用()[单选题]*A.阿托伐他汀钙8.氢氯嘎嗪C.华法林√D.格列嗤酮6.出血性卒中的症状()[单选题]*A.剧烈头痛B恶心C.呕吐D.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E.以上都是√7.脑卒中的急性期并发症包括()[单选题]*A.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8.癫痫发作C.肺部感染D.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8.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定义()[单选题]*A.指对已经发生了脑卒中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脑卒中复发√B.发病前的预防,包括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危险因素,从而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C.是在脑卒中发生后积极治疗,尽量将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并防治并发症, 减少残障发生,预防复发9.脑卒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单选题]*A.年龄、性别10遗传因素C种族D.出生体重E.以上都是√11.国际指南多推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压目标为()[单选题]*A.150∕100mmHgB. < 140∕90mmHg√C.140∕80mmHgD.130∕80mmHg11.甘油三脂的异常值()[单选题]*A.> 2.1mmol∕LB.>2.2mmol∕LC.> 23mmol∕L√D.> 2.4mmol∕L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异常值()[单选题]*A.> 4.0mmol∕LB.>4.1mmol∕L√C.>4.2mmol∕LD.>4.5mmol∕L13.以下哪项属于糖尿病的筛检项目()[单选题]*A.糖化血红蛋白√B.空腹血糖测定C.血清肌酊测定D.尿液分析14.缺乏高同型半胱氨酸需补充()[单选题]*A.叶酸B.维生素B6C.维生素B12D.鱼类E.以上都是√15.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和已出现早期症状后预防脑梗死的药物()[单选题]A .阿司匹林肠溶片√B.甲钻镀片C.依托卡昔片D.盐酸倍他司汀片16.下列哪种药物为常用溶栓药()[单选题]*A尿激酶√B.肝素C.六氨基已酸D.右旋糖酎E.706代血浆17.降血压药物中属于利尿剂的,除了哪项都是()[单选题]*A.氢氢嘎嗪片B』引达帕胺片C.安体舒通片D.卡托普利片√18.降血压药物中属于β受体阻滞剂的是()[单选题]*A.厄贝沙坦片B.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C.硝苯地平片D.比索洛尔片19.降血糖药物中属于磺酰眼类的是()[单选题]*A.瑞格列奈√B.二甲双服C.阿卡波糖D.格列齐特20.心源性卒中的抗凝治疗的药物()[单选题]*A.利伐沙班片√B.阿司匹林肠溶片C.硫酸氢氯毗格雷片D.阿托伐他汀钙片21.朱先生,60岁,"脑血栓形成"后2周,右侧上下肢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评估肌力为()[单选题]*A.0级B.1 级√C.2级D.3级E.4级22.缺血性脑卒中的类型不包括(B )[单选题]*A脑血栓形成B脑出血√C脑栓塞D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3.瘫痪病人的呼吸道护理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室内空气流通、保暖B.鼓励病人尽量咳嗽排痰C.喂病人要慢不要呛D.注意口轻卫生E.对分泌物较多而咳嗽无力者应先翻身后吸痰V24肥胖是指BMI指数的是()[单选题]*A.>20B.>24C.> 28√D.>3225.下列哪项是TlA病人常用护理诊断()[单选题]*A.躯体移动障碍B.言语沟通障碍C.知识缺乏√D.潜在并发症:褥疮E.潜在并发症:肺炎26.脑血栓形成的患者用药护理中用甘露醇时应注意哪项检查()[单选题]A肝功B.血常规C.尿常规√D血脂E血糖27.以下属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是()[单选题]*A.阿司匹林,B.阿托伐他汀钙C.华法林D.格列嗤酮28.关于华法林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口服有效B∙体内外都有抗凝作用√C.抗凝作用起效慢D.抗凝作用维持时间长29.关于二甲双服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阊巴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B.1型糖尿病也可应用VC.适用于Ce)PD患者D.禁用于糖尿病酮症30.高血压和高血脂病人补充叶酸,可保护心血管,其机制是()[单选题]A.促进血红蛋白合成,保证心肌供氧B.调节神经系统功能C.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血栓√D.加强心肌功能二、多选题31脑卒中可以干预的危睑因素()[多选题]*A.高血压√B.吸烟√C.糖尿病VD.心房纤颤√E.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V32.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正确的是()[多选题]*A.普通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 ∕90mmHg√B.伴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的患者应进一步降<氐至<130 ∕80mmHg√C.65〜79岁的老人可降至<150 ∕90mmHg√D.≥80岁的老人一般降至<150∕90mmHg√33.吸烟的指导规范有()[多选题]*A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B.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VC.促进吸烟者戒烟,动员全社会参与√D.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含电子烟V34.脑梗死临床表现中,应有的症状或体征:()[多选题]*A.意识不清√B.肢体瘫痪√C.头痛√D.抽搐√E.脑膜刺激征35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有哪些()[多选题]*A.阿司匹林肠溶片√B.硫酸氢氯毗格雷片√C.阿托伐他汀钙片√D.瑞舒伐他汀钙片√36.饮酒的指导正确的是()[多选题]*A.饮酒者应减少饮酒量或戒酒√B.对于不饮酒者,建议保持不饮酒,C.饮酒的酒精含量男性不应超过25 g√D.女性不超过12.5 g√37.膳食营养的指导正确的是()[多选题]*A.食盐摄入量≤ 6g∕d√B.每天总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C.摄入新鲜蔬菜400~500g√D.烹调植物油<25g√E.各种奶制品相当于液态奶400g38.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适应症有哪些()[多选题]*A.不稳定性心绞痛√B.急性心肌梗死√C.预防心肌梗死复发√D.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9.硫酸氢氯毗格雷片的适应症有哪些()[多选题]* A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B.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C.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D.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40.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不良反应有()[多选题]*A..横纹肌溶解与肌病√B.恶心√C.便秘D.泌尿系感染√E.咽喉痛V三、非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41.≥80岁的老人一般降至<150∕90mmHg ()[单选题]*A对√B.错42.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单选题]*人对7B.错43.BMI23.0~27.4kg/m2为超重()[单选题]*A对√B.错44.对脑梗死病人最有价值检杳是颈部彩超()[单选题]*A.对B.错√45.TIA病人的饮食护理应给病人进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单选题]*A对√B.错46.脑血栓形成的患者早期溶栓是指发病后9小时内采用溶栓治疗()[单选题]*B.错√47.尿激酶为脑梗塞患者常用的溶栓药物()[单选题]*A对√B.错48.脑卒中膳食指导控制添加糖每天<50g ,最好<25g ()[单选题]* AJ⅞√B.错49.为降低脑梗塞病人颅内压,治疗时可选用甘露醇()[单选题]* A对√B.错50.脑血管病最重要危险因素是高盐饮食()[单选题]*A.对B错V。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防治指导规范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防治指导规范
于非房颤相关卒中。 ❖ 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髙的房颤患者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
者预后,但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应用抗凝治疗。即使应用华法林 的患者中,多数未系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INR保持在无 效的低水平(<2.0)。
❖ 严格遵照相关指南、正确掌握适应证、动态评估栓塞及出血风 险、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获益远超过其风 险。
❖ 药物、饮食、各种疾病状态均可改变华法林的药物动力学。
❖ 明显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保泰松、磺吡酮、甲硝唑及磺胺甲氧嘧啶、胺碘酮。 ❖ 轻度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 ❖ 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巴比妥、利血平、卡马西平等
❖ 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与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某些抗生素、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服用。 ❖ 长期饮酒可增加华法林清除,保持较为稳定的维生素K摄入量,部分中药对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也有影
现在是13页\一共有56页\编辑于星期二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
❖ 出血风险增高者亦常伴栓塞事件风险增高,若患者具备抗凝治疗适应证(
CHADS2评≥2分),但HAS-BLED评分增高时,需对其进行更为审慎
的获益风险评估,纠正增加出血风险的可逆性因素,严密监测,制定适宜
的抗凝治疗方案。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仍能净获益,因而不应将HAS-
现在是8页\一共有56页\编辑于星期二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
如果评分≥2分,建议抗凝治疗,评分为1分,根据获益与风险衡量,可采用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或不用抗栓 药物,优选抗凝治疗。若评分为0分,不用抗栓药物。年龄<65岁的孤立性房颤者,女性性别不作为危险 因素。
现在是9页\一共有56页\编辑于星期二
瓣或生物瓣置换术后、或二尖瓣修复合并的房颤。 瓣膜心脏病性房颤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具有明 确抗凝指证。

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

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
目前 常 用 的 抗 栓 药 物 有 华 法 林 、 司 匹 林 及 氯 吡 格 雷 阿
性, 要定期监测凝血酶原 时问(T IR 来调整华 法林 的剂 P ,N )
量。由于参与华法林 代谢 的酶 C P C Y 2 9和 V O C 存 在基 K RI 因变异” 故而不 同患者 对于华 法林 的抗栓 治疗反 应个体 ,
基于 目前 的 临床 研究 ,0 6年 A C A A E C房颤 指 20 C/ HV S 南 推荐 , 有任何一种 高危因素或 / >2种 中度危 险因素的房
颤 患 者 应 选 择 华 法 林 抗 凝 。有 1种 中 度 危 险 因 素 或 ≥ 1种
未证实 的危 险 因 素 的 患 者 可 以选 择 阿 司 匹 林 ( 0—3 5 8 2 m/) s d 或华法林治疗 IR为 20~30 N . . 。对 于没有 脑卒 中危 险 因素 的房颤患者 , 推荐应用阿司匹林 (0~ 2 g d 预防 8 3 5m / ) 脑卒 中。置换金属瓣 膜的房 颤患者 应根 据瓣膜 类型 绽 I R N 维持在 25以上。同时不建议阿司匹林 与华 法林联合应用 , . 因其抗凝作用并不优于单独应用华法林 , 出血 的危 险却 明 而
肺血管病杂志 2l一 旦筮 鲞苤 0Q 生 !
D I1 .9 9ji n 10 - 6 .00 0 .2 O :0 3 6/.s .0 75 2 2 1 .3 0 4 s 0
翌 堂
!! !!
! 旦 望 堡 丛

25 4


讲座 ・
心 房纤 颤患 者 脑卒 中 的预 防一 凝 抗 与 抗 血 小 板 治 疗
显增加 。 应 用 华 法 林 较 阿 司匹 林 能 更 有 效 地 预 防 房 颤 患 者 的 脑

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2024

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2024

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2024概述抗血小板治疗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治疗方法。

抗血小板制剂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嘎氯匹定、氯毗格雷、西洛他理、糖蛋白IIb∕ΠIa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抗血小板治疗主要用于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防再发)、急性期及高危患者的一级预防(防发病,目前研究证据仅限于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治疗是卒中领域研究力度最大、最成熟、使用面最广的疗法。

抗血小板研究解决了很多临床常见问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用的证据,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抗血小板治疗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展望为脑卒中防治其他疗法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为更好地认识抗血小板治疗循证研究的全过程,本节根据获得证据的先后顺序从二级预防、急性期到一级预防进行描述。

研究历程与临床证据一已成功解决的问题最早发现阿司匹林抗栓效果的是美国的Craven医生。

1950年,Craven 医生发现咀嚼一种含阿司匹林的口香糖(ASPergUm)的患者在行扁桃体切除术后会发生严重的出血,因而认为阿司匹林有抗栓效果。

随后他报道了在8000例男性患者中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形成的论文。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英国相继发表了阿司匹林预防短暂性单眼失明的病例报告,引起了更多注意。

1978年一项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在The New EngIandJournaI of Medicine发表结果,加拿大协作研究组报告阿司匹林预防卒中对男性患者有效,但对女性患者无效, 这一结果被美国FDA采用,写进了阿司匹林的使用说明书,影响了全世界的临床实践。

此后世界上陆续广泛开展了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病预防效果的临床试验。

1994年,牛津的研究者对已发表的有关临床试验进行了大样本荟萃分析,结果证明阿司匹林预防卒中对男女均有效,再次改变了临床实践。

上述加拿大试验女性患者无效的错误结果是由于纳入的女性患者本来就少,再进行亚组分析而得出的假阴性结果所致。

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

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

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

在所有房颤类型中,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发病率最高,故其为国内外房颤研究关注的重点。

截至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数约为3350万例。

我国房颤患者已超800万,其中约500万为NVAF患者。

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NVAF患者的脑卒中患病率为健康成年人的5~6倍,且房颤引发的卒中致死、致残率分别高达20%、60%。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的核心措施。

研究显示,抗凝治疗可使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从6%降至2.2%。

基层是管理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的“主阵地”,但目前NVAF患者抗凝治疗管理工作尚未在社区得到充分开展。

1指南建议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建议,TAVR后高出血风险(CHA2DS2⁃VASc评分法:女性≥3分,男性≥2分)患者先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6个月,低出血风险者先口服抗凝药物治疗3个月,之后均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

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的指南建议,有抗凝指征的TAVR术后患者,高出血风险者单纯终身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低出血风险者先口服抗凝药物联合单抗血小板3个月,之后终身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无抗凝指征者,高出血风险者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低出血风险者先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3~6个月,之后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更新版)》的抗凝策略沿用上述四个欧美指南的推荐,建议对于合并房颤的患者使用单一抗凝治疗的方法,同时因为证据不足且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应用NOACs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不仅与华法林相比无差异,且高于抗血小板药),暂不推荐NOACs。

2互联网规范教育①规范老年房颤患者专属云随访平台:设置适合老年人浏览的应用软件,如大字体、重要内容突出标注、教育文章推送和用药提醒通知的声音洪亮等,避免老年患者错失平台通知;②心内科工作站建立:由资深心内科医护人员组成,根据老年房颤患者常见问题,如房颤相关知识(危害、危险因素、潜在风险、并发症及对应的健康管理)、抗凝治疗相关知识(华法林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对应的健康管理)、饮食原则、运动原则等进行针对性教育,反复线上讨论后规范统一教育内容;③平台文章推送:由护士或平台工作人员拟写统一宣教内容文章,医师审阅后在平台发布,每日或每周推送给患者,并设置签到或阅读后课堂问答,落实对老年房颤患者的规范教育;④个体化提醒管理:通过随访平台、微信、短信等方式,针对患者病情设置个性化用药提醒,包括药物剂量、时间和特殊剂量切药方法,及按时行INR检测的提醒;⑤规范诊治管理:对线下多家医院房颤相关诊疗进行规范化管理,消除患者因距离就近原则或信任原则治疗前后选择不同机构,出现诊疗差异和资料缺失情况,尽可能保证各区域老年房颤患者享受统一的教育资源;⑥建立老年患者和子女微信群:将平台每日或每周推送的文章发至群聊,二次提醒患者接受教育,并在群中每日提醒用药和INR监测,加深对患者规范化管理。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解读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解读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解读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的心房开始不规律地跳动,导致血液流动受到阻碍。

这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并最终引发中风。

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房颤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在解读房颤抗凝治疗指南之前,有几个重要的信息值得了解。

首先,抗凝治疗主要是通过减少血液的凝血能力,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最常用的药物是华法林,它可以阻断体内凝血反应的一部分。

另外,还有一些新型抗凝药物,比如达哌利班和阿哌沙班,它们的作用方式不同于华法林。

其次,抗凝治疗需要进行个体化决策。

医生通常会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理健康状况、患者是否已患有其他疾病及其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已经接受过抗凝治疗等因素。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需要权衡用药带来的潜在风险与益处。

最后,患者对抗凝药物的治疗反应需要进行监测。

华法林治疗时需要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而新型抗凝药物则不需要进行常规监测。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建议将患者分为高中低风险组。

高风险组通常包括年龄超过75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

中风险组主要指年龄介于65和75岁之间,并且未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低风险组主要指年龄较轻,没有其他明显心脑血管风险因素的患者。

对于高风险组和中风险组的患者,抗凝治疗是必要的。

华法林通常是首选的药物,因为它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并且具有可逆性的效果。

新型抗凝药物也可以考虑,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进行华法林监测的患者。

对于低风险组的患者,抗凝治疗并非是必须的。

这些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来降低发生中风的风险。

此外,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还强调了戒烟、减少酒精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饮食和定期锻炼的重要性。

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进一步降低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

总的来说,房颤抗凝治疗指南为医生提供了治疗房颤患者的重要依据。

但是在决策治疗方案时,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决策。

(2021版)中国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指导规范

(2021版)中国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指导规范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指导规范(2021版)中国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规范目录一、概述二、心房颤动与脑卒中的流行病学三、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一)脑卒中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二)出血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四、抗凝药物的选择五、华法林抗凝治疗(一)药代动力学特点(二)药理作用特点(三)抗凝治疗及监测(四)对于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升高和/或出血并发症的处理(五)不良反应(六)抗凝治疗的管理六、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一)种类、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二)适用人群(三)起始用药和剂量选择(四)与其他抗凝药的桥接或转换(五)用药依从性和随访监测(六)出血的处理七、抗血小板治疗八、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一)慢性肾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二)围手术期患者的抗凝治疗(三)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及置入器械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四)心房颤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抗凝治疗(五)心房颤动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抗凝治疗(六)心房颤动复律时的抗凝治疗(七)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的抗凝治疗九、左心耳封堵在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十、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的总体治疗建议(一)Ⅰ类推荐(二)Ⅱa类推荐(三)Ⅱb类推荐(四)Ⅲ类推荐一、概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预防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已成为心房颤动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

其预防及治疗方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不同,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心房颤动所致脑卒中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大多数心房颤动患者未进行抗凝治疗,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概率较高。

进一步增强对心房颤动及其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脑卒中)的预防,对于改善预后、减轻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指导临床工作、做好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防治,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预防办公室的倡导下于2015年制定了《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规范》(简称规范)。

心房纤颤的健康教育

心房纤颤的健康教育

心房纤颤的健康教育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它会导致心脏无序地跳动,增加患者患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心房纤颤,本文提供一些健康教育内容。

1. 了解心房纤颤的病因和症状
- 心房纤颤主要由心房内的电信号紊乱引起,导致心脏收缩不规则。

- 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悸、气短、乏力、胸痛等。

- 非典型症状如疲倦、焦虑、注意力集中困难等也可能出现。

2. 预防心房纤颤的措施
-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当的体重。

-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

- 定期进行身体活动,适当运动可以降低心房纤颤的风险。

3. 如何管理心房纤颤
- 患有心房纤颤的患者应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并按时服用药物。

- 正确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液凝结和中风。

- 定期监测心房纤颤的状态,例如通过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

4. 心房纤颤的并发症和预后
- 心房纤颤可以增加患者患中风、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心脏起搏器或进行手术治疗。

- 通过积极治疗和健康管理,可以改善心房纤颤患者的预后。

请注意,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些基本的健康教育内容,而不是详细介绍心房纤颤的诊断和治疗。

患有心房纤颤的个体应尽快咨询医生以获取个体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6种房颤管理方法远离卒中并发症(心房颤动与卒中预防)

6种房颤管理方法远离卒中并发症(心房颤动与卒中预防)

6种房颤管理方法远离卒中并发症1抗凝治疗预防卒中2019AHA/ACC/HRS指南指出抗凝适应证为男性CHA2DS2-VASc评分22分,女性CHA2DS2-VASc评分23分(I类)。

除二尖瓣中、重度狭窄以及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外,均应首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

如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但不能维持INR水平时,则可以换用NoAC(例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艾多沙班)。

选择抗凝治疗方案时,应注意平衡卒中和出血风险,可通过CHA2DS2-VASc和HAS-BLED等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严格评分,综合选择。

2左心耳封堵研究证实左心耳封堵可降低心血管及全因死亡风险,对卒中的预防效果更佳。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指出,对于CHA2DS2-VASC评分22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进行左心耳封堵以预防卒中:①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②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③HAS-BLED评分23分,可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IIa,B)o3心室率控制房颤心室率控制包括急性心室率控制和长期心室率控制。

房颤患者的最佳心室率控制目标值尚不明确,需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合并症、心功能状态等情况个体化地确定。

宽松心室率控制(静息心率<110次∕min)可作为心室率控制的初始心率目标(Ila,B)o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直接同步电复律(I,B)。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者,可考虑静脉使用胺碘酮以急性控制心室率(lib,O o LVEF240%的房颤患者,可选择口服B受体阻滞剂、非二氢毗咤类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草)或地高辛(I,B);LVEF<40%的房颤患者,可选择口服B受体阻滞剂或地高辛(I,B)。

单一药物未能达到心室率控制目标时,可考虑联合药物治疗(∏a,B)o完善超声心动图检吊(I.O进行室率控制治疗(I.B).必要时联合为物治疗(Ua.C)初始11标静息心率<110次∕min(Ila.B),避免心动过缓左心室射血分数去40%—!- ------------------ YP受体阻维拉帕米/ Wtrr4滞剂地尔破尊世商辛联合用药以达到靶心率目标或进一步控制症状地高节地高辛•剂.或维拉帕------- --------- 米/地尔破草图2房颤心室率控制的药物选择流程推荐静脉使用B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美托洛尔)或非二氢毗咤类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草)用于急症但不伴有预激综合征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

非风湿性心房纤颤患者长期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系统性综述

非风湿性心房纤颤患者长期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系统性综述
择。
De  ̄ et f n o
地 舯 m 。 .

Mel e Eta , J a 及 出 上 di , t ̄e Cn l n ds h

的随机对照 试验进 行 汇 总分析 。计算 比数 比及 其 9 %的可信 区间 , 5 以评估治疗教果
引 言
在过去 的 1 O年间 , 口服抗凝治疗( 华法令 ) 较 抗血小板治疗 ( 阿司 匹林或 吲 哚洛芬 ) 广泛 地 更 被用 于非风湿性心房 纤颤患者 , 以减少心 血管方
S  ̄ a d cn 0 ilMe iie. Cn e a  ̄g . n o s HU lB 8 2 S E rh m ba l

d。 辞 盯
抗血小板治疗 的死亡率 无显著 差异 ( 固定教益模
型 : 中死亡的 比数 比 07 .5 卒 49 %可 信区间 03 一 .9 】4 ; 0 因血 管 眭原因死亡 的比数 比 O8 ,5 .6 9 %可信
m 蚴
D l me t f e:  ̄ n o
面死亡率及 疾病率 =依 据长期 抗凝 与安慰剂 比
较及抗血小 板 与安 慰剂 比较 的 随机 对照试 验 证 据, 进行治疗选择 。抗 凝治疗试 验的汇 总效益 评 价显示其效 益 显著 , 非致 命 性 卒 中下 降 6% , 8 且出血率 较低 。而 抗血 小板 治 疗 的汇总 分析 评 价显示其 教益 较小。总 的致命 性 和非 致 命性 血 管事件 在 阿司 匹 林 组 为 1 %, 0 8 而安 慰 剂 组 为
06 ,5 8 9 %可信 区 间 04 6~09 ) 在除外 一项 设 .9 ; 计方法天科 学的试验后 , 比数 比为 O7 ( 5 .59 %可 信 区间 05 . 0~1】 ) .3 。随 机效益 模型显 示 总致命 性 和非 致 命 J 件 发 生 率 无 显 著 差 异 ( 数 比 生事 比

伴有心房纤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卒中二级预防中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比较

伴有心房纤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卒中二级预防中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比较

点 , 毒 副作 用 , 无 金片体 积小 , 于在 眼 睑内包埋 植入 , 易 亦可 3 5 手术 注意 事项 : 确定 金片 的重 量甚 为重 要 。因为金 . ①
片 的重量 直接影响手术效 果。如果金 片重量太 大 , 出现提 会 睑困难 , 响视 物 ; 果 金 片重 量太 小 , 仍然 眼 睑闭 合不 影 如 则
植入治疗面神经损伤所 致的眼睑闭合不 全患者 3例 , 效果 满
意。报告如下 。
1 对 象与 方 法
32 临床 表现 周 围性 面神经 损伤 在临床 上较 常见 , . 占颅 脑损伤 的 3 %左 右 。但仅有 面神 经颞 支或 /和颧 支损 伤 , 表
现为 眼睑闭合无力 或 不全 者极少 。迟 发性 面神 经损 伤者一 般采用 药物等保守治疗 , 多数 能在 数个月 内痊愈 。而面神 经
支配眼轮 匝肌 。
值得 推广。
参 考 文 献
[ ] 石键 , 1 赵洪洋 , 朱贤立 , . 等 面神 经颞支 的体表定 位与走 行层次
研究.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 志 ,0 4 1 ( ):3  ̄3 . 2 0 ,0 9 3 0 2
表面 向内分离 , 直至 内眦 , 送入 经 高压 高温 消毒 的金 片至 眼
闭睑 自如 , 明显 不适 , 物 良好 。术 后 0 5~1年 来 院 复 无 视 .
诊 , 发 现 明 显 不 良反 应 及 不 适 感 。 未 3 讨 论
[ ] 段坤 昌, 3 李吉 , 刘铁 生. 颞额 部手术 人路 防止 额肌支 损伤 的 经
应用解剖 , 中国临床解剖学 杂志 19 ,1 1 2 -6 9 3 1 ( ):42 . [ 邓峰 , 4] 罗大 山, 李齐广 . 颅底 骨折致 迟发性面瘫 3 2例临床分 析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0 62(3 18 20 , 2 ):4 .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引言概述: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患者易发生卒中和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至关重要,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一、卒中风险评估:1.1 左心房内血栓形成风险:房颤患者左心房内血栓形成是导致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评估左心房内血栓形成风险可采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包括年龄、性别、心衰、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

1.2 卒中发生风险:除了左心房内血栓形成外,房颤患者还存在其他卒中发生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等。

综合评估这些因素可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

1.3 抗凝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卒中风险评分,制定相应的抗凝治疗策略,包括口服抗凝药物和抗凝治疗的监测。

二、出血风险评估:2.1 高龄:房颤患者中高龄是出血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龄患者出血风险较大,需要谨慎选择抗凝治疗方案。

2.2 肝功能: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出血风险增加,因为肝脏是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清除中心。

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可以更好地预测出血风险。

2.3 抗凝治疗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药物浓度,及时调整剂量,可以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三、综合评估:3.1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卒中和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

3.2 定期复查和监测:房颤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风险。

3.3 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和出血风险评估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心脏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等,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四、治疗策略选择:4.1 抗凝治疗:对于高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案,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

4.2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低卒中风险但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4.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以平衡卒中和出血风险。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及出血风险评估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及出血风险评估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及出血风险评估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抗凝治疗是预防AF 患者发生卒中的主要手段。

然而,抗凝治疗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评估出血风险对于制定合理的抗凝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通过服用抗凝药物来减少血液凝结,从而降低卒中的风险。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进行治疗。

2. 出血风险评估
为了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HAS-BLED评分和Hemorr2hages评分。

2.1 HAS-BLED评分
HAS-BLED评分系统包括九个风险因素,如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

根据评分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出血的风险水平。

2.2 Hemorr2hages评分
Hemorr2hages评分系统考虑了患者是否接受抗凝治疗、年龄、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

根据评分结果,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抗凝治疗方案。

3. 抗凝治疗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

对于低出血风险的患者,通常会选择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药物。

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能会考虑其他替代治疗方法,如射频消融手术。

结论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及出血风险评估是保护患者免受卒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卒中的风险同时降低出血的风险。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

1例老年心房纤颤行导管消融术患者抗凝治疗分析及药学监护的报道

1例老年心房纤颤行导管消融术患者抗凝治疗分析及药学监护的报道

1例老年心房纤颤行导管消融术患者抗凝治疗分析及药学监护的报道老年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尤其是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心房纤颤会导致血栓形成,并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抗凝治疗对于这类患者至关重要。

而对于一些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物或有出血风险的患者来说,行导管消融术后的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例老年心房纤颤行导管消融术患者的抗凝治疗分析及药学监护经验。

患者张大爷,79岁,因间歇性胸闷、心悸伴气促不适,入院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房纤颤。

在经过全面的评估后,决定为其进行射频消融术。

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心房纤颤得到有效控制。

鉴于其年龄较大、肾功能不全、患有高血压等情况,口服抗凝药物对于他来说存在明显的出血风险,因此需采取其他途径进行抗凝治疗。

在药学监护方面,我们还需多方配合,确保患者的抗凝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药师需要与临床医师密切合作,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手术情况以及其他用药情况,协助确定最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

药师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抗凝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药师还需不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在家中的用药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解决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除了药学监护,对于老年心房纤颤行导管消融术患者的抗凝治疗,护理人员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及时发现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日常护理指导,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抗凝治疗的认识和依从性。

通过我们的药学监护及综合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张大爷的抗凝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抗凝治疗后,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出血或血栓并发症,并且心房纤颤得到了有效控制。

经过多方配合,患者在家庭中也能很好地坚持抗凝治疗,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老年心房纤颤行导管消融术患者的抗凝治疗对于医护团队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双抗使用指征

双抗使用指征

双抗使用指征双抗是指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的并用,这是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案。

然而,双抗的应用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例,其使用需慎重考虑各种风险和收益,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出血风险最小化。

以下内容将详细介绍双抗的具体使用指征。

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是使用双抗的一大指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这些患者使用双抗药物,可以显著减少心肌梗死和出血的风险,提高生存率。

对于进行过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也需要使用双抗药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病变修复后,患者需使用双抗药物预防血栓事件。

更有临床研究显示,PCI 患者在术后 1 年内持续使用双抗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

有狭窄性心房纤颤的患者也需要使用双抗。

纤维脉血栓形成和心梗击发病高风险的狭窄性心房纤颤患者,可以考虑并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但必须指出,这类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需要严密监测。

除此之外,患有冠状动脉疾病,且有高度出血风险的患者使用双抗也是可取的。

研究认为,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并用可以预防心梗和缺血性卒中发生,但会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如果能通过其他方式控制出血风险,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双抗疗法。

当然,双抗适用的情况并非只局限于以上病例。

对于患有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临床医师也可根据病情选择是否使用双抗疗法。

总的来说,双抗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医师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综合考虑。

明确双抗的使用指征,旨在为医师提供参考,协助其做出最佳的治疗决策,保障患者健康。

老年人心房纤颤预防和措施

老年人心房纤颤预防和措施
老年人心房纤 颤预防和措施
目录 介绍 预防措施 措施
介绍
介绍
老年人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 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脏节律 不规律和紊乱。
心房纤颤会增加中风、心力衰 竭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介绍
提供一些预防和措施,帮助老年人管控 心房纤颤的风险。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 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和保持 健康的体重。
措施
措施
使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可以帮助防止 血栓形成并降低中风的风险。
心脏节律调整:采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 法来调整心脏的节律,控制心房纤颤。
措施
心脏手术:对于严重的心房纤 颤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 术治疗,如射频消融术或手术 修复。
管理并发症:及时治疗和管理 心房纤颤引起的并发症,如心 力衰竭或血栓形成。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定期测 量血压和血糖,遵循医生的建 议,确保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正 常范围。
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措施
戒烟和限制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心 房纤颤的风险,尽量戒烟,限制饮酒量 。
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合理安排工作和 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紧张和压力。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和医学检查:定期检 查心脏和相关指标,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007-5062.2010.03.024作者单位: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内科通讯作者:马长生E-mail:chshma@ ·讲座·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马长生高凌云〔关键词〕心房纤颤;脑卒中;抗血小板;抗凝;二级预防〔中图分类号〕R54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62(2010)03-245-03心房纤颤(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 8%,其中以脑卒中的临床危害最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著。

Wolf等[1]研究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无房颤患者升高5 6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与房颤的关系愈加密切,80 89岁的高龄人群中,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年龄组房颤患者的4.5倍。

我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2]。

胡大一等[3]在全国18家医院进行的房颤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我国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

我们对北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调查显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非抗凝状态下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5.3%[4]。

因此,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由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因此除非患者为孤立性房颤或存在禁忌证,所有房颤(包括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均应接受抗栓治疗。

然而,选择何种抗栓药物同时如何确定抗栓治疗的强度,与房颤患者自身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的高低有着密切关系。

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欧州心脏病协会(ESC)房颤治疗指南[5]中概括总结了房颤发生脑卒中的不同级别的危险因素。

其中,高危因素包括:既往血栓栓塞病史(包括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其他部位栓塞病史)、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和瓣膜置换术后;中度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5岁、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衰)、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射血分数(EF)≤35%或短轴缩短率(FS)≤25%]或糖尿病;低危或未证实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 74岁、女性、冠心病或甲状腺毒症。

目前常用的抗栓药物有华法林、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

既往临床试验[6-7]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阿司匹林可使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相对危险降低21%。

但更多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8]显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使所有脑卒中事件的相对危险降低46%、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相对危险降低52%。

因此,华法林降低房颤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效果显著优于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也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不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而且出血的风险性较低,但其预防脑卒中的疗效远不如华法林[9],即使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其预防中风的作用也明显差于华法林[10]。

房颤血栓栓塞的多项一级预防试验的荟萃分析[11]显示,华法林治疗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降低68%。

同时,房颤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试验[7]表明,华法林可使脑卒中的年发生率由12%降至4%,这意味着每治疗13例房颤患者,每年即可减少1例脑卒中的发生。

基于目前的临床研究,2006年ACC/AHA/ESC房颤指南[5]推荐,有任何一种高危因素或≥2种中度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应选择华法林抗凝。

有1种中度危险因素或≥1种未证实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选择阿司匹林(80 325 mg/d)或华法林治疗INR为2.0 3.0。

对于没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推荐应用阿司匹林(80 325mg/d)预防脑卒中。

置换金属瓣膜的房颤患者应根据瓣膜类型使INR 维持在2.5以上。

同时不建议阿司匹林与华法林联合应用,因其抗凝作用并不优于单独应用华法林,而出血的危险却明显增加。

应用华法林较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预防房颤患者的脑卒中事件,但严重出血事件却增加1.7倍(危险比95%CI,1.21 2.41)[8]。

因此,为保证华法林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要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INR)来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由于参与华法林代谢的酶CYP2C9和VKORCI存在基因变异[12],故而不同患者对于华法林的抗栓治疗反应个体化差异非常明显。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用过华法林的患者,欲达到稳定的靶目标INR值,华法林的用药剂量相差很大。

ACC/AHA有关华法林应用指南中指出[13],华发林的起始剂量应以人群的平均维持剂量开始,并推荐华发林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INR,直至达到INR的目标值。

但频繁的取血检验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便,同时也降低了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因此有不少的患者甚至因此而拒绝华法林抗栓治疗。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治疗建议[14]指出在服用华法林后的第3 4d开始监测INR。

在用药初期,华法林的剂量调整不仅要根据INR的测定值,同时还要注意INR值的变化趋势,适时调整。

如前所述,高龄是房颤的高危因素,老年患者又是房颤的主要群体。

而缺血性脑卒中作为房颤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老年患者的危害更为显著。

因此,积极预防老年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意义重大。

但对于老年房颤患者特别是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是否适合抗凝治疗曾是一直争论的问题,随着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开展,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在2001年制定的有关房颤治疗指南中指出,对于75岁以上的患者,如果没有禁忌证,都应该进行抗凝治疗[15]。

华法林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但老年人由于多种出血危险因素、合并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等使华法林出血的风险增加,使其应用受限,所以关于75岁以上房颤人群应用华法林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目前尚有争议。

一项旨在比较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和阿斯匹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16]显示,973例年龄>75岁的房颤患者,平均年龄(81.5ʃ4.2)岁,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目标INR2 3)和阿司匹林治疗组(75mg/d)。

随访(2.7ʃ1.2)年,华法林组有24例主要终点事件(21例脑卒中,2例颅内出血和1例体循环栓塞),阿司匹林组则有48例(44例脑卒中,1例颅内出血和3例体循环栓塞),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相比主要终点事件风险率分别为1.8%和3.8%〔相对危险度(RR)0.48,95%CI:0.28 0.80,P=0.003〕,绝对风险减少2%(95%CI:0.7 3.2)。

颅外出血的风险分别为〔1.4%(华法林)和1.6%(阿司匹林),(RR0.87,95%CI:0.43 1.73;绝对风险降低0.2%,95%CI:0.7 1.2〕。

作者认为对于年龄>75岁的老年房颤患者应该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除非有禁忌症。

而且,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副反应及胃肠道出血并发症也对其应用于老年房颤患者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口服华法林治疗必须严格检测INR,使其保持在2.0 3.0之间。

作为有高出血风险的老年人群,是否应采用更低的INR治疗窗?日本一项旨在比较实际临床情况下老年房颤患者应用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的研究[17]显示,对于老年房颤患者在真实临床环境下应用低强度(INR1.5 2.5)的华法林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该研究中63例房颤患者和临床试验的对象相比更具随机性,平均(76ʃ7)岁,包括了瓣膜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后及短暂性脑供血不足(TIA)等更多合并症,其中高危患者的比例占到了78%,随访显示该组患者年平均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的比例与临床试验中应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相近(2.0%vs1.4%和0.7%vs0.3%),实际临床组的严重出血事件和临床研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vs1.3%),而轻微出血事件反而有所减少(3.4%vs7.9%),结果显示在实际临床环境下低治疗强度的华法林能安全而有效地预防老年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

所以,对于出血风险较大的老年患者而言,临床医师可选择较低治疗强度(INR1.5 2.5)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由于华法林的治疗窗窄、应用不方便(需定期监测INR)及出血发生率高,患者服用的依从性降低,这可能也是目前国内房颤患者尤其高龄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应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研究者们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新的有效的抗凝药物以期能取代华法林,目前有2种新药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被批准用于矫形外科术后,前者是一种凝血酶抑制剂的前体药,在体内可转换为强的凝血酶抑制剂,不受进食和服药时间的影响,与其他药物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且因为其治疗窗较宽,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滴定剂量和监测出凝血时间[18]。

后者是1种高选择性的口服X因子抑制剂,生物利用度高,其他药物对其影响作用小,应用很安全,出血的发生率低,与依诺肝素类似[19]。

最近,一项关于达比加群酯在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非劣效性研究表明,110mg达比加群酯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的作用与华法林相当,但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华法林,而150mg的达比加群酯预防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的作用优于华法林,但出血的发生率与华法林相当。

相信随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达比加群酯有望替代华法林成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最有效的药物。

综上所述,房颤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栓塞发生风险,通过应用华法林有效地抗凝治疗能够明显地降低血栓栓塞,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

但使用华法林期间应严格定期监测,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老年患者应用低治疗强度(INR1.5 2.5)华法林可有效预防脑卒中。

达比加群酯有望成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最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参考文献[1]Wolf PA,Abbott RD,Kannel WB.Atrial fibrillation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the FraminghamStudy.Stroke,1991,22:983-988.[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913-916.[3]胡大一,孙艺红,周自强,等.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57-161.[4]马长生,周玉杰,马煌,等.北京地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随访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65-167.[5]Fuster V,Ryden LE,Cannom DS,et al.ACC/AHA/ ESC2006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atrial fibrilla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Writing committeeto revise the2001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with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and theheart Rhythm society.Circulation,2006,114:e257-354.[6]Petersen P,Boysen G,Godtfredsen J,et al.Placebo-controlled,randomised trial of warfarin and aspirin forprevention of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in chronicatrial fibrillation.The Copenhagen AFASAK study.Lancet,1989,1:175-179.[7]Optimal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on-rheu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recent cerebral ischemi-a.The European atrial fibrillation trial study group.NEngl J Med,1995,333:5-10.[8]Van Walraven C,Hart RG,Singer DE,et al.Oral anti-coagulants vs aspirin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anindividual patient meta-analysis.JAMA,2002,288:2441-2448.[9]Warfarin versus aspirin for prevention of thromboembo-lism in atrial fibrillation: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II ncet,1994,343:687-691.[10]Kamath S,Blann AD,Chin BS,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aspirin-clopidogrel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dose-adjusted warfarin on indices of thrombo-genesis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J AmColl Cardiol,2002,40:484-490.[11]Risk factors for stroke and efficacy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atrial fibrillation.Analysis of pooled datafrom f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Arch Intern Med,1994,154:1449-1457.[12]Schwarz UI,Ritchie MD,Bradford Y,et al.Genetic determinants of response to warfarin during initial antico-agulation.N Engl J Med,2008,358:999-1008.[13]Hirsh J,Fuster V,Ansell J,et a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guide to warfarin therapy.J Am Coll Cardiol,2003,41:1633-1652.[14]Ansell J,Hirsh J,Poller L,et al.The pharma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he vitamin K antagonists: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Chest,2004,126:204S-233S.[15]The use of oral anticoagulants(warfarin)in older peo-ple.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guideline.J Am GeriatrSoc,2002,50:1439-1445.[16]Mant J,Hobbs FD,Fletcher K,et al.Warfarin versus aspirin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an elderly communitypopulation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the Birmingham atrialfibrillation treatment of the aged study,BAFTA):a ran-domised controlled ncet,2007,370:493-503.[17]Ono A,Fujita T.Low-intensity anticoagulation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efficacy and safety in actual clinical practice.JClin Neurosci,2005,12:891-894.[18]Eriksson BI,Dahl OE,Rosencher N,et al.Dabigatran etexilate versus enoxaparin for prevention of venous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a random-ised,double-blind,non-inferiority ncet,2007,370:949-956.[19]Kakkar AK,Brenner B,Dahl OE,et al.Extended du-ration rivaroxaban versus short-term enoxaparin for the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double-blind,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Lancet,2008,372:31-39.(2009-09-03收稿;2009-09-09修回)·作者·读者·编者·计量单位的著录要求计量单位的使用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中执行GB3100 3102-93《量和单位》一书,血压计量单位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mm Hg=0.133k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