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哲学思考题
政治思考题汇总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汇总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3、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
*4、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在哪些方面有了新发展?5、学习《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有何意义?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4、简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5、填空: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特别是()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的自然观。
第二章系统自然观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与演化方式一、选择题1、德布罗意提出(),揭示了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
A:量子假说B:测不准原理C:物质波假说D:光量子假说2、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A:分叉B:涨落C:对称破缺D:进化3、一个系统有序程度越高,则熵就越小,所含的信息量就越大;反之,无序程度越高,则熵就越大,信息量就越小。
信息和熵是互补的,信息就是( )。
A:负熵B:熵C:序参量D:对称性4、1916年爱因斯坦创建的广义相对论,以广义相对性原理、等效原理出发,推断出在引力场中,时钟(),光的路程要弯曲。
A:不会变B:会变快C:会变慢D:会停止5、复杂性和层次结构正是起源于某种对称性的()。
A:不可逆B:分叉C:有序化D:破缺6、由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表征的科学革命是关于()的。
A:高速领域B:宇观领域C:微观领域D:宏观领域7、混沌理论表明,只要确定性系统具有稍微复杂的非线性,就会在一定控制参数范围内产生出()。
A:蝴蝶效应B:内在随机性C:混沌吸引子D:自相似性8、由分形理论、混沌理论等学科表征的科学革命是关于()的。
(建筑工程管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土建版本一)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土建版本一)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①科学问题:是指壹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壹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答案。
科学问题是壹种已知和未知的结合体、交界②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③范式:范式是指通过壹个具体科学理论为范例,通过解决科学中关键性、全局性的问题,给人们提供了关于世界整体的图式,即世界观。
④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壹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它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壹种重要形式。
⑤检验蕴含:根据壹定的条件,从壹个全称命题逻辑上必然推出壹个单称命题,对这壹单称命题的检验即是对全称命题的检验。
这种条件和相应单称命题成为检验命题。
⑥技术价值:技术价值是技术客体和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它来源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⑦技术伦理:是围绕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循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它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系和对负面价值的制约。
⑧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壹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壹种社会现象。
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和社会的关系。
⑨无形学院:把神学和政治排除在讨论范围之外,而专门进行壹些具体的实验工作和有关自然的理论问题的研讨.这壹团体最初被称作“哲学学会”.因为没有壹定的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把它称为“无形学院”.二简答,论述题1.简要评价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答:古代自然观的特点有:朴素的唯物论:占主导地位,当然也有唯心的部分朴素辩证法:因为它从事物的联系、变化、演化、运动的方面来见待事物,但由于当时科技的落后,没有建立在大量的科学技术发现的基础之上,这种自然观只能是朴素的,这是人类早期智慧显示的标记。
哲学思考题汇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其内容主要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2、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主要流派主要观点逻辑实证主义以1923年成立的维也纳小组为代表,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逻辑为武器,以统一科学为使命,其口号是拼搏,拒斥形而上学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认为理论的真正检验不在于试图证实它,而在于否认它,一种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可否认性。
一种不能为任何事实所否认的理论是非科学的。
历史主义以库恩为代表,“范式”: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所具有的理论上,方法上共同的信念,这种共同的信念规定了它的共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研究范围,科学研究就是在一定范式的制约之下,从事解题的活动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艺术的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和札记分成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一篇论文,若干札记,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同时论述了十九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两篇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秘世界》,一篇札记,论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在研究中避免麻木性,少走弯路,排除威信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第三部分辩证法,一篇论文《辩证法》一篇札记《辩证法》,论述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说明辩证法是客观的,是由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构成的;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一篇论文《物质运动形式》一篇札记《运动基本形式科学分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解释了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科学分类是以对象运动形式为依据的;第五部分各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或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四篇论文,五篇札记,论述了各门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中的作用》,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32道程技术哲学思考题
《工程技术哲学》课程思考题1、简述亚里士多德将关于知识的分类。
2、简述“哥白尼革命”。
3、简述近现代科学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作用。
4、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近代工程技术。
5、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近代工程技术。
6、简述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现代工程技术。
7、简述生态文明中工程技术的特征。
8、简述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视域下的工程观。
9、试论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0、简述“荷兰学派”关于技术人工物“物理结构”与“意向功能”双重属性的分析。
11、试分析工程的行动结构。
12、试分析工程共同体的复杂构成。
13、简述分析技术知识的本质特征。
14、试分析工程知识的本质特征。
15、试论工程知识构成的科学技术维度与人文社会维度。
16、简述工程思维的特点。
17、试述工程活动的综合集成方法论。
18、简述工程活动的软系统方法论。
19、简述工程活动的硬系统方法论。
20、简述工程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21、简述何为“技术创新”。
22、简述何为“工程创新”。
23、简述何为“国家创新体系”。
24、简述技术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25、试论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26、试论加强工程伦理学教学的重要性。
27、简述技术美学的兴起及特征。
28、试论提高工程师美学素养的必要性。
29、试论科学、技术、工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0、简述后工业社会的特征31、试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工程技术中的融合。
32、试论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复习思考题一、简答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4、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5、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7、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8、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
12、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4、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如何认识价值量变化规律?15、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二、判断1、世界统一于存在。
f2、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意识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随人的意志而变化的。
f3、英雄造时势。
f4、存在就是被感知。
f5、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少数英雄、圣贤、天才人物的意志。
f6、历史的发展中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
f7、“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t8、历史的发展中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
f9、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因此,个人主义是个人发展的动力,也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f10.否定之否定会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种特征。
t11.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的只能是对抗性矛盾。
f12.“因为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f13.“人是环境的产物”,社会又是由众多的人组成的,所以,地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人和社会的发展。
f1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f1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t16.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f17 .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f18. 否定就是新旧之间“一刀两断”。
工程哲学
1.论述电气科学,电气技术,与电气工程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两种形式和手段。
科学技术的实质在于以发现和发明为己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运动客观规律并把主体对客体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变革自然的过程中,通过工程实施来改造自然,它主要是以知识的形态表现出来,是“思想和文献”。
工程的实质在于在特定的相关的科技术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造自然,建造人工自然,最终形成工程实体的活动和过程,它主要是通过物质的形态体现出来,是“行动和实体”。
工程与科学技术,它们的目的一致,科学技术与工程无论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还是建造人工自然,其目的都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服务,保持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类生态环境。
工程与科学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当今的工程实践中,这种联系更加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达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
工程领域和活动需要科学思维、科学技术理论的指导和应用,没有科学技术理论的指导和应用,工程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其目标,就很难建成建好,可以说,现代的工程凝结和会聚了相当的科技含量。
反过来说,科学技术的应用又往往是以工程为依托的,离开了工程等实践活动,科学技术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只有运用于工程等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从哲学上看,这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工程与科学技术的这种紧密关系反映了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反映了工程与科学技术的融合、统一及互动作用。
2.介绍计算机在电气工程有哪些具体应用。
(不少于3个)1、计算机辅助电力系统设计电力系统设计中,变电站设计与线路设计是难点,这是由于变电站与输电线路的设计都受实际建设环境的影响很大,输电线路的走廊可能经过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杆塔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牢固性、称重、应力等安全因素,电力设计不但要克服现场的各种困难,还要满足各种规范的要求。
通过计算机辅助电力系统设计软件的协作进行设计,可以保证设计好的图纸中不仅包含有必要的图表等信息,还包含了工程所需的材料、建设信息等。
通用技术思考题答案
通用技术思考题答题技巧:思考题是开放式的,其实选择很多,答题的策略主要还是结合主题,找其中的一个点来展开,展开的内容基本只要和主题有很好的相关性就行。
最满意最不满意的内容、最关注的问题、在主题学习中你的收获、体会、方法,你做过什么、或者想做什么,甚至是别人做了什么都可以,还可以是你有什么想法建议。
内容是载体,得分的关键还应该是在于你要阐述和主题相关的体会、感受、认识、观点。
要紧扣评分标准,1、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任务①说明你关注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任务②说明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或观点。
参考答案一任务①:我关注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自己设计、发明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技术在发明和革新中不断发展,设计是技术的关键,技术设计不可避免地要涉级不少发明和创造。
许多造性的设计使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
因此,培养自己设计、发明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任务②:人类设计、发明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加以开发和培养。
首先要有兴趣和好奇心,其次要应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去进行大胆的猜测和假设,然后用实验来证明。
我们还应该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发散思维,定势思维和逆向思维来考虑问题,积极开发自己的智能与创造潜能。
参考答案二一:①我关注的问题是:结构的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构的强度与应力、材料以及所用材料本身形状有关。
②结构的强度是通过构件和材料来体现,构件和材料必须具有抵抗破坏的能务叫做强度。
②连接就是通过一定方式把两个或两件以上的物体连在一起。
构件间的连接间叫做结点。
科学合理的连接,不仅可保证结构或构件的形状稳定,还能提高结构的强度,使它足以支持自身质量及荷载。
能考答案三任务①我关注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它的受力情况,稳定性、强度、连接方式和材料的选用等。
并能对结构设计进行基本的描述。
还要从功能、实用、安全、经济、美观和人性化等角度综合考虑,以保证结构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工程伦理课后思考题
工程伦理课后思考题一、结合工程活动的特点,思考为什么在工程实践中会出现伦理问题?工程活动的特点:1.工程活动蕴含着有意识、有目的的设计。
在具体实施之前,工程师需要明确工程需实现的多方面的目标,需要思考可以调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以及可以利用的知识与技术,进而探索实现目标可能采用的路径和方案。
2.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人们的知识与技术总是不完备的。
任何工程师都要面对新的情境和问题,并因此包含着部分的无知和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知识与技术上的不完备,工程设计师往往不可能在工程之前完全予以克服,而是要在工程的实践过程中不断通过试错和改错的方法来部分的消除。
可以说工程实践本身上是一个探索性的实验过程。
3.工程实践的后果往往会超出预期。
由于实践过程中包含着不确定性,实践的后果并不总是完全符合实践者的理论预测和主观期待,其间既包括对盲目追求的过滤,也包括对保守追求的超越,同时也可能出现未曾预料的不良后果。
总之,工程实践不仅涉及与工程活动相关的工程师、其他技术人员、工人、管理者、投资者等多重利益相关者,还涉及到工程与人、自然、社会的共生共在,因而面临着多重复杂交叠的利益关系。
并且在部分无知的情况下实行的,具有不确定的结果。
这些都使得工程实践与伦理问题紧密相关。
二、结合功利论、义务论、契约论、德性论等伦理立场,思考工程伦理与工程师伦理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1.功利主义者认为,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
如果导致了与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
同时他们强调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最好的结果就是达到“最大的善”。
2.义务论者关注人们行为的动机,强调行为的出发点要遵循道德的规范,体现人的义务和责任。
如果说功利论聚焦于行动的后果,那么义务论则关注的是行为本身。
行为本身也具有道德意义。
3.契约论通过一个规则性的框架体系,把个人行为的动机和规范伦理地看作是一种社会协议。
4.德性论关心的主要是人的内心品德的养成,而不是人外在行为的规则。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第一篇: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2010年下半年~2011年上半年)教材:《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导论: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成果。
2、工程硕士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第一章:1、科学、技术、工程及其基本特征。
2、科学、技术、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1、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及其意义。
2、现代科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1、何谓“系统”?2、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3、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章:1、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如何评价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2、生态伦理的原则和态度。
第五章:1、创新概念包括哪些要素?它与经济发展有何关系?2、创新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
3、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六章:1、怎样理解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与知识应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2、自主创新战略及其意义。
3、新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七章:1、科学问题及其来源。
2、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3、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八章:1、工程技术预测方法的逻辑类型。
2、利用专利文献的发明创造。
第九章:1、工程共同体的含义及类型。
2、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规范。
第十章:1、工程技术共同体的伦理原则。
2、工程技术活动中越轨行为的控制。
第十一章:1、科学技术产生消极社会效应的原因。
2、教育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
第十二章:1、如何正确评价“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考试形式:开卷考试题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包括材料题)武汉大学研究生院2010年7月第二篇: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2011年下半年~2012年上半年)教材:《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导论: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成果。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带参考答案
第二章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基本理论——自然观1、简述自然系统的基本属性。
(1)整体性: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就失去了其作为独立要素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系统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出系统整体性质和功能大于各个要素简单之和的特点。
是系统最为鲜明、最为基本的特征。
(2)开放性:系统具有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
只有开放,不断从环境吸收负熵,并使所吸取的负熵的绝对值大于系统自发产生的绝对值,系统才可能保持稳定,得以进化和发展。
(3)层次性:较低层次系统参与构成较高层次的系统,逐渐构成等级结构,其中参与构成新系统的系统可称为下层系统,而被构成的新系统可称为上层系统。
(4)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普遍存在涨落现象,系统客观上存在着新旧结构更替的可能2、什么是自组织?其条件和根据有哪些?自组织指在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在开放的背景下,外部提供一定的条件,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形成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和现象。
(1)开放系统。
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可以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2)远离平衡态。
只有非平衡状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3)非线性相互作用。
是自然演化的内在机制,具有相干性的耦合,使各要素间产生相干效应与协调动作,从而导致系统内要素独立性的丧失和新质的出现。
(4)正反馈放大作用。
自然系统进入自组织,必须存在一个反馈通道,可以通过正反馈的方式放大系统的某种波动或起伏,从而产生新质,加速系统的自组织。
(5)涨落。
所谓涨落,使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对宏观状态产生的微小偏离。
3、简述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联系与区别。
自在自然:“纯自然”,即原始发生着的自然界,是先于人类历史地存在的自然界。
是“人化自然”的物质前提和母体。
(0280)课程论复习思考题
(0280)《课程论》复习思考题本次考试题型是: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简述题(围绕要点陈述)论述题(陈述要点并能作适当分析)一、简述课程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作用。
二、试述不同时期课程演进的特点及制约课程变化的主要因素。
三、试述科学化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及基本观点。
四、试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观。
五、试述概念重构主义的课程观。
六、试述课程的哲学基础及对课程的影响。
(本题包括4大哲学思潮,也可分为几个小题进行复习掌握)七、试述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及对课程的影响(包含3个小题)八、试述泰勒的课程设计原理。
九、试述过程模式的课程观。
(详见书上内容)十、实践模式的课程观(详见书上内容)十一、批判模式的课程观(详见书上内容)十二、试评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优劣。
十三、试述未来课程改革的趋势。
十四、试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动向及趋势。
(0280)《课程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简述课程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作用。
课程理论是研究课程的设计、编制和课程改革的理论。
课程论课程理论也即研究“教什么”的理论,是一门系统研究课程结构与功能、课程设计原理、实施方法和评价手段的理论体系。
它主要关注如下一些问题: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问题;2、课程设计的基础问题;3、课程编制原理问题;作用:1、它能使教育目标具体化,因此也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课程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方式。
不同类型和特征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方法。
3、课程决定着教学的组织形式。
4、课程决定着评价的方法。
二、试述不同时期课程演进的特点及制约课程变化的主要因素。
1、古代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程”,此外还有:伦理本位的课程观;服务于个别传授教学形式的教学内容;文献修订的编制方式;分科课程的表现形式。
古代课程设置的特点表现为“学程”。
无论是西方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还是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有这样的特征。
2、近代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程”。
2021年工程活动中的哲学反思
Fear of the unknown is a common feature of human being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工程活动中的哲学反思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批大型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探月工程等的先后实施,现代工程大规模、超长期、高投入、高科技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等特点也日益显露出来。
工程是人们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和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的总称,是人类某种需求的物化。
无论何种工程,都要经过设想、酝酿、调研、论证、决策、立项、实施、运营、以及效果评估等主要环节,这些环节构成工程的整个生命期。
显然,工程生命期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人为主导展开的。
工程决策人、设计者、建造者等的价值观、自然观和哲学理念对工程的运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讨论渗透在工程活动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1 工程价值观工程决策人和设计者的价值观是影响工程立项的最主要的因素。
首先,工程决策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工程的大小和规模。
我们知道,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看重什么,轻视什么,依据什么,追求什么,从而去做什么,放弃什么,怎么去做。
在行动之前,人们总是要把几个价值在内心的天平上称量一番,选取大的价值,舍去小的价值。
按价值的取向去决定自己的行动。
工程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代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进行现代工程建设的过程。
工程活动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活动,而且是经济、文化、环境等综合作用的社会活动。
工程活动是进行直接物质创造的活动,工程活动的本质是集成技术要素和其他要素实现优化的价值目标,其“结果”是直接的物质财富,它不但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许多方面的利益。
一项工程,为什么上马,在何时何地上马,这项工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在工程决策中必须认真考虑和正确解决的问题。
片面的、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程观,会导致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矛盾日益突出。
工程思维及工程数学试题B及参考答案
工程思维一、工程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思维活动和思维现象是宇宙中最复杂、最奇妙的现象之一。
思维活动的内容非常复杂,思维活动的形式也非常复杂。
在研究思维现象和思维活动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研究领域。
例如,有人突出了思维形式这个分类标准,划分出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人根据思维的历史标准划分出了原始思维、现代思维;有人从人类认识规律的角度划分出了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有人突出思维对象和范围的特点,划分出了军事思维、宗教思维等;有人根据思维主体的地域、文化特征划分出了东方思维、西方思维等;还有人出于其他考虑和根据其他标准划分出了情感思维、巫术思维等等。
尽管思维现象复杂多样,但就其本质来讲,思维是一种认识活动。
从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的认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一种活动,客观与主观之间的联系则是通过实践建立起来的,所以,人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实践方式,就有相对应的思维形式。
实践,马克思讲,是现实的人的现实的活动。
这种现实的活动可以分出很多类别,比如人类认识客观自然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形成了科学实践;人类形象地或抽象地反映自然界和人、社会自身的活动以表达情感等主观需求,可以形成艺术实践;人类改造自然界、构建人工自然的活动,就形成了技术实践和工程实践。
与这几种实践方式相“对应”就分别形成了科学思维、艺术思维、技术思维以及工程思维,这几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科学家通过科学思维而“发现”外部世界中已经存在着的事物和自然规律;技术专家通过技术思维不断增加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艺术家则通过想象创造和丰富了了人复杂的精神世界和审美需求;工程师则在工程活动中“创造”出自然界中从来没有过而且永远也不可能自发出现的新的存在物。
目前,在对科学思维方式和艺术思维方式的研究方面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出版和发表了许多论著;在对技术思维方式的研究方面,也出现了“(发明)创造学”“等一定的成果;可是,对工程思维方式的研究目前却还只能说刚刚迈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绪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1、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是关于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
)自然辨证发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科学——技术——社会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创立:自然科学与哲学共同进展的产物发展:列宁的贡献、前苏联的贡献、多译文出版《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兴起、科学的推进。
在中国的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自然辩证法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断更换着存在的形态,在理论上不断走向成熟。
我国学科门类划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
哲学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
理论特色:1、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
2、提出了人工自然理论。
3、突出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教育功能。
4、提出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思想。
学习自然辨证法的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
思考题: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3.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学习和成长有什么意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形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受到哲学的挑战和自然科学的冲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着每一个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
工程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工程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工程哲学的概念工程哲学是对工程实践和工程活动进行哲学思考的学科。
它关注工程的本质、方法和价值,探讨工程与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关系,以及工程活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工程哲学旨在提升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的品质和水平,引导工程师和科研人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从而推动工程活动朝着更加科学、可持续和人文的方向发展。
二、工程哲学的基本原理1. 整体观念工程哲学强调“系统思维”,要求工程师将工程活动看作一个整体,充分考虑工程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工程活动对整个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系统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以确保工程实践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2. 可持续发展工程哲学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工程活动应当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利益。
工程师在进行工程实践时,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循环经济,实现工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 人文关怀工程哲学关注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提倡关注工程活动对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工程师应当在进行工程实践时,充分考虑人类的需求和利益,关注工程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潜在风险,力求使工程成果造福人类。
4. 创新精神工程哲学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要求工程师抛弃陈旧的观念和传统的做法,勇于探索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不断提高工程活动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可靠性。
三、工程哲学的方法1. 批判性思维工程哲学倡导工程师和科研人员进行批判性思维,即对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发现问题的潜在影响和可能解决的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 集体讨论工程哲学倡导在工程实践中进行集体讨论,充分发挥不同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协同思考和解决工程活动中的难题和矛盾,达到共同的理解和共识。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仅仅只是一个构想或设计,它并不一定在商业中应用。
它可以是一种创新,但不一定申请专利,也未必就带来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技术创新是指一个新想法或新装备(产品、工艺、系统)在商业上的实现。
技术发明强调以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创新不仅包含技术活动,而且更关注技术方案的商业价值,强调的是以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简言之,技术创新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
当代多数技术创新是在诸多创新主体,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高技术创业型企业以及在这些组织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技术专家和商业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技术创新的特征是:(1)技术的新颖性;(2)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4)技术创新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技术创新过程的系统性。
技术创新的分类:(1)按技术变化强度,可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2)按导致生产要素节约的不同,分为节约资本型、节约劳动型和中性的技术创新。
(3)按创新的对象不同。
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2、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往往是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的活动。
(1)科学家是技术创新路径的提供者。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往往都蕴涵着新的技术原理,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同时,用于科学的实验室装备,是科学家进行技术原理性探索的现成平台,成为孕育新技术的摇篮。
如晶体管的发明就得益于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场效应原理为电子放大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2)发明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导致重大技术突破的关键。
如爱迪生现实了电灯的商业化、照明的产业化,成立了“爱迪生电气照明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技术哲学》课程
思考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将关于知识的分类。
2、简述“哥白尼革命”。
3、简述近现代科学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作用。
4、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近代工程技术。
5、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近代工程技术。
6、简述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现代工程技术。
7、简述生态文明中工程技术的特征。
8、简述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视域下的工程观。
9、试论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0、简述“荷兰学派”关于技术人工物“物理结构”与“意向功能”双重属性的分析。
11、试分析工程的行动结构。
12、试分析工程共同体的复杂构成。
13、简述分析技术知识的本质特征。
14、试分析工程知识的本质特征。
15、试论工程知识构成的科学技术维度与人文社会维度。
16、简述工程思维的特点。
17、试述工程活动的综合集成方法论。
18、简述工程活动的软系统方法论。
19、简述工程活动的硬系统方法论。
20、简述工程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21、简述何为“技术创新”。
22、简述工程活动中的“非技术”创新。
23、简述何为“国家创新体系”。
24、简述技术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25、简述约纳斯的技术“责任伦理学”。
26、试论建筑师的伦理责任。
27、试论加强工程伦理学教学的重要性。
28、试论黑格尔美学的主要思想。
29、简述技术美学的兴起及特征。
30、试论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机器美学”。
31、简述后现代主义建筑观的问题与贡献。
32、试论科学、技术、工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3、简述“唯科学主义”的文化观。
34、试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工程技术中的融合。
35、简述当代有关转基因生物工程安全性的公共政策。
36、试论科学、技术、工程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