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交流知识与情感的舞台
语文教学与情感的交融
1用 “ 爱”和 “ 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 梁 坐春风 , 这些 温情 的语 言能 拉 近师 生 间的距 离 : 竖起 大 拇
“ ”,不仅 是教 育 的一 切 , 是教 育成 功 的保 证 。 爱 更
指 、 拍 学生 肩膀 、 个 “ K 手 势、 个 微 笑 等 动作 能 拍 做 O” 递 教 育是 什么 ?笔者 认 为 教 育就 是 爱 ,是 一种 无 声 的
— —
目以传 情 ,情 以感 人 。 目光 是 教师 激 发 学生 兴趣 、 目光 的运 用 ,捕 捉 时 机 ,适 时 向学 生传 递 信 息 ,进
花便 能在课 堂 上绽 放 。 为语 文教 师 , 作 更是 肩 负着聆 听 爱 传 递成 功 希 望 的情 感信 息 ,教师 要 恰 当把 握无 声 的 语 言 为 线 贯 穿每 一次 语文 教 学 活 动 , 爱成 为 语文 教 学 的 主 而 给 以激 励 ,善 于 发 现 学 生 的 闪光 点 。 学 生 是 教 师 教 让 旋律 。 者 始 终相 信 “ 孩子 是 夸 出来 的” 那 么 就 从一 学 中 的主 体 ,由于 他们 呈 现 出不 同的 生活 背 景与 智 力特 笔 好 ,
的重要 因素 。
打开 学生 已有 的知 识经 验 的库 藏 , 强化 他们 的体 验 , 进 增 令人神 往 的月夜 美 景 , 群 农村 儿 童一 起 煮豆 的经 历, 一 读
由 于 物 质 生 活 的提 高 ,知 识 追 求 中 的竞 争 日益 加 他 们 对 文 章 的理 解 。 迅 的 小说 《 戏 》描绘 了江 南水乡 鲁 社
的个 性 特征 。具有 这三 方 面 的 素质 的 教师 就会 有 他 的个 境 引情 。 人魅 力 。在 学生 的心 目中 ,教师 是 高 尚人 格 的化 身 ,教 中学生 社会 生活 阅历 不 丰富, 对人 生体 验 也不 深刻 , 师 的个 人魅 力 直接 影 响 学生健 康 的灵魂 和 健全 人 格 的养 处在 成长 阶 段 , 对生 活充 满 热望 。 以教 师 要把 教 材 中所 所 成 。教师 的知识 与 才华 、品格 与 修 养往 往 成为 吸 引 学生 反映 的生活 与学生 的实 际生 活, 过创 设情 境沟 通起 来 , 通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和情感激发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和情感激发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潜能,把学生带进教学佳境之中,使其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挖掘出课堂教学的灵活因素,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其进入角色,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一、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形成我要学的浓厚氛围。
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内涵。
如《皇帝的新装》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教学中教师请学生现场给全班学生表演,学生们为了表演,自然会认真研究教材;在《范进中举》中,请学生现场模仿范进中举时的“拍、笑”等动作和语言,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深刻理解人物形象和作者语言描写妙处。
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抽象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加快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音乐与文学都属于文艺,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春》这一课,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教师大胆引进音乐,给学生播放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
学生通过瓦格而那的音乐,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之上,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听潮》中涨潮一段,文字激越,教师给学生播放古筝曲《战台风》,在同样激昂的古筝曲中,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从中去体会、想象潮水的汹涌。
在诗词的教学中,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于诗词的意境中,通过这种通感的手段,使学生深刻理解诗词中抽象的物象和意象。
另外,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内心中总是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运用竞赛手段,设置竞赛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学习法,利用课文中的一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境中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提升课堂质量。
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入情感教育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激发学生 隋感的关键 环 。新颖独 特的导语 可 以达 到 “ 一石 激起千层 浪”的作 用。优美奇 妙 的导语 , 往往像磁 铁一样 紧紧吸 引学 生的注意 , 引导学 生登堂入 室 , 进入 教学 隋境 , 可 以收到 良好 的教学效果 。 利用 情感导入 的方式很 多 , 如教学 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自叙 自己求学读书的经历 ,说明童 年的乐趣既在嬉戏玩耍中, 又在读书求知中;教学 《 天净沙 秋思》 可 用音 乐 《 橄榄 树 》为 背景 音 乐导 入 ,再这 样设 计 导语 : “ 七 百年 来,人们说起 ‘ 乡愁 ’,就会想到 《 天净沙 秋思》这部作品,全 篇只用了 2 8 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悲 哀…… 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 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从 而让 学生 的思维兴奋起 来 ,迅速 进入学 习状 态 。
一
四 创设情境 ,以境生情
“ 作者 胸有 境 。入境 始于 亲 ”。在语 文教 学 中 ,创设 情境 主 要 是 指运 用 图画 、摄 影 、幻灯 、音 乐 、语言 描绘 和动 作演 示等 方 式 , 创 造与 渲染 气 氛 ,使 他们 耳濡 目染 ,进入 课文所 描述 的情 境和 作 者 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 。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和联想 ,没有想象和联想 ,李白不可能有 “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 君 兮纷 纷 而来 下” 的梦境 ,我们 也不 可能 体会 王维 “ 诗 中有画 ,画
力改进课堂教学 ,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综合”。在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贯 穿到 日常教学中,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提高语 文 教学 质量 的教 学 目的。如 何在 语 文课 堂 中渗透 情感 教 育呢 ?我认 为 应该 包含 以下 几个 方面 :
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摘要: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情感教育能让师生用心和用情去体验文章的情感,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必将是一潭死水,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精彩语文教育教学,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与解疑释惑”的认知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情感教育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情地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努力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让情感教育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精彩。
一、用信任与爱心搭建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
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都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
例如,我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由于学生都能珍惜这样难得的锻炼机会,所以,每次演讲都是成功的,而且非常精彩,学生慢慢地就喜欢上语文课了。
“目以传情,情以感人”。
目光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传递成功希望的情感信息。
我学会了恰当地把握这无声的语言,适时向学生传递信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例如,在语文课堂讨论中,有些胆小的同学不爱发言,这时,我就会及时地用目光激励他们,即使他们答错了,也首先肯定他们的大胆;同时,作文批改中,我学会了多鼓励、少批评,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洋里奋力遨游。
的确,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都能给学生以莫大的鼓舞。
的确,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二、营造浓郁的教学情感氛围,以声传情,用“情”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让一堂语文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导入语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流与互动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流与互动课堂交流与互动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流与互动。
首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流应该是双向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灌输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者。
然而,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发言。
只有通过积极的讨论和互动,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讲述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其次,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讨论,促进他们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除了教师的引导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课堂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合作。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小组讨论等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和学习。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倾听和尊重,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此外,课堂交流还需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在课堂交流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语言的美感。
例如,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诗歌或文章进行朗读,引导学生从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和美感。
最后,课堂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处于探索和认知的阶段,因此他们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在交流和互动中主动学习。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感、阅读能力等方面。
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创造灵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打造灵动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打造灵动课堂,首先要创造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亲身去观赏荷花的活动,让学生在实地感受中了解荷花的形态、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
在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和写作,感受春天的气息,增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灵动的课堂需要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比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提出古诗词中的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在学习阅读理解的时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阅读素材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打造灵动的课堂,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演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朗诵比赛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让学生在情感抒发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记扣钮的日子》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增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融情感教育于语文课堂当中
融情感教育于语文课堂当中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亲情;生命;生态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巧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
然而,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语文教学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呢?一、现今情感教育现状前两天刚刚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则信息,抚州临川二中发生命案,高三学生雷某不满班主任管理将其杀害。
生活中各个年级的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些学生随意打骂父母,父母在抱怨学生不懂得感恩的同时,还依旧过分宠爱孩子。
而且,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比较差,浪费水资源、不懂得节约用电、不知道保护环境等等。
这些现象的出现,不禁让我们开始思考。
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平时反复强调的尊师重道、生命的价值、懂得感恩、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等等相关教育都没有起作用吗?现实让我们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语文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了?这让我陷入了反思,我开始思考我的语文课堂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是不是真正的起到了作用,下面就我平时教学进行简单介绍。
二、亲情教育亲情是人世间最真切、最朴素、最珍贵的感情,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持,在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中,亲情教育便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所以,教师要认识到亲情对学生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要立足于语文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所以,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母亲的唠叨是“爱”吗?(2)父亲的严格要求是“爱”吗?(3)我们要什么父母不问缘由地给买是“爱”吗?(4)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应不应该满足,满足了就是爱,不满足就是不爱吗?(5)什么是亲情?……这些简单的问题都是学生们生活中都遇到过的问题,我们也经常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断定父母不爱自己。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灵动舞台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灵动的舞台新《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应是鲜活的,拥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应是朝气蓬勃的,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我们应还语文以本来的面貌,重构语文教学的新秩序,创设师生互动的鲜活课堂,使语文走向智慧,走向生命,走向对话,走向开放,走向生活。
一、披文入情,品味语言,走向生命如何披文人情,品味语言呢?首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近作品,进入课文的情境。
每读一篇课文,就犹如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精神家园。
在那样特定的时空中与课文里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悟、经验等。
还要引导学生去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作者“情动而辞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作为我们,就要“披文而人情”“三分文章七分意”,解读课文,读出文字中间的“七分意”,让学生目视文字,进而头脑中产生画面,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建构自己新的感悟、新的体验。
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分析、理解,文字就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有声有色的画面和形象。
在朗读中品析词句,体会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开头写道:“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个“爱”字为全文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杨梅“树和果”的可爱。
又如《燕子》一文,通过描绘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姿态,停歇时的样子,无不让人浮现出那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和富有生机而繁荣的春天的景象。
因此,我们在解析这样的课文时,就应好好品味语言,披文人情。
二、开放自主,平等交流,走向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中进行。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中进行。
”它为我们确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一一要走向对话。
这样,师生通过心灵的交流,就能很容易的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的“学习共同体”,真正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促进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显和创造性的解放。
彰显语文魅力,构建情、智、趣共生高效课堂
彰显语文魅力,构建情、智、趣共生的高效课堂摘要: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工具性、思想性的化身。
语文课堂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交流平台,是一个歌颂真善美的发源地,是一个鞭挞假恶丑的宣判会,是放飞梦想、成就学生的多彩世界。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要走向儿童、走向生活、走向深广、走向博大,更要践行语文味、家常味、儿童味、高效味、情智味、有趣味。
语文教师要以听、说、读、写、背的语言积累为主线,以默读、深思、运用、拓展的语言涵泳为策略,构建味浓、气纯、高效、有魅力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魅力;情、智、趣;高效课堂一、趣味引路、心声交汇,让学生在美中学课前用鲜活有激情的语言、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听语文世界的美丽与深邃,加上老师阳光青春的表情动作、铿锵有力的节奏、声情并茂的朗诵、或配乐、或录音、或情境回放等,把学生带入语文童话般美妙的世界,让学生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徜徉在妙趣横生的语文芳草地。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利用视频插播生动的草原画面,再配上优美的歌曲《天路》,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欣赏草原之广、草原之美,接着配乐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风格。
首先,轻松明快,如潺潺清泉顺流而下,自然而流畅。
其次,真情流淌。
好的语言是有真情的语言。
作者对草原美的热爱、陶醉的情感溢于言表。
再次,长短句的错落有致。
长短句的交替使用变化多姿,增添了语言趣味。
最后,多用联想,把草原描写得既优美又有鲜活的生命力。
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情境中,感受到了语文无限的魅力。
情趣在这里共生,思想在美中深刻,思维在想象中升华。
二、以学定教、读中品味,让学生在趣中悟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源泉。
”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把课上得生动、有趣、高效。
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有趣,才能主动参与;有趣,才能彰显魅力;有趣,才能方法灵活。
有位教育家说:“课堂即生成,课堂即成长。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发 扬 教 学 民主 ,相 信 学 生 。让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学 习 的
全过程 。
创 设 情 感 交 流 的 教 学 活 动 ,营 造 情 感 交 流 的 氛 围 , 拉 近 师 生 之 间 的 心理 距 离 ,使 得 双 方 互 相 走 进 对 方 精 神 、情 感 和 整 个 心 灵 世 界 ,并 以 此 建 立 学 生 的 主 体地 位 ,在 情 感 互 融 的基 础上 ,使 教 学 能 听 之 顺 耳 、 理之 达心 、知 之 入 脑 ,从 而达 到 理 想 的 教 学 境地 。
如果 学 生厌 恶 甚 至 憎 恨 教 师 ,那 么 对 其 所 教 学 科 也 自然 没 有 学 习 热 情 。教 师 要 对 学 生 倾 注 全 部 爱 心 , 关 心 爱 护 学 生 ,尊 重 信 任 学 生 ,满 腔 热 情 地 对 待 每
免 影 响 学 生 。 由 此 看 出 ,做 为 一 名 语 文 教 师 不 仅 要
有 广 博 的 知 识 、高 超 的 教 学 艺 术 、过 硬 的 教 学 基 本
功 , 而 且 还 必 须 有 良好 的 心 理 素 质 和 积 极 、健 康 、 丰 富 的 情 感 态 度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实 现 良好 的 情 感 交 流教 学 ,促 进 学 生 的 全 面健 康 发 展 。 ( )领 情 入境 ,让 学 生 产 生 审 美 的 情感 体 验 三
修 养 往 往 成 为 能 否 吸 引学 生 注 意 力 的 重要 因 素 。
仪 容 端 庄 大 方 这 些 表 层 因 素 乃 是 先 决 条 件 。 同 时 物 质 生 活 的提 高 , 知 识 追 求 中 的 竞 争 日益 加 剧 , 学 生 对 老 师 的 智 慧 日益 崇 拜 , 学 生 更 偏 向 于 喜 欢
让教学艺术点亮语文课堂
让教学艺术点亮语文课堂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
学生不是一个个被填塞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炬,是一个个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
语文教学亦是如此。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研究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反省,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用教学艺术奏响语文课堂的生命旋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展开生命的探险。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教学艺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采用疑问设置法,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书本里的蚂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一只蚂蚁一不留神被带进书本了,会怎么样呢?”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被压扁了。
”我说:“但是今天这只小蚂蚁却使书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书本里的小蚂蚁》。
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另外对于一些抒情写景的文章,用艺术感染法唤起学生的联想,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任何方法设计导入语都要“起讲抓得住人”,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学会精心设计导入语,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二、激趣置疑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一堂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情感的旋律在语文课堂中流淌
让情感的旋律在语文课堂中流淌语文教学,读要重“情”。
这里的“情”字包括情感、情趣、情操。
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情”是语文的灵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读者不能彻底理解语言和文字的意义和味道,他们只能看到带有符号的僵硬符号。
他们如何接近作者的意图?”语言的“情感”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包含在作品中的。
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努力挖掘语言的情感因素,从“情”入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情。
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
一、教师积累情感,引导阅读,丰富学生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就此而言,语文阅读教学便是一个因文得义、以文悟情的过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为动力,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
课前,教师要认真探究课文的内在情感因素,深刻感受课文所表达的美和情感,在课堂上率先进入国家,投身教学,借助作者的情感营造美好的情感氛围,拨动学生的情感弦,促进学生心中的声音。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满感情的课堂,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那种处变不惊,对任何事物都无动于衷或感情内敛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传递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信息,那么文本再强烈的感情,也难以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应以正确、饱满的情绪阅读课文,并为学生设定情绪基调。
教师有情感模型阅读,能准确传达情感和思想,震撼学生心灵,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引用程颐的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的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至关重要,如能充满激情,寓理于情,学生往往乐于接受。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示范朗读,诱导煽情??使学生激起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精选9篇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精选9篇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精选【篇1】4月23日号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经过两天的学习,聆听了十几位优秀教师执教的语文阅读课教学。
她们每一堂课都是那么优秀,值得我好好学习。
看到每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
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尤其是翟兆云老师执教的《将相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当我听着这十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课时,她让学生闭上眼睛边聆听她的诵读边想象,杨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杨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书,让学生自己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中。
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笔符号,那是‘死’的。
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
”可见,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草船借箭》一课中,老师成为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
分角色阅读,在充足的时间里,真正把语文课上成了朗朗的读书课。
三、注意学生读中感悟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例如:翟老师在上《将相和》这课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廉颇资料,然后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课文中描写行动描写的语句,体会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士银老师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课时;让学生先观察花的情景图,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课文,体会那美好的情感;配乐读,让感情升华。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反思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起绝对主导作用,眼中没有学生,课堂倒成了教师施展七十二项本领的主阵地。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语文教师同处于语文教改的大课堂,我们也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然而,现在的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前不久,笔者有幸去聆听一位教师的示范课,教者让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故作倾听状,实际他的眼睛游离不定,正在暗暗寻找下一个可以回答问题的目标!这样怎么能做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在赛课时,教师为了表现自己预设的教案有多么精彩,为了课堂上不出差错,看似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但从不注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只是在一味过教案,准确地说,应该是在作表演!这样的课,看似精彩,实则毫无生命。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 关注学生,以学定教教者以前上语文课时,总认为一分钟不能耽误,要努力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总认为学生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越多,学习成绩就越优秀,语文的能力也越强。
这样,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不易。
一次公开课改变了我的认识。
我经过多次反复的背教案,生怕上课时学生不按照我的思路往下走课堂出差错。
毫无疑问,这样的课是空有繁华,毫无意义。
后来,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备课是我学着去背学生,试着设想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又能做哪些回答;课堂上,我努力倾听学生发言,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经过尝试,我发现只有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课,才能上得那样的轻松和愉悦。
我也逐渐领悟到,课堂上,只有师生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每上一次语文课都注重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我也学会了倾听孩子的心声,去认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其中的婀娜多姿!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交流中逐步提高了。
让语文课堂成为双方的活动平台
矗
丫
。
语 文是一 门应用最广泛 、 最接近生活 、 内容最丰 富多彩 、 最有情趣 的学科 , 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 趣的课 程。 然而 , 深受应试教 育影 响的初 中语文教学 将 充满人性之美 、最具有趣 味性 的语文变成枯燥乏 味的技艺 之学 ,知识之学 ,乃至 畸变 为一种应试训 练。这种现状 与时代发 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 的 要求 相对 立。 语文教学要走 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 教师 必须充分 展示课 堂教学 的魅力 ,使语文课成为学生 求知的乐 园。 教 学 是 一 种 教 师 和 学 生 的双 边 活 动 ,教 师 让 学 生对所学 内容感兴趣 , 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 , 了解他 们学 习语文 的 目的 、 态度 、 习惯 、 方法 、 兴趣 、 爱好 、 情 感、 意志 以及生理 、 心理特征 。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 的初 中学生 , 自主意识增强 , 他们 自尊 、 自信 , 需要尊 重, 情绪复杂 , 情感丰富 , 对未来 充满 幻想 , 求知欲旺 盛, 记忆力好 , 渴望通过学 习获取知识 。 但 意志脆弱 , 缺乏 刻苦精神 , 学 习习惯 不稳定 , 会产生逆 反心理 。 在教学过程 中 ,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 , 在教材中 从适 当的角度 寻找学生学 习的兴趣点 。特级教师于 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 : “ 崇高 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 刻理解 紧密相碰 , 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 , 教学艺术 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
感 受到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怀有积极 向上的人生理想 , 充满终 身学 习的动力 。 明确学生 自 主学习的地位 , 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 根 据 自身的能力 和学 习的目标 ,精选一些具有 阅读 意义 和特色 的文章 , 并 对文 章的内涵和主 旨, 展开讨论学 习, 使学生在 反复品味文章 的过程 中, 吸收优 秀的文 化 营养 , 提升文化素质 , 培养社会 主义 道德 品质 , 逐 步认识 到学 习语文的潜能和倾 向 , 形成适合 自己的 ,
妙语连珠,让语文课堂有“声音”
妙语连珠,让语文课堂有“声音”作者:辛玉军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9年第02期摘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趣中求学。
语言是一门艺术,如何体现最佳效果,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需要关注的一点,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利用语言将语文知识的各个环节、关键点串联在一起。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2C-0104-02语文学习是由各个环节和关键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系统性教学结构,而语言贯穿其中,是将这些关键点和环节串联起来的丝线,所以运用合适的语言会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从而对语文学习更有兴趣。
一、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激活,让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情感联合的地方,教师运用适宜的语言进行充分清晰的表达,联系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还有助于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进而增强学生的言语实践,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力的提升。
可以在课堂中运用诙谐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变色龙》这一课,首先,教师在引入这一课时,可以运用这样的语言:神奇的大自然总是充满奥秘,形形色色的动物更为大自然增添生趣,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只神奇的精灵——变色龙,一下子就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了这一物种上,这样生动的语言很快就将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其次,在讲解的时候,运用“窥探”“卷”等语言很容易就能將变色龙的特性表现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朗读描写变色龙捕食神奇、迅速的词句,学生读到这些有趣的语言,自然就会产生继续往下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拓展,比如:变色龙这么有趣,我们需要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美丽的自然需要我们保护,这样一只神奇的精灵也需要我们的关爱,“精灵”这一词语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情。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调动
题发生 了不同寻常的情感的时候 ,学 生只有在被某种问题 驱动所 引起 的积 极情感 下,才会最大能量地进 行思维
活动。科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对所做
键。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是课 堂上师
生交流思想 、交流情感的桥梁 ,如果
的事产生情感 ,其全部才能可能发挥 8%以上 ;无情感而为之 ,只能发挥 0
思维的积极性往往开始于它对这种 问
精神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驰骋
于课堂这个 “ 舞台” 积极主动而又活 ,
动中学生感知与体验的效果 ,情感状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情 感 调 动
趣。
泼愉快地簏展 自己的才能 , 要根据学 生实际,努力挖掘学生在某一方 面的 潜能,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 同 时使他 们真 正体 味到语 文课 的兴 其 四,从教师主体角度出发 , 教 师的语言,是调动学生情感的一个关
以文章作为载体 ,通过对一篇篇文章 的学习 , 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以及 情
感的熏陶,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文 字 运用的能力 。大凡名篇佳作 ,无不饱 含 着作者 强烈 的情感 ,有的 托物 言 志 ,有 的借 景抒情 ,有 的因事 言情 , 有的直抒胸臆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 调
破 口,优化教学 过程 ,激发学生的兴 趣 ,调动学生的情感 。如在导语设计
石
炳
田
上可采用投石问路 、 抛砖引玉等方法 , 以新颖 、新鲜的情感设置 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住学生 的心 ,沟通情感 ,使学生产生
其三 , 学生的 主体角度 出发 , 从 在教学 中采用设 疑质疑 、 设置悬念等 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 文的兴趣 .充分 把握学生 的心理需求 ,唤起学生学 习
语文教育中的语文交流与合作
语文教育中的语文交流与合作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交流和合作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语文教育中的语文交流与合作展开讨论,并探讨其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语文交流与合作。
一、语文交流的重要性语文交流是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和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交流,学生可以增加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表达思想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发言、互动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交流和沟通。
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语文交流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交流中,学生需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倾听和包容。
他们可以通过交流来相互帮助和支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种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语文合作的意义语文合作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合作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语文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语文合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协调各自的任务,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和沟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的优势,并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这种合作的经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三、如何促进语文交流与合作1. 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学校和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如课外读书活动、语文竞赛等,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成为交流知识与情感的舞台蔡山分部学校:陈记良几年来,新课程教学改革轰轰烈烈,成效显著。
作为教育教学前线的普通一兵,我积极地投身于这场教育大变革之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
新课程的课究竟怎样上?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知识是我们送给学生的,还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的?我们组织的语文课堂的讨论是否真的有效?课改开始时,我和其他语文教师一样也有着深深地困惑。
让我倍感欣慰的是,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我深刻的认识到:要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收到实效,教师必须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知识与情感的舞台。
教学过程是由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信息传输和接受过程。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
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的感染、迁移、调节等功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要努力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作用,以情动人,做到“三爱”,即爱工作、爱学科、爱学生。
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活动。
因为教学活动的双方是处于教育主导地位的教师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所以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是由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个经纬线交织而成的信息传输和接收过程。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性信息交流,而忽视师生之间及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注意发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致限制了教学潜能的发掘,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学习效率的下降,个性的片面发展等副作用日趋严重,知情失衡现象受到了教育活动客观规律的惩罚。
这从反面启发教育工作者: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还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力求知情合一,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其性质与特殊功能决定了语文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体地说,为师者必须具有“三爱”情感,即热爱教学工作、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衡量一个教师个性心理品质是否健全的重要内容。
教师工作是一个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无私献身精神的工作,语文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更应潜心于本职工作,这种情感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影响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教好自己所教的学科,而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其实,教师的这种情感经情感的感染功能的作用,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
情感还具有迁移功能,即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成语“爱屋及乌”是对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的生动而典型的概括。
正确运用这一功能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中,教师热爱、理解、尊重学生的挚爱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映,继而又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功课上,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表现。
尤其是语文教师,要与学生接触交谈,一是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能促进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三是能使师生的知识、才能得到互补(课余交流可谓是开展语文第二课堂的形式之一)。
如我班王洪同学,患有肾病,常常因病请假,我就利用休息时间为他补课。
老师的爱生之情成了他学习语文的动力,原来对语文并不感兴趣、语文基础较差的他对语文兴趣颇浓,成绩提高得很快。
总之,情感的感染与迁移功能启示我们:为师者要舍得进行“感情投资”,因为,“教师的爱对优良的教和学能发生多么巨大的影响,是难以令人置信的”(西班牙教育理论家维夫斯语)。
其次,要将课堂知识学习和情感教育与熏陶有机结合,切实做到知情合一。
具体做法为(一)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境生情。
情感最主要的是具有调节功能,即情感(非智力因素)对个体的认知操作活动(智力因素)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会影响认知活动的效果。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等良好的正情绪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人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思维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对学习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而痛苦、恐惧等不良的负情绪则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会降低智力操作的水平。
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调节学生情绪,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特别是课堂氛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特别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感情,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为作品中的形象、意境、乃至情节、结构、词句打动,所感染,诱发其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
现行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情感世界。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就是说,文章的每一个表象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和结晶。
因此,为了达到以情促知、知情并茂的目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并运用文章内在的“激情”,有目的地去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的共鸣,撩拨学生“入情”、“悟道”,从而发现并体验美好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的途径之一。
具体操作时要做到:(1)、挖掘“情感”。
①、要充分展示语文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善于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因为,要使自己在教学中用教学内容所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与感染。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其次,要在备课时设计好表达情感的言语。
如上《过零仃洋》时,在进行听说训练后,我以这样的结束语感染学生:诗人藏克家的诗歌《有的人》中有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文天祥就是虽死犹生的人。
学了本文,我们进一步懂得了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②、要善于挖掘隐性情感因素。
如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性文章的教学,重在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方法、语言的准确性,但教师也应努力渗透思想情感色彩。
如上《月亮上的足迹》时,在学生理解了登月过程及说明方法后,我因势利导,插入了一段简短的谈话:宇宙飞船是靠人脑创造。
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争取创造出具有更多的奇迹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材料,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中有些课文,学生未曾感受到当时的情景,故有必要介绍作品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不讲清写作背景,学生就不能感受作者针对时弊,抨击腐朽和韧性战斗,争当“中国将来的脊梁”的精神。
(2)、把握“形象”。
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形象是生动的感情力量的负荷者。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之所以感人,重要的就在于它成功地反映或表现了生活中的具体形象,集中、典型地再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负荷”着“生动的感情力量。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感受、把握众多的具体形象,使学生为形象所负荷的“生动的感情力量”所感染,或崇敬,或爱戴,或同情,或惋惜,或鄙夷,或蔑视,一一激荡于心。
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并使学生乐于接受课文内容与写作技巧。
“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
语文教材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深刻揭示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能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毛泽东,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替父从军的木兰,登上国际科学殿堂、为国争光的陈章良,为排球事业顽强拼搏的陈招娣等。
除人物形象外,还有其它可感的具体形象。
茅盾笔下那力争上游的“白杨树“,高尔基笔下那敢于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刘基笔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与“世之为欺者”,郭沫若笔下的“炉中煤”等。
抓住这些形象深入分析,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山水风物为主的写景状物类文章(如宗璞的《西湖游记》等),议论文(如、《起点之美》等)中也有富于可感的具体形象,也应以形象为突破口分析理解。
(3)、品味“语言”。
文学是借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
秦牧语:文学是语言艺术。
语文教材就是通过文字向学生传输语文知识的,若忽视了课文中的语言,形象便是一种空架子,又怎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呢?故语文教师要以语言为切入点来分析处理教材,重点是引导学生赏析文情并茂的精彩语段、关键词句,体会蕴涵在内的深刻人生哲理与丰富思想情感。
如教学散文《散步》一文时,可抓住末段中的文字分析小人物特点性格,让学生“品尝”人间最珍贵的心灵之美。
《故乡》中的心理描写段落,《核舟记》中的末句“技亦灵怪矣哉”,《破阵子》中的“可怜白发生”都是体会情感的重点。
总之,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诱发阅读主体(学生)凭借作者所提供的审美客体(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课文语言所提供的间接形象显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让心灵参与进去,与作者发生感情上的共鸣与交流,产生情绪体验的高涨,“沉醉在作品里面”,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普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体现、挖掘、创设情感,发挥情感的特殊功能,能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的目的,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