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阅读答案附赏析

合集下载

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原文加赏析导语: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原文加赏析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赏析】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

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汜游词。

上阕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

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

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

下阕头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

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

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这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辛弃疾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之后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时所作。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听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字词解释:①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今江西省广丰县),古名通元峰,由于其形状像庐山香炉峰,所以改称博山。

庵:圆形草屋。

②翻灯舞:绕着灯来回飞。

③“破纸”句:窗间破纸瑟瑟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④塞北:泛指中原地区。

据《美芹十论》,词人自谓南归前曾受祖父派遣两次去燕京观察形势。

归来: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职归隐。

华:花白,华发苍颜:头发苍白,面容苍老。

④“布被”两句:谓秋夜梦醒,眼前依稀犹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翻译: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

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

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阅读答案:试题:(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2分)(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

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在感情基调上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5分)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

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1分。

)(2分)(2)不一致(1分)。

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溉,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2分)。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附赏析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附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1.丑奴儿: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尽“字有概括、包含着作者诸多复杂感受;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的表达效果。

8.欲说还休:想要说还是没有说。

9.道:说。

10.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1)“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2)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4分)【参考答案】:(1)本词的上下片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

“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4分)(2)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

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4分)【问题】1、“少年”“爱上层楼”的原因是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结果是尝遍了愁的滋味却说秋天很美好。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理解是:心中充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只好找个话头,说说这天凉的秋天吧!2、《丑奴儿》中词人以“愁”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

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仇。

3、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对对比的内容。

答:第一组:“少年”和“而今”对比;第二组:“强说愁”与“欲说还休”对比。

第三组:“不识”与“识尽”对比。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宋词赏析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宋词赏析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含答案

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学习目标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认识辛词“婉约”类名作的特色.3。

初步体会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基本特点和爱国情怀。

4.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注],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注鞚:“kònɡ",马笼头。

诗意解读上片前两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

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有趣。

下片前两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

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综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名句识记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考点演示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古诗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翻译赏析《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前言】《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这首描写沿途夜景的《清平乐》即是其中的一首。

此词的篇幅虽然很短,但是意境清新,语言淡朴,别有一番幽情奇趣,因此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翻译】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

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词人从沿途所见的众多景观中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断,略加点染,绘成了一幅情采俱胜的溪山夜景长卷,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而又生机蓬勃的意境,使人读之宛若身随词人夜行,目睹诸种景观。

【鉴赏】词作的上片描写自然景色。

词人首先描写在山道中夜行中的情景。

词人写道:“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飞鞚”即策马飞驰。

比如,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中写道:“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唐代令狐楚《少年行》诗之二中写道:“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辛弃疾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

这里既说明了山道上柳树繁密,也说明了山道上露水很重。

接着写道:“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这是词人所见之景。

描写了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了在苇丛中的鹭鸶鸟。

从整首词来说,这是抓住了典型的物象来写。

在词人的笔下,鹭鸶鸟也很有情趣:苇丛中的鹭鸶鸟在那里打盹,孤单的身影在微微颤动,而这样的反应,该是鹭鸶鸟梦中见到鱼虾了吧!情趣源于想象。

你看,这两句多有想象力。

词人运用了联想的方法,由鹭鸶鸟的睡而想到梦,由鹭鸶鸟的动而想到梦,由鹭鸶鸟的主食而想到河中鱼虾。

这样,词人在联想中,不但给词作增添了情趣,而且在动静结合中,给读者以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

下片写人。

首先写道:“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山水田园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山水田园类

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留客行范成大行人莫笑田家小,门户虽低堪洒扫。

大儿系驴桑树边,小儿拂席软胜毡。

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直截了当地劝说路过田家的人,不要嫌弃农舍窄小,要看到它干净整洁。

B.诗中所写大儿帮诗人将驴拴在桑树边,小儿将坐席拂拭干净,极富生活气息。

C.“雪花”比喻新收的白米,形象贴切;“看客”不是来看望客人,而是款待客人。

D.从题目中的“行”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中间两联不需要对仗,押韵也比较自由。

2.“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表现了田家怎样的情感和品格?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晏村居石介岁晏有余粮,杯盘气味长。

天寒酒脚落,春近臛【注】头香。

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

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粱。

【注】臛:肉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岁暮之时家有余粮、饮食无忧的场景,表达出了喜悦之情。

B.颔联承接第二句,对仗工整,叙写了室内餐桌上有美酒佳肴的场面。

C.颈联转写室外,写出蔬菜、茶叶已经发芽,但长势不佳,令人担忧。

D.本诗将景、事、情融为一体,描写农家生活恬淡自然,有陶渊明之风。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宋]吴潜家山好,好处是三冬。

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

醉滴小槽红①。

识破了,不用计穷通。

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②稳似王公。

一笑等鸡虫。

【注】①小槽红,一种红曲糯米酿制的酒。

②语出《汉书·梅福传》:“变名姓,为吴市门卒。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梨栗甘鲜”、“鲂鳊肥美”紧扣“好”字来写家乡物产之丰饶,勾画了一幅风俗画面。

B.词人认为做个农人乘坐轻便板车在田间劳作或者做个看守市门的小吏也和贵族一般惬意。

清平乐 书博山道中即事

清平乐  书博山道中即事

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
夜深人静,溪水沐浴在疏星明月
的清光中,明月疏星倒映在溪水 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 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 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描写在 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 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
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
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 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 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 ——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 采,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 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 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①运用拟人和想象,描摹细腻,
பைடு நூலகம்
生动多趣: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 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视;投 在沙上的影子也轻轻摇晃,用拟 人手法写出动态;大概是在梦中 看见了鱼虾。词人由宿鹭眯眼假 寐的生动画面想像到它梦见了鱼 虾,想像近情近理,极富情趣。
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
风光的喜爱,对淳厚朴实的民 情风俗的赞赏。 通过写景来表现的,这首词全 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 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
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 湿变重了。 ——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写在山
道中夜行的情景
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向沙
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 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 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 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 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 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 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 动、多趣。——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阅读附答案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阅读附答案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附答案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2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

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在感情基调上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5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

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1分。

)(2分)
 2、不一致(1分)。

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溉,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2分)。

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2分)。

(5分)。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阅读答案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阅读答案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阅读答案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辛弃疾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

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

卖瓜人过竹边村。

辛弃疾两次罢官居江西上饶部外的带湖和铅山期思渡旁的瓢泉,有十八年之久。

反映农村生活的词,大都写于这两段时间。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本篇即作于嘉泰三年(1203)夏,他以朝请大夫集英殿修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赴任经常山的路上。

常山,县名,在浙江省西部,此铃邻江西省。

县境内有常山,绝顶有湖,亦日湖山,为衢、信间往来必经之路。

词上片为所见农家劳动与生活场景:近看北边高地上农民正在猛踏水车,灌既农田。

一个“频”字充分表现出动作的连续不断,暗传出农民的辛勤劳作情景。

另一边河溪两岸,农作物成熟较早,农民正品尝着香甜的新收稻米,隔着院墙买来酒,并煮了小鱼。

杜甫有“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句;姜夔有“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惜红衣》)句;与这里情趣都不同。

既“沽酒”又“煮纤鳞”,洋溢着农家的欢欣,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不为人注意的淳朴的乡风。

从结构看,上片三句一句一景,地点不同,风采各异,似同时(或先后)收入作者的眼帘,构成一幅生动的农民生活画卷。

而“北陇”、“西溪”、“隔墙”更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与那许许多多惯写湫隘狭小生活圈子的词,简直是另一个天地。

历来人们欣赏稼轩的英气、豪气、霸气,应该说如本词这样具有爽气的作品,在其他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下片换头景象一变:“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

七言对起,工稳流利,清新俊爽。

忽然凉风吹拂,接着飘来几星细雨;诗人怡头望天,带雨的云一眨眼便无影无腙了!“忽有”“更见”既见笔势挺峭劲,更觉空灵跳动,生动地表现出夏日多变的山村气象。

结以“卖瓜人过竹边村”,余音袅袅,比苏轼的“牛衣古柳卖黄瓜”,更富情趣。

辛弃疾写过"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表示对城市熙熙攘攘生活和官场污浊气氛的厌弃。

而总的看来,他笔下的农村生活是和平静穆的,农民是淳厚朴实的,各种人物都自得其乐地生活着。

清平乐,辛弃疾诗歌鉴赏

清平乐,辛弃疾诗歌鉴赏

清平乐,辛弃疾诗歌鉴赏篇一:《清平乐村居》赏析及答案清平乐·村居辛弃疾1.表现了一对农村老年夫妻和谐,温暖,惬意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说“最喜小儿无赖”,“无赖”应如何理解?答:3.这首词用_______手法勾画了一家五口人_____________的生活,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

(以下是09年泸州中考题)4.词的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5.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感情?答案: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2.贬义褒用,是“顽皮,淘气”之意,表现了小儿幼小天真,调皮可爱。

3.对田园生活的欣赏。

4.“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5.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

篇二: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阅读答案附赏析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①,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鞚(kng):马勒。

8.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写得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

(6分)9.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5分)参考答案8.(6分)运用拟人和想象,描摹细腻,生动有趣:白鹭栖宿,窥视沙滩,孤影轻轻晃动,用拟人写出动态;应该是有鱼虾进入它的梦境,想象合理有趣。

(总说2分,分说3分)9.(5分)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和淳朴和乐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通过写景来表现的,这首词全篇写景,没有一句抒情,但处处融情于景,寄意言外。

(3分,意思对即可)赏析1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

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汜游词。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蝠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此词写于1182年。

作者被罢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破纸窗间自语”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

(3分)
答:
(2)本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

(4分)
答:
参考答案:
10. (1)拟人手法。

(l分)屋外狂风暴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象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纸响人格化了,(1分)更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出作者百无聊赖的寂寞心情。

(1分)
(2)平生为国事操劳,最终却落得罢官闲居、报国无门的结局,表现了诗人无限辛酸之情。

(2分)失意时仍然不忘抗金报国、恢复中原的大业,表现出诗人祟高的爱国之情。

(2分)。

运用动静描写的古诗

运用动静描写的古诗

运用动静描写的古诗1、鸟鸣涧唐代: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让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诗人不禁要为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

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

2、题李凝幽居唐代: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月光皎洁,万籁俱寂,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3、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茆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赏析: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4、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

5、漫成一绝唐代: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其表达效果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6、微雨唐代:李商隐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赏析:作者遣词用字极有分寸,“初随”、“稍共”表现了时间上的持久;“侵”、“冷”、“虚”、“近”,动静结合,虚实之间,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1.丑奴儿: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尽“字有概括、包含着作者诸多复杂感受;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的表达效果。

8.欲说还休:想要说还是没有说。

9.道:说。

10.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一:问题及答案。

(1)“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2)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4分)参考答案:(1)本词的上下片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

“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4分)(2)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

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4分)二:问题及答案(1)这首词运用了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字。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3)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参考答案(1)对比/愁(2)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危机,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审美欣赏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审美欣赏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审美欣赏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后,当时词人遭到弹劾,被迫归隐于今江西境内的上饶。

我们知道,辛弃疾一心要恢复中原,可是壮志难酬。

这首词作就是辛弃疾在百无聊赖中游走于乡间,触景生情而写下的。

“博山”在江西永丰县西,风景绝佳,乃游览胜地。

全词如下: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词作首先写道:“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鞚”即带嚼子的马笼头。

“征衣”即旅人之衣。

唐岑参《南楼送卫凭》诗:“应须乘月去,且为解征衣。

”也是出征将士之衣。

宋司马光《出塞》诗:“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

这里,我们感觉是词人是在写景,实际上是在即“事”写“心”。

就“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来看,就是写被贬山居后,词人纵马飞驰,露水打湿了他的征衣,竟使他觉得征衣分外沉重起来。

词人虽然居住乡间,却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出征收复中原。

这里,词人辛弃疾用“飞鞚”和“征衣”来暗示了自己的报国之心。

接着写道:“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鹭鸶”一种水鸟,以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为生。

这是眼前所见之景——栖息水边的一只鹭鸶鸟,凝神立于沙滩,窥视着周围,孤独的身影不时晃动,也许此刻,它应该是正在做捕鱼虾的美梦。

词人辛弃疾写其“窥沙孤影动”的形象,并将其“鱼虾入梦”之情态作了“应有”之想象。

可以说,真是形神毕现,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接着写道:“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一川”即一条河。

司马图在《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中写道:“春来渐觉一川明,马上繁花作阵迎。

”杨万里在《郡圃上巳》中说:“映出一川桃李好,只消外面矮青山。

”这里,词人进入到写人,写出了人的心灵美。

词作的境界一变,进入了一番新天地。

《道间即事》诗歌赏析及答案

《道间即事》诗歌赏析及答案

《道间即事》诗歌赏析及答案
《道间即事》诗歌赏析及答案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注释】?麦秋天:农历四月麦收季节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记载的长寿佛,后指人间安乐长寿的人。

8.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歌首联。

(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试题答案:
8. “花枝已尽”用一“尽”字写出了繁花凋落、春光消逝的景象;“莺将老”用一“老”字形容雏莺渐长、叫声短促稀疏,说明春天已经归去。

(2分)以“稀”字写出桑叶将被采尽,暗示了季节特点;“眠”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蚕的慵懒之态,营造出安恬、闲适的氛围。

(2分)同时,通过“已、将、渐、欲”表明时间的`推移,暗含了诗人惜春的淡淡情思。

(1分)
9. 抒发了作者闲适容与、不慕荣利之情。

(2分)颈联通过写诗人小村酒店沽酒的无意挑剔和在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反映了作者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心境。

(或:“谁能择” 隐隐透露出诗人的无奈。

在邮馆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写出,体现了诗人旅途的寂寥。

)(2分)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恬淡、旷达之情。

2分)。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阅读以及答案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阅读以及答案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阅读以及答案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阅读以及答案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②。

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

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1.“易安”是指宋代著名词人________ (填写姓名)。

(1分)
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3.请联系作品内容,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本词作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李清照(1分)
2.C(3分)
3.这首词多用俗语白话,自然平易,全无雕琢藻绘的痕迹,于平淡中显出清新之美(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李清照的'风格)。

下片的诙谐幽默,则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

(2分)联系作品内容举例。

(2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古诗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古诗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古诗翻译及赏析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古诗翻译及赏析原文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前言】辛弃疾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常往来于一博山道中。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官为民,在江西上饶闲居,游历博山时所做,时间约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作者约为45岁。

【注释】①庵:圆形草屋②华:花白③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翻译】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

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

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鉴赏】不少专家都曾指出过辛词的多样性特点,肯定各种风格的作品往往又都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读者一旦细读了辛词,便会有极深的感受。

就拿这阕《清平乐》来说,可以讲是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

“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

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

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

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

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

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

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

《清平乐_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附答案

《清平乐_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附答案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附答案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花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面前万里江山。

(1)上阕所写景物有甚么特色?起甚么作用?
(2)下阕塑造了一个甚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试作扼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上片所写之景荒凉残败、凄惨恐怖。

用以渲染苍凉悲戚的气氛,烘托主人公悲怆凄楚的处境和心情。

解析:细心读懂诗句,就可以感知诗人所写都是萧索、苍凉之景,也为下文抒怀作烘托和铺垫。

(2)参考答案:一生从塞北到江南为国事不懈奋斗,归来后头发花白、面容苍老,睡着布被却仍然惦念国家大事。

塑造了一个以身许国、壮志未酬却壮心不已的志士形象。

解析:抒怀主人公形象分析,为国操劳一生,归来虽然已是白发苍苍,但还心系天下的爱国者的形象。

在结合诗人阅历,愤懑之情也暗含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①,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鞚(kng):马勒。

8.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写得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

(6分)9.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5分)参考答案8.(6分)运用拟人和想象,描摹细腻,生动有趣:白鹭栖宿,窥视沙滩,孤影轻轻晃动,用拟人写出动态;应该是有鱼虾进入它的梦境,想象合理有趣。

(总说2分,分说3分)9.(5分)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和淳朴和乐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通过写景来表现的,这首词全篇写景,没有一句抒情,但处处融情于景,寄意言外。

(3分,意思对即可)赏析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

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汜游词。

上阕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

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

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

下阕头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

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

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惠风词话续编》卷一)。

词人正是这样的高手。

在风景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此词也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妙处。

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

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动,而且可感其神动,因而别生奇趣。

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见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妇女温良淳朴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

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词人从沿途所见的众多景观中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断,略加点染,绘成了一幅情采俱胜的溪山夜景长卷,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而又生机蓬勃的意境,使人读之宛若身随词人夜行,目睹诸种景观,而获得俯拾即得,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司空图《诗品自然》)的特殊美感。

因此,前后景观虽异,但结构却是完整的。

热门专业、冷门专业排名大学排名榜高考文科专业排名前十的热门专业女生就业最有优势十大专业最好的十大高考专业就业前景高考就业形势靠前的10大热门专业高考理科热门专业排名高考理科男生适合报考的专业最容易提升学历的十大高考专业就业形势靠前的10大热门专业就业率高的二十个高考专业最易找工作的十大高考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