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耕地质评定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报告模板1(单片)
模板1:适用于单地块,且不能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上直接提取等级的项目。
目录1 项目概况 (1)2 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 (1)3 评定基础 (1)3.1 项目区分等指标权重 (1)3.2 项目区光温(气候)生产潜力 (1)3.3 二级区产量指数表 (2)3.4 确定补充耕地评定单元 (2)3.5 方法选择 (2)3.6评定步骤 (4)4评定结果 (5)附图1 (6)1 项目概况⑴项目名称为:利川市地方投资柏杨坝镇王海坝低丘岗地改造项目。
⑵项目批复为:恩施州国土资文[2012]187号。
⑶项目区的位置:柏杨坝镇王海坝村。
⑷项目建设规模:39.66公顷;新增耕地地类及面积:旱地38.57公顷。
2 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⑴《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⑵《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⑶《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⑷《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技术手册》;3 评定基础3.1 项目区分等指标权重根据利川市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反映,分等因素和权重如下表:表3-1. 利川市新增耕地分等因素体系及其权重3.2 项目区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附录中可以查到,项目区所在的利川市指定中稻为基准作物,指定作物为早稻、晚稻,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如下表:表3-2. 利川市各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最大单产、产量比系数3.3 二级区产量指数表根据《有关的数据以及下发的参照系数,可以查得项目区所在湖北省二级区的两种指定作物的最高产量、产量比系数和最大“产量-成本”指数。
项目区所在二级区利川市指标区指定作物的最高产量、产量比系数和最大“产量-成本”指数,如下表所示:表3-3. 最高产量、产量比系数、最大“产量-成本”指数表3.4 确定补充耕地评定单元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图件和坐标文件,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类图斑中确定出整治项目范围图斑。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的资料准备、实地踏勘、土壤样品采集、样品检测、综合评价等环节的技术内容、方法和程序。
2.引用标准本规范引用下列标准:NY/T 53土壤全氮的测定NY/T 889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的测定NY/T 890土壤有效铜、锌、铁、锰的测定NY/T 1120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NY/T 1121.1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 1121.2土壤pH的测定NY/T 1121.4土壤容重的测定NY/T 1121.5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Y/T 1121.6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 1121.7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 1121.8土壤有效硼的测定NY/T 1121.9土壤有效钼的测定NY/T 1121.13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NY/T 1121.14土壤有效硫的测定NY/T 1121.16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 1634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补充耕地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的新增耕地。
3.2耕地质量耕地满足作物生长和清洁生产的程度,包括耕地地力和环境质量两方面。
3.3耕地地力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3.4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耕地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达到的最基本条件。
包括立地条件、土壤属性和农田基础设施状况等。
3.5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对补充耕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耕地地力等级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意见的行为。
4.资料收集和技术准备4.1资料收集补充耕地建设项目批复文件、规划图,实施前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照片等相关资料。
4.2评价单元划定根据补充耕地建设项目类型及地形部位、土壤类型、农田基础设施等划分评价单元。
5.实地踏勘5.1核实内容补充耕地的地理位置、四至范围和土地利用现状等。
5.2调查内容地形部位、土层厚度、耕层厚度、耕地质地、田面坡度、砾石含量、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及周边污染情况等,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加相关调查内容。
江苏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规范.doc
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规范第一条为了规范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程序和方法,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是指对补充耕地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耕地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意见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按占补平衡原则实施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前进行的耕地质量评定。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是开展补充耕地验收的重要环节。
其他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工程项目竣工后耕地质量评定,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省农业委员会负责全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以下简称省耕保站)负责日常工作。
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规范,开展本辖区内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其所属耕地质量(土壤肥料)工作机构承担具体工作。
第五条省耕保站负责建立和管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专家库。
专家应从多年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管理、科研教学人员中遴选,入选技术专家原则上应具备副高以上职称。
—1—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在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补充耕地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评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一)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申请表(附件一);(二)项目立项批准文件;(三)项目初步设计书、项目规划书或其他立项资料;(四)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景观照片等资料;(五)竣工自查报告及工程竣工图。
第七条补充耕地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审核。
初审不合格的,应当在2 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初审合格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报送所在地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条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组,采用现场踏勘和专家评议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
第九条评定工作实行专家负责制,专家组成员从专家库中抽取,人数为 5 人以上单数组成,由省、市、县(市、区)专家共同组成。
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
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对耕地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
而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则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土壤的理化性质是评价耕地质量的基础,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肥力等指标。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壤保持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酸碱度则直接影响土壤中的养分有效性和微生物活动,对农作物的生长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还应考虑耕地的水分状况、土壤侵蚀程度、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指标,这些因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评价指标的权重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进行调整。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不同,对农作物生长的适宜性也有所差异。
因此,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根据不同地区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
比如,在干旱地区,水分状况可能是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而在湿润地区,土壤排水性可能更加重要。
评价指标的权重还应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整。
不同农作物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同,有些农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较大,而有些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要求相对较低。
因此,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应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调整相应指标的权重。
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土壤肥力状况,如果土壤肥力较低,相应指标的权重可能会相对较高。
评价指标的权重还应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农业生产不仅需要考虑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比如,化肥的使用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化肥使用的评价指标可能会相对权重较高。
同样,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农药使用的评价指标也应考虑其权重。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方案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方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面临日益紧张的局面。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作为基础资源,其质量则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和修复,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国土资源部日前出台了《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方案》。
下面就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方案的背景和意义我国土地面积虽然较大,但是当前仍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地质、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土地质量是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一项重要因素。
耕地质量好坏的差异不仅直接影响着粮食生产和国家安全,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安全息息相关。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保护土地资源,必须对耕地质量等级进行及时和全面的监测。
在此背景下,国土资源部制定了《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意义在于:1、实现你角色的转变。
从传统的耕地质量监测转变为以质量改善为导向的耕地保护、修复与管理。
2、补充完善耕地质量标准。
对耕地的质量进行分类、评估和归纳,全面了解耕地发展和保护的信息,准确地反映土地质量状况。
3、加强耕地保护。
制定分类保护政策,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净化土地资源环境,提高耕地产能力和养分利用率。
二、方案的基本内容方案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1、耕地质量分类与等级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情况,制定区域化的耕地质量等级标准。
按照耕地面积、土地类型、种植方式、生产力水平、土地环境等因素,将耕地分为不同级别,并对不同级别的耕地采取不同的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
2、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通过建立监测和评价网络,采用现代化手段和新技术对耕地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准确了解耕地面源、数量和分布状况,研究耕地发展的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土地退化和损坏的问题,并加强防治措施,有效维护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和谐发展。
3、耕地保护与修复通过建立分类保护政策和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和实施以保护为主的目标,加大土壤改良、肥料管理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修复和改善退化的耕地,增强土地肥力和水保持能力,提高耕地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支撑。
农业部关于印发《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0.28•【文号】农农发[2011]4号•【施行日期】2011.10.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农农发【20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规范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根据《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8号)要求,我部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制定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种植业管理司。
联系人:徐晶莹电话:************,59193347(传真)电子邮件:****************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规范(试行)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规范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8号)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是指对补充耕地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基础地力等级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意见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的质量验收评定。
其他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项目申请后,应当对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申请书(式样见附件1)、补充耕地建设项目批复文件、补充耕地建设项目规划图、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前所在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照片等资料进行审查。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方案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方案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的耕作和开发,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我国耕地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和衰竭。
为了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力,需要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估和补充完善工作。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是指根据土地质量状况、农业生产需求和可持续利用要求,对现有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估和调整,以达到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的目的。
本工作方案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耕地质量等级体系,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一)耕地质量评估1. 收集和整理各地耕地质量调查数据,包括土壤质地、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2. 利用GIS和遥感技术,结合土壤样点调查结果,进行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图的制定。
3. 建立耕地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能力、土地适宜性、土壤肥力等方面指标,综合评估耕地质量等级。
4. 制定耕地质量评估的方法和规范,包括采样方法、实验分析方法等。
(二)耕地质量等级调整1. 根据耕地质量评估结果,提出耕地质量等级调整方案,包括划定不适宜农业生产用地、新增适宜农业生产用地等。
2. 考虑农业生产需求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制定耕地质量等级调整的实施方案,包括调整耕地用途、改善耕地质量等措施。
3. 合理安排调整过程中的耕地利用空间和时间,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耕地质量保护与修复1. 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耕地保护管理、建立土地改良和退化修复基金等。
2. 推广和应用耕地保护和精细农业技术,包括有机农业、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耕地利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3.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治理。
三、工作方案的实施步骤1. 组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估工作,制定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各项任务和工作责任。
江苏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
江苏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简介耕地是国家的重点资源,其质量对于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和提升耕地品质,各地都在不断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
本文将介绍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相关情况。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现状江苏省从2006年开始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
其中,优良和中等的等级比例达到了92.8%,但是仍有一些地区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存在不足,需要进行补充完善工作。
补充完善工作的背景和意义1.从整体上提升省内耕地质量等级成果水平,促进全省耕地质量提升。
2.精细化管理,建立规范的评定方法和标准,为后续的耕地质量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3.巩固现有成果,为政府工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实施方案为了补充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江苏省依托遥感、GPS等现代化技术,组织开展了以下工作:耕地面积变更更新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更新全省各个时期的耕地面积图斑数据,及时发现各类变化。
样方调查在不同的区域内设置样方,对样方进行土壤采集和相关环境查询等工作,以此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数据,提高评定科学性和准确性。
GIS技术支持依托GIS技术,对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成果进行图形化呈现和空间分析,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工作成效和前景展望截至目前,江苏省已经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全省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未来,江苏省将进一步强化耕地质量管理,保护和提升耕地品质,为全国提供更加丰富的粮食资源。
同时,江苏省还将继续不断更新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成果,完善科学评价模型,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为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耕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其质量的不断提升需要科学、全面的管理。
江苏省的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不仅提高了评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还为后续的耕地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信在各地政府的努力下,中国的耕地质量一定会不断得到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
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对耕地质量进行科学评估的一种方法,可以为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而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则是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的体现,合理的权重分配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土壤质地是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质地直接关系到土壤的肥力、透水性和通气性等,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将土壤质地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并给予较高的权重是合理的。
土壤养分含量也是衡量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养分含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常见的土壤养分包括有机质、氮、磷、钾等。
充足的土壤养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中,对土壤养分含量的评价指标应赋予适当的权重。
土壤酸碱度也是衡量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养分的有效性。
酸性或碱性过高的土壤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中,对土壤酸碱度的评价指标应给予适当的权重。
土壤容重也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容重反映了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和通气性能。
过高的土壤容重会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根系的伸展,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中,对土壤容重的评价指标应赋予适当的权重。
耕地的坡度也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土壤侵蚀的程度和水分的保持能力,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过大的坡度会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而过小的坡度则会导致水分滞留,影响作物的通气和排水。
因此,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中,对耕地的坡度应给予适当的权重。
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是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重要程度的体现。
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容重和耕地的坡度都是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予以充分考虑并赋予适当的权重。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下,才能准确评价耕地的质量等级,为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浙江省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现场核查
受理单位组织专家对土地整治补充耕 地项目进行现场核查,核实项目实施 情况、工程质量和生态保护措施等。
现场核查过程中,需要对土壤质量、 灌溉水源、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实地 检测和评估。
等级评定
根据现场核查结果,结合相关标准和 规范,对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进行 等级评定。
VS
等级评定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 个等级,并给出具体的评定依据和指 标。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可以反映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为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方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提供参考。
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中的应用
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中,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质量等级评定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的重 要依据。
通过质量等级评定,可以确定土地整治的目 标和任务,制定合理的工程方案和措施,提
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
03
标准的制定应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以提高标准的合理
性和公正性。
评定标准的实施
培训专业人员
为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需要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 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建立监测机制
实施标准时,应建立监测机制,对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进行 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完善评定标准
制定更为细致的评定指标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评定标准,增加对土壤质量、生态环境的考量,确保补充耕 地的质量。
引入专业机构参与
邀请农业、环保等领域的专家参与评定标准的制定,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提高评定效率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土地整治补充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评 定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优化评定流程
简化评定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评 定效率。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8号.doc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补充与被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针对一些地方对补充耕地质量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普遍存在的对耕地重用轻养、补充耕地过程中重工程建设轻地力培肥等问题,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决定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力度。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各地要高度重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对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不重视、质量管理不到位的状况。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的规定,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切实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认真做好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管理工作,为全面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好基础。
二、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好补充耕地项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是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
各地要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项目设计,按照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和农业生产设施配套要求,切实实施好补充耕地项目,达到符合农业生产条件的基本要求,构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的基础平台。
有条件的地区要将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剥离用于补充耕地的土壤改良。
项目所在地农业部门要在项目实施中对培肥地力进行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在进行补充耕地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农业部门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指导意见。
项目实施涉及到土壤肥力建设的,要按照农业生产的技术要求组织实施,消除耕地障碍因素,培肥耕地土壤,提高主要农作物生长的适宜性,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创造基础条件。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要点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要点一、评定目标确定评定目标主要包括评定的是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质量,还是评定的是具体农作物的适宜性。
同时还要明确评定的范围,是评定整个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质量还是部分区域的质量。
二、评定指标选择评定指标应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水分状况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壤质地、土壤颜色、土壤贫瘠程度等;土壤肥力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水分状况包括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干旱抗旱能力等。
三、样点布置样点布置应根据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要遵循随机性、兼顾性和代表性原则。
样点的数量要足够多,以保证评定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四、试验和分析方法选择试验和分析方法选择应综合考虑评定目标、评定指标和样点布置的实际情况。
例如,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评定,可以采用实验室测试、田间观察、定点测量等方法;对于土壤肥力的评定,可以采用化学分析、土壤养分测定、土壤谱系法等方法。
五、数据处理在评定完成后,需要对所获得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可以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分析等,来评估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质量。
六、评定结果的应用评定结果需要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比如,根据评定结果可以确定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利用方向和发展重点,为种植适宜的农作物提供参考意见,提高产量和效益。
同时,还可以作为农田建设、土壤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科学的评定方法和数据处理,可以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区级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方案
区级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方案一、验收目的。
咱们搞这个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啊,就是要看看新补充的耕地质量到底咋样,能不能达到要求。
可不能让那些质量不达标的耕地混进来,得保证咱们耕地的质量,这样才能让土地产出更多好吃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呢。
二、验收依据。
1. 国家和地方关于耕地质量的相关标准,这就像咱们考试的标准答案一样,得按照这个来衡量。
比如说土壤肥力的标准、土壤结构的要求啥的。
2. 之前项目规划里对补充耕地质量的预期目标,这就好比是咱们自己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得达到才行。
三、验收范围。
就是咱们这个区里所有新补充的耕地,一块都不能落下。
不管是在山脚下新垦出来的地,还是把荒草地改成的耕地,都得接受检查。
四、验收小组组建。
1. 人员组成。
从区农业农村局找几个经验丰富的专家,这些专家就像耕地的“老中医”,一眼就能看出耕地质量的好坏。
他们懂得土壤、肥料、农作物等各方面的知识。
再从自然资源局找几个熟悉土地情况的工作人员,他们就像土地的“管家”,对土地的分布、面积啥的门儿清。
还得找几个当地的农民代表,毕竟他们天天和土地打交道,对土地的感觉最实在。
这就好比让一群美食家来评判一道菜好不好吃,他们的意见很重要。
2. 小组职责。
专家负责查看土壤的肥力状况,检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像氮、磷、钾这些元素够不够。
还要看看土壤有没有受到污染,有没有有害物质。
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负责核实耕地的面积、位置是否与规划一致,可不能出现“偷梁换柱”的情况,把该验收这块地的结果用到另一块地上。
农民代表呢,就根据他们多年的种地经验,说说这块地耕种起来是不是顺手,排水灌溉方不方便之类的。
五、验收内容。
1. 土壤肥力。
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就像是土壤的“营养宝库”,含量高的土壤就肥沃,种啥都长得好。
看看土壤的酸碱度,不同的农作物对酸碱度有不同的要求,就像人对不同口味的食物有喜好一样。
太酸或者太碱的土壤都得调整。
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也不能少,这就像人吃饭需要各种营养一样,农作物也需要这些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2023年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方案
2023年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方案一、工作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是指根据土地施用能力和土壤肥力指数等因素,对耕地进行等级划分和评定,为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为了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提高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制定本方案,对2023年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
二、工作目标1. 撰写并发布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方案,明确2023年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目标、指标和要求;2.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定方法和标准,提高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 加强工作组织和协调,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三、工作内容1. 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指标体系(1)根据国家标准和农业生产需要,调整和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指标体系,确保其科学性和准确性;(2)强化对土壤肥力指数的评定,确保其能够真实反映土壤肥力状态;(3)加强对农田施肥管理和耕作制度的评价体系,提高评定结果与实际农业生产的贴合度。
2. 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方法和标准(1)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定方法和程序,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2)优化评定指标的权重体系,提高各指标的技术分辨能力;(3)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制定针对不同土地类型和地域特点的评定标准。
3. 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数据支持(1)建立完善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数据库,包括土壤样点信息、农田管理数据等;(2)加强对现场取样和实验分析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3)加强对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和盐渍化等关键参数的监测和评价,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4. 加强工作组织和协调(1)成立2023年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任务;(2)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3)组织培训班和座谈会,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能。
七等水田中的的补充耕地指标
七等水田中的的补充耕地指标七等水田中的补充耕地指标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为了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七等水田进行补充耕地的一种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补充耕地的数量指标:根据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定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补充的耕地数量。
这个数量应该与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状况等因素相适应。
2. 补充耕地的质量指标:为了保证补充耕地的农业生产能力,需要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评价。
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水源条件、地形地貌等方面。
这些指标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以确保补充耕地能够达到预期的生产效果。
3. 补充耕地的空间布局指标: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对补充耕地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
空间布局指标主要包括补充耕地的位置、规模、形状等方面。
这些指标应该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相适应,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4. 补充耕地的时间安排指标:为了保证补充耕地的顺利实施,需要对补充耕地的时间进行安排。
时间安排指标主要包括补充耕地的启动时间、完成时间、验收时间等方面。
这些指标应该与国家和地方的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和投资计划相协调,以确保补充耕地的顺利实施。
5. 补充耕地的投资和资金保障指标:为了保证补充耕地的顺利实施,需要对补充耕地的投资和资金进行保障。
投资和资金保障指标主要包括补充耕地的投资总额、投资来源、投资方式等方面。
这些指标应该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状况、投资政策和土地出让收入相适应,以确保补充耕地的顺利实施。
6. 补充耕地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指标:为了保证补充耕地的顺利实施,需要对补充耕地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指标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土地利用政策、农业政策、投资政策等方面。
这些指标应该与国家和地方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以确保补充耕地的顺利实施。
7. 补充耕地的监测和评估指标:为了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对补充耕地进行监测和评估。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8号.doc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补充与被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针对一些地方对补充耕地质量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普遍存在的对耕地重用轻养、补充耕地过程中重工程建设轻地力培肥等问题,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决定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力度。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各地要高度重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对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不重视、质量管理不到位的状况。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的规定,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切实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认真做好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管理工作,为全面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好基础。
二、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好补充耕地项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是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
各地要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项目设计,按照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和农业生产设施配套要求,切实实施好补充耕地项目,达到符合农业生产条件的基本要求,构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的基础平台。
有条件的地区要将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剥离用于补充耕地的土壤改良。
项目所在地农业部门要在项目实施中对培肥地力进行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在进行补充耕地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农业部门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指导意见。
项目实施涉及到土壤肥力建设的,要按照农业生产的技术要求组织实施,消除耕地障碍因素,培肥耕地土壤,提高主要农作物生长的适宜性,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创造基础条件。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培训教材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二〇一四年六月目录一、土地整治耕地及其质量特点 (1)(一)土地整治耕地特点 (1)(二)土地整治耕地质量变化过程与特点 (1)二、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定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3)(一)理论基础 (3)(二)政策及技术依据 (4)三、工作目标及内容 (5)(一)工作对象 (5)(二)工作目标 (5)(三)工作组织 (5)(四)工作程序 (6)(五)工作费用 (7)四、评定方法 (8)(一)评定原则 (8)(二)评定方法 (9)五、评定步骤 (10)(一)收集资料 (10)(二)评定底图确定 (11)(三)评定单元划分 (11)(四)确定基本参数和评定因素 (12)(五)外业调查 (13)(六)数据获取 (14)(七)等别计算 (14)(八)结果校验 (17)六、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确定 (18)七、成果编制 (19)八、成果应用 (20)(一)信息报备 (20)(二)年度更新 (20)九、其他事项 (20)附件1:X省X县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调查表 (22)附件2: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24)附件3:31 个省(区、市)国家级等别指数转换规则 (27)附件4:评定案例 (28)案例一、湖南省醴陵市大障镇新联村补充耕地项目 (28)案例二、浙江省常山县天马镇占家山村段家等低丘缓坡土地开发项目 (34)案例三、浙江省松阳县林村林场大坪垦造耕地项目耕地 (36)案例四、河南省新郑市耕地质量建设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39)案例五、土地开发复垦项目耕地质量监测评定 (52)一、土地整治耕地及其质量特点(一)土地整治耕地特点1.原有耕地与新增耕地并存,土壤结构均受到人为干扰土地整治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三个方面,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以新增耕地为主,土地整理以原有耕地质量提升为主。
土地整治既包括新增耕地,也有原有耕地的质量提升。
土地整治过程中,项目区的土壤结构均受到人为干扰,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土地整治及项目完成后的一定时期内对农作物和植被生长会造成一定影响。
江苏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规范
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规范第一条为了规范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程序和方法,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是指对补充耕地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耕地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意见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按占补平衡原则实施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前进行的耕地质量评定。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是开展补充耕地验收的重要环节。
其他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工程项目竣工后耕地质量评定,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省农业委员会负责全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以下简称省耕保站)负责日常工作。
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规范,开展本辖区内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其所属耕地质量(土壤肥料)工作机构承担具体工作。
第五条省耕保站负责建立和管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专家库。
专家应从多年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管理、科研教学人员中遴选,入选技术专家原则上应具备副高以上职称。
—1 —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在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补充耕地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评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一)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申请表(附件一);(二)项目立项批准文件;(三)项目初步设计书、项目规划书或其他立项资料;(四)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景观照片等资料;(五)竣工自查报告及工程竣工图。
第七条补充耕地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审核。
初审不合格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初审合格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报送所在地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条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组,采用现场踏勘和专家评议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
第九条评定工作实行专家负责制,专家组成员从专家库中抽取,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组成,由省、市、县(市、区)专家共同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
办事规程:
第一步:申请人持申请材料到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统筹城乡分中心窗口向工作人员提出申请。
第二步:窗口工作人员将材料交到武侯区统筹城乡工作局相关科室。
第三步:统筹城乡工作局相关科室将材料报送到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再由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对耕地进行现场调查、监测和取样并对样品进行制样、化验后对耕地进行评价,并出据评价报告
所需材料:
1、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申请书
2、项目工程情况和规划实施图
收费标准:1、无;2、检测费用由检测机构按检测标准收取。
办理时限:承诺时限:3个工作日;法定时限:30个工作日
办事机构: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统筹城乡分中心
办公地址:武侯区八益装饰材料城D区(聚龙路)
联系方式:85039096
法律依据:《成都市农业委员会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土地综合整理中耕地质量监控和培肥的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成农办(2008)155号)
备注说明:
在线申报:
在线咨询:
在线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