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38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3.4【教学设计】《声声慢》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3.4【教学设计】《声声慢》

《声声慢》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

《声声慢》是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2、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李清照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情感的表达是文艺作品表达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譬如,音乐家用声音传递感情,于是就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描绘感情,于是就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诗人呢?词人呢?他们用声音、用色彩等多种方式表达感情,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声声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的情感世界。

二、明确学习目标1.体味词中的情感并了解表现手法;2.熟练背诵这首词。

三、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笃厚;后: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书画丢失。

前期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声声慢》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园地里,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花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采,与唐诗元曲争奇斗艳。

在宋代,有一位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文豪,她就是李清照,与李煜并称“词中双圣”。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欣赏她的《声声慢》。

一.初读:初味词情(一)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齐读;3.教师范读;4.学生配乐诵读(二)哪个词最能体现词人的感情?明确:愁(词眼:是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重要作用)二.研读:词人是怎样写愁的?(一)直接抒情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这是几组叠词。

前人高度评价这些叠词)张端义《贵耳集》曰:“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

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

”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乐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3.为什么前人对这些叠词评价如此高,这些叠词是如何表现愁的呢?明确: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感受→凄凉惨淡(几组叠词为本词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二)间接抒情1.词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明确: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2.教师示范解读“酒”这个意象。

为什么喝了三杯两盏,还觉得是酒淡?真的是酒淡吗?(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只能是举杯浇愁愁更愁。

)3.还有哪些诗句中有“酒”这个意象?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35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35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3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所表达的“愁”;2、了解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研究意象的方法来鉴赏诗歌;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词人无国无家之“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诗词的意象特征;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难点:1、品味诗词中所表露出的无国无家的悲痛;2、背诵全词。

教学方法:1、诵读赏析法。

让学生在教师讲析前能熟读成诵,对词作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总体印象;2、问答法。

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诗作内容和风格;3、讨论法。

对词作中的疑难点,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电子课件配乐朗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巾帼不让须眉”引出词坛女将李清照,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句《如梦令》。

二、李清照简介出示投影三、名家配乐朗诵,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基调。

四、疏通字词,为进一步鉴赏诗词做好准备。

五、具体鉴赏诗词。

1、开头叠字的运用,定下愁苦的感情基调;2.意象的运用,掌握诗词鉴赏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酒——愁的浓烈雁——思的悲苦黄花——韶华已逝凄惨梧桐细雨——愁的无穷3、“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化繁为简的“愁”情,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大有“回肠酒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4、总结本词的意象效果。

六、比较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研究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

1、演示南渡前作品《点绛唇》和《一剪梅》,前者表现的是一个天真、娇羞、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后者则表现了一个深于情、专于情的痴情女子的形象。

2、总结词风变化的原因,以及南渡前后期间词的内容。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声声慢》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背诵。

2.品味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3.了解李清照及婉约词作的特点。

教学重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味词作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婉约派词人中,有绝代双雄,男有李后主(李煜),女有李易安(李清照),而李清照晚年所写的《声声慢》又是其婉约风格的代表作,这首词在艺术上极为成熟;词中哀婉凄苦的情调,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被誉为“万世愁心,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位有中国第一女词人之称的佳作《声声慢》。

二、文学常识(一)作家介绍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作品有《漱玉词》辑本。

(二)背景链接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均出生官宦之家,均爱好文学和金石书画,早年生活优裕、安逸、婚姻幸福。

“靖康之变”“愁”之内涵。

指导学生结合作品内容(披文入情)与背景链接(知人论世),探讨作品中的“愁”之内涵。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孤愁无助的晚年时期写的。

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五、品读风格(一)品语言A.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词中用了九对叠字,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笔力雄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经过词人锤炼而得,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B.词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等;叠韵字如“清冷”、“盏淡”、“得黑”等;极富音乐美。

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四第3专题 声声慢

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四第3专题 声声慢

声声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在词作中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三、教学方法:朗读、对比阅读、探究学习●教学资源1.李清照写愁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教育下,李清照自幼便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

18岁时,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李清照最感兴趣的乐事,是在饭后与丈夫“赌博”,随便讲一件史事,谁先背出这个典故出自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谁就可以品茶一小杯,答不出的,只能闻闻茶香。

李清照才思敏捷,常常占先,两人在优裕的生活中品诗论文,填词作赋,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公元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

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

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

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5.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5.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5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掌握艺术手法。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现在我先讲一个李清照的故事。

李清照的夫君叫赵明诚,是宋朝小有名气的金石考证家。

他们燕尔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只身外出做官,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济南独守空房。

李清照在寂寞难耐思夫心切时,常写些诗词寄去,一吐愁肠!那赵明诚忙于官场应酬,难得写出好诗词回应。

李清照既失望又担心,怕丈夫长此以往,才思枯竭。

赵明诚为了让爱妻放心,当然也怀有我堂堂大丈夫岂能须眉输于巾帼的念头,便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先成词50首,又选出20首加以精雕细刻,再把李清照刚寄给他的《醉花阴》重抄之后混杂其中。

然后置办酒宴,特邀好友们来对这些词做些评价,并再加以精选。

酒过三巡,众人传阅罢这21首词。

商议毕,便推举某名士讲评。

该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词,捻须夸赞道:“老兄真是奇才!虽说你的诗词大多平庸,但这一首确是沙里淘金、绝妙好词!其中有一句,真堪称千古绝唱,定将流芳百世。

可喜可贺啊!”那赵明诚一瞧,乃是《醉花阴》,陡然红了脸,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惭愧呀,惭愧!鄙人岂敢贪天之功。

实话相告,此首《醉花阴》乃内人清照所作。

我不该心怀忌妒,移花接木,做出东施效颦之举,以致贻笑大方……”可见,我们刚学过的《醉花阴》是一首绝妙好词!而我们今天要赏读的《声声慢》也是一首流芳百世的词作。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6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6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6《虞美人》《雨霖铃》《声声慢》等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品味词表现出来的各种情感。

2、领悟词的艺术技巧。

3、了解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词中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1、李煜①初名从嘉,字重光,别号钟隐,钟山隐士。

②长相: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因为重瞳子,后人以重瞳为帝王之相。

③性情:好书画文辞,精通音律,性情多愁善感。

④他所在的年代,南唐气数将尽,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他受封为违命侯,过了三年屈辱的生活,公元978年七夕,后主的生日,他命歌妓奏《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宋太宗耳中,太宗大怒,赐牵机药将之毒死。

⑤评价:政治上,他是亡国之君,文学上,他是伟大的词家。

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⑥词风:分前后两期,以公元975年他39岁亡国时为分水岭,前期多写男女欢爱,基调欢乐,后期多抒发亡国之恨,基调伤感。

2、柳永①字耆卿,原名三变。

②他晓音律,据记载,教坊乐工每种新乐谱出来之后一定找他填词,每支曲子一经他手就马上风行,他的词流行十分广泛: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③他个性浪漫不羁,曾写《鹤冲天》青春都一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到宋仁宗耳中,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遂抹去其进士功名。

此后,柳永仕途不甚得意,后来虽又中进士,但只做小官,无甚政绩。

④词风:一类是写相思别离的风流之作,一类是抒发羁旅行役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悲哀。

后者成就高。

⑤成就:在柳永之前,词多以小令、中调为主,他大大促进了长调的成熟;作为婉约派的创新者,柳永将婉约派带入全盛期。

⑥评价:清代冯煦《蒿庵论词》中评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拗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3、苏轼①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29.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29.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29《雨霖铃》《虞美人》《鹊桥仙》《声声慢》等对比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词这种文学体式。

粗知一些格律,并能读出词的韵律美。

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感受、品味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鉴赏能力。

3.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4.感受作者情感,接受艺术熏陶,提升自身人格,陶冶自己情操。

重点、难点把握词的章法,鉴赏词的意境。

解决办法1.强化背诵。

学生课前熟读成诵,教师课上可作范读范背,课后要求学生熟背熟默。

2.从词的章法人手领会内容;从词的句法人手领会句意。

品味层次之美、语言之美。

3.以名句为主兼及全篇。

精读课在篇中讲析名句;自读课重点讲析名句带动全篇。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鉴赏柳永《雨霖铃》教学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 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一、词的常识:词,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句子长短不一)、“诗余”、“曲”、“曲子词”(合乐歌唱)、“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大类。

按词的段落的多少分类又分成几种:全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调”,二段的叫“双调”,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

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换头”或“过变”。

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教案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语文编写人:刘春燕审核人:赵贵友孙东云声声慢一、教材分析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体会运用叠字所达到的抒情效果。

2、理解这首词巧妙的铺叙手法,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1、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熟读成诵。

2、在诵读、品味得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2、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四、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对宋词有了一定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宋词也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学习诗词。

2、学生对学习诗词缺少自信心,一般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岂不知诗歌鉴赏有非大的个性差异,需要学习者认真品味、欣赏。

五、教学方法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反复吟诵3、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文本,争取熟读成诵;搜集材料进一步了解李清照。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听我国的著名民乐《二泉映月》,创设诗歌学习的氛围。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10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10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10(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其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风格、主题。

2、了解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初步感知婉约派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词,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李清照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别样的愁情。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一)由学生背诵李清照的《如梦令》开始,回顾作者生平。

我们在初中时就学过李清照的词,能背出来吗?我们一起回忆(齐声背诵)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作,词风还是比较婉约清丽。

但是到了后期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后,词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知人论世(多媒体课件)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出落成为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兰的才女。

十九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经常一起踏雪寻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题诗作画,堪称神仙眷侣。

靖康之变后,北方沦陷,李清照夫妇辗转南下,后来,赵明诚病死,李孤苦伶仃,过着孤独悲苦的晚年生活。

以其南渡为界,她后期的作品多写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风格低回婉转,凄苦深沉。

本词是其后期名作之一,作品写于其丈夫死后,这时候,词人孤苦无依,晚景凄凉,作品诉说着哀愁,催人泪下。

二、文本解读。

(1)《声声慢》的词眼。

明确:(2)为什么愁?明确:背景介绍,了解词人满腹愁绪的原因。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声声慢教案2苏教版必修4 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声声慢教案2苏教版必修4 教案
结合具体诗句理解
回顾写愁的名句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
3、秋风—渲染愁情
4、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
声声慢
课题
《声声慢》(二)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的“愁”。
2、总结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2、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参考
语文教学参考书 鼎尖教案
授课方法
诵读法 赏析法 点拨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三、分析《醉花阴》与《声声慢》两种不同的愁情。
明确:
《醉花阴》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挂念,是思夫之愁。
《声声慢》表达了她晚年再嫁之苦,国亡之愁,丧夫之痛。通篇只用了一个愁字,却愁遍全篇。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42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42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42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4、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2、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4、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朗读法分析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般诗词的学习过程总是先从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背景资料引入,然后同学们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于诗词进行鉴赏,这似乎成了学习古典诗词的固定模式了。

当然这样做有助于同学们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更好领会古典诗词的内涵。

(例如我们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那么今天我们这堂课对李清照的《一剪梅》和《声声慢》的比较阅读课就做个尝试,搞个实验,我们反其道而行,从对两首词的细致品读,看看我们能不能凭着已有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两首词的赏析去领会词内外的意蕴。

二、①听两首词的录音,融入词中。

(借音乐与诵读基本把握词的基调)②把握两词基调后,集体诵读。

③花几分钟品读两首词,完成预习要求1找出词中所提供的所有信息。

(可以四人讨论)④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讲评完善答案。

《一剪梅》红藕香残花飘零(凋谢的荷花)玉簟(秋)罗裳兰舟(独)云锦书雁月西楼自流的水眉头心头(愁)《声声慢》酒风雁黄花(秋)窗儿(独)梧桐细雨愁三、将信息进行整合2哪些信息是重要的与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相关?哪些是次要信息可以忽略不计?可以举例说明:温庭筠的两首词《菩萨蛮》和《梦江南》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27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27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27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力和表达力。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读读,议议,品品。

2、让学生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理解李清照心中的国愁、家愁、情愁。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方法。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品读法,讨论法,教师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的发言作好点拨、补充和总结。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幻灯一:出示画面“宋词鉴赏”和《声声慢》音乐。

)欣赏音乐,预习课文。

一、回忆旧课导入新课(3分钟)师: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女词人的情感世界。

而这位女词人,就是被称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幻灯二:出示李清照的画像。

)关于李清照,其实,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她的作品。

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这幅图,能猜出是哪首词的画面吗?(幻灯三:出示“鸥鹭惊飞”图。

)师:是呀,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丛中,看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我们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词人心中洋溢着的那种愉悦,体会到她开朗、活泼的少女情怀。

然而,斗转星移,经历了一些人事变迁后的李清照,又给我们娓娓道来怎样的心情呢?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

(幻灯四:出示课题和图片。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回忆初中学的李清照的作品《如梦令》,齐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36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36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36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教学目的: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式:诵读品悟情感体验探究学习对比阅读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说到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就学过她的《醉花阴》。

写的是重阳节,赵明诚在外地不能与她团聚,李清照借秋风黄花来表现彻骨的爱恋。

大家还能背这首词吗?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哪个字?(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这是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在这道词的字里行间她又表现出怎样的心绪呢?二、鉴赏《声声慢》1、解题慢:2、自由读词。

思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看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今天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以“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一)怎样入愁(叠词运用,音韵和谐,悲苦愁绝。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带着一个任务: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1)提问学生: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动作恍惚):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老师明确: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33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33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33教学过程师:我们现在来学习《声声慢》,昨天对文中的背景作了一些分析,李清照在举家南迁,在国家破碎,失去丈夫,自己又年迈体弱,心境凄凉的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这首词,用尽了她的情感,融入了她的心血,竭尽了他的才智,是那么的凄惨哀婉,如泣如诉。

现在假定你就是李清照,这就在这样一种哀苦难遣的处境中,抒发心中的苦闷,你来朗读,该如何读。

师朗读(声情并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师:老师范读后,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一遍。

学生齐读。

后抽了一男生,一女生来朗读,并作点拨。

师:现在我们开始分析课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作者一大清早起来,在冷冷清清的气氛中,寻觅什么?学生:在寻找旧时的欢乐。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生:根据意境,寻寻觅觅,不会是在找娱乐,而是在回忆过去的日子。

师:李清照在年青的时候,有过幸福的日子。

他的丈夫18岁就是太学士,是有名的金石学家。

两夫妻恩恩爱爱,据李清照的文章记载,他们夫妻俩博闻强记,常以记某诗某事在某书的某页为戏,自得其乐。

学过的词有《西江月》。

师生齐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简要的赏析后):还有对丈夫深情思念的《一剪梅》师生齐背: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简要的分析后)还有《醉花阴》,师生齐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44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44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44一、导语:豪情、才情,红颜薄命。

1、豪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才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借秋风黄花表现彻骨的爱恋。

《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

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自叹不如。

3、红颜薄命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居无定所,嫁给了张汝舟。

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君子,为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终于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她分手。

这次婚姻的失败在李清照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她心中的爱火永远的熄灭了!上苍有意要磨练这位孤独无伴的绝世才女!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

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试其心志。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身边没有自己的孩子,身边没有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读懂她的心。

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①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

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二、先朗读,问题设计1、本词的基调?哪一句、哪一字最能体现出?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能否改成“觅觅寻寻,清清冷冷,戚戚凄凄惨惨”“点点滴滴”可否换成“滴滴点点”(主要是压韵)明确:这题难度大,但又必须解决,只要学生明白“音乐美”与“程度上的递进”即可。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15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15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15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李清照的词作以金兵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醉花阴》是她前期的词作,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她后期的代表作——《声声慢》。

相信学完这首词之后,我们对李清照的词将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

(板书课题)二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是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三朗读体味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注意停顿。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四理清思路1 这首词同样分为上下两片。

下面,请各小组开始自由学习,根据注解了解这首词的内容,然后作个简要的归纳。

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来说说上片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上片是说,词人自起床后就漫无目的地四处寻觅,若有所失,但却什么也把握不住,四围一片冷冷清清,使人的心境也变得凄凉惨淡。

这时候,又正逢刚觉得暖和又冷起来的天气,让人的身体最难适应。

摆上几杯清淡的酒,想要排遣这愁苦的心情,但又如何能抵挡住清晨的急风?借酒浇愁,无济于事。

正独自举杯伤神的时候,却看到了天空南归的大雁,仔细看,那不正是以往在北方见到的旧时相识吗?这就更激起作者对往事的思念了,凄愁之情更深!2 有谁能把上片的内容作个简要的概括吗?上片主要描绘了清冷孤独之景,衬托作者孤寂凄凉的情感。

板书:“清冷孤独之景”“孤寂凄凉”3 下片的任务哪个小组来完成?明确:曾经茂盛无比的黄菊花,如今却凋零败落,堆积满地,现在还有谁有这个兴致去采摘它呢?独坐在窗子旁边,心情如此低落凄凉,时间如此难熬,怎样才能等到天黑呢?即使等到日暮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落在梧桐树上,这样凄冷愁苦的情形,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能尽数概括呢?下片主要描绘残花桐雨的深秋景致,表现作者无穷无尽难以言说的愁板书:“残花桐雨”“愁苦凄绝”4 我们已经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大意,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最新同步教案《声声慢》教案38教学目的:1.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景、叠字抒情的特点。

2.感受词人撷取意象表述情感的方法。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体味融情入景、叠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创作动机;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会通过分析歌词意象来揣摩词人情感的方法。

一.导入:前天我们学习了宋词中一首婉约派的作品,题目叫——《蝶恋花》,作者是北宋词人晏殊。

除了晏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体会婉约词的融情入境的特点,缠绵凄切的基调。

二.先了解两个词人的生平和词作的背景,以理解创作的动因。

1.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雨霖铃》,唐时旧曲,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

她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长女。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当时宰相之子赵明诚,这是一个喜爱收集金石古玩的收藏家,夫妇俩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我们学过她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就是表现了她年轻时无忧无虑,无端生愁的情愫。

但其后不久,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颠沛流离。

先是父母双亡,第二年赵明诚去世,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

这我们在初中学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中已有所了解。

《声声慢》就创作于这个时期。

此时词人正飘泊江南,流落无依,形影相吊。

三.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提示:1、注意朗读时的重起轻落,语调舒缓。

2、注意通过准确的停顿、拖音传达出词人哀婉悲戚之情。

四.找出两首词的词眼,说说这两首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愫。

……《雨霖铃》: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教师解说:《雨霖铃》以一个冷落的秋景作为背景,表达了人间难以割舍的离情。

上阕写了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的朋友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下阕写词人想象离别后孤独寂寞的清冷之情。

《声声慢》写的是无法言说的“愁”,也是通过描写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的,表现词人因国破、家忘、夫死而只身流落江湖的孤苦无依。

五.寻找归纳婉约词中典型意象,理解它们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一)《雨霖铃》1.找出主要意象:寒蝉、长亭、晚、骤雨初歇长亭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2.说说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缠绵绯恻,悲苦凄冷,难舍难分……3.哪些意象我们在以前的诗歌里面学到过?(1)长亭长亭:(看注解)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使古人送别的地方。

明确:古人常在长亭送别,此处用长亭,既交代了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

(2)兰舟兰舟:“看注解”相传鲁班曾经刻木兰树做小船,后来“兰舟”变成了船的美称。

明确:本词中“兰舟”其实指的是“驾船的人”,即船夫,它在表达主要集中在“催”字上,本来应该上船出发的时候了,船夫催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在作者听来却是声声催心,让两人肝肠寸断。

一个“催”字传神地写出了两人不忍分离,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情景,把离别的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3)泪眼泪,是中国古典诗词中“送别诗”一类的重要意象,绝大多数别离者都难免泪下沾巾。

如: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明确:泪眼,也就成了离别的典型意象,以致有了成语“挥泪而别”。

(4)清秋清秋:本身就是万物调令,肃杀萧条的季节,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清秋意象就积淀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

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明确:“冷落的清秋”与上文“寒蝉”呼应,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

(5)杨柳残月1.杨柳:古人便有折柳赠别之俗。

柳成为寄别之物,自汉代始。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

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意,中国古典诗词中“柳”意象在表赠别的诗歌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

例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送别》“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残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确:面对杨柳、残月,作者不禁黯然神伤。

本句堪称柳永词的千古绝唱,特别为人们所爱赏,甚至有人拿这两句词来代表柳词,原因在于这两句中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来表现他这次的愁怀。

(二)《声声慢》1.请找出诗歌中的主要表现愁绪的意象……酒雁黄花2.酒酒:常言借酒消愁,特别是离人更爱饮酒。

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月下独酌》: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明确:常言道:借酒浇愁,愁更愁,本句中作者却不说此意,但言酒淡,不足敌急风,实则非指酒淡,更指愁浓,浓到任何烈酒都化不开,可见其词之含蓄婉约。

3.雁雁:雁为候鸟,春日南飞,秋日北归,古人早把它作为秋季一种有特征性的意象,人们把雁与依恋故乡联系起来,或寄寓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音信的盼望。

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明确:于是“雁”就成了诗人用于寄寓离别伤情的典型意象。

4.黄花黄花:菊花。

菊花给人以幽静清瘦之感,颜色比较朴素。

中国古典诗词中也经常提到“落花”这个意象,用它暗示着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如:李煜《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还有像“梧桐细雨”等,诗人运用这些典型的意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国恨家仇,表达了自己的孤苦寂寞。

六.小结。

婉约派词表达情感含蓄委婉,喜欢用典型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雨霖铃》和《声声慢》都是婉约派词的代表作品。

以后接触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理解。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背诵《雨霖铃》和《声声慢》;学习《雨霖铃》中“点染”法,理解《声声慢》中叠词的作用;再听名家朗诵《雨霖铃》和《声声慢》,感悟词人离别之苦和流离之苦。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我们昨天学习了两首宋代婉约派词,它们的题目和作者分别是:……《雨霖铃》柳永《声声慢》李清照二.朗读背诵《雨霖铃》、《声声慢》……指名背诵。

三.理解《雨霖铃》中“点染”的作用和效果。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

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

比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中,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警务渲染烘托。

请你在《雨霖铃》中再找出这样的句子1-2句,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和效果。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留恋处”是“点”,“兰舟催发”是“染”。

词人先用“留恋处”来说离别,再用“兰舟催发”来烘托离别的恋恋不舍。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别离”是“点”,“冷落清秋节”是“染”。

词人先说出离别之苦古来如此,接着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已经超越了古人的。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是“点”,说明离别之苦,再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来渲染这种离别,让人更深切地体会词人的这种愁苦之甚。

归纳:如此写法,使得情与景直接交融,即事言情,情由景生,抒情与叙事相结合。

四.南宋文学批评家张瑞义在《贵耳集》中评价李清照的《声声慢》说:易安秋词《声声慢》,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

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

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结合这段评价,讨论“声声慢”中叠字所包孕的情感内涵及其递进层次,并联系你所学过的古代诗文,说说叠字的修辞作用。

……寻寻觅觅——反复寻找又找不到,渲染一种失落之感。

冷冷清清——这是寻觅不着的结果,这叠词给人一种渐次浓重的感觉。

“冷冷”时外部环境,而“清清”却是内在感受。

凄凄惨惨戚戚——“凄凄”,是由冷清的环境凝聚在心而表现的,“惨惨”比“凄凄”心情更凄凉,而“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更甚,似乎已无法承受。

这三个叠词有浅入深,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道尽了流离颠沛之苦。

点点滴滴——“点点”是雨声,而“滴滴”却滴在词人的心上。

这个叠词也是逐层推进,道尽了人世沧桑。

课外举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叠词法形象写出了声音的逼真和自然流畅,显示了弹奏者高超的技艺。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写出了秋的肃杀气氛;滚滚写出了长江的浩荡。

还有语气词的重叠,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噫吁嚱,危乎高哉,这些叠词的运用或加重语气,或加深情感,起到很好的表达作用。

五.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