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手法题
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虚实结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虚实结合一、虚实结合:“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通常是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
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二、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阐述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紧扣诗题,描绘了一幅包含着关、山、月等典型物象的辽阔浩渺的边塞夜月图。
B.中间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C.从“戍客望边色”一句来看,全诗是纯以征人的视角和立场来描写自然景物和回顾历代征战的。
D.全诗以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为背景表现征戍离别之苦,赋予了作品深沉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内涵。
2.这首诗的最后四句从两面落笔,虚实结合,思致婉曲。
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①苏轼谁作桓伊三弄②?惊破绿窗③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①柳子玉:苏轼的一个亲戚。
②桓伊三弄:桓伊是晋朝一个善于吹笛之人,这里代指笛声。
③绿窗:罩有碧纱的窗子。
3.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以问句起势,巧妙用典,落于一个“梦”字,暗示送别的主题。
B.“新月与愁烟,满江天”两句写了梦醒后见到的江天景色,展现离别的场景。
C.“落花飞絮”点明了季节,在这样的秋天里送别,使人更添离愁。
D.结尾两句,“飞絮送行舟”,以无情之流水反衬有情之离人,感情真挚。
4.苏轼的这首词与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虽然表达的情感不同,但在写法上有相近之处,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本词进行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题及答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题(一)8.诗人捕捉到落叶、大雁和北风三个最具代表性事物写出了“早寒”特点(3分),树叶飘落、鸿雁南飞的深秋景象突出了“早寒”,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氛围。
(2分)9.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
“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
(正面落笔和对面落笔相结合,作者不仅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也从家乡亲人的角度写出了他们对自己的极度思念和迫切期盼。
两种手法写出一点即可)②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
“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
(“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
)(手法、情感、赏析各2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3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题答案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8.诗的首联借助了哪些意象写出了“早寒”特点?试具体分析。
(5分)9.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赏析。
(6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题(二)疏帘淡月秋思张辑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①,线袅蕙炉②沉水③。
悠悠岁月天涯醉。
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
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
从前谙尽江湖味。
听商歌、归兴千里。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注】①衣篝:熏衣用的竹熏笼。
②线袅蕙炉:香炉中的烟雾呈线状缓缓升起。
③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
8.有人评价张词“一分秋、一分憔悴”一句“看似平淡,实经熔炼,读来意蕴沉厚,耐人回味”,这句诗妙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1 之一:整体理解诗歌1、从诗题入手:20xx年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
“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近年来,考察“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效劳的。
之二: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
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展文字表达时到达“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2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
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
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分析^p ,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活力,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一、〔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鉴赏01(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2021-2022学年度9月第 2 节授课内容诗歌鉴赏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解决问题诗歌鉴赏赏析题-艺术手法角度学生类别A1□A2☑B1□教学重难点古代诗歌鉴赏常考技巧类型的区别记忆与分析运用前序回顾诗歌鉴赏-意象意境鉴赏一.前序回顾二.课程引入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三.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分类要清——表达技巧题四类型通法要明——表达技巧题解题三步骤(一)准确分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
(一)精准审题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
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
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
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
“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表达方式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绘声绘色绘形)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表现手法比兴、象征、烘托、对比、照应、联想、想象、用典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反问等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说明:因各种版本对有些技巧的分类并不一致,例如,有的把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托物言志等归入了表达方式,而有些图书则将其归入了表现手法。
9高考语文透析一题 诗歌鉴赏(手法技巧)《柳梢青 送卢梅坡 》
【注释】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
泛,漂浮。
深,把酒斟满。
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
角:号角,这里指笛声。
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
可入药。
【手法例析】第一节抒情手法【01】“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答案: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别后的伤感之情。
链接:直抒胸臆指不借助外物,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
如《天净沙•秋思》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便是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的悲凉与愁惘。
【02】将“觉几度、魂飞梦惊”,改为“留恋处,杨柳青青”,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哪种抒情手法?答案:借景抒情(乐景哀情)。
链接:借景抒情,指把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作者情感在流露。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03】将“教人怎不伤情?”改为“弦断有谁堪听?”,改动后的诗句,在抒情方面有何特点?答案:用典抒情。
化用岳飞《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典故,含蓄表达了离别后的感伤。
链接:用典抒情,是借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其作用主要是委婉含蓄,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可达到言近而旨远、深沉而婉转的目的。
【04】“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答案:情景交融。
离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这两句词将伤感之情融汇到景物描写中,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链接:情景交融,在写景的诗文中看不出作者的情感,但实际上有作者的情感。
也就是情和景不分彼此,难以区分。
景就情,情就景。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1.这首宋诗《暮春即事》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专心研读的情景。
诗中描写了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等动态景象,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态景象。
这样的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和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这首唐诗《早寒有怀》通过描写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上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这首诗《台城》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晚唐,回顾六朝旧事,借吊古城之名,抒发了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诗中写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些景象都在借古讽今,表达出诗人对当时时局的感慨。
4.这首宋词《蝶恋花·旅月怀人》通过描写月色、乌鹊、故人、梅花笛、蟋蟀、芭蕉等景象,表达了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词中写月去疏帘才几尺,XXX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XXX,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这些景象都在表达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需要分析词人在描写离别、乡愁时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①借景抒情。
词人通过描绘烟柳、淡云、孤雁、XXX等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和乡愁之情。
②运用比兴手法。
如“浮生长恨飘蓬”,将人生比喻为一片漂泊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的不安和无奈。
③运用排比手法。
如“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通过排比的方式,把词人的心情表现得更加深刻。
④运用拟人手法。
如“酒醒人静奈愁浓”,将愁情拟人,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悲凉和痛苦。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正确鉴赏诗歌抒情手法
2020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
即学即测: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词人
心理描写
表现闲适心情的诗句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动作描写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抒情方式
直 接 抒 情
判断方法
不假借景、物、 典故等外在条件, 直率地抒发思想、 情感、态度。
例题1:
高考真题 2023年全国乙卷
2023年全国乙卷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明确考查的知识点:诗歌的抒情方式
学生应具备的必备知识:诗歌的抒情方式。 学生的关键能力:正确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 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
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唐代:XXX
新秋瑞霭晚云收,洞庭初见月如钩。
半夜钟声到客舍,沉湎不知夜已半。
注】秬秸:一种谷子。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解析:本诗以洞庭湖秋景为背景,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颔联中,第一句写景,描绘了秋天晚上的瑞霭和月亮;第二句写情,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心情。
在写景的同时,把情感融入了景中,形
成一种景中情的艺术效果。
答案:诗歌颔联巧妙地融合了景与情,以洞庭湖秋景为背景,
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把情感融入其中,
形成一种景中情的艺术效果。
本词通过描写松竹、翠萝、江山等景物,营造出寒冷、萧
瑟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之情。
上片写出幽径无人、
独自芳香,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心态和寻找知音的渴望。
下
片则通过“共梅花语”、“寻芳侣”、“香在无心处”等语句,突出了兰花高洁、坚贞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和坚守。
整首词通过借物抒怀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中,达到了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
2、虚与实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 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请说说以下诗词中,实写的是什么,虚 写的是什么?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区别: “动静结合”与“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不完全相同,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属于衬托 中的反衬 入若邪溪(南朝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蝉噪鸟鸣,很是热闹,以闹衬静,越是热闹越是 能反衬林子的寂静,从而表达出诗人对恬淡生活的向 往之情。
(2015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 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隐性考查)
【分析思路】 ①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 类; ②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 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以 “动”为主,则判断为“以静衬动”,若二者兼有, 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互衬”;
动 静 结 合
动静结合是诗人协调动态和静态两种事物关系的 手段,动静兼写,相互映衬,构成一种和谐而有生机 的意境。 雨后池上 (北宋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 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 “想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 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 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结 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手法专项练习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的结构手法体现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手法,常见的首尾呼应、重章叠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过渡、铺垫、线索等。
下面就每一种结构手法做简要分析,以有助于鉴赏。
常见结构手法知识:1、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3、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指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4、卒章显志诗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要“首旬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5、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6、起——承——转——合。
“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手法题诗歌鉴赏之手法题2019.3.11一、手法题特点:考察频率高,题型多变2016-2018年全国卷语高考诗歌鉴赏客主观题考点比较表时间卷别客主观题对应考点2016年1景物形象描述及作用,表达技巧(典故)和思想情感2诗句理解及人物形象,表达技巧(铺垫)3语言(炼字),比较阅读(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2017年1诗句内容理解及表达技巧,语言(炼句)2表达技巧(典故),人物形象(性格特点)3诗句内容理解及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2018年1诗句理解、表达技巧(篇结构),人生态度2内容概括、表达技巧(想象、间接抒情),意象作用3结构篇、内容理解、语言风格,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二、诗歌中常见的修辞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2.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
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
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表现。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衬托(反衬)3.拟人——把物当作人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
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杜甫《登高》)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8.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简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12.铺排(赋):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三、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A.描写:1.正面描写①多角度,变换角度。
摹形、拟声、绘色(调动视、听、嗅、触等感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②观察角度的变化。
远近、上下、俯仰等。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③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④白描。
不加修饰渲染,只是简单勾勒。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⑤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⑥细节描写。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2.侧面烘托(烘云托月)、对比①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陌上桑》)②对比: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B.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般情况下,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注意】以乐景写哀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②托物言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四、答题三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及意旨。
五、题型演练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2.诗歌三、四句是本诗的佳句,试分析这两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
拟人和新奇的想象。
写春风吹梦,梦逐春风,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多情、善解人意。
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离别之愁。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越觉欢聚之值得留恋,越觉得离别的难耐。
这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答案】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对照、映衬)手法。
(2?)第一首宫内宫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第二首今昔(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