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

合集下载

实验八糖类的定量测定1

实验八糖类的定量测定1
糖类的定量测定 -----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1
实验目的
1、了解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糖的原 理。 2、掌握还原糖及总糖测定的操作方法。
糖类包括多糖、寡糖、单糖。还原糖是指含有 自由醛基(如葡萄糖)或酮基(如果糖)的单 糖和某些双糖(如乳糖和麦芽糖)。多糖和蔗 糖等为非还原性糖。 糖类的测定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法是通过糖的折光率、比旋度的变化、比 重计进行测定。化学测定法主要是利用自由醛 基或酮基的还原性质,与试剂(氧化剂)进行 氧化还原反应作为测定基础。由于化学方法比 较精确,常常用于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
(3)砷钼酸比色法(Somogyi铜试剂比色法) 还原糖将铜试剂还原生成氧化亚铜,在浓硫酸存在 下,砷钼酸试剂可与氧化亚铜生成蓝色复合物,蓝色 产物砷钼酸在560nm下的吸光度与还原糖含量呈正比关 系,适用于测定测定范围为25-200ug的还原糖含量。 (4)蒽酮比色法 糖类遇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或其衍生物,该衍生物 与蒽酮发生反应,反应后溶液呈蓝绿色,在620nm处有 最大吸收。该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适用于测定动 物组织中糖原、葡萄糖的含量,也可用于测定植物材 料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5)3,5一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 该法是半微量定糖法,操作简便、快速,杂质干扰较 少,是糖定量测定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标准葡萄糖浓度梯度和样品待测液的测定
取10根25 ml比色刻度管,从0-9编号后,按下表顺序操作
空 白 管号 1mg/ml葡萄糖标 准液 样品待测液(ml) 蒸馏水(ml) DNS试剂 2.0 2.0 1.8 2.0 1.6 2.0 1.4 2.0 1.2 2.0 1.0 2.0 0 0 还原糖 (A) 5 1.0 1.0 1.0 2.0 1.0 1.0 2.0 1.0 1.0 2.0 1.0 1.0 2.0 6 7 总糖 (B2) 8 9

饮料中糖含量的测定

饮料中糖含量的测定

饮料中糖含量的测定1. 引言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之一,而其中的糖含量对于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饮料中的糖含量对于食品行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来测定饮料中的糖含量,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2. 理论背景2.1 光度法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糖含量的方法。

利用光的特性,通过测量物质溶液对光的吸收或透射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在测定饮料中的糖含量时,可以将样品与某种试剂(如费林试剂或安培试剂)反应,产生有色化合物。

然后使用光度计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再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推算出样品中糖的含量。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基于色谱分离原理的分析方法。

通过将样品溶液注入色谱柱中,在柱内通过流动相和静相的相互作用,分离出溶液中的不同组分。

HPLC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饮料中糖类物质的含量。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器,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以达到最佳的分离和检测效果。

2.3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一种传统的测定糖含量的方法。

根据糖的特性,可以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进行反应,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形成、颜色的变化或其他特性的变化来确定糖的含量。

例如,可以利用费林试剂的氧化性,将糖转化为有色化合物,再通过比色法确定糖的含量。

3. 实验方法3.1 光度法实验步骤:•准备标准糖溶液,即已知浓度的糖溶液,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曲线。

•取一定量的饮料样品,使用适当试剂与之反应。

•使用光度计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糖的含量。

3.2 HPLC实验步骤:•准备样品溶液,例如将饮料样品通过过滤膜滤除悬浮物,然后稀释到适当的浓度。

•调整HPLC的色谱柱和检测器,并设置合适的流动相和流速。

•注入样品溶液,进行色谱分离。

•使用HPLC检测器检测溶液中不同组分的峰值。

•通过峰面积和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糖的含量。

四种糖的测定方法

四种糖的测定方法

四种糖的测定方法
1. 莫尼酮试剂法(Benedict试剂法)
莫尼酮试剂法是测定还原性糖(如葡萄糖和果糖)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利用莫尼酮试剂中的铜离子与还原性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色或黄色的沉淀。

根据沉淀的颜色来定量测定糖的含量。

2.酚硫酸法
酚硫酸法是测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和乳糖)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利用硫酸和酚的作用来将糖酸化,生成暗红色的化合物。

通过比色法来测定溶液的吸收值,然后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糖的含量。

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精确测定各种糖的含量和成分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来分离糖,并使用UV检测器来检测糖的吸收峰。

根据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以及外部标准曲线,可以定量测定糖的含量。

4.旋光法
旋光法是一种测量光学活性糖(如葡萄糖和果糖)的方法。

光学活性糖分子可以使光线在通过时转动其振动平面。

旋光仪可以测量这种旋光现象,并根据旋转角度和样品底物的厚度来计算样品中的糖含量。

以上是四种常见的糖的测定方法。

根据不同的糖类和实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在食品工业、生化研究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糖的性质和功能。

糖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糖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糖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糖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定糖的含量和类型对于食品工业、医学研究、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关于糖的常见测定方法的详细介绍。

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测定糖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根据糖的某种特定性质与某种指示剂反应后的颜色变化程度来反映糖的含量。

比色法适用于测定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糖,例如葡萄糖、果糖以及麦芽糖等。

2. 还原糖测定法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例如蔗糖、麦芽糖等。

还原糖测定法利用还原性糖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还原某些化学物质(例如硝基硫酸铁)的特性进行测定。

该方法主要测定还原糖的含量,常见的方法包括费林试剂法、倍加龙试剂法等。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可以对多种糖进行精确分离和测定。

该方法通过样品中糖的组分在液体流动相和固体固定相交互作用的方式实现分离和测定。

HPLC测定方法准确性高,灵敏度好,应用范围广。

4. 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将样品中的糖分离并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场作用和毛细管的微小孔径,将样品中的糖分子按照电荷、大小等特性进行分离。

毛细管电泳法具有分离性能好、快速、高效、高分辨率等优点。

5. 酶法酶法是测定糖的一种常见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糖酶对糖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和催化作用进行测定。

例如,葡萄糖氧化酶法可以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淀粉酶法可以测定淀粉含量等。

6.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可以鉴定和测定糖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识别和测量糖的分子振动。

红外光谱法具有非破坏性、快速、准确等特点。

7. 光旋转法光旋转法是一种可以测定糖的手性和纯度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糖分子的旋光性质,通过测量糖溶液的旋光度来确定其纯度和光学活性。

光旋转法特别适用于测定不对称碳原子的手性糖。

8. 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可以测定糖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某些糖类的特异荧光性质来测定糖的含量和特性。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在食品中测定总糖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糖是食品中常见的能量来源之一。

在食品中准确测定总糖含量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摄入的糖量,从而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糖含量。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中的糖分离,并利用色谱柱进行分析。

HPLC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糖类物质,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2. 光学旋光法:这是一种基于糖类物质旋光性质的测定方法。

糖类物质对光的旋光性质与其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测量旋光角度可以推测出糖类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单糖的测定。

3. 酶法:酶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方法,它基于特定酶与糖类物质发生反应的原理。

常用的酶法包括葡萄糖氧化酶法和酶解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通过测定检测的光密度,从而确定食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酶解法则通过将糖类物质与特定酶进行反应,产生可检测的产物来测定总糖含量。

4. 色层分析法:这是一种常见的半定量测定糖类物质含量的方法。

色层分析法通过将食品样品与试剂反应,然后在色层板上通过比较颜色的强度和形状来推测出糖类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精确度相对较低。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糖类物质的含量。

在具体进行测定时,一般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分析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此外,在测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例如样品的制备、仪器的校准和样品的存储等。

通过合理选择测定方法和注意测定过程中的细节,可以准确地测定出食品中的总糖含量。

烟草中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

烟草中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

0 引 言
烟 草 中含有 葡 萄 糖 、 果糖、 蔗糖等糖分 , 根 据
烟 草 的不 同类 型 和不 同加 工 方 法 , 其 糖 含量 也不 同. 糖 在烟 草制 品 中可起 到黏 合 、 加料 、 加香 、 产 酸 以及保 润 等作用 , 特 别是 在 烟 气 中赋 予 卷 烟 香气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c i g a r e t t e s .I t i s 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t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me t h o d f o r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s u g a r s i n t o — b a c c o p r o d u c t i o n,s mo k i n g a n d h e a l t h r e s e a r c h .Th e p a p e r s u ms u p t h e a n a l y t i c a l me t h o d s o f s u g a r s i n t o b a c c o wh i c h we r e p u b l i s h e d o n c o r r e l a t i v e r e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r e c e n t y e a r s .A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me t h —
第 3 9卷 第 1期
2 0 1 3年 3月
延边大学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Ya n b i a n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茶叶中 糖类物质的测定

茶叶中 糖类物质的测定

茶叶中糖类物质的测定
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包括单糖、寡糖、多糖及少量其他糖类,这些糖类物质对于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茶汤的主要甜味成分。

为了测定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介绍其中两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重量测定法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常见的方法。

首先,称量一定量的茶叶,然后将其放入烘干箱中,在一定温度下烘干一段时间。

之后再次称量茶叶,如果重量减轻,则说明茶叶中含有挥发性成分,如糖分。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准确度相对较低,只能作为初步判断茶叶中是否含有糖类物质的方法。

方法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比较准确和灵敏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茶叶中的各种糖类物质。

该方法通常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RI)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样品前处理:将茶叶粉碎并过筛,然后用水或其他适当的溶剂提取茶叶中的糖类物质。

色谱条件:选择适当的色谱柱和流动相,将提取液注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

检测和定量: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后的糖类物质,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其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糖类物质时,需要进行前处理和衍生化处理,操作相对繁琐,但是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科研和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如比色法、化学滴定法、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离子色谱法、凝胶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糖类测定实验报告

糖类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糖类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化学试剂对糖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3. 了解糖类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及检测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糖类是一类生物大分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物体的重要营养物质。

本实验采用化学试剂法对糖类进行检测,主要利用糖类与特定试剂发生颜色变化的原理。

1. 斐林试剂法:还原糖在斐林试剂的作用下,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根据沉淀的量可以定量分析还原糖的含量。

2. 苏丹Ⅲ/Ⅳ试剂法:脂肪在苏丹Ⅲ/Ⅳ试剂的作用下,呈现红色或橙色,可以定性检测脂肪的存在。

3. 双缩脲试剂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复合物,可以定性检测蛋白质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待测生物组织样品、斐林试剂、苏丹Ⅲ/Ⅳ试剂、双缩脲试剂、蒸馏水、移液器、试管、酒精灯、烧杯、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糖类检测(1)取待测生物组织样品,研磨成匀浆。

(2)取2 mL匀浆于试管中,加入2 mL斐林试剂,混合均匀。

(3)将试管放入50-65℃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2分钟。

(4)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2. 脂肪检测(1)取待测生物组织样品,研磨成匀浆。

(2)取2 mL匀浆于试管中,加入3滴苏丹Ⅲ/Ⅳ试剂,混合均匀。

(3)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3. 蛋白质检测(1)取待测生物组织样品,研磨成匀浆。

(2)取2 mL匀浆于试管中,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

(3)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

(4)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类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待测生物组织样品在斐林试剂的作用下,溶液呈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还原糖。

2. 脂肪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待测生物组织样品在苏丹Ⅲ/Ⅳ试剂的作用下,溶液呈现红色,说明其中含有脂肪。

3. 蛋白质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待测生物组织样品在双缩脲试剂的作用下,溶液呈现紫色,说明其中含有蛋白质。

不同糖组分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不同糖组分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不同糖组分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引言糖类物质是生物学和食品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

不同种类的糖分子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因此对于糖类物质的分析和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高效、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糖类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本文将重点介绍不同糖类物质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一、单糖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1. Fehling试剂法Fehling试剂法是一种常规的检测单糖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单糖和酮糖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色谱柱选用无极相逆向相色谱柱,可以溅破,适合小样品,检测较复杂。

2. 氨基树脂色谱法氨基树脂色谱法是通过氨基树脂柱分离和检测单糖的方法,氨基树脂柱对单糖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可以用于测定混合样品中的多种单糖。

3. 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柱对单糖进行分离和检测,它是一种常用的单糖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离和检测灵敏度。

二、双糖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1. 碘酸法碘酸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双糖的方法,它是通过碘酸钠溶液和双糖反应生成碘的比色反应来实现的。

2. 色谱法色谱法是通过液相色谱柱分离和检测双糖的方法,色谱柱选用无极相逆向相色谱柱,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检测双糖。

三、多糖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多糖的方法,它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来实现的,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2. 糖基柱色谱法糖基柱色谱法是通过糖基柱分离和检测多糖的方法,糖基柱具有较好的分离和检测性能,可以用于测定混合样品中的多种多糖。

结论通过不同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可以对不同糖类物质进行高效、准确的分离和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获得理想的分析结果。

液相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糖类物质的分析和检测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手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糖的鉴定原理

糖的鉴定原理

糖的鉴定原理
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成分之一。

无论是食品加工行业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烘焙,糖的准确鉴定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糖的鉴定原理。

糖类化合物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通过其化学结构可以进行糖的鉴定。

糖被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

首先是单糖,常见的代表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单糖的鉴定使用化学试剂可以进行。

比如,在加入苏丹红溶液的情况下,葡萄糖会产生红色现象。

而用费林试剂检测果糖时,会产生红色沉淀。

这些化学试剂的反应特性使得我们能够准确鉴定单糖。

其次是双糖,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

鉴定双糖主要通过水解成单糖,再进行单糖的鉴定。

例如,麦芽糖可以通过加入酶解剂(如酶解液)进行水解,得到两个葡萄糖分子。

进一步的,我们可以通过前面提到的化学试剂进行葡萄糖的鉴定。

最后是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多糖的鉴定需要借助特殊的实验手段,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在这种电泳方法中,根据多糖的电荷、形态和大小,可以得出多糖的鉴定结论。

总结起来,糖的鉴定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试剂以及特殊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糖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从而对不同种类的糖进行准确的鉴定。

这些方法在食品加工和糖的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最新糖类的性质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糖类的性质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糖类的性质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最新发现糖类的性质,包括溶解性、稳定性、反应活性等,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糖类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实验材料:1. 多种新型糖类样品2. 蒸馏水3. 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4. 酸碱指示剂5. 热量计6. 旋光仪7. 恒温水浴8. pH计9. 电导率仪10. 标准溶液(如葡萄糖标准溶液)实验方法:1. 溶解性测试:将不同糖类样品分别溶于蒸馏水和有机溶剂中,记录溶解度和溶液的透明度。

2. 稳定性分析:将糖类样品置于不同pH值的溶液中,观察其分解情况,并使用热量计测定反应热。

3. 反应活性评估:通过旋光仪测定糖类样品的旋光性,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如加热、加入催化剂)其反应速率的变化。

4. 电导率测量:测量糖类溶液的电导率,分析其离子化程度和导电性质。

5. 酸碱性测试:使用pH计测定糖类溶液的pH值,并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1. 溶解性测试结果表明,新型糖类A在水中的溶解度高于传统糖类,而糖类B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更佳。

2. 稳定性分析发现,糖类C在酸性环境下相对稳定,而糖类D在碱性环境下分解速度较快。

3. 反应活性评估显示,糖类E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速率显著提高,而糖类F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活性增强。

4. 电导率测量结果显示,糖类G的溶液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离子化倾向。

5. 酸碱性测试结果揭示,糖类H的pH值接近中性,而糖类I在加入指示剂后呈现明显的酸碱变化。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新型糖类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同糖类在溶解性、稳定性、反应活性、电导率和酸碱性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这些结果对于糖类的应用开发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这些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糖分的测定标准

糖分的测定标准

糖分的测定标准一、斐林试剂法斐林试剂法是一种常用的糖分测定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来指示糖的存在和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糖类的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1.试剂准备:准备好斐林试剂,包括甲液(硫酸铜溶液)和乙液(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研磨成粉末状,并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制成样品溶液。

3.加热:将样品溶液放入沸水浴中加热一定时间,使糖与斐林试剂充分反应。

4.沉淀:取出样品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中的铜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5.比色:将沉淀后的溶液倒入比色管中,与标准糖溶液进行比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样品中糖的含量。

二、快速法快速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糖分测定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甜菜糖、蔗糖等可溶性糖的含量。

该方法使用酶法水解样品,然后通过滴定法测定水解产物中葡萄糖的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试剂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器具,包括酶溶液、酸溶液、葡萄糖标准溶液等。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研磨成粉末状,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制成样品溶液。

3.水解:将样品溶液加入酶溶液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使样品中的糖类物质充分水解成葡萄糖。

4.滴定:取出一定量的水解产物,用酸溶液中和后,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滴定量计算样品中糖的含量。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高分辨率的分离技术,可用于糖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利用不同糖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糖类的分离。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制成溶液,经过滤膜过滤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2.分离:在色谱柱中,不同糖分子根据其分配系数在不同时间流出色谱柱。

3.检测:用紫外检测器或其他适宜的检测器检测流出液中的糖类物质。

4.定性定量:根据色谱图上出现的峰及峰面积确定样品中各糖类的含量。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食品中总糖的测定是食品分析中常见的一项检测指标,通过测定食品中的总糖含量,可以评价其甜度、口感和营养价值。

常见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下面将分别介绍两种常用的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

一、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食品中总糖的溶解度、折射率或旋光度的变化来测定总糖的含量。

1. 溶解度法溶解度法是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将食品样品溶解于不同体积的溶剂中,然后测定其溶解度来计算总糖含量的。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不同糖类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有所不同。

2. 折光法折光法是通过测定食品样品溶液的折射率来计算总糖的含量。

折光法原理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与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 旋光度法旋光度法是通过测定食品样品溶液的旋光度来计算总糖含量的。

这种方法原理是由于不同糖类的旋光性质不同,可以通过测定旋光度来判断总糖的含量。

以上是物理方法中常用的几种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物理方法不需要进行化学反应,操作相对简单,但精确度稍低。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糖类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显色物或发生化学反应来测定总糖含量。

1. 蒽酮法蒽酮法是通过酮糖与蒽酮反应,生成有颜色的产物,然后根据产物的吸光度来计算总糖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2. 酚硫酸法酚硫酸法是通过将酚试剂与醛糖反应,产生有颜色的产物,然后根据产物的吸光度来计算总糖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常用于测定果糖、葡萄糖等单糖的含量。

3. 高温酸水解法高温酸水解法是通过将食品样品与稀硫酸进行酸水解,然后根据水解产物与酚试剂反应,生成有颜色的产物,再通过测定颜色强度来计算总糖含量。

综上所述,食品中总糖的测定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

物理方法主要通过测定溶解度、折射率或旋光度来计算总糖含量,而化学方法则是通过糖类与特定试剂反应形成显色化合物来测定总糖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糖类物质的测定

糖类物质的测定

糖类物质的测定一、糖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定义糖类物质过去常被称为碳水化合物,这是因为在其分子结构中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且氢与氧的比例数和水一样,故名,但是也有例外,所以称为糖类物质比较准确一些。

糖类物质是食品工业主要原料和辅助材料,也是大多数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

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6C);木糖、核糖、阿拉伯糖(5C)等。

低聚糖:蔗糖、麦芽糖、乳糖、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

多糖—同多糖:由同一种单糖构成的多聚糖,如淀粉、糊精、纤维素等;杂多糖:由不同单糖分子和糖醛酸分子组成的多聚糖,如果胶、黄原胶、半纤维素等。

如以能否被人类消化利用来分类,则可分为:(1)有效糖类物质(有效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等单糖、普通低聚糖及淀粉等多糖;(2)无效糖类物质(无效碳水化合物)--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等多聚糖及有些低聚糖,如水苏糖等。

二、食品中糖类物质的分布与含量⏹糖类物质的自然界分布很广,在各种食品中存在的形式和含量不同。

⏹葡萄糖、果糖是食品中最主要的单糖,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中,含量差别很大。

新疆的葡萄,单糖含量可达10%以上,蜂蜜中的单糖含量可达75%。

⏹蔗糖普遍存在于具有光合作用的植物中,含量最高的为甘蔗及甜菜,可达8%-15%(15%-20%);果蔬中也大多含有,如西瓜、菠萝含量可达4%-8%。

⏹乳糖仅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乳汁中可达4%以上。

⏹麦芽糖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由淀粉水解产生。

⏹其它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等在自然界中含量均很少,大多通过酶法合成。

属功能性成分。

⏹淀粉广泛存在农作物中,主要分布在籽粒、根茎和块茎中,水果中以香蕉含量较高。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麸糠、麸皮等存在于组织中。

三、食品中糖类物质测定意义1、食品中主要含量指标;2、标志着食物的热量;3、食品中的风味物质(质构、形态、口感、物化性质等);4、食品工业生产中重要控制参数和指标。

食品中糖类成分浓度的测定与分析

食品中糖类成分浓度的测定与分析

食品中糖类成分浓度的测定与分析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变化,食品中的糖类成分含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

高糖饮食被认为是引发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食品中糖的含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食品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等。

为了准确测定食品中糖类的含量,科学家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测定方法和分析技术。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较为准确和常用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待测样品与特定溶剂混合,采用高压将样品溶液通过分离柱,分离出不同成分,再通过检测器测定各个成分的浓度。

通过与标准品进行对比,可以得出样品中糖类成分的浓度。

此外,质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

质谱法通过将样品中的糖分子离子化,利用离子的质量-电荷比进行分析。

与HPLC相比,质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但也需要更加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样品预处理步骤。

光谱法是一种非常直观和快速的测定方法,通过光的吸收和散射来测量样品中糖的浓度。

常用的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适用于分析具有吸收特性的糖类,通过测量光的吸收程度来间接计算糖的浓度。

红外光谱法则通过测定样品中糖类分子的振动频率来分析糖的种类和含量。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测定方法和分析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糖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比如,生化传感器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糖类成分。

通过将特定的酶固定在传感器表面,当样品中的糖分子与酶反应时,可以产生显著的电化学信号。

通过测量这些信号的变化,可以推算出样品中糖类的浓度。

食品中糖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不仅对于食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准确测定食品中糖类的含量,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合理地进行饮食搭配,减少糖的摄入量,预防疾病的发生。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中糖类成分浓度的测定与分析方法也将越来越多样化、准确和方便。

四种糖的测定方法

四种糖的测定方法

4种糖的测定方法总结:1、直接滴定法。

原理为糖还原天蓝色的氢氧化铜为红色的氧化亚铜。

缺点: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能对糖的测定造成影响。

2、高锰酸钾滴定法。

所用原理同直接滴定法。

缺点: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能对糖的测定造成影响,过程较为复杂,误差大。

3、硫酸苯酚法。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的糠醛和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

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实验时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

缺点:如果水样呈橙红色(大部分水样为黄色),会对比色法造成较大的干扰。

4、蒽酮法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测定。

缺点:,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

综合比较;采用蒽酮法能将最为准确地测定尾水中糖的含量。

(一)直接滴定法(本法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果汁-总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SB/T 10203-1994Ⅰ、原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标液滴定,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待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做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溶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糖类的测定实验报告

糖类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糖类物质的基本性质和鉴定方法。

2. 学习使用化学试剂和方法检测溶液中的糖类物质。

3. 了解不同糖类物质的鉴定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例如,糖类物质可以与某些特定的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从而实现对糖类的鉴定。

常见的糖类鉴定方法包括:1. 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 非还原糖的鉴定:非还原糖可以通过与苏丹溶液反应,观察颜色变化来鉴定。

3. 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器材1. 试管2. 烧杯3. 滴管4. 移液器5. 恒温水浴锅6. 显微镜7. 斐林试剂8. 苏丹溶液9. 双缩脲试剂10. 糖类溶液(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等)11. 蛋白质溶液12. 碱性溶液13. 酸性溶液四、实验步骤1. 还原糖的鉴定- 向试管中加入2mL待测糖类溶液。

- 向试管中加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

- 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度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

-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2. 非还原糖的鉴定- 向试管中加入2mL待测糖类溶液。

- 向试管中滴加3滴苏丹溶液。

-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颜色变化,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非还原糖。

3. 蛋白质的鉴定- 向试管中加入2mL待测蛋白质溶液。

- 向试管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

- 向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紫色反应,则说明溶液中含有蛋白质。

五、实验结果1.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结果显示,葡萄糖溶液在斐林试剂作用下出现砖红色沉淀,果糖溶液也出现砖红色沉淀,而蔗糖溶液没有出现沉淀。

2. 非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结果显示,蔗糖溶液在苏丹溶液作用下出现颜色变化,而葡萄糖溶液和果糖溶液没有出现颜色变化。

糖的定量实验报告

糖的定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掌握糖类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

2. 熟悉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了解糖类物质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实验原理:还原糖是一类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二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它们在碱性条件下能与3,5-二硝基水杨酸反应,生成棕红色的复合物。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通过比色法可以测定样品中的还原糖含量。

实验材料:1. 样品:不同浓度和种类的糖溶液。

2. 试剂:3,5-二硝基水杨酸、氢氧化钠、硫酸铜、苯酚、亚硫酸钠、酒石酸钾钠、葡萄糖、蒸馏水等。

3. 器材: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水浴锅、移液器、试管、容量瓶等。

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作:-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 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光吸收值。

- 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光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 配制样品溶液,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其光吸收值。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3. 实验方法:- 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和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混合均匀。

- 将混合液置于水浴锅中加热煮沸5分钟。

- 冷却后,用比色法测定光吸收值。

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的制作:- 通过实验得到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2. 样品测定:-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实验讨论:1. 影响还原糖测定结果的因素:- 样品溶液的浓度:样品溶液浓度越高,光吸收值越大,但过高的浓度会导致吸光值超出仪器的测量范围。

-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时间等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糖类物质的应用:- 糖类物质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药物辅料、化工原料等。

结论: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糖类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熟悉了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4期2009年10月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JOU 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 Y OF AGRICU LTU REVo l.24,N o.4Oct.,2009收稿日期:2009-03-10;修订日期:2009-05-20作者简介:杨柳,硕士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和色谱仪器分析;通讯作者:路苹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杨 柳,王建立,王淑英,路 苹*(北京农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摘 要:糖类物质是生物样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代谢中起着主要作用。

糖类物质测定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论述糖类物质测定的主要方法,评价各种糖类物质测定方法的技术特点。

关 键 词: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中图分类号:Q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186(2009)04-0068-04A Review 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Sugar ContentYA NG Liu,WAN G Jian -li,WANG Shu -ying,LU Ping *(N ew T echno lo gical L abo rato ry in Ag riculture A pplication in Beijing ,Beijing U niver sity o f Ag icultur e,Beijing 102206,China)Abstract :Sug ar co ntent det erminatio n is impo rtant in life science study.T his paper rev iews methods used in the determinatio n of sug ar co ntent.T he advantag e and suit abilit y among the method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suga r content ;det erminatio n methods;r eview 碳水化合物统称为糖类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也是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必要物质,并且是人体必需重要营养元素之一。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是生物化学和其他生命学科、食品检验、临床检验、疾病诊断和质量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了解掌握糖类物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对在科研实际工作中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碳水化合物种类较多,按其组成特征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寡糖)和多糖三大类。

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超过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称为多糖,低于10个单糖的短链聚合糖称为寡糖;按理化性质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可溶性糖和不可溶性糖;转化糖等。

糖类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双糖都具有还原性,葡萄糖、果糖、乳糖和麦芽糖等都是还原糖,其他双糖(如蔗糖)、低聚糖乃至多糖(如糊精、淀粉等),其本身不具有还原性,属于非还原性糖,但非还原性糖都可以通过水解而生成还原性的单糖,测定水解液的还原糖就可以求得相应糖类的含量。

因此,单糖是糖类物质的基础,通过测定单糖的含量,可相应换算为总糖、双糖及多糖。

单糖具有还原性,还原糖测定是一般糖类测定的基础[1]。

糖类物质测定方法很多,主要方法包括有容量法、分光光度法、酶分析法、色谱法和旋光法等。

1 容量法1.1 碱性铜盐定糖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碱性铜盐方法主要用于测定还原糖。

碱性铜盐溶液即为费林氏试剂,由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组成。

甲液为硫酸铜溶液,乙液为酒石酸钾钠等配成的溶液。

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糖能将碱性酒石酸铜溶液中的Cu 2+ Cu + Cu 2O 。

1.1.1 直接滴定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该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酒石酸钾钠铜具有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能将还原糖氧化成醛酸,本身还原为氧化亚铜沉淀。

反应终点用次甲基蓝指示,次甲基蓝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其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它的氧化能力比Cu 2+弱,待还原糖将二价铜全部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则可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

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液(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直接滴定法是GB/T 5009.7-1985方法中的第二法和GB/T 5009.7-2003方法中的第一法。

它是在蓝-爱农容量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方法特点是试剂用量少,操作和计算都比较简便、快速、滴定终点明显[2]。

但因色素干扰影响滴定终点的观察,故不适于检测深色样品。

臧瑾康等人改进还原糖测定的国标方法,用费林试剂(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的深蓝色溶液的颜色消失至呈K 2F eCu(CN)6的浅黄色溶液作为终点,其方法与国标直接滴定法无显著性差异,减少终点误差,简化操作[3]。

直接滴定法所用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配制方法不同于蓝-爱农容量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配制方法:甲液15.00g 硫酸铜及0.05g 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

乙液50.00g 酒石酸钾钠及70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

亚铁氰化钾的作用是与Cu 2O 生成可溶性络合物,而不再析出红色沉淀,消除沉淀对观察滴定终点的干扰。

该法滴定操作条件要求很严,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与试验条件有关,如试剂碱度、热源强度、加热时间和滴定速度等。

2009年第4期杨柳等: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69淀,加入过量的酸性硫酸铁溶液,氧化亚铜被氧化成铜盐而溶解,硫酸铁被还原为亚铁盐。

以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亚铁盐,根据滴定时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计算氧化亚铜含量。

再从 相当于氧化亚铜质量时葡萄糖、果糖、乳糖、转化糖的质量表 中查出与氧化亚铜相当的还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高锰酸钾滴定法又称Bertrand法,是G B/T5009.7-1985方法中的的第一法和GB/T5009.7-2003方法中的第二法。

该法的准确度和重现性都优于直接滴定法,方法的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有色样液也不受限制[2]。

但流程长、步骤多、操作复杂、费时,需使用高锰酸钾法糖类检索表[4]。

高锰酸钾滴定法所用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配制方法与直接滴定法不同,配制方法如下:甲液34.639g硫酸铜加适量水溶解,加0.5mL硫酸,并稀释至500mL。

乙液173.00 g酒石酸钾钠及50g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500 mL。

测定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操作条件进行。

1.1.3 萨氏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将一定量的样液与过量的碱性铜盐溶液共热,样液中的还原糖定量地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

氧化亚铜在酸性条件下溶解为一价铜离子,同时碘化钾被碘酸钾氧化后析出游离碘。

一价铜将碘还原为碘化物,而本身从一价铜被氧化成二价铜。

剩余的碘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反应。

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量可求出与一价铜反应的碘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萨氏法又称为So mog yi法,是一种微量法,检出量在0.015~3mg,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萨氏法所用的碱性铜盐溶液,主要由硫酸铜-磷酸盐-酒石酸盐组成。

萨氏试剂用N a2HP O4部分代替NaO H,使试剂碱性减弱,因此配成混合溶液也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萨氏试剂中大量的Na2SO4可降低反应液中的溶解氧,避免生成的Cu2O重新氧化。

应严格控制操作条件,萨氏试剂的标定和样品测定在同一条件进行。

自1933年萨氏法由Somo gy i提出以来,已有多种萨氏改良法的报道。

潘能斌改良的萨氏试剂省去酒石酸钾钠的标定步骤,并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5]。

1.1.4 蓝-爱农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用样品试液滴定一定量、煮沸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样品试液将蓝色的次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隐色体,而显出氧化亚铜的鲜红色沉淀。

根据试液的用量,查蓝-爱农法专用检索表,求得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蓝-爱农法又称L ane-Eynon M ethod,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是一种快速简单的方法。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把该法定为测定还原糖的标准分析方法。

但该法试剂、操作要求严格,终点不易判断。

该法所用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同高锰酸钾滴定法。

还原糖与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反应不符合等摩尔关系,不能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本法对滴定操作条件要求很严,要求滴定在沸腾条件下进行,样液必须在2min内加热至沸,总煮沸时间在3min内完成,其中维持沸腾2min,然后以1滴/2s 的速度滴定至终点。

1.2 碘量法定糖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含有游离醛基的糖(葡萄糖)和半缩醛羟基的糖(乳糖、麦芽糖),于碱性溶液中在碘的作用下,可被氧化为相应的一元酸。

由于加入的碘与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两者作用生成次碘酸钠残留在反应液中,当加入盐酸使反应液呈酸性时析出碘。

用硫代硫酸钠应式进行定量计算,而不用经验检索表。

碘量法可用于醛糖和酮糖共存时单独测定醛糖,适用于各类食品,如硬糖、异构糖、果汁等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碘量法分为常量法和微量法,主要差别在于测定时样液用量、试剂浓度及用量不同,常量法样液用量20~25mL,样液含醛糖0.02%~0.45%;微量法样液用量5mL,检出量为0.25~1mg[2]。

碘量法自1918年创始以来已经历多次改良,主要在碱性试剂的选择、反应体系的碱度、反应温度等方面进行改进。

其目的一是防止酮糖的氧化,降低共存的酮糖的影响;二是使碱性条件下醛糖与碘的反应完全按反应式进行,以便于计算。

1.3 铁氰化钾法定糖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将铁氰化钾还原为亚铁氰化钾,本身被氧化为相应的糖酸。

剩余的铁氰化钾在乙酸的存在下,与过量的碘化钾作用析出碘。

析出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由于反应是可逆的,为了使反应顺向进行,用硫酸锌沉淀反应中所生成的亚铁氰化钾。

还原糖量与硫代硫酸钠用量之间不符合等摩尔关系,不能根据反应式直接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首先计算出氧化还原糖时所用去的铁氰化钾的量,再通过查经验表即可查得试样中的还原糖的百分数。

铁氰化钾法滴定终点明显,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是粮食、油料等样品中还原糖测定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G B/T5513-1985)。

薄海波研究发现,该法滴定速度的控制十分关键,滴定太快会使结果偏低,太慢会使结果偏高[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