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诗歌的清气

合集下载

饶宗颐先生介绍

饶宗颐先生介绍

响 颇 大莲诸家,于李人物画不拘一山水画法造诣集 种篇 ,著 逾已 出 版学 、 简宗 教 学音 乐 、史 、 艺古 文 字围 广 博顾 问授 。中 文 大荣 誉奖,教授于理学院以后历文志》岁续,广东年
60

,。、,、,Fra bibliotek1917
他方来音

作海饶短刊发专得及字在六渊作饶
出内教文及表著了华学文十博等教
了海授和各在六卓侨,学多,身授
不外为杂大世十越史敦,年精的是
可弘国文书界多的料煌语来通学学
磨扬际约刊各种成等学言,多者富
灭中汉有上大外就方,学孜种。五
的华学四的学,。面宗,孜外他车
贡文界百论术尚除都教古不语知,
献化及篇文期有了取学文倦。识著
。, 。,

▪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的文化明星,其对于历 史、考古、文学、经学、教育、书画等不 同领域均有涉猎,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香 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 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 漠了。”有人以为饶先生可以与季羡林齐 名,并称之为“南饶北季”。
贯通古今 海纳百川
▪ (三)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相 当高的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 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 匠。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 和谐的特点。整个二十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 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 “旧派”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种焦虑 与困惑。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 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 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 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 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 启示意义。

论饶宗颐的生命精神

论饶宗颐的生命精神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2 2 期
汕头大 学学 报 ( 文社会 科 学版 ) 人 SATUUIEST VRIY OR L( AIIS& OI CE E IOTL) O N U L N I ’
维普资讯
7 0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 2 第 2卷
20 06年 )
南社社员 , 与南社巨子高吹万友善 , 曾任《 粤南报》 主 笔 ,并 曾 与诗友 创建 潮州 民国年间 的第一 个诗 社——壬社 , 被推举诗社社长。饶锷以“ 著作等身”
\12 o 06 _2. ,20 o N2 .
论饶宗颐的生命精神
赵 松 元 , 细 白 肖
(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 广东 潮州 5 14 ) 2 0 1
摘 要 : 宗 颐 是 2 纪 中 国学 术 史 上 的 杰 出 人 物 之 一 。 人格 独 立 , 饶 0世 是饶 宗 颐 生 命 精 神 的主 旋 律 . 穿着 贯
选堂饶宗颐先 生是 2 纪 中国学术 文化史上 O世 的杰出人物之一 。以学术史的眼光看 , 选堂是人所共
钦 的汉学 大师 , 在敦煌 学 、 甲骨 学 、 考古 学 ( 含金 石
人 口的名句 :万古不磨意 。 “ 中流 自在心。” 在笔者 看 来 , 两句 诗 之所 以精 妙 警 策 , 是 因 为 它充 这 乃
他一生的各个 阶段 :他这种独立人格 , 既体现在对政治功利的 自觉超越 . 又体现在对流俗的 自觉超拔 , 并藉此践
履 了其 为 学术 而 学 术 的 纯 正 学 术 理 想 : 独立 人格 相 联 系 , 宗 颐极 具 创 造 精 神 , 求 崭 新 复 绝 的 境 界 。 生 命 与 饶 追 其
命的成长。 饶氏为潮郡望族。 饶宗颐祖父曾任潮州

饶宗颐教授六十岁以后诗词创作略述

饶宗颐教授六十岁以后诗词创作略述

饶宗颐教授六十岁以后诗词创作略述陈伟(韩山师范学院饶学研究所,广东潮州521041)摘要:饶宗颐是当代的诗词名家,他的《选堂诗词集》是近百年诗词的典范之作。

其六十岁以后诗词共有九集。

诗在内容上,以纪游绝句最多,其次是酬赠、题画、挽怀之作。

其诗气格高逸,风神绵邈,在艺术上则追求一种即兴的感觉,如镜照物,物来则应,各见其真。

词造诣最高的是其中的形上词,高旷畅达,俊逸爽朗,抒写的是饶宗颐达观向上的生命精神。

通过对此九集诗词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进行介绍,梳理出饶宗颐六十岁以后诗词创作的基本脉络,藉此对饶宗颐晚年的诗词创作建立一个整体性的理解。

关键词:饶宗颐;六十岁以后;诗词创作中图分类号:I 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15)01-0013-09收稿日期:2014-04-16作者简介:陈伟(1982-),男,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饶学研究所馆员。

·13·饶宗颐(1917-),1978年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职上荣休,但他其实是退而不休。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他频繁来往于欧美、日本、澳洲和国内讲学、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考察新出土的文献,先后完成30多部论著,其间数次重要游历考察,皆有诗词纪其事,共有九个诗词专集。

饶公六十以后诗词,妙造自然,波澜老成,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

钱仲联先生曰,“平淡而山高水深,不烦绳削而自合”,“文章成就,斧凿痕尽,而大巧出焉。

如是则游戏神通,复奚施而不可”,“而凡前集所澜翻不穷者,续集复奇外出奇。

千江一月,掉臂游行,得大自在。

求之并世胜流,斯诚绝尘莫蹑者矣”。

[1]236其必为诗国词翰之瑰宝,无庸赘言矣。

饶公六十以后诗词结为《选堂诗词续集》。

选堂诗词有三个版本。

其一,1993年1月,由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选堂诗词集》,其中的《选堂诗词续集》收入《苞俊集》、《揽辔集》、《黄石集》、《江南春集》、《古村词》、《聊复集》。

饶宗颐

饶宗颐

循古得清气洒脱见性情──略论饶宗颐诗词的“清气”张琼芬(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州潮州521041)摘要:饶宗颐诗词在近百年诗坛有着重要的地位,因其高迈独立的生命精神,其诗词也总洋溢着一股独一无二的清逸之气,本文试图从《雪意》《念奴娇》等诗词入手,浅析其诗词的特点。

关键词:饶宗颐;诗词;清逸脱俗;高迈独立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饶宗颐教授在学术方面成就很大,或许就是因此,诗名却被掩盖了。

其实,他虽然不以诗词名世,诗词也是写得很好的。

夏书枚先生说他的诗“实兼采魏晋六朝唐宋人之长,随体而施,靡不尽其神趣”。

港大罗忼烈教授说他的词“才大拟于坡仙,格高无愧白石”。

可见他的诗词所获评价之高。

当代诗论家钱仲联称饶宗颐的诗词,即使是黄遵宪、康有为、沈曾植皆有所不及,更非王国维、陈寅恪二家所能比。

刘梦芙在《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中,仿《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将饶宗颐点为“智多星吴用”,可见饶宗颐诗词在近百年诗坛的地位之高。

饶宗颐诗词创作数量颇大,加上五洲历其四、九州历其七的学术与创作经历,其行踪之广,阅历之富,无论在题材内容之开拓还是在艺术创造之新变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古今诗人之所仅有。

饶宗颐的友人和门人成立了一个“选堂教授诗文编校委员会”,替他印行了一部《选堂诗词集》。

基本囊括了选堂于1993年以前创作的诗词作品,共1337首,其中诗共1056首,词共281首。

[1]这些作品,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唱和,均源自生活,题材广泛,立意新颖,切合时代主旋律,且清新自然,形式活泼,读来饶有兴味。

古人云:“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

”有道是:“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饶宗颐的《选堂诗词集》,正是散发着一股乾坤清气!吟其诗,赏其词,使人神舒意畅,回味无穷,是难得的艺术享受。

饶公有两句传诵甚广的名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2](《偶作示诸生》其二),这两句充分表明他已从人生观、宇宙观上处理好了如何安顿自己的问题,充分表明他人格的自在、自足、充盈、独立。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练习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练习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练习国学大师饶宗颐,是名人,也可算奇人。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

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

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

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

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

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

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

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

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

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懂不懂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

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

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

像梵学,他硬是从40多岁开始埋头学习梵文,一学几十年,可以朗朗而读。

支撑饶宗颐在学术方面锲而不舍深钻的,是一种“求阙”精神。

他认为做人、做学问,都要“求阙”。

“阙”同现在的“缺”,就是要不知足的意思。

实际上,天下万物都是有“缺”的,追求把“缺”的补齐,可事实上永远也补不齐,这样就会永远不知足地追求下去。

饶宗颐的三重境界

饶宗颐的三重境界

5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

“我的宗旨是,每天早晨一睁开眼,就把这天当做生命中的一个盛大节日。

要把生命最后余下来的每一天,当年来过。

杨白劳过年,还包玉米面饺子,也晓得在三十晚上寻找一星点的快乐呢!我们再不济,也强过喜儿一家吧?还有什么不能豁然开朗,而要愁眉苦脸呢!因此,我的办法是排除不快乐。

譬如,不为不值得烦恼的事,伤脑筋;不为不应该激动的事,动感情;不为相当无所谓的事,生闲气;更不为其实不过是鸡毛蒜皮,芝麻绿豆,仨瓜俩枣的事,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从容一点,潇洒一点,开朗一点,明智一点,随和一点,放松一点,淡薄一点,想开一点,能够这样一点一点地做起来,便是寻找到老年人的快乐之本了。

”李国文举事证理,发人深省。

点明“把每一天当年来过”这个新人耳目的观点后,他先借杨白劳之事来正面印证,再反向列举自己“排除不快乐”之例,在给人提供具体办法的同时,也使得自己的快乐观坚不可摧。

生活中,很多人想拥有快乐,却又苦于不得其法,那就不妨遵从这发人深省之说,少一些斤斤计较,多一点潇洒从容,以使自己天天“过年”。

读书,是一种很有趣味的文化生活说到读书的乐趣,李国文说:“读书,是一种很有趣味的文化生活。

书的世界里,有可供闲翻、闲读的作品,也有需要精读、细读的作品,比如浓缩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二十四史》,就是很好的例子。

20世纪70年代,我在外地参加劳动,忽然病倒了,只能返回北京,一套《二十四史》日夜陪伴着我,长达三年。

那段日子,虽说过得清苦,却可以从读书中获得乐趣。

我读书,方法不尽相同。

那些蕴藏着学问、足以派上大用场的图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再三品味;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至于没什么学问的读物,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石榴能食的部分少,不能食的部分多,苦、涩之外,偶得甘甜,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意外享受。

”李国文现身说法,授人以渔。

饶宗颐的诗:

饶宗颐的诗:

饶宗颐的诗:
勉励学生,立意高远!
为了勉励学生薪火相传地“接”着自己做学问,饶宗颐曾郑重其事地赠诗给他们:
“更试为君唱,云山韶濩音。

芳洲搴杜若,幽涧浴胎禽。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天风吹海雨,欲鼓伯牙琴。


荷花诗歌,则融禅宗文学于一体,笔意澄明。

2010年8月6日,在中央文史研究馆,他受到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将自己创作的《荷花图》赠送给了总理。

这是一幅堪称诗书画三绝的画作,一枝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形简而神逸,辅以黄金加墨书写的一首自作词《一剪梅·花外神仙》:
“荷叶田田水底天,看惯桑田,洗却尘缘。

闲随秾艳共争妍,风也倏然,雨也恬然。

雨过风生动水莲,笔下云烟,花外神仙。

画中寻梦总无边,摊破云笺,题破涛笺。


此画以荷为题,以词为跋,寓意不言而喻:追求高洁如莲的宝贵精神;褒扬临危不惧、敢于迎接挑战的气魄;称颂刚正不阿、风雨不倒的品质。

饶的古诗词

饶的古诗词

饶的古诗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饶,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字眼。

在古代的诗词中,饶往往被用来形容丰富、富足、盛大等意义。

在诗歌中,饶常常与丰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富饶、充满祥和的世界之中。

在古代的诗词中,饶这个词常常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的诗人笔下,饶的寓意往往与福寿、丰收、快乐等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古代诗词中关于饶的写作吧。

唐代诗人李白在其《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写道:“饶此山王在巫峡,云在松江青青桂爆。

”诗中以“饶此山王”指的是巫山,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山的景色之美和神秘之感。

而“云在松江青青桂爆”则写出了山间的松江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讴歌。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其《蝉》一诗中写道:“林翠萧疏望,墟饶野绿愁。

”诗中以“墟饶野绿”形容大地郁郁葱葱的景色,表达了丰美、生机勃勃的意味。

而“翠萧疏望”的描绘则呈现出一种优美的风景画面,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清代诗人袁牧在其《秋至》一诗中写道:“水皆澹澹酒兴摄,山逐饶饶乐扬扬。

花雁相遗空自怜,我伤胸臆久时香。

”诗中以“山逐饶饶乐扬扬”表达了山间的富饶与欢乐,展现了秋日的美好景色。

而“花雁相遗空自怜”描绘出动人的画面,引人深思,情感真挚。

古代诗词中关于饶的描写,常常以繁荣、富饶、美好为主题,表现出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这些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动人的情感,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世界的独特感悟,让我们更加领略了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共同感悟古人诗词中关于饶的意蕴,领略其中的美好与神秘。

愿我们的生活也能如诗词中描绘的那样,充满饶盛和美好。

第二篇示例:在古代诗词中,饶常常与丰收、丰盛、充实等意义相联系,成为表达幸福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如《诗经》中的“饶以鱼”、“饶以黍”等诗句,旨在表达丰盛丰裕的生活状态。

而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鸣。

饶宗颐《秋兴和杜韵》诗学话语分析

饶宗颐《秋兴和杜韵》诗学话语分析

饶宗颐《秋兴和杜韵》诗学话语分析
秋兴和杜韵是饶宗颐的一首诗,它描述了秋天的景色,以及秋天的节日气氛。

诗中描绘出的秋天是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季节,它把人们带入一个美丽的世界,让人们享受秋天的美妙。

饶宗颐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多重的比喻,以表达对秋天的美妙和祥和的感受。

他把秋天比作一幅画,把秋天的景色比作一个温馨而又宁静的家,把杜韵比作一个温柔而又温暖的家庭。

他还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语言,如“秋音”,“秋色”,“秋风”等,来表达他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

此外,饶宗颐还使用了许多对比的手法,把秋天和春天进行对比,表达出秋天的美丽和宁静,以及秋天带来的家庭团聚的喜悦。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家庭团聚的热情。

总之,饶宗颐的诗《秋兴和杜韵》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家庭团聚的优美诗歌,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家庭团聚的热情。

饶宗颐

饶宗颐

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

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

”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

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

到了18岁,他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

到了2003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

理解诗歌的音韵美

理解诗歌的音韵美

理解诗歌的音韵美诗歌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独特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的编排展现其独特的美感。

这篇文章将探讨诗歌的音韵美,通过对音韵的理解,加深人们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

一、音韵美的定义和特点音韵美是指诗歌中由于字音的巧妙运用所产生的美感,它与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修辞手法息息相关。

音韵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韵美与平仄有关。

平仄是指在汉语的韵文中,对句子中的字音进行分类,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类。

平声字读音轻柔平和,仄声字读音浑厚沉重。

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平仄的运用,可以形成韵律和谐的音节,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美感。

其次,音韵美与押韵有关。

押韵是指在诗句中通过选择相同或相近的音节进行呼应,产生和谐的效果。

押韵可以形成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感,为诗歌赋予独特的节奏美,使诗歌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外,音韵美还与声韵的变化有关。

汉语有很多音节相同或相近的字词,通过这些字词的变换,可以增加诗句的多样性和音乐感。

二、音韵美在古诗词中的表现古代的中国诗歌是音韵美的典范,它以其特有的音韵美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美的诗词形式之一。

在古诗词中,音韵美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古诗词中精确的平仄押韵规律赋予了诗歌韵律优美的特点。

例如,《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中,对仗的平仄关系和押韵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感。

其次,古诗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通过字音的变化和选择,形成了独特的音韵效果。

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杯”和“明”押韵,使整首诗产生了和谐的音乐感。

另外,在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对仗的手法,通过选择相同或相近字音进行呼应,形成了美感独特的音韵效果。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前”和“疑”进行了押韵,使整首诗凝练而韵律感十足。

三、音韵美在现代诗歌中的表现现代诗歌在音韵美的表现上与古代诗歌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外化。

试从“云”意象论选堂诗中的清气

试从“云”意象论选堂诗中的清气

试从“云”意象论选堂诗中的清气试从“云”意象论选堂诗中的清气韩山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陈健茹饶宗颐,字伯濂,自号选堂,是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是人所共钦的汉学大师,在众多的学术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果。

他十二岁开始学习作诗,才思敏捷,在古典诗词写作上亦取得非凡的成就。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自在独立的性情品格和高迈特出的生命情怀,同时在他的一系列诗词中都洋溢着一种清逸脱俗高雅明净的情趣,即所说的“清气”。

本文试从饶公诗中出现的“云“意象,试着探讨论述这股“清气”的特性。

一、古典诗词中的“云”意象探微云作为一种自然物像,它无疑最直接地表达了一种欣赏自然的情趣,因而它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很早就已为人们所注意,并进入诗歌审美之中,如“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敕借歧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但大多诗人又从宗教理解的视角和宗教感化下的佛家心态来观照这自然界的云影,这种佛禅意蕴与意象的集中出现,是从唐代才开始的。

唐代诗人们把云当作一种身心解放、心灵空闲、无所执著而万念不起,不为物累而神清气容的心性外化的介质,这又与禅宗的勃兴大有关系。

可以说,诗人们借用“云”来表现自己空灵睿智的禅心和玲珑透彻的诗境。

皎然的《溪云》诗说:“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

有物不累形,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在这些诗人的眼中,云已不是纯自然的云了,而是被当作他们那种澹泊无心,闲适清静、无执无争的生命形态的对象物了,在他们这种对象化的过程中,自然的云,也具有了浓郁的象征性,蕴含着渊深的佛理意蕴。

又如以下这段联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联语中透出一份闲逸,一份悠然,云卷云舒间的气度曾让无数文人墨客倾倒,云也随之成为诗词意象中的一朵奇葩。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白云飘飘舒卷自如,因而具有一种飘渺清新的逸态。

所以在古典诗歌的发展的长河中,云以其自然随意、幽雅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被无数文人所推崇,成为他们自由人格的象征。

饶宗颐的书写情怀

饶宗颐的书写情怀

饶宗颐的书写情怀导读:本文饶宗颐的书写情怀,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饶宗颐的书写情怀方孝坤敲下“饶宗颐”几个字,我不知怎么继续下去,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山、一片海、一座孤独的海岛。

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面对这些我想起了“如雷贯耳”、“皓月当空”、“学富五车”、“青史留名”,这些是我们在纸上读到的冷冰冰的字眼,当我们走近饶宗颐,我们感受到的岂止是一种博大、一种崇高。

我们无言以对,我们高山仰止,即便勉为其难写下一些文字,也是不知所言。

还是让我援引一下别人的评判吧:香港特首曾荫权说:国学大师饶宗颐以旷世之才,文通六国,学富五车,堪为一代鸿儒。

文化部前副部长郑欣淼说:饶公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最精致典雅的一部分。

他研究之广、学问之深,古今一人而已。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说: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20世纪的最好典型。

我可以说:50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说:饶宗颐先生治学,与世俗迥然不同。

数十年间,著述逾千万字,于学术文化,中西古今,无不会融通贯,得其窍要,及前沿之地位,开风气之先声,为海内外同知共仰。

2003年辑成出版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论文集》,煌煌二十巨册,洵非一般学人所能臆想。

作为一个学者能得到如此的评价,已经独步当代了。

即便用再多的语言已属多余,我不想多费口舌再讨论饶宗颐的学术成就,在这里,我只想谈一谈饶宗颐的书写与笔墨情怀,让我们从日常书写走进饶宗颐的世界。

渊源有自、师古有道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学问的根基,同时也打下了书画的坚实基础。

他幼年即从唐人欧阳询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人手。

现在其潮洲故居壁上,仍存有他13岁时以欧体楷书所写对联,笔力刚健,不似幼年人之作。

纵怀直吐,不循阡陌——饶锷诗学观初探

纵怀直吐,不循阡陌——饶锷诗学观初探

纵怀直吐,不循阡陌——饶铐诗学观初探郭伟波提要:历来对饶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古文和学术研究之上,对其诗歌创作的研究比较少。

饶铐的诗名长期被掩盖在文名之下,饶铐后期由诗人转向学人的原因比较复杂,通过对饶铐《天啸楼集》中的诗歌作品以及诗学观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饶铐的诗学观念与自身性情特点、古代文论以及时代变革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饶铐;诗学观;天啸楼集饶铐,本名宝璇,后改名为铐,自己取号为钝庵,是民国时期潮汕地区文坛巨擘,也是如今“潮58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奠基人”[1]o他对乡邦文献的整理十分尽心尽力,著作颇丰,惜大多亡佚。

其中《潮州艺文志》一书,保存大量珍贵资料,实在是不朽的功业,考据之精深,不亚于乾嘉诸公。

可惜天不假年,书未完成即壮年而卒,令人慨叹。

幸好后继有人,其子饶宗颐先生续成完璧,使之成为潮汕学术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饶铐著作共十多种,如今仅存《潮州艺文志》《西湖山志》《天啸楼集》等,《天啸楼集》主要以文为主,只有卷五才是诗集,不到三十首,其中多为酬赠诗,《拾遗卷》中又补进五首诗。

卷中所记载的交游对象,有温廷敬、高吹万、佃介眉等人,皆是一时翘楚。

饶铐之交友圈大多集中在潮汕地区,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坛团体。

这个团体不单推动了本地的诗歌文学发展,也留下了不少学术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

后世之潮汕文学史,必然绕不过以饶铐为中心的文化团体。

饶铐对于潮汕地区的文化学术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文学创作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面。

饶铐的诗学观,既有他个人的思想印记,也有时代的印记,还有对诗歌主流思想史的呼应,值得后世的深入研究。

饶铐的诗才如今被掩盖在他的文才之下,主要因为他的诗歌如今存世无多,而文名过盛,诗名反作者简介:郭伟波(1984-),男,广东潮州人,潮州市金山中学教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而寂寂无闻。

饶铐在《柯季铐诗集序》曾云:“余少好为诗……往往极酣饮大醉,悲歌乎啸而不能已,人或姗笑之”閃,可见少时饶铐学诗,已经痴迷其中了,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情态,《天啸楼集》中有六篇帮别人写的诗集序言,也可从侧面看出他在当时的诗名之盛。

饶宗颐 - 中华经典文库

饶宗颐 - 中华经典文库

1.论语 – 汇集孔子及弟子言行,二千年来国人思想源泉2.孟子 – 揭示“仁政”、“民本”及“王道”的政治思想3.荀子 – 阐明礼乐制度的实效,开出人文世界4.大学中庸 – 古代大学之道,立志发心的君子圣人教育5.孙子兵法 – 博大精深,备受推崇的战争谋略智慧6.老子 – 道即万物本源,中国哲学开山之作7.庄子 – 天人合一,清静无为,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8.列子 – 涉猎哲学、文学、神话、科学、医学、心理的古代寓言经典9.管子 –“衣食足则知荣辱”先秦的现实主义精神10.商君书 – 战国时期国家变法的理论基础11.韩非子 – “凭势、用术、行法”的霸王之业,历朝政治思想之所依12.墨子 – 敬天爱人,民间侠义传统的渊源13.鬼谷子 – 纵横捭阖,神鬼莫测14.吕氏春秋 – 兼收先秦诸子百家理论,尚贵生之义,倡节欲早啬15.周易 – 六十四卦蕴含渊懿微妙哲思,占问预测之所本16.礼记孝经 – 履行礼仪成就自己,行孝以达导善救乱17.孔子家语 – 圣人立体生命的彰显18.近思录 – 宋儒天道论与人道论的思想结晶19.传习录 – 阐明知行合一,阳明学的传世经典20.心经金刚经 – 无住生心,空而不空的人生大智慧21.净土三经 – 净土修行法门的总纲:信、愿、行、果的展示22.六祖壇经 – 禅门的根本宝典,佛教中国化的基石23.黄帝内经 – 传统视野中的生命规律及医学应用24.淮南鸿烈 – 宇宙人生系统的精微智慧25.颜氏家训 – 辨时俗之谬,述立身之法,育通识之才26.围炉夜话 – 帝制末期的秩序忧虑与省思27.左传 – 阐春秋大义,美千古文章28.战国策 – 纵横决荡,问鼎中原29.史记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0.汉书 – 唯一一部出自家学的断代史“正史”31.后汉书 – 体大思精,信称良史32.三国志 – 千古风流,正史中的三国33.贞观政要 – 贞观君臣为政安邦的争论文献34.资治通鉴 – 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35.山海经 – 古代的神话世界与百科全书36.监铁论 – 干预主义与反干预主义经济流派的深刻总结37.人物志 – 用人观人的大学问,管理学与哲学的宝库38.水经注 – 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39.诗经 – 中国古代首部诗歌总集,聆听先民的歌唱40.楚辞 – 绮丽浪漫,哀婉深情41.唐诗三百首 – 童蒙皆能诵唐诗42.宋词三百首 – 宛丽端雅,垂范后世的美词43.元曲三百首 – 唐诗宋词后的一座中国文学高峰44.搜神记 – 鬼怪异闻“信史”录45.世说新语 – 魏晋清谈的面貌及骚人墨客的风流46.梦溪笔谈 – 知识爆发时代的渊博力作47.东坡志林 – 幽默中显刚正,记北宋年间的人事物态48.徐霞客游记 – 跋涉天涯一奇人,放情山水追求审美49.古文观止 – 古文不古,万古常新50.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 为学者必有初,传统童蒙教材的经典。

饶宗颐先生书法鉴赏

饶宗颐先生书法鉴赏

饶宗颐先生书法鉴赏江山语饶宗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凡与其坐谈,无不赞叹其学识,感慨其气度。

今岁恰逢饶老百岁寿辰,作为曾经受教于饶老的晚辈,在遥祝安康之际,也不禁想起早年与饶老交往的点点滴滴,故撰文感念饶老教导之恩,也祝老先生长寿永康。

饶宗颐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2011年12月13日,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饶宗颐捐款50万元港币,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江山见饶老记在香港,无人不识饶老。

作为晚辈,一直从事书画事业,并在广州美术学院攻读了山水画研究生课程,对饶老更是早有耳闻,崇敬有加。

近年来涉足书画收藏,经与饶老之女及女婿联络交往,有幸接触到饶老作品,并在大陆积极推广传播。

日日与饶老作品相对,对其作品情有独钟,当然早有与饶老相见请教的意愿,但考虑到饶老事务繁忙,每日还坚持读书、创作,故一直不敢贸然打扰。

2012年初夏的一个上午,经饶老女儿、女婿联络,与饶老一家相约在香港跑马地的一家酒楼一起吃早茶,由此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饶老先生。

初次见面,晚辈自然有点紧张。

但见饶老神采奕奕,极其热情。

起身迎上握手,手掌结实有力,良久不放,一面说道:“哈哈,是不是很有力呀,我今年九十六岁了……”此举令晚辈颇感意外,不想饶老竟然如此健康与幽默,先前的紧张思绪一下就被放松下来。

说是早茶,其实已经是中午时分,我们一直吃到近一点才离开。

浅谈饶宗颐开阔的赋学视野——以一场赋学演讲为例

浅谈饶宗颐开阔的赋学视野——以一场赋学演讲为例

浅谈饶宗颐开阔的赋学视野——以一场赋学演讲为例于浴贤【摘要】饶宗颐是海内外著名的汉学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渊博的知识,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刻睿智的学术见解,是饶宗颐卓越的学术品格和境界。

这种学术品格与境界,在他的一场特邀赋学演讲中、以及他的赋学研究活动中得到表现。

%Rao Zongyi is a well-known sinologis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onored as "encyclopedia-type famous scholar". Profound knowledge,wide academic vision and academic insights of profound wisdom are characters and state of Rao Zongyi's learning. The academic characters and state are expressed in a Fu speech by invitation and his research activities of Fu theory.【期刊名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0)001【总页数】6页(P32-36,46)【关键词】饶宗颐;演讲;赋学观;开阔视域【作者】于浴贤【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当代中国文坛泰斗季羡林先生在《饶宗颐史学论著选》序言中说:“饶宗颐教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又擅长书法、绘画,在中国台湾省、香港,以及英、法、美等国家,有极高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指出了饶宗颐先生渊博的学识,文史哲艺兼擅的学术造诣,以及在海内外汉学界所具有的崇高声誉和广泛影响。

饶宗颐先生精通经史子集,又学贯中西,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使他学术视野宽广,思维开放,识见深刻,方法路径常新,因此在许多学术领域中都获得了着人先鞭、开风气之先的地位,在众多学科领域研究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新韶九章相关对联

新韶九章相关对联

新韶九章相关对联
(原创版)
目录
一、新韶九章的概述
二、新韶九章中的对联
三、新韶九章对联的意蕴
四、新韶九章对联的艺术特点
正文
新韶九章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饶宗颐先生所创作的一组诗歌。

该诗歌以九个章节组成,每章都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而新韶九章中的对联,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为这组诗歌增色不少。

新韶九章中的对联,既有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传统对联特点,又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对联以山水为背景,以“疑无路”和“又一村”对仗,形象地描绘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光明,寓意着在困难与挫折中,总能找到新的希望和出路。

再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对联以海天为背景,以“知己”和“比邻”对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寓意着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分隔天涯海角,也能感受到彼此的陪伴与温暖。

新韶九章的对联,既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又有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饶宗颐诗词的清气
饶宗颐先生,字固庵,又字伯子、伯濂,号选堂,广东潮州人。

饶先生长于书香门第,自幼天资聪明,弱冠之年,即续成其尊人饶锷之《潮州艺文志》。

年十九,受聘为中山大学广东修志馆兼任纂修。

饶先生治学甚广,设计甲骨、简帛、经学、礼乐、宗教、历史、中外关系、敦煌、潮学、史前文字、目录、艺术、古典文学等十数门类,又擅书画古琴,学艺双修。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之艺术大师。

著有《选堂诗词集》。

饶宗颐有两位伯父,一位叔父。

大伯父是画家,又是收藏家。

父亲饶锷,谙佛理,精考据,诗文造诣犹深,是晚清迄民初潮州颇有代表性的学者、诗人,选堂幼承家风,成为其自在、独立、充盈、坚毅的生命精神的基础。

常有人感慨,选堂先生是在娘胎里就读完书的,由此足见其早慧与禀性之天赋。

绕年少时曾赋联一对:
山不在高,洞宜深,石宜怪
园须脱俗,树欲古,竹欲疏
清代刘熙载曾经指出“诗品出于人品”。

所以,这一对联在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出饶宗颐先生清高之节气。

下面,我们从几首饶先生的诗词中,来感受绕先生的清气。

这是饶宗颐先生十六岁时作的《咏优昙花诗》:
异域有奇卉,植兹园池旁。

夜来孤月明,吐蕊白如霜。

香气生寒水,素影含虚光。

如何一夕凋,殂谢亦可伤。

岂伊冰玉姿,无意狎群芳。

遂尔离尘垢,冥然返太苍。

太苍安可穷,天道邈无极。

衰荣理则常,幻化终难测。

千载未足修,转瞬讵为逼。

达人解其会,保此恒安息。

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

优昙花,又被叫做优昙钵花、乌昙跋罗花,在梵语中为祥瑞花的意思。

《南史》曰:「优昙花乃佛瑞应,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佛家《法华经》有云:“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如优钵昙花,时一现耳。

”后来,人们便以“昙花一现”比喻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饶宗颐的咏《优昙花诗》,既描绘了昙花的形神姿色,又赞美了她的品质情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少年饶宗颐的成熟思想和诗歌艺术特色。

第一首,作者吟咏了在自家莼园的荷花池旁,种植的两株昙花,每当夏末秋初月夜时分,昙花吐蕊,皎洁如霜,芳香袭人,恍若白衣仙女下凡。

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美的花,却只开一个夜晚,次日凌晨就凋谢了,多令人伤感啊。

当然,诗人歌咏的重点在于昙花的冰肌玉质,在于其不与群芳争妍、稍然离开污浊尘世,返回大苍的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真是构思新颖,意趣横生。

历代咏昙花的诗作不多,饶宗颐为何赋予昙花这么高的品格,这是因为饶宗颐自小谙熟佛典,《法华经》上说,“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优昙花是佛家圣洁之花。

饶宗颐少年时对它有特别的情感,并且高声赞美,正是其中的原因。

《优昙花诗》第一首主要是咏物;第二首则重在述怀。

诗人在这里提出“人世衰荣,变幻难测”之理。

他认为,即使“千载”也不足以言修身,转瞬就逼在眼前。

“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是诗的结句。

对此,他的“太夫子”温丹铭
老先生给予爱护和勉励:
彼苍夫如何,洁气弥四极。

托命于其中,生物理可测。

栽培意非厚,倾覆情岂逼;
蒙庄虽达人,大道亦几息。

君子蹈其常,愿言矢朝夕。

“饶子年方少,前途远大,吾愿其有以进之也。


饶诗借“昙花”引起象外之义,感情沉郁,而寄托遥深,达到“情韵绝胜”境界,产生十分动人的艺术魅力。

由此,可见到一个国学大师的文化底蕴。

正如他的友人夏书枚先生所说:“选堂既宿学,诗词绘画鼓琴,莫不称著于时,骈文倚声尤精善。

尝自言以余力为诗,然观其所为,实兼采魏晋六朝唐宋人之长,随体而施,靡不尽其神趣,险峭森秀,清旷超迈,面目綦多,非琴瑟专壹者可同年而语。


然而,真正让饶宗颐先生在诗坛上发出惊天之吼的,却是《瑶山集》。

此时的饶宗颐正当青春盛年,虽然历经八年战乱,并四方辗转奔波,备尝艰辛,但他在学术研究中意气风发,并初步形成了规模,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诗人在战乱年间,多出奔波,且行且吟,一直到抗战胜利。

其所历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当时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和他深沉博大的思想感情。

《白山集〃雪意》是绕老中老年佳作之一,“园林粲皓然,贞白明吾志。

”诗人的雪意,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远离世俗的冰雪情怀,也即饶先生一直强调生命的独立精神。

这个时期的中国大陆尚未改革开放,思想束缚严重,政治气息浓厚,许多国学大师或明哲保身,或横遭迫害。

学术一旦沾上了功利,就不可能纯粹;学术一旦成为做官的台阶,就会沦为奴婢。

所以选堂宣称:“只有我不走这条路,始终不粘政治。

”此话既充分表现出现代学统之超政治的高贵理性,也充分传达出选堂峻洁、坚毅的独立人格。

正当我们沉迷在为一族一国尽忠而争得不可开交时,绕老先生已经脱离这个樊笼,站在了人类的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

绕老先生学贯中西,但这个学习的过程却是十分艰难。

不说研究西学所下的努力,就连研究我国的文化遗产,也是困难重重。

清朝末年,中国很多古物国宝被外国列强掠取一空,其中以敦煌为甚。

饶先生不远万里前往一个个当年侵略者,如今的收藏家家中,积极钻研,终于作出一部部巨著:《巴黎所见甲骨录》、《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殷代贞卜人物通考》、《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敦煌曲》等。

绕先生曾经说过,他不会强求列强把从中国掠夺过去的宝物归还中国,文物是属于全人类的,不单单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当初中国落后的文物保护条件而言,不被掠夺的话,这些文物很可能到如今一件也保留不下来,这对于人类文化而言,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今外国人有这个保护技术,就让他们保护好了。

五十多年以来,绕老先生以香港为中心,周游列国,学贯中西,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尤其填补了敦煌学的空白,其超然物外,自在自由的独立人格,成为了后人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