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8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8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篇一一、导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丧失”与“残缺”产生的特殊美感。
(人文)2、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知识和作者对艺术品的独特审美角度。
(知识)3、运用抓关键句来归纳作者观点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能力)二、导学安排:一课时三、导学设想:343+问题研讨式1、切入点(拎动点):讨论:如果让维纳斯的手臂复原,你认为哪种姿势最美?2、制高点:课文观点:“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3、增长点:1)了解“丧失”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2)形成一定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4、延伸点:联系生活琐事和《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美,捕捉美。
5、语言:筛选、搜集重要信息。
6、思维:辨证思维7、迁移:对生活中美的发掘和欣赏评价。
(主题写作)四、导学安排:(一)导入新课1、由西方著名艺术品的介绍导入。
2、展示图片“米洛斯的维纳斯”(课件)。
请学生谈谈对维纳斯的了解,总结并提问:维纳斯是传说中的爱神与美神,据说这尊雕像是在古希腊的米洛斯岛上最初被人们所发现的,当人们最初发现她时,这尊雕像是有手臂的,只是后来在一次争夺中丢失了,下面我想问问大家,如果让你来为维纳斯的手臂复原,你认为她哪一种姿势是最美的?(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言)(二)切入课文1、由学生的想象切入到课文第五自然段“刚才同学们为维纳斯的手臂复原设想了很多种方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象,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作者又提到了哪些复原的方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2、从第五段中提出问题:(质疑)①文中提到了这么多的复原方案,作者却说“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什么叫“丧失”的美感呢?②而且作者还说“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抱一丝怀疑的态度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公开)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语来把握文意,理解“缺陷美”的含义,领会“以少胜多、以无胜有”“虚实相间”的艺术原则3.情感目标:提高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执着地热爱生活、热爱美。
教学重点:深刻探讨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把握文章的主旨,探讨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理解“虚实相生”的美学观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观赏维纳斯图片,教师附带说明维纳斯相关知识,让学生说维纳斯美在哪,畅所欲言,进而过渡到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对维纳斯美的看法,进入课文。
二、感知内容,结合重点语句把握文章的主旨(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问题1.思考如下两个问题:作者在欣赏维纳斯时产生了什么样的念头?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具体阐述这种感受的?点个别学生回答第一问,老师明确:“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2.从“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句话找出两个疑问。
一是维纳斯的双臂为何必须失去?二是为什么失去的一定要是双臂?(二)合作学习,探讨问题1.学生合作学习,研习1-5段,在原文中找句子来回答以上两个疑问2.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学生发言回答第一个疑问,多媒体展示原文语句,如下:①换言之,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②“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
”③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④“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2)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掌握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2)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3)借助多媒体手段,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艺术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术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2)《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2)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多媒体课件;(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人体艺术的历史和现状;(2)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发现背景和流传历程;(3)激发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知识讲解:(1)介绍作者、创作年代和作品背景;(2)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讲解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 作品欣赏与分析:(1)组织学生观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或视频;(2)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审美等方面进行分析;(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课堂讨论:(1)比较《米洛斯的维纳斯》与其他古典艺术作品的异同;(2)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3)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完美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北京昌平二中韩念东教学设想:《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用散文的笔法写就的一篇文化随笔,谈的是米洛斯的维纳斯因偶然缺损双臂而意外获得非凡的美学价值,观点建筑在哲学、文艺美学的基础上,表述又极具概括性,因而内涵深蕴。
本设计结合同学们的艺术眼光,通过具体的事例把作者的观点引向生活层面,从而藉此把学生批判的目光牵引入更深更广处,在研究探讨中培养思辨习惯,启迪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讨表现作者观点的语句,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2.领会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
3.培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4.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基本观点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中感受维纳斯的独特魅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析疑、辨疑、解疑,在论辩中解决问题。
2.让学生谈对课文的理解,谈对作者观点的认识。
3.引入有关的文学艺术欣赏知识,围绕维纳斯雕像,谈一谈众人对它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作者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领会作者对断臂维纳斯那“丧失的美感”的无比钟爱和珍视。
2.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理解“残缺美”的涵义。
(这是对作者美学观点的延展)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预习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1.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伴随着人类文明,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在现实生活中,美无所不在。
一朵鲜艳的花。
一轮旭日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
然而,一个骨瘦如柴,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丑的,但是在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哀米欧尔》中,这样的一个老妇人的形象却变成美的了,罗丹通过自己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运用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把一位受尽侮辱和损害的年老色衰的妓女,塑造成一位能激发观赏者深刻同情心,对社会不合理制度强烈愤慨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高中一年级《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一)
高中一年级《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家、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造型特点和表现主题。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座古代希腊雕塑作品,位于博物馆。
•学习该作品的形态结构、造型特点和表现主题。
2. 艺术家介绍•介绍艺术家米洛斯的背景、生平和艺术风格。
•分析米洛斯的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三、教学时长本教学设计计划共需2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 (5分钟)•利用问题或图片导入《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 (15分钟)•分享《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介绍,介绍其形态结构、造型特点和表现主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模型,感受并描述作品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3. 艺术家介绍 (15分钟)•介绍米洛斯的背景、生平和艺术风格。
•分析米洛斯的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4. 总结 (10分钟)•整理学习的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学生的记忆。
2. 创作任务介绍 (10分钟)•通过简短的视频、图片或文字,介绍给学生一个创作任务。
•任务可以是仿照米洛斯的风格创作一幅画作,或自由创作一个表现美的艺术作品。
3. 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20分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4. 学生展示和评价 (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分享感受。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通过考察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了解程度、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新性和艺术性,以及学生在展示和评价环节的表现,可以评价教学效果。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文艺随笔的特点。
2、深入探讨重要语句,领会句子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2、揣摩语言、抓住关键,培养分析研究和自我质疑解难的能力。
3、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根本观点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中感受维纳斯的独特魅力。
(三)德育渗透点(四)美育渗透点懂得虚实相生的艺术辩证法,懂得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懂得虚实相生的条件。
二、学法引导1、研究探讨之法。
初读课文,大体感知其。
,再钻研似懂非懂的句子。
3、评价性探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1)随笔的特点;(2)关键语句的含义。
难点:关键语句的含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投影―――尊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大理石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针对教师提出的阅读要求,认真读书。
3、师生互相质疑解难。
4、理解一些重要的语句。
六、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投影的大屏幕,屏幕上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尊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大理石雕像,它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断臂的维纳斯》。
这尊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它于1820年被发现于爱琴岛的米洛斯岛,经过一番争夺,被法国人买走,并于1821年5月起珍藏于巴黎的卢浮宫。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它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爱神的身材端庄匀称,肌肤丰腴,面容美丽平静,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
整个雕像既有女性的丰腴妩媚、温柔秀美,又有人类母亲的伟大庄严和慈祥,表达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
雕像最令人惊奇的是维纳斯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们浑然完美之感。
后世不少雕刻家曾设计各种方案试图复原双臂,却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因为已故千年的艺术家的构思完全无法揣测,艺术家当年的灵感永远无法复制。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幅古希腊雕塑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2. 难点:分析并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对这幅作品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 新知介绍(10分钟)通过PPT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时间等相关信息。
解释雕塑的概念和特点:表现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追求,雕塑充满了动感与力量,展现了神秘与自然的统一。
3. 分析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成《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的分析题目。
例如:(1)你认为《米洛斯的维纳斯》作品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2)你觉得这幅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意义?(3)你认为雕塑家选择了这个姿势和表现形式有何意图?4. 创作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邀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幅作品自行创作。
要求学生根据《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篮铅画进行模仿,尽量还原雕塑作品的姿势和形态。
鼓励学生发挥自由创作的思维,赋予作品一定的个人色彩和风格。
5. 展示与总结(10分钟)要求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对于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整理和总结,梳理出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作品分析:通过学生完成的分析题目,判断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程度。
2.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包括还原度、创造力和个性特点等。
五、教学拓展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古代艺术作品和文化。
最新版-《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精选4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精选4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学习联系上下文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4、通过阅读本文,提高自我审美修养。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从欣赏维纳斯雕像进入新课)二、作者与维纳斯雕像介绍:清冈卓行,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市,就读于东京大学,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法政大学教授。
1969年以短篇小说《洋槐林立的大连》获芥川奖,1984年获现()代诗人奖。
其它作品有《早晨的悲哀》、《大海的眼睛》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
相传是古希腊亚力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
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
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
其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双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
《米洛斯的维纳斯》选自《当代世界名家随笔》,作者清冈卓行抓住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展开议论,提出了维纳斯双臂残缺不但不遗憾,相反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的观点,见解独到,分析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攫住出神入化发掘矫揉造作标新立异赘言丰腴不可思议销魂勾魄胳膊顺理成章迥然不同回溯精美绝伦驰骋饶有兴趣四、速读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明确: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4-5):阐明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两条已经丢失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第三部分(6-7):说明了丧失的部位为什么必须是两条胳膊而非其他的原因。
五、课文分析(一)阅读第一部分,思考:1、作者对维纳斯雕像持怎样的观点?“一个奇怪的念头”所指是什么?“攫住”一词你认为用得好吗?明确: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教案教学设计1《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西方艺术史上著名的雕塑作品,由古希腊雕刻家亚历山大德拉科尼斯创作,现存储藏在法国卢浮宫。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典造型美学和雕塑艺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艺术文化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及其所代表的古典美学精神。
2.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造型特点及其雕塑艺术的技法。
3.培养学生艺术品鉴能力及欣赏经验。
4.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在古希腊时期,雅典以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繁荣而闻名于世。
此时期的文化深受自然、人体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雅典艺术家们通过对人体的雕刻,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
《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创作者德拉科尼斯选择了全身赤裸的少女作为雕塑的形象,展现了古希腊文化中对人体美的推崇。
2.《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造型特点《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尊立体雕塑,高2.05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描绘为一个年轻的女人,身体展示了完美的比例和姿态。
该雕塑的特点是:少女的躯干和肩膀呈现出一种轻微的扭曲,这种动态的雕塑方式为静态的雕塑形象增加了一种活力;少女的肢体柔和流畅,塑造了一种完美的人体形象,彰显了古希腊文化对于人体美的崇尚。
3.《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技法雕塑艺术的核心在于技法,无论是雕刻刀的使用还是材料的选择都能够影响艺术品的呈现。
作为一件静态的艺术品,《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技法至关重要。
以德拉科尼斯的雕塑为例,他使用的是古典的理念和技法,运用了黄金分割比例,并将雕刻刀的刃口按照肌肉的纹理方向进行运用,使得雕塑呈现出了有机、流动、自然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和分析,结合图示,借助PPT以及其他多媒体工具,让学生了解该艺术品的历史背景、造型特点和技术要素等基础知识。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一、引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尊闻名于世的古代雕塑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雅的形态而著名。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和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和背景;2.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3.学会运用艺术语言描述和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和背景;•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学习相关的艺术术语和表达方式。
2. 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形态和结构•观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形态和比例;•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结构和雕塑技法。
3. 进行艺术欣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米洛斯的维纳斯》;•尝试用艺术语言描述和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维纳斯的二维艺术作品•学生绘制自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和想象;•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表达自己的创意。
5. 小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就《米洛斯的维纳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通过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或模型了解这一艺术作品的基本信息;2.学习:通过PPT或文本的形式,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3.分析:指导学生观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形态、结构和细节,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4.欣赏:进行艺术欣赏活动,让学生用艺术语言描述和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并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5.创作:指导学生创作维纳斯的二维艺术作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引导他们运用线条、色彩等表达自己的创意;6.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就《米洛斯的维纳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教学评估1.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能力;2.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3.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整理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米洛斯的维纳斯篇一课时:1(一课时进行完需要学生充分的预习与教师最充分的准备。
教师参阅《青年审美手册》、《美学散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授课过程:一、导入米洛斯:出土维纳斯的希腊小岛。
维纳斯:罗马神话中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及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的女神,在希腊神话中名为“阿弗洛狄忒”。
维纳斯雕像,相传为古希腊艺人雕刻。
读P48《断臂的维纳斯》后,欣赏扉页图象。
二、整体感知读课文,文章用空行的方法分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1、“无臂”神秘;2、“有臂‘的局限;3、失去的只能是双臂;三、重点语句分析1、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双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2、那失去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孕育着多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3、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四、哲理引申1、艺术——注重虚实相间如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如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如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妙就妙在“云深不知处”,倘使改为“只在此山中,岭后石头上”,则成村夫俗语。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矫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美不可言的效果来自虚写,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心中。
2、生活——缺憾也是一种美四大美女各有缺陷;美玉微瑕;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如事情成为“人面已到山后去,骑驴迎来不宜迟”,就简直是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公开课《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文化背景等。
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米洛斯的维纳斯》会成为古代雕塑的杰作?它的美在哪里?第二章:作品欣赏2.1 教师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形态、线条、比例等。
2.2 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直观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分析作品的美感。
第三章:作品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比例关系,解释古希腊雕塑的比例美学。
3.2 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运用,探讨线条如何塑造出维纳斯的优雅姿态。
3.3 教师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解读作品,探讨维纳斯的神情、姿态如何体现出她的内心世界。
第四章:创作背景与文化价值4.1 教师介绍古希腊神话中维纳斯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4.2 分析古希腊社会对美的追求及其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4.3 引导学生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第五章:互动环节5.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
5.3 学生尝试创作一幅以维纳斯为主题的简笔画,展示并对作品进行简要解析。
第六章:艺术技法分析6.1 教师介绍古希腊雕塑的制作技法,如大理石雕刻、细节处理等。
6.2 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中的技法特点,如衣纹的处理、面部表情的刻画等。
6.3 学生尝试模仿维纳斯的姿态,体会雕塑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技巧。
第七章:作品影响与传承7.1 教师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对后世艺术的影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模仿与借鉴。
7.2 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如女性美学的代表等。
7.3 学生探讨如何将维纳斯的美学理念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第八章:比较欣赏8.1 教师展示其他古希腊雕塑作品,如《掷铁饼者》、《命运三女神》等。
8.2 学生对比分析这些作品与《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异同,探讨古希腊雕塑的特点。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材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教材适用于高中语文课程,通过阅读和学习这部作品,学生可以领略雨果先生的文学风采,了解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典型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3.分析小说中反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探讨雨果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生于1802年,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他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形象进行再创作,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美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2.作品背景故事背景设定在古希腊的一个小渔村米洛斯,描述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孩维纳斯与一名英俊勇敢的渔夫的爱情故事。
在受到神明干涉的情况下,这段感情遭受到考验,最终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3.人物分析- 维纳斯:是一个外表美丽、心地善良的女孩,对真爱充满向往,坚持追求内心的信念。
- 渔夫:是一个朴实勇敢的男子,心地善良,对维纳斯怀有深厚的感情,愿意为了爱情承受一切。
4.主题与思想小说通过描述维纳斯和渔夫之间的爱情故事,探讨了爱情、美和命运的主题。
作者借古希腊神话中的形象,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爱情纯粹性和命运无常性的思考,展现了雨果深邃的文学底蕴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分享对小说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2.阅读分析:指导学生逐段分析小说的文本内容,解读其中的隐喻和象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小说中人物的角色扮演活动,体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4.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小说主题和思想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艺术流派等。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形式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技法等特点,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概述:介绍作者米洛斯、创作年代、艺术流派等信息。
2. 雕塑作品的形式分析:分析作品的比例、线条、造型等方面。
3. 作品主题的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主题、内涵、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
4. 艺术价值的评价:讨论《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美感。
2. 介绍:教师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艺术流派等。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如比例、线条、造型等。
4. 探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内涵、情感等方面。
5. 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艺术价值的角度评价作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视觉美感。
2. 讲解介绍:教师以讲解的方式,传授作品的背景知识和艺术特点。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4.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形式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品主题、内涵、情感等方面的思考深度。
4. 学生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评价和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米洛斯的维纳斯》高清图片。
2. 米洛斯的相关资料。
3. 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
4. 课堂讨论指南。
七、教学准备1. 制作课件,包括作品图片、作者简介、作品分析等。
2.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3. 准备课堂讨论指南,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雕塑展览,以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雕塑艺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探讨艺术作品中的人性美和和谐美。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介绍a. 作品年代、作者和出土地点b. 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c. 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 古希腊雕塑的发展概况a. 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演变b. 雕塑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c. 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3.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a. 人物形象的塑造b. 姿态和表情的设计c. 材质和雕刻技巧的应用4. 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和和谐美a. 人物形象的自然性和生动性b. 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 艺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超越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授课:详细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3. 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和和谐美,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4.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品欣赏能力:评估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介绍和分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作品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3. 讨论指南:准备针对作品特点和主题的讨论问题。
4. 作业模板:准备课后作业的模板,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古希腊雕塑的发展概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和和谐美。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维纳斯雕像的动态美和比例美。
3.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维纳斯雕像的认识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2. 学生通过实践创作,提高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感受古希腊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欣赏维纳斯雕像的动态美和比例美。
3. 运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维纳斯雕像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 分析维纳斯雕像的动态美和比例美。
2. 运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维纳斯雕像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维纳斯的动态美和比例美。
2. 新课:教师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艺术。
4. 实践:学生根据对维纳斯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或雕塑创作。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审美体验。
7. 拓展:教师推荐相关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研究古希腊艺术。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2.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认识和审美观点。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八、教学拓展1. 古希腊其他时期的雕塑作品,如《掷铁饼者》、《拉奥孔》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创作时期和艺术特点;(2)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在雕塑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3)学会欣赏古典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2)运用比较法,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与其他古希腊雕塑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素养;(3)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创作时期和艺术特点;(2)米洛斯的维纳斯在雕塑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3)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及其在雕塑史上的意义;(2)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视频等;(2)准备教学课件和讲解稿;(3)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2)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2)简要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时期;(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详细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如比例、造型、神态等;(2)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在雕塑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3)引导学生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课堂互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米洛斯的维纳斯与其他古希腊雕塑的异同;(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3)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研究探讨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语来把握文意,分析思路。
3、领悟文中阐述的美学观点,提高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结合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2、深刻探讨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3、通过全文分析引发学生对美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提问法(在层层问题思考中,掌握全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讨论探究法(在学生的自由讨论、集体交流中,深刻理解全文主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讲述金苹果的故事引起。
(二)激发兴趣,引起思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打开课本,翻到前面彩图部分,一睹为快。
仔细欣赏一下她的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
看看她美在何处?(三)分析课文,探讨主旨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认为?(提示:学生可以逐段筛选关键信息句,找出表现作者理由或感受的句子。
)3、面对这些信息句,我们能不能简要概括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呢?学生讨论后,明确:失去后的情形:(概括)“无”――(关键词)无数――(来源)想象复原后的情形:(概括)“有”――(对应词)单一――(特征)限制强调“手”的特征:(概括)“只能”――(关键词)象征丰富4、理清作者思路:作者开篇提出中心,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理由,至此给人以极具说服力的全新的感受。
那么,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一种什么美呢?可在文中找关键词回答。
――“丧失”美(“舍弃”美、残缺美、想象美)(四)扩展思维问:作者清冈卓行从出土的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断臂谈起,阐发了一番有关“缺撼的美”的美的道理。
其实,生活中人们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并付诸实践。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试举几例“残缺美”。
[印章上的残缺、图画上的空白……]六、总结清冈卓行以其敏锐的眼光重新审视了历来为人称颂但又难以正面述尽其美的维纳斯,阐述了很多新颖的观点。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清冈卓行的美学观点,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3、美育目标:开展学生审美个性,引导学生认识审美活动的主观性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引导研讨式教具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欣赏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并谈感受。
展示石膏像,学生就有一个实体感受,他的想象就会有的放矢,毕竟审美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欣赏者的主观感受是建立在客观实体的根底之上的。
2、当学生发现“断臂”这个特点时,讲述“断臂”的来历。
讲述来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来的“补臂”想象作铺垫;二是照应课文的第二段,加深学生对“偶然”的理解。
3、让学生畅想“断臂”的原始模样。
学生想象双臂模样时,所反映出的是他对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对美的一种认识和感受,这既是一次审美实践,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审美活动的主观性,但是教师不需要将此点明,在授课的尾声再进行总结,给学生一个体悟的过程。
二、研讨新课第一、二局部:找理由也就是找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理解上会有些障碍,所以化繁为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引导,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
三、研讨“残缺美”的涵义:1、提问:既然残缺能带来这样好的艺术效果,那么艺术品是否应该提倡残缺?2、追问:结合维纳斯的断臂谈谈怎样的残缺才是美的?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时机。
可能学生的某些见解会稚嫩、不成熟,但是没有关系,这里重在开展学生的审美个性。
对于“残缺美”的理解要落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即“局部”的残缺不影响“整体”的表达效果,而且能够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如果可能,可将“残缺美”的涵义适当延展。
四、研讨课文第三局部:2、讨论第七段中谈到的理由,理解“手”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洛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米洛的维纳斯》是高教版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拓展模块)第四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观点分析的阅读方法。
该单元一共有五篇课文:《文学的趣味》、《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获得教养的途径》和《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本课是日本作家青冈卓行阐述自己审美观的一篇文艺随笔,谈的是米洛的维纳斯因偶然缺损双臂而意外获得非凡的美学价值,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观点分析阅读方法的训练,在研究探讨中培养思辨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职高二年级建筑班学生,由于本篇课文是译文,加上学生对美学知识相对匮乏,这就给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所以本课时以正确把握文中作者的观点为主要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
在此基础上再作些适度的扩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来领会文中的理论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知识。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谈对课文的理解,谈对作者观点的认识。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析疑、辨疑、解
疑,在论辩中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文章“虚实相生”的观点,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
2.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用审美的眼光去关注自然和人生。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教学难点】
1.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2.理解“残缺美”的涵义。
【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教师释疑为主(一课时)
【预习布置】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配音乐播放与维纳斯相关的名画:如《维纳斯的诞生》等,配
乐:《巴格达的星星》)
刚才伴着音乐我们走进了世界的艺术殿堂,欣赏了西方几幅以维纳斯为主题的世界名画,在很多绘画雕塑中,表现和赞颂女性的代表作都往往喜欢以维纳斯来命名;而在文学作品里面,也经常以“东方的维纳斯”来形容女性的美丽。
问:那么维纳斯到底是谁呢?
2.学生介绍维纳斯的相关背景资料。
二、整体感知
1.你认为断臂维纳斯美吗?(实话实说)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提炼观点:为了这绝代妩媚,她必须失去双臂)
3.探讨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阐析这一观点的呢?
(1-3)正面论述“失去双臂”却产生了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给人们一种整体美的艺术感受。
(4-5)反面论述“复原双臂”后,其艺术效果受到很大限制,失去了“丧
失”的美感。
(6-7)侧面论述“维纳斯”只有“失去双臂”才能放出无穷生命光彩。
文章思路:1、必须失去双臂 2、不可复原双臂 3、只能失去双臂
三、合作探究
设疑1:你认为是否应该为维纳斯加上双臂?如果让你来为维纳斯加一双胳膊,你会如何设计?
学生讨论、回答。
设疑2:作者认为维纳斯应不应该复原双臂?在原文中找出。
小组讨论、回答。
(明确:不应该──被一种空虚的情绪所侵扰;都不可能产生出比失去双臂更胜一筹的美;我大概会带着一种愤怒来否认这个真的原形。
)
设疑3:维纳斯失去的必须是双臂,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1.因为丧失了任何其他部位,都不会产生神秘气氛与想象的空间,反而有损雕像的整体美。
2.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恰好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象出她以各种各样形式出现的双手所带来的魅力,这正印证了恩格斯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清冈卓行以他独有的艺术敏感越过艺术的“实有”外在形式,窥见到艺术最深奥的特殊规律,“从虚无中见出丰盈,见出无限生机,无限神秘和无限的美”。
)
启示:虚实相生是有条件的,艺术空白并不等于任意残缺。
四、课堂讨论
学生活动:谈谈你对残缺美的认识。
提示:残缺也是一种美;并非所有的残缺都是美;对艺术上的残缺与生活中的残缺,认识应不一致。
由此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颖悟力,深刻地阐述了艺术创作中“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方法。
生活——缺憾也是一种美
四大美女各有缺陷;美玉微瑕;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五、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1、谈对“虚实相生”的理解。
2、举例论证。
可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提示: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
艺术创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给读者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完善它,充实它,使它成为符合审美者自己意愿的作品。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艺术品的缺失使艺术品本身的艺术效果更加完整(完美)。
艺术——注重虚实相间
如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如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妙就妙在“云深不知处”,倘使改为“只在此山中,岭后石头上”,则成村夫俗语。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美不可言的效果来自虚写,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心中。
六、教师小结
作者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描绘了米洛的维纳斯雕像独特的缺憾美。
同学们在理解作者艺术观点的基础上也对残缺美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我们必须认识到:艺术上的残缺会给欣赏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一件艺术品获得更永远的生命力。
同样,真正的生活也并不完美,我们必须勇敢地正视残缺,努力探求生活中美的真谛。
七、作业布置
.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曾经那样宏伟、那样辉煌、那样华丽,却在一瞬间毁于外国列强之手。
圆明园遗址应不应被修复、被重建?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少于300字)
附:板书设计
米洛的维纳斯
必须失去双臂(正面):神秘气氛(想象空间大)——虚
不可复原双臂(反面):受到限制(想象空间小)——实
只能失去双臂(侧面):手臂的象征意味(丰富重要性)
【教学反思】
《米洛的维纳斯》是一篇围绕一件艺术品而展开的有关文艺美学的文章,由于学生的美学知识匮乏,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加强学生课前预习,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前查询维纳斯的相关资料,上课就能够很快直奔主题,进行合作性学习。
教学设计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为宗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也使学生提高了审美修养。
本节课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紧扣语文新课改理念,整堂课,以学生为本,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了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做一次“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开放式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把握导向,学生充分活动,课堂上呈现出一种浓厚活跃的审美氛围,,在枯燥的课堂注入浓浓的审美气息,让学生投身其间,反复咀嚼体验,汲取语文的素养,唤起审美的体验。
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音调。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导入时的配乐《巴格达的星星》和图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
小组讨论最大限度地活跃了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
抓住学生讨论中的最佳契机,适时加以鼓励、点拨。
如有争议的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再作集体指导,培养学生筛选、分析和整合语言信息的能力。
学生的收获和有所感悟是对老师最大的激励。
面对着那一双双神采飞扬的眼睛,一颗颗青春荡漾的心。
我想,那种禁锢学生思维、束缚学生手脚的灌输式教育真的应退出历史舞台了。
在课改的大潮中,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争做时代的弄潮儿,以智慧作桨,理想作帆,载着学生去寻求知识,放飞心灵。
经过对“断臂维纳斯”艺术的分析,我得到了两点感悟:
一是艺术创作注重虚实相间,“形体的残缺”不等于艺术的残缺,有时恰恰相反,形体的残缺会铸就“艺术的完整”;
二是艺术创作贵在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艺术创作中舍去一些东西,但
能让欣赏者得到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一件艺术品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
这也就是艺术上“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原则。
这种艺术手法在我们伟大的传统文化中也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从绘画到音乐,到文学无不展现。
艺术鉴赏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任人依自己的眼力和心界在这一空间蘅定自己的水准。
人的文化水平高低、心胸宽狭、人格优劣都在艺术鉴赏中毫无遮拦地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