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清兵卫与葫芦》,具体内容包括:1. 文章阅读: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学习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描绘人物形象的特点。
2. 章节分析:第一至三段,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第四至六段,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第七至九段,探讨葫芦在清兵卫人生中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描绘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葫芦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葫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了解文章大意。
3. 章节分析:(2)分析第四至六段,通过对比手法,探讨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3)分析第七至九段,理解葫芦在清兵卫人生中的意义,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道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清兵卫与葫芦》2. 板书内容:(1)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2)清兵卫性格特点(3)葫芦的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谈谈你对清兵卫性格的认识。
2. 答案提示:关注文章中的对比、讽刺等手法,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8、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一、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
2、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3、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及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难点: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设想:主要教学内容:检查预习、速读课文、分段、完成课后练习五、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检查(注音)1、生字:茶卤(chálǔ)葫芦籽(húluzǐ)呵斥(hēchì)战战(zhàn)兢兢(jīng)薪水(xīnshuǐ)隐瞒(yǐnmán)嘀咕(dígu)干涉(gānshè)2、多音字:没收(mòshōu)没有(méiyǒu)便宜(piányi)方便(fāngbiàn)人参(rénshēn)参考(cānkǎo)参差不齐(cēncībùqí)朝鲜(cháoxiǎn)朝气(zhāoqì)3、词语:呵斥:大声斥责。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隐瞒:把事情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
光彩熠熠:形容闪亮发光。
茶卤:很浓的茶水。
异常:不同寻常。
郑重:严肃认真。
名伶:旧时称著名的演员。
干涉:参与过问别人的事。
校役:学校中做辅助教学工作的人。
古董店:专门经营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的商店。
乖觉:机警联聪明。
薪水:工资。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的不満。
嘀咕:猜疑,犹疑不定。
二、作者简介:志贺直哉:(1883~1971)。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清兵卫与葫芦》一文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文章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清兵卫与葫芦》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清兵卫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2. 语文知识点讲解:对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语、成语、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
3. 思想教育:通过分析文章,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分析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成语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情节的梳理,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思想教育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清兵卫与葫芦》阅读笔记、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清兵卫与葫芦》全文,边读边勾画重要信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成语、修辞手法等,共同分析清兵卫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语文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清兵卫与葫芦》2. 重点词语:清兵卫、葫芦、友谊、关爱3. 成语:患难与共、形影不离、情深似海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2)运用文章中的成语,写一段话描述你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
答案:(1)友谊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它能让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支持,快乐时分享喜悦。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清兵卫与葫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
详细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认识寓言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讨论、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他们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寓言的寓意。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资料、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友谊的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讲解寓言的寓意。
4.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作者、故事情节概括。
2. 黑板右侧:人物形象、寓言寓意、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语言通顺,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思维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1. 故事情节: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相识、相交、相知过程,突出友谊的珍贵。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清兵卫与葫芦》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事件、人物性格分析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清兵卫与葫芦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历史背景。
(2)分析文章的主要事件,梳理故事情节。
(3)讲解清兵卫、葫芦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3. 例题讲解:(1)挑选一道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典型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道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练习题。
(2)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1)故事背景(2)主要事件(3)人物性格分析(4)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故事背景:战国时期,燕国与赵国交战,燕国将领清兵卫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赵国将领葫芦则善于用计。
两人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2)人物性格特点:清兵卫勇猛、正直、忠诚;葫芦机智、狡猾、善于用计。
(3)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表达了爱国情怀,强调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较为到位,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还需加强。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3、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矛盾冲突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味文章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摇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2、把握作品主题难点: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葫芦工艺品图片)看了这些葫芦的图片,大家是否也惊叹于葫芦的美呢?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个叫清兵卫的日本小男孩,看看他与他的爱好——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
二、作家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三,初读课文,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回顾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其中小说能够吸引人最关键的要素:情节。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总体把握故事。
明确: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3、回顾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4、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四、赏析文本1、文章开头交代故事的结局,有何好处?明确:,这种写法称为倒叙。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清兵卫与葫芦》一文。
该文讲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以及他在追求葫芦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挫折,最终通过努力获得葫芦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清兵卫与葫芦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课堂讲解(10分钟)(1)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2)详细讲解文章内容,分析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及其追求过程。
(3)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分析其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让学生设想自己追求一个喜爱的事物,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找出答案。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对文章进行鉴赏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文章中清兵卫追求葫芦的过程,谈谈你对追求理想的看法。
(2)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事物的短文。
2. 答案:(1)示例:我认为,追求理想需要勇气和毅力。
清兵卫在追求葫芦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始终坚定信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给我们启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引导学生认识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明清小说》第二节《清兵卫与葫芦》,详细内容包括: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文本阅读与解析,通过对该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艺术特点及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面对困境?”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讽刺、夸张手法;5.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分享学习心得;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人物形象:清兵卫、葫芦艺术手法:讽刺、夸张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2)谈谈你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2. 答案:(1)讽刺手法: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揭示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统治;(2)清兵卫与葫芦:勇敢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中的小说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讽刺手法及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清兵卫与葫芦》,了解作者夏目漱石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清兵卫与葫芦》是夏目漱石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清兵卫与一只葫芦之间的故事,反映了日本封建社会末期的现实生活。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清兵卫与葫芦》原著及相关解读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视频、文章等,丰富教学内容。
4. 实物资源:准备一些葫芦,让学生实地观察,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利用实物、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葫芦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的象征意义;(2)可以理解故事中清兵卫的性格特征;(3)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葫芦的象征意义,理解清兵卫的性格特征,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了解葫芦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3. 教学方法(1)任务导向式的接听阅读指导法。
(2)团队探究法。
(3)互动式讨论法。
4. 教学课时本教学内容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教师带领学生们审视图片,讲解葫芦象征意义。
问学生们葫芦常常出现在哪些文化中?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提示学生们开始思考。
2. 小组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搜索和阅读相关资料来深入探究葫芦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们注意葫芦与文化、信仰、传统习俗等其他对象的联系。
3. 学生分成阅读短篇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然后进行各组交流,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听从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鼓励在谈话时发表他们的看法,同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总结吸收。
第二课时1. 请学生分组讨论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的性格,并用报告和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2. 让学生在故事中寻找表明清兵卫性格特征的句子,并发表对这些句子的认识和理解。
3. 通过借鉴学生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们在小组会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整个故事的主题。
三、教材资源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十二章《民间故事》第一节《《清兵卫与葫芦》。
其他教材:教学PPT、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效果1. 老师会帮助学生了解葫芦的文化象征,从而改变他们以往文化认识的局限性,具有大量的文化学习价值。
2. 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精选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清兵卫与葫芦》,主要围绕第四、五、六自然段进行深入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要尊重和欣赏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寓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故事。
3. 讲解课文:a. 对第四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b. 对第五自然段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清兵卫为何对葫芦情有独钟。
c. 对第六自然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和欣赏他人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a. 清兵卫的性格特点b. 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c. 尊重和欣赏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作文。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尊重和欣赏他人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寓意。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及答案。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四篇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四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对待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发展。
2.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
3.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如何善待他们2.难点:体味传神的心理描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预习读课文,掌握课文出现的生词。
二、导入作者简介三、感知--研读1.阅读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故事采用倒叙的方法。
第一段中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卫兵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课文中间部分叙述了这件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对葫芦的痴迷。
第二部分:写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而被父亲呵叱。
第三部分:写父亲砸碎了他心爱的葫芦,也彻底毁了一个孩子了兴趣爱好。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他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讨论并归纳:他对卖葫芦的店铺特别钟情,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他所居住的小镇,所有的葫芦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他制作加工葫芦的技术很娴熟;把秃头当成葫芦;能在二十来个当中发现一个特别的。
3.花一毛钱最张以六百元的高价卖出,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讨论并归纳:这说明他具有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与前面父亲对他的审美观的否定构成对比,同时批判了长辈的专断行为使一个孩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爱好和能力。
4.如何理解文末父亲对其新爱好的态度?父亲仍无法理解他的爱好,使我们不得不担心,他的这项喜好又能坚持多久?5.从文中找出清兵神态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6.请谈谈你读完这篇小说后的感受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2【教学思路】选修课程更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多元的评价方式。
《外国小说欣赏》定位为“欣赏”,更强调学生主体的体验。
“话题”的限定,更强调理性思考与单元意识。
语文课程应始终注重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基于对课程和教材的这些认识,本课在教学组织上遵循由感性体验到理性总结再到具体实践的认知规律,借助学案《探究学习表》,采用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以期达到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的目的。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理解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和屈从。
2.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体会并理解作者对封建专制教育的批判。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及作品。
2.简介“葫芦”。
3.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2.复述故事,把握情节。
3.明确人物,体会情感。
三、深入研读1.细节描写分析。
•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父亲对葫芦的粗暴打压。
2.体会作者对封建专制教育的批判。
3.深入解读文本。
四、拓展延伸1.拓展讨论:葫芦是否该放弃?2.小组辩论:教育方式的取舍。
3.教师小结。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深入解读文本,体会作者对封建专制教育的批判。
•重点:通过细节描写,理解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和屈从。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原著片段。
•小组辩论所需道具。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作者及作品,简介“葫芦”。
2.教学策略:复述、讲解、讨论、辩论。
3.学生活动:小组辩论、细节描写分享、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同时,介绍作者及作品,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朗读文本,把握情节。
1.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引导和点评,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学生明确人物特点及情感走向,为深入研读做好准备。
教师提问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深入研读:细节描写分析,体会情感。
4.学生细读文本,找出描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和屈从的细节描写,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点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清兵卫的情感世界。
5.学生细读文本,找出描写父亲对葫芦的粗暴打压的细节描写,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点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亲的情感世界。
6.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阐述自己的观点。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该章节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其主要情节,感受其中的幽默与讽刺。
2. 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传达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幽默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3. 课堂讲解:(1)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
(3)讲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个幽默例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创作一个幽默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以“清兵卫与葫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关于友谊的幽默故事,与同学分享。
(2)举办一次以“幽默与讽刺”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幽默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补充说明: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一导入:1欣赏外国小说的宗旨2:小说的基本元素今天我们来学习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文学流派,“百桦派”的次要代表人物,志贺直哉的代表作,清兵卫与葫芦。
Ppt3作者简介Ppt二读到小说标题,你有甚么疑问?(1清兵卫是谁?他与葫芦是甚么关系?)3 自读小说,看看小说讲了一个甚么故事?4请先生复述故事5梳理小说情节的运转模式。
Ppt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发生爱好葫芦发展购买葫芦高潮葫芦没收高价卖出结局改换爱好三 6从小说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清兵卫对葫芦怎样?。
Ppt 痴迷酷爱7清兵卫热衷于葫芦表如今哪些方面?(1)技巧很好(2)(2)把一老头儿的脑袋错看成葫芦(3)(3)白天看葫芦,早晨整理葫芦(5)(4)飞快买下葫芦,片刻不离 (13)还从哪里可看出他痴迷酷爱? (6) (28)8这几个方面,作者用的是甚么描写?(细节描写)四小说中清兵卫的心思有无变化?又怎样的发生变化:?Ppt痴迷热爱——沉默固执——恐惧害怕——喜欢绘画不仇恨9是甚么让清兵卫与葫芦断了关系?父亲不悦呵斥教员没收告状父亲打人砸葫芦10这表现大人的甚么?(大人的独裁、蛮横)11小说的结尾给你以怎样的感受?(小说的结尾有甚么特点?)12 0.1=50=600 放弃葫芦,爱上绘画(出乎预料情理当中13然而父亲又是怎样的表现?开始嘀咕14 请你给小说再续个结尾15你觉得清兵卫有着怎样的性情特点?(痴迷于葫芦的儿童,独具慧眼的天赋,身处困境的孤独者,反抗精神)16他的父亲具有怎样的性情特点?(暴力独裁仁慈残暴自以为是)17教员呢是个甚么样的人?传统保守固执迂腐思想保守18因而可知,清兵卫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传统保守固执迂腐思想保守暴力独裁仁慈残暴扼杀儿童本性极其恶劣的环境)19你觉得小说的主题是甚么?批判扼杀儿童本性的残暴行径。
表达对儿童成长寿运的忧思。
呼吁顺应发展儿童的兴味爱好。
本性个性。
(这也是作者寻求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个性,倡导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
清兵卫与葫芦获奖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获奖教案本文是()教案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清兵卫与葫芦获奖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清兵卫与葫芦获奖教案(一)《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辽宁省锦州市十九中学郭桂丽教学目标:1、积累与运用:品味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继续学习细节描写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章情节结构,把握本文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青少年个性,反对粗暴干涉孩子兴趣的思想倾向。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各自说说自己有何兴趣和爱好?家长们又是如何对待的呢?(玩电脑游戏,打扑克,爬山,玩mp3,玩篮球,踢足球。
等等,家长不让长时间的玩,家长坚决制止。
)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
那么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和家长的做法的呢?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笔下,有个叫清兵卫的少年疯狂地喜欢上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葫芦,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今天就随老师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清兵卫与葫芦》。
1、解题:从文题中你了解了那些信息?(人物:清兵卫、事件:与葫芦之间的故事、文体:记叙文)2、介绍作者: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对当时日本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白桦派,他是白桦派的主要代表。
这篇小说就体现了这一主张。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注音:卤(lǔ)熠熠(yìyì)檐廊(yánláng)呵斥(hēchì)乖觉(guāijué)解释:熠熠呵斥乖觉名伶4、小组展示朗读水平。
二、分析文本教师:本文主要记述了清兵卫和葫芦之间的什么事?(学生回答:他喜欢葫芦)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到了什么程度?(痴迷)文中那些段落写他对葫芦痴迷?(学生找:2-6节,写清兵卫痴迷葫芦,随时关注葫芦。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锦集五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3、能结合作品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
(危机爆发)教学重点: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教学难点: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教学用具:常规用具;PPT辅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人小故事(1)——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2)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教师语: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上时的心态。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不知就里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孩子,感受他独特的世界,思索我们的人生。
二:文本感知:1、检查预习:你会读吗?热衷战战兢兢茶卤薪水哆嗦呵斥熠熠乖觉2、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用间接地语言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明确: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三、文本研习1、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
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1)小说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2)阅读21——36,思考:.“这件事”指一件什么事?明确:这件事:(21-27)开端:清兵卫发现葫芦;(28-29)发展:教员没收(30-36)高潮:父亲砸碎葫芦(3)所谓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
在这件事情上,周围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反映?父亲—“圆睁着眼呵斥”“抓”“揍”“骂”“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哭”“唠唠叨叨”“怨言”教员—“气得连声音都颤抖”“没收”“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4)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强权。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故事情节、题材、人物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要点。
2.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悟和欣赏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交流技巧、情感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要点解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对象特点的分析和情感体验的引导。
三、教学准备•课堂PPT•课堂笔记本电脑•学生朗读和朗诵的资料•团队合作学习的小组分组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教学前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 情感共鸣学生就《清兵卫与葫芦》的人物特点和情感体验进行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对人物的共鸣和情感连结。
比如,教师可以问道:“你认为小兵卫和小葫芦都有哪些特点和经历,你和他们是否有类似的地方?”3. 语言表达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朗读葫芦娃片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语音、语调和语音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读一段葫芦娃的对白,然后导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声音和情感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4. 团队合作学习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任务和分组表,自由组合成小组,合作完成《清兵卫与葫芦》小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交流技巧、情感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合作成果,指出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小组合作任务的达成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情感反应,掌握教学效果,并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四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写人:任伟伟、周艳玮审定人:孙运春时间:2014年3月5日《清兵卫与葫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3、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矛盾冲突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
【学习难点】:1、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2、把握作品主题【学习难点】: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学习方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学习时数】二课时【课前预习】1、读课文,正音,扫清文字障碍2、认真阅读课本,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学习过程】:【知识积累】1、热衷()茶( )卤( ) 葫( )芦( )籽( ) 呵( )斥( ) 隐瞒( ) 薪( )水( ) 战战( )兢兢( ) 嘀( )咕( ) 干( )涉( )2、多音字:没( )收没( )有便( )宜( ) 方便( )人参( ) 参( )考参( )差( )不齐朝( )鲜( ) 朝( )气3、词语:呵斥:热衷:嘀咕:隐瞒:光彩熠熠:茶卤:异常:郑重:名伶:干涉:薪水:校役:古董店:乖觉:怨恨:【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2、白桦派: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以文艺刊物《白桦》(创刊于1910年)为中心的作家与美术家所形成。
白桦派的创作主题是反对战争、反对压迫、追求和平,反对旧道德对自我的束缚,同情弱小者,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
他们主张新理想主义为文艺思想的主流,因此也称为新理想派。
【正文学习】一、初读课文,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回顾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其中小说能够吸引人最关键的要素:情节。
回顾高考中小说情节题的出题模式。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总体把握故事。
3、回顾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二、赏析文本1、文章开头交代故事的结局,有何好处?2、读课文2-6段,从哪里看出清兵卫是热衷于葫芦的?3、思考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4、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与客人的谈话部分,思考:为什么写到父亲与客人的谈话?5、教员发现了清兵卫的小动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如何处理这件事,转而写教员的爱好?【探究思考】一、摇摆的概念摇摆: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二、阅读课文的高潮部分,思考哪些情节体现了摇摆?三、小结“摇摆“的作用:通过这几处的摇摆,我们可以发现,“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
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
小说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摇摆的过程。
我们抽去小说的内容去看纯粹的结构时,将会发现,那是一个经过若干次摇摆之后留下的曲折、回绕、反反复复的图形。
那么大家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采用“摇摆”这种方式,使你的文章波浪起伏,山重水复,从而增添艺术的魅力。
四、至此,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为什么不直接交代结局,而是宕开一笔写那个用一毛钱买来的葫芦会卖到600块钱的?0.1=50=600?四、对于清兵卫的新爱好,父亲是何态度?安排这个结局有何用意?五,总结本文主题【本课小结】人生的旅途上,我们都应该相信梦想的价值,坚持自己的梦想,同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个性,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延伸阅读】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1、老达尔文支持儿子的兴趣和爱好世界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幼年时期和其他孩子一样,看不出有什么“天才”的灵感。
但从7岁开始,他就很有兴趣地搜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虫。
他还搜集硬币、图章、贝壳和化石等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
可是,达尔文的父亲老达尔文却非常支持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他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孩子,用来做化学实验。
为了使他写的东西更流畅,老达尔文帮助他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父亲帮助下,达尔文从小养成了搜集动植物标本的爱好,并富有幻想,学会了做严格科学的记录,也学会了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而这一切,正是他在日后作出成就所必需的东西。
2、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课外练笔】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续写该故事。
【布置作业】《学案》P55语言广场1-5阅读星空(一)临沂四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写人:任伟伟、周艳玮审定人:孙运春时间:2014年3月5日《清兵卫与葫芦》第二课时【课外练笔】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交流课外写作练习【延伸阅读】你是一盏灯夏商醒来时发现长途汽车趴在了路边。
他迷迷糊糊地问邻座的高颧骨姑娘:“车抛锚了?”高颧姑娘看了他一下,低声说:“我也不清楚。
”从前面传来的消息证实了夏商的猜测。
嘈杂声迅速变成了坚硬的愤怒在车厢里扔来扔去。
有人后悔自己不该坐这种破车,有人则叫嚷着退票。
其实外面黑咕隆呼的,除了司机,大概没有人知道所居何处。
不过夏商觉得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腊月二十七,谁不想早点儿赶回家去吃顿团圆饭呢?况且长脸司机蛮横地把车票从70元提到100元,现在这种愤怒终于找到了释放点。
憋闷使夏商离开了座位。
夏商把旅行包交给邻座的高颧骨姑娘请她照看一下,自己则费劲地钻出人墙挤下了车。
四周黑透了,山风像一把冰刀划着夏商的脸,他扶了扶头上的军帽。
长脸司机钻在车底下,嘭嘭的敲打声被黑暗放大又吞没了。
夏商站了片刻,搓着手回到了车上。
高颧骨姑娘缩在座位上。
看着她浮在灯影里的疲惫,夏商心里像被铁块撞了一下。
车厢里不断有人上上下下,打听着修车的进度,但消息似乎和外边的夜色一样黑暗。
过了10分钟,一脸憔悴的长脸司机告诉大家,车没法修了。
愤怒像冰山一样压向司机,责骂声变得杂乱无章。
长脸司机无奈地说:“你们当中谁能把车修好,我出300元。
”嘈杂声像一把枯草被割去了,整个车厢一片静寂。
夏商迟疑了一下说:“我来试试”。
所有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贴到夏商的身上。
长脸司机一看有人修车,又是个军人,仿佛找到了救星。
“我有个要求。
”夏商说:“300元我不要,但是你得把多收的车费退还给大家。
”长脸司机明显感到为难,后来终于说:“好吧。
不过,如果你修不好,我就不能照办了。
”故障被排除是半个小时以后,当夏商汗涔涔地钻出车底时,长脸司机对夏商的精湛技术赞不绝口。
现在,夏商关心的是他和长脸司机的约定。
“天太黑了。
”长脸司机嬉着脸说,“等到站了再说行不行?”“不行!”夏商斩钉截铁地说,“车上多少人,你可以把钱交给我!”长脸司机意识到自己的尾巴被踩住了,嘴角一牵,牵出一脸的无奈。
车上坐了62人,按约定,多收的1860元全部交到了夏商手里。
夏商拿着钱环视着大家说:“请安静,有件事我想跟大家商量一下。
”夏商说着,用手指了指邻座的高颧骨姑娘,“昨天下午,她在车站被人偷了钱包,连车票也买不起了。
她是出门打工的,也就是说她一年的血汗白流了。
和大家一样,我与她素不相识,可她的遭遇让人同情,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30元钱捐出来,让她也能过一个欢乐的春节。
”车厢里静得出奇,所有的怜悯都聚焦到高颧骨姑娘的脸上。
她显然没有思想准备,模糊的灯影下忽然嘤嘤而泣。
“也算我一个吧。
”长脸司机说着,也掏出几张钞票交给夏商。
有人鼓掌,噼噼啪啪的,弄得长脸司机反倒不自然起来。
夏商啪地立正,对着车厢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回到家的晚上,夏商打开旅行包,意外地发现了一叠钱和一张纸条,上面草草写着:原谅我吧,我不该欺骗你。
你是一盏灯,将永远照亮我以后的日子。
1.本文是一篇小说,请按照提示写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后两个阶段。
开端:夏商乘坐的长途汽车在半夜抛了锚。
发展:夏商主动提出修车并向长脸司机提出了退还多收车费的要求。
高潮:结局:2.如何理解高颧骨姑娘“显然没有思想准备,模糊的灯光下忽然嘤嘤成泣”?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3.如何理解“你是一盏灯”这个题目?【实战演练】夜归人(美)爱伦·坡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倾听着屋外的动静。
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
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
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单身孤影投在那锃亮的窗玻璃上。
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
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
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
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
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
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
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
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
“为什么呢?”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
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
“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
”“好的,我答应。
”她说。
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
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
她听到了声音。
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
声音很低,但很急促。
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
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