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简答题全集(经典)

合集下载

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13年

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13年

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13年(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总题数:15,分数:30.00)1.桑代克提出的主要的学习律不包括()(分数:2.00)A.效果律B.迁移律√C.练习律D.准备律解析: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主要有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因此答案为B。

2.所谓“前科学概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数:2.00)A.初级概念B.具体概念C.一般概念D.日常概念√解析:考查日常概念的含义。

3.元认知结构中不包括()(分数:2.00)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情感√C.元认知体验D.元认知监控解析: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用排除法可知答案应为B。

4.在熟练地学会骑自行车以后,再学骑三轮车就会觉得比较别扭。

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分数:2.00)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解析:考查顺向负迁移的含义。

5.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分数:2.00)A.单因素论B.二因素论C.群因素论D.三维结构理论√解析:此题属于记忆考查题,答案应为D。

6.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最后阶段是()(分数:2.00)A.角色信念阶段√B.角色认知阶段C.角色认同阶段D.角色内化阶段解析: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包括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7.下列属于人格测验的是()(分数:2.00)A.智力测验B.创造力测验C.成就测验D.兴趣测验√解析: A、B、C都属于认知测验。

8.在学习策略训练中,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种模式是()(分数:2.00)A.程序化训练模式B.完形训练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解析:在学习策略训练中,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种模式是完形训练模式。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2岁B・4岁C.6岁D.8岁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1岁B.3岁C.5岁D. 7岁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50%〜60%B.60%〜70%C. 70%〜80%D. 80%〜90%A. 能力B. 智力C. 性格D. 气质5.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 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 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 刺激分化B. 消退C. 刺激泛化D. 获得6.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 声望的需要是()。

A. 认知内驱力B. 附属内驱力C. 欲望内驱力D. 自我提高内驱力7. 依据经验和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为()。

4.A.算法式B.推理式C .启发式D •演绎式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 •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实现者D .追求荣誉者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 •顺向迁移B.同化性迁移C .重组性迁移D .具体迁移1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

A .命题B.案例C。

反例D .正例1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A .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 •缩简法D •视觉想象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 •形象思维D •抽象思维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心理学

中学生学习心理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答:(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2.简述记忆的品质。

答:(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3.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答:(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4.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答:(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5.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答:(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1.教师心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教师了解问题?7①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成果提供多种方法②有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③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4.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7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1.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哪些什么特征?17①命题之间关系:思维以命题的形式进行②假设—演绎推理: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③抽象逻辑思维: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到一定的概括。

④可逆与补偿:具备补偿的可逆思维⑤思维的灵活性:本阶段儿童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5.试简单评价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①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用同化和顺应的方式不断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②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③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④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3.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何关系?57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内外部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强调内部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4.简述现代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77现代迁移理论以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代表,之后对迁移有了更深入的探讨,表现如下:①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

②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4.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有哪些作用?79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2013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归纳

2013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归纳

1、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2、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4、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5、简述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6、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7、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8、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9、简述学习的概念(或学习的心理实质)。

10、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13、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14、简述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1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6、简述动机及其功能。

17、简述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

18、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

19、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20、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1、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22、试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23、简述促进迁移的教学。

24、简述迁移的作用。

25、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26、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27、举例说明同化的模式。

(举例说明同化论关于知识学习的三种模式。

)28、简述学习的作用。

29、举例说明知识直观的类型。

30、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31、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32、试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33、简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

34、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

35、简述技能的作用。

36、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7、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8、简述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39、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4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1、试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43、简述个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简答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44、试述创造性的培养。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5、简述如何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46、简述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47、简述如何开设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题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题整理

简答题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2.初中生情感发展基本特点。

答: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自相矛盾的情感。

少年的热情和冲动。

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3. 什么叫观察力,中学生观察力发展有何特点?答: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4.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抽象记忆占优势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答: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7.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答: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观。

内化学说。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答: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8个阶段.1)学习信任的阶段(0-18个月):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内疚感。

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岁):获得主动性,克服羞怯和怀疑。

4)变得勤奋的阶段(6-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岁):获得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4-50岁):获得充沛感,避免颓废感。

8)达到完善的阶段(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和沮丧。

9.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答: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中小学生在每个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201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

201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

201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一、选择(20*1)1.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并使教育心理学进入初创时期的心理学家是()A.阿特金森B. 皮亚杰C.布鲁纳D.桑代克2.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前面的观点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 维果斯基C. 布鲁纳D.加涅3.在正常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且不能逾越的特征,称为心理发展的()A. 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4.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这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称为()A.发现问题B. 理解问题C. 提出假设D. 检验假设5.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A.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B. 行为样式、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C. 具体目标、具体行为和具体内容D. 具体条件、具体行为和具体标准6.强调知识只是一种假设和解释、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的学习理论是()A.联结学习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认知学习理论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 在加涅的学习分类中,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的学习类型是()A.智慧技能B. 态度C. 认知策略D. 动作技能8.当教师感觉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时教师成长处于()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 关注自我阶段D. 关注学生阶段9.用来表达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等问题的知识称为()A.陈述性知识B. 操作性知识C. 程序性知识D. 策略性知识10.根据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教学评价方式叫()A.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标准参照评价D. 常模参照评价11.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属于()A.操作的定向阶段B. 操作的模仿阶段C.操作的整合阶段D. 操作的熟练阶段12.学生用已经学过的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知识去理解价格与需求的关系,这种学习叫()A.上位学习B. 下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相关学习13.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一做法叫做运用()A.定式B. 定势C. 样例D. 变式14.下列关于创造性与智力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B. 高智商必定有高创造性C.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一定低D. 高创造性者不一定有高智商15.小学生学会写“金”这个字后,有助于学习写“鑫”,这是()A.垂直迁移B. 逆向迁移C. 具体迁移D. 一般迁移16.观察者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受到强化一样,这种强化称为()A.直接强化B. 自我强化C. 替代性强化D. 物质强化17.心理自我开始发展和形成的年龄阶段在()A.童年期B. 幼儿期C. 青春期D. 成年期18.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往往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这一任务成功完成的概率大约为()A. 20%B. 50%C. 80%D. 100%19.下列选项中属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目标的是()A.知觉B. 接受C. 评价D. 形成价值观念20.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即()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B. 调节和适应C. 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D. 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二、填空(10*2)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相似性、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013湖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3湖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3湖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构成学与教过程的主要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__________。

17.某学生知觉事物时很容易受他人影响,由此可推知他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__________。

18.研究表明,到高中阶段后,学生的__________记忆发展迅速,具体形象记忆则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19. 布鲁纳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__________。

20.相似性是影响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见的相似性有: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和__________的相似性。

21.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学生的方言对其英语读音的影响属于__________迁移。

22.根据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学生的某类心智活动需要借助教具来操作,表明该心智技能处于__________阶段。

2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进步暂时停止现象,被称之为__________。

24.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__________。

25.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__________的过程。

26.道德情感有直觉式道德感、形象式道德感和伦理式道德感三种,学生的责任感属于其中的__________道德感,27.一般认为,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______和内化三阶段。

28.心理健康既指一种良好的状态,也是一种持续的__________。

29.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制定出了两种评估模式,即疾病模式和__________模式。

30.当学生每次表现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就发给他们一些象征性强化物,如筹码、卡片等。

这些筹码和卡片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可兑换成有实际价值的奖励,以此来改变学生的行为。

这种行为改变方法被称之为__________。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221题)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221题)

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答:(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卡普杰列夫B.桑代克C.乌申斯基D.维果茨基2.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3.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4.从()人手来培养创造性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A.个性B.好奇心C.独立性D.创新精神5.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6.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7.指导教学是以()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A.学生B.教师C.学习成绩D.教材8.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A.权威型B.放任型C.民主型D.专制型9.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A.信度B.效度D.区分度10.()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A.教学效能感B.教师期待C.教学监控能力D.教师威信11.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形式存储。

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12.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

A.分化性B.半成熟性C.成熟性D.动荡性13.()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上多采用整体加工方式。

A.系列型B.沉思型C.冲动型D.场独立型14.某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

这位教师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论C.认知同化学习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5.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时,老师让他把该题做十遍。

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我强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201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简答题

201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简答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大要素:学生,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因为5个要素必须通过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才能起作用。

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个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与“教”互动过程的指导者。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实在“学”与“教”互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1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三大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获得教学信息,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加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八阶段学习过程: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使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是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和价值进行评估,并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和反思,以达到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提高“学”与“教”互动的有效性。

二、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案: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 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 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三、什么是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四、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12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12

5.简述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其2小题。每小题9分.其18分)
1.论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试述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再次,品德是在道德ຫໍສະໝຸດ 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五、简答题
1.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心理学
2.学习
3.问题情境
4.学习迁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师如何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
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3.应当如何理解品德的含义?
4.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斯金纳C.华生D.皮亚杰2.下列概念中,()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B.顺应C.图式D.反射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B.社会理论C.社会生活实践D.文化视野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

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8.(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和引导者B.领导者和参谋C.管理者D.示范者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

A.标准参照测验B.常模参照测验C.描述性测验D.团体测验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A.消退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中学资格证心理学简答题-分模块汇总-17页

中学资格证心理学简答题-分模块汇总-17页

教资-中学-心理学简答题分模块汇总第一模块心理学与个体身心发展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第二模块认知过程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2.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答案:(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②维果茨基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2)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内化说”。

维果茨基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内化说是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3)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4)在维果茨基看来,“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有两层含义: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算阶段(0~2):①客体永久性;②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③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④延迟模仿的产生。

(2)前运算阶段:①早期的信号功能;②自我中心性;③不可逆运算;④不能够推断事实;⑤泛灵论;⑥不合逻辑的推理;⑦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3.具体运算阶段:①去自我中心性;②可逆性;③守恒;④分类;⑤序列化;(4)形式运算阶段:①命题之间的关系;②假设演绎推理;③类比推理;④抽象逻辑思维;⑤可逆与补偿;⑥反思能力;⑦思维的灵活性;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题库简答题篇(中学篇)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题库简答题篇(中学篇)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简答题篇心理学的任务:基本任务是:1、描述:心理事实2、揭示心理规律3、指导实践活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1)、掌握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指导学生的心理保健。

3)、掌握心理学原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意志行动及特征分析?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

意志行动(受意识支配、表现意志的行动),即意志的外部表现特点:1)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与史服困难相互联系。

在复习中,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是什么?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提高复习自觉性。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3)得习方法多样化,要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4)采用记忆术,提高记忆效果。

感觉的心理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联觉个性的特征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一般性、独特性、社会性、生物性等特征。

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生物因素(物质基础)2)环境因素(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4)自我教育.气质的特征?1)气质的动力特征2)气质是先天性的个性心理特征3)气质的独特性4)气质的稳定性、可变性。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性格的结构特征?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2)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3)早晚差异4)性别差异教师的智力品质?1)灵活的思维能力2)敏锐的观察能力3)准确迅速的记忆力4)丰富生动的想象力5)富有成效的创造力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哪些内容?1)组织教学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了解学生的能力4)独立创造能力5)实际操作能力6)适应新情境教师的意志特征?1)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与坚韧性2)进行教育决策的果断性3)处理师生矛盾的自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题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1)记忆术。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第2题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一般认为。

心智技能的形成经历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

第3题简述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1)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4题心理健康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心理健康的意义表现在:①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③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偿。

提供解析:第5题有效测验的基本特征? (1)信度。

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2)效度。

指测验的正确性。

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区分度。

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第6题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7题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第8题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

第9题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哪几类?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1)知识;(2)领会;(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第10题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11题简要分析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

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

在提出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各类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第12题资源管理策略有哪些方面?资源管理策略有如下方面:①学习时间管理;②学习环境的设置;③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④学习工具的利用;⑤社会性人才资源的利用。

第13题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第14题根据遗忘曲线的进程,我们要怎样进行复习?(1)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2)及时复习。

(3)分散复习。

(4)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15题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知识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①强度律。

②差异律。

③活动律。

④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16题道德情感有哪几种表现形式?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

主要包括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2)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3)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第17题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

(3)选择教学策略。

(4)实施教学评价。

第18题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影响因素有: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第19题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差异性。

第20题根据下列图解释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包含两个部分:信息流和控制结构。

(1)信息流。

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

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

被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很有限的。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

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

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的考虑。

(2)控制结构。

包含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

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

执行控制即认知策略,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第21题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共同之处:①态度与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

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②态度与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2)区别之处: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

②二者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

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

(1)知识。

(2)领会。

(3)应用。

(4)分析。

(5)综合。

(6)评价。

第22题如何理解精细加工策略。

对精细加工策略的理解可以从其含义和种类两方面来分析:(1)精细加工策略的含义: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如果一个新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的越多,能回忆出该信息的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回忆就越容易。

因此,它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

(2)精细加工策略的种类:如,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第23题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1)获得与消退。

当条件刺激先于无条件刺激出现,间隔时间很短(几乎同时出现),二者多次重复,则可以建立一个条件作用;而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则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刺激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第24题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的作用表现在:(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

(1)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教师促成的纪律。

(3)集体促成的纪律。

(4)任务促成的纪律。

(5)自我促成的纪律。

第25题简述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

(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第26题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第27题简述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第28题简述在学习策略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1)位置记忆法;(2)缩减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想象;(6)语义联想。

第29题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第30题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学习的间接性;(2)人类学习要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

(3)人类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31题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它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培养良好的态度和品德应从如下方面予以考虑:①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利用群体的约定;④价值辨析;⑤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认知特征。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第32题简述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有:(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

并能够有效运用;(2)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第33题简述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了解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第34题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35题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的心理学途径主要包括:(1)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