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理论下高职生实习管理策略探讨
科研课题论文: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探讨
141074 高等教育论文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探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契约模式,其实质就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组织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与对象学生群体之间建构形成的,以高等院校内部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健全和优化高等院校在学生群体的基础性人格认知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基于直观认知结构层次的心理约定格局。
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心理契约模式的构成重心,是存在于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群体,以及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之间,具备一定表现程度的内隐化属性特质的,基于相互责任和相互包含视角的心理期望格局,因此在具体化的存在和发展演进过程中,本身会展现出较为鲜明的主观性、动态变动性,发展性,以及差异性等具体表现特点,应当引起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人员的持续密切关注。
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契约模式建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学习体验过程在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具体参与基础化的学习体验活动环节过程中,通常有两个具体方面的因素能够对学生实际建构和发展的基础性心理契约模式造成显著影响:第一,学习内容要素。
与学习回报获取状态相类似,学习内容要素本身在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的基础性心理契约模式建构发展状态方面具备显著影响作用。
调查研究数据分析资料揭示,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往往都更加倾向于对具备充分趣味性和丰富性的内容进行学习吸纳,抵制对枯燥乏味的内容进行学习吸纳。
第二,学习活动实践方式要素。
遵照现阶段已经公开发布的学术性探究分析资料,弹性式工作管理制度的运用,能够显著提升在职员工群体对特定企业组织的心理忠诚度,而将弹性管理模式引入运用于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能够确保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严格遵照自身实际具备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自主安排实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在具体化的学习体验活动实践参与过程中,获取到稳定且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确保在实际组织开展的学习体验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稳定顺利地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心理契约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
为 ,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正式管理制度是法
律性和行政性文件,带有强制执行的色彩,它忽
略 了人 的主体性需求和管理过程的变化性。除 了 这些正式制度外,学生管理者和学生对对 方仍存
在诸多期望,有许多想法需要表达,一些新出现
的情况和新问题 也要求在 管理上作出相应 改变 。 学 生管理者需要了解学生 的备方 面的需求 ,也希
个人期望和需要 ,并通过正面激励的方式来得以 满足 , 管理上强调人性化,尊重人 的主体性地位 。 这在企业管理制度上不能全部体现出来,I 面 且激
励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的前提下, 组织应当与员工建立适 当的心理契约, 来约束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从员工角度 上来看, 组织管理者应 当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 ,如工 资撤 酬、个人 发展等;从组织管 理者 角度 ,员工应 当
覃素香
(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 院,广 西 河池 5 4 7 0 0 0 )
摘要:心理 契约理论 的产生与发展 为组 织实施更加柔性化 的管理提供 了理论依据 , 而心理契理论盛
行的背后又可以从制度经济学. 组织管理学. 社会心理学和公平理论等角度去追溯理论根源.
本文基 于前人 大量理论研 究构 建 了心理契约运行机理模型 。 心理 契约理论应 用 于高校 学生管 理 中具有现 实意义, 心理 契约是正式制度的补充 , 可 以使 学生管理 由外围控制转 向・ 理 引导 ,
-
3 5・
廷边教育 学院学报
2 { } 1 4焦
供有 效的信 息、减低不确 定性 、降低交 易成本、 外部性 内部化等 。而心理契约 同样可 以产生这些 功 能。 ( 2 )组织管理学。随着管理学 的发展 以及 x 理论 、Y理论等管理理论的不断应用 ,柔性管理 的呼声在组织 中日益强烈 ,要求组织重视员工的
心理契约在高职的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契约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20<10年<10月号上旬刊识,发挥专业特长。
二是就业的次要目标。
这是由社会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相应地对人才的需求随之变化所决定的。
高职生这就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学等途径,学习有关知识,培养能力,确定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就业目标。
要确定合理就业目标,就要求高职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避免理想主义,优化自己就业的心理坐标。
总之,高职大学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顺利地度过就业阶段,就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这样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1〕尹小玲,孙凡.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现代企业教育,2009,(24).〔2〕郝晓琴.高职毕业生择业心态分析及解决对策.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章顺来.王桂芳.高职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5,(<1).〔4〕姜楠,陈彬.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6).摘要:“心理契约”来源于管理心理学,把它引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有助于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学生自觉行为的养成和师生的相互信任,能激发、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整体和谐发展。
关键词:心理契约班级管理高职院校“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ehei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
在施恩看来,心理契约是“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1〕。
学生、老师和高校是三个主要的主体。
而在三类主体彼此分别达成的心理契约中,对班级管理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老师与学生间的心理契约,因为他们是体现班级管理的直接当事人。
一、心理契约的特点<1.教育性。
浅谈心理契约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契约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摘要心理契约是现代管理方法中的一种模式手段,其主要定义为:在一个组织或者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管理者以及其他人,各自都存在着的一套隐藏的期望。
管理心理学家施恩认为,组织与员工之间除了雇佣契约之外,还存在没有互相说明、隐藏的相互期望。
组织通过对员工的期望进行了解,从而满足员工,使员工能够为组织继续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的,也存在着各自的内心期望,将心理契约理论应用到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理契约理论;学生管理;运用心理契约理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对象的心理期望进行清晰了解和认识,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对象的期望,提高对象的忠诚度和奉献度。
这在企业的人员管理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促使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不断提高,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能够更加稳定和持久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内心期望,通过满足学生的期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心理契约构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能够在满足和引导学生期望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心理契约论本身是以满足人的心理期望为前提基础的。
学校在满足了学生内心期望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和未来树立起信心,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断前进和奋斗。
学校可以提出对学习和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较高级别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的承诺,为学生的实践和工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将承诺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并不断奋斗和前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效保障。
心理契约的建立,能够使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提高学校的感召力和学生凝聚力。
心理契约主要以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人格平等为主要原则。
因此,学校需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并在这基础上采取有效且合理的措施满足学生的内心期望,促使学生与学校之间建立合理的心理期待,使学生能够有效遵守校规校纪。
高职生管理中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探究
要 通 过 建 设 畅 通 的信 息沟 通 渠 道 的 方 式, 确 保 双方 能 够形 成 互信 的关 系 。 高 职生 管 理工作 中, 需 要 与学 生进 行交 互
沟通 , 一方 面 了解 学 生 的实 际期 望 , 与 学校 当前 的管 理现 状 进行 对 比, 从而 找
在 高 职 院校 教 育 改革 不 断发 展 的 背景 之下, 高职 院校 的 招生 渠 道呈 现 出 多元化 的发 展 趋 势 , 一方 面使 得高 职 院
理契 约 的形成 与维 持。 但 是 在实 际工 作 中往 往存 在一 些 未 知性 的 因素 , 可能 造
成 这 G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5 ) 0 9 C -
另一方面 引导学 生更加 深 入 地了解学 校
发 展性 原则即心理契 约所对应 的内
容与模 式 需要根 据学 生以及教育者 的发
展做 出相应 的改 变。对于高职生而言 , 低 年级 由于 刚刚进 入学 校 , 对 学校 还不 是 特别 了解 , 而 随着 时间 的延长 , 不同阶段
对 自身 的期 望 , 从 而对 预 期 目标 进 行合
高职生管理中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探究
口 广西 工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潘 丽莎
【 摘
要1 分析 心理契约 的概念 , 提 说 就 是, 对于组织而 言, 其充分 明确 组织
内部 每个 个 体 的期望 要求 ,同时需 要通
过创 造各 种条 件 的方 式 , 满足个 体 的要
力 的人 。
( 二) 双 主体 性 原 则
( 二) 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学生与学 校组织 之间构建 的心理契
心理契约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本 文 从 心 理 契 约 视 角 关 注 高 职 学 生教 育 管 理 , 论 述 了心 理 契 约 管 理 的 意义 和特 点 . 分 别 探 讨 了心 理 契 约 视
角 下 的 高 职 学 生 的特 点 、心 理 契 约在 学 生 管 理 中的 应 用 及 注 意 事 项 其对 学 生 的全 面发 展 和 高 职 院校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或阶级性 , 体现 出明显的政治倾 向。三是教育性 。心理契约
的教育性是 由我国高职院校的教 育性 质决定的 。
s d n n e scdo c ot c adte pl a o f s- t etu dr yh g a cn at n pi tno y u s p 学 生 教 育 管理
On t e Ap l a o f Ps c o o ia n r c o S u e t h p i t n o y h l gc l Co t a t t t d n ci Ed c t n a d M a a e n n Hi h r Vo a o a l g u a o n n g me ti g e c t n lCo l e i i e
uc to ndm a a e n a ina n g me t
2 高职 院校 学生特 点
21高职 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 . 当前 , 高职 院校在校生绝 大多数属于 “ O后” 9 。他们成 长在我国社会 主义 现代化建设取 得伟 大成就和社会主义市
Au h rSa d e s in s o dS in eC l g ,2 0 3Hu n t o ’ d r s a guF o ce c ol e2 3 0 , ma , J e
ta t i e p est ini c nc n h r ce itc y h lg r c ,ntr r t hesg f a ea d c a a trsiso ps c o o - i f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探讨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探讨摘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心理契约是指在个体之间、集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建立的一种暗含的协议或默契,影响着双方的行为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及其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启示。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现状分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但大多数高校并未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主要问题在于心理疾病的检测和诊断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手段,缺乏了解高校学生情感和心理需求的有效手段。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1.集中式模式:集中式模式是指高校学生与高校教育管理机构、导师间形成的一种集权化的心理契约关系。
高校学生在这种契约模式下的信任基础建立在高校学术体系的权威性和导师或高校机构的支持上。
2.自由式模式:自由式模式是指高校学生与高校导师、辅导员、学生组织之间建立的一种分散式的、基于自由原则的、非正式的心理契约模式。
由于规则较为灵活,缺乏明确的主导权,组织层次较低,导致信任和隔阂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3.协作式模式:协作式模式是指高校学生与高校教育管理机构、导师、辅导员、学生组织之间建立的一种以合作为主的心理契约模式。
底层组织性较强,制度规范明确,协作力度大,同时支持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启示1.建立更为合理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制度。
2.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
3.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志愿者队伍。
4.保障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权利和服务质量。
结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建立更加适宜的心理契约模式和更为合理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
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重宣传教育工作,保障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权利和服务质量,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管理研究
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管理研究摘要心理契约有多中特征,相对于正式契约更容易被学生从心底所接受。
针对高职教学管理,本文在心理契约视角下分析了进行学生管理影响的因素,为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在学生管理应用中心理契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契约;学生管理;高职学校作为跨出高中校门的学生来说刚刚进入新的学校,往往新的学校便成为了学生们的精神家园。
作为仍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们,这里的思想最纯净、这里的理想最高远。
但是,近年来的风气已经成为异样的风景。
上课瞌睡、考试作弊、对生命的意义懵懂都是近年来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与健全的制度规章相比产生强烈的反差,学生的素质并没有更好的提高,反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情绪,一种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被需求。
一、心理契约的渊源最早研究心理契约的是阿吉利斯,随后施恩和列为森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证明了一些观点。
即心理契约是员工和组织之间未公开的、隐私的互相期望。
后期,卢梭也对心理契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心理契约是双方要达到期望的条件,不仅仅是履行约定而是履行自己相应的义务。
心理契约虽然不是有形契约,但是他的确发挥类似有形契约同样意义的作用。
心理契约其实就是个人奉献与他人获取,及其提供回报的之间一种内在配合,一种心里约定。
不管阿吉利斯或者是卢梭,都在心理契约上提出了双方的概念,不管是组织与员工也好或是义务双方也罢,都是履行心理契约的参与者。
所以,心理契约的参与只能是两者以上。
首先双方要有一定的关系,才会对对方产生期望,这是心理契约存在的基础,高职学生管理正是基于这样的条件而产生的。
二、高职学生管理构建心理契约的必要性传统规则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作为硬性规定或多或少学生对此类规定有一定逆反心理,刻意或者潜意识的想去打破这样的规则。
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去想遵守这样的条条框框,反而认为这些规章制度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社会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学校千年不变的规章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思想,学校规章制度的发展变化已经赶不上学生思想更新的速度。
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管理研究
中 图分类 号 : 1 G7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4 5 8 (0 2 0 一 0 8 0 17 — 7 7 2 1 )2 o 2 — 3 心理 契 约 。师生 心理 契 约 虽然 没有 明 文表 达 出来 ,
作 者 简 介 : 智 明 (9 9 )男 , 江 舟 山人 , 师 , 究 方 向 : 生 管 理 、 通 运 输 管 理 。 王 16 一 , 浙 讲 研 学 交
第2 1卷 12 高职师 生心 理契 约 的 内容 .
重庆 电子工程职业 学院学报
责任 会 终 止 . 但是 师 生 关 系 不 会 就 此 中断 , 师 不 教 仅 仅 传 授 给 学 生 知识 . 教 育 学 生 怎 样 做 人 , 此 也 因
象 . 非 一 个 僵化 的一 次 性 的文 本 协 议 , 并 而是 一 种
动态 变 化并 且 时刻 影 响师 生互 动 。 织个 体 互 动乃 组 至学 生管 理工 作 的 内隐性 心 理协议 闭 。
1 高职 师生 心理 契约 相关 内容界 定
11 高职 师生心 理 契约 的定义 .
生管 理工 作 的隐性权 利义 务协议 。
学生 . 较 于本科 高校 学生 基 本上 属 于 比较 “ 相 调皮 ” 和“ 服 管 ” 不 一族 。 因此 . 职 学 生管 理 工作 面 临很 高 多新 的挑 战 和 压力 . 仅运 用 传统 的硬性 强 制管 理 仅
模 式 和 手 段 已经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当下 高 职 院校 新 形 势下 的 需要 . 校 迫切 需 要探 讨 和研 究 一些 更 加柔 学
第2 1卷 第 2 期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职学生管理策略分析
一种内在的、非书面化的约定,是一种全新且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受到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视。
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际出发,简要分析了心理契约的作用及实施策略,以期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策略;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一种双向的主观约定,从心理层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深刻地反映出学生的心理渴求和期望。
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契约的作用,通过创建心理契约并对其不断改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推进高职学生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一、心理契约的内涵和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施恩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契约主要就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心理契约在管理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应用的发展,现代学者对心理契约进行了重新定义,心理契约从管理学角度分析就是组织成员和管理者之间、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非成文的期望。
心理契约更可以说是对责任的一种期望,它能够借助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人们的愿望,也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和激励,会影响到组织成员的情绪、态度,所以能够应用到很多领域中。
心理契约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重要的内容,成为联系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一条心理纽带,心理契约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心理契约能够和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达成一种互补关系,因为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现有的一些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都具有强制性,比较有刚性,它们无法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也无法满足一些新的情况发生,所以不能够应用到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那么高职院校就有必要和学生构建起一种心理契约,彼此之间可以达成一种共识,发挥出心理契约柔性的一面,促进学校和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
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习上所面临的困难较多,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纪律比较涣散。
心理契约在高职学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实习生管理历来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 、 重点 , 对学 校 而 言 . 外 出实 习 的 学 生 具 有 双 重 身 份 . 即 他 们 既 是 本 院 在籍 大学 生 , 又是企业在职员工 , 学 校 既 不 能 因 为 他 们 已经 离 开 学 校 就对 其 不 闻 不 问 。又 很 难 对 外 出 实 习 学 生 进 行 有 效 管 理, 甚 至 一 些 企 业 遇 到 实 习生 管 理 问题 时 还 要 向学 校 求 助 。 那 么, 我 们 要 如 何 加 强 高 职 院校 实 习 生 管 理 工 作 、 提 升 管 理 有 效 性 呢 ? 笔 者认 为构 建 心 理 契 约 是 一 条 可 行 之 路 。 1 . 高职 实 习生 管 理 中的 几 个 问题
所以 , 按 照上 表 的要 求 , 在 不 同账 务 处 理 程 序 时 编 制 转 账 凭证要注意。 因为 账 务 处 理 程 序 中涉 及 凭 证 、账 簿 和报 表 ,所 以对 凭 证、 账簿 、 报 表 的 依 据 归 纳 如 下表 ( 表5 ) : 表5 凭 证 、 账簿 、 报 表编 制 、 登 记 依 据 归纳 表
进行了汇总 , 但汇总的方式又不同 , 归纳如下表( 表3 ) :
表 3 汇 总 记 账 凭 证 的 编 制 方法
分 类 设置 归 类
汇总收 款凭 证 按“ 库存 现金 ” 和“ 银 行 存款 ” 科 目的借 方 按 其对 应 的贷 方 科 目进 行 设 置 汇总记 账凭 证 归类
1 . 2 . 1 实 习 生 对 招 聘 方 的不 信 任 。 很 多 企 业 为 了 尽 快 招 到 自 己想 要 的 实 习生 ,在 招 聘 过 程 中将 自己 描 述 得 高 大 上 , 尤 其 在 待 遇 和升 迁 方 面夸 大 其 词 。 以 某 些 保 险 公 司 为 例 ,为 了提 高 其 代 理 人 素 质 需 要 引 入 更 多 大 学 生 从 事 销 售 工 作 ,但 是 由于 长 期 以 来 形 成 的 固有 “ 保 险代 理” 形象影 响。 这些公司便一番粉饰以招聘“ 见 习主管” 、 “ 储 备 人才 ” 等 名 目吸 引 大 量 大 学 生 , 人 职后 学 生 了解 了 真 相 , 对 公 司和 该 行 业 都 产 生 抵 触 心 理 。另 有 一 些 企 业 为 了扩 大 自己 的 宣传范围 , 将 招 聘 会 作 为宣 传 的 “ 主会场”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削 减 了学 生 对 用 人 单 位 的 信 任 度 。这 些 问 题 是 导 致 高 职 实 习生 不 稳定 、 跳槽 频 繁 、 离 职 率 高 的重 要 原 因 。 1 . 2 . 2 招 聘 方 对 实 习生 的不 信 任 。 高 职 学 生 职 业 生 涯 早 期 往 往 缺 乏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没 有 明
心理契约理论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实施策略探讨
心理契约理论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实施策略探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教育管理也由此转向内涵式发展。
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着力增强人才培育质量,实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为使学生得到及时、科学的管理,很多高校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
但是,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制度无法快速适应新情势的突变,进而导致学生教育管理很难到位,因而亟需心理契约理论的介入。
各高校应积极与学生构建心理契约,了解他们的内心期望,努力满足其合理需求,实现预期承诺和共同家目标,增强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从而落实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一、心理契约理论的提出1960年,组织心理学家阿吉里斯(Argyris)提出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并首次在其著作《理解组织行为》中使用“心理契约”一词来阐述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美国管理学家施恩(Edgar H.Schein)提出心理契约包括职工所認定的组织责任及职工责任,并且强调有关心理契约方面的研究应从个体、组织两个角度进行。
而世界著名组织行为学家卢梭(Rousseau)则主张心理契约是在个体与第三方之间平等交换的基础上,构建相互联系的信念。
对于心理契约的概念界定,从广义角度而言,指的是组织和成员之间的期望,它一般是无形的,而且处于不断改变之中;从狭义角度而言,指的是组织和成员之间存在某种责任或义务的信念,这样的信念广广泛存在于组织成员中。
总体说来,心理契约是以相互关系为纽带,以组织和成员所签订的正式书面文件为前提,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交际双方之间的微妙心理期望。
因此,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契约则是指管理人员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与大学生形成一种制度底线,以及不断健全学生人格的主观约定,而约定的本质是双方内在责任和微妙的心理期望,该理论具有更变性、主观性和差异性。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互动过程,其对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心理契约在高职学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获奖科研报告
心理契约在高职学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获奖科研报告摘要:就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而言,已经外出实习的高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他们既是在校大学生,又是企业在职员工,学校决不能因为他们已经离校就对其不闻不问,反过来,加强对外出实习学生的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作者认为对高职院校外出实习学生实施心理契约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满意度,能切实提高实习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心理契约高职实习生管理高职院校实习生管理历来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重点,对学校而言,外出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他们既是本院在籍大学生,又是企业在职员工,学校既不能因为他们已经离开学校就对其不闻不问,又很难对外出实习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甚至一些企业遇到实习生管理问题时还要向学校求助。
那么,我们要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实习生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构建心理契约是一条可行之路。
1.高职实习生管理中的几个问题1.1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信任失衡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实习就业率是考核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普通重视学生实习工作。
校方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安置完毕所有实习学生,因而难免在安置实习的过程中催促学生尽早参加各种面试以落实实习单位;而学生人生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内心向往与迷茫并存,既想走出校园踏入社会,进入优秀的实习单位,又害怕自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因而在选择实习单位的问题上疑虑重重。
加之学校催促,学生很容易对学校不信任,认为学校只是着急把自己推出去,并不重视自己的需求和发展。
1.2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失衡1.2.1实习生对招聘方的不信任。
很多企业为了尽快招到自己想要的实习生,在招聘过程中将自己描述得高大上,尤其在待遇和升迁方面夸大其词。
以某些保险公司为例,为了提高其代理人素质需要引入更多大学生从事销售工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保险代理”形象影响,这些公司便一番粉饰以招聘“见习主管”、“储备人才”等名目吸引大量大学生,入职后学生了解了真相,对公司和该行业都产生抵触心理。
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问题。
首先介绍了心理契约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探讨了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强调了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管理中心理契约的作用,为提升学生管理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关键词】心理契约、高校学生管理、视阈、概念、作用、模式、问题、挑战、策略、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进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模式、问题和挑战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心理契约对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从而深入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期望,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潜力。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解析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机制,揭示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优化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学生整体发展水平。
通过对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促进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实现教育目标的共同契约,为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良好的管理框架。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2. 正文2.1 心理契约的概念和特点心理契约是指个体在组织或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约定或协议,其中包含了个体对组织或他人的期望、责任和义务。
心理契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隐性性质:心理契约通常是隐性的,不像正式的劳动合同那样明确而具体。
心理契约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辅导论文
心理契约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辅导论文[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针对当代高职生顶岗实习的心理冲突,文章试从心理契约的角度,阐释职业心理中企业与学生的心理期望与契约达成,并提出开展职业心理辅导的方法和途径。
[论文关键词]心理契约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辅导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把顶岗实习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
顶岗实习使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但由于高职生刚从学校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其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圈子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在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中,一时难以真正进入角色,产生重重的心理压力。
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职业适应性,本文试图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阐述如何帮助顶岗实习期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和激励,保证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的顺利接轨。
将心理契约的概念首先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阿吉里斯,他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探讨了工人与工头之间的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理解与默契关系,并称之为“心理工作契约”。
后来谢恩在他的著作中,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契约对于行为动机的重要意义,并将心理契约定义为:“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套期望。
”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作为对构成员工与组织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
由于心理契约是一种非正式的协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化的内容,只能通过双方的期望来诉求。
因此,期望作为构建心理契约的一个前置要件,在达成心理契约中是双方相互的。
这种双向的期望是发挥心理契约激励与约束功能的基本条件,过高或过低的期望不但不能发挥心理契约的应有功能,而且还会成为构建心理契约的障碍。
一、顶岗实习期学生常见的心理契约障碍1、角色冲突。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扮演实习者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企业和学校的监督管理。
高职生走上顶岗实习岗位后,对周围的一切还比较陌生,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对他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产生较大的冲击与挑战,使得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学生”和“员工”的两种身份,角色冲突导致了期望偏差。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管理对策文章从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现状,探讨目前高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构高校学生管理心理契约的建议.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谓之高校者,向社会培育人才之地也。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开展,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结构,要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加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日益多元化,传统的教育模式或者正在开展的素质教育模式已经陷入瓶颈当中,心理契约作为联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心理纽带。
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建构合理的心理契约,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最先把心理契约概念引入心理学领域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阿里吉斯(argyris),他在《理解组织行为(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 behavior)》一书探讨了工人与工头之间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理解与契约关系后来施恩在其著作中近一步明确了心理契约的定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首先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引人该理论,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起研究在各个领域中开始繁荣,进一步渗透到高校管理教育中。
所谓心理契约也就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作为个人与组织的一种配合,心理契约具有其特殊性,它是一种内隐的、不受法律保护,但有鼓励效果。
如果不能满足人的内隐的愿望。
人们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受的配合。
除此之外,心理契约还具有以下特点:(1)主观性。
心理契约作为一种个人与组织相互满足期望的配合,不可防止的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主观愿望不同,那么心理契约呈现出的表层特征也不一样。
(2)动态性。
心理契约除了因人而异,也会因地因时而异,每个人身处时代不同,身处环境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期望,组织对于个人的期望和承诺也就相应的有所改变。
(3)心理契约与期望之间存在差异,心理契约指的是个人与组织在理想的状态下配合,组织给予个人的期望和承诺的满足,但是在现实中,可变因素太多,这种状态下就会出现差距。
心理契约在实习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契约在实习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契约在实习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契约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实习生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实习子的管理者会使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实习生提升他们的工作态度,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建议。
它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实习生的需求和行为,并更好地向他们传达期望和结果。
心理契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实习生和管理者更好地共同建立期望和合作关系。
它可以帮助实习生了解他们的工作任务、责任和行为期望,以及管理者希望他们做出的任何决定。
它还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他们与实习生之间的联系,以及实习生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此外,心理契约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实习期间为实习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有时管理者不知道实习生面临的问题,心理契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实习生的需求,并为实习生提供必要的支持。
它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良好的实习安排,为实习生提供学习机会,激励他们参与活动,并定期与实习生进行沟通。
最后,心理契约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评估实习生的表现。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实习生及时解决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总之,心理契约在实习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把握实习生的需求和行为。
最新 心理契约理论下高职生实习管理策略创新-精品
心理契约理论下高职生实习管理策略创新高职具有和的双重属性,培养的是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因此,高职生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方法,它有利于高职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环节。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学生实习尚处于发展阶段,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学生实习的管理上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探讨高职生实习管理策略。
一、心理契约理论的概念进行有关心理契约的研究最早的是阿吉利斯,紧跟其后的施恩、列维森等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证明了阿吉利斯的观点,采用了他关于心理契约的定义。
虽然他们的定义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他们对心理契约内涵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他们对心理契约的定义是:“组织和员工之间内隐的、未公开说明的一套对对方权利和义务的感知,以及由此形成的相互期望”。
心理契约实际上是施恩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提供的一种配合”。
虽然这不是有形的契约,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
二、现阶段高职生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外的实习效果,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为2年,主要进行课堂学习,辅之以实验、实训与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实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高职院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一种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
虽然一年的实习时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在正式进入社会前有一个较好的适应阶段。
但部分高职院校实习管理机制不完善,实习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就业压力与学生懈怠形成反差。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就业压力,因为高的就业率会提高学校在社会中的声誉,从而有助于其招生,因此学校往往以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从而会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 院校 统 一安 排 实 习单 位 , 一种是 由
学生 自主选 择实 习单位 。 虽 然一 年 的实 习时间, 有利于 学生职业技 能的培养 , 让 学生能在 正式 进入社会 前有一个 较好 的
用 人单位 对 学生 的需 求 量 比较 大 , 但 大
部 分面试 的学 生没有达 到用人单 位的需
求, 其 中用人 单位普 遍 认 为很 多参 与 面
试 的学 生对 实习还没有做 好充 分 的心 理
准 备, 很 多 学 生 的简 历 都 显 得 比 较 简 单 ,
适应 阶段 。 但 部分 高 职院 校实 习管习 过 程 中主
、
心理契 约理论 的概 念
的重点 , 从 而会 高度重 视 学生 的实 习问
题 。而学 生对 实 习所 要 达 到的教 学 目的 不够 重 视 , 认 为实 习是 为了完 成 必须 修 习的学分 , 甚 至很 多 学生 认 为 实习是 学 校和 家长 逼迫 的, 因此应付 了事 , 去实习 也 就是混个 学分, 达到毕业 要求 , 顺利拿
习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分析 这些问题 产生 的原 因, 并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探讨 高职 生 实习管理的策略。
高职 院校 主要 是 以培 养 技 术 技 能
型人 才 为 目标 , 为了保 证学 生在 校 外 的 实 习效 果 , 现 在大 部分 高职 院 校采 取了
“ 2 + 1 ”的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即 学 生 在 学 校 学 习 的 时 间为 2 年, 主要进 行课 堂学 习,
差异 , 但 是他 们对 心理 契约 内涵 的观点
基本 上是 一 致 的。 他们 对心理 契 约 的定
到毕业证 就可 以了。 学生 从思想上彻底降
低了对顶 岗实 习的重视 , 对 实习的参与度 与积极性都不 高。 ( 二) 学生找 不到合 适 的实习岗位 。
常 常处 于失 控 和半失 控 状态 , 不利 于实
生 就业 处 对面试结 果进 行分析后发 现 ,
高 职教育具 有高等 教育和职业 教育
岗实 习。 实 习主要有 两种形式 : 一种是 由
的双重 属性 , 培 养 的是 能够 胜任 企 业 岗 位的、 符合 社会需 求 的专业 技术 技 能型 人 才。因此 , 高职生实 习是高等 职业教育 中,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的有效方式 方法,
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与管理 。
义是 :“ 组织 和员 工之 间内隐的 、 未公 开 说明 的一 套对 对方 权利 和义务 的感 知 , 以及 由此形成的相互期 望” 。 心理契 约实
制不完善 , 实 习 过 程 中管 理 不 到 位 , 学 生
在实 习过程 中存在较 多问题。 ( 一) 高职院校 的就 业压 力与 学生懈
对 岗位 的重 视 程 度也 不是很 高 , 导 致 相
当一部分 学 生只是抱 着试一 试 的心 态 , 甚 至部分 学 生把面试 当成 学校 安排 的一
【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5 ) O 1 C 一
00 44 -02
辅之 以实验 、实训 与实 习等 实践 性 教 学
环节 , 最 后 一 年 安 排 学 生 到 企 业 进 行 顶
1 2 8 个, 在 双选会 现场 面试成功 的只有3 9 名, 从 面试 结果来 看, 面试成 功的学生 只 占到参 与双 选会 面试 学生 的3 %。 该校 招
进 行有关心理契 约的研究 最早 的是
阿吉 利斯 , 紧 跟其 后 的施 恩 、 列 维 森等 也 进 行 了这方 面 的研 究 , 并证 明了阿吉
利 斯 的观 点 , 采 用 了他 关 于 心 理 契 约 的
定 义 。虽然他 们的定 义在 某些 方面 存在
要靠 学 生 自动联 系 指导 老师 , 导 致实 习
次任 务 。
处 于发展 阶段 , 大 多数 职业 院 校在 学生 实 习的管 理 上仍存 在诸 多 问题 , 本 文拟
基 于心理 契约 理论探 讨高 职生 实习管理 策 略。
一
怠形成反 差 。目前 大 多数 高职 院校 都 存 在 就业 压 力 , 因为高 的就业 率会 提高 学
校在社会 中的声誉, 从而 有助 于其招生 , 因此 学校往 往以就 业工作作 为学校 工作
( 三) 学生实习过 程的监管不到位 。 毕 业 实 习是 属于一 个 教学 过 程 , 但 往往 却 成 了一 个 “ 放羊 ”的社会化 过程 , 在实 习 过程 中, 部分 学 校往 往 简单地 将 管理 和 培养 的责 任推 给企 业 , 对 实 习学 生缺 乏 有效管 理。 另外, 部 分高职院校学 生实习
心理契约理论下高职生实习管理策 略探讨
口广西建设职 业技 术学院 胡 珊
【 摘
要】 通过探讨现 阶段 高职生实
的契约, 但却发 挥着有形 契约的作用 。 二、 现 阶段高职 生 实习存 在 的主 要
问 题
双 选会 进 行了调查 , 该高 校2 0 1 3 年共 有 2 4 8 6 名毕业 生 , 当年 在学校举 办了2 场 大 型 双选会 , 共邀请 2 3 0 多家企业来 参加, 为 毕业 生 提 供 3 5 0 0 多 个 岗位 。双 选 会
【 关键 词 】 心理 契约理 论 高职 生
实 习管理 策略
结 束后 , 该校 招生 就 业处 对 学生 面试 情
况 做了粗 略 统计 , 参 加 双选 会 面试 的学 生一 共 有 1 2 3 5 名, 其 中成 功 递交 简历 的
有7 3 5 名, 而 用 人 单 位 表 示 有 意 向 的 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