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复习检测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精品
高中地理复习-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课时一、选择题。
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的岛屿,曾经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天堂”。
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
与此同时,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沉淀物为海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原本清澈碧蓝的海域变成暗色。
据此判断1~2题。
1.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最根本原因是A.海水大量缺氧 B.海洋污染严重C.全球气候变暖 D.旅游活动超载2.该岛屿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的表面形态已是“千疮百孔”,其主要原因是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 D.人类活动破坏下图是中国近50年来增温速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中国近50年来增温最明显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东地区D.东北地区4.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5~6题。
5.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6.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7~8题。
7.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 )A.1470年~1520年 B.1620年~1720年C.1840年~1890年 D.1910年~1950年8.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B.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C.热带范围扩大 D.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处置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实在有效的措施有①植树造林,扩展森林掩盖率②推行节能灯具,提高动力应用率③开发核能、可再生动力,优化动力消费结构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制止矿物动力消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关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扫除法,关停高耗能产业,制止矿物动力消耗显然不契合世界经济开展的实践,毕竟,目先人类依托的主要动力还是矿物燃料,④错误,因此可以扫除BCD,A正确。
〝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动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天然〝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
2021年10月29日结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
据此完成以下效果。
2.〝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效果好转的趋向A.大气污染 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 D.全球变暖3.依据全体性原理,结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能够是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C.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D.增强自然灾祸风险【答案】2.D3.C【解析】2.依据资料,可知〝反光板〞、〝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天然〝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都能削弱太阳辐射,使抵达空中热量增加,目的显然是为了给地球〝降温〞,D正确。
3.〝地球工程〞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给地球〝降温〞,削弱而不增强太阳辐射,C正确。
降低大气温度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增强自然灾祸风险,ABD错。
以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重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表示图〞。
完成以下效果。
4.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A.地质时期的冰期 B.历史时期的暖和期C.地质时期的间冰期 D.历史时期的冰冷期5.该时期为A.哺乳植物时代 B.海生藻类时代C.爬举植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答案】4.A5.A【解析】4.图中海岸线深化大海,说明此时地球温度低,海面大大下降,时间为1万年以前,属于第四集冰期末,应为地质时期的冰期,A正确。
2020高考地理 第四单元 第17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创新设计》
11
板块一
板块二
@《创新设计》
(2017年4月浙江选考)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 ℃或0 ℃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下图 为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 )
A.冰期
B.间冰期
C.温暖期
12
D.寒冷期
板块一
板块二
@《创新设计》
22
板块一
板块二
@《创新设计》
4.(2016年10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 均值)变化图。完成(1)~(2)题。
(1)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900~1910年
B.1910~1940年
C.1940~1975年
D.1975~2010年
第17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创新设计》
考试内容 1.全球气候变化 考 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 试 变化的特点 标 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和 准 图示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 活动的影响
选考要求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
析世界气候变化趋势与原 c
@《创新设计》
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17
板块一
板块二
@《创新设计》
解析 结合图中云杉主要分布区及冰盖范围的变化可判断,甲时期的云杉主要分布 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最北界 比丙时期的纬度要偏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偏低,则甲到丙时期北美气 温是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B项正确;由此可知 C、D项错误。 答案 B
【复习指导】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9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回扣9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纲再现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bc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d回扣导图1.全球气候变化地质时期: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历史时期:气温曲线与雪线曲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近现代时期: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发生显著变化(热带、寒带增加,亚热带减少);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影响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2016·1月浙江学考)北半球平均温度高于南半球。
下图是近千年全球气温变化(以900年为基准)模拟结果图。
读图完成1~2题。
1.1800年以来北极海冰变化特点及成因分别是( )A.海冰面积变大;气候变暖B.海冰面积变小;气候变暖C.海冰面积变大;气候变冷D.海冰面积变小;气候变冷2.近50年来,南北半球气温变化情况是( )A.南北半球温差在逐年缩小B.北半球变暖,南半球变冷C.南半球变暖比北半球剧烈D.北半球变暖比南半球剧烈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即可。
第2题,根据北半球平均温度高于南半球的信息,结合图示可知,如果南北半球温差变化百分比为正,则说明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南半球,反之则小于南半球。
(2016·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目前全球变暖已经对许多自然系统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生产。
2020版高考地理 15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五)(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2018年11月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2.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 ℃等温线高度将上移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海平面将上升1.B 2。
B [第1题,材料中“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说明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使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如多数高纬度地区降水将增加,变得湿润;但是也导致某些地区降水减少,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所以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普遍变得干旱是不正确的。
]读1960年以来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与同期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图,回答3~4题。
1961~2014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1961~2014年西藏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3.由此可知,近60年来西藏气候变化趋势为( )A.温湿B.冷干C.冷湿D.温干4.由此推断,西藏地区( )A.年降水增多,冰川面积增加B.冰川融水增大,湿地面积扩大C.可耕地面积增加,利于农牧业生产D.高原寒带与亚寒带界线向东、南移动3.A 4.C [第3题,图中显示,近60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与平均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
第4题,西藏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高原雪线上升,冰川萎缩;地面水体蒸发加剧,湿地减少;高原寒带与亚寒带界线向西、北移动.由于温带范围扩大,降水增多,使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增加,也将更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畜牧业发展。
](2019·临沂模拟)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
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剖析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剖析主标题:全球气候变化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副标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剖析关键词:气候变暖、气候变暖的危害、气候变暖的措施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考点剖析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是人地关系负反馈的一面镜子。
每年各省市的高考都有 涉及,涉及的考点无外乎是气候变化的现象分析、气候变暖的危害及其主要应对策略。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分析方法与手段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 1〜2题。
1. 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湿一干冷一温湿交替变化B.干冷一暖湿一干冷交替变化C.暖干一暖湿一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一干冷一湿冷交替变化 2. 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最可能是( )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C.黄赤交角的变化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3. 在M 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 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分析」本题考查气候变化。
1.根据树木年轮的疏密,由四周向中心依次:稀疏一密集一 稀疏,年轮密则植物生长缓慢,反映气候干冷;故推测 A 项正确。
2.气候变化的周期大「约 11年,反映太阳活动(黑子)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3.M 时期年轮密,反映气候寒冷, D 项正确。
气候变暖则海平面上升,故气候寒冷则海平面下降。
【答案】1.A 2.B 3.D二、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海平面下降4. 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经济变化牛产生括憑化自然资激变化(1)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全球变暖对主要生产领域都有影响,如对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3)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加剧___________ ,引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改变。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附答案专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一)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D.海平面下降参考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气候温暖时期,树木生长快,年轮间距宽;气候寒冷时期,树木生长慢,年轮间距窄。
第2题,M时期为寒冷时期,冰川广布,海平面下降。
A、B、C选项均为温暖时期的自然现象。
(二)[2019·安徽联考]某年的气温(或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之差称为气温距平(或降水量距平)。
近50年来,西藏年平均气温为3.9 ℃,年降水量为448 mm,且变化明显。
读西藏年平均气温距平、年降水量距平图,完成1--2题。
1、西藏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气候特点是()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2、2000年以后,西藏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A.温带草原和草甸退化B.冰川和冻土融化加快C.一年一熟的北界南移D.旱灾加剧,粮食减产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信息理解气温距平和降水量距平的内涵,距平值大于0,表示变暖或变湿,距平值小于0,表示变冷或变干。
根据图中气温距平和降水量距平曲线分析,西藏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气温距平为正值,降水量距平也多为正值,说明年平均气温较高、年降水量较大,气候具有暖湿特点。
第2题,根据图中曲线判断,2000年以后,西藏地区气候趋向暖湿,主要影响高寒草原和草甸,并非温带草原和草甸,A错;气温升高,加速冰川和冻土的融化,B对;年平均气温升高,一年一熟的北界将北移,C错;降水增加,旱灾应减少,粮食可能增产,D错。
2020版高考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中图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C.华北平原D.横断山脉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 )A.计划生育B.提升城市化水平C.节约水源D.开发新能源解析:1.B 2.D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第2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我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下图为地质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及降水特点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生代以干旱为主B.第四纪冰川面积比现在小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D.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4.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全球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变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D.极端天气减少,流行疫病减少解析:3。
D 4。
C 第3题,图中显示新生代全球气候以湿润为主,A错;第四纪气候较寒冷,属于大冰期,冰川覆盖面积应该比现在大,B错;整个地质时期,寒冷期偏短,温暖期偏长,C错;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D正确。
第4题,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在变暖的过程中,地球上可能会发生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如持续性干旱、热浪、大暴雨等。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甲、乙两时间段,气温变化率( )A.甲大于乙B.甲小于乙C.甲等于乙D.不能判断6.导致地质时期全球气温反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毁林开荒②太阳活动③燃烧化石燃料④火山喷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气候变暖对冻土开始出现界线的变动表述,正确的是( ) A.向北移B.向南移C.山区上移D.山区下移解析:5。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频考点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③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④加强国际的合作。
(2019·广东六校联考)冰川是西北干旱地区河流补给 的重要来源,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西北内陆 河流域冰川面积有明显变化并对流域水资源产生重大影 响。读下图,完成 1~2 题。
1.关于 1989—2013 年间祁连山区苏干湖流域冰川 面积-气温、降水变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命题视角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 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 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 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 据此,完成 4~5 题。 4.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 ) A.全球变暖 B.酸雨危害 C.城市内涝 D.生物多样性减少
A.期间冰川面积呈持续缩减的趋势 B.冰川面积与冰川覆盖区 7~8 月平均气温变化趋 势呈明显的正相关 C.冰川面积与冰川覆盖区降水量变化趋势呈明显的 正相关 D.冰川覆盖区气温变化是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2.苏干湖水源主要来自附近山区的冰川融水和雨 水,有资料表明 1989—2000 年间的苏干湖面积由从 86 km2 增加到 105 km2。导致湖泊面积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气温较低,蒸发较弱,降水量多于蒸发量 B.气温快速回升,冰川融化加速,融水补给增加 C.流域内降水增加 D.冰川融水增加和降水的增多双因素的叠加
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1989—2013 年间冰川面 积总体呈波状减少,而不是持续缩减,A 错。冰川面积与 冰川覆盖区 7~8 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部分时段为正相 关,部分时段为负相关,B 错。冰川面积与冰川覆盖区降 水量变化趋势无明显相关性,C 错。7~8 月气温总体呈 上升趋势,而冰川面积总体为缩减趋势,是由于气温升高, 融化量增大,导致面积缩减,所以冰川覆盖区气温变化是 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D 对。故选 D。第 2 题,苏干
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课时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素能专攻
一、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强化解题技能·提高核心素养
【判读方法】 气候类型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进行判读。具体判读时一 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步走的方法。 1.根据气温极值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
第2课时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梳理整合 考点导析 素能专攻
梳理整合
立足课前自评·提升基础复习
一、全球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 (1)含义: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2)度量指标: 温度 、 降水量 、风等要素的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期
地质时期(距今1万 年以前)
2.(2016·上海卷,25~26)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 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据此回答(1)~(2)题: (1)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年雨型,各月降水均匀,在50 mm 左右,年 降水量大致在700~1 000 mm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年降水量为300 ~1 000 mm
夏雨型,降水最多月超过100 mm,年降水 量为500~800 mm
少雨型,降水最多月少于100 mm,年降水 量一般不到400 mm
亚热带季 风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考点探究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具体影响如下 所示:
2020版高考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中图版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 主要因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7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2.全球气候变暖的具体对策
-8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7全国Ⅰ卷,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 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 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 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第1~3题。
-5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1.西藏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气候特点是( ) A.暖湿 B.暖干C.冷湿 D.冷干 2.应对西藏地区气候变化,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深入开展气候和环境监测与研究 关闭 B.加大种植业的比重,提高生产效益 第1题,读图可知,西藏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距平为正值,降 C.加大人口迁入,提高环境承载力 水距平也是正值 ,说明气候具有暖湿的特点。第 2题,应对西藏地区气候的 D.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 ,促进经济发展
)
关闭
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读图可知,近年来,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增温趋 缓,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仍在波动上升。图中显示,近十几 年来(阴影所示)并没有发生火山喷发。故选B项。 B
解析
关闭
答案
-19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2017天津卷,11)读图文材料,完成第2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 ℃或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 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 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10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影响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 (2)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 的迁移。 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0高考地理 第四单元 第17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试标准考试内容选考要求核心素养1.全球气候变化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和图示cc1.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世界气候变化趋势与原因,探究其产生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结合全球变暖的背景,说明气候变化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深刻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d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1)含义: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2)衡量指标:温度、降水量、风等。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期图示变化特点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①波动变化②冷暖干湿相互交替③变化周期长短不一历史时期(近1万年以来)两次较大波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15世纪以来为寒冷期近现代(近一两百年来) ①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②降水量变化显著(温带、热带增加,亚热带减少)【深度思考1】有人说,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就不会发生变化。
判断此观点的科学性并说出理由。
提示不科学。
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主要表现为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可见,即使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也会发生变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提示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有人认为冰川融化会导致淡水资源更加充沛,而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深度思考2】判断下列说法的合理性。
(1)气候变化就是气候变暖。
(2)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提示(1)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
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现象。
(2)气候变暖也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气候变暖会使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会增加。
考点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地理复习检测: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
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雪线应该升高;东海的温度比南海低,随着全球变暖,东海的水温升高,南海的鱼种也能在东海生存;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是全球变暖的结果;由于全球变暖,原来的生态系统被打乱,所以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答案:A
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积雪是水体的一种,由于水体的热容量比较大,能够对气候起到调节作用,积雪面积减少,对大气的调节作用降低,导致地表温差加大;积雪面积较少,岩石被裸露,遭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将加剧,容易导致岩崩现象;积雪与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没有直接联系;积雪较少,说明气温升高,所以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升高。
答案:D
(2020·湖南师大附中)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4.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解析: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又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现象;为了控制全球变暖,各国应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3.A 4.D
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5~7题。
北京和张家口两地近50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
5.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解析:读图可知,就多年平均气温而言,①比③高;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②的降水量大于④。
比较北京与张家口可知,北京的纬度比张家口低,所以多年平均气温高;北京比张家口靠近海洋,所以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张家口大。
故表示北京气候的是①和②。
答案:A
6.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解析:分析资料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上升,降水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减少,所以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答案:D
7.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解析:气温呈波动上升,降水呈波动减少,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因为气温上升,蒸发量就会增多,加上降水量减少,地表就会变得更干燥与疏松,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答案:A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全球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
解析: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读图可以确定全球升温3℃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影响,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增产。
答案:B
9.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解析: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北非粮食减产;西亚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区,中亚多为温带沙漠气候区,在全球温度升高3℃后,中亚粮食增产幅度(0~40%)没有西亚地区(>40%)大。
答案:B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1.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解析:气候温暖湿润时,树木生长旺盛,年轮稀疏;而寒冷干燥时,生长缓慢,年轮稠密。
答案:10.B 11.C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从上图可以看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层变薄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C.太阳辐射增强
D.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增多
解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
答案:B
13.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性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因此,A项因果关系颠倒;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故B 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有的地方变干,有的地方降水增加,但总体降水不一定增
加,故C项错;南极的大陆冰川融化,面积应该减小,故D项不正确。
答案:B
二、综合题
14.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
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请你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
统一变化的。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作为考查点,提供了多方面的材料,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分析每个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各地理要素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这说明气候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
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
(3)水土流失导致以下各地理要素发生变化:
土壤变化:肥力下降
地貌变化:地表多沟谷,平坦高原呈现破碎状
植被变化:自然植被分布的高原覆盖率下降
气候变化:地方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
水文变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15.读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________和________。
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亚寒带某些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西部严重缺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室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甲烷①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变化之中,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②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多,CO2强烈吸收红外线辐射,使大气增温(2)①气候更加干旱②退化成草场③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
(3)气候干旱是温室效应会使该地区更加干旱,影响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