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集合与函数概念1.3.1函数的单调性(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A版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表示自然数集,N*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e M,或者a电M,两者必居其一.(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0).【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7)已知集合A有>个元素,则它有n个子集,它有n一个真子集,它有个非空子集,它有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交集AQB{x I x e A,且x e B}(1)AA=A⑵An0=0⑶AnB匸AAQB u B并集AUB{x I x e A,或x e B}补集{x I x e U,且x电A}(1)AUA=A(2)AU0=A(3)AUB-AAUB-Bi An(C A)=02Au(c A)=UU U(AA B)=(C A)U(B)UUU【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I x I<a(a〉0){x I一a<x<a}I x I>a(a〉0)x I x<-a或x>a}I ax+b l<c,I ax+b I>c(c〉0)把ax+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丨x I<a,I x I>a(a〉0)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A=b2一4acA>0A=0A<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I\11V1111I tIV °卜\yO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2(其匸bx=x=—122a无实根1±Jb2一4ac2ahx<x)112ax2+bx+c〉0(a〉0)的解集{x I x<x或x〉x}「b、{x I x丰一——}2aRax2+bx+c<0(a〉0)的解集{x I x<x<x}1200〖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A T B.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b是两个实数,且a<b,满足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b];满足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b);满足a§x<b,或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b),(a,b];满足x>a,x>a,x§b,x<b的实数x的集合分别记做[a,),(a,),(—g,b],(—g,b).注意:对于集合{兀1a<x<b}与区间(a,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a<b.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⑤y=tan x中,x丰k兀+—(k G Z).2⑥零(负)指数幕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g(x)]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g(x)§b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二f(x)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a(y)x2+b(y)x+c(y)二0,则在a(y)丰0时,由于x,y为实数,故必须有'二b2(y)-4a(y)-c(y)>°,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A T B.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aG A,bG B•如果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x ,当x<x 时,都12•1••2有f(x)〉f(x),那么就说•••12•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yo(1)利用定义y=f(x)(2)利用已知函数的 f(x )N. 单调性1f (X )(3)利用函数图象(在f(x)某个区间图 xx x象下降为减)12(4)利用复合函数(2)打““”函数f (x )-x+x (a >0)的图象与性质(3) /(x )分别在(一a 厂、2]、W'a ,+8)上为增函数,分别在S ,°)、(0,2]上为减函数.q 石£最大(小)值定义V -24a\② 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二f [g (x )],令u 二g (x ),若y 二f (u )为增,u 二g (x )为增,则y 二f [g (x )]为增;若y 二f (u )为减,u 二g (x )为减,则y 二f [g (x )]为增;若y 二f (u )为增,u 二g (x )为减,则y 二f [g (x )]为减;若y 二f (u )为减,u 二g (x )为增,则y 二f [g (x )]为减. ①一般地,设函数y 二f (x )的定义域为1,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x e 1f (x )<M ;(2)存在x 0e1,使得f (x 0)-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x )记作f (x )二M .max②一般地,设函数y 二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e 1,都有f (x )=m ;(2) 存在x 0e1,使得f (x 0)-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x )的最小值,记作f (x )-m .00max【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性质定义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a-(a,f (aj)KT .(1) 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jy(-a.0K/(j)-xi-—(d>0),都有如果对于函数f (x)定义域内(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轴对称)h、°左移h个单位>y=f(x+h)y=f(x)m>y=f(x)+k ②伸缩变换y=f(x)°<吧1申>y=f(①x)®>i,缩y=f(x)°申申申>y=Af(x)A>1,伸③对称变换y=f(x)原点>y=-f(-x)y=f(x)直线y=<>y=f-1(x)去掉申轴左边图象保留y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y轴对称图象>y=f(I x l)y=f(x)<保留x轴上方图象<将x 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②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在x=0处有定义,则f(°)-°.③奇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化解函数解析式;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④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幕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幕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x n=a,aGR,xGR,n>1,且nGN,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当n是奇数时,a的n次方根用+③根式的性质:(na)n=a;当n为奇数时,n an=a;当n为偶数时,(a>0)(a<0)符号n'a表示;当n是偶数时,正数a的正的n次方根用符号na表示,负的n次方根用符号一n a表示;0的n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次方根.②式子na叫做根式,这里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当n为奇数时,a为任意实数;当n为偶数时,a、0.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m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幕的意义是:a n二nam(a>0,n e N,且n>1).0的正分数指数幕等于o.+m1m f1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幕的意义是:a一n=(一)n=n:(—)m(a>0,n e N,且n>1).0的负分数指数幕没a¥a+有意义.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a r-a s=a r+s(a>0,r,s e R)②(a r)s=a r(a>0,r,s e R)③(ab)r=a r b r(a>0,b>0,r e R)【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函数名称指数函数定义函数y-a x(a>0j i a丰1)叫做指数函数a>10<a<1V八y-ax/\y-a x y图象丿\y-1(0,1)(0,1)—”鼻,O x0x定义域R值域(0,+如过定点图象过定点(0,1),即当x=0时,y二1.奇偶性非奇非偶单调性在R上是增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①加法:log M +log N 二log(MN )aaa③数乘:n log M =log M n (n e R )aa②减法:lo g M -lo g N 二lo gaaa N④a lo g a N =Nn⑤log M n=logM(b 丰0,n e R )ab a〖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a x 二N (a >0,且a 丰1),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 二log N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a②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③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x=lo g N o ax =N (a >0,a丰1,N >0).a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1=0,log a =1,log a b =b .aa a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 g N ,即lo g N ;自然对数:l nN ,即lo g N (其中e =2.71828...).10e(4)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 >°,a丰1,M >0,N >0,那么log N⑥换底公式:log N —b (b >0,且b丰1)a log ab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设函数y二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C,从式子y二f(x)中解出x,得式子x(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y),x在A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y)表示x是y的函数,函数X=9(y)叫做函数y=f(x)的反函数,记作X=f T(y),习惯上改写成y=f T(X).(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f(x)中反解出x=f T(y);③将x=f-1(y)改写成y=f-1(x),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y=f(x)与反函数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②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y=f-1(x)的值域、定义域.③若P a b)在原函数y=f(x)的图象上,则P'(b,a)在反函数y=f-1(x)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y=f(x)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二x a叫做幕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a是常数.关于y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幕函数在(°,+8)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i,i).③单调性:如果0,则幕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8)上为增函数•如果0,则幕函数的图象在(°,+8)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④奇偶性:当a为奇数时,幕函数为奇函数,当a为偶数时,幕函数为偶函数.当a=-(其中p,q互质,p和q GZ),p若p为奇数q为奇数时,则y=x p是奇函数,若p为奇数q为偶数时,则y=x p是偶函数,若p为偶数q为奇数时, ■q则y=XP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幕函数y二x a,xG(°,+8),当a>1时,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下方,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上方,当a<1时,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上方,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f(x)二ax2+bx+c(a丰°)②顶点式:f(x)二a(x-h)2+k(a丰°)③两根式: f(x)二a(x—x1)(x—x2)(a丰°)(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b 需,顶点坐标是②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函数在Z ,-冷上递减’在[--2a ,+Q 上递增’当x 一2a 时' 2a 4a M (x ,0)M (x ,0),MM 曰x -x I 二I a I ① 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③ 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x )二ax 2+bx +c (a 丰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x 二一b4ac -b 22a'4a4ac -b 2bb 、min (X )=石;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A版) 函数的单调性 PPT课件
思考:用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是什 么?需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步:设区间上任意两点
x1 , x2 ,且 x1 < x2 。
自变量的值x1 , x2 ,当x1 x2时, 都有f ( x1 ) f ( x2 ),
你能类比地给出减函数的定义吗?
一般地,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 自变量的值x1 , x2 ,当x1 x2时, 都有f ( x1 ) f ( x2 ), 那么就说函数f ( x)在区间D上是
其中y f ( x)在区间[5, 2),[1,3)上是减函数, 在区间[2,1),[3,5]上是增函数. 函数y f ( x)的增区间是[2,1),[3,5]; 减区间是[5, 2),[1,3).
思考:
函数y f ( x)的增区间能写成"[2,1) [3,5]"吗? 增区间能写成"[2,1)或[3,5]"吗?
第二步:作差 f ( x1 ) f ( x2 ) 整理化简。 第三步:判断 f ( x1 ) f ( x2 ) 的符号。 第四步:根据 f ( x1 )与 f ( x2 )的大小关系下结论。Βιβλιοθήκη 判断并证明函数 f ( x)
x 在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小 结
2.利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1.函数的单调性. (局部概念、应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3.1函数的单调性
问题:下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观察图形,你能指出该 天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吗?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补集及综合应用学案 新人教A
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补集及综合应用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补集及综合应用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补集及综合应用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补集及综合应用1.了解全集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易混点)2.理解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并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重点、难点)3.会用Venn图、数轴进行集合的运算.(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补集阅读教材P10补集以下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全集(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2)记法:全集通常记作U。
2.补集文字语言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U A符号语言∁U A={x|x∈U,且x∉A}图形语言3∁U U=∅,∁U∅=U,∁U(∁U A)=A.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只有实数R才可以做为全集U.()(2)一个集合的补集一定含有元素.( )(3)集合∁Z N与集合∁Z N*相等.()【解析】(1)×.由全集的定义可知,所有的集合都可以做为全集.(2)×。
∵∁U U=∅,∴(2)错.(3)×.∵0∉∁Z N,而0∈∁Z N*,∴(3)错.【答案】(1)×(2)×(3)×2.已知全集U={x||x|<5,x∈Z},A={0,1,2},则∁U A=________。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 课标要求: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 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在子集以及集合运算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A版数学目录(超详细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目录新课标A版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单元测试•综合专栏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实习作业•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本节综合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2.2函数的表示法•本节综合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3.2奇偶性•本节综合实习作业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2.1指数函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本节综合2.2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本节综合2.3幂函数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实习作业•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3.1函数与方程•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本节综合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本节综合实习作业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单元测试综合专栏新课标A版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圆与方程•单元测试综合专栏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复习参考题•实习作业•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四章圆与方程• 4.1圆的方程•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空间直角坐标系•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单元测试综合专栏新课标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二章统计•第三章概率•单元测试•综合专栏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与案例•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算法的概念• 1.1.2程序框图和算法的逻辑结构•本节综合1.2基本算法语句• 1.2.1输入、输出、赋值语句• 1.2.2条件语句• 1.2.3循环语句•本节综合1.3算法与案例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实习作业•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2.1随机抽样• 2.1.1简单随机抽样• 2.1.2系统抽样• 2.1.3分层抽样•本节综合2.2用样本估计总体•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本节综合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3.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本节综合实习作业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三章概率•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3.1随机事件的概率•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3.1.2概率的意义•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本节综合3.2古典概型• 3.2.1古典概型• 3.2.2随机数的产生•本节综合3.3几何概型• 3.3.1几何概型• 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本节综合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单元测试综合专栏新课标A版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单元测试•综合专栏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函数y=Asin(ωx+ψ)•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单元测试综合专栏新课标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二章数列•第三章不等式•单元测试•综合专栏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应用举例• 1.3实习作业•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二章数列•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1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三章不等式•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 3.4基本不等式:•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单元测试综合专栏新课标A版选修一•新课标A版选修1-1•新课标A版选修1-2新课标A版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月考专栏•期中专栏•期末专栏•单元测试•综合专栏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椭圆• 2.2双曲线• 2.3抛物线•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3.1变化率与导数• 3.2导数的计算•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章综合月考专栏期中专栏期末专栏单元测试新课标A版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四章框图•月考专栏•期中专栏•期末专栏•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点击这里展开-- 查看子节点索引目录,更精确地筛选资料!第一章统计案例•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同步练习•综合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同步练习•综合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同步练习•综合第四章框图• 4.1流程图• 4.2结构图•同步练习•综合月考专栏期中专栏期末专栏单元测试本章综合新课标A版选修二•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1•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2•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3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单元测试•本册综合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曲线与方程• 2.2椭圆• 2.3双曲线• 2.4抛物线•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单元测试本册综合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单元测试•本册综合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1.1变化率与导数• 1.2导数的计算•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1.5定积分的概念• 1.6微积分基本定理• 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同步练习•本章综合单元测试本册综合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单元测试•本册综合第一章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 1.2排列与组合• 1.3二项式定理•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4正态分布•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三章统计案例•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本章综合•同步练习单元测试本册综合新课标A版选修三•新课标A版选修3-1•新课标A版选修3-3•新课标A版选修3-4新课标A版选修3-1•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第二讲古希腊数学•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第七讲千古谜题•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单元测试•本册综合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同步练习•本章综合单元测试本册综合新课标A版选修3-3•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第四讲球面三角形•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单元测试•本册综合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同步练习•本章综合单元测试本册综合新课标A版选修3-4•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综合专栏•单元测试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平面刚体运动•对称变换•平面图形的对称群•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n元对称群S•多项式的对称变换•抽象群的概念•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带饰和面饰•化学分子的对称群•晶体的分类•伽罗瓦理论•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综合专栏单元测试新课标A版选修四•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4-1•选修4-2•新课标A版选修4-4•新课标A版选修4-5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4-1•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单元测试•本册综合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同步练习•本章综合单元测试本册综合选修4-2•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单元测试•本册综合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三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短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二特征向量的应用•同步练习•本章综合单元测试本册综合新课标A版选修4-4•第一章坐标系•第二章参数方程•单元测试•本册综合第一章坐标系• 1.1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伸缩变换• 1.2极坐标系• 1.3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4圆的极坐标方程• 1.5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同步练习•本章综合第二章参数方程• 2.1曲线的参数方程• 2.2直线和圆的参数方程• 2.3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2.4一些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同步练习•本章综合单元测试本册综合新课标A版选修4-5•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第二讲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单元测试•本册综合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二讲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单元测试•本章综合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单元测试•本章综合单元测试本册综合。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1课件:1-3-1-1 函数的单调性
(3)一个函数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调区间时,不 能用“∪”连接,而应该用“和”或“,”连接,如函数 y =1x(x≠0)在区间(-∞,0)和(0,+∞)上都是减函数,不能 认为 y=1x(x≠0)的单调减区间为(-∞,0)∪(0,+∞).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十二分。
象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_上__升__的___. ②在区间__(-__∞__,__+__∞__)__上,随着 x 的增大,f(x)的值
__增__大____,在此区间上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_增___函__数__.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十二分。
(3)已知函数 f(x)=-2x+1 的图象如图 2 所示,①从左
由图象知函数的单调区间为(-∞,-3],[3,+∞). 其中,单调减区间为(-∞,-3],单调增区间为[3,+ ∞).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十二分。
拓展提升 常用画图象求单调区间
(1)对于初等函数y=kx+b,y=ax2+bx+c,y=kx单调 区间的确定,常借助于函数图象直接写出.
(2)对于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往往转化成分段函数去处 理其图象,借助于图象的变化趋势分析相应函数的单调性 (区间).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十二分。
3.函数 y=f(x)在 R 上为增函数,且 f(2m)>f(-m+9),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A.(-∞,-3) B.(0,+∞)
C.(3,+∞)
D.(-∞,-3)∪(3,+∞)
(2)∵f(x)=x2-2(1-a)x+2 =[x-(1-a)]2+2-(1-a)2, ∴f(x)的减区间是(-∞,1-a]. 又∵已知 f(x)在(-∞,4]上是减函数, ∴1-a≥4,即 a≤-3. ∴所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3].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 课标要求: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在子集以及集合运算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1.3.1 第2课时
第2课时 函数的最值[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2.会求简单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知识点 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答 不一定.函数的最值首先是一个函数值,它是值域的一个元素.若仅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实数x ,都有f (x )≤M ,但M 不在函数值域内,则M 不能称为函数的最值.例如函数y =1x (0<x <1),对于任意x ∈(0,1),0<y <1成立,由于0,1不在值域(0,1)内,因此0,1都不是这个函数的最值,这个函数既没有最大值也没有最小值.题型一 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最值例1 已知函数f (x )=⎩⎪⎨⎪⎧x 2,-1≤x ≤1,1x,x >1.求f (x )的最大值、最小值.解 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当x =±1时,f (x )取最大值为f (±1)=1.当x =0时,f (x )取最小值f (0)=0,故f (x )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反思与感悟 1.分段函数的最大值为各段上最大值的最大者,最小值为各段上最小值的最小者,故求分段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应先求各段上的最值,再比较即得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2.如果函数的图象容易作出,画出分段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并求其纵坐标即得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跟踪训练1 (1)函数f (x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函数在[-2,2]上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是( )A.f (-2),f (3)B.0,2C.f (-2),2D.f (2),2答案 C解析 由图象可知,x =-2时,f (x )取得最小值为f (-2)=-1, x =1时,f (x )取得最大值为f (1)=2.(2)画出函数f (x )=⎩⎪⎨⎪⎧-2x ,x ∈(-∞,0),x 2+2x -1,x ∈[0,+∞)的图象,并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函数的最小值.解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和[0,+∞),函数的最小值为f (0)=-1.题型二 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例2 求函数f (x )=xx -1在区间[2,5]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 任取2≤x 1<x 2≤5, 则f (x 1)=x 1x 1-1,f (x 2)=x 2x 2-1,f (x 2)-f (x 1)=x 2x 2-1-x 1x 1-1=x 1-x 2(x 2-1)(x 1-1),∵2≤x 1<x 2≤5,∴x 1-x 2<0,x 2-1>0,x 1-1>0, ∴f (x 2)-f (x 1)<0.∴f (x 2)<f (x 1).∴f (x )=xx -1在区间[2,5]上是单调减函数.∴f (x )max =f (2)=22-1=2,f (x )min =f (5)=55-1=54. 反思与感悟 1.当函数图象不易作或无法作出时,往往运用函数单调性求最值. 2.函数的最值与单调性的关系:(1)若函数在闭区间[a ,b ]上是减函数,则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为f (a ),最小值为f (b );(2)若函数在闭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则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为f (b ),最小值为f (a );(3)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所给区间的开闭,若是开区间,则不一定有最大(小)值. 跟踪训练2 已知函数f (x )=x +1x .(1)求证:f (x )在[1,+∞)上是增函数; (2)求f (x )在[1,4]上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1)证明 设1≤x 1<x 2, 则f (x 1)-f (x 2)=(x 1+1x 1)-(x 2+1x 2)=(x 1-x 2)·x 1x 2-1x 1x 2.∵1≤x 1<x 2,∴x 1-x 2<0,x 1x 2>1, ∴x 1x 2-1>0,∴f (x 1)-f (x 2)<0,即f (x 1)<f (x 2). ∴f (x )在[1,+∞)上是增函数. (2)解 由(1)可知,f (x )在[1,4]上递增, ∴当x =1时,f (x )min =f (1)=2, 当x =4时,f (x )max =f (4)=174. 综上所述,f (x )在[1,4]上的最大值是174,最小值是2.题型三 闭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3 已知函数f (x )=x 2+ax +3,x ∈[-1,1]. (1)若a =1,求函数f (x )的最值; (2)若a ∈R ,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解 (1)当a =1时,f (x )=x 2+x +3=(x +12)2+114,故函数在[-1,-12]上单调递减,在[-12,1]上单调递增,又f (-1)=3,f (-12)=114,f (1)=5,∴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14.(2)∵f (x )的对称轴为x =-a2.当-a2<-1,即a >2时,函数f (x )=x 2+ax +3在[-1,1]上单调递增,f (x )min =f (-1)=4-a .当-1≤-a 2≤1,即-2≤a ≤2时,f (x )min =f (-a 2)=a 24-a 22+3=3-a 24.当-a2>1,即a <-2时,f (x )=x 2+ax +3在[-1,1]上单调递减,f (x )min =f (1)=4+a .综上可知,f (x )min=⎩⎪⎨⎪⎧4-a ,a >2,3-a24,-2≤a ≤2,4+a ,a <-2.反思与感悟 1.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且它们只能在区间的端点或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取到.2.解决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首先将二次函数化为y =a (x +h )2+k 的形式,再依a 的符号确定抛物线开口的方向,依对称轴x =-h 得出顶点的位置,再根据x 的定义区间结合大致图象确定最大或最小值.对于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 (1)区间固定,对称轴变动(含参数),求最值; (2)对称轴固定,区间变动(含参数),求最值; (3)区间固定,最值也固定,对称轴变动,求参数. 通常都是根据区间端点和对称轴的相对位置进行分类讨论.3.对于二次函数f (x )=a (x -h )2+k (a >0)在区间[p ,q ]上的最值问题可作如下讨论: (1)对称轴x =h 在区间[p ,q ]的左侧,即当h <p 时,f (x )max =f (q ),f (x )min =f (p ). (2)对称轴x =h 在区间[p ,q ]之间,即当p ≤h ≤q 时,f (x )min =f (h )=k . 当p ≤h <p +q2时,f (x )max =f (q );当h =p +q 2时,f (x )max =f (p )=f (q );当p +q 2<h ≤q 时,f (x )max =f (p ).(3)对称轴x =h 在区间[p ,q ]的右侧,即当h >q 时, f (x )max =f (p ),f (x )min =f (q ). 当a <0时,可类似得到结论.跟踪训练3 已知函数f (x )=x 2+2ax +2,x ∈[-5,5].(1)当a =-1时,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使y =f (x )在区间[-5,5]上是单调函数. 解 (1)当a =-1时,f (x )=x 2-2x +2=(x -1)2+1, ∵x ∈[-5,5],故当x =1时,f (x )的最小值为1. 当x =-5时,f (x )的最大值为37.(2)函数f (x )=(x +a )2+2-a 2图象的对称轴为x =-a . ∵f (x )在[-5,5]上是单调函数, 故-a ≤-5,或-a ≥5.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5,或a ≥5}. 题型四 函数最值的实际应用例4 某公司生产一种电子仪器的固定成本为20 000元,每生产一台仪器需增加投入100元,已知总收益满足函数:R (x )=⎩⎪⎨⎪⎧400x -12x 2,0≤x ≤400,80 000,x >400.其中x 是仪器的月产量.(1)将利润表示为月产量的函数f (x );(2)当月产量为何值时,公司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元?(总收益=总成本+利润) 解 (1)设月产量为x 台,则总成本为20 000+100x , 从而f (x )=⎩⎪⎨⎪⎧-12x 2+300x -20 000,0≤x ≤400,60 000-100x ,x >400.(2)当0≤x ≤400时,f (x )=-12(x -300)2+25 000;∴当x =300时,f (x )max =25 000,当x >400时,f (x )=60 000-100x 是减函数, f (x )<60 000-100×400<25 000. ∴当x =300时 ,f (x )max =25 000. 即每月生产300台仪器时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25 000元.反思与感悟 1.解实际应用题要弄清题意,从实际出发,引入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列出函数关系式,分析函数的性质,从而解决问题,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实际应用问题中,最大利润、用料最省等问题常转化为求函数最值来解决,本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利用配方法和分类讨论思想使问题得到解决.跟踪训练4 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一个出售时,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为得到最大利润,售价应为多少元?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 设售价为x 元,利润为y 元,单个涨价(x -50)元,销售量减少10(x -50)个.∴y =(x -40)(1 000-10x ) =-10(x -70)2+9 000≤9 000. 故当x =70时,y max =9 000.答 售价为70元时,利润最大为9 000元.利用函数最值或分离参数求解恒成立问题例5 已知函数f (x )=x 2+2x +ax ,x ∈[1,+∞).(1)当a =12时,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2)若对任意x ∈[1,+∞),f (x )>0恒成立,试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1)当a =12时,f (x )=x +12x+2.设1≤x 1<x 2,则f (x 2)-f (x 1)=(x 2-x 1)(1-12x 1x 2),∵1≤x 1<x 2,∴x 2-x 1>0,2x 1x 2>2, ∴0<12x 1x 2<12,1-12x 1x 2>0, ∴f (x 2)-f (x 1)>0,f (x 1)<f (x 2). ∴f (x )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 ∴f (x )在区间[1,+∞)上的最小值为f (1)=72.(2)在区间[1,+∞)上f (x )>0恒成立 ⇔x 2+2x +a >0恒成立.设y =x 2+2x +a ,x ∈[1,+∞),则函数y =x 2+2x +a =(x +1)2+a -1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所以当x =1时,y 取最小值,即y min =3+a ,于是当且仅当y min =3+a >0时,函数f (x )>0恒成立, 故a >-3.反思与感悟 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最为常见和重要的方法是从函数最值的角度或分离参数的角度去处理,在分离参数后常使用以下结论: a >f (x )恒成立⇔a >f (x )max a <f (x )恒成立⇔a <f (x )min .跟踪训练5 设f (x )=x 2+4x +3,不等式f (x )≥a 对x ∈R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解析 ∵f (x )=x 2+4x +3=(x +2)2-1, 由f (x )≥a 恒成立,知f (x )min ≥a , ∴a ≤-1.1.函数f (x )(-2≤x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A.f (2),f (-2) B.f (12),f (-1)C.f (12),f (-32)D.f (12),f (0)答案 C解析 由图象可知最大值为f (12),最小值为f (-32).2.已知函数f (x )=1x 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为A ,最小值为B ,则A -B 等于( )A.12B.-12 C.1 D.-1 答案 A解析 可知函数f (x )=1x 在[1,2]上单调递减.∴A =f (1)=1,B =f (2)=12,∴A -B =12.3.函数y =x -1x 在[1,2]上的最大值为( )A.0B.32 C.2 D.3答案 B解析 函数y =x 在[1,2]上是增函数, 函数y =-1x 在[1,2]上是增函数,∴函数y =x -1x在[1,2]上是增函数.当x =2时,y max =2-12=32.4.f (x )=x 2+2x +1,x ∈[-2,2]的最大值是________. 答案 9解析 f (x )=x 2+2x +1=(x +1)2,∴f (x )在[-2,-1]上递减,在[-1,2]上递增, ∴f (x )max =f (2)=9.5.记min{a ,b }=⎩⎪⎨⎪⎧a ,a ≤b ,b ,a >b .若f (x )=min{x +2,10-x }(x ≥0),则f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6解析 由题意,知f (x )=⎩⎪⎨⎪⎧x +2,0≤x ≤410-x ,x >4,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易知f (x )max =f (4)=6.1.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单调性之间的联系(1)对一个函数来说,其值域是确定的,但它不一定有最值,如函数y =1x .如果有最值,则最值一定是值域中的一个元素.(2)若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上单调,则f (x )的最值必在区间端点处取得.即最大值是f (a )或f (b ),最小值是f (b )或f (a ). 2.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探求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一般要先作出y =f (x )的草图,然后根据图象的增减性进行研究.特别要注意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位置关系,它是求解二次函数在已知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主要依据,并且最大(小)值不一定在顶点处取得.一、选择题1.设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x |x |,则f (x )( ) A.只有最大值 B.只有最小值C.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D.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 答案 D解析 f (x )=⎩⎪⎨⎪⎧x 2,x ≥0,-x 2,x <0,画出图象(图略)可知,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2.已知函数f (x )=⎩⎪⎨⎪⎧2x +6,x ∈[1,2],x +7,x ∈[-1,1],则f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 )A.10,6B.10,8C.8,6D.以上都不对答案 A解析 ∵x ∈[1,2]时,f (x )max =2×2+6=10, f (x )min =2×1+6=8.又x ∈[-1,1]时,f (x )max =1+7=8, f (x )min =-1+7=6,∴f (x )max =10,f (x )min =6.3.函数y =x 2-2x +2在区间[-2,3]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 ) A.10,5 B.10,1 C.5,1 D.以上都不对答案 B解析 因为y =x 2-2x +2=(x -1)2+1,且x ∈[-2,3],所以当x =1时,y min =1,当x =-2时,y max =(-2-1)2+1=10.故选B. 4.函数f (x )=11-x (1-x )的最大值是( )A.54B.45C.43D.34 答案 C解析 因为1-x (1-x )=x 2-x +1=(x -12)2+34≥34,所以11-x (1-x )≤43.故f (x )的最大值为43.5.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函数y =f (x )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最小值为5,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7,-3]上( ) A.为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为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为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为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发现函数y =f (x )在区间[-7,-3]上仍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2-x +a -1≥0在R 上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54)B.(-∞,54]C.(54,+∞) D.[54,+∞) 答案 D解析 设f (x )=x 2-x +a -1,问题等价于f (x )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0,∵f (x )=(x -12)2+a -54,当x =12时,f (x )min =a -54,所以a -54≥0,解得a ≥54.故选D.二、填空题7.函数y =1x -2,x ∈[3,4]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1解析 函数y =1x -2在[3,4]上是单调减函数,故y 的最大值为13-2=1.8.函数y =-x 2+x +2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32解析 令u =-x 2+x +2,则u ≥0,且u =-(x -12)2+94.所以当x =12时,u max =94,即y max =32.又因为u ≥0,所以y min =0. 9.函数y =⎩⎪⎨⎪⎧x +1,x ∈[-3,-1],-x -1,x ∈(-1,4]的最小值为_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5 0解析 由题意可知,当x ∈[-3,-1]时,y min =-2;当x ∈(-1,4]时,y min =-5,故最小值为-5.同理可得,最大值为0.10.已知函数f (x )=x 2-2x +3在闭区间[0,m ]上有最大值3和最小值2,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因为f (x )=x 2-2x +3=(x -1)2+2, 所以f (0)=f (2)=3.又因为m >0,所以m ∈[1,2].三、解答题11.求函数f (x )=x 2-2ax +2在[-1,1]上的最小值.解 函数f (x )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 =a ,且函数图象开口向上,如图所示:①当a >1时,f (x )在[-1,1]上单调递减,故f (x )min =f (1)=3-2a ;②当-1≤a ≤1时,f (x )在[-1,1]上先减后增,故f (x )min =f (a )=2-a 2;③当a <-1时,f (x )在[-1,1]上单调递增,故f (x )min =f (-1)=3+2a .综上可知,f (x )的最小值为f (x )min =⎩⎪⎨⎪⎧ 3-2a ,a >1,2-a 2,-1≤a ≤1,3+2a ,a <-1.12.若二次函数满足f (x +1)-f (x )=2x 且f (0)=1.(1)求f (x )的解析式;(2)若在区间[-1,1]上不等式f (x )>2x +m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1)设f (x )=ax 2+bx +c (a ≠0),由f (0)=1,∴c =1,∴f (x )=ax 2+bx +1.∵f (x +1)-f (x )=2x ,∴2ax +a +b =2x ,∴⎩⎪⎨⎪⎧ 2a =2,a +b =0,∴⎩⎪⎨⎪⎧a =1,b =-1,∴f (x )=x 2-x +1. (2)由题意知x 2-x +1>2x +m 在[-1,1]上恒成立,即x 2-3x +1-m >0在[-1,1]上恒成立.令g (x )=x 2-3x +1-m =⎝⎛⎭⎫x -322-54-m , 其对称轴为x =32, ∴g (x )在区间[-1,1]上是减函数,∴g (x )min =g (1)=1-3+1-m >0,∴m <-1.13.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绿化,某房地产公司要在拆迁地(如图所示的长方形ABCD )上规划出一块长方形地面建小区公园(公园的一边落在CD 上),但不超过文物保护区△AEF 的边EF .如何设计才能使公园占地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已知AB =CD =200 m ,BC =AD =160 m ,AE =60 m ,AF =40 m).解 如图所示,设P 为EF 上一点,矩形CGPH 为规划出的公园,PH =x ,则PN =200-x . 又因为AE =60,AF =40,所以由△FNP ∽△F AE ,得FN AF =PN AE, 所以FN =PN AE ·AF =200-x 60·40=23(200-x ), 所以AN =AF -NF =40-23(200-x ), 所以PG =160-AN =120+23(200-x ). 故矩形CGPH 的面积为S =x [120+23(200-x )] =-23(x -190)2+23×1902(140≤x ≤200). 所以当x =190时,S max =23×1902=24 06623(m 2). 答 当PH =190 m ,PG =126 23m 时,公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24 066 23m 2.。
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1全部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04年8月26日星期四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熟记有关数集的专用符号。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含义教学难点:集合含义的理解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教学过程:引入问题〔I〕提出问题问题1: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问题2: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讨论问题:按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问题2已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板书标题〕。
复习问题问题3: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数集,点集〕〔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x-<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到一条线数的集合,不等式73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
〔II〕讲授新课1.集合含义通过以上实例,指出:〔1〕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说明:在初中几何中,点,线,面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同样集合也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可描述,不可定义。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4: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分别是什么?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a是某一具体的对象,那么a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成立。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假设a是集合A中的元素,那么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假设a不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目录湖北晨光(必修+选修)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2函数及其表示1.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直线的方程3.3直线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圆与方程4.1圆的方程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2基本算法语句1.3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2用样本估计总体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函数y=Asin(ωx+ψ)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1.3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3二项式定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数学史选讲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湖北晨光培训学校整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四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第二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 圆周角定理二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 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四 弦切角的性质五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第三讲 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 一 平行射影二 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 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 选修4-4参数方程选讲第一讲 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 第二讲 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 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三、直线的参数方程 四、渐开线与摆线选修4-5不等式选讲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一 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 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第二讲 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一 比较法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三 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 一 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 二 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三 排序不等式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一数学归纳法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3第2课时补集及集合运算的综合应用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
2.已知集合A={x|x<a},B={x|x<-1,或x> 0},若A∩(∁R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B={x|x<-1,或x>0},
∴∁RB={x|-1≤x≤0}. 因而要使A∩(∁RB)=∅,结合数轴分析(如下图), 可得a≤-1.
1.全集与补集的互相依存关系 (1)全集并非是包罗万象,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它是对于 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仅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 所有元素,如研究整数,Z就是全集,研究方程的实数解,R 就是全集.因此,全集因研究问题而异. (2)补集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 A是全集U的子集,随着所选全集的不同,得到的补集也是不 同的,因此,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解:∁RB={x|x≤1 或 x≥2}≠∅. ∵A ∁RB,∴分 A=∅和 A≠∅两种情况讨论. (1)若 A=∅,此时有 2a-2≥a,∴a≥2; (2)若 A≠∅,则有2aa≤-1,2<a, 或22aa- -22<≥a2,, ∴a≤1. 综上所述,a≤1 或 a≥2.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 A ∁RB,对 A=∅与 A≠∅进行分类 讨论,转化为等价不等式(组)求解,同时要注意区域端点的问 题.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5
谢谢欣赏!
求集合补集的基本方法及处理技巧
(1)基本方法:定义法.
(2)两种处理技巧:
①当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直接套用定义或借助 Venn图求解.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3.1.1 函数的单调性
[规律方法] 1.本题逆用函数单调性,将函数值的不等关系,转 化为与之等价的代数不等式组,但一定注意定义域.
2.设x1,x2∈D,且x1<x2: (1)f(x1)<f(x2)⇔f(x)在D上是增函数; (2)f(x1)>f(x2)⇔f(x)在D上是减函数.
【活学活用 3】 已知函数 f(x)的定义域为[-2,2],且 f(x)在区 间[-2,2]上是增函数,f(1-m)<f(m),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 ∵f(x)在[-2,2]上是增函数,且 f(1-m)<f(m),
类型二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 2】 画出函数 y=-x2+2|x|+1 的图象并写出函数的单调 区间. [ 思 路 探 索 ] 去绝对值 → 化为分段函数 → 作图象 → 求单调区间
解 y=--xx22+-22xx++11,,xx≥<00,, 即 y=- -xx- +1122+ +22, ,xx≥ <00,. 函数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单调增区间为(-∞,-1],[0,1], 单调减区间为[-1,0],[1,+∞).
高一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第1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
【课标要求】 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 2.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方法. 【核心扫描】 1.单调性的概念.(重点、难点) 2.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及函数单调性的应用.(重点)
新知导学 1.定义域为I的函数f(x)的增减性
探究点3 若函数f(x)在定义域内的两个区间A、B上都是减(增) 函数,你能认为f(x)在区间A∪B上是减(增)函数吗? 提示 不能.如f(x)=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 也是减函数,但不能说它在定义域(-∞,0)∪(0,+∞)上是 减函数,如取x1=-1<1=x2,有f(-1)=-1<1=f(1),不 满足减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 函数的单调性(第二课时)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1课时《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函数图象局部变化趋势,是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增减性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缺少严谨的数学语言描述,所以本节课是学生数学思想的一次重要提高。
函数单调性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内容的基础,对进一步探索、研究函数的其他性质有着示范性的作用,对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有着广泛作用。
此外在比较数的大小、导数以及相关的数学综合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整个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知识之一.
1.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2.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符号语言的认知;应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代数推理论证。
一、知识梳理
(一).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
(1)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2)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二)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1.设值:设任意x1、x2属于给定区间,且;
2.作差:差;
3.变形:变形的常用方法有:因式分解、配方、有理化等;
4.判号:确定的正负;
5.下结论:由定义得出函数的单调性。
二、题型探究
类型一求单调区间并判断单调性
例1.函数y=|x2-2x-3|的图象如图所示,试写出它的单调区间,并指出单调性.
反思与感悟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当函数出现两个以上单调区间时,单调区间之间可用“,”分开,不能用“∪”,可以用“和”来表示;在单调区间D上函数要么是增函数,要么是减函数,不能二者兼有.
类型二证明单调性
例2.求证:函数f (x )=x +x 1
在[1,+∞)上是增函数.
反思与感悟 运用定义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应在函数的定义域内给定的区间上任意取x 1,x 2且x 1<x 2的条件下,转化为确定f (x 1)与f (x 2)的大小,要牢记五大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小结.
类型三 单调性的应用
命题角度1 利用单调性求参数范围
例 3 ① 已知函数f (x )=x 2-2ax -3在区间[1,2]上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解析】 由于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故其增区间为[a ,+∞),减区间为(-∞,a ],而f (x )在区间[1,2]上单调,所以[1,2]⊆[a ,+∞)或[1,2]⊆(-∞,a ],即a ≤1或a ≥2. ② 若函数f (x )=-ax ,x ≥13a -1x +4a ,x<1,是定义在R 上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31
B.31
C.,+∞1
D.81∪,+∞1 答案 A
【解析】 要使f (x )在R 上是减函数,需满足:
·1+4a ≥-a ·1.-a<0,解得81≤a <31
.
反思与感悟 分段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除了要保证各段上单调外,还要接口处不能反超.另外,函数在单调区间上的图象不一定是连续不断的.
命题角度2 用单调性解不等式
例4 已知y =f (x )在定义域(-1,1)上是减函数,且f (1-a )<f (2a -1),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f (1-a )<f (2a -1)等价于
1-a>2a -1,-1<2a -1<1,
解得0<a <32
, 即所求a 的取值范围是0<a <32.
反思与感悟 若已知函数f (x )的单调性,则由x 1,x 2的大小,可得f (x 1),f (x 2)的大小;由f (x 1),f (x 2)的大小,可得x 1,x 2的大小.
三.达标检测
1.f (x )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总有a -b f (a )-f (b )>0,则必有( )
A .函数f (x )先增后减
B .函数f (x )先减后增
C .函数f (x )是R 上的增函数
D .函数f (x )是R 上的减函数
【解析】由a -b f (a )-f (b )
>0知,当a >b 时,f (a )>f (b );当a <b 时,f (a )<f (b ),所以函数f (x )是R 上的增函数.
【答案】 C
2.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R ,且为增函数,f (1-a )<f (2a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3.f (x )是定义在[0,+∞)上的减函数,则不等式f (x )<f (-2x +8)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解析】 依题意,得不等式组解得38
<x ≤4. 【答案】<x ≤48
4.求证函数f (x )=x21
在(0,+∞)上是减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