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必修一《洛阳牡丹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京版必修一《洛阳牡丹记》教案》

《北京版必修一《洛阳牡丹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洛阳牡丹的相关知识,强调信息提取的全面准确性。

2.品味散文大家笔下准确、简明、富于趣味的说明语言。

3.通过对文章字里行间信息的捕捉,体会作者以及洛阳人对牡丹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简明的说明语言。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所传达出的趣味。

四、教学方法交流研讨。

五、教学过程1.播放学生作业中有关牡丹诗配画的幻灯片,导入新课。

过渡:我们的网络作业是缩写《洛阳牡丹记》,要求用白话文,百字左右。

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缩写的情况。

2.展示学生作业中三个缩写段(有关牡丹的知识)的内容。

在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洛阳牡丹相关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明确提取信息需全面、准确的要求。

牡丹花最好的是出自洛阳。

牡丹花品种甚多,有的花名是以人名命名的,也有的是以地名命名的,还有的是以颜色或寓意命名的。

牡丹花中,有一种名叫千叶肉红花的,它最早是被一个砍柴人在山中寻得,后又卖给了魏仁浦,然后开始受众人所喜爱的。

牡丹花花期不长,因此古代人把花蒂用蜡封起来。

要想种出好的牡丹,那么就要靠嫁接了,有的接花人把接头放在热水中烫一下,这也许是方法吧!——魏立桐[问题:翻译不准确、主要信息点有遗漏、信息点不准确等]牡丹在各地都有盛产,而洛阳所出的牡丹为天下第一。

洛阳人最爱牡丹,牡丹花的花名以不同方式命名。

花王为姚黄,花后为魏花。

牡丹在宋朝时达到了鼎盛。

洛阳的风俗是爱花,春天,所有人都插花到花败时。

洛阳向宫廷进花,用菜叶包裹保鲜,民间插花技术也盛传。

——王晓烨[问题:比上一段好,但仍有信息点不准确与信息点有遗漏的问题]牡丹非洛阳独有,唯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牡丹始盛于唐,繁盛于宋,品种多达24种,花型硕大,花色斑斓。

其中姚黄为王,魏花为后。

洛人甚爱牡丹,每至牡丹盛开之日,人皆鬓插牡丹,竞为游遨。

好品种需嫁接,为进贡还需用“菜叶藉覆法”“蜡封花蒂法”储运,因此,这些技术也日趋完备。

——郭怡亭[相对较好,由学生进行解读]以上均由学生点评、总结,教师适当点拨。

《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⑵、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

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⑴、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内容有初步了解。

⑵、精读文本主体部分,进而感悟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⑶、品读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光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领悟作者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是何等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⑵、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教学重点: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教学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预习阶段⑴、读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有不能独立解决的疑点(如:意思无法疏通的地方),可在小组内研讨。

如还不能解决,可以把问题汇总,留待上解决。

在阅读中,如有所感,可加注旁批。

⑵、布置学生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

题目:《我眼中的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与欧阳修》⑶、分组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

利用报刊杂志、网络,收集图片、(包括诗词等)。

此项工作可分组进行。

2、堂活动⑴、学生展示预习成果①学生介绍欧阳修及相关材料,并梳理整合。

使学生对欧阳修生平及思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②用PPT形式展示收集整理的有关牡丹的资料。

⑵、逐段诵读文,质疑段内无法理解之处,由学生做出旁批。

⑶、老师和学生一道解决疑难问题,疏通整合中应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

以下这些可作为重点。

实词:备、第、见、齿、名、乖、有常、假、旌、斫、鬻、直虚词:者、而、其、以、乃⑷、研读、讨论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这11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设置问题:①为什么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②洛阳牡丹被誉为牡丹之王是缘于个性,你认为它的个性表现在什么地方?③“魏紫”、“姚黄”在洛阳牡丹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特点?④历代咏赞牡丹的诗很多,何以欧阳修言“未闻有以名著者”?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参考答案:—3段,主要写牡丹的品种,突出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并进一步说明在洛阳牡丹是花中之王。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北京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北京版
、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知识。
教学重难点
解读第、段;揣摩理解本文“可以称得上说明文的典范”这一观点。
教学计划
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疏通文义,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并初步梳理行文思路,解读第、段。
第二课时:侧重在细致梳理行文思路的基础上,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侧重理解本文在简明流畅说明文字里涉笔成趣的独特说明特色。
、从美学角度来欣赏维纳斯的残缺美,体会在艺术欣赏中,想象的作用。
、联系中外多种艺术作品实例,体会作品所体现的美学规律。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本文清晰的结构和作者严谨的思路。
、正确理解艺术作品“残缺美”中“残缺”的含义,它不等同于缺陷,“残缺美”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其他部分的和谐。
教学策略
教学计划
课时
第三课时:练习检测
预习作业
①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②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侧重疏通文义,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并初步梳理行文思路。,解读第、段
教学重难点
初步梳理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播放文件(关于“牡丹”的图片及历代咏赞牡丹的诗篇)
二、文本探究
a、她必须失去双臂――完整
――2段、3段,从正面论述。
――4段、5段,从反面论述。
、她失去的必须是双臂――而不是其他部分――6段、7段补充说明,强化文章核心观点。
本文的论说结构非常严谨串内容,为后文的赏析作铺垫
、青冈卓行强调,维纳斯像必须失去双臂才能如此秀丽迷人,那么艺术作品一定要刻意追求残缺美吗?讨论回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洛阳牡丹记》公开课教案 共49页

《洛阳牡丹记》公开课教案 共49页

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
类:类型。文言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 “辈、侪、属、徒、流”等,表示复
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 指代词,相当于现在的“们、这一
皆不减它出者,而洛阳人不甚 类 减” :。 逊色。
惜至,牡谓丹之则果不子名花,,直曰曰某花花。某其花意;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谓不天假下曰真牡花丹独而牡可丹知,也其。名其之爱著重,“ 词 做或不 ”形” ,容当是词后否,定面如副搭配词“,名不后词好面时、只,不能这想个搭、配名不动词
• 衙(yá)校(xiào) 花蒂(dì) 畦(qí)塍(chéng)
• 斫(zhuó)
棠棣(dì) 藉(jiè)覆
• 山篦(bì)子 檀(tán)心 笙(shēng)歌
• 蘸(zhàn)杀 幄帟(yì) 一擫(yè)红
出:出产。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 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
“牡丹出丹州”应为“牡丹 出(于)丹州。
之如此。
就活用作动词。
著:显著
假:借
译文:洛阳花也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的类 型,都不逊色其他地方出产的花,但是洛阳人不是特别看重, 称它们果子花,叫什么花什么花;到牡丹则不命名,直接称花。 那意思就是认为天下真正的花惟独牡丹,它(洛阳牡丹)名声 的显著,不借助称牡丹的名称就可以知道了。洛阳人(对牡丹) 的喜爱和看重就到了这种地步。
他的《醉翁亭记》、《乐亭记》、《与高司 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 序》都是传世佳作。他独撰《新五代史》、 与宋祁合修《新唐书》。有《欧阳文忠公 集》。
积累字词
芍药 绯桃 磅礴 瘿木 美恶隔并 旌其所异者 潜溪绯 鹤翎红 莲花萼 魏仁溥 樵者 十数缗 鬻其园 荆棘 游遨 衙校 花蒂 畦塍 斫 棠棣 藉覆 山篦子 檀心 笙歌 蘸杀 幄帟

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洛阳牡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描绘牡丹的写作技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1.2 教学内容洛阳牡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描绘牡丹的写作技巧分析和欣赏《洛阳牡丹记》的文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洛阳牡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描绘牡丹的写作技巧互动法: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欣赏法:分析和欣赏《洛阳牡丹记》的文章第二章:洛阳牡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1 洛阳牡丹的起源和发展讲解洛阳牡丹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强调洛阳牡丹在中国花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2 洛阳牡丹的文化意义讲解洛阳牡丹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和价值第三章:描绘牡丹的写作技巧3.1 观察和描写讲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强调观察细节和运用修辞手法的重要性3.2 表达和情感讲解表达和情感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真情实感和感受的表达第四章:分析和欣赏《洛阳牡丹记》的文章4.1 文章结构和内容分析讲解《洛阳牡丹记》的文章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4.2 文章写作技巧欣赏讲解《洛阳牡丹记》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第五章:创作和展示5.1 创作指导给出创作的主题和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5.2 作品展示和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给予鼓励和指导第六章:小组讨论与研究6.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牡丹品种进行研究。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了解所选品种的特点、历史和文化意义。

6.2 研究成果展示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品种的特点、历史和文化意义。

鼓励学生运用图像、文字和口头表达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第七章:创意写作与表达7.1 创意写作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个牡丹主题的写作任务,如写一首关于牡丹的诗、一篇关于牡丹的故事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发挥创意,表达自己对牡丹的感受和想象。

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讲解《洛阳牡丹记》,使学生了解洛阳牡丹的历史、品种、花期、赏花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洛阳牡丹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内容概要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第二章:洛阳牡丹的历史2.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的起源、发展历程及与其他花卉的对比。

2.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洛阳牡丹的起源、历史演变、与其他花卉的对比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示洛阳牡丹的历史。

第三章:洛阳牡丹的品种3.1 教学目标掌握洛阳牡丹的主要品种及其特点。

3.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洛阳牡丹的品种分类、特点、花色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洛阳牡丹的品种特点。

第四章:洛阳牡丹的花期4.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的花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洛阳牡丹的花期、开花时间、花期影响因素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表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洛阳牡丹的花期特点。

第五章:洛阳牡丹的赏花习俗5.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观赏的文化习俗及其背后的意义。

5.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洛阳牡丹观赏的习俗、活动、文化内涵等。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并感受洛阳牡丹观赏的文化习俗。

第六章:文学作品中的洛阳牡丹6.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洛阳牡丹,加深对洛阳牡丹文化内涵的理解。

6.2 教学内容本章选取部分涉及洛阳牡丹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进行分析解读。

采用文本解析、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洛阳牡丹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第七章:洛阳牡丹的绘画艺术7.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高一语文《洛阳牡丹记》北京

高一语文《洛阳牡丹记》北京

高一语文《洛阳牡丹记》北京高一语文《洛阳牡丹记》北京一。

教学内容:《洛阳牡丹记》二、本周学习目标通过讲解《洛阳牡丹记》,达到三个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2、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射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3、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三、知识归纳总结1、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为谏官,正直敢言,要求改革政治,受到政敌打击,多次被贬降。

以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晚年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趋向保守。

欧阳修是史学家,与宋祁共同重编《唐书》,为区别于后晋刘昫监修的《唐书》,后称《新唐书》.又独自编写了《五代史记》,为区别于宋初薛居正监修的《五代史》,后称《新五代史》。

他又是目录学家、金石学家、考古学家。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评论的“诗话〞形式。

他也懂园艺和工艺美术,著有《洛阳牡丹记》、《砚谱》。

他还精于书法、绘画的鉴赏。

他提倡文学革新运动,主张文章要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大力奖励后进,居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地位,对诗文革新贡献巨大。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他极力提倡平实的文风,并以主考官的身份把那些写作浮文的考生一律“刷〞掉。

就是这一次,苏东坡、苏辙和曾巩及其弟曾牟、曾布同中进士。

他还扶持了王安石、苏舜钦、尹洙等一批新文学的中坚力量。

一时间,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文学俊杰风起云涌,这是继唐代李白、杜甫之后中国文学艺术的又一巅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东坡〕、苏辙,是中国古代八位最杰出的散文大师,其中有六位出现在这一时期.2、欧阳修的文学成就:〔1〕他的散文成就很高,有丰富的政治内容,风格平易流畅,委曲婉转,长于以情动人.尤其是一些文艺性散文,写得风神绵邈,跌宕生姿,抒情气息十分浓厚。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9课《洛阳牡丹记》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9课《洛阳牡丹记》
见:被 齿:提及,重视 誉:夸奖 而越州牡丹因产地远,很少见,当然更不被
人重视,而即便是越州人也不敢自夸,拿来 和洛阳牡丹一争高下。这样洛阳牡丹就稳稳 地享有了天下第一的美誉。
第二段重点词:
皆不减它出者 而洛阳人不甚惜 至牡丹则不名
减:不及 甚:很 名:用作动词,
呼其名,称其名
第二段
重点句:
重点字 斫以卖魏氏 斫:用斧头砍或削 以:用来 鬻其园 鬻:yù 卖
❖ 5—7段:
❖ 主要写牡丹的名称,突出魏花、姚黄, 说明其“王中之王”与“(王)后”的 特殊地位。
这里为什么详写魏、姚?是不是在卖 弄掌故?
❖ 作者详写魏、姚,其中颇多传奇色彩,读来 饶有趣味。但这样写并不是在卖弄掌故,因 为若无魏花(出自官家)、姚黄(出自民间) 这样不平常的品种,那么牡丹在洛阳何以能 稳坐花中之王的宝座,就不免让人产生疑问。 所以详写魏花、姚黄的不同凡响,是说明洛 阳牡丹特殊地位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2、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 有初步了解。
3、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 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
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 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难点:
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示学生对文本 深刻的理趣、生活乐趣的思考。
2、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 醉翁,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 (今属江西)人。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 《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 六一。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 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 家”。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教案 3.9《洛阳牡丹记》北京版必修1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教案 3.9《洛阳牡丹记》北京版必修1

《洛阳牡丹记》教案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⑵、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

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⑴、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

⑵、精读文本主体部分,进而感悟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⑶、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光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领悟作者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是何等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⑵、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教学重点: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5、教学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1、预习阶段⑴、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有不能独立解决的疑点(如:意思无法疏通的地方),可在小组内研讨。

如还不能解决,可以把问题汇总,留待课上解决。

在阅读中,如有所感,可加注旁批。

⑵、布置学生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

题目:《我眼中的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与欧阳修》⑶、分组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

利用报刊杂志、网络,收集图片、文章(包括诗词等)。

此项工作可分组进行。

2、课堂活动⑴、学生展示预习成果①学生介绍欧阳修及相关材料,并梳理整合。

使学生对欧阳修生平及思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②用PPT形式展示收集整理的有关牡丹的资料。

⑵、逐段诵读课文,质疑段内无法理解之处,由学生做出旁批。

⑶、老师和学生一道解决疑难问题,疏通整合文章中应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

以下这些可作为重点。

实词:备、第、见、齿、名、乖、有常、假、旌、斫、鬻、直虚词:者、而、其、以、乃⑷、研读、讨论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这11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设置问题:①为什么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②洛阳牡丹被誉为牡丹之王是缘于个性,你认为它的个性表现在什么地方?③ “魏紫”、“姚黄”在洛阳牡丹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特点?④历代咏赞牡丹的诗很多,何以欧阳修言“未闻有以名著者”?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参考答案:1—3段,主要写牡丹的品种,突出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并进一步说明在洛阳牡丹是花中之王。

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洛阳牡丹记》word公开课学案

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洛阳牡丹记》word公开课学案

《洛阳牡丹记》
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号,晚年又号,谥,是(朝代)文学家、史
学家,与代的、,代的苏洵、苏辙、、曾巩合称
“”。

二、重点字音
1.瘿( )木
2.美恶( )隔并
3.旌( )其所异者
4.潜( )溪绯( )
5.一擫
( )红 6.鹤翎( )红 7.莲花萼( ) 8.魏相仁溥( )家 9.斫( ) 10.十数缗( ) 11.鬻( )其园 12.张幄( )帟( )
13.衙校( ) 14.棠棣() 15.藉( )覆 16.篦()子
17.畦塍( ) 18.蘸()杀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并翻译全句。

1.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于洛花敌。

2.予甚以为不然。

……;又况天地之和气,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3.夫中与和者,有常之气。

其推于物也,亦宜为有常之形。

4.洛阳之俗,大抵好花。

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5.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使马上不动摇。

以蜡封花蒂,乃数日不落。

四、思考题
1.文中第三段“说者”认为洛阳牡丹之美缘于什么?欧阳修怎么看待“说者”的观点?
2.以“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为引子,说说你对“名气”的看法。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洛阳牡丹记》word教案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洛阳牡丹记》word教案
教案
课题
洛阳牡丹记
授课时间




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2、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3、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
2、精读文本主体部分,进而感悟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教学
用具
PPT
教学
时间
三课时
教学
过程
见下页
板书
设计
结构:
(1-4)花品序第一(品种);
(5-8)花释名第二(名称);
(9-11)风俗记第三(风俗)。
课程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阶段:
1、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布置学生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题目:《我眼中的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与欧阳修》。
3、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光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教育目标:1、领悟作者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是何等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2、、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
难点
重点: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②你同意谁的观点?
参考:强调物种内在原因是对的。限于当时科技水平,对内在原因是什么,作者当然不可能做出生物学上的说明。旁批认为这里喻指对个性发展的肯定,对于文学家的作品做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符合“接受美学”原理。就欧阳修这篇文章而言,可能对“得于气之偏也”还会有进一步阐发。

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洛阳牡丹记是一本介绍洛阳牡丹历史、文化、品种、观赏等方面的书籍。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洛阳牡丹的绚丽历史,欣赏牡丹的美丽画卷,感受牡丹文化的博大精深。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洛阳牡丹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2. 掌握牡丹的品种特点及观赏要点;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图片展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二章:洛阳牡丹的历史2.1 洛阳牡丹的起源介绍洛阳牡丹的起源,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花中之王”。

2.2 洛阳牡丹的发展从唐代开始,洛阳牡丹逐渐发展为国内外知名的赏花胜地。

宋代时,洛阳牡丹达到了鼎盛时期。

2.3 洛阳牡丹的传说故事讲述洛阳牡丹的传说故事,如“牡丹仙子”、“牡丹诗会”等,传承牡丹文化。

第三章:洛阳牡丹的品种3.1 牡丹的分类根据花瓣、花色、花型等特征,将牡丹分为多个品种,如凤丹、豆绿、赵粉等。

3.2 主要品种特点介绍洛阳牡丹的主要品种及其特点,如红茶花、黄花魁、碧血球等。

3.3 品种欣赏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欣赏洛阳牡丹的美丽品种。

第四章:洛阳牡丹的观赏4.1 牡丹观赏季节讲解洛阳牡丹的最佳观赏季节,即每年的四月至五月。

4.2 牡丹观赏地点介绍洛阳牡丹的主要观赏地点,如洛阳国家牡丹园、王城公园等。

4.3 观赏牡丹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观赏牡丹时,要注意保护花卉,文明赏花。

第五章:洛阳牡丹文化活动5.1 牡丹花会介绍洛阳牡丹花会的起源、发展及活动内容,如赏花、交易、文艺表演等。

5.2 牡丹诗词通过欣赏牡丹诗词,让学生感受牡丹文化的魅力,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5.3 牡丹绘画介绍牡丹绘画的历史及特点,展示牡丹绘画作品,让学生体会牡丹的艺术之美。

第六章:牡丹与民俗6.1 牡丹在民俗中的地位探讨牡丹在民间信仰、节庆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例如在清明节扫墓时摆放牡丹以寄托哀思。

《洛阳牡丹记 》教学设计 张建平

《洛阳牡丹记 》教学设计  张建平

必修(一)《洛阳牡丹记》教学设计北京市顺义区第二中学张建平一、教材分析《洛阳牡丹记》是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精度课文,这个单元是说明科普文的单元,说明科普文主要是向人介绍某种知识和方法,这样就需要有明确的写作顺序,达到使人未见其面,但似亲临其声,亲见其物的效果。

本单元之后的泛读导引“不要人夸颜色好”,在基于本单元的文体特征的基础上也主要是强调写文章要以实用为目的,表面的辞藻是次要的,另外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文采是更高的追求目标,首要的要求是能够利用文章完成交流和表达的目的。

所以本单元及本课后可安排使用类文体写作。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作者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高,本文虽然是说明文的体裁,但是蕴含在文中的作者的观点、个人的审美情趣也散发着大家的光辉。

1.学习本文仍然要以积累一些文言词语、掌握一些文言句式等为基础。

2.文章较长,要在扫清文字障碍之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能分析文章每部分都写了那些内容。

3.通过课下搜集材料和课上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研究牡丹兴盛的这种文化现象。

三、教学过程1.预习阶段①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

有关牡丹种植方法、发展演变过程的资料,有关牡丹的诗词歌曲等。

②在周记本上摘抄一篇典范的说明文。

摘抄之后分析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顺序。

③读课文,利用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不能理解的地方作出标记,课上集体讨论解决。

如果课下阅读过程中有所感悟,也可在书旁加注旁批。

2.课堂活动(1)可以用有关牡丹的诗词歌曲导入,也可以“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导入。

(2)诵读课文,较难的3、4两段由教师诵读,其余段落方式可以多样。

(3)解疑答惑,疏通文义可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先行小组内解决,未能解决的汇总课上讨论解决。

疏通文章大意,文章的三段内容较为难理解,在理解字面大意基础上要抓住文中重要的语言标志“予甚以为不然”理解。

师生共同完成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工作。

不追求积累数量,但求记忆效果。

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第一章:简介洛阳牡丹1.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意义。

认识洛阳牡丹的特点和魅力。

1.2 教学内容:洛阳牡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洛阳牡丹的品种和特点。

洛阳牡丹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洛阳牡丹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图片展示法:展示洛阳牡丹的图片,增强学生对牡丹的直观认识。

第二章:洛阳牡丹的种植与养护2.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的种植条件和方法。

学会洛阳牡丹的养护技巧和管理。

2.2 教学内容:洛阳牡丹的种植条件和土壤要求。

洛阳牡丹的种植方法和步骤。

洛阳牡丹的养护技巧和管理要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洛阳牡丹的种植条件和方法。

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洛阳牡丹的种植和养护实践。

第三章:洛阳牡丹的观赏与文化3.1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洛阳牡丹的美丽景色。

了解洛阳牡丹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洛阳牡丹的观赏景点和特色。

洛阳牡丹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洛阳牡丹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3.3 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到洛阳牡丹观赏景点进行实地观赏。

讲授法:讲解洛阳牡丹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第四章:洛阳牡丹的绘画与艺术4.1 教学目标:学会描绘洛阳牡丹的绘画技巧。

了解洛阳牡丹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和表现。

4.2 教学内容:洛阳牡丹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洛阳牡丹在书法、陶瓷、刺绣等艺术领域的应用。

洛阳牡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4.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洛阳牡丹的绘画创作。

讲授法:讲解洛阳牡丹艺术的应用和表现。

第五章:洛阳牡丹的保护与传承5.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保护的重要性。

学会洛阳牡丹的传承方法和文化弘扬。

5.2 教学内容:洛阳牡丹保护的意义和现状。

洛阳牡丹的传承方法和途径。

洛阳牡丹文化弘扬的策略和措施。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洛阳牡丹保护和传承的方法。

讲授法:讲解洛阳牡丹文化弘扬的策略和措施。

第六章:洛阳牡丹节庆活动6.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节庆的背景和意义。

洛阳牡丹记优秀课件4(微课) 北京版

洛阳牡丹记优秀课件4(微课) 北京版
欧 阳 修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 士,谥文忠,是北宋文学家、史 学家,吉州(今江西吉安)人。 景祐三年(1036)因同情范 仲淹遭贬,写信切责谏官方若讷 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 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 等职。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 州。回朝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 撰等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 事。
1、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 因为,介词 2、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
相当于“而”,连词
3、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没:凭借,介词
4、不宜限其中以自私:相当于“而”,连词
5、延州红,以州著: 因,介词
6、斫以卖魏氏:
相当于“而”,连词
7、寺僧耕之以植桑麦: 相当于“而”,连词 8、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 用,介词
绯桃 幄帟 庶 鬻
绯闻 瘿木 棠棣 藉覆 蘸 溥 遍被四方上下
游遨 篦子 斫
畦塍 一擫红 缗
1、才得备众花一种: 充当 2、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提及,重视
3、洛阳亦有黄芍药…

,皆不减它出者: 不及,逊色
4、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 不顺 5、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 表明,显示 6、人税十数钱: 交税 7、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 以物衬垫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精品]《洛阳牡丹记》导学案.doc

[精品]《洛阳牡丹记》导学案.doc

《洛阳牡丹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梳理并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知识。

2、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其相关的文化知识。

3、熟读课文,感悟欧阳修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生活情趣,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学习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精读第3、4段,感悟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生活情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课文疏通要求:通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要逐字逐句,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强调句子翻译。

有无法疏通的地方,可在小组内研讨。

如还不能解决,可以把问题汇总,留待课上解决。

在阅读中,如有所感,可加注旁批。

2、收集资料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包括图片、诗词、故事传说等(制作卡片或PPT)。

3、走近作者,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题目自拟。

二、积累整合掌握本文重点实词、虚词及其他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现象|:_ 2重要实词: 3词类活用找出活用词语并解释4 一词多义|:解释划线词语r 一岁不过数朵岁-I岁遣衙校一员,乘驿马r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名洛阳牡丹始盛,然未闻有以名著者I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为为"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

I人家治地为畦膛种之。

至春见花乃归其r 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

然予甚以为不然。

I 虽负担者亦然。

r 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

虽虽负担者亦然I 丑好虽异,而得分气之偏病则均或J 或以汤中蘸杀与之。

“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r 牡丹出丹州出< 列第不出三已下I 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中J 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此盖天地之中 5古今异义 6重点虚词:解释划线词语乃f 洛阳..百九州之中。

今普明寺后林池,0其地。

“ 0得登舟渡池至花所。

至花落0罢。

、0数日不落。

以[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斫以卖魏氏。

寺僧耕之以植桑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⑵、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

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
⑴、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

⑵、精读文本主体部分,进而感悟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⑶、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光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领悟作者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是何等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⑵、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教学重点: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5、教学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1、预习阶段
⑴、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有不能独立解决的疑点(如:意思无法疏通的地方),可在小组内研讨。

如还不能解决,可以把问题汇总,留待课上解决。

在阅读中,如有所感,可加注旁批。

⑵、布置学生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

题目:《我眼中的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与欧阳修》
⑶、分组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

利用报刊杂志、网络,收集图片、文章(包括诗词等)。

此项工作可分组进行。

2、课堂活动
⑴、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①学生介绍欧阳修及相关材料,并梳理整合。

使学生对欧阳修生平及思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②用PPT形式展示收集整理的有关牡丹的资料。

⑵、逐段诵读课文,质疑段内无法理解之处,由学生做出旁批。

⑶、老师和学生一道解决疑难问题,疏通整合文章中应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

以下这些可作为重点。

实词:备、第、见、齿、名、乖、有常、假、旌、斫、鬻、直
虚词:者、而、其、以、乃
⑷、研读、讨论
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这11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设置问题:
①为什么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
②洛阳牡丹被誉为牡丹之王是缘于个性,你认为它的个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③“魏紫”、“姚黄”在洛阳牡丹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特点?
④历代咏赞牡丹的诗很多,何以欧阳修言“未闻有以名著者”?
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
参考答案:
1—3段,主要写牡丹的品种,突出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并进一步说明在洛阳牡丹是花中之王。

第4—7段,主要写牡丹的名称,突出“魏紫”、“姚黄”,说明其“王中之王”与“王后”的特殊地位。

第8段,说明洛阳牡丹从什么时候开始兴盛——始盛于唐,然未有若今之盛。

回答了洛阳牡丹何时取得特殊地位的问题。

9—11段,从习俗等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

从插牡丹、赏牡丹、进贡牡丹,到接种牡丹,牡丹花牵动着洛阳各个阶层人士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故事不一而足,但全都点到而止——善铺陈者,大约据此演绎出厚厚的一部“牡丹传奇”也不太费事了。

⑸、整合研读成果
11个段落彼此有什么联系?
对11段内容作过以上一番揣摩、讨论后,对什么是洛阳牡丹?大概不会简单地认为“洛阳牡丹就是洛阳那个地方的牡丹花”吧。

诚然,这篇文章说明对象十分明确,但作者并不是着眼于事物的表面特征和一般的分类说明,而是用被说明事物最为鲜明的特征——即“洛阳牡丹”的特殊性,作为立意之本。

作者在对事物本身及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材料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紧扣洛阳牡丹特殊性这个中心,融汇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形象与抽象、花卉与文学、花卉与生活、种花与赏花、此花与彼花等丰富素材于一炉,写成了这篇绝妙的说明文字。

因此,文章虽短小,但在时间与空间上开拓出的想象空间极为广阔,在研究学问与写作文章上给人的启发也极为丰富。

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6)品读3、4段,并讨论
设置问题:
①“说者”认为洛阳牡丹之美缘于什么?欧阳修怎么看待“说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
说者认为“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独与它方异。

”而欧阳修甚以为不然。

欧阳修以为,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即元气之病也,美恶鬲并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

意思是说,洛阳牡丹的特别好不是因为洛阳这个地方特别,而是由洛阳牡丹内在原因决定的,正如旁批所说的,绝世之美缘于其个性,得到非同寻常的表现。

②你同意谁的观点?
参考答案:
强调物种内在原因是对的。

限于当时科技水平,对内在原因是什么,作者当然不可能做出生物学上的说明。

旁批认为这里喻指对个性发展的肯定,对于文学家的作品做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符合“接受美学”原理。

就欧阳修这篇文章而言,可能对“得于气之偏也”还会有进一步阐发。

③作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与洛阳牡丹绝世之美的气质有哪些相合之处?
答案略
④在现实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这种气质的折光?答案略
⑺拓展
①讨论“思考练习”二:以“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为引子,说说你对“名气”的看法。

思路提示:这个引子,就是要求在“名气”与“人们的喜爱、推崇”的关系上,在怎样看待一个人(或自己)的名气,名气属于个人的还是大家的,大家一旦讨厌了、名气还存在不存在等一系列问题上,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②现实生活中你认为的“极品”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下作业。

⑴以“中正平和”与“个性”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⑵喜欢诗词的同学,可以积累关于牡丹的诗词,编辑起来,并附上自己的鉴赏文字,并配以相关的图片。

⑶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卉,它的哪些个性吸引了你,模仿本文的第三个段落,写一篇文章,传到班级论坛上,以供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