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概论》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学方法
杨振宁在中国学物理演绎物理学
在美国学物理归纳物理学
“芝加哥风格”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我们主要分析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这里生产力是构成社会的根本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和教育在社会构成层次上相当的社会因素。人口因素是教育的背景。我们选择这四者和教育的关系来较有代表性的揭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
(2)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质量
教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3)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
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
A、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
B、教育程度提高改变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和家庭观
C、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
2000年2%2%96%
(3)制约着课程设置及部分教育内容
A、课程门类。
由古代学校教育的人文课程到自然科学进入学校课程
B、课程内容
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的内容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4)促进教学方法、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
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学校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战略重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科教兴国战略
(二)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1、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1.影响文化的保存、传递、传播。 2.影响文化的创造、更新。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社会变迁是指各种社会现象的变动。
现代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 现代社会正处于丰富的社会环境,富裕的物 质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包围圈中 积极的,消极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正面: 对丰富、扩大、增加儿童的知识, 拓展思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负面: 造就了一批“电视儿童”, 主要是大脑活动和小肌肉操作。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负面影响:铅中毒(智能和心理两个方面) 1)工业生产 2)含铅汽油的废气污染 3)室内污染 4)含铅的衣服、食品等。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内容和手段:丰富、现代化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观点辨析】 观点:学前教育是教小娃娃的事情,每天唱唱
跳跳,能对经济建设起到什么作用。在我看来,幼 儿教育离经济发展太远了。
பைடு நூலகம்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案例:投入1美元 收益6美元 国外对学前教育与个体外在利益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比
文化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对学前教育目标的影响 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具备何种民族特征的人?
如:我国传统文化崇尚“崇善”,而西方崇尚 “爱智”。传统文化忽视个性的发展,侧重群体 性发展,这是宗法制的封建社会的必然后果。 2. 文化对学前教育内容的影响 3 .文化对学前教育方法、手段的影响
(立法权、组织、人事权、经济杠杆、办学权利) 2 . 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答案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3.“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优先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4.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_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文化影响教育_内容的发展。
5.学校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代替的,是因为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适时性持久性全面性。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A )。
A.性质B.教育组织形式C.教育方法D.教育结构2.教育的发展水平最终是由(C.)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文化C.生产力D.意识形态3.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教育具有(D.)。
A.社会性B.超前性C.不适应性D.相对独立性4.同是现代化国家,英国历来注重“绅士”教育;德国重视技术教育;美国注重实用教育;日本注重学历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B )。
A.竞争性B.历史继承性C.独特性D.个别历史继承性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 )2.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指传授新知识。
(×)3.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4.“教育救国论”是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改造社会”也是可以实现的。
(×)5.教育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对政治文明具有一般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忽视此作用。
(×)四、简答1.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手段2、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2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567891011、1213141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6、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17、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上。
1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19、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多样性20、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2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22、将成为21世纪先导的是信息技术2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24、非正式性或非组织性更明显的一种文化是学生文化25、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文化是学生文化26、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师生交往27、一个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方式是终身学习28、能够跨越年龄、跨时空的教育是网络教育29、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物质文化30、信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31、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教育结构32、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34、决定教育目的的是政治经济制度35、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36、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信息革命后37、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舒尔茨38、“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学校教育39、“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网络教育的特点。
40、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学校物质文化41、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4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43、学生文化的成因是学生个人身心特征、同伴群体影响、师生交互作用。
44、学生文化的特征是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4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教育学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本身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发展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社会现代化的程度越高,知识和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越大。
教育的重要性也就越明显。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是渐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接着,党中央又提出来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8年,教育部为落实《纲要》的精神和要求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等基本目标。
这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为国家、为民族有所贡献、有所创造的机会。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和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务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1986年公布义务教育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在国民教育制度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以后,义务教育后阶段的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是否允许个人办学,是否确立重点学校等,对谁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反映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的制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 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 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 的总的要求. ◆练习4: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什 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是由 决定的.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水平 C 文化传统 D 学校 ◆练习5: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 因素.(政治制度)
二,教育与生产力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练习8:在农业社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教育系统中 所占比例很小,工业社会里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迅速提高, 到了信息社会,高等教育的比例迅速提高,实现了高等教育 大众化,甚至普及化.这说明 . A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结构有影响 B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 内容 C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D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这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 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 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教育学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题.单选题1.明代乐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2.学校通过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来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这体现了教育的()A.文化功能B.人口功能C.政治功能D.经济功能3.教育承担着(),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A.发明新科技B.创造新的生产工具.C.传递科学知识D再生产劳动力的功能4.自西汉起,儒学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这与()有关。
A.政治B.生产力水平C.社会文化D.人口状况5.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
这说明了()。
A.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B经济的发展会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C.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D.经济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6.欧洲古代中世纪教育的神学性是由宗教僧侣对教育的垄断决定的,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阶级性是由资本主义物质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这体现了政治对教育的影响哪个方面?()A.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B.影响教育的宗旨和目的C.影响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D.影响教育的管理体制7..影响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B.科学技术C经济D.文化8.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作用不包括( ) 。
A.影响教育目的B.影响学校课程设置与内容C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D.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9.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和网络技术等被应用于教育和教学领域,这是由()影响了教学的的手段。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数量和需求C.教育规模D经济发展水平10.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启动点是( ) 。
A.加大投入,预算优先B.提高认识,转变观念C.实现“两基”,保证“两全”D.依法治教,依法施教11.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的因素是( ) 。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政治制度参考答案: A专家点评: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参考答:B专家点评: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
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因为它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的自觉行为,良好的校风对新师新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参考答案:C专家点评: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对个性的理解B.对集体的看法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参考答案:ABCDE专家点评: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包括教青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文化包括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等。
2.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A.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传统C.学校仪式D.学校物质硬件E.学校规章参考答案:ACE专家点评: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现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从而起到控制生育率的 展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同时在保 待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风
作用。
护环境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 、俗,因此也就不再为“
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更具有责任 多子多福”“重男轻女”
心。
等观念所束缚。
4 . 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使 人们更重视自身价值的 实现和对人生幸福的追 求,他们不愿意因多生 育而耽误自身发展和幸 福生活。
17
二、科教兴国是一项重要战略
十五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 “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科教兴 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 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 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 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功能。
14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传承 (二)文化选择 (三)文化交流 (四)文化创新
15
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6
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党的十二大
党的十三大 党的十四大 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 党的十七大 党的十八大 党的十九大
“在今后二十年内,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需要依靠教育来培养”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9
谢谢诸位同学!
20
5
三、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一)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1. 人口数量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着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 (二)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 (三)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 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2. 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
A.教育领导权B.受教育权利C.教育目的D.教育结构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社会性质3、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Page}4、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Page}6、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7、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8、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9、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A.阶段性要求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D.理想要求多选题10、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C.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D.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E.教育自由化1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B.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C.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D.可以促进民主E.促进社会的变革不定项选择12、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Page}是非判断题13、物质资本是现代经济中更具有关键性的要素。
()14、物质资本是现代经济中更具有关键性的要素。
()简答题1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二单选题1、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2、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教育学知识点(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人才规格内容、方法、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经济功能)(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社会发展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者:舒尔茨核心问题:人力资本理论科技与教育: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影响教育技术教育度科技的作用(科技功能):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宗旨和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传播一定政治意识形态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教育与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影响目的的确立影响内容的选择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成功能(传递与保存)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筛选和整理)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交流与传播)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更新和创造)学校文化:内涵: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构成:观念文化: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规范文化物质文化特征:是一种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
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教育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概述:内发论:观点:个体需要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泛性论(人的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外铄论:观点:外在的力量,如环境、他人、教育代表人物: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洛克:白板说荀子:性恶论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专门训练教师教学有效控制各种影响过因素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对身心发展的促进:个体个性化: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主观能动性:三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最高层次)决定性作用: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内在动因定向、动力和基础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生理发展: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骨骼到肌肉心理发展:记忆、思维、情感循序渐进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分阶段进行抓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不平衡性:表现: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抓关键期(劳伦兹,印刻现象)互补性:生理互补:生理与心理互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补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数学能力较强但绘画却很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男女性别差异因材施教易错易混指导: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和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是考点。
教育学第二章
(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 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 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定引起产业结构、行业结构、 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 应,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变 化,进而引起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关系包括专业 设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另外,社会生产力也是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与更新,从而也要求课程设置与教育内 容的不断调整与更新。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二是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 和深化。
(四)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虽然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是由该国的政体所决定的, 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也有密切的关 系。 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因为只有具有民主意 识的公民,才能建立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政体。 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民主化是 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它表现为教育权力的平等和教育机 会的均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政治民主化 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教 育民主化重要体现的全民教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 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 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 通过提高领导阶层的文化素质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更重要的是民主教育本身的实践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使 他们在民主教育中增强民主的意识,使民主在一代人的心 中开花、结果。
(四)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等所应用的物质 技术设备和形式、方法,都是一定生产工具和科 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其性质与水平、范围 均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 了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化教育手段的 出现和迅速发展,如广播、电视、电影、电子计 算机教学等。
2.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社会经济对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制约
不一样的幼儿园
入园率
到2020年,上海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适龄幼儿学 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99%。目前上海符合条件的适龄 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 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到 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
社会经济对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制约
教育的唯一目的:武士培养。自婴孩初生伊始,就要受到严格的 挑选,只有被认为体质合乎健壮标准的婴儿才准许生存下来,身体 虚弱的,便弃之荒野,任其死去。在孩子诞生之际,斯巴达妇女通 常把新生儿放在酒中洗浴,认为这样能祛除软弱,健体强身。从不 用衣物包裹幼儿,认为可以让婴儿四肢自由活动,增强适应力。男 孩子五六岁,带到成年男子聚会或集体用膳的场所,通过观察成年 男子的活动,受到斯巴达生活方式的熏陶,为后期接受正规的军事 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学前教育任务、内容和手段
“入园难“VS“择园热”
二、学前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人力资本
“学习一种才能,需受教育,需进学校,需做学徒,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机
构所的产费生不少。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 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的幼儿园
入园率
上海自2006年以来实施的四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 划。目前,上海符合条件的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为97全%面。普《及行学动前计教划育》一提年出,,基到本20普2及0年学,前符教合育条两件年的, 有常条住件人的口地适区龄普幼及儿学学前前三三年年教毛育入园率要提高到99%。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学前教育任务、内容和手段 幼儿园任务的历史变迁
学前教育机构的目标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经历的四个阶段的变化: ①初创时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②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 半叶一一不限于看护儿童,还对儿童施行促其身心发展的教育;③20世 纪六七十年代一一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的学前教育;④20世纪80年代 以后一一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二、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
教育作为社会现象不是孤立的,它有独特的任务,但它 的发展要受( )( )( )( )等社 会因素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产生反作用。
3、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经济) 制约
政治经济
决定
文化
影响
教育
人口
影响
科学技术
影响
4、教育对社会因素的反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生产性)、文化功能、人 口功能、科技功能
• 论述的结构:总——分——总
• 论述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 谈谈你对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的理解 • 思路:
• 教育先行是教育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指在是什么
• 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下为了发展经济必须优先发展 • 教育。这一点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和实 • 际行动。 • 在经济建设中,从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说,教育可以发
知识点: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
1、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 2、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教育
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 术、文化传统等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这部分知识是纲领性的知识,要掌握规律的具体内容, 知道表现形式。
• 11、传承人类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是教育活动最初的 价值取向,由此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必然制约着教 育内容的选择
• 1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表现在四个方面:把潜在的 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 改变劳动力的形态;使劳动力全面发展
• 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核心概念是“人力资 本”,是资本的形态,是人的资本形态,对经济贡献率 是33%,重视教育投资的作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 的核心,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二章 社会发展与教育
(2)从技术理性的教育到科学的人道主义、强调 人的整体和谐发展的教育
技术理性的教育是不考虑价值的教育,这是一种对发展 不负责任的教育。纯粹的主知主义的教育,会导致人的 分裂。
教育需要人文关怀
教育成为考试的机器,学生成为知识灌输的容器 。没有把学生当成健全的人看待,没有把学生当 成有情感、有尊严、有个性、有情怀的人对待。 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生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 主品格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 学生的智力能力,涵养学生的情商,师生平等交 流,营造健康、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教育 符合人性发展和现代文明潮流。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代表人物:皮奥雷、道林格等 认为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与工资的关系分析的不
够精确,没有考虑市场的内部结构。 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
场。教育对个人的经济效益不在于它提高人的认 知能力,而在于它是决定一个人在主要劳动力市 场还是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主要的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工资有显著的关系 ,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工资却没有关系 。即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否认劳动力市场是一个 竞争性市场,教育与工资不一定有
筛选假设的假定:一个人的能力与他所获得信号 的成本是成反比的。一个能力较高的人可以获得 较多的信号,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能力较 高的人教育成本较低,教育水平是反映个人能力 程度的有效信号。因此教育水平是个人表达能力 的信号,也是雇主鉴定求职者能力、筛选求职者 的装置。教育的主要经济价值就是起筛选作用。
(1)从工具理性的教育到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内在的自 由的发展的教育
工具理性的教育是将人作为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加 速器。人之所以对教育感兴趣,是因为通过教育,毕业后可以得到 社会的升迁和相应的收入.
教育学课件—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五、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 作用
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二)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三)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四)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二)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三)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三、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二)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三)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 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 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教育朝什么什么方向发展、培养什么样 的人才,是以社会的要求为根据的
最终评价尺度是社会 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
二、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二)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
权 (三)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
育权利 (四)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三)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四)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一、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 展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综合知识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一、单项选择题1.能够受何种程度的教育,这是由()。
A.人口数量决定的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C.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D.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2.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 )。
A.促进国家经济发展B.培养人C.传递国家意识形态D.促进文化延续3.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A.社会文化B.生产力发展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D.科技4.学校教育必须既重视科学教育又重视人文教育,还应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这是为了适应和反映()。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需要C.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D.人口数量的提升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统治阶级的意志与需要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与结构6.在一定的社会里,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是受到()。
A.人口数量决定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C.生产力决定D.人口结构决定7.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作用不包括()。
A.制约教育目的B.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C.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重要的制约作用D.制约受教育的权利8.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型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次划分,如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
这种学校教育类型受到()。
A.人口数量的制约B.政治经济制度C.生产力发展的制约D.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9.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经济的力量和()来控制教育。
A.任免教育机构领导人的力量B.思想上占优势的力量C.给教育拨款的力量D.颁布政策和法令的力量10.当前,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和网络技术等被应用于教育和教学领域,这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对()。
A.教学手段的制约B.教学方法的制约C.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D.教学理念的制约1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所反映的是教育与()的关系。
A.政治经济制度B.人口C.文化D.生产力12.对一个国家的教育变革产生影响的决定性因素是()。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把所选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决定教育得领导权得就是( )。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2.教育与经济得关系,总得来说就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3.直接决定教育目得得因素就是( )。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4.( )水平决定教育得规模与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得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得需求C.生产力得水平D.教育得规模6、决定教育目得得就是( )A.家长 B。
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7.对教育结构得变化具有制约作用得就是( )。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8.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得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
信息革命后9.提出普及初等教育得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0.能改变教育者观念得因素就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1.B2.A3.D3.4.C4.C5.C6.C7.D8.D9.A 10.B11.科学知识再生产得最主要途径就是( )。
A.社会科研机构得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得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12.“金字塔形”得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3.“平等得”开放式教育就是( )得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4.环境文化与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与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15.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得(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决定 生产力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培养人才的规格 教育结构 教育内容和手段 培养劳动力 传播、推广科学技术 创造新的科学技术 促进
生产力
教育
通过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培养人才的规格 3、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 4、生产力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得将军的头衔。
代表人物:
蒋介石 吴佩孚 李济深 张治中 顾祝同 熊式辉
孙传芳 叶 挺 傅作义 陈 成 白崇禧
案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共产党将领:
元帅5人: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大将3人:陈赓、罗瑞卿、许光达;
国民党将领:
杜聿明 张灵甫 宋希濂 李仙洲 李延年 胡琏 戴笠 胡宗南 郑洞国 毛人凤 李默庵 李弥 黄维
案例:日本右翼势力试图篡改历史教科书
日本右翼势力一直试图通过篡改历史教科书来扭曲历 史事实,从而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在日本右翼势 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存在以下明显的错误表述: 1、关于中国抗日运动; 2、关于“伪满”; 3、关于“南京大屠杀”; 4、关于所谓无休止的战争; 5、关于所谓大东亚会议; 6、关于战争的目的和实际情况; 7、关于战争的思考; 8、关于所谓学生出征; 9、关于远东军事法庭及其审判。
案例: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与工时效率的关系
教育年限 我国四个机械 工业企业调查,具 文盲 有10年工龄的不同 初小(3年) 教育程度的劳动者, 其工时效率分别是 高小(5年) 初中(8年) (假设小学1到2年 级为1)如右图: 效率
0.95 1.03
1.06
1.08 1.09 1.10
高中(10年) 大学(14年)
4、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 如互派留学生、教师的 出国访问、学术交流等 实现文化的融合。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 习,吸收、借鉴其中的 精华部分对原有文化进 行完善、改造。
四、教育与人口
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口 增长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迁 移和分布等等,都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现: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二)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3、教育通过直接创造新的科学 技术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据统计,美国有60%以上高级研究人员集中在大 学,近40年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149位科学家中, 有118位是在美国大学学习和获得博士学位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大学承担的基础研 究就已占到全国的57.7%,此外大学承担的应用研究 和发展研究也已分别占到全国的35.8%和6.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承担了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三分之二,863计划项目的三分之 一,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14%。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1980 1998 2008 经济水平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80 1998 2008 高校规模
1980年 高校规模 经济水平 114.4万 4545.6亿
1998年 340.9万 84402.3亿
(二)教育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教育通过培养劳动力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2、教育通过传播、推广科学技术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 3、教育通过直接创造新的科学技术来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
1、教育通过培养劳动力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1)教育通过培养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的普通劳动力来促进经济发展 (2)教育通过培养掌握从事脑力劳动的科学家、 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来促进经济发展
收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
3、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奴隶社会:
培养维护奴隶制度的统治人才。“明人伦”。
封建社会:
为封建王朝培养官僚和武士。“家机器和管 理生产的人才,把无产阶级的子弟培养成掌握生产技 术的普通劳动者。
(二)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政 治 决定 教育的领导权
受教育者的权利
教育目的的性质 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促进 传播思想和制造舆论
教 育
政 治
(一)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3、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组织手段:政府、执政党往往对教育机构从组 织上进行领导。组织上的控制还表现在 对教育者的培养和委任方面。 方针政策:包括总的方针、政策,教育方面的 方针、政策,以及与教育相关的其他领 域活动的方针、政策。 法律手段:法律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能起到 方针、政策所不能起的作用。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选择标准: 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 需要选择主流文化; 二是按照学生发展的 需要选择系统的、 科学的、基本的文化。
3、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两种途径: 直接途径是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包括新 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 间接途径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教育通过培 养人的个性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 上直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
1、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任何社会办教育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办多少学校,有多少人受教育,取决于社 会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 生产力水平越高,教育发展的规模越大,经 济增长速度越快,教育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二 者之间存在必然的依存关系。
案例:1980-2008年我国高校规模与经济水平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教育事业的规 模和发展速度 2、人口的质量(身体、文化、道德水平)制 约着教育的质量 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层 次与结构
(二)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使人口社会结构趋于合理化 的重要手段
案例:“汤浅定律”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总结出“汤浅定律”,该定律 说明: 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和该国同时期杰出科 学家的数是成正比例的。凡是科学人才荟萃的国家也 都是科学活动中心的所在地。 目前,科学活动的中心是美国、日本、西欧。
2、教育通过传播、推广科学 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从教育与生产力的角度看,教育的主要任务就 是传递文化科学技术,它把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 和科研成果,经过有关人员有目的的选择、提炼、加 工、概括后进行传递和传播; 它可以用科学技术武装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的 科学技术水平,使他们与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科学 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不断产生的科学技术得以及 时的推广和应用。
1、教育通过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 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和制造舆论,促进 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1、教育通过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促进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要想得到实现和巩 固,都需要培养一定的社会意识的政治人才 作为支柱。尤其是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政治活动的复杂化,政治人才必须具有较 高的文化水平,通过系统教育的方式来培 养。
(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4、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 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 的延续; 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 的流动。 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使人类积累的文化 代代相传,并且由少数人传向多数人,由一个地 域传向另一个地域。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影响 文化 影响教育的内容 文化的传递功能 文化的选择功能 文化的创新功能 影响教育的观点
促进 教育
文化的融合功能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1、文化观念制约教育观念 2、文化制约教育内容 3、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
1、文化观念制约教育观念
社会意识形态,尤其是哲学和政治思想往直 接影响到教育观点上。例如: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教育上要“求教 于 心”,引发人的善性。荀子认为: “人性本恶”, 教育上要矫正人的本性。 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提出“从做中 学”。
案例:解放前历次学生运动
1、1919年,五.四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1935年,一二.九运动: “抗日救亡” 3、1945年,一二.一运动: “反内战、争民主” 4、1947年,五.二0运动: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 害”
二、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008年 2900万 300670亿
2、生产力制约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规格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与 之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生产知识。 例如: 蒸汽机时代,要求初等教育水平; 电气化时代,要求中等教育水平;信息化时 代,要求专科以上水平。
3、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产业结构、就业 结构的变化,与此相应,也必然引起教育结 构的变化。 横向结构:学校类型结构、专业结构 纵向结构:各级学校之间的比例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含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的是教育的某些因素 并非直接地、被动地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 会现象的影响,而是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表现: (一)教育的历史继承性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
2、政治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在阶级社会里,受教育的权力有严格的等 级差别。例如:唐代的“六学二馆”。 在现代社会,受教育者接受不同类型教育 的资格也有明确的限制。例如:军校、党校。
案例:唐朝“六学二馆”
官 学 二 馆 崇文馆 弘文馆 太 入学资格 收皇帝的近亲及宰相的儿子。
国子学 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 六 学 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 四门学 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 书学 学 律学 算学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和制造舆论, 促进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1)教育对青少年一代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和 思想,起着重要作用。 (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某种形式(言论、 讲演、文章、教材、刊物等),宣传思想,制 造舆论,影响群众的政治态度和国家的政治决 策。甚至通过游行、集会、罢课的方式作出激 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