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血液学改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风湿病学总论PPT课件课件

风湿病学总论PPT课件课件
风湿病分类
根据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风 湿病可分为10大类,包括100多 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 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风湿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感染、免疫异常、 环境因素等。其中,免疫异常在风湿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发病机制
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遗传、环境等多个方面 。免疫异常导致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组织损 伤和炎症反应。同时,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参与风湿病的发病 过程。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支 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促进身
体健康。
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方案,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和 关节灵活性。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加入风湿病 友团体,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减轻 孤独感和压力。
物理因子治疗
冷疗与热疗
通过局部冷、热刺激刺激肌肉、神经,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光疗
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 患处,具有抗炎、镇痛作 用。
心理干预与康复训练
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
康复训练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关节活 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风湿病学总论ppt课 件
目录
• 风湿病学概述 • 常见风湿性疾病介绍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方法 •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策略 •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01
风湿病学概述
风湿病定义与分类

病理学风湿病PPT课件

病理学风湿病PPT课件

04 风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抗核抗体检测(ANA)
用于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细胞核成分 的抗体,有助于诊断风湿性疾病。
补体检测
检测补体成分的活性,有助于判断风湿性疾 病的活动性和预后。
类风湿因子(RF)检测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 性抗体,有助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
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风湿病的 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 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可调节 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影响细胞
的生长、分化和凋亡。
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 (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等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 分化,参与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组织病理学检查
皮肤活检
取一小块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有助于诊断皮肤病和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风湿性疾病。
关节滑膜活检
取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 助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性疾 病。
肌肉活检
取肌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 诊断肌肉疾病和风湿性疾病。
鉴别诊断
骨关节炎
常见于老年人,主要累及负重关 节,X线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风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需在专业医 生指导下使用。
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
对于某些风湿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 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关节镜手术可 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于严重关节破坏或畸形患者,人工 关节置换术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预防与康复
预防复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预防风湿病的复发。

《风湿性疾病》PPT课件

《风湿性疾病》PPT课件

补体
炎症
免疫复合物
医学PPT
30
病理
致病抗原被T细胞所识别和T细胞的 激活
T细胞增殖和B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滑膜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因子产生.
炎症反应开始与进行,大量炎症细
胞向滑膜组织聚集,形成明显的滑
医学PPT
9
(2) 抗组蛋白抗体: 组蛋白 是一种碱性蛋白质,抗组蛋白抗 体无特异性,可在多种CTD,尤 其在药物性LE时出现。
医学PPT
10
②抗SSA和抗SSB抗体:又分别
称Ro抗体和La抗体,同SS有关,
抗SSA的阳性率为60%,抗SSB
为40%,并于口,眼干燥症状有
关,抗SSA敏感性高于抗SSB,
医学PPT
5
(四)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内在和 外来的因素作用下,机体丧失了正常的 免疫 耐受性,以致淋巴细胞不能正确的 识别其自身组织,从而引起自身免疫性 疾病。
医学PPT
6
1.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
①抗细胞核物质抗体:对诊断价值 最高。
②抗细胞浆物质抗体:抗核糖体抗 体,抗心磷酯抗体。
14
3.免疫调节异常:CTD病人的 免疫系统丧失了对自身组织的耐 受性,以致其淋巴细胞对自身细 胞产生免疫反应,T细胞活化并 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其后果为B 淋巴细胞高度活化增殖,产生大 量自身抗体。
医学PPT
15
五。治疗上往往都可以用消炎药,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个体差 异性很大。
医学PPT
漫性结缔组织病(CTD)只是其中的一
类。
医学PPT
3
一.结缔组织病的共同临床特点
(一)大多有发热和疼痛为主的临床表 现:关节、肌肉、皮肤或内脏疼痛。
(二)病程大多呈慢性,甚至终身不愈, 常可导致肢体残疾或脏器功能障碍,病 情往往有发作—缓解—发作的特点。少 数呈急性或暴发性过程。

风湿病ppt课件

风湿病ppt课件
3. 结局:血管壁↑→狭窄→血栓形成
编辑版ppt
28
六、风湿性脑病
1. 多发于5-12岁,女孩较多 2. 主要病变:风湿性动脉炎、皮质下脑
炎: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增生。
以锥体外系受累最重,出现不自主运动 → 小舞蹈症(chorea minor)
编辑版ppt
29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4)疣赘物形态 :体积较大,菜花或息肉状,污 秽,松脆易破。镜下由纤维素、血小板、坏死物、 中性粒细胞及深部细菌组成。
(5)易致动脉栓塞及败血症。 (6)易致瓣膜严重变形——心瓣膜病
编辑版ppt
33
第六节 心瓣膜病
先天性发育异常/后天性疾病 心瓣膜的器质性病变
瓣膜口狭窄和/关闭不全
心功能不全、全身血液循环障碍
儿童: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 → 急性心衰
(3)结局:心肌间质 → 小瘢痕灶 → 对 心脏舒缩功能影响不大
编辑版ppt
21
3. 风湿性心外膜炎 (风湿性心包炎)
(1)病变:浆液性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症
① 以纤维素渗出为主:
干性心包炎 → 绒毛心
② 以浆液渗出为主:
湿性心包炎地区差 异。发热、心脏关节损害,环形红斑, 皮下结节, 抗O↑
编辑版ppt
6
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全身结缔组织的炎性病变
1. 变质渗出期(1个月): ① 结缔组织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② LC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编辑版ppt
7
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2.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2-3月): 形成特征性肉芽肿—风湿小体
编辑版ppt
35
一、二尖瓣狭窄

风湿免疫病的血液学变化和治疗进展培训课件

风湿免疫病的血液学变化和治疗进展培训课件
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产生抗血小板的自身抗
体,可引起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产生这两种 血细胞的抗体可引起Evans综合征。这类病属“自身免疫 性疾病(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称之为“免疫相 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
风湿免疫病的血液学变化和治疗进展
17
近年来我科发现3例SLE以全血细胞减少为 首发症状,在院外误诊为“AA”,经骨髓像及骨 髓活检和相关抗体检查诊断为SLE引起的继发 性IRP。2例经高剂量甲强龙和静丙治疗后CR, 1例经APBSCT后CR。
风湿免疫病的血液学变化和治疗进展
18
IRP诊断依据: ①两种或全血细胞减少,Re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不低。
风湿免疫病的血液学变化和治疗进展
26
(3)骨髓对贫血的代偿不足 RA的骨髓对贫血的代
偿能力差,这不仅与上述细胞因子对造血的直接和间接 抑制有关,而且与细胞因子对EPO产生的抑制及下调 EPO受体表达有关。
(4)红细胞寿命缩短:有人观察到输入正常人体内 的RA患者的RBC寿命正常,而正常人的RBC输入RA患 者体内后寿命缩短,提示RBC以外因素导致红细胞寿命 缩短,但其机制尚不清。
2
近年来,对风湿病的血液学改变有了更 深入的研究,随着发病机制的揭示也促进治 疗学的进展。现就免疫风湿病的血液学改变 及治疗进展分两部分讲述如下。
风湿免疫病的血液学变化和治疗进展
3
第一部分:免疫风湿病的血液学改变
风湿免疫病的血液学变化和治疗进展
4
作者回顾河北医大第三医院2000年1月至 今,不完全统计共收治各种免疫风湿病383例, 主要为强直性脊柱炎(AS)175例,类风湿关 节炎(RA)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73 例,多发性硬化(MS)8例,硬皮病(SD)2 例,结节性多动脉炎(PAN)1例。

病理学-风湿病PPT课件

病理学-风湿病PPT课件

2021
6
风湿细胞:体积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双色); 核大,圆形,卵圆形;核膜清楚,染色质集中核中央,横 断面上如枭眼状,纵切面如毛虫状。
2021
7
2021
8
2、增生期(肉芽肿期) 风湿小体 肉眼:一般看不到,圆形或梭形 镜下:中心:纤维素样坏死物 周围:风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Aschoff cell) 风湿巨细胞
→梭形小瘢痕
风湿细胞 →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
2021
12
总结:
①以上三个时期是一个连续过程,总共需4-6 个月, ② 平均每期1-1.5个月,不超过2个月。 ②以上过程反复进行,所以在某个部位可以有不同时
期的病变混合存在,最后导致病变部位纤维组织大 量增生。
③发生在不同部位:基本病变的表现程度不相同。
➢不引起关节畸形。
2021
32
(三)血管
➢主要累及动脉系统,以小动脉为主 ➢动脉壁有风湿病基本病变
➢动脉内膜纤维性增生,管壁增厚变硬、狭窄, 并发血栓形成,管腔闭塞
2021
33
(四)皮肤
环形红斑 具有诊断意义 肉眼:淡红色的环状红晕,中央皮肤正常 镜下: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
2021
34
2021
35
(四)皮肤
环形红斑 具有诊断意义 皮下结节: 肉眼:四肢大关节附近的伸侧面皮下,0.5-2cm,
圆形或椭圆形、质硬、无压痛的结节
镜下:特别大的风湿小体
2021
36
2021
37
(五)脑
➢多见于儿童、女孩多见 ➢风湿性小动脉炎→动脉狭窄→神经细胞变性、
坏死,胶质细胞增生 ➢病变累及锥体外系(基底节、黑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异常包括: 胆红素增高(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 、 外周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增多和数量 不等的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 , 血 结合珠蛋白水平降低和Coombs试验阳性。 骨髓象显示红系造血明显活跃 ,偶见轻度 巨幼样变。。
SLE患者的Coombs试验阳性率在欧 美各国为16%~65% ,日本为17. 6%。但 Coombs试验阳性者半数以上并不发生溶 血性贫血,提示尽管Coombs试验阳性,不 一定有抗红细胞自身抗体存在,可能是由 于血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复合物被吸附于 红细胞表面所致。此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可阳性,表示存在针对红细胞的循环自身 抗体。
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AIHA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一种特 殊表现 , 在风湿性疾病中最多继发于 SLE, 其 次为 RA, 此外还可见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 血管炎、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A IHA在2%~6%的SLE患者可作为首发表现, 约 1 /3 的 SLE 患者在其发病的某一阶段可发 生。 2019 年国内一项研究提示 : SLE伴发溶 血性贫血为12 /50 (24%)。
3 、缺铁性贫血
原因:血管病变造成的失血、药物治疗和激素等所 致的胃肠道失血、月经增多、妊娠所致的需要增加;消 化道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铁摄入不足及丢失过多、 吸收障碍可致风湿性疾病患者缺铁,表现为小细胞低色 素性增生性贫血,细胞内外铁减少,铁蛋白减少。治疗补 充铁剂和减少失血。
4 、恶性贫血
恶性贫血是胃黏膜萎缩导致内因子分泌障 碍,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 有关。90%左右患者血清中有胃壁细胞抗体, 60%有内因子抗体。恶性贫血常与其他自身免 疫病如干燥综合征和桥本甲状腺炎相关。与结 缔组织病并发的恶性贫血治疗需要维生素B12和 激素联合应用。
细胞因子的作用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因子是引起ACD的关键, 细胞因子通过下述环节起作用,从而导致贫血。 肿瘤坏死因子(TNF)对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E)直接抑制作用,对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间接抑制作用。 IL—12在淋巴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E,转化生长因子 (TGF—β)可抑制Bfu—E。IL—1、TNF—α和TGF— β均可抑制肿瘤细胞系产生红细胞生长素(EPO)。 最近的研究证明IFN—γ能下调造血细胞的干细胞因 子受体和EPO受体表达,并能通过Fas及其配体导致红 系祖细胞的凋亡。
细胞因子对铁代谢的作用 IL-21可增加中性粒细胞从特异性颗粒中释 放乳铁蛋白,后者对铁有高度亲和力 ,可与运铁 蛋白竞争结合血浆铁 , 使血浆游离铁减少。与 乳铁蛋白结合的铁很快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MMPS)摄取和贮存,而不向骨髓幼红细胞释放, 提示过多铁蛋白是阻止铁利用的原因。给小鼠 或大鼠注射 TNF, 可致动物贫血 , 并使血浆铁降 低 , 这是由于 TNF 阻滞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释放铁功能的缘故。
AIHA的治疗 决定于重新建立正常免疫学控制机 制,而不是脾切除术。皮质类固醇是主要 治疗药物,有效率达75%,网织红细胞计 数可用来监测疗效和预防复发;另外也可 用硫唑嘌呤、达那唑、免疫球蛋白治疗。 对激素疗效不满意者,可用脾切除治疗。
AIHA 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即Evans综合 征,可见于SLE、硬皮病、皮肌炎、RA 等,以 SLE、RA 多见。可能与患者体内同时存在抗 红细胞和抗血小板抗体有关。治疗上首选糖 皮质激素 ,必要时加用细胞毒性药物。有文献 报告1 例患SLE6 年,伴有难治性Evans综合征, 经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而取得较好效果。
风湿病相关的贫血原因很多,包括慢性 病性贫血 (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 ACD) 、 自 身 免 疫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 IHA) 、 营养性贫血、肾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慢 性失血等。
1 、慢性病性贫血( ACD)
风湿病在血液系统的表现
王红
风湿性疾病泛指一类以自身免疫为发 病机制的慢性系统性疾病,机体各个组织 脏器都可以累及,其中累及血液系统非常 常见,表现为血细胞和(或)出凝血功能的 异常, 血液学改变可以发生于疾病确诊前 数年,也可以出现于治疗后,但大多数与疾 病同期出现,起病缓慢,严重程度与疾病的 活动度相关。
近年来,对风湿病的血液学改变有 了更深入的研究,随着发病机制的揭示 也促进治疗学的进展。现就风湿病的血 液学改变及治疗进展讲述如下。
红细胞异常———贫血
风湿性疾病中红细胞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红 细胞减少———贫血,罕有红细胞增多症的报道。 有人发现: SLE贫血发生率100% ,其中75%为 轻到中度贫血; RA为16% ~65%;WG为50%;大动 脉炎为33%;干燥综合征为24%; AS发生率少于20%。 其他风湿性疾病也可伴发贫血,但无统计率。
ACD治疗
• 以控制原发病为主。抗风湿药治疗 ACD并不促进EPO产生,而是增加骨髓对 EPO反应的敏感性。口服铁剂对大多数患 者无效。重组人类红细胞生长素( rhEPO) 疗效较为肯定。另外若这类患者在应用 EPO过程中出现铁蛋白下降、转铁蛋白受 体增加,提示患者贮存铁被动用,此时适当补 充铁剂治疗是必要的。
ACD是风湿性疾病中最多见的贫血原因, 常表现为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有时也可表现 出缺铁性贫血( IDA)部分特征,如血清铁、总铁 结合力下降,但骨髓储备铁不减少,故又称“功 能性缺铁”。这时,骨髓铁染色红细胞内铁减 少,而巨噬细胞内铁粒增多及血清转铁蛋白受 体含量减少是鉴别ACD而非IDA的重要手段。
ACD 的发病机制 : 与红细胞寿命缩短、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铁释放障碍、骨髓造血受抑制、 患者体内存在抗造血祖细胞的自身抗体和抗红 细胞生成素(EPO)抗体等有关。 最近认为,细胞因子( cytokines) 是引起ACD 的关键因子。细胞因子不仅能直接抑制红系祖 细胞增殖,还能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产 生,钝化骨髓对EPO的反应及干扰铁代谢的多个 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