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讲 哲学基本问题和实践
马克思第一讲辩证唯物主义
二、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一)物质范畴的历史演进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物质
泰勒士:“水”是万物的始基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原子看作物质
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 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 原子的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 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物质形态的 不变的属性。
2、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主体。
形而上学的观点:事物在本质上是不运动、 不变化的。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 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唯心主义观点:“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 动。一僧曰:风动。慧能进曰:不是幡动,不 是风动,仁者心动。” (《坛经》)
(1)涵义
辩证法——黑格尔第一个用以指关于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的哲学思想,现已成为辩证法的通常含义。
法的反义词。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 矛盾的观点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行而上学——自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辩证
(2)特点
辩 证 法: 联系、发展、全面 形而上学: 孤立、静止、片面
拉美特利: “人是机器。”
(3)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它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原则界 限。 它划清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原则界限。 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1、运动的涵义
“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 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 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 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 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 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 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义第一章现时代精神的凝炼——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点:哲学及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第一节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常新的学问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一词,在古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这两个词组成;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
概括: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普遍具有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不系统的,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
哲学以理论的形态对世界观问题做出系统的回答和必要的论证。
思考:哲学并不神秘,但学好哲学又不容易。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自觉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贯彻和体现在人生领域,就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它包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生死、苦乐、荣辱等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从历史上看,哲学在产生的初期,是同具体科学结合在一起的。
哲学和具体科学研究的领域和对象是有区别的。
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某一特殊的领域和方面,研究它的特殊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还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哲学不能离开具体科学。
哲学的智慧是从具体的科学知识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
另一方面,各门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章内容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分:3总学时:54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个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必修课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
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
二、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绪论部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三种直接思想来源);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概念的经典定义及其意义;3、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6、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7、意识、意识的能动性、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的实质及两条认识路线;3、认识的基本规律和过程;4、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5、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重要动力、强大杠杆);5、人民群众与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8、科学技术是双刃剑;9、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法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4、剩余价值的本质;5、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6、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发展阶段及实质;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双重性;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实质;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第六章不考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马克思主义
1 、哲学的定义2 、哲学的基本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难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变革和基本特征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3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讲: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定义二、哲学的历史与分类三、哲学的基本问题四、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五、哲学的基本特征六、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七、哲学的功能八、学习哲学的方法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六、“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九、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马哲的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和意识论,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根源性,把握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以及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掌握实践是人和自然、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教学重点: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2 、时空观和运动观3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教学难点:1 、物质观在现代自然科学中的深化2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第一讲: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二)世界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过程:(二)物质的科学定义(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四)哲学物质观和自然科学物质学说的区别和联系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三)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四)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四、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一)时空的含义和特点:(二)时空和物质运动为什么是不可分的(三)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第二讲: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依赖性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三、意识的结构四、意识的能动作用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六、意识和人工智能(一)人工智能的含义和实质(二)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根本区别(三)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四)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新思考第三章: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实践的特点、基本形式和功能。
哲学的基本问题(小面整理)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指导哲学研究
推动文明进步
哲学的基本问题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方 向和框架,是哲学家们思考和探讨的 重要课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人类社会 的和谐与发展。
深化人类思考
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助于人们深入思考 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信仰等根本 问题,促进人类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1 2
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物质具 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 事物的发展。
3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会导致实践活动的失败,阻碍事物的 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存
物质是意识存在的基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存在是本质的基础
01
本质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没有脱离存在的本质。
本质是存在的升华
02
本质是对存在的抽象和概括,是对存在的深化和提炼。
存在与本质相互依存
03
存在和本质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存在离不开本质,本质也
离不开存在。
04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自由的内涵与外延
自由的内涵
自由是指个体在认识和行动上摆脱了 外部强制和内在束缚的状态,表现为 自主选择、自主决策和自主行动的能 力。
认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的创造性。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 途。
第一讲 哲学基本思想-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
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借鉴意义
(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重难突破 ——如何创新?
关键词
内容
根本途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 径 径。
与传统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
文化 神。
与世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 主要
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 区别
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其局部
基本
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
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评价
本书体系
哲学的内涵、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流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意识 实践与认识
真理
第一单元 哲学基本
思想
辩证法
哲学
第二单元 唯物论、 认识论
历史唯物 主义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否定观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主体 价值观、判断、选择 人生价值实现
文化生活——专题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重难突破 ——马克思主义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 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
《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career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完整版
第一章第一节1.哲学基本问题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物质的概念物质的特性:(1)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2)物质具有可知性。
(3)物质具有一般性或共性3.意识产生的条件:人脑,劳动4.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形式的多样静止(1)静止的涵义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围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的表现形式A、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B、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辨证统一,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8.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性,特点是三维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的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改造世界根本方法的理论。
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凡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
凡断言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有统一性的即主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可知论。
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没有统一性的,即主张思维完全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是不可知论。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于:(1)它是任何哲学和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2)它的第一方面,即是思维与存在之间何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中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3)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根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4)它是社会实践中的基本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在建立和证明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决定性作用,进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其中的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大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标题:大学哲学基本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及哲学的基本派别。
2.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包括哲学的根本特征、根本路线和方向、哲学斗争的焦点以及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
3.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根本路线和方向、哲学斗争的焦点以及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和基本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兴趣。
2. 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讲解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
3. 分析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根本路线和方向、哲学斗争的焦点以及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
4.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总结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哲学基本问题相关教材或阅读材料。
2. 案例资料: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
3. 网络资源:相关哲学基本问题的网络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哲学类读书笔记
哲学类读书笔记【篇一:西方哲学十二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十二讲》读书笔记哲学是什么?有人从字面上来理解哲学“philosophia”,拆开来看就是爱智慧。
由此看来,一切有关智慧的思考似乎都与哲学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字典里的定义也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并寻求其一般规律。
亚里士多德曾说,求知是人的天性,而作为“爱智慧”之学的哲学是这种天性中最高的体现,因为这种天性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只为求之而求之。
可见哲学研究是无所不包的,是人类思想活动的体现。
本书共分为十二讲,其中介绍了一些哲学家或哲学流派及其思想,让读者能够对哲学的基本内涵、对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有所了解,也让读者体会到哲学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哲学地思考。
在第一讲“哲学的使命:认识你自己”中说到,古代哲学家主要以本体论、近代哲学家主要以认识论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这让我联想到了孙正聿在《哲学通论》里说到的哲学的本体论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终极存在,即寻求世界的统一性;第二是终极解释,即寻求知识的统一性;第三是终极价值,即寻求意义的统一性。
所以哲学的最终目的必然是认识哲学本身,即哲学的本质。
柏拉图对哲学本质进行了双重规定:一是只有永恒的理念世界才是哲学认识的对象,关于它的认识就是人能够拥有智慧;二是哲学源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爱。
这种爱不是感官之爱、情欲之爱,二是纯粹的精神之爱,因为只有精神之爱才能让人独立于感官世界并拥抱理念世界。
所以,只有真正纯粹爱思考,爱智慧,敢于不断挑战的人,才能去追寻到哲学的真谛。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哲学精神”,即在确定性中寻找不确定性,又在不确定性中建立确定性,以及对人的经验加以刨根究底,这样以后,我们会发现,哲学本身拥有很多的奥秘,它就像一束光线,在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第三讲“用语言创造善的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作者对柏拉图的《理想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作者认为柏拉图要用语言创造一个善的国家,他用语言所创造的这个国家在现实中或许并不存在,但却可以作为国家的样板供现实的国家参考,或作为其衡量自己是否正义,是否合法,自己的人民是否幸福的标准。
哲学通论讲义
哲学通论(讲义)孙正聿绪论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对“规则”的反思,是对“思想前提”的追问,追问构成各种思想的根据。
具体的讲,就是“一纵二横”。
“一纵”,就是诉诸人类的认识史、哲学发展史,知道古往今来的哲学家都是怎么理解哲学的。
恩格斯说: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
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
“二横”:第一横,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之间的关系中去追问哲学;第二横,是当代哲学的各种哲学观(八种哲学观)的比较中去理解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以具有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性问题。
哲学是把思想本身当作对象研究,即反思。
哲学是一种爱智的智慧、一种批判的智慧、反思的智慧和创造的智慧。
对本科生要求学哲学方法概括为四句话就是:激发你的理论兴趣、拓宽你的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
莱辛说:“与其记住两个真理,莫如弄懂半个真理”。
对硕士生的要求:“寻找理论资源、发现理论困难、创新理论思路、作出理论论证。
”对博士生的要求:“抓住基础理论、稳定研究方向、坚持独立思考、进行课题研究。
”最终达到:“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深切的感情、执着专注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第一章哲学问题哲学是一个问题的王国。
哲学的全部理论问题可以概括为六大基本问题:哲学有八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
一、人类与世界的关系问题1、世界观与观世界(理解与协调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哲学是关于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把全部的哲学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即世界观的问题。
过去我们常识地理解哲学世界观,就是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
认为人站在世界之外去看整个世界,把人与世界割裂开来;这还涉及到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一)哲学的本质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自发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内在一致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或基本阵营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哲学基本派别的形态(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不同回答)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对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科学前提——自然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最主要、最根本的理论特征)第一、是将科学的实践观点贯彻始终的理论体系。
第二、是自觉地与实践保持密切联系的理论体系。
2、科学性第一,是具有完整性和严密性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两个“统一”。
(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第二,是正确规定了哲学的对象和任务的理论体系。
第三,是正确反映了现实的、具有真理性的理论体系。
3、阶级性——反映、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革命性——具有最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中国具体化。
完整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
它是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哲学可以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的方式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但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同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不同的,要把握作为世界观理论体系的哲学,需要通过自觉地学习和训练。
哲学是通过概念,原理等逻辑形式以反映现象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凝结着人类认识在一定时代所达到的知识成果;同时,哲学又体现着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哲学在形式上是抽象的,表现为一种抽象的概念运动,但哲学的问题却是现实的。
2.哲学的二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
3.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世界观理论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
4.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并不都是一样的原因(为什么人类的世界观都不一样):①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由于实践水平、科学水平的不同,致使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所不同。
②人们的根本利益、经济地位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分工不同,使得他们对社会发展、人的追求的看法和态度也有所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甚至同一阶级内部不同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发展时期,世界观也存在差异。
*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特定阶级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5.哲学和科学的关系:①发展史上的先高度融合(哲学的无所不包导致“科学之科学”的出现)而后分化(科学从哲学中的独立)②哲学与科学的区别(1)认识层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重在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具体知识。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第一讲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三、哲学的派别之争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名称的使用
从康德开始使用唯心主义
2、如何正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如何理解“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不能仅仅理解为
唯一,而是指物质和精神谁是谁的本源,而是必取其一。
•
唯物主义不是指唯物质存在,也不能把唯心主义理解唯精神存在,
第一讲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4)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是人 类全部活动的基本问题 除哲学以外的各门科学,以及人们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都是把思维 和存在的统一当作不自觉地或无条件地前提,而哲学是把思维和存在 的关心当做问题加以反思。这就是说人类的科学活动和其它的全部活 动都涉及到思维和存在关系,但他们不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 加以研究。
而是指二者都存在,只是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的存在依赖于物质,而唯
心主义认为物质的存在依赖于精神。不能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物,同
样不能理解唯心主义为追求理想,不能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简单地
理解为正确和错误。列宁说过唯心主义正确的多,错误的少。
•
在世界观的基本原则和认识路线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就是正确与错误的对立。
(3)不能把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割裂开来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是有区
别的,即怎样统一。后者认为这种统一是发展中的统一,矛盾中的统 一和动态中的统一。旧唯物主义认为这种统一是不变的统一,静态的 统一,直观的统一。
辩证法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它是反映事 物发张的客观规律的一种科学理论。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是不能分 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世界的两大类现象及人类的两大类活动
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 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本讲重点问题总结
1 、准确完整地把握物质的定义。 2 、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内
容。 3 、实践是人类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
动。了解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④人的意识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五、两大基本哲学派别: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可以区分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分类: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1) 物质和意识、精神和自然界何者是世
界的本原? (2)人类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物质的界定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映。”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 展规律
• 第一讲 哲学基本问题和实践
• 一、世界观与哲学 • 1、世界观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
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的原意是“爱智慧”。 •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4、哲学学说是哲学家所特有的,而世
界观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相对静止 (3)反对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物质运动的时空存在方式
1、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 具有一维性,时间是不可逆的。
——列宁
2、物质的根本特性(唯一特性):客观实 在性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列 宁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四、意识的界定及产生
1、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 象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无机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特 性
②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 空间是三维的。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八、实践是人类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 活动
1、实践概念的产生
2、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劳动、处理社 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4、实践的构成: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 中介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九、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再次,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
动。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例)
“理在事先”(朱熹)
“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黑格尔)
2019/9/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六、物质与意识之间的科学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有独立性 和根源性。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有依 赖性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