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合集下载

GB 4789.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

GB 4789.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
1
GB 4789.16—2016 养 。 当 刚 长 出 小 菌 落 时 ,取 出 一 个 平 皿 以 无 菌 操 作 ,用 灭 菌 不 锈 钢 小 刀 或 眼 科 手 术 小 刀 将 菌 落 连 同 培 养 基切下1cm×2cm 的小块,置菌落一侧,继续 培 养,于 5d~14d进 行 观 察。此 法 代 替 小 培 养 法,可 观 察子实体着生状态。 4.2 斜面观察:将真菌纯培养物划线接种(曲霉、青霉)或点种(镰刀菌或其菌)于斜面,培养5d~14d, 观 察 菌 落 形 态 ,同 时 还 可 以 直 接 将 试 管 斜 面 置 低 倍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孢 子 的 形 态 和 排 列 。 4.3 制片:取载玻片加乳酸苯酚液一滴,用接种钩取一小块真菌培养物,置乳酸-苯酚液中,用两支分离 针 将 培 养 物 轻 轻 撕 成 小 块 ,切 忌 涂 抹 ,以 免 破 坏 真 菌 结 构 。 然 后 加 盖 玻 片 ,如 有 气 泡 ,可 在 酒 精 灯 上 加 热 排除。制片时应在生物安全柜或无菌接种罩或接种箱或手套箱内操作以防孢子飞扬。 4.4 镜检:观察真菌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特征、孢子的排列等,并记录。 5 检验程序
3 试剂和培养基
3.1 乳酸苯酚液:见 A.1。 3.2 查氏培养基:见 A.2。 3.3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 A.3。 3.4 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见 A.4。 3.5 无糖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见 A.5。
4 操作步骤
4.1 菌落特征观察:为了培养完整的菌落以供观察记录,可将纯培养物点种于平板上。曲霉、青霉通常 接 种 查 氏 培 养 基 ,镰 刀 菌 通 常 需 要 同 时 接 种 多 种 培 养 基 ,其 他 真 菌 一 般 使 用 马 铃 薯-葡 萄 糖 琼 脂 培 养 基 。 将平板倒转,向上接种一点或三点,每 个 菌 株 接 种 两 个 平 板,正 置 于 25 ℃ ±1 ℃ 恒 温 培 养 箱 中 进 行 培

玉米霉菌毒素标准

玉米霉菌毒素标准

玉米霉菌毒素标准1.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在玉米中经常发现。

由于其对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国际上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有明确规定。

一般来说,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为不超过20微克/千克。

在评价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时,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和薄层色谱法等。

2. 玉米中伏马菌素的限量要求伏马菌素是另一种在玉米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主要由串珠镰刀菌产生。

由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际上对玉米中伏马菌素的限量也有明确规定。

一般来说,玉米中伏马菌素的限量标准为不超过1毫克/千克。

在评价玉米中伏马菌素的含量时,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法等。

3. 玉米中呕吐毒素的限量要求呕吐毒素是主要由曲霉属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在玉米中也比较常见。

由于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国际上对玉米中呕吐毒素的限量也有明确规定。

一般来说,玉米中呕吐毒素的限量标准为不超过1毫克/千克。

在评价玉米中呕吐毒素的含量时,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和薄层色谱法等。

4. 玉米中T-2毒素的限量要求T-2毒素是一种由多种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在玉米中也比较常见。

由于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国际上对玉米中T-2毒素的限量也有明确规定。

一般来说,玉米中T-2毒素的限量标准为不超过1毫克/千克。

在评价玉米中T-2毒素的含量时,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和薄层色谱法等。

5. 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要求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多种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在玉米中比较常见。

由于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国际上对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也有明确规定。

一般来说,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标准为不超过1毫克/千克。

在评价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时,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和薄层色谱法等。

综上所述,玉米中各种霉菌毒素的限量要求对保障人类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和饲料中产毒霉菌的鉴定

粮食和饲料中产毒霉菌的鉴定

培养基、 一定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1培 养方法
平板培 养法是 将纯 化的霉 菌接种 于标 准培 养
基, 然后 用 一 定 的条 件 培养 、 制 片观 察 。 制 片方 法 是
胞, 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 , 这是低等真菌 ( 即鞭毛菌 亚门和接合菌亚门中的霉菌 ) 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有 隔膜菌丝的菌丝 中有隔膜 ,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
头 的颜色 ;培养基颜色是指霉菌产生的色素使培养 基 出现 的变化 , 与培养基的成分也有一定关系。菌落 的表面气生菌丝生长疏松或致密 ; 平坦 、 隆起 、 凹陷 或有皱 , 有无 同心环或放射沟纹 ; 边缘是否整齐 , 是
全缘 的、 锯齿状的 , 还是树枝状 和纤毛状等。菌落 的
质地指菌落的外观似毡状 、 绒状 、 棉絮状 、 羊毛状 、 束 状、 粉粒状、 明胶状或皮革状等。有些菌种在菌落表 的数量。许多菌株在培 味、 土气 味和芳香 味等 ,
2 霉 菌 鉴 定
霉 菌 鉴 定 的 主要 依 据 是 形 态 特 征 和 培 养 性 状 。 其 鉴 定 的主要 项 目包 括培 养性 状 和形态 特 征观 察 。 肉眼 观察 接 种 的平 板 , 在 培养 过 程 中 , 需 要 在 一
定时间进行 肉眼观察 ( 必要时可借 助放大镜 ) , 并详 细地 记 录菌 落 的外 观 。记 录菌落 生 长 的快 、 中、 慢、 极
营养基质接触处分化 出的根状结构 ,有 固着 和吸收
养 料 的功 能 。某 些 捕食 性 霉 菌 的菌 丝 变 态 成环 状 或 网状 , 用 于捕 捉其 他小 生 物 。 菌 丝 是 构 成 霉 菌 营养 体 的基 本 单 位 是 菌 丝 , 管 状的细丝 , 将其放在显微 镜下 观察 , 很似 透明胶 管 , 它 的直 径 一 般为 几 十 微 米 ,比细 菌 和放 线 菌 的 细胞 约粗 几倍 到 几十 倍 。菌丝 可伸 长并 产生 分枝 , 许 多 分 枝 的菌 丝相 互交 织 在一 起 , 就 叫菌丝 体 。 繁殖体 , 各种孢子 的大小 、 形态 、 色 泽 及 产 孢 子

产毒真菌的检测方法

产毒真菌的检测方法

产毒真菌的检测方法产毒真菌大部分属于曲霉菌、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中的一些种,这些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储粮、动物饲料和食品侵染的机会较多,通过检测这些霉菌和毒素反映食品的安全性。

1、材料和试剂(1)、器材:温箱(25—28℃)、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放大镜、三角瓶、试管、平皿、酒精灯、载物玻片、盖玻片等。

(2)、培养基和试剂:察氏培养基、马铃薯一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灭菌蒸馏水、乙醇。

2、方法(1)、采样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250—500g,尽快检验。

(2)、表面除杂菌如为粮粒样品,取样品10—20,放入灭菌的150ml三角瓶中,无菌条件下加入无菌水超过样面1—2cm左右,塞好塞子充分振摇1—2min;将水倒净后,再加水振荡,反复洗涤10次,弃去水后。

将粮粒倒于无菌平皿中备用;原粮样品应先用75%酒精浸泡1—2min,脱去粮粒表面蜡质,倾去酒精后,再用上法洗涤,备用。

(3)、接种与培养:用无菌镊子将已处理好的粮粒胚部向下,均匀地插种在高渗察氏平板上(粮粒的一部分插入培养基中)、,小粒样品如大米接种10粒/皿,大粒的样品如玉米、大豆等接种5粒/皿,每份样品须接种100粒。

将种有样品的平皿置25—28℃孵箱培养5—7d,培养后期应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以免生长较快的霉菌将其他的菌覆盖,影响观察及检验结果。

(4)、计数:记录100粒粮食中长霉菌的数量,同时记录每一粒所生长的霉菌数,计算霉菌侵染的粒数和菌落生长的总数。

在计数时,只计数与粮粒相连接的菌落。

(5)、镜检与初分离:用接种钩在平皿上钩取一小块稍带少许培养基的培养物,放在已滴加1—2滴乳酸苯酚液的载玻片上,再用两支接种钩轻轻地将培养物分开,然后盖上盖玻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培养物。

再将显微镜的聚光器位置降低,光圈调小,转至高倍镜下观察。

如为曲霉属可见典型的分生孢子头;青霉属的真菌镜下可见有鉴别意义的帚状枝;而镰刀菌属可见镰刀状的大分生孢子等。

霉菌的检测

霉菌的检测

三、霉菌的检测内容
(1)采样 (2)表面除菌 (3)接种与培养 (4)计数 (5)镜检与初分离 (6)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1)采样: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250-500g, 尽快检验。 (2)表面除菌:无菌水反复冲洗。 (3)接种与培养:粮粒均匀插到高渗察氏培 养基中,5-10粒/皿。共100粒。 (4)计数:选择10-150间的数字进行计数。 (5)镜检与初分离: (6)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和孟加拉红能联合抑制细菌对样品中的霉菌和酵母的选择性好且孟加拉红能限制霉菌菌丝的扩展生长使菌落局限便于计数已在国际上广泛应用
霉菌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1.了解粮食中真菌检测的卫生学意义和基本 过程。 2.掌握分离培养和鉴定霉菌的方法及特点。 3.掌握常见产毒霉菌的镜下鉴别特征。
初分离
培养基的选择: (1)察氏琼脂培养基:用于青霉和曲霉的分 离培养鉴定。 (2)PDA培养基:镰刀菌和其他霉菌的的分 离鉴定。 (3)孟加拉红培养基:分离霉菌及酵母菌。 接种:三点接种法。 培养:25-28℃3-5天。
平板上菌落形态特征判断依据
• • • • • • 菌落生长速度: 菌落的颜色: 菌落的质地: 菌落的表面: 渗出物: 气味等:
二、仪器设备和试剂 1.器材 温箱(25~28℃)、振荡器、天平、 显微镜、玻塞三角瓶(300ml)、试管 (15mm×150mm)、平皿(直径9cm)、 吸管(1ml和10ml)、酒精灯、载物玻璃、 盖玻片、广口瓶、牛皮纸袋(121℃灭菌 20min、试管架、接种针、橡皮乳头、金属 勺、刀等。
2.培养基 (1)PDA培养基:由于该培养基含有天然成 分,霉菌、酵母发育良好。 (2)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 和孟加拉红,能联合抑制细菌,对样品中 的霉菌和酵母的选择性好,且孟加拉红能 限制霉菌菌丝的扩展生长,使菌落局限, 便于计数,已在国际上广泛应用。 (3)高盐察氏培养基:专门用于粮食等水分 含量较低样品的霉菌计数,由于含盐量高, 酵母、细菌都生长不良,因而不必添加抗 生素。

霉菌及其酵母菌

霉菌及其酵母菌

1、样品的稀释培养
(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25g)放于含
有225mL灭菌蒸馏水的三角瓶中,振摇30min,
即为1:10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
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蒸馏水的试管内,
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
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
用1支1mL灭菌吸管。
(4)根据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选
择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制10倍递增稀释的
同时,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释液
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及时将15mL~20mL 冷却至46℃的马铃薯-葡 萄糖-琼脂或孟加拉红培养基(可放置于 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 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倒置,28℃±1℃培养 5d,观察并记录。
制片镜检观察,可见分生孢子梗很粗糙。顶囊 呈烧瓶形或近球形。分生孢子在小梗上呈链状着 生,分生孢子的周围有小突起、球形、粗糙。 制片镜检观察,可见分生孢子梗很粗糙。顶囊呈 烧瓶形或近球形。分生孢子在小梗上呈链状着生 ,分生孢子的周围有小突起、球形、粗糙。
二、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可归纳为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三大类。 1、生物学方法 1. 抑菌试验 通过平皿中抑菌圈大小来衡量AFT含量 2. 荧光测定法 将待检菌株接种于培养基中,28—30 ℃培养48 ~72h,产生的毒素便浸入培养基中,在紫外灯光 下照射培养基会呈现出特异的荧光。此法操作简便 对AFT最低检出量为5pg/mL(拷贝数/毫升)。 3. 动物试验 大白鼠试验法、鸡胚试验、鸭雏试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

二、各属真菌的形态特征及可能产生的真菌毒素
• 1.3 杂色曲霉 呈辐射形,直径(25~)75~125μm;分生孢梗茎直接生自基质 者(45~)150~300(~500)μm×4~8μm,生自气生菌丝者大都 很短,无色或稍带黄色,壁较厚,光滑;顶囊半球形、稍长形或 稍呈椭圆形,直径9~20μm,约3/4的表面可育,小顶囊仅分生 孢梗茎顶部稍加膨大而不明显;产孢结构双层:梗基一般 5~8μm×2~3μm,瓶梗6~8μm×1.5~2.5μm;分生孢子球形 或近球形,绿色,直径(2~)2.5~3.5(~4)μm,壁粗糙,具小刺;壳 细胞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1μm~20μm,大量形成时聚成淡黄 色的团块,见图4。杂色曲霉的某些菌株可产生杂色曲霉素。常见产毒霉菌的ຫໍສະໝຸດ 态学鉴定2017年6月2日
一、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检验程序 检验程序
图1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检验程 序
二、各属真菌的形态特征及可能产生的真菌毒素
1、曲霉属 本属的产毒真菌主要包括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构 巢曲霉、赭曲霉、黑曲霉、炭黑曲霉和棒曲霉等。这些真菌可 能产生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展青霉素等次生 代谢产物。曲霉属的菌丝体无色透明或呈明亮的颜色 ,但不呈 暗污色 ;可育的分生孢梗茎以大体垂直的方向从特化的厚壁的 足细胞生出 ,光滑或粗糙 ,通常无横隔 ;顶端膨大形成顶囊 ,具不 同形状 ,从其表面形成瓶梗,或先产生梗基 ,再从梗基上形成瓶 梗 ,最后由瓶梗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 ,具不同形状和各 种颜色 ,光滑或具纹饰 ,连接成不分枝的链。由顶囊到分生孢子 链构成不同形状的分生孢子头 ,显现不同颜色。有的种可形成 厚壁的壳细胞 ,形状因种而异 ;有的种则可形成菌核或类菌核结 构 ;还有的种产生有性阶段 ,形成闭囊壳 ,内含子囊和子囊孢子 , 子囊孢子大多透明或具不同颜色、形状和纹饰。

家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和预防

家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和预防
色荧 光 。若 为 G族 , 则为 黄绿 色荧 光 。如 果 看不 到 荧 光, 可 以将饲 料颗 粒捣 碎后 再观 察 。
1 病 因
家禽 食 用 大量 被黄 曲 霉 菌或 寄 生 曲霉 感 染 的农 作物 及副 产 品 , 都可 能发生 黄 曲霉 毒索 中毒 。最 易感 染 黄 曲霉 菌 的农 作 物有 花 生 、 玉米 、 黄豆 、 棉籽 、 大麦
1 %~ 2 %石灰 的霉 玉米 磨 成粉 ,用 水浸 泡 1 2小 时 , 倒 去上清液 , 再倒 入 清 水 冲洗 , 换 几次 水 , 直 至 浸 泡 变
3 病 理 变 化
死亡 病 禽肝 脏 呈特 征 性 变化 。急 性 中毒 时肝 脏
肿大, 色 淡 呈 苍 白色 带 黄 色 , 胆囊肿胀 , 肾肿 大 、 色
黄 曲霉毒 素 的测 定 。从 被 检样 品或 纯 培 养 材 料 中提 取毒 素 , 然 后再用 薄层 层析 法鉴 定毒 素 。 生物 学鉴 定方法 。常用 鸭雏试 验 , 鸭雏 对 黄 曲霉 毒素很敏感 , 1日龄 鸭 雏 的 半 数 致 死 量 为 1 2 . 0 ~ 2 8 . 2 微克 / 只。 鸭 雏试验 测定 黄 曲霉毒 素是最 简便 实用 的 定 性 和半 定 量 的方 法 ,并 且 引起 的病 理 变 化 具 有 明 显 的特 异性 ,其 轻 度病 变 为胆 小 管上 皮 细 胞 以胆 管
禽 摄 入霉 变饲料 , 这 是预 防本病 的根 本措 施 。若 饲料 已被 产 毒 的黄 曲霉 毒 素污 染 , 则要 去 毒 , 将 黄 曲霉 毒 索加 热 到 2 8 0 %才 能完全 破 坏 。 因此 , 用 一 般 的蒸 煮 发 不 能彻底 破坏 毒素 。对污染 较 轻 的饲料 , 可 将拌 有

霉菌污染鉴别及注意事项

霉菌污染鉴别及注意事项
霉菌:即丝状真菌
是菌丝体比较发达但没有较大子实体的小型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同时由于其可形成各种微小的孢子, 因而很容易污染食品。各类食品均可受到霉菌污染,其中以玉米、 花生、大米、小麦污染最多。 霉菌污染食品后不仅可造成腐败变质,而且有些霉菌还可产生 毒素,造成人、畜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
控制措施
1.防霉 预防食品被黄曲霉毒素及其它霉菌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
原材料生产防霉,首先要防虫及防倒伏;在收获季节,要及时排除 霉玉米棒;脱粒后玉米应及时晾晒。 食物在保藏中应以低温、除湿即(降低水分)至安全水分之下、注意通 风;另外除氧充氮或用二氧化碳进行保藏,效果亦可。
控制措施
2.去毒 2.1挑选霉粒法。国内曾在花生仁及玉米粒试用,去毒效果较好。 2.2碾轧加工法。一般适用于受污染的大米,碾轧加工可减低精米中毒 素含量。 2.3加水搓洗、加碱或用高压锅煮饭,适用家庭中大米去毒。 2.4植物油加碱去毒,紫外线照射或白陶土吸附等方法,效果均为理想 2.5生物脱毒。
黄曲霉的产毒条件
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 适生长温度37℃左右。但产毒温度则不一样,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 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最适Aw值为0.93~0.98。PH:4.7以下;相对 湿度80%以上。天然基质 (大米、玉米、花生粉) 中产毒量高。
产毒的迟滞现象:黄曲霉在水分为18.5%的玉米、稻谷、小麦上生 长时,第三天开始产生黄曲霉毒素,第十天产毒量达到最高峰,以后 便逐渐减少。黄曲霉产毒的这种迟滞现象,意味着高水分粮食如在两 天内进行干燥,粮食水分降至13%以下,即使污染黄曲霉也不会产生 毒素。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lfatoxin简称AFT或AT)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 代谢产物。寄生曲霉的所有菌株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我国寄生 曲霉罕见。黄曲霉是我国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真菌,由于黄曲霉毒 素的致癌力强,因而受到重视,但并非所有的黄曲霉都是产毒菌株 ,即使是产毒菌株也必须在适合产毒的环境条件下才能产毒。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3)操作步骤
① 采样 取样时需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避免采 样时的污染。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否则应将样品放在 低温干燥处。 ② 以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g(mL),放入含有225mL 灭菌水的具玻塞锥形瓶中,振摇30min,即为 1:10稀释液。 ③ 用灭菌吸管吸取 1:10 稀释液 10mL,注人灭菌试管中, 另用带橡皮乳头的 1mL灭菌吸管反复吹吸 50次,使霉菌孢 子充分散开。 ④ 取 lmLl:l0 稀释液注人含有 9mL 灭菌水的试管中 (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试管内稀释液),另换一支lmL 灭菌吸管吹吸五次,此液为1:100稀释液。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3)培养温度 大多数霉菌和酵母在25~3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有人 用附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和酸性培养基,在温度12℃、17℃、 22℃、27℃和32℃的培养条件下,测定蔬菜、乳制品、海产 品和肉类的霉菌和酵母数。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在17~27℃ 之间,用两种培养基测定的霉菌和酵母数没有明显差异。 (4)菌落计数 应选取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平板作为霉菌和酵母数测 定标准。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选择稀释度也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 稀释倍数报告之。关于稀释倍数的选择可参考细菌菌落总数 测定。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第九章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第一节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第二节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第一节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一、概述 二、检验方法
1.霉菌和酵母平板计数法 (1)设备和材料 温箱(25~28℃);振荡器;天平; 显微镜;具玻塞三角瓶(300mL);试管(15mm×150mm); 平皿(直径9cm);吸管(1mL及10mL);酒精灯;载物玻片; 盖玻片;广口瓶(121℃灭菌20min);牛皮纸袋;金属勺、 刀等;试管架;接种针;橡皮乳头。 (2)培养基和试剂 察氏培养基;高盐察氏培养基;马 铃薯葡萄糖琼脂;马铃薯琼脂;孟加拉红培养基;玉米粉琼 脂;灭菌蒸馏水、乙醇;乳酸-苯酚液。 如标准要求只做霉菌菌数,则可用高盐察氏培养基,其 他同本方法。

浅谈霉菌毒素快速检测产品

浅谈霉菌毒素快速检测产品
内容
霉菌毒素的概述霉菌毒素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几种主要的霉菌毒素及其污染情况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霉菌毒素检测产品市场分析
一、霉菌毒素概述
霉菌毒素 是由霉菌在污染物品上所繁殖的有毒有害代谢物质。对人牲畜引起危害。在土壤中,在植物上,包括谷物、饲草和青贮饲料均可发现霉菌毒素。霉菌产毒的特点 1)霉菌中仅有少数的菌种能够产毒,少数产毒霉菌只有一部分菌株可以产毒。 2)霉茵产毒具有可变性。 3)产毒的菌种所产生的霉茵毒素无严格专一性。 4)产毒的霉菌产生的毒素需要一定的条件。
(三)食品检测试剂市场需求状况
目前制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食品安全问题.2001年9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这一数字的公布,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而且由于食品安全问题,使我们国家的食品出口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政府也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投资,“十五”期间国家将拿出1.5个亿用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研发,机构建设,标准制定,法规制定等.根据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行动》,“十五”期间我国要初步建成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立400~500项实验室检测方法,研制出30~40个检测技术相关试剂(盒),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近年来,各地也加大了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投资力度 。操作简单,准确度高,检验时间短的试剂盒才成为食品检验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自备仪器和试剂:酶标仪、粉碎机、保温箱移液器、吸头器皿:量筒、三角烧瓶、漏斗耗材:滤纸、离心管、洗瓶ELISA分析软件
可不使用设备,进行半定量和定性检测
试剂盒操作
取出试剂盒,温度平衡至室温(20-25℃)加标准品或待检样品加抗体,温育30 mins洗板,加酶标记二抗,温育30 mins洗板,加显色液,避光显色终止,读数ELISA软件分析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显微镜下的黄曲霉毒素
在低倍显微镜 下观察可见分生 孢子头疏松放射 状、继变为疏松 柱状。分生孢子 梗多从基质生出, 长度一般小于 1mm
菌丝体
有些菌丝产生带褐色的菌核
※下面以黄曲霉为例、介绍有 毒霉菌的鉴定
黄曲霉形态特征:
属于黄曲霉群,在察式琼脂培养基上 菌落生长较快,10-14天直径3-4cm或47cm,最初带黄色,然后变为黄绿色,老 后颜色变暗,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反面 无色或带褐色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计国说,容易受黄曲霉
毒素污染的食品包括玉米、花生、大米、其次是 大麦小麦等。
黄曲霉毒素危害性有多大呢?据专家介绍,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 8倍。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的患者,轻 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重则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 等中毒性肝病症状。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 说,在自然条件下,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 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能将其彻底杀灭或 去除
培养物,置乳酸-苯酚液中,用两支分离针将培养物撕开
成小块,切记涂抹,以免破坏霉菌结构。然后加盖玻片,
如有气泡,可在酒精灯上加热排除。制片时最好是在接种
罩内操作,以防孢子飞扬。
4.镜检
观察霉菌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和特征、孢子的摆列等,并
做详细记录。
二、鉴别方法
预先将检验中的霉菌或检验中分离出的霉菌孢子培养
后的霉菌进行纯培养。
1.平板菌落观察
﹙1﹚制备平板 准备两个灭菌的察氏琼脂平板。
﹙2﹚接种
用点植法将纯培养基物接种于察氏琼脂
平板,霉菌接种两个平板。
﹙3﹚培养 将接种的平板于25-28摄氏度温箱中培养5-14
天。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5篇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5篇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5篇第1篇示例:霉菌毒素是一类常见而危险的毒素,它们存在于食品、饲料和环境中,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一、基于细胞的体外方法1. 细胞存活率试验细胞存活率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

它通过培养细胞并暴露于霉菌毒素后观察细胞的存活率来评估脱毒产品的效果。

这种方法具有直观、快速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结果。

这种方法缺乏对脱毒产品具体作用机制的了解,只能表明脱毒产品是否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而不能说明其对霉菌毒素的分解或中和作用。

2. 细胞毒性测定细胞毒性测定是另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它通过检测脱毒产品对细胞的毒性影响来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直观地判断脱毒产品是否对细胞产生毒性影响,但同样不能说明其对霉菌毒素的脱毒效果。

细胞存活率试验和细胞毒性测定是两种常见的基于细胞的体外评估方法,它们简便易行,但对脱毒产品的脱毒效果认识较为有限。

二、酶学方法1. 酶活性测定酶学方法是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另一种体外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检测脱毒产品中相关酶的活性来评估其对霉菌毒素的脱毒效果。

脱毒产品中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活性对霉菌毒素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直观地判断脱毒产品对霉菌毒素的分解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对不同酶活性的影响较难统一比较的问题。

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它通过检测脱毒产品中对霉菌毒素特异结合的抗体来判断其对霉菌毒素的中和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定量检测来评估脱毒产品对霉菌毒素的中和效果,但仅适用于特定的霉菌毒素。

酶学方法是一种常见的体外评估方法,其通过检测脱毒产品中相关酶的活性或特异结合的抗体来评估其对霉菌毒素的脱毒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为脱毒产品的脱毒机制提供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仍有一定局限性。

食品中霉菌的培养与鉴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霉菌的培养与鉴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霉菌的培养与鉴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食品中霉菌的种类和数量,培养和鉴定霉菌。

二、实验原理霉菌是一种真菌,常见于大自然中的空气、土壤、植物等环境中。

其生长繁殖速度快,易于在食品中形成污染。

霉菌可以分为产毒和不产毒两类,而产毒霉菌又可分为黄曲霉属、赤霉属、青霉属等。

本实验采用的是表面培养法和平板计数法。

三、实验材料1. 食品样品:米饭、豆腐干等2.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3. 实验器材:无菌试管、无菌移液管、无菌锥形瓶等四、实验步骤1. 取样:将食品样品取出适量,放入无菌锥形瓶中。

2. 培养基制备:将PDA培养基加入适量的水中溶解,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3. 表面培养:将取样的锥形瓶倒置于无菌操作台上,用无菌移液管取出适量的样品涂抹于PDA培养基表面。

4. 培养:将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以25℃进行霉菌培养。

5. 鉴定:观察并记录不同形态、颜色和大小的霉菌,并进行分类鉴定。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米饭和豆腐干两种食品样品进行了表面培养。

在培养箱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不同形态、颜色和大小的霉菌。

经过分类鉴定,我们发现其中包括黄曲霉属、赤霉属、青霉属等多种产毒霉菌。

六、实验分析食品中的霉菌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质。

它们能够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并且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

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对霉菌的控制和防治。

本次实验通过表面培养法和平板计数法,成功地检测出了食品中的霉菌,并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

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控制食品中霉菌提供了基础数据。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表面培养法和平板计数法,成功地检测出了食品中的多种霉菌,并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食品中霉菌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如何进行培养和鉴定。

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基于gc-ms的6种常见霉菌纯培养期间挥发性物质的检测

基于gc-ms的6种常见霉菌纯培养期间挥发性物质的检测

我国每年都会储藏和轮换大量粮食[1],由于粮
食生产的地区不均衡性,我国“北粮南运”,粮食工程 可达2亿吨左右[]。粮食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携带的
虫卵和霉菌抱子,随着粮食的收获进入储藏环节,造
成了粮食安全隐患。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 算,全世界因粮食等农作物产品受霉菌污染所造成 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而我国每年因霉菌污
1材料与设备
1.1实验材料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标准菌株灰
绿曲霉3.3975以及由南京财经大学从稻谷中分出并 经基因鉴定的亮白曲霉菌株、橘灰青霉Pp、产黄青霉 M31,尖抱镰刀菌Pr、有毒镰刀菌6株。 1.2主要仪器
GC(7890A) - MS (5975C )气质联用分析仪;
第35卷第4期 胡振阳等 基于GC -MS的6种常见霉菌纯培养期间挥发性物质的检测

培养基(PDA、中于28 C培养箱
中培养7 d,取5 mL的灭 水于培养基表面。轻微
振荡后,移取培养基表面
悬浮液于EP 中。
悬浮液 WH-2 型旋涡混合仪振荡混
匀20 s,取50 rL混匀
悬浮液 洗干 血
板上刘 悬浮液

。将6种 |
无菌水调至106个/mL数

,置于-20 C箱中
°
2.2霉菌的培养
PDMS/DVB两种固相微萃取 期检测样品,所有
实验均测定3次,将固相微萃取
无菌膜、锡纸
孔插入到锥形瓶中,顶空萃取40 min ,将萃取
以灰绿曲霉3.3975为例,分别取10 mL经120
C灭菌20 min

培养基(PDA)分
别 2个100 mL的锥形瓶中,摇匀刘
2瓶
PDA培养基。待培养基凝固后,取50 rL 谷霉 悬浮液加入到装有培养基的1个锥形瓶中,

食品贮藏过程中霉菌产毒的危险性评估方法评估

食品贮藏过程中霉菌产毒的危险性评估方法评估

食品贮藏过程中霉菌产毒的危险性评估方法评估食品霉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空气、土壤和植物等处。

然而,食品产品中出现的霉菌不同于自然环境中的霉菌,因为它们可能会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因此,食品存储过程中霉菌产毒的危险性评估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了解霉菌的种类和生长条件是评估霉菌产毒危险的关键。

霉菌主要分为产毒和非产毒两类。

产毒霉菌包括黄曲霉菌、赤霉菌和蓝曲霉菌等,它们能够在食物中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赤霉素和青霉素等。

这些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和长期暴露后的慢性疾病。

而非产毒霉菌主要是一些常见的食品腐败霉菌,它们虽然不会产生毒素,但会导致食品变质,影响其食用安全。

其次,评估霉菌产毒危险需要考虑食品的储存条件和时间。

霉菌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这种环境非常适合其生长繁殖。

在常温下,霉菌在食品表面形成的菌丝可以迅速生长,并可能产生大量的毒素。

因此,在储存食品时,应尽量保持食品的干燥和冷藏,有效减少霉菌的繁殖和毒素的产生。

另外,通过采取适当的食品预处理和储存措施,可以降低食物霉菌产毒的风险。

例如,清洗食品时要彻底清除表面的污垢和霉菌,以减少其在食品中的存在。

此外,在储存环境中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也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

然而,要注意的是,防腐剂的使用应符合规范,避免使用过量或过度依赖防腐剂。

在食品霉菌产毒危险性评估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例如,可以使用PCR技术检测霉菌的DNA,以确定其种类和数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方法检测食品中的毒素含量,为危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食品厂商和消费者也应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和存储食品。

食品厂商应定期检测和评估产品中的霉菌和毒素含量,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消费者则要注重食品的外观和气味,如发现明显的霉变或异味,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综上所述,食品存储过程中霉菌产毒的危险性评估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及最高限量国家标准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及最高限量国家标准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及最高限量国家标准对养猪生产影响较大的毒素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

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知自然界中最强的致癌物,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雌激素类似物,猪食用之后会扰乱生殖内分泌平衡,引起流产、受胎率下降及仔猪阴门红肿等病症。

除以上两种,对我国养猪业影响较大的还有伏马毒素和呕吐毒素。

伏马毒素的主要靶器官为肺脏,造成免疫抑制,使猪群对呼吸道病原抵抗力下降。

呕吐毒素因大量情况下会引起呕吐而得名,主要损害猪的消化道,影响饲料适口性和采食量。

国标中关于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最高限量
霉菌毒素单位的理解:
饲料中毒素检测不超标未必一定安全:
由于霉菌毒素在饲料中产生和分布不均匀,所以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
多种毒素往往同时存在,不同毒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导致单一毒素不超标也可能致病
所以企业在制定现场标准时宜低于国家最高限量标准。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互联网2014-07-08 09:39:00[导读]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

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

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是指镰抱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

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抱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

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

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互联网2014-07-08 09:39:00[导读]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

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

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是指镰抱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

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抱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

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

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互联网2014-07-08 09:39:00[导读]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鉴别方法
预先将检验中的霉菌或检验中分离出的霉菌孢子培养 后的霉菌进行纯培养。
1.平板菌落观察
﹙1﹚制备平板 ﹙2﹚接种 准备两个灭菌的察氏琼脂平板。 用点植法将纯培养基物接种于察氏琼脂
平板,霉菌接种两个平板。 ﹙3﹚培养 将接种的平板于25-28摄氏度温箱中培养5-14
பைடு நூலகம்
天。
﹙4﹚观察 经培养后的平板从温箱中取出观察,并记录
菌落颜色和形态特征。
2.斜面菌落观察 ﹙1﹚制斜面 制备察氏琼脂培养基斜面。 ﹙2﹚接种 用划线法将预先制备的纯培养物 接种或点种于斜面。 ﹙3﹚培养 将斜面置培养箱于25-28摄氏度中培养 5-14天。 ﹙4﹚观察 经培养后的斜面从培养箱中取出观察, 并记录菌落颜色和形态特征。 3.制片 取载玻片加乳酸-苯酚液一滴,用接种针钩取一小块霉菌 培养物,置乳酸-苯酚液中,用两支分离针将培养物撕开 成小块,切记涂抹,以免破坏霉菌结构。然后加盖玻片, 如有气泡,可在酒精灯上加热排除。制片时最好是在接种 罩内操作,以防孢子飞扬。 4.镜检 观察霉菌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和特征、孢子的摆列等,并 做详细记录。
食品中常见产 毒霉菌的鉴定
1.常见产毒霉菌的分类
2.霉菌的案例 3.镜下形态及特征
4.鉴别器材及方法
常见产毒霉菌的分类
霉菌并不是微生物分类系统的名词,它是丝状真菌的
统称。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陆生性较强,种类繁多,在
空气中到处散布它们的孢子。最常见的有毒霉菌有曲霉属
的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构巢去霉。 有毒霉菌
黄曲霉精镜检下的形态特征
• 制片镜检观察可见分生孢 子梗极粗糙,直径1020µm。顶囊烧瓶形或近 球形,直径10-65µm,一 般多为25-45µm。全部顶 囊着生小梗。小梗单层、 双层或单、双层同时生在 一个顶囊上。分生孢子球 形、近球形或稍作洋梨形、 3-6µm粗糙。
结构式
一、鉴别用器材 鉴别黄曲霉的器材主要有乳 酸-苯酚液、察氏培养基、显微 镜、目镜测微计、物镜测微计、 温箱、冰箱、无菌接种罩、放 大镜、酒精灯、接种钩针、分 离针、滴瓶、载物玻片、盖玻 片、小刀等。
显微镜下的黄曲霉毒素
在低倍显微镜 下观察可见分生 孢子头疏松放射 状、继变为疏松 柱状。分生孢子 梗多从基质生出, 长度一般小于 1mm
菌丝体
有些菌丝产生带褐色的菌核
※下面以黄曲霉为例、介绍有 毒霉菌的鉴定
黄曲霉形态特征:
属于黄曲霉群,在察式琼脂培养基上 菌落生长较快,10-14天直径3-4cm或47cm,最初带黄色,然后变为黄绿色,老 后颜色变暗,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反面 无色或带褐色
引起的中毒,主要是它们产生的有毒毒素,并且毒性一般 都很大。并且相当多的霉菌产生的毒素能在体内蓄积,产 生慢性中毒,是人体的肝脏、肾脏等产生病变,甚至导致 癌症。许多证据表明,黄曲霉毒素是典型的致肝癌毒素,
橘青霉毒素是致肾脏病变毒素。主要是根据霉菌菌丝体或
孢子的颜色、形态特征等进行鉴别。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计国说,容易受黄曲霉 毒素污染的食品包括玉米、花生、大米、其次是 大麦小麦等。 黄曲霉毒素危害性有多大呢?据专家介绍,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 8倍。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的患者,轻 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重则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 等中毒性肝病症状。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 说,在自然条件下,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 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能将其彻底杀灭或 去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