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与文品

合集下载

文品与人品演讲稿

文品与人品演讲稿

文品与人品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分享“文品与人品”的演讲稿。

文品和人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品质。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正在经历着一段人生的关键时期,而文品和人品的培养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人生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文品。

文品是指一个人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

它不仅仅是指我们的文艺方面的天赋和水平,更是一种对美的敏锐感受和表达能力。

一个有文品的人,不仅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中的深层内涵,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达,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的表达方式通常也更加优雅、文雅,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如何培养文品呢?首先,我们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这些经典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多欣赏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

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表达方式,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最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培养文品。

无论是写作、绘画、或是演奏乐器,每一种创作都是我们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一谈人品。

人品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它不仅仅是指我们在道德准则上的遵守,更是我们对待他人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一个有良好人品的人,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道德品质,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如何培养人品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语都是从其价值观出发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引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其次,我们要锻炼自己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自律才能让我们按照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去行动。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文品与人品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文品与人品

三一文库()〔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文品与人品〕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品与人品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

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

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

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作文】▲文品与人品“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本是元好问评论西晋诗人潘岳的诗品与人品的诗。

情志高洁的诗与趋炎附势的人怎么看都不搭调。

这也往往让人质疑文学作品的真诚性。

那么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吗?关键看你求什么。

如果你看重作品的趣味,立志做一个自我丰盈的读书人;那么,如果鸡蛋尚可,母鸡如何也大可不必计较。

蒲松龄亦真亦幻的狐妖鬼怪多少含有那个时代的影子;湘西的翠翠与二佬的懵懂爱情却不见得就是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文坛佳话。

鲁迅的警醒深邃,匕首投枪;汪曾祺的平淡质朴,娓娓道来也都是各自作品中的乾坤。

人品与文品的议论文

人品与文品的议论文

人品与文品的议论文引言人品与文品都是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

人品指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而文品则涵盖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

“人品”和“文品”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一个人的影响并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并论述它们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和互相影响。

人品与文品的关系人品对文品的影响人品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一个有良好人品的人通常具备如诚实、正直、守信等优秀品质。

这些优秀品质将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

首先,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具有同理心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

其次,人品高尚的人更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与文化人士、学者和作家等有深刻见解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通过与这些人交流,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关于文学、艺术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文品对人品的影响文品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的体现。

一个有高度文品的人通常对文学艺术、哲学人文科学等领域有着较深的理解和欣赏。

文品的培养不仅对于提升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有所帮助,而且对于塑造一个人的人品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中展现的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能够对读者产生积极的榜样作用。

通过欣赏和学习文学作品中的品质高尚的人物形象,人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品和行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其次,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和精神启迪对人的品性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不断地接受到来自作家们的智慧和道德启示,从而调整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人品与文品共同塑造一个人人品和文品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

一个人的人品和文品可以互相塑造、促进。

一个有良好人品的人更容易培养出高度的文品,而一个有高度文品的人也更有可能表现出良好的人品。

作家的文品与人品不一致的例子

作家的文品与人品不一致的例子

作家的文品与人品不一致的例子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文品与其人品之间是否一致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有人认为,作品应该独立于作者本身,而作家的人品不应该被作品所影响;然而,也有人坚信作品呈现了作家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无论如何,我们不可否认,有一些作家的文品与人品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本文将以几个例子为依据,探讨作家的文品与人品不一致的现象。

例子一:埃德加·爱伦·坡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一位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多以神秘、恐怖为主题,被誉为推动恐怖文学发展的重要人物。

然而,坡的个人生活却充满了悲剧和不幸。

他酗酒、贫困交加,而且曾多次与家人闹矛盾。

坡的婚姻经历也颇为坎坷,先后失去了两位妻子。

尽管他创作出了许多引人入胜的作品,但他的个人生活却远不如他的文学成就辉煌。

例子二:奥斯卡·王尔德奥斯卡·王尔德是一位英国的剧作家、诗人和小说家,以他的机智幽默和锐利的洞察力而闻名。

然而,他的个人生活却备受争议。

在当时的伦敦社会,他的同性恋身份遭到了广泛的非议和歧视。

最终,他因涉嫌与男性关系而被判犯有“不法行为”,被判刑两年。

尽管王尔德的文学作品给人带来了欢乐和思考,但他的人品却遭到了社会的指责和谴责。

例子三:雨果维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法国文学巨匠”。

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批判了许多社会不公和不道德的现象。

然而,与他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雨果本人在生活中却存在一些人品上的缺陷。

他是一个极为虚荣和自大的人,喜欢显摆自己的才华和地位。

他的不忠和出轨行为也引起了公众的非议。

尽管雨果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他的人品却给他的形象增添了阴影。

结论:从上述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作家的文品与人品之间确实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这表明作家的作品并不总是能够真实地反映其人品和行为。

有时,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能够超越自己,创造出有力的作品,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各种不足和缺陷。

人品·学品·文品

人品·学品·文品

摘要:古代对“人品与文品”问题纠缠于道德与才性两个层面,所以能否统一就变得难以解决。

章学诚以文性置换文品,以人之学问真假来判文性之真伪,学问之真假又取决于人的性情之真假,以著述者之心术为人品之关键。

这就褪去了人品与文品的伦理道德色彩,而转换为通过分析人的性情与文的主旨如何统一的问题,核心在于立言有无宗旨。

从德性范畴潜移入知性领域,从知识论、认识论角度将这一古老的命题赋予新意。

这是一个“去魅”的过程,因而使得章学诚的文论思想具有了某些现代色彩。

关键词:文如其人章学诚性情学问文德“文如其人”(包括其反命题“文不如其人”),也就是“文品与人品”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一个贯穿了几千年的问题,当代学者也做了许多新的阐释。

笔者近来研读《文史通义》,看到章学诚也在多处思考和论述了这个问题,且有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现加以总结,并就教于方家。

一品者,品格、品性也。

对于“文”与“人”来说,都包含这两个层面: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作家的品德修养与才性性情。

对于“文如其人”的解读,中国传统的论述是不能分辨这中间所涉及的两个层面:一是强调作品思想内容与作者道德人格的一致,一是强调作品风格与作者气质性情的一致,由此使得问题变得模糊。

现代的论述者则多秉持近代以来从西方所传入的现代文学理念,从虚构审美为基本特征的文学理论及其创作理论来分析“文”和“人”,认为在作家的人格中有现实人格与艺术人格之分,这样的理论观照势必将此问题弄得更加复杂。

我们认为,要分析这个传统问题,首先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实际来历史地梳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然后与西方文化文学中的类似问题来比较分析,以见出中国传统观点的本质及其特点。

本文的论述仅局限于第一个层面,从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特点出发,在中国传统“文如其人”问题的历史长河中,看看章学诚对此问题的思考有何特点和新意。

对于此问题的思考,章学诚是立足于传统的“文”的观念,没有将以虚构和审美为本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纳入其思考范围。

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例子

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例子

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例子
俗话说得好,“人品如诗”,意味着一个人的品德与他的文化修养是相符的。

在文学中,也常常被强调说一个作家的人品与作品的文化艺术水平是一致的。

下面就来介绍几个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唐代文学巨匠,他的文学才华是独具匠心的,而他的人品则和他的文学成就一样辉煌。

据史书记载,李白为人豁达大度,不拘小节,喜欢交朋友。

他的“神韵天衣”、豪迈风流的人格,一直被后人所传颂。

李白写诗往往是不带任何“三寸之舌”的,他的诗歌充满豪放张扬的情感和生活气息,独具特色。

他的诗歌注重“群贤毕至”的语言效果,具有艺术的创造性,是唐代的一代奇才。

第二个例子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人品举世公认,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尤其以写田园诗而闻名,诗作表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的亲近和爱护。

他笃信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之道,用田园生活来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尤其强调以吟咏自然来达到“自然的真情感受”。

陶渊明的田园诗,文字表达自然纯净,意境优美,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虽经千年而不衰,为世人所推崇。

第三个例子是鲁迅。

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人品和文化素养被广泛认为是一致的。

鲁迅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深度的人文思考和强烈的社会批判,而他的人格也同样坚韧毅力,义无反顾,相信自由独立的精神理念,不断追求真理与进步。

鲁迅也提出了“文学应该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他的文学作品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备,真实生动,抒情激越,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骄傲”。

文章宁复见为人_谈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文章宁复见为人_谈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文 章 宁 复 见 为 人
— 谈人 品 与
,
文 品 的关 系
降 大 任
人 有 人 品 文 有文 品 班 固 撰 《汉 书 》 列 《 古 今 人 表 》 将 三 代 以 上 至 秦 汉 间 的 著名 历 史 人 物 分 为 三 等九 级 以 示 褒 贬 钟 嵘作 《 诗 品 》 将 汉 代到 齐 梁 间 一 百 , 多 位诗人 的 作品 分 为 三 品 逐 一 评 其 高 下 班 固论 人 钟嵘 论 诗 各有 自 己 的 标 准 未 必 适 当 但 人 品有 优 劣 文 品 有 高 下 却是 事实 在 鉴 赏 文 学作 品 时 首 须区 分 文品 的 高
, , ,









,
,
,
列 举 了 唐 代 诗 人 中难 知 其人 与难 知其 文 , , 的 事 例 令 人 屡 兴 感 叹 另 外 象 传 世 名篇 《 诗 经 》 的 大部 分 《 古 诗 十 九首 》 《敦 》 以及 《董 西 厢 》 《金 瓶 梅 》 煌 曲子 词

,





,
,

人 生 自古 谁 无 死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文 天 祥 ) “ 粉 骨碎 身浑 不 怕 要 留 清 白在 人 问 (于 谦 ) 查 一 查 这 些 诗 人 的 立身 行 事 就 不 难浇 , 得 他 们 写 下 掷 地 作 金 石 声 的名 句 以 诗明 志 抒 发 的 的 确 是 真 情 实感 这 些 诗 人 都 是 坐

, ,


,
,
,

,
,

舰 的 《 文 心 雕龙 》 也 说 人 察 七情 应 物 ; ” (《明 诗 斯 感 感物 吟 志 莫非 自 然 篇 》 ) 这 就 是 说 诗歌 应当 反 映 诗 人 的 真 实 思 想 是 人 品 的 艺术 性 表现 在 我 国 诗 歌 史 上 确 有 不 少 脍 炙 人 口 的好 诗 是 真 实 反 映 : 诗人 高尚思 想品 德 的血 性 文 字 请 看 “ 长 太 息 以 掩 涕兮 哀 民 生 之 多 艰 ”

作家人品与文品

作家人品与文品

作家人品与文品
作家的人品与文品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作家的人品决定了他的作品如
何被看待和理解。

如果一个作家的人品不好,他的作品很可能会失去读者
的信任和认可。

另一方面,一个作家的文品,也是他的品质和修养的体现。

文品好的作家通常可以用生动、准确和精致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受,让读者深入体验他的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作家的人品和文品都是作品的基础,也是作品长久鲜活的保障。

一个
有高尚品德和修养的作家,能够把自己的高尚情操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更
具思想深度和感染力,并且更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因此能够
长久地影响读者。

而一个文学技巧高超的作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情感,
能够创造出具有个性和魅力的人物形象和生动形象,极大地吸引了读者,
因此也能影响更多的人群。

因此,作家的人品和文品都是重要的,并且必
须同等重视。

论作家人品与文品的复杂关系

论作家人品与文品的复杂关系

论作家个体人格与创作成就的复杂关系龚炜(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邮编400074)自古以来,我们的写作理论和文学理论都十分强调人品和文品的一致对应关系,以这种对应关系为最理想的境界,一般认为只有在这样一种对应关系下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作品。

前人的论述中,这样的格言很多:“诗品出于人品”。

①“有德之文信,无德之文诈”②“天下吝啬人刻薄人狭隘人粘滞人俱不会作诗。

”③“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

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④“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⑤“做一个好作家也必须做一个好人;做一个伟大的作家也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人”⑥其实,上述意思,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就已经作了最简洁的表述:“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这番话与刘熙载的“诗品出于人品”长期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中公认的不争之论。

但是,我们的文学理论长期以来忽视了研究另一种情况:即作家个体人格与其文学成就不一致的情况,这就使我们对作家成长规律的认识不尽完善、不尽客观,并导致了我们对作家人品修养的难度和艰巨性的忽视。

翻阅一下古今中外许多作家的传记、史料,并审视现实生活中许多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经历,我们就会发现,“作人贵直,作文贵曲”、“诗品出于人品”只说明了人品与所谓文品关系的一种关系,但它绝不是对人品与作品思想、艺术价值关系的全面概括,它有它的片面性。

作家人品与创作成就的关系远不是用这样一句话就可以省事地概括的。

况且“文品”这个概念也十分宽泛,十分复杂,它既有美学的意味,也有伦理道德的意味,很难用一种不变的尺度去评价。

传统的“文品”观念也难免说不含有等级意识的影响,用它来评价古代赞歌可能是比较可行的,但如果要想“放之四海而皆准”地评价所有的文学创作实践、尤其是用“文品”观念来评价现内涵日益复杂的当代文学作品,就很容易机械化、僵化,不尽符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原则,不尽符合文学创作实际。

文品与人品

文品与人品

文品=人品?常听到这样一句老话“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也就是说,文章的文品与作者的人品是密不可分的。

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老师会在学习课文前介绍作者的基本信息,因此,同学们对这句话一定也有所体会。

中国古代文学繁荣,名家辈出。

在这样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中,一定能让我们找到文品人品一致的例子。

春秋时期的圣人孔子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些儒家哲学并非只是记录在《论语》中的空话,而是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行为的真实记录。

儒家文化也因此不断传承。

宋濂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了他求学路上的艰辛与他的勤奋。

而宋濂也如文章所说,生活简朴,为官清廉。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用激昂的词句表达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而身为将军的他一生也有着这样的广阔胸襟。

在外国文学发展中,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是“文如其人”的代表。

在他的长篇小说《复活》中,曾多次讽刺了封建土地农奴制度。

在生活中,托尔斯泰身为贵族,却时时为农奴着想,多次在他的庄园进行农奴制度的改革。

虽然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但是他在文章中呼吁,在生活中行动,做到了“人文合一”。

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在“文品”与“人品”之间画上等号呢?恐怕不能这么绝对!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大家一定还记得初三学过的课文《威尼斯商人》吧。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剧中刻画了夏洛克这个放高利贷,刁难他人的反面形象。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莎士比亚成名之后也因钱而“困扰”,向别人放高利贷,还常常向欠债人追讨债务。

可见,“文”不一定“如其人”。

可是,不管“文品”与“人品”是否相关,作者的人品很难被详细记载而流传下来,而文章的文品经历时间的磨砺,依旧弥新。

由此可见,评判文章的好坏并不需要过分与作者的人品相对照,只要文品高尚就已足矣。

初中议论文作文:人品与文品(转载)

初中议论文作文:人品与文品(转载)

人品与文品(转载)这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我先前弄了两帖子,反对者居多,也有少数人表示谨慎的同意,还有一部分人是模棱两可的。

写个杂文不是要求作者是如何如何客观,客观这个词在文学中是不好界定的,写杂文就如写一个诗,李白杜甫各不相同,千遍一律,让人视觉萎缩,但也不以总是以美国大片的方式,只图个暂时的冲击。

如果说一个杂文必须有思想性,我倒不如说是思辨性。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曾经在历史上引导了最先进的文明,包括文学艺术。

但是这些都已是历史陈迹,遗产有时候会阻碍一个人创造新世界的脚步,让其躺在祖先的荣耀里,不思进取,成为僵硬的化石。

在中小学,老师教导我们,做文必先做人。

小小年纪的学生便可可怜怜地去接触那些人生大道理,有一次儿童节,一个学校交来学生画稿,都是千篇一律,上了橱窗,仿若个人画展,这样的儿童将来有什么希望去发展他们本来应该是自由的天性?由于中国教育制度存在这些忽略个人思想的集中式教育,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不奇怪。

一个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从一个大众话语的圈子里跳出来洞察研究,哪怕他看再多的读,读再高的文凭,都只是一个弥勒佛祖的装天口袋,只知填充,不知消化。

从这个意义上延伸到我再试图努力阐述的上述话题,我们可以从这些人身上看到中国正统教育的那种影子,做人要谦虚,心态要平和。

久而久之,头上也便自然箍上了一紧箍咒,若敢有些自个的想法,这脑海中的唐僧就开始念起经来,立马得求饶。

延伸到社会现象,也逐步形成一种中庸的人生立场。

列位看官,你们看娱乐版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台上高呼一声,各位观众,是不是啊?台下便回答一声是啊。

人家鼓掌,你也鼓,整个电视节目观众就象牵线的木偶一样。

历史上那些影响文学进程的大师,影响进程的仅是他们的文学,别加上中国式的人品等附加物。

许多大师都是在无视传统甚至践踏了传统之中建构了一个新的世界,哪怕他们必然也是从传统从汲取了许多东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对其顶礼膜拜,中国文学圈最有趣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对《红楼梦》一书进行莫名其妙的狂热研究。

文品与人品不一致例子

文品与人品不一致例子

文品与人品不一致例子
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

生活中既有言行如一、言如其人的诚信者,也有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的伪君子。

同样,对于诗文作品,有“文如其人”的情形,也有“文不如其人”的范例。

“文品”不如“人品”类
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的文品不如人品。

比如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作家庾信,他早年在梁朝做官时,附和简文帝萧纲和元帝萧绎的审美趣味,写了许多华艳淫靡空洞的宫体诗,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

但是他后来出使西魏被扣留,不得已在西魏和后来的北周任职,却写下很多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的作品,感人至深。

浅论作家的人品与文品

浅论作家的人品与文品

浅论作家的“人品”与“文品”宋叶子我国古代历来即有“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的说法,《艺概·诗概》中也有“诗品出于人品”之说。

世界一些学者对这一看法表示赞同。

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名为《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风格就是人”的命题,认为风格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主的主观精神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等,从中得到的是人们对人品是否就是文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何为人品?何为文品?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灵魂深处,就叫人品。

文章的品格和风格,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的不同阶段即文品。

这两者存在某种联系。

一、主张人品与文品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理想之美的集中反映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学批评原则,韩愈曾作了集中地、全面、深入的讨论。

韩愈在散文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明道,注重实用的思想。

“道的具体内容,是指孔孟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修养,以儒家的修身、齐家、平天下为己任。

”由此看来,韩愈特别重视人品与文品的一致,认为作家要写好文章,关键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在《答李翊书》中,他谆谆告诫李翊:“立言”即写文章之事,并向学生谈了自己学习写作的体会:“不可以不养也。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無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同时,他还提到“气盛宜言”之论,“气盛”即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身养性造诣很高而体现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

韩愈进一步阐发,进一步发展了这一传统文学理论。

二、“人品”、“文品”与现当代作家到现当代时期,在批评文字领域,依旧追求人品与文品的相统一。

例如当代作家沈从文,他是懂得奉献的人!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沈从文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坚强、隐忍、谦卑、谨慎。

他待人谦和、处事低调;尤其是晚年慈祥的简直像一位农村老太。

他湘西人特有的侠义,较少数人提起,最著名的例子他给对危难中的丁玲仗义相助。

文品与人品作文文品与人品

文品与人品作文文品与人品

文品与人品作文文品与人品大凡要看文人之文品与人品,有一条民间俗语可用来一试,那就是“听其言,观其行”。

下面是分享的文品与人品。

供大家参考!文品与人品说到文品与人品的关系,清人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所描写的那个大人国,是很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的:在这个国度里,人人脚下都有一团云,那云的颜色“全由心生”,“如果胸襟光明正大,足下自现彩云,倘或满腔奸私暗昧,足下自生黑云。

云由足生,色随心变,丝毫不能勉强。

”有一位大官,曾经做过亏心事,所以脚下自然生就一团黑云。

他怕当众出丑,外出时候便用色彩鲜艳的绫缎将云遮盖起来,然而欲盖弥彰,人们一看就知道他是伪装的,从而心里对他更加腻味。

文如其人。

文学艺术作品就是文艺家脚下“全由心生”、“ 色随心变”的云彩。

人品必然影响文品,这是一点也含糊不得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得很明白:“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即强调作家品行修养与其作品之间必须做到“文质兼备,文行统一”。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古今中外许多文艺家都十分重视人品的的修养。

柳宗元在《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中提出:“为文以行为本。

”《原诗》认为:“诗之基,其人之胸襟也。

”英国诗人弥尔顿说:“我坚决相信一个人要想成功地写出好诗来,自己就必须是一首真正的诗。

”席勒也说:“一个诗人的人格如果不比他的诗伟大,他的诗必将为人们所不齿。

”文人为文,讲究言为心声,文以载道。

文天祥不为高官厚禄所诱,甘愿戮头殉国,印证的是“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信念;范仲淹俭约自处,清贫自甘,所得俸禄接济冻馁寒士,应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美德。

如此道德文章俱佳,堪称“双佳文人”。

文摘报刊的增多,造就了一大批文摘专业户。

这些人靠一把剪刀,剪遍天下报刊,收入十分可观。

文章倒爷应运而生。

所谓文章倒爷,就是那些专门倒腾文章的人。

靠文章发财,靠文章成名。

这些文章倒爷大体可分为这样几类:一是遵纪守法的文摘专业户,二是能写能摘能编能造的多面手,三是是抄袭为主的文章大盗。

文品即人品例子

文品即人品例子

文品即人品例子这几天,我夜以继日地捧读熊老师的散文集《春风花草香》,除了被俊逸秀美的文字迷醉,被真挚清澈的情感浸润之外,有这样一段话不时地浮上心头:“一个喜欢文学并具备了一定文学素养的人,其心灵必然纯净,心地必然善良,人格必然健全,必然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和激情。

这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将可能是一位成功者。

”其他的人,我不敢说,这段话,对照熊老师,应该是准确的。

在这喧嚣的尘世中,熊老师能保持一颗纯净善良的心,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老师、学生、同事、朋友、亲人!最让我感怀的是他对父母的那份孝心,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孝的儿子。

读着他与父母相处的一个个细节,那种诚挚,那种深情,常常感动得我双眼泪湿。

男孩子一般大大咧咧,可以在重要环节上像军大衣一样为年迈的父母遮风挡雨,但做不到像小棉袄那样细致体贴,而熊老师能!他对父母那种细腻入微的体贴,是男孩中少有的。

从没有给人理过发的他,为了走不动路不能上街理发的父亲,可以尝试着剪刀、剃须刀轮番上阵,轻轻地打磨,慢慢地滑行,一片一片地清理,为父亲理出一个干干净净的“艺术品”似的头。

而他这样子做,绝无一点勉强,心甘情愿,有后面的文字为证:“多想一直能这样的理下去,只要还能为他理,一切就安好!”这种子与父的骨肉亲情,质朴纯厚,感人至深。

父亲身体不好,天寒地冻,车门冻得拉不开,也得回去!自来水冻没了,先用扁担,后用锄头,砸开冰封的小河,为父母担来清水。

屋后背阴,冰层厚厚,怕母摔跤,用锄头,甚至用上斧头,文弱书生,开山劈岭似的,一寸一寸地刨,终于为母亲清出一条安心的路,此时的儿已是父母冰天雪地里的军大衣了。

在病房陪伴父亲的一幕,同样感人,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感念着父亲一辈子的辛劳:“天是屋,地是床,每一次朝阳映着他挥舞着的钉耙,每一次月光伴着他疲惫的身影。

在田地里躬耕,栉风沐雨;在江河上奔走,草行露宿……”真心希望父亲像南京城外的巍巍钟山一样永远不老!他为母亲贴着膏药,按摩着母亲的伤腿,永远记着母亲需要的“吗丁啉”!给母亲买了手机,一遍一遍地教着母亲用手机打着电话,十几次之后,母亲终于学会了。

以文品与人品为主题的作文

以文品与人品为主题的作文

以文品与人品为主题的作文《文品与人品那点事儿》
嘿,咱今天就来唠唠文品和人品这档子事儿。

就说我之前参加了个写作比赛吧。

那比赛里有个家伙,写的文章那叫一个华丽啊,词藻堆砌得那叫一个多。

可相处下来,发现他这人可不咋地,特别爱显摆,还老在别人面前贬低其他人的作品,好像就他最牛似的。

比赛过程中,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交流写作心得。

我就说:“咱得真诚点写,别光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另一个小伙伴也点头:“就是啊,文章得有真情实感。

”可那家伙听见了,不屑地哼一声:“你们懂啥,华丽才是王道。

”然后扭着屁股就走了。

到了评选结果出来那天,嘿,他那看似华丽的文章居然没拿到啥好名次。

评委老师说,文章空洞无物,只注重表面形式,缺乏内涵。

再看看那些得奖的作品,虽然文字不一定那么绚烂,但字里行间都透着真诚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事儿就让我明白,文品和人品还真得是一致的。

你文章写得再好,要是人品不行,那也白搭。

就像那个家伙,空有华丽的文品,人品却让人不敢恭维。

而真正优秀的人,文品与人品都是相得益彰的。

咱以后啊,可得好好修炼自己的人品,也用心打磨自己的文品,让它们相互成就,这才是正道呀!
所以说呀,别光看表面那一套,得实实在在的,文品和人品都得靠谱才行呢!。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我国古代文论中历来就有”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的说法,《艺概·诗概》中也有“诗品出于人品”之说。

世界的一些学者对这一看法表示赞同。

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名为《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风格就是人"的命题,认为风格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主的主观精神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

从中得出的是人们对人品是否就是文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其实要了解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首先我们先了解人品与文品的含义。

何为人品,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灵魂深处,就叫人品。

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风格,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的不同阶段。

从含义上来看,人品与文品在某种程度上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

主张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之美的集中反映.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第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即“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孔子强调“诗教”,认为诗与乐可以对培养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论语》中体现,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了下来,正是因为孔子自身对“仁”与“礼"的追求,对“诗教”的追求,他的《论语》,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现在都有很深刻的影响.钟嵘,出生贫寒,“位末名卑”,做过一些小官,在门阀世族统治下很不得志,这儿主要要提的是《诗品》的创作。

《诗品》之作正值中国文学艺术理论批评的一个空前活跃时期,对文艺家进行品评,是一种时行的社会风气,《诗品》之作的主要原因是钟嵘对当时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现状的不满,为了树立正确的诗歌创作风气和提倡科学的文学批评标准,所以他在《诗品序》中尖锐地批评当时滥用典故、排比声律之弊。

钟嵘在《评阮籍诗钟中》说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在此,钟嵘着重强调了诗歌是体现人的性灵的,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而提到性灵,与之联系密切的是明清的“性灵说”。

备战2024高考语文【高三试卷】山东省菏泽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备战2024高考语文【高三试卷】山东省菏泽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限时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是美学家争辩最激烈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只能说一个梗概。

从一方面说,人品与文品似无必然的关系。

魏文帝早已说过:“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

”①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篇里一口气就数了一二十个没有品行的文人,齐梁以后有许多更显著的例子,像冯延巳、严嵩、阮大铖之流还不在内。

在克罗齐派美学家看,这也并不足为奇。

艺术的活动出于直觉,道德的活动出于意志;一为超实用的,一为实用的,二者实不相谋。

因此,一个人在道德上的成就不能裨益也不能妨害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批评家也不应从他的生平事迹推论他的艺术的人格。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思想情感为文艺的渊源,性情品格又为思想情感的型范,思想情感真纯则文艺华实相称,性情品格深厚则思想情感亦自真纯。

“仁者之言霭如。

”②屈原的忠贞耿介,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徜徉自恣,杜甫的每饭不忘君国,都表现在他们的作品里面。

他们之所以伟大,就因为他们的每一篇作品都不仅为某一时会即景生情偶然兴到的成就,而是整个人格的表现。

不了解他们的人格,就绝不能彻底了解他们的文艺。

从这个观点看,培养文品在基础上下功夫就必须培养人品,这是中国先儒的一致主张,“文以载道”说也就是从这个看法出来的。

人是有机体,直觉与意志,艺术的活动与道德的活动恐怕都不能像克罗齐分得那样清楚。

古今尽管有人品很卑鄙而文艺却很优越的,究竟是占少数,我们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双重人格”去解释。

在甲重人格(日常的)中一个人尽管不矜细行,在乙重人格(文艺的)中他却谨严真诚。

这种双重人格究竟是一种变态,如论常例,文品表现人品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在文艺上有真正伟大的成就,他必须有道德的修养。

我们并非鼓励他去做狭隘的古板的道学家,我们也并不主张一切文学家在品格上都走一条路。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文品与人品:背离与统一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文品与人品:背离与统一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文品与人品:背离与统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将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联系在一起,认为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但金代元好问的“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却让我们看到了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那么,在文品与人品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品与人品确实存在着统一性。

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都会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

比如,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深刻地剖析社会现实,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他人品的真实写照。

又如,杨绛先生的文字平和、质朴、温暖,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她本人也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品性为世人所敬仰。

这些作家,他们的文品与人品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艺术价值。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文学史上,文品与人品相背离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比如,宋之问,诗才出众,其诗对仗工整,音律和谐,但是他在生活中却是一个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趋炎附势的小人。

再如,胡兰成,其文笔细腻、才情颇高,然而他在民族大义面前丧失气节,成为了民族的罪人。

这些人,他们虽然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一定的成就,但是他们的人品却令人鄙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文品与人品相背离的现象呢?我想,这大概与文学创作的特殊性有关。

文学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可以运用想象、虚构等手法来塑造人物、表达情感,这就使得作品中的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作者本人有了一定的距离。

此外,有些作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追求商业利益,会刻意地去营造一种与自己真实人品不符的形象,以吸引读者的关注。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文品与人品相背离的现象,就否定文品与人品统一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努力做到文品与人品的统一,用自己的作品传递正能量,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品与文品
《未已斋》札记之二
2012-10-08 第09版:文化教育
作者:李秀潭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547
最近整理旧物,从书柜中翻拣出几件与康生有关的藏品。

一是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刊本《南史》,两函十二册。

在卷一右下方钤“康生之印”篆书白文印及“康生”篆书朱文印各一方。

《南史》,唐李延寿撰。

八十卷。

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纪传体,无表志。

作者根据其父所撰《南史》旧稿,删并而成,与《北史》汇合南北各朝历史,反映了唐初统一全国的历史要求。

此书删繁就简,文字简洁易读,并增入四书以外的材料,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汲古阁”,明末常熟毛晋藏书阁名。

毛晋,明末藏书家。

藏书八万四千余册,多宋元刻本。

所校刻书籍多以“汲古阁”名义刊行。

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六十种曲》等,为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

好钞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之为“毛钞”。

二是颜真卿撰文并书的《唐钱唐丞殷君碑》拓本。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褚(遂良),后师张旭。

书风雍容壮伟,气势磅礴。

苏东坡说他“雄秀独出,一变古法”,赞曰“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开创
盛唐时期新风貌,世称“颜体”。

故颜氏之碑皆为世人所重。

康生在此碑拓本上题跋:“五六年夏赴杭州视察,杭州文管会同志赠此唐人碑拓,甚古雅精致,入藏吾室。

康生”。

下钤阳文印:康生。

帖上还钤有收藏印“墨汁因缘”、“林中草堂”、“生白轩”等。

三是康生绘《墨菊》图朵云轩木版水印一轴。

该图水墨纸本,小写意画菊花一枝,仿清初八大山人笔意。

题篆书款“晚节花香”。

落款“国庆十周年,鲁赤水”。

钤篆书白文“游戏”闲章。

“鲁赤水”系康生笔名。

将古代山东鲁国的名称作为姓,以“赤水”作为名。

康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特殊人物。

人们称他为“康老”,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资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当上了江苏省委及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1933年赴苏,出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成为王明的助手。

次年,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7年底,康生与王明、陈云同机从苏联飞回延安,被委任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社会情报部部长。

延安整风期间,又被任为总学委会副主任,主任为毛泽东兼任。

建国后,他又有中共中央文教小组组长、中央理论小组组长、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头衔,有点像苏联时期主管意识形态的日丹诺夫。

直至“文革”期间,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

在这50余年的政治生涯中,康生窃据高位,挟政治运动之威势,以整人为业,以整人为乐,给党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

延安整风期间他那篇《抢救失足者》的长篇
报告,流传全党,许多老同志至今谈起来,仍心有余悸。

“文革”初期和中期,由康生分管的专案组有十几个,“审查”对象320人。

其余30多个专案组,虽不由他分管,但他全部参与谋划和控制。

据统计,在“文革”期间,被康生罗织罪名,直接点名以及由他批准诬陷和迫害的干部,就达835名。

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33人,中央各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解放军高级干部210人,其余470人,也多是老干部和各界知名人士。

其害人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危害之深,古今中外,实属罕有。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害人狂”,却又博识广学,精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人的爱好及本领,他几乎无所不通。

年轻时他刚到上海,就因为擅长书法,被上海商业巨头、黑帮领袖杜月笙密友虞洽卿聘为私人秘书,专门撰写来往信函、拜帖、贺帖、吊唁信等。

他左手右手都能写字。

真草隶篆皆通,尤擅章草。

他的书法被许多一流刊物用作封面题字,包括《文物》和《考古》杂志,以及一些画册和学术著作。

日本书界对其书法颇为欣赏。

称他为当代中国三个半书法家之一,而鼎鼎大名的沈尹默只算半个。

大概因为沈字属馆阁体,缺乏个人独特风格。

康生还专长于绘画、篆刻。

上海著名画廊朵云轩在上世纪60年代,曾把他花鸟水墨绘画木刻水印复制,进行商业出售。

据传,他在画作上署名“鲁赤水”,有两重含意:一是“赤水”表示红色的革命洪流;二是与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相对。

在书画界,都知道康生自视甚高,对齐也不放在眼里,故起此名以对。

他特别有研究的是中国戏曲。

京戏他不但懂,还会舞台实践。

小鼓是京戏乐队指挥。

许多老同志回忆,延安时期,纪念建党17周年文艺晚会演《打渔杀家》,江青饰萧桂英,阿甲演萧恩,康生就打小鼓。

平日他还经常向人们谈起,看一个演员的修养,演戏水平怎么样,仅看出台水袖几摆就行了。

旧社会说某人水平达到了“水袖功夫”,就是说好得不得了。

他还经常校勘小说戏曲,并用硃笔批点,自称“今圣叹”。

1958年夏,他曾就古典文学作品出版问题,专门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写信,指出从明代至今,包括王国维在内的文人学士,研究《西厢记》只知道“王(实甫)西厢”,而不去研究“王西厢”的祖本“董(解元)西厢”,不知道“王西厢”的精华和糟粕,甚至看不出“王西厢”文字上存在的笑话。

譬如说“草桥惊梦”一折,这是几百年来被人津津乐道的文字,可是就在这一折“雁儿落”曲词中,有这样的句子:“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剌剌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

他指出,在一种刮着“疏剌剌林梢落叶风”的“清秋夜”里,竟有“绿依依”的柳林半遮高墙,这不是大笑话吗?由此一斑,可见他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实践证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人,一般人望与文声都比较好。

而康生偏偏精神恶浊,人格低下,有才无行。

他工于谋权,拙于修身。

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不惜鱼肉良善,迫害他人,祸国殃民。

他对权力的欲望,使之背叛了培育他的传统文化。

为文和为人的抵牾,康生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二十
四史》中,如奸臣、佞幸、酷吏、乱贼等,中国正史的体例,无不有分门别类的章节。

例如明嘉靖年间吏部尚书严嵩和其子工部左侍郎严世蕃,说是个文人,或者加上“著名”,也不为过。

严嵩所书“六必居”及严世蕃所书“鹤年堂”金字牌匾,至今在前门大栅栏酱菜店和菜市口中药铺门前仍巍然独存。

而其父子,淫贪误国,罪通于天,与桧贼齐名。

中国历史中,旧时文人都崇尚“道德文章”,讲究“立德、立功、立言”。

从理论上讲,文人的“道德”与“文章”,“人品”与“文品”,两者应该是统一的。

但几千年来,一些人在实践中做不到这一点。

更有甚者,是文才甚好,而人品极差,文品为人品所累。

康生其人,就是一面镜子。

足可为为官、为文者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