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品看人品
书品文品皆人品作文
书品文品皆人品作文人们常说:要写好文,先做好人。
通常情况下,做人与作文是一致的,文品与人品也是一致的。
文如其人。
做人与作文一致者,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特别是卓越的作家、文学家都是如此。
从屈原到司马迁,到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不胜枚举。
他们做人正直,性格坚韧,文章也充满阳刚之气,不折不挠,令人感奋,激赏。
《离骚》《天问》是那么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也不仅仅是皇皇巨著《史记》,就是短篇如《报任安书》,都反映出太史公倔强而坚韧的思想性格。
李白生性豪迈洒脱,他的作品也就热情奔放。
杜甫为人深沉细致,他的作品也就沉郁顿挫。
韩愈一片赤诚,他在担当宣慰使时,孤身前往割据的军阀王庭凑的势力范围,在刀山剑林中,面对强悍而又狡狯的对手,慷慨陈词,终使对方折服,化解了一场危机。
更可贵的是,韩愈出使前,皇帝跟他说,你到敌境前,先估计一下形势,勿遽入;韩愈说:“止,君之仁;死,臣之义。
”他义无反顾,直入作乱的军阀王庭凑营地,陈述厉害,劝说他们归顺朝廷。
事情的发展竟也奇迹般地如韩愈所愿。
经过一番义正词严的说理,终于化危机为和平,使原本凶神恶煞般的将士心平气和。
韩愈那一番严厉而又晓之以厉害的说辞,堂堂正正,俨然一篇好文章。
这样的好文章,自然出于韩愈这样的优秀人物之手!当然,做人与作文不一致者,中外文化史上也屡见不鲜。
比如大魔头希特勒也曾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我的奋斗》,其文采也为很多读者熟知。
他的帮凶戈培尔担任纳粹的宣传部长,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本质上是反人类的恶枭,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这是世相与文化复杂的一面。
还有一种情况是超越了文品与人品的“一致”或“不一致”,即一些奇人做人与作文所体现的:“做人要正直,作文要放荡。
”这里的“放荡”,其实是一种创新。
他们笔下的文章既出人意料,又入人意中,且完全符合“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境界。
这种境界可谓做人与作文的妙境。
如能达到这样的妙境,可谓做人与作文的奇迹。
这样的人才可谓“奇才”,这样的文章堪称“奇文”。
从《论书绝句》看张宗祥对“人品即书品”论的态度
从《论书绝句》看张宗祥对“人品即书品”论的态度作者:郭云飞“人品即书品”是中国书法批评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论根源于儒家“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自宋中期正式形成后,便对其后的书法史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时至今日依旧在书法品评中发挥作用。
张宗祥博学多才,《论书绝句》是其所著的一部品评书家书作的诗集,共收诗103首,评鉴书家101人,每首诗下附有长短不一的注评,字句考究,议论精辟。
其中有些诗篇的内容涉及书家人品与书品之间关系的探讨,对其进行研究颇能深化对于“人品即书品”论的认识。
“人品即书品”论的基本内涵中国书法很早就关注到了人、书之间的关系,汉末魏晋以来形成的清谈玄理、品藻人物的风尚影响至书法领域,形成了“以人喻书”的赏鉴方式,此风至南朝不息。
从袁昂《古今书评》中可以看出,举凡人的仪表、风度、性情、气韵等诸多方面均可施之于书法风格的比况。
“以人喻书”发展到宋代,由于文人士大夫对气节的尊崇,“人”的内涵多侧重于道德修养和品行节操方面,于是经常以人品而论及书品。
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人品即书品”的批评传统。
欧阳修评颜真卿云:“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①颜氏忠贞义烈,故其书刚劲挺拔,表明人品可以决定书品。
而苏轼云:“吾观颜鲁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
”②由颜氏之书而想见其正气凛然之风采,则表明书品可以反映人品。
人品和书品之间的此种相互关系构成了“人品即书品”论的基本内涵。
由于以道德伦理标准来判定书法的优劣和风格,实际上造成了书法史上“书因人重”和“因人废书”的现象。
“苟非其人,虽工不贵”正是这一现象的经典表述。
道德高尚、人品高卓者,其书备受推重,传之久远;相反,道德低劣、人品卑浊者,其书多遭摒弃,难以流传。
“人品自人品,艺术自艺术”在张宗祥看来,“人品即书品”的书法批评观是极不能使人信服的。
他在“史道邻”条下的注评中说道:世人喜以书法论人品,偶有一二合者,即举以为公案,若颜字之刚劲,赵字之妩媚。
书品与人品
书品与人品近日仍须奔走,九月五日要在上海参加民间书院高峰论坛,六日会在交大海外国学与西方经典研修班讲《知行:从阳明心学谈起》。
接着要准备九月十八日在浙江美术馆的“墨家:龚鹏程书法展”了。
因贴书论一则,以广其意。
宣我情性:书品与人品龚鹏程一、启功先生〈论书绝句〉第十一首注:「唐人楷书手写本,莫不结体精严,点画飞动,有血有肉,转侧照人。
校以著名唐碑,虞、欧、褚、薛乃至王知敬、敬客诸名家,并无逊色。
所不及者,官耳。
官位愈高,则书名愈大」。
第十二首论宋四家苏黄米蔡,则说蔡不应是蔡襄,只能是蔡京蔡卞。
而古人所以以蔡襄代之,当是受「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传统儒家观念之影响。
所以启功先生痛批:「古之所谓德成者,率以其官高耳」。
其论书绝句自书本更有自序说:「又见古之得书名者,并不尽根于能。
官大者奴仆视家人、名高者生徒视侪辈,其势其地既优,其迹其声易播」。
先生反对以心术德行人品论书,论蔡京蔡卞如此,论王铎亦如此。
举倪云林题王黄鹤画之语以夸王铎曰:「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评价可谓极高矣。
而在理论上,先生更直接驳斥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之说,认为「笔下之美恶与心中之邪正,初无干涉」。
我有一篇文章论〈书法真精神〉,曾反驳过先生,认为先生胡涂了,自相矛盾,往往前言对不上后语。
例如他说书法史上得名者多半是因官大,则蔡京蔡卞不更是大官吗?为什么大家一般并不推崇他们,竟要劳先生来翻案?「德成而上」之德,又能解释成官吗?先生名高,恐遂放肆而言矣!至于「心正笔正」,本为柳公权劝谏之言,先生借题发挥,将人品与书迹分开,益可见先生宗旨只在书迹层面。
从前,刘勰品藻群言,题其书曰:「文心雕龙」。
先生论书,却是仅及其迹,不肯谈心的,令人有点莫名所以。
考《西京杂记》曾载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
曰:「……赋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
书品即人品
书品即人品
作者:
来源:《中国商人》2017年第02期
袁家世代书香门第,所以袁季新家藏书画作品上至明清,下至当代大家,可谓包罗万象。
一路藏集,墨宝连连,名作荟萃。
而袁季新对书法情有独钟,他的书法作品被很多鉴赏家认为有“二王”之神韵,这得益于他常常废寝忘食地临帖摹写,对于历代名帖百看不厌,对古今诸子百家书法韵味熟笃通晓、如数家珍。
几十年的勤奋苦练、临池不懈,让袁季新的书法作品造就了如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袁季新的书法作品,内行人能从中细味出“二王”的俊美醇厚,章草的端庄质朴,怀素的练达老
辣。
博采众家之长,融入自己的艺术感悟,袁季新呈现给我们的作品,刚柔相济、对仗有效、
龙游蛇舞、俊秀连绵犹如侠士剑影、刀劈斧砍雕琢深古、一气呵成,其间精气神让人观之眼前一亮。
袁季新时刻牢记家族祖训:做人秉执低调,内敛慧中。
在当今文化市场,他从不跟风浮夸,写字的人是在写做人的道理,信奉写好“书”必须先做好“人”,书品就是人品。
他常说:“一副好的作品就能从中窥得书者之人品”。
在日常的生活中,袁季新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腹有诗书加上洁身自好的品行让他的书法之路越走越宽。
袁季新个人简历:
袁季新,1959年出生于上海,是上海民间本土资深收藏家、书法家。
中国书画院院士,上海西郊国际书画中心主任,存悔斋书画珍藏馆馆主,存悔斋书画院院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智永书画院理事、上海根桥竹社副社长等。
中国甲骨文之父罗振玉曾为袁季新收藏馆和书法工作室题字:“存悔斋”,他继承至今,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
书品与人品关系的看法
书品与人品关系的看法咱中国人常说:“字如其人”,那书品是不是也能反映出品书人的人品呢?这可真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事儿。
你瞧啊,那些文字就像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扇小窗。
有的书,字里行间透着真诚与善良,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在跟你谈心,让你读着读着就感觉心里暖暖的。
这样的作者,想必在生活中也是个温暖善良的人吧。
而有的书呢,满满的都是虚伪和做作。
哎呀,那感觉就像是遇到了一个爱吹牛、不靠谱的家伙,让人忍不住想翻白眼。
那写出这样书的人,会不会在生活里也是个不靠谱的主儿呢?就好比说,有的作家写出来的故事,那情节紧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人物形象也是栩栩如生,仿佛能从书里走出来和你聊天似的。
这样的书品,不正反映了作者的才华横溢和用心良苦吗?那他在生活中大概率也是个对事情认真负责、充满创造力的人呀。
再想想那些写得乱七八糟、毫无头绪的书,读起来就像在一堆乱麻里找线头,让人烦躁不已。
这是不是说明作者自己的思维也是混乱的呢?那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不会也这么没条理呢?当然啦,这也不是绝对的。
人都是复杂的嘛,可能写了一本好书的人,在生活中也会有小缺点;而写了不怎么样的书的人,也可能有他的闪光点。
可总体来说,书品和人品还是有那么点儿关联的呀。
咱再从另一个角度想想,读书不也是在和作者交流吗?通过他们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这不就跟我们和人打交道一样嘛。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反映出他的性格和品德,那书不也是作者言行举止的一种体现吗?你说,一个总是写正能量、积极向上内容的作者,他能是个消极悲观的人吗?反过来,一个老是写些阴暗、消极东西的作者,他的内心世界能有多阳光呢?这就好像是一面镜子,书品就是人品的影子呀。
而且,咱读书的时候,不也会根据书品来评判作者嘛。
要是读了一本特别棒的书,我们会对作者充满敬意和好奇,想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是读到一本不咋地的书,我们可能就会对作者有点失望,甚至会怀疑他的能力和水平。
这不就是书品在影响我们对人品的看法吗?所以啊,咱可别小瞧了书品和人品的关系。
于右任的书品与人品
人. -f f#的 9 池
赴 家 摘下 ,为他重 题 r ·剐
J r fF jfIll^_lJJII 辍 , fIi他 l:{孑 法 jf11是——
J f 虽 贵为党 几 岂、 II1’砰 I 民政 府 监察 院
种运 动 、 ·种 乐趣 . 小 去 号虑书 法 以 外的一 些 东 院 K,ff『印 生受 穷 ~3(){} 代 .他患 f’j寒 , I 海 的
Jj【l r一 什 , 【Ju 1\Jj起 他十 脆 把7nj格取 消 了 所得 的 薪水 ,只够很 清 If{lI:l 家 川 .刽 东到 ,
大 儿仃 人 玖 他 的I宁 , 索 即 ,绝 小收 人 一 从 小", Iltrt-钱 . 身 上只带 一 ‘ 谜 袋 ’ .圳 人 址放
他的踪迹 . 他 iK(i-  ̄’了7 ,你 只衙腱 h纸 ,他就
I948年 ,国 民大会 选 , r仃仟竞选 剐总统
一
t ,ii 一I I,分 史小取 求 的人大都知 对 『.孙 科 、李 宗f■、 潜 人 选 票 , _义址晰
.
丛1 “f 有 此 ¨ 所以 人多带一点 产送给 他.. 义址送 礼 请 客用 汽 j:披 .提 供宾 馆 务 肝, 但 __r 任没 钱 只能 靠 “为万 外太平 ” 、 照
… II_墨 汁 观定 ‘ 川 人 I 成 ,要是 f I … 售的墨 汁 , 片 “{ ” 临近 选举 . 7 ¨占 儿桌 客 .蜥 川t
他一 进 ,绝 1 拨 纳 J 海 富 商 洲云逝 l_廿后 , 道 … rl 情 : “我 家 [I 没 一 个饯 ,昕 以没 仃 、
做 为 足 “T ffl 0:卡” 、 “中 书 法 个 程 碑 火 “小要 为难 他 ff J.' 台北 和平 东路 街 一商
人品和书品、画品
人品和书品、画品人品和书品、画品■徐建融人品高尚则书品、画品必高尚,人品低下则书品、画品必低下。
何谓人品?通常解释为道德的善恶。
何谓书品、画品?通常解释为成就的高下。
所以,颜真卿忠烈刚毅,其书品高迈超群;而赵孟頫\失节仕元,其书品软美媚俗。
但赵的书品果然低下吗?如果不是低下而是高华,又怎样来解释他的人品呢?于是,对人品又有第二个解释,就是诗书的修养。
虽然,从道德的立场,赵的人品不高,但从诗书的立场,其人品又是高雅的,人品既高,故书品亦高。
更有甚者,为了肯定赵的书品,干脆把他的失节仕元认作是人品高尚,是推动了民族的团结。
这且按下不论,那么,敦煌莫高窟的画工,既无忠烈的品操,又无诗书的修养,难道能说莫高窟的壁画是品格不高的吗?总之,用道德的操守和诗书的修养来认识人品,并以这样的认识来认识书品、画品的成就,局限是非常大的,它势必误导对某些道德有亏、诗书欠缺的书画家的书品或画品成就的评定。
人品与书品、画品确实是有密切关联的。
但人品的层次有三,一是先天的秉性,或温婉,或豪迈,或缓和,或急躁;二是后天的道德和诗书,或道德高尚,或低下,或诗书满腹,或空如;三是与书画的因缘,或具先天的禀赋,或不具,或有后天的努力,或无有。
书品画品的层次则有二,一是艺术的风格,或精美,或雄放;二是艺术的成就,或高迈,或低劣。
概而言之,人品即是书品、画品,书品、画品即是人品,是就人品的第一层次与书品、画品的第一层次之关系而言,秉性温婉者,其风格一定亦温婉优美,秉性豪迈者,其风格一定亦豪迈雄杰,但与艺术的成就无关。
人品既高,书品、画品必高,人品低劣,书品、画品必低,反之亦然,是就人品的第三层次与书品、画品的第二层次之关系而言,一个人具有先天的书画禀赋,又有后天的努力用功,则其书画的成就必高;仅具一者,则成就次高;两者皆不具,则成就必低。
当然,先天的书画秉赋有差别,后天的努力用功更有差别,所以即使两者兼备或同具一者的不同人等,其书画的成就也有高下大小之分。
论书法与人品的关系
·
论书法与人品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与人的品格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多古代文化名人都有卓越的书法成就,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令人惊叹,也展现了他们高尚的品格。
首先,书法作品往往反映了书法家的个性特点。
书法家通过笔墨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个性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例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雄浑有力,反映出他刚毅、果敢的个性。
宋代书法家苏轼的书法作品则洒脱不羁、自由奔放,展现了他豁达、豪放的个性。
其次,书法家的高尚品格也影响了他们的书法成就。
书法家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使作品达到更高的境界。
他们必须具备勤奋、谦虚、诚实、坚韧不拔等品质,才能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例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不仅在书法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的品格也备受赞誉。
他谦虚谨慎、勤奋好学、为人正直,这些品质都为他的书法成就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综上所述,书法与人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书法家通过作品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同时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使作品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古代书法名家的经验,通过培养优秀的品德和人格,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同时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书法与人品的句子
书法与人品的句子书法与人品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技能,更是一种心灵的表达和修养的体现。
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其内在的品质和个性。
下面是关于书法与人品的句子,以展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1. 书法是一面镜子,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字迹,可以窥探出他的性格和人品。
2. 书法作品的品质和技巧水平往往与一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息息相关。
3. 一位书法家的人品对于他的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通过观察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对待生活和他人的态度以及他的情感表达能力。
5. 书法作品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形式和技巧上,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出来的思想和情感。
6. 一位书法家的人品决定了他对待艺术的态度和对待他人的尊重程度。
7. 在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仁爱、宽容、谦虚和自律等品质。
8. 书法的艺术之美在于其内涵的丰富性,而这种内涵往往与一个人的人品紧密相连。
9.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体现。
10. 在书法创作中,一个人的品格和人品往往能够影响他对作品的表达和情感表达的深度与广度。
书法是一门与人品相互关联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技能,更是一种能够反映一个人内在品质和个性的方式。
通过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道德品质。
一个人的书法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品质和技巧水平,往往与他的修养和道德品质息息相关。
一个人的书法作品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涵上,都能够反映出他对待生活和他人的态度,以及他的情感表达能力。
因此,一个书法家的人品对于他的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书法作品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形式和技巧上,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出来的思想和情感。
一位书法家的人品决定了他对待艺术的态度和对待他人的尊重程度。
在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仁爱、宽容、谦虚和自律等品质。
“书品即人品”——论书法艺术的审美观
书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中国的艺术品评受传统审美理念的影响,强调艺品出于人品。
宋代郭若虚曰:“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历朝历代人品受到赞扬的书法家,其作品备受推崇,而人品颇受诟病的书法家其作品则往往难以流传。
一、“书品即人品”———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书法品评的影响中国的儒释道思想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影响了中国人的书法品评。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艺术家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品格情操的过程。
俗话说“书如其人”,就是因为书法艺术可以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的精神气质。
自魏晋以来,书法评论家将书法作品视为书法家的人格化产物,对书法的欣赏、品鉴,常与书法家本人的品行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书法批评史上,“书如其人”常作为评价书法家与其书法艺术的评判标准。
后人对前人的评价,常以书品论人品,或以人品论书品。
元代郝经在《临川集》中说:“羲之正直有识鉴,风度高远,……故其书法韵胜道婉,出奇入神、不失其正,高风绝迹,貌不可及,为古今第一。
其后,颜鲁公以忠义大节,极古今之正,援篆入楷;苏东坡以雄文大笔,极古今之变,以楷用隶,于是书法备极无余蕴矣。
盖皆以人品为本,其书法即其心法也。
”书以人贵,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批评的一个独有现象。
历史上很多奸佞虽擅长书法,却因品德低下,因人废字,其作品往往也难以流传。
北宋蔡京字势豪健,痛快沉着,自成一家。
然其为人凶谲,谗害忠良。
明代大收藏家张丑称,世人因恶蔡京为人,遂把原先“宋四家”中的蔡京,换为其同乡先辈蔡襄。
蔡京虽书法造诣颇高,却因其人品低下,遭人唾弃,故而无法列入“宋四家”,其作品流传于世的也寥寥无几。
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例子
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例子
俗话说得好,“人品如诗”,意味着一个人的品德与他的文化修养是相符的。
在文学中,也常常被强调说一个作家的人品与作品的文化艺术水平是一致的。
下面就来介绍几个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唐代文学巨匠,他的文学才华是独具匠心的,而他的人品则和他的文学成就一样辉煌。
据史书记载,李白为人豁达大度,不拘小节,喜欢交朋友。
他的“神韵天衣”、豪迈风流的人格,一直被后人所传颂。
李白写诗往往是不带任何“三寸之舌”的,他的诗歌充满豪放张扬的情感和生活气息,独具特色。
他的诗歌注重“群贤毕至”的语言效果,具有艺术的创造性,是唐代的一代奇才。
第二个例子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人品举世公认,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尤其以写田园诗而闻名,诗作表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的亲近和爱护。
他笃信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之道,用田园生活来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尤其强调以吟咏自然来达到“自然的真情感受”。
陶渊明的田园诗,文字表达自然纯净,意境优美,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虽经千年而不衰,为世人所推崇。
第三个例子是鲁迅。
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人品和文化素养被广泛认为是一致的。
鲁迅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深度的人文思考和强烈的社会批判,而他的人格也同样坚韧毅力,义无反顾,相信自由独立的精神理念,不断追求真理与进步。
鲁迅也提出了“文学应该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他的文学作品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备,真实生动,抒情激越,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骄傲”。
书品与人品(“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书品与人品中国书法,是文字的艺术,是艺术的文字,汉字因书法而彰显,书法因文字而高贵。
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道德、人品,尤其重视道德与行为的统一,提倡“德才兼备”,因此历来就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说法。
在历代书法评价中,书品和人品都是密不可分——书法是人品的外在体现,人品是书法的内涵延伸,所以人们常以书如其人来描绘境界宏深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历来注重字的气质、神韵。
西汉扬雄曰:“书,心画也。
”明代项穆又谈到书法还能表现人的性格和气质特征:“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曰:“书,如也。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指出书法能表现出人的学识、才能和志向。
历史上垂昭千古的书法大家几乎都是襟怀坦荡、高风亮节、言行一致的正人君子,他们的道德、人格、气节和他们的书法作品并传后世,使人赞颂不已,这也正是古人所说的“笔迹者,界也。
流美者,人也。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可谓绝妙的比喻。
唐代孙过庭分析王羲之的各件作品说:“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有纵横争折。
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
”王羲之的美文妙笔《兰亭集序》,表现了他与文友们雅集,汇聚会稽山阴,吟诗咏志,此处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他感叹道:“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并挥笔写下了此传世名作。
唐太宗评价王羲之的字“尽善尽美”,称其性格“以骨鲠称”,骨鲠意即耿直、正直,并亲笔撰写了《王羲之传论》,提倡天下学习他的字体。
王羲之生活在东晋时代,时逢乱世,和与之几乎同时期的陶渊明一样,能够坚守信仰和节操,不事权贵。
他被朝廷任命担任过刺史、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等职务,他勤于政务,爱民如子,因直言上谏而触怒权贵,于是毅然辞官不做。
他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虔心信道、修道,以纯正的心感受天地造化自然万物之美,探索宇宙的深奥精微,印证到书艺上,他在《书断》中写道:“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认为静心凝神,心正气和,才能写好书法。
从《谏逐客书》看李斯人品
从《谏逐客书》看李斯人品
文/观鹅会意
看秦代古道上站立的文人墨客实在是寥寥无几,充分看出秦代统治阶级对文人的歧视和压制。
在太史公《史记》中记载的文人只看到李斯一人。
虽然他是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弟子,但和其老师的思想道德品质相差甚远。
在他辅佐秦始皇期间,他因嫉妒而杀害了同门师兄弟韩非、焚书坑儒、篡改圣旨无法让人容忍的恶行,足可以看出他心狠手辣卑鄙龌龊的品性,只是个狐媚猿攀的小人,不可入大品贤人杰士之列。
他的文学作品留给后世有《谏逐客书》,有人评价说他的《谏逐客书》语汇丰富,用意真挚,语势委婉,辞采丰富,文思横溢,笔义曲折,颇有文采,不愧是千古流传劝谏之上作,就鄙人才疏学浅之拙识,认为《谏逐客书》通篇充满了阿谀奉承之媚气,感觉他写的《谏》书,缺少他老师作品中竖起来的脊梁骨,寻遍整篇也没有让看客看到一句陈辞激昂浩然正气的语言。
他写《谏逐客书》时只是个客卿,正当他踌躇满志从容自得时,听说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谏言:从表面看各诸侯国来的说客是服务于秦国的人,其实都是为他们的君主来游说和离间秦国的,请批准把外来的客卿一律驱逐出境。
文品即人品例子
文品即人品例子这几天,我夜以继日地捧读熊老师的散文集《春风花草香》,除了被俊逸秀美的文字迷醉,被真挚清澈的情感浸润之外,有这样一段话不时地浮上心头:“一个喜欢文学并具备了一定文学素养的人,其心灵必然纯净,心地必然善良,人格必然健全,必然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和激情。
这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将可能是一位成功者。
”其他的人,我不敢说,这段话,对照熊老师,应该是准确的。
在这喧嚣的尘世中,熊老师能保持一颗纯净善良的心,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老师、学生、同事、朋友、亲人!最让我感怀的是他对父母的那份孝心,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孝的儿子。
读着他与父母相处的一个个细节,那种诚挚,那种深情,常常感动得我双眼泪湿。
男孩子一般大大咧咧,可以在重要环节上像军大衣一样为年迈的父母遮风挡雨,但做不到像小棉袄那样细致体贴,而熊老师能!他对父母那种细腻入微的体贴,是男孩中少有的。
从没有给人理过发的他,为了走不动路不能上街理发的父亲,可以尝试着剪刀、剃须刀轮番上阵,轻轻地打磨,慢慢地滑行,一片一片地清理,为父亲理出一个干干净净的“艺术品”似的头。
而他这样子做,绝无一点勉强,心甘情愿,有后面的文字为证:“多想一直能这样的理下去,只要还能为他理,一切就安好!”这种子与父的骨肉亲情,质朴纯厚,感人至深。
父亲身体不好,天寒地冻,车门冻得拉不开,也得回去!自来水冻没了,先用扁担,后用锄头,砸开冰封的小河,为父母担来清水。
屋后背阴,冰层厚厚,怕母摔跤,用锄头,甚至用上斧头,文弱书生,开山劈岭似的,一寸一寸地刨,终于为母亲清出一条安心的路,此时的儿已是父母冰天雪地里的军大衣了。
在病房陪伴父亲的一幕,同样感人,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感念着父亲一辈子的辛劳:“天是屋,地是床,每一次朝阳映着他挥舞着的钉耙,每一次月光伴着他疲惫的身影。
在田地里躬耕,栉风沐雨;在江河上奔走,草行露宿……”真心希望父亲像南京城外的巍巍钟山一样永远不老!他为母亲贴着膏药,按摩着母亲的伤腿,永远记着母亲需要的“吗丁啉”!给母亲买了手机,一遍一遍地教着母亲用手机打着电话,十几次之后,母亲终于学会了。
试论书品与人品的关系
试论书品与人品的关系书法作品是人带着一定的情感创作出来的,是受人的心意所支配的,所以离开人的作用,就谈不上什么书法作品。
历史事实表明,人品的高下,决定着书品的贵贱,人品与书品密不可分。
一书如其人。
“书如其人”是清代书家刘熙载继承并发展前人“书为心画”之说,提出来的一个著名论点,他在《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人可以通过书法表达自己的气质、性格,寄托自己的情思、向往和追求,即古人所说的“达其性情”;还可以通过书法表现自己在特定状况下的感受与情绪,即古人所说的“形其哀乐”。
书法作品就同其他文艺作品一样,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书家思想感情的烙印。
正如唐代张怀權所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刘熙载说“如其学,如其志”。
的确从一幅书法作品中能看出作者的学识和才气的,一个胸无点墨、毫无素养的人能写出富有书卷气和金石气的作品来吗?在书法课上要不失时机的教育学生,学好书法,写出具有较高水平的书法作品,首先要学好文化知识,积淀雄厚的知识素养。
一个缺乏坚强毅力和锲而不舍精神,不肯勤学苦练的人,是写不出功力深厚的字来的。
“书如其人”的说法,同我国书史上不少著名书家的实际情况,也是基本上相符的。
孙过庭从王羲之的多种作品中能观察到他在书写时情绪的不同变化:“写《乐毅》则情多拂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怪虚无,《太师藏》又纵横争折,及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
”虞世南为人沉静寡言,字也写得萧散虚和。
苏东坡学识渊博,性情豪放,其书也纵横挥洒,沉着痛快。
沈周为人宽厚平易,字里行间便洋溢着长者风范。
多年的书法教学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呈现出这样的规律:男生贪玩,参加兴趣小组的少,即便学书法的,也表现出浮躁的特性,笔画也不精到;女生安静,参加兴趣小组的多,习字时更沉稳持久,笔画更细腻精致。
二心正则笔正。
据《新唐书》说:唐穆宗问柳公权什么是最好的用笔法,柳说“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于右任的书品与人品
名人典故于右任的书品与人品□史飞翔于右任一生钟情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他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被誉为“千古草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
与现今的一些书法家相比,于右任堪称是书品、人品俱佳的典范。
于右任每日临帖不辍,但他只将书法当成一种运动、一种乐趣,而不去考虑书法以外的一些东西。
1915年,是于右任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岀于无奈,他订下一张鬻字的润例。
第一个月朋友捧场卖了三十多件,第二个月卖了三五件,第三个月只卖了一件,第四个月起他干脆就把润格取消了。
大凡有人喜欢他的字,即索即写,绝不收人一文钱。
此例一开,加之于右任名望又大,前来求字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匚其中既有达官显要、名流时贤,也有贩夫走卒、妓女乞丐。
无论任何人,只要你能找到他的踪迹,只要他正在写字,你只需展开白纸.他就一挥而就,十年如一日,分文不取。
求书的人大都知道于右任有此习惯,所以大多带一点土特产送给他。
于右任有一喜好.就是要求索书的人带一罐墨汁,而且墨汁规定要用人工磨成.要是市场上出售的墨汁,他一看就知道,绝不接纳。
上海富商周湘云逝世后.其家人求于右任为周写一个墓志铭。
后来周家送于右任一笔墨金.他坚决不受,后改送一副文房四宝,一个很大的端州砚,墨是古墨,笔是精制的狼毫,纸是两匹乾隆纸.于右任见了爱不释手,笑而受之。
于右任给人写字,从来不看来者的职位与身份,标准是只要他喜欢这个人。
宋子文很喜欢于右任的字,特置一把精贵的扇面.托人请于右任题墨,于右任拒绝了。
但于右任却为南京夫子庙大集成酒馆的女侍写了一副:“玉壶卖春茅屋赏雨,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由于于右任的字值钱,有一些落魄文人便假借他的大名卖字。
他的下属知道后要”严惩”,于右任关照“不要为难他们”。
台北和平东路街头一商店招牌假冒他的字,于右任见了,一点也不恼,而是让店家摘下.为他重题了一副。
于右任虽也曾在当时的政府担任过高官,但却一生受穷。
20世纪30年代,他患有伤寒,上海的名中医陈存仁为他治愈,他无钱付诊费,亲书一帖怀素体的《千字文》赠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书品”看“人品”
——例谈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入眼、入心、入笔、入格”是写字教学的四个基本过程。
这四个过程,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教学过程。
写字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入眼、入心、入笔、入格”的过程,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学习写字的方法技巧,挖掘汉字特有的美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做人的道理渗透其中,塑造端正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小学写字教学德育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熟练、易认。
”这句话不但道出了写字教学的目的,而且也包含着对写字习惯的要求:规范、端正、易认。
写好字从表面上看是学会一种技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素质,本质上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和承袭。
我们的写字教学应充分发挥其陶冶性情之功,努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意志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心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大力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一名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写字对小学生的教育功能。
俗话说:字如其人。
在写字教学中,深切地感悟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一、巧用资源,创设情境,让字“激趣”
汉字不是无情物,它记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
一个汉字一幅画。
如象形字“日”、“月”就很像一轮红日和一弯新月高挂在空中;“山”字中间一峰突起,周围群山环抱,神形兼备。
汉字发展演变至今,很多指示字、会意字、形声字都可以让人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如“乒乓”二字,不但象声,而且象形;“甩”字很像一只手用力往外扔东西……汉字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符号,背后还有故事:学生可以从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变“墨池”的故事中学到勤奋;从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学到对书法的痴迷;从怀素写穿木板的故事中学到持之以恒等。
因此,写字不单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还具有审美的价值。
写字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发现汉字书写美的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汉字“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
二、直观演示,仔细观察,让字“入眼”
细心观察是写好字的重要前提。
实践证明,要想把字写正确,需要观察;要想把字写美观,更需要观察。
“观察”,不是让学生自己看着字,而是需要老师提供方法,要给学生展现一个完整的指导过程,即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怎么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利用投影、录像、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观察汉字,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
即先从整体上看看要写的字的样子和特点,对字形形成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再仔细观察字的各个部分,看看它是由哪些部件或哪些笔画组成的,这些部件、笔画是不是变形后组合在一起的;最后再综合观察字的框架结构,看看整个字是什么结构方式,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
只有这样全面观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部件及整体结构,才能使汉字以正确地视觉形象映入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可参照的“书写形象”,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美,为他们写好汉字打下“眼中有数”的基础,为写好字作充分的准备。
都说“一撇一捺写出人”,其实这撇捺之中蕴含着极为深广的做人道理。
在写字教学中,我时常和学生强调:横平竖直。
其实也就将做人的道理渗透给了他们。
我想通过写字教学,让学生们领悟到不简单的做人道理。
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学生年纪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对于善恶美丑也只是停留在表层而已。
所以我很注重在写字教学时透过笔画去教育他们,教育学生写字如做人一样,要“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三、有效指导,以思助学,让字“入心”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识写分开”的精神,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让学生练写的字,都是学生基本了解字义,能在口头上和书面中初步运用的字。
这些字的字音、字义及其初步形态已留在学生心中了。
教学时,要在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汉字的基础上,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经历“成字于胸”的心理过程:(1)这个字在哪里学过,有哪些意思?(2)这个字经常和哪些字用在一起,对我们说话、写作有什么作用?(3)要写好这
个字,必须重点写好哪些笔画或哪个部件?
学生思考上述问题,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心理图式,激活思维,进而将字的音、形、义有机地统一起来,对汉字进行新的认识与重组,又能引发学生的审美追求,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美化汉字的线条与结构,使汉字以完美的形象整体地、个性化地构建于学生心中。
四、描摹仿影,精心历练,让字“入笔”
入眼、入心为的是入笔。
要入笔,还需反复练写。
练写就应该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指导学生进行精心练习,首先教师进行范写并辅以生动简要的讲解,给学生实践美以最直观、最形象、最切实的指导。
让学生从范写中感受到运笔应有轻重之别、快慢之分;体会到要使整个字结构美观,应在关键部件的书写上摆好位置。
接着,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写字,做到坐立端正,凝神精心,笔无虚“发”。
最后,让学生进行描字和仿影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整个书写过程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每写一遍就巩固一遍字的结构方法和笔画的基本写法。
从练写的整个过程看,应先练习笔画和部件,再练习框架结构。
同时,对其中的每一步训练都必须环环过关,步步到位。
如练写笔画,一定要从怎样下笔、怎样运笔、怎样收笔抓起,并通过反复操练来掌握要领和技巧。
就写一个字而言,先要将一个字写正确、写规范,然后再通过美化某些笔画、优化整体结构等措施,把整个字写好、写美。
在范写指导时,教师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把笔画书写的方法寓于节奏训练中,通过编顺口溜、打比方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记住笔画和字的特点。
如写“横”时,“落笔轻,行笔畅,收笔回”,要求学生做到念口诀与做运笔动作协调一致,培养学生的书写动感和节奏感。
练字是件磨炼意志力的事儿,尤其是好动的小学生,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书法家苦练书法的故事,经常开展“我讲书法家故事”活动,如,池水尽黑的王羲之、巧穿木板的怀素等,这些书法家的故事给了学生巨大的精神激励,使他们逐渐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动笔就不苟、逢写必规范”的好习惯。
无论什么作业、无论什么场合,只要提笔写字,就要态度认真,力争最好。
五、引导熏陶,动笔有情,让字“入格”
“格”是一种心理镜像。
这种镜像是长期观察、思索、历练、感悟的结果。
“格”具有渐进性,坚持练习,持续发展,不断积累,“格”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完美;“格”具有差异性,不同的人,心中的“格”各不相同,这与他的知识、经验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的人写出来的字有不同的个性特点。
有的人写字平整方正,有的人写字秀逸典雅,有的人写字纵横飞扬,有的人写字紧凑有力。
这都源于人的情感、态度和气质的不同。
“字如其人”、“见字知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人的感情、态度和气质对练字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所以,指导学生写字,先要引导学生以美好的情感、良好的态度和上佳的气质表现来写好每一个字,历经每一次写字过程。
只要逐步引导、熏陶,让学生渐渐形成动笔有情、情中书写的良好写字心理,他们就一定能写出充满个性的字来。
当学生在书写练习中逐步感悟发现,在引导熏陶中慢慢成长,进而步入“用情写字,乐在字中”的写字境界时,好字之“格”也就在他们心中形成了。
综述所述,“入眼、入心、入笔、入格”是写字教学的四个基本过程。
这四个过程系统设计,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教学过程。
我们在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美观的过程中,把“书品”和“人品”结合起来,把写字教学变成对学生进行审美陶冶、人文教育、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的过程。
所以,写字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入眼、入心、入笔、入格”的过程,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学习写字的方法技巧,培养写字的情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写字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韩盼山《书法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1,34.
【2】季伏昆《中国书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117.
【3】阎海波《谈书法教学中的悟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A].
于植元,栾传益《书法教育研究文集》[C].大连出版社,2000,91.
【4】徐惠仁《用过程思想引领教学创新》,上海教育科研,2010,70
【5】刘武宏《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高效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