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PPT

合集下载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课件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课件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 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 情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遥”渲染自己和故 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 ( “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 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
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饱经战乱 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 乱的渴望。
3、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
4、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 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 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 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 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第一PPT模板网
活动一:预学检测
1.你会读吗? 2.作者知多少?
李益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 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 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 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 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 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 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 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活动三:品味赏析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歌前两句所 展现的画面,并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个画 面的特点。 2.尾句中用想象中的特写镜头收束全篇, 其中“尽”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共18张PPT)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共18张PPT)
部编七年级上
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新知导入
知背景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 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 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 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 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 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 寻味的抒情佳作。
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 陶渊明重阳节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 坐,后来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 了,才,没有谁能送酒来。
新知讲解
明诗意
遥怜故园菊,
怜:可怜,怜惜。 故园:家乡,故乡。 句意: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 乡长安的九月菊花,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应傍战场开。
新知讲解
读诗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新知讲解
记拼音
cén shēn 岑参
qiǎng 强欲
lián
遥怜
bàng 应傍
新知讲解
知作者
岑参,原籍南阳,后迁居 江陵,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 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 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 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 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 》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 铭两篇。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作业布置
理解运用 3、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 出来?
重阳节;“登高”、“送酒”、“赏菊”
4、“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 想感情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作者运用想象,描写了在战争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 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
于200字。
整首诗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 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同年九月“安史之乱”得以平定, 想象诗人又回到了故园长安,并且看 到了长势正好的菊花,诗人会作何感 想?试着用一段文字加以描写,不少
4、“故园菊”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故园菊”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故园菊”这个意象所负载的意义已 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诗 人对饱经战争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 望。
诗歌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
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 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思:思 念 故园:长 安 九日:重阳节 特定环境:行 军
重阳节当天行军的时候想起了故园长安
“故园菊”寄托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行军九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1、“强欲登高去”“强欲”如何理解?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无人送酒来”诗人想起了谁?为什 么这样写?
3、说一说“遥、怜”的意思?
4、“故园菊”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强欲登高去”“强欲”如何理解?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无人送酒来”诗人想起了谁?为什 么这样写?
3、说一说“遥、怜”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共27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共27张PPT)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脉络梳理
一、二句 写景,写月下边塞的景色 第三句 写景,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 第四句 写情,抒发了作者思乡之情
词句理解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沙漠并非 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 人偏说它“似霜”,诗人如此运算,是为了借这 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
诗歌精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你思我想
1.如何解析“强欲登高去”? 答:“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诗文写作时间。 (1)“强”有不愿为之而为之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 清景象。 (2)“登高去”还见出逢场做戏的味道,而前面写上“强欲”二字, 其含义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 都喜欢去登高,而作者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 知这是为何。 (3)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 绪。细想,长安不仅是作者的故乡,更是国家的都城,而它竟被 安、史乱军所占领。
你思我想
2.分析“无人用酒来”中的典故?
反用其意,写自己虽也勉强按照旧俗登高去,但在战乱之中 没有陶渊明那样的幸运有王弘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 实际上“无人送酒来”这句实写旅途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 更无菊可赏,暗喻着行军途中的特定环境。
3.第三句为何单选“菊花”来写?
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 可感。并且是由登高饮酒的续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陶渊 明的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 节日特色。所以诗人在此选择菊花这个意象非常自然,再次
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完美版)ppt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完美版)ppt

元曲
也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 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曲有曲牌名 杂剧 元曲 散曲
小令带过曲 套数
诗庄,曲谐,这是最基本的评断, 应该说这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 会背景下的产物。Fra bibliotek学习目标
一、读一读,读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
二、品一品,品味诗人表情达意的手法。 三、悟一悟,体会景物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唐天宝 十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 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 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 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 故称长安为“故园”。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现的 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最后一句的想象之辞显 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 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 史之乱的渴望。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人。被称为“ ”。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 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 作品豪放清逸,杂剧以《汉宫秋》为代表。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 元统治者实行高压政策,因而一直 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 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郁郁不得志, 穷困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 写下了这首《天净沙 秋思》。
品“思”法
两诗均写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呢?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以小见大 —— 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2、语言朴实无华,又寓巧于朴,余意深长。 3、借用典故和想象。
言简意丰
天净沙 秋思
多方映衬 情景交融
悟“思”情
读诗感悟, 说说他们仅仅“思”乡吗?
知人论诗
岑参(cén shēn)(715?~770), 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朝南阳 (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 北)。曾两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 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边塞诗名作大 多成于第二次出塞时。曾任嘉州刺史,因此 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 《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 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课件 统编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课件 统编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没有人送酒 来为我助兴。我思念爱怜遥远的长安故园中的菊 花,(它们)应当正在靠近战场的地方开放着。
强欲登高去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 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 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登高去”,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 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 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 是为何。
行军九日思长 安故园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 著名的唐代边塞诗人,曾任嘉州刺史。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 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 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 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 近,后人多并称为“高岑”。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 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二月肃 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 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 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具体写了什么呢?让我 一起进入诗歌的解读环节来揭晓答案。
全诗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 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渴望。
遥怜故园菊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 “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 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 缩到了“故园菊”上。“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 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 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 去一片深沉的乡情。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ppt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 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 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 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 翔写的。具体写了什么呢?让我一起进入诗歌的解读环 节来揭晓答案。
解赏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小结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 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 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 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 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 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 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借对菊的怜惜,以“遥__怜__故__园__菊 __应__傍__战__场__开__”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重阳节登高却无人送酒,表现诗人 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的两句诗是:_强__欲__登__高__去___,_无__人__送__酒__来__。
1、这首诗写了哪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本诗中的哪些 词语可以看出?
【1】重阳节; 【2】“九日”、“登高”、“饮酒”、“菊” 等。 2、此诗“以小见大”的地方在哪里?
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 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赏析: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表明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 远。这两句是想象之景,展示了一幅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 残垣断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故园菊”代指故园 长安,寄托着诗人的惜花和思乡之情,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乱的 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精品PPT]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精品PPT]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3.你认为第三句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遥”,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 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 的思乡之情
“怜” ,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 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 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 百般怜惜。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4.你能描绘出最后一句诗句表现出来的 画面吗?
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翻译诗文
• 回乐峰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 • 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 • 不知何处吹起那茫茫的芦管, •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2.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运用了用典,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 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 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 了,才醉饮而归。
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 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 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
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

受降城下月如霜。
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 部的投降。
• 不知何处吹芦管,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 • 一夜征人尽望乡。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
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
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听读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统编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课件

统编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课件
4
读出节奏—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5
重点词语注释——明释义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故园:故乡。 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 避灾祸的风俗。 怜:怜惜。 傍:靠近。
6
诗文翻译——明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 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 谁能送酒来。
岑参
1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诗文。 2.理解内容。 3.赏析诗句。 4.把握作者情感。
2
作者简介——明作者
唐代边塞诗人,对边塞风 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 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 感受。风格与高适相近, 后人多并称“高岑”。
3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 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 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 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 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 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 翔写的。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 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7
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登 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 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 “行军”的特定环境。
8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遥怜”二字别 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 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10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 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 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 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 “怜” 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 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

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课件(共19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课件(共19张ppt)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此句“遥”和“怜”运用有何妙处?
● “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 思乡之情。“怜”字不仅写出作者对故乡菊花的眷恋,更写出故 乡之菊开在战场长长叹息和百般怜惜。
● 第四句是想象之语,扣住诗歌题目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 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 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 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 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者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 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 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 高”。有《(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 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 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 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12 34
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 输入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 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 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 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 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 击此处输入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 输入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 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 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 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 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 击此处输入内容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 远,抒发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饱经 战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 定战乱的渴望。
作业
背诵并默写!
单击添加标题
“强欲登高去”,“强”何解?(勉强 ),为什么会勉强?
行军途中、遭遇战乱
本句和题目有何关系?
点题
“无人送酒来”,登高怎么又想起了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是怎样表现的?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 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 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 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 现出来;
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
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 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 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 战乱图, 借物抒情,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 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
处远眺, 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 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 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 了。
这首诗写了我国什么传统节日?从
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重阳节,“九日”、“登高”、 “饮酒”、“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