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中庸》默写题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地方民歌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战争歌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道德经》答案:D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A. 创新B. 纪律C. 勤奋D. 团结答案:B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A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谦虚B. 勤奋C. 好奇D. 坚持答案:A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团队合作B. 终身学习C. 尊师重道D. 个人主义答案:B10. 下列哪部作品是《左传》的注解?A. 《春秋繁露》B. 《春秋谷梁传》C. 《春秋公羊传》D. 《春秋左氏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春秋三传”?A. 《春秋》B. 《左传》C. 《谷梁传》D. 《公羊传》E. 《国语》答案:B, C, D1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的哪些思想?A. 个人修养B. 家庭和睦C. 国家治理D. 世界和平E. 经济发展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形B. 无名C. 无为D. 有为E. 有形答案:A, B, C14. “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体现了哪种社会价值观?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和谐D. 竞争E. 法治答案:B, C15. 下列哪些作品是《诗经》中的“雅”?A. 《大雅》B. 《小雅》C. 《周南》D. 《召南》E. 《鲁颂》答案:A, B, E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诗经》共分为风、雅、________三部分。
《中庸》精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中庸》精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中庸》将天道、人性、文明、秩序、人的自觉与历史定位明确地区别开来,避免互相参与。
答案:错2.“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中“恭”的意思为()。
答案:恭敬3.“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中“笃”的意思为()。
答案:诚4.“致广大而尽精微”与“费而隐”相呼应。
答案:对5.“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的”意思为()。
答案:清楚明白6.庞朴在《中庸评议》一文中提出了《中庸》句式语法的几种形态有(),揭开了一分为三研究的序幕。
答案:A而B;A而不A;亦A亦B;不A不B7.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成为主宰”的隐形呼唤。
答案:错8.“溥博渊泉”中“渊”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答案:回水9.“溥博如天”中“溥”意思为()。
答案:广泛10.郑玄认为“大德敦化”是用来比喻()。
答案:天子11.“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中“临”意思为()。
答案:自上观下12.以下对“文理密察”解释错误的是()。
答案:察,观察也13.“在彼无恶,在此无射”中“射”意思为()。
答案:厌恶14.质诸鬼神而无疑”中“质”的意思为()。
答案:相对而验15.朱熹将“上下焉者”中的“上下”解释为()。
答案:先王与圣人16.以下不属于宋人的“王道三重”的是()。
答案:重道17.《中庸》认为文明的形态应该具备()条件。
答案:有德;有位18.在儒家传统思想中,“有德无位”与“有位无德”的人都不宜去颠覆以往的文明传统。
答案:对19.“书同文,行同伦”中“伦”的意思为()。
答案:礼法20.郑玄将“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中“反”解释为()。
答案:返还21.“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中“倍”的意思为()。
答案:背离22.对“人”的批判与揭露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根本性方向。
答案:错23.儒家政治哲学的关键是让人的本质和()统一起来。
答案:政治文明24.中庸之要的内涵包括了()。
答案:本性和自觉的统一;自诚明和自明诚的统一;自然和人为的统一;先天和后天的统一25.朱熹讲“曲礼”是各种各样行为的细节规范。
中庸试题及答案
中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衡和谐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2. 《中庸》一书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3. 中庸之道认为人应该追求的境界是什么?A. 物质享受B. 精神满足C. 道德修养D. 权力地位答案:C二、填空题1.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不偏不倚”的________。
答案:中和之道2. 《中庸》中提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里的“中”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内心的平和3. 中庸之道认为,人应该在________中寻求平衡。
答案:情与理三、简答题1. 简述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答案: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体现在追求和谐社会、平衡发展、个人修养等方面。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中庸之道提倡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在社会治理中,强调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在个人修养上,倡导内心平和、道德自律。
2. 根据《中庸》,如何理解“知行合一”?答案:《中庸》中提到“知行合一”,意味着知识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个人不仅要有正确的知识,还要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实现道德修养和个人成长。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庸之道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答案:中庸之道对个人修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教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平衡,避免极端情绪的影响;其次,它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再次,它倡导中和之道,即在情与理之间寻求平衡,以达到和谐的生活方式;最后,它提倡知行合一,强调知识和行动的统一,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中庸读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庸读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庸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2. 中庸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仁B. 义C. 礼D. 中和答案:D3. 中庸认为哪种品质是人的最高境界?A. 勇敢B. 智慧C. 仁爱D. 节制答案:C4. 中庸提倡的“中”指的是什么?A. 中间B. 平衡C. 极端D. 偏颇答案:B5. 中庸中“不偏不倚”的意思是?A. 极端B. 平衡C. 偏颇D. 无动于衷答案:B二、填空题6. 中庸主张“________”,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答案:中庸之道7. 中庸认为,人应该追求“________”,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答案:中和8. “________”是中庸中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
答案:天人合一9. 中庸提倡在处理事情时,要“________”,即不急不躁,恰到好处。
答案:从容中道10. 中庸强调,人应该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找到平衡。
答案:刚强柔弱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庸的“三纲领”是什么?答案:中庸的“三纲领”指的是“中和”、“诚敬”和“明德”。
其中,“中和”是指在各种事物和行为中寻求平衡和谐;“诚敬”是指对待事物和他人要有真诚和尊重的态度;“明德”则是指明确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12. 中庸如何理解“天人合一”?答案:中庸认为“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和谐关系。
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意义。
答案: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提倡的平衡和谐的理念可以指导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其次,中庸的“诚敬”精神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再次,中庸的“明德”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中庸思想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性、平和的生活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中庸》节选
04、《中庸》①节选《礼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dǔ)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①《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1.在《中庸》(节选)中,作者认为的“中”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和”则是这样一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庸》(节选)中,作者认为,如果达到了“中和”的境地,这个世界将会是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庸》(节选)中,作者对“博学之”在行动上提出了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庸》(节选)中,作者对“审问之”在行动上提出了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中庸》(节选)中,作者对“慎思之”在行动上提出了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中庸》(节选)中,作者对“明辨之”在行动上提出了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国学经典——第七课《中庸》
第⑦课
中庸
《国学经典》七年级卷
第二单元
修身立志
正音释义
①预:事先有准备,预先。 ②凡事:无论什么事情。 ③跲(jiá):音夹,本意是绊倒。这里是理 屈词穷的意思。 ④困:困难,阻碍。
⑤疚:忧苦,内心痛苦。
⑥穷:这里指走投无路。
第⑦课
中庸
《国学经典》七年级卷
第二单元
修身立志
导读驿站
此句出自于《礼记· 中庸》,反映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 系。在毛泽东《论持久战》八八亦曾引用:“‘凡事豫则 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 争的胜利。” 古人通过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办任何事情,都要事先 有准备。做到这一点,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七 年级卷 第二单元 修身立志
第⑦课
中庸
安徽亳州《国学经典》系列课件
第⑦课
中庸
《国学经典》七年级卷
第二单元
修身立志
Hale Waihona Puke 作品原文中庸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 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
道前定,则不穷。
第⑦课
中庸
《国学经典》七年级卷
第二单元
修身立志
作者简介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 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 所作,是一部儒家学说经典论著。
道前定,则不穷。 去目的地之前就把路线确定好,就不会走投无路。
第⑦课
中庸
《国学经典》七年级卷
第二单元
修身立志
国学拾贝
●《中庸》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朱熹将其与《大学》 《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元明清各代 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庸》主张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认为过犹不及,这是儒家核 心观念之。全书集中讲述性情与封建道德修养,肯定“中庸”是道德 行为的最高准则。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
《诗经》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论语》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国学考试题及答案
国学考试题及答案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儒家经典、道家思想、佛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学教育和考试。
以下是一些国学考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选择题1.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哪四部经典?A.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B.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 《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D. 《易经》《尚书》《礼记》《春秋》答案:B2.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忠诚B. 礼仪C. 仁爱D. 智慧答案:C二、填空题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__》。
答案:《孟子》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________的名言。
答案:《汉书》三、简答题1. 请简述《易经》中的“变易”思想。
答案:《易经》中的“变易”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它强调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变化,通过观察和理解变化,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2.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是什么?答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物和人际关系时,要避免走极端,寻求平衡和谐。
它主张在情感、行为和思想上保持适度,既不过分也不不足,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稳定。
四、论述题1. 论述《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减少干预,让万物自然发展。
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管理中要尊重个体的自主性,减少不必要的控制,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以上题目及答案仅为示例,实际的国学考试可能会包含更广泛的内容和更深入的探讨。
国学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国学经典复习题(二)
国学经典复习题(二)国学经典复习题(二)一、判断题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 )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X)3、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 )4、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 )5、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 )6、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 )7、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
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 )8、《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 )9、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X)1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X)11、“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X )12、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X)13、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 )14、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 )15、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16、、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 )17、《论语》是“四书”之一。
(√ )18、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X )19、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
(√ )20、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
(X )21、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 )22、《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24.《礼记·中庸》(节选)理解性默写
淮阴中学滨河高级中学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编写:张业杨
24.《礼记·中庸》
1.《礼记·中庸》中用“,,”三句阐述了达到“中和”的境界可以使天地各在其位,万物生长繁育的观点。
2.《礼记·中庸》中,表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的句子是“,,。
”
3.《礼记·中庸》中,作者认为的“中”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而“和”则是这样一种状态,“”。
4.《礼记·中庸》中,作者对“博学之”在行动上提出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
,。
5.《礼记·中庸》中,作者对“审问之”在行动上提出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
,。
6.《礼记·中庸》中,作者对“慎思之”在行动上提出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
,。
7.《礼记·中庸》中,作者对“明辨之”在行动上提出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
,。
8.《礼记·中庸》中,作者对“笃行之”在行动上提出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
,。
9.《礼记·中庸》中,作者用“,;,”四句表明了一种不放弃、笨鸟先飞的精神。
《礼记·中庸》答案
1.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3.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
4.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5.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6.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7.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8.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9.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1。
中庸考试试卷
中庸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衡和谐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2. “中庸”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经典中?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3. 中庸之道强调的“过犹不及”意味着什么?A. 过度和不足都是不好的B. 只有过度才是不好的C. 只有不足才是不好的D. 过度和不足都是好的4. 以下哪项不是中庸之道所倡导的行为?A. 避免极端B. 追求完美C. 保持中立D. 适度行事5. 中庸之道在个人修养上主张什么?A. 放纵自我B. 追求名利C. 内心平和D. 过度竞争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中庸之道认为,处理事情应该_________,不偏不倚。
7. 《中庸》中提到,君子之道,_________,其至矣乎。
8. 中庸之道认为,人应该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找到平衡。
9. 中庸之道强调,人应该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寻求和谐。
10. 中庸之道提倡的“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保持_________的同时,尊重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庸之道在家庭关系中的应用。
12. 请解释中庸之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13. 论述中庸之道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15. 以中庸之道为指导,谈谈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16. 阅读以下案例: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快速增长,忽视了员工的福利和工作环境,最终导致员工流失和公司声誉受损。
请运用中庸之道分析此案例,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结束语通过本次考试,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和应用,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注:本试卷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国学经典 《中庸》节选
一、《中庸》节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二、《孟子.告子上》节选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注: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三、水槛遣心(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四、题稚川山水(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五、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六、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七、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八、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中庸试题及答案小学
中庸试题及答案小学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
A. 极端主义B. 平衡与和谐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2. 孔子在《中庸》中提到的“中”字,主要指的是()。
A. 地理位置B. 行为准则C. 思想方法D. 政治制度3. 《中庸》中提倡的“和”字,其含义是()。
A. 和睦相处B. 调和矛盾C. 和谐统一D. 和平共处4. 下列哪项不是《中庸》中提到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智5. 《中庸》认为,君子在面对困难时应该()。
A. 逃避C. 勇敢面对D. 置之不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主要作者是______。
7. “过犹不及”是《中庸》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的是______。
8. 在《中庸》中,孔子提倡的“中”字,是指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______。
9. 《中庸》中提到的“慎独”是指在______的情况下,也要保持道德修养。
10. 孔子在《中庸》中强调,君子应该做到______,即言行一致。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中庸》中“中和”的概念及其在个人修养中的意义。
12. 根据《中庸》的观点,如何理解“君子慎独”?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中庸》中“中庸之道”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4. 请结合《中庸》的思想,谈谈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C4. D5. C二、填空题7. 适度,不过分8. 平衡9. 无人时10. 言必信,行必果三、简答题11. “中和”是《中庸》的核心概念,它强调在各种情况下保持适度和平衡,既不过分也不不足。
在个人修养中,这意味着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外在行为的和谐,以达到内外一致,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12. “君子慎独”是指即使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君子也应保持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放弃原则。
中庸默写单教师版
中庸默写单教师版
《中庸》l理解性默写
1.在《中庸》(节选)中,作者认为的“中”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喜怒哀乐之未发。
而“和”则是这样一种状态:发而皆中节。
2.在《中庸》(节选)中,作者认为,如果达到了“中和”的境地,这个世界将会是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在《中庸》(节选)中,作者对“博学之”在行动上提出了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4.在《中庸》(节选)中,作者对“审问之”在行动上提出了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5.在《中庸》(节选)中,作者对“慎思之”在行动上提出了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6.在《中庸》(节选)中,作者对“慎思之”在行动上提出了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7.在《中庸》(节选)中,作者对“慎思之”在行动上提出了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国学经典形考作业四(主题作业)
国学经典形考作业四(主题作业)主题作业四:国学经典中的治世之道1. 请简要介绍一下国学经典中的治世之道。
国学经典中的治世之道是指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通过对历史经验、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深入思考,总结出来的一套应用于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方法和理念。
这些经典著作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等,它们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请简要介绍一下国学经典中治世之道的核心内容。
国学经典中治世之道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古代思想家认为,人性的根本问题是德行问题,所以治国应以德行为主,法律为次。
德行包括仁爱、诚信、忠诚、正直等,这些都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德。
在治理国家时,领导者应该以德治国,感化民众,使其自觉遵守法律。
(2) 以人为本。
古代思想家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所以治国应该以人民为本。
领导者应该关心人民的生活,保护人民的权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安居乐业。
(3) 倡导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调和的思想,是指领导者应该在保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做到恰到好处。
中庸之道强调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品质,是治世之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4) 强调社会和谐。
古代思想家认为,社会和谐是治理国家的重要目标。
领导者应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秩序,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通过这种方式,社会才会更加稳定,人民才会更加幸福。
3. 请简要介绍一下国学经典中治世之道的影响。
国学经典中治世之道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在中国文化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国学经典中治世之道的思想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外国人通过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哲学等知识,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治世之道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国学经典《中庸》默写题
《中庸》《大学》必背名句(中华书局,王国轩译注)1、天命之谓性,,。
——《中庸》第一章【解析】: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第一章3、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第一章【解析】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庸》第一章【解析】:5、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中庸》第二章6、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第四章【解析】:7、,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中庸》第十一章8、,;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中庸》第十二章9、子曰:道不远人。
,。
——《中庸》第十三章10、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中庸》第十三章【解析】11、忠恕违道不远,,。
——《中庸》第十三章12、在上位,不陵下;,。
——《中庸》第十四章13、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中庸》第十四章【解析】14、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
——《中庸》第十四章【解析】15、,小人行险以侥幸。
——《中庸》第十四章【解析】16、君子之道,,。
——《中庸》第十五章17、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寿。
——《中庸》第十七章【解析】19、夫孝者:,。
——《中庸》第十九章【解析】20、,,孝之至也。
——《中庸第十九章》【解析】21、,。
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中庸第十九章》22、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中庸第二十章》23、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2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第二十章【解析】25、诚者,天之道也;,。
——《中庸》第二十章【解析】27、,,知耻近乎勇乎。
——《中庸》第二十章【解析】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第二十二章【解析】29、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第二十一章【解析】32、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中庸》第二十七章33、温故而知新,。
默写AB卷之论语选读《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名句默写A卷1中庸之为德也,_________!民鲜久矣。
2师也过,商也不及。
然则师愈与?子曰:“_________。
”3君子之于天下也,________,_________,义之与比。
4礼之用,__________。
5君子__________,小人__________。
6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_________,___________。
”7乡原,___________。
8恶称人之恶者,___________,恶勇而无礼者,_____________。
9恶徼以为知者,_____________,恶讦以为直者。
10有所不行:________,_________,亦不可行也。
11不得中行而与之,__________!狂者进取,___________。
《中庸之道》名句默写B卷1___________,其至矣乎!__________。
2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子曰:“________。
”3___________,无适也,无莫也,_________。
4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5_________,和为贵。
6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7_______和而不同,______同而不和。
8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德之贼也。
10___________,恶居下流而讪上者,____________,恶果敢而窒者。
11____________,恶不孙以为勇者,___________。
小学诵读中庸试题及答案
小学诵读中庸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其核心思想是()。
A. 仁
B. 义
C. 礼
D. 中庸
答案:D
2. “中庸”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中庸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德行
B. 中庸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
C. 中庸是一种平凡的美德
D. 中庸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追求
答案:A
二、填空题
1. 《中庸》中提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这句话强调了中庸之道的()和()。
答案:不偏;不易
2. 《中庸》中说:“君子之道,费而隐。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的道德行为是()。
答案:费而隐
三、简答题
1. 简述《中庸》中“致中和”的含义。
答案:《中庸》中“致中和”的含义是指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平衡,通过自我修养和实践,达到不偏不倚、和谐统一的境界。
2. 《中庸》中提到“君子慎独”,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答案:《中庸》中“君子慎独”指的是君子在无人时也要保持自己的道德行为和内心修养,即使在私下里也要谨慎行事,不放纵自己,保持内心的纯洁和高尚。
四、论述题
1. 论述《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含义及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答案:《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含义是说,人的本性是由天命所赋予的,遵循自己的本性去生活就是道,而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完善自己的道就是教。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个人修养上要认识到自己的本性,遵循本性生活,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内外和谐的理想状态。
国学经典《中庸》经典50句
国学经典《中庸》经典50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庸》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被视为国学经典之一,自古以来被视为为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的重要指导。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中庸》中的50句经典名言。
1. “中庸之道,天下之大本也。
”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4.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 “爱人者,与之生,恶人者,使之死。
”11. “不知终始,无以有为也。
”12. “诚人以至正。
”13. “志士不忘在沟壑。
”16. “修身者养心,养心者治天下。
”17. “欲正其身,先正其心。
”19. “没有勇气才算懦弱。
”20. “言不可以苟合,而可与乎善。
”22. “敬名与敬财,不若敬德。
”23. “其身积虚,天下康。
”2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6. “知足者常乐,知止者不乱。
”28. “人谓山海志,志身敬。
”29. “为善必须先学习。
”30. “行己有耻,则何耻人。
”31. “修身在德,治国在事。
”3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3. “欲管制别人,先要控制自己。
”34. “不敢;说文;不行;美.”36. “民之情,吾之好也。
”38. “天地之大可比一。
”39. “名于辞,气之流也。
”42. “胜人者有力也,谦逊者能有德也。
”43. “循循善诱,不急不躁。
”44. “夫康乐庸康乐。
”45. “处高岳以观道,民急故能速劝。
”46. “为德不厌,积德之厚。
”47. “逍遥津巴,适如楚乡。
”48. “不以言胜人,乃以言为善。
”49. “中道而庸乎。
”50. “仁之中庸,疾而不乱。
”这些经典的语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强调了中庸之道,强调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的原则,对当代人的生活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大学》必背名句(中华书局,王国轩译注)
1、天命之谓性,,。
——《中庸》第一章
【解析】: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第一章
3、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第一章
【解析】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庸》第一章
【解析】:
5、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中庸》第二章
6、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第四章
【解析】:
7、,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中庸》第十一章
8、,;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中庸》第十二章
9、子曰:道不远人。
,。
——《中庸》第十三章
10、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中庸》第十三章
【解析】
11、忠恕违道不远,,。
——《中庸》第十三章
12、在上位,不陵下;,。
——《中庸》第十四章
13、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中庸》第十四章
【解析】
14、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
——《中庸》第十四章
【解析】
15、,小人行险以侥幸。
——《中庸》第十四章
【解析】
16、君子之道,,。
——《中庸》第十五章
17、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寿。
——《中庸》第十七章
【解析】
19、夫孝者:,。
——《中庸》第十九章
【解析】
20、,,孝之至也。
——《中庸第十九章》
【解析】
21、,。
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中庸第十九章》
22、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中庸第二十章》
23、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2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第二十章
【解析】
25、诚者,天之道也;,。
——《中庸》第二十章
【解析】
27、,,知耻近乎勇乎。
——《中庸》第二十章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第二十二章
【解析】
29、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第二十一章
【解析】
32、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中庸》第二十七章
33、温故而知新,。
——《中庸》第二十七章
34、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中庸》第二十七章
35、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
——《中庸》第二十九章
36、,;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中庸》第三十三章
37、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中庸》第三十三章
【解析】
3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大学》第一章
【解析】
39、,。
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第一章
40、,。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第一章
4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大学》第一章
4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第一章
【解析】
4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
——《大学》第一章
4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wù恶è臭,如好hào好hǎo 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第七章
【解析】
45、,,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大学》第七章
46、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
——《大学》第八章
47、,;一家让,一国兴让;,。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
——《大学》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