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角
空间角总结
空间角总结什么是空间角?空间角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空间角通常用希腊字母θ(theta)表示,其单位是弧度(rad)。
空间角的概念可以扩展到三维空间中,帮助我们描述物体之间的方向关系和位置关系。
空间角的特征空间角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空间角是无向角:空间角没有方向之分,只关注两个向量之间夹角的大小,与向量的起点和终点无关。
2.空间角的大小范围:空间角的取值范围是0到π(也就是0到180度)。
3.水平角和垂直角:当两个向量在同一平面内,夹角为水平角;当两个向量互相垂直,夹角为垂直角。
4.空间角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或向量的点积来计算空间角的大小。
空间角的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计算空间角的常用方法之一。
设有两个向量A和B,它们之间的夹角θ满足以下关系:cos(θ) = (A·B) / (|A| * |B|)其中,A·B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点积,|A|和|B|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模。
通过余弦定理,我们可以根据向量的数值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夹角。
向量的点积另一种计算空间角的方法是使用向量的点积。
向量A·B的点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A·B = |A| * |B| * cos(θ)其中,θ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两个向量的点积来计算它们之间的夹角。
球面角与立体角除了空间角之外,还有两个相关概念:球面角和立体角。
球面角球面角是指由球心发出的射线与球面上两个端点所夹的角。
球面角的单位是球面度(sr),1球面度是球面上的一个单位面积所占的立体角。
球面角可以通过球面面积和球半径来计算。
立体角立体角用来描述三维空间中的角度,是由空间中一点发出的射线与空间中的两个向量所夹的角。
立体角的单位是立体度(steradian,sr),1立体度表示空间中的一个单位面积所占的立体角。
立体角可以通过空间角和距离来计算。
高中数学精品课件:空间角
图7-46-8
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由已知得∠MBA=45°,则MA=MB,此时O为AB的中点.
连接OC,由∠BAD=∠ADC=90°,AB=AD=2DC,得四边形AOCD为矩形,所以
OC⊥AB,所以CO⊥平面MAB,又MA⊂平面MAB,所以OC⊥MA.
图7-46-8
[总结反思] (1)求解二面角的大小问题,关键是要合理作出它的平面角,当找到 二面角棱的一个垂面时,即可确定平面角,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最常用的方法是 利用三垂线定理(或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2)对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比较简便的几何体,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向量求出 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并转化为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来完成.
.
题组二 常错题 ◆索引:二面角取值范围出错;线面角范围出错;不能正确构建线面垂直及斜线 段在底面上的射影.
6.在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都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的两个向量分别为
(0,-1,3),(2,2,4),则这个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7.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是1,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45° .
图7-46-8
图7-46-8
方法二:二面角D-MA-C的大小即为二面角B-MA-D的大小与二面角B-MA-C大
小的差,由(1)可知二面角B-MA-D的大小为90°,
所以二面角D-MA-C的正弦值即为二面角B-MA-C的余弦值.
过M作MO⊥AB于O(图略),因为平面MAB⊥平面ABCD,平面 MAB∩平面ABCD=AB,所以MO⊥平面ABCD,∠MBO即为MB
A
证明:连接AC(图略),由题知△ACD为等边三角形,因为M为AD的中点,所以 CM⊥AD,又AD∥BC,所以CM⊥BC,因为平面ABCD⊥平面PBC,且平面 ABCD∩平面PBC=BC,CM⊂平面ABCD,所以CM⊥平面PBC,故CM⊥PB.
空间三大角(定义法)
三大角一、异面直线(1)定义: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过空间任一点O分别作直线a′∥a,b′∥b,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角称为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若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是直角,则称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空间两条直线所成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90°.探究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知能解读]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认识理解的注意点(1)任意性与无关性:在定义中,空间一点O是任取的,根据等角定理,可以断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a′,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而与点O的位置无关.(2)转化求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刻画两条异面直线相对位置的一个重要的量,通过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来计算.(3)两条直线垂直是指相交垂直或异面垂直.若∠AOB=120°,直线a∥OA,a与OB为异面直线,则a和O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60°.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与CD所成的角为30°,E,F分别为BC,AD的中点,求EF与AB所成角的大小.[方法总结]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1)找出(或作出)适合题设的角——用平移法.当题设中有中点时,常考虑中位线;当异面直线依附于某几何体,且平移异面直线有困难时,可利用该几何体的特殊点,使异面直线转化为相交直线.(2)求——转化为求一个三角形的内角,通过解三角形,求出所找的角.(3)结论——设由(2)所求得的角的大小为θ.若0°<θ≤90°,则θ即为所求;若90°<θ<180°,则180°-θ即为所求.[训练1]如图,在正方体ABCD-A′B′C′D′中,E,F分别为平面A′B′C′D′与AA′D′D的中心,则EF与CD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训练2] 已知正方体ABCD-EFGH,则AH与FG所成的角是________.[训练3] (教材P147例1改编)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AC和DD1所成的角是________;(2)AC和D1C1所成的角是________;(3)AC和B1D1所成的角是________.[训练4]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C与BC1所成的角为()A.120°B.90°C.60° D.30°[训练5]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AC=BD,且AC⊥BD,E,F分别是棱DC,AB的中点,则EF和AC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训练6]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 A=AB,E为AP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C与DE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A.25B.55C.155D.105[训练7](多空题)如图,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4,则异面直线BD1与AA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异面直线BD1与AD所成角的正弦值是________.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一条直线l与一个平面α相交,但不与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A叫做斜足.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P向平面α引垂线PO,过垂足O和斜足A 的直线AO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如图,∠P AO就是斜线AP与平面α所成的角.2.当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所成的角是90°.3.当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时,它们所成的角是0°.4.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的范围:0°≤θ≤90°.(教材P152例4改编)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AB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等于45°.探究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知能解读]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理解和判断(1)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定义表明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通过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而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2)判断方法:若直线在平面内或与平面平行,此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0°的角;若直线与平面垂直,此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90°;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可在斜线上任取一点作平面的垂线(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点的选取要有利于求角),找出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从而确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然后将这个角转化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中求解.三棱锥S-ABC的所有棱长都相等且为a,求SA与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解题流程:第一步,泛读题目明待求结论:求SA与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第二步,精读题目挖已知条件:三棱锥S-ABC的所有棱长都相等且为a.第三步,建立联系寻解题思路:设O为△ABC的中心,证∠SAO即为SA与平面ABC所成的角.第四步,书写过程养规范习惯.[方法总结]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寻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2)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到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其射影所成的锐角即为所求的角.(3)把该角归结在某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训练8]如图所示,Rt△BMC中,斜边BM=5,它在平面ABC上的射影AB长为4,∠MBC=60°,求MC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弦值.[训练9]如图所示,若斜线段AB的长是它在平面α上的射影BO长的2倍,则斜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A.60°B.45°C.30°D.120°[训练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直线A1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2)直线A1B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3)直线A1B与平面AB1C1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训练11](多空题)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AB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AB1与平面ADD1A1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AB1与平面DCC1D1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三、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右图,若满足下列条件:(1)O∈l,(2)OA⊂α,OB⊂β,(3)OA⊥l,OB⊥l,则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是∠AOB.6.二面角的平面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探究二求二面角的大小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 A⊥平面ABCD,且P A=AB.(1)求二面角A-PD-C的大小;(2)求二面角B-P A-C的大小.[方法总结]解决二面角问题的策略(1)清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与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无关,通常可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点作平面角的顶点.(2)求二面角的大小的方法:一作,即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二证,即说明所作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三求,即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三角形求出平面角的三角函数值.其中关键是“作”.[训练12]如图,AB是⊙O的直径,P 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的一点,且P A=AC.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训练1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A-BC-A1的平面角等于________.[训练14]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ABD的面积是△ACD的面积的2倍,沿AD将△ABC翻折,使翻折后BC⊥平面ACD,此时二面角BADC的大小为()A.30°B.45°C.60°D.90°[训练15]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2 3,CC1=2,则二面角C1BDC的大小为________.三大角答案解 如图所示,取AC 的中点G ,连接EG ,FG ,则EG ∥AB 且EG =12 AB , GF ∥CD 且GF =12CD . 从而可知∠GEF 为EF 与AB 所成的角,∠EGF 或其补角为AB 与CD 所成的角.∵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EGF =30°或150°.∵AB =CD ,∴EG =FG . ∴△EFG 为等腰三角形.当∠EGF =30°时,∠GEF =180°-30°2=75°; 当∠EGF =150°时,∠GEF =180°-150°2=15°. 综上所述,EF 与AB 所成角的大小为15°或75°.[训练1] 45° [如图,连接B ′D ′,则E 为B ′D ′的中点,连接AB ′,则EF ∥AB ′.又CD ∥AB ,所以∠B ′AB 为异面直线EF 与CD 所成的角.由正方体的性质知,∠B ′AB =45°.][训练2] 45° [如图,连接BG ,则BG ∥AH ,所以∠BGF 为异面直线AH 与FG 所成的角.因为四边形BCGF 为正方形,所以∠BGF =45°.][训练3](1)90° (2)45° (3)90° [(1)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可得AC 和DD 1所成的角是90°.(2)∵D 1C 1∥DC ,∴∠ACD 即为AC 和D 1C 1所成的角.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D =45°.(3)连接BD ,∵BD ∥B 1D 1,BD ⊥AC ,∴B 1D 1⊥AC ,即AC 和B 1D 1所成的角是90°.][训练4]C [如图,连接AD 1,则AD 1∥BC 1.∴∠CAD 1(或其补角)就是AC 与BC 1所成的角.连接CD 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C =AD 1=CD 1,∴∠CAD 1=60°,即AC 与BC 1所成的角为60°.][训练5]B [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G ,连接FG ,EG .∵E ,F ,G 分别是CD ,AB ,BC 的中点,∴FG ∥AC ,EG ∥BD ,且FG =12 AC ,EG =12BD . ∴∠EFG 为EF 与AC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又∵AC =BD ,∴FG =EG .又∵AC ⊥BD ,∴FG ⊥EG .∴∠FGE =90°.∴△EF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G =45°,即EF 与AC 所成的角为45°.][训练6]D [如图,连接AC ,BD 相交于点O ,连接OE ,BE .因为E 为AP 的中点,O 为AC 的中点,所以PC ∥OE .所以∠OED 为异面直线PC 与DE所成的角.不妨设正方形ABCD 中,AB =2,则P A =2.由P A ⊥平面ABCD ,可得P A ⊥AB ,P A ⊥AD .所以BE =DE =12+22 =5 ,OD =12 BD =12 ×22 =2 . 因为BE =DE ,O 为BD 的中点,所以∠EOD =90°.故sin ∠OED =OD DE =25=105 .] [训练7]33 306[因为AA 1∥DD 1,所以∠DD 1B 即为异面直线BD 1与AA 1所成的角.如图,连接BD .在Rt △D 1DB 中,sin ∠DD 1B =DB BD 1 =2226 =33 ,故异面直线BD 1与AA 1所成角的正弦值是33. 因为AD ∥BC ,所以∠D 1BC 即为异面直线BD 1与AD 所成的角.如图,连接D 1C .因为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4,所以D 1B =26 ,BC =2,D 1C =25 .所以D 1B 2=BC 2+D 1C 2.所以∠D 1CB =90°.所以sin ∠D 1BC =D 1C D 1B =2526=306 . 故异面直线BD 1与AD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306.]解 如图,过S 作SO ⊥平面ABC 于点O ,连接AO ,BO ,CO ,则SO ⊥AO ,SO ⊥BO ,SO ⊥CO .∵SA =SB =SC =a ,∴△SOA ≌△SOB ≌△SOC .∴AO =BO =CO .∴O 为△ABC 的外心.∵△ABC 为正三角形,∴O 为△ABC 的中心.∵SO ⊥平面ABC ,∴∠SAO 即为SA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在Rt △SAO 中,SA =a ,AO =23 ×32 a =33 a ,∴cos ∠SAO =AO SA =33. ∴SA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 [训练8]解 由题意知,AB 是MB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MA ⊥平面ABC .∴MC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AC . ∴∠MCA 即为直线M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又∵在Rt △MBC 中,BM =5,∠MBC =60°,∴MC =BM ·sin ∠MBC =5×sin 60°=5×32 =532. 在Rt △MAB 中,MA =MB 2-AB 2 =52-42 =3.在Rt △MAC 中,sin ∠MCA =MA MC =3532=235. ∴MC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5. [训练9]A [∠ABO 即是斜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在Rt △AOB 中,AB =2BO ,所以cos ∠ABO =12,即∠ABO =60°.][训练10](1)45° (2)30° (3)90° [(1)由线面角定义知,∠A 1BA 为A 1B 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A 1BA =45°.(2)如图,连接A 1D ,设A 1D ∩AD 1=O ,连接BO ,则易证A 1D ⊥平面ABC 1D 1,∴A 1B 在平面ABC 1D 1内的射影为OB .∴A 1B 与平面ABC 1D 1所成的角为∠A 1BO .∵A 1O =12 A 1B ,∴∠A 1BO =30°. (3)∵A 1B ⊥AB 1,A 1B ⊥B 1C 1,∴A 1B ⊥平面AB 1C 1D ,即A 1B 与平面AB 1C 1D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90°.][训练11] 45° 45° 0° [∠B 1AB 为AB 1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即45°;∠B 1AA 1为AB 1与平面ADD 1A 1所成的角,即45°;AB 1与平面DCC 1D 1平行,即所成的角为0°.]解 (1)∵P 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P A ⊥CD .又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CD ⊥AD . 又P A ∩AD =A ,∴CD ⊥平面P AD .又CD ⊂平面PCD ,∴平面P AD ⊥平面PCD . ∴二面角A -PD -C 的大小为90°.(2)∵P A ⊥平面ABCD , AB ,AC ⊂平面ABCD ,∴AB ⊥P A ,AC ⊥P A .∴∠BAC 为二面角B -P A -C 的平面角.又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BAC =45°.即二面角B -P A -C 的大小为45°.[训练12]解 ∵P 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P A ⊥BC .∵AB 是⊙O 的直径,且点C 在圆周上,∴AC ⊥BC .又∵P A ∩AC =A ,P A ,AC ⊂平面P AC ,∴BC ⊥平面P AC .又PC ⊂平面P AC ,∴PC ⊥BC .又∵BC 是二面角P -BC -A 的棱,∴∠PCA 是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由P A =AC 知,△P A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CA =45°,即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是45°.[训练13] 45° [根据正方体中的线面位置关系可知,AB ⊥BC ,A 1B ⊥BC ,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可知,∠ABA 1 即为二面角A -BC -A 1的平面角. 又AB =AA 1,且AB ⊥AA 1,∴∠ABA 1=45°.][训练14] C [由已知得BD =2CD .翻折后,在Rt △BCD 中,∠CBD =30°,则∠BDC =60°.而AD ⊥BD ,CD ⊥AD ,故∠BDC 是二面角B -AD -C 的平面角,其大小为60°.][训练15] 30° [如图,取BD 的中点O ,连接OC ,OC 1.∵AB =AD =2 3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D =26 .∴CO ⊥BD ,CO =6 .∵CD =BC ,∴C 1D =C 1B . ∴C 1O ⊥BD .∴∠C 1OC 为二面角C 1BD C 的平面角.∵tan ∠C 1OC =C 1C OC =26=33 , ∴∠C 1OC =30°,即二面角C 1BD C 的大小为30°.]。
2020年新高考数学核心知识点25.1 空间向量方法--空间的角(精讲精析篇)(学生版)
专题25.1 空间向量方法--空间的角(精讲精析篇)提纲挈领点点突破热门考点0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a,b′∥b,则a′与b′所夹的锐角或直角叫做a与b所成的角.②范围:两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是(0,2π.③向量求法:设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a,b,其夹角为φ,则有cos|cos|||||||a ba bθϕ⋅==⋅r rr r.【典例1】(2018·全国高考真题(理))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中,1AB BC==,13AA则异面直线1AD与1D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5B5C5D2【典例2】(2019·广西高考模拟(理))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中,3,3,32AC BC AB===14AA=,则异面直线1A C与1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总结提升】向量法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1)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v1,v2;(3)代入公式|cos 〈v 1,v 2〉|=|v 1·v 2||v 1||v 2|求解.提醒:两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0,π2,两向量的夹角α的范围是[0,π],当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就是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当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其补角才是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热门考点02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1.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求法:如图所示,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e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e 与n 的夹角为θ,则有sin φ=|cos θ|=|e ·n ||e ||n |.【典例3】(2018·江苏高考真题)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A 1=2,点P ,Q 分别为A 1B 1,BC 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BP 与AC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CC 1与平面AQC 1所成角的正弦值.【典例4】(2020·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理))如图,在三棱柱ABC A B C '''-中,已知CC '⊥平面ABC ,90ACB ∠=o ,3BC =,4AC CC ='=.(1) 求证:AC A B '⊥';(2) 求直线CC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规律方法】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热门考点03 二面角1.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1,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u u u r ,CD u u ur 〉.(2)如图2、3,12,n n u r u u r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12,n n θ=<>(或12,n n π-<>).【典例5】(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理)图1是由矩形ADEB ,Rt △ABC 和菱形BFGC 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 =1,BE =BF =2,∠FBC =60°,将其沿AB ,BC 折起使得BE 与BF 重合,连结DG ,如图2.(1)证明:图2中的A ,C ,G ,D 四点共面,且平面ABC ⊥平面BCGE ; (2)求图2中的二面角B −CG −A 的大小.【典例6】(2017·北京高考真题(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平面PAD ⊥平面ABCD ,点M 在线段PB 上,PD P 平面MAC ,6PA PD ==4AB =.(1)求证:M 为PB 的中点; (2)求二面角B PD A --的大小;(3)求直线MC 与平面BDP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规律方法】利用向量法计算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1)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热门考点04 空间角有关的探索性问题【典例7】(2019·浙江高二期中)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PD 垂直于梯形ABCD 所在的平面,,2ADC BAD F π∠=∠=为PA 的中点,12,12PD AB AD CD ====,四边形PDCE 为矩形,线段PC 交DE 于点N .(1)求证:AC P 平面DEF ; (2)求二面角A PB C --的正弦值;(3)在线段EF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BQ 与平面BCP 所成角的大小为π6?若存在,求出FQ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典例8】(2019·河北名校联盟模拟)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AB ∥CD,AD =DC =CB =1,∠BCD =120°,四边形BFED 是以BD 为直角腰的直角梯形,DE =2BF =2,平面BFED ⊥平面ABCD.(1)求证:AD⊥平面BFED.(2)在线段EF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平面P AB与平面ADE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5728?若存在,求出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总结提升】与空间角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主要为与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有关的存在性问题,常利用空间向量法求解.求解时,一般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问题,并注意准确理解和熟练应用夹角公式.其步骤是:(1)假设存在(或结论成立);(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求)出相关空间点的坐标;(3)构建有关向量;(4)结合空间向量,利用线面角或二面角的公式求解;(5)作出判断.热门考点05 利用向量求空间距离1.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1)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设a=(a1,a2,a3),b=(b1,b2,b3),则①a±b=(a1±b1,a2±b2,a3±b3);②λa=(λa1,λa2,λa3);③a·b=a1b1+a2b2+a3b3.(2)共线与垂直的坐标表示设a=(a1,a2,a3),b=(b1,b2,b3),则a∥b⇔a=λb⇔a1=λb1,a2=λb2,a3=λb3(λ∈R),a⊥b⇔a·b=0⇔a1b1+a2b2+a3b3=0(a,b均为非零向量).(3)模、夹角和距离公式设a=(a1,a2,a3),b=(b1,b2,b3),则|a |=a·a =a 21+a 22+a 23,cos 〈a ,b 〉=a·b |a||b|=a 1b 1+a 2b 2+a 3b 3a 21+a 22+a 23·b 21+b 22+b 23. 设A (a 1,b 1,c 1),B (a 2,b 2,c 2), 则222212121||()()()ABd AB a a b b c c ==-+-+-u u u r.2. 点面距的求法如图,设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B 到平面α的距离d =|AB →·n ||n |.【典例9】(2019·安徽高考模拟(理))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棱1AA 、1BB 的中点,M 为棱11A B 上的一点,且1(02)A M λλ=<<,设点N 为ME 的中点,则点N 到平面1D EF的距离为( )A.3λB.2C.2λ D.5 【典例10】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点到平面的距离是( )A. B. C. D.【典例11】(2018·四川省广安石笋中学校高考模拟(理))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M是线段AB 上的动点.证明:平面;若点M 是AB 中点,求二面角的余弦值;判断点M 到平面的距离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总结提升】1.点到平面的距离,利用向量法求解比较简单,它的理论基础仍出于几何法,如本题,事实上,作BH ⊥平面CMN 于H .由BH →=BM →+MH →及BH →·n =n ·BM →,得|BH →·n |=|n ·BM →|=|BH →|·|n |,所以|BH →|=|n ·BM →||n |,即d =|n ·BM →||n |.2.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面面角、距离等问题,关键在于“四破”:①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③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④破“应用公式关”.巩固提升1.(2019·四川高二期中(文))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1BB ,1CC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AE ,1D 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45B .35C .23D .572.(2019·福建高二月考)设动点P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对角线BD 1上,记11D PD B=λ.当∠APC 为钝角时,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2019·浙江高三期中)如图,已知三棱台111ABC A B C -,平面11A ACC ⊥平面ABC ,90ABC ∠=o ,30BAC ∠=o ,11114AA CC BC AC ====,,E F 分别是11,ACBC 的中点.(1)证明:BC EF ⊥(2)求直线EB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的正弦值.4.(2018·全国高考真题(理))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F BF ⊥.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5.(2019·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B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梯形,AD BC ∥,AD AB ⊥,且3PB AB AD ===,1BC =.(1)若点F 为PD 上一点且13PF PD =,证明:CF P 平面PAB .(2)求二面角B PD A --的大小.6.(2018·北京高考真题(理))如图,在三棱柱ABC −111A B C 中,1CC ⊥平面ABC ,D ,E ,F ,G 分别为1AA ,AC ,11A C ,1BB 的中点,AB=BC =5,AC =1AA =2.(1)求证:AC ⊥平面BEF ; (2)求二面角B −CD −C 1的余弦值; (3)证明:直线FG 与平面BCD 相交.7.(2020·江苏淮阴中学高三期中)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 AB AC ⊥, 2AB =, 4AC =,12AA =, BD DC λ=u u u r u u u r .(1)若1λ=,求直线1DB 与平面11AC D 所成角的正弦值;(2)若二面角111B AC D --的大小为60︒,求实数λ的值.8.(2017·江苏高考真题)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平面ABCD ,且AB =AD =2,AA 1=3,∠BAD =120°.(1)求异面直线A 1B 与AC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B -A 1D -A 的正弦值.9. (2019·江苏高三期中)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均为2,点E 、F 分别在棱1AA 、1BB 上移动,且1AE AA λ=u u u r u u u r ,1(1)BF BB λ=-u u u r u u u r .(1)若12λ=,求异面直线CE 与1C F 所成角的余弦值; (2)若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θ,且25sin θ=,求λ的值. 10.(2019·福建高二月考)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2,M ,N 分别为A 1B ,AC 的中点.(1)证明:MN //B 1C ;(2)求A 1B 与平面A 1B 1CD 所成角的大小.11.(2019·天津高考真题(理))如图,AE ⊥平面ABCD ,,CF AE AD BC ∥∥,,1,2AD AB AB AD AE BC ⊥====.(Ⅰ)求证:BF ∥平面ADE ;(Ⅱ)求直线C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Ⅲ)若二面角E BD F --的余弦值为13,求线段CF 的长. 12.(2018·上海交大附中高二月考)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AAC C 边长为8的正方形,6AB =,110BC A B ==(1)求证:1AA ⊥平面ABC ;(2)求二面角111A BC B --的余弦值;(3)证明:在线段1BC 上存在点D ,使得1AD A B ⊥,并求1BD BC 的值. 13.(2019·湖北高三期中(理))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D BC ,AB AD ⊥,222AD AB BC ===,2PA =,点M 满足2MD PM =u u u u r u u u u r.(1)求证://PB 平面MAC ;(2)求直线PC 与平面MAC 所成角的正弦值.14.(2019·河北唐山一中高三期中(理))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2AA AB ==,13BAA π∠=,D 为1AA 的中点,点C 在平面11ABB A 内的射影在线段BD 上.(1)求证:1B D ⊥平面CBD ;(2)若BCD ∆是正三角形,求二面角1C BD C --的余弦值.15.(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月考(理))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侧棱SA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D ∥BC ,AB AD ⊥,且2SA AB BC ===,1AD =,M 是棱SB 的中点 .(Ⅰ)求证:AM ∥平面SCD ;(Ⅱ)求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Ⅲ)设点N 是线段CD 上的动点,MN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θ,求sin θ的最大值.16.(2019·安徽高三期末(文))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C BD ⊥交于点O ,ABC 90=o V ,AD CD =,PO ⊥底面ABCD .()1求证:AC⊥底面PBD;()2若PBCV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求O点到平面PBC的距离.。
补上一课 空间角的大小比较及最值(范围)问题
补上一课 ,空间角的大小比较及最值(范围)问题)1.空间角的大小比较是每年高考的常考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要类型有线线角间的大小比较、线面角间的大小比较、面面角间的大小比较及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间的大小比较,主要方法有计算法、元素比较法、三角函数值比较法及利用最小角定理(线面角是最小的线线角,二面角是最大的线面角)等方法. 2.立体几何动态问题中空间角的最值及范围也是常见到的题型,常与图形翻折、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的变化有关,常用方法有几何法、函数(导数)法,不等式法等.题型一 空间角的大小比较 角度1 同类角间的大小比较【例1-1】 (1)(2021·嘉兴测试)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为正方形,AA 1=a ,AB =b ,且a >b ,侧棱CC 1上一点E 满足CC 1=3CE ,设异面直线A 1B 与AD 1,A 1B 与D 1B 1,AE 与D 1B 1的所成角分别为α,β,γ,则( ) A .α<β<γ B .γ<β<α C .β<α<γ D .α<γ<β(2)(2017·浙江卷)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 -ABC (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 ,Q ,R 分别为AB ,BC ,CA 上的点,AP =PB ,BQQC =CRRA =2,分别记二面角D -PR-Q ,D -PQ -R ,D -QR -P 的平面角为α,β,γ,则( )A .γ<α<βB .α<γ<βC .α<β<γD .β<γ<α 答案 (1)A (2)B解析 (1)以D 为原点,DA 所在直线为x 轴,DC 所在直线为y 轴,DD 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为正方形,AA 1=a ,AB =b ,且a >b ,侧棱CC 1上一点E 满足CC 1=3CE ,∴A 1(b ,0,a ),B (b ,b ,0),A (b ,0,0),D 1(0,0,a ),B 1(b ,b ,a ),E (0,b ,a 3),A 1B →=(0,b ,-a ),AD 1→ =(-b ,0,a ),D 1B 1→ =(b ,b ,0),AE → =(-b ,b ,a 3),cos α=|A 1B → ·AD 1→||A 1B → |·|AD 1→|=a 2a 2+b 2·a 2+b 2=a 2a 2+b 2,cos β=|A 1B → ·D 1B 1→||A 1B → |·|D 1B 1→ |=b 2a 2+b 2·b 2+b2,cos γ=|AE → ·D 1B 1→||AE → |·|D 1B 1→ |=0,∵a >b >0,∴cos α>cos β>cos γ=0,∴α<β<γ,故选A.(2)如图①,作出点D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O ,过点O 分别作PR ,PQ ,QR 的垂线OE ,OF ,OG ,连接DE ,DF ,DG ,则α=∠DEO ,β=∠DFO ,γ=∠DGO . 由图可知它们的对边都是DO , ∴只需比较EO ,FO ,GO 的大小即可.如图②,在AB 边上取点P ′,使AP ′=2P ′B ,连接OQ ,OR ,则O 为△QRP ′的中心.设点O 到△QRP ′三边的距离为a ,则OG =a , OF =OQ ·sin ∠OQF <OQ ·sin ∠OQP ′=a , OE =OR ·sin ∠ORE >OR ·sin ∠ORP ′=a , ∴OF <OG <OE ,∴OD tan β<OD tan γ<ODtan α,∴α<γ<β.角度2 不同类型角间的大小比较【例1-2】 (1)(2019·浙江卷)设三棱锥V -AB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棱长均相等,P 是棱VA 上的点(不含端点).记直线PB 与直线AC 所成的角为α,直线P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P -AC -B 的平面角为γ,则( ) A .β<γ,α<γ B .β<α,β<γ C .β<α,γ<α D .α<β,γ<β(2)(一题多解)(2018·浙江卷)已知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侧棱长均相等,E 是线段AB 上的点(不含端点).设SE 与BC 所成的角为θ1,S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θ2,二面角S -AB -C 的平面角为θ3,则( ) A .θ1≤θ2≤θ3 B .θ3≤θ2≤θ1 C .θ1≤θ3≤θ2 D .θ2≤θ3≤θ1 答案 (1)B (2)D解析 (1)由题意,不妨设该三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相等.因为点P 是棱VA 上的点(不含端点),所以直线P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β小于直线V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而直线V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小于二面角P -AC -B 的平面角γ,所以β<γ;因为AC ⊂平面ABC ,所以直线PB 与直线AC 所成的角α大于直线P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β,即α>β.故选B.(2)法一 由题意知四棱锥S -ABCD 为正四棱锥,如图,连接AC ,BD ,记AC ∩BD =O ,连接SO ,则SO ⊥平面ABCD ,取AB 的中点M ,连接SM ,OM ,OE ,易得AB ⊥SM ,则θ2=∠SEO ,θ3=∠SMO ,易知θ3≥θ2.因为OM ∥BC ,BC ⊥AB ,SM ⊥AB ,所以θ3也是OM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即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再根据最小角定理知θ3≤θ1,所以θ2≤θ3≤θ1,故选D.法二 如图,不妨设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2,E 为AB 上靠近点A 的四等分点,E ′为AB 的中点,S 到底面的距离SO =1,以EE ′,E ′O 为邻边作矩形OO ′EE ′,则∠SEO ′=θ1,∠SEO =θ2,∠SE ′O =θ3.由题意得tan θ1=SO ′EO ′=52,tan θ2=SO EO =152=25,tan θ3=1,此时tan θ2<tan θ3<tan θ1,可得θ2<θ3<θ1,当E 在AB 中点处时,θ2=θ3=θ1,故选D.【训练1】 (2021·宁波适考)在正四面体S -ABC 中,点P 在线段SA 上运动(不含端点).设PA 与平面PBC 所成角为θ1,PB 与平面SAC 所成角为θ2,PC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θ3,则( ) A .θ2<θ1<θ3 B .θ2<θ3<θ1 C .θ3<θ1<θ2 D .θ3<θ2<θ1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可得,正四面体S -ABC 的四个顶点在正方体上,如图所示,不妨设点A (1,0,0),B (0,1,0),C (0,0,1),S (1,1,1),且AP → =λAS →,0<λ<1,则点P (1,λ,λ),所以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为a =(1-2λ,1,1),平面SAC 的一个法向量为b =(1,-1,1),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c =(1,1,1).因为PA→=(0,-λ,-λ),PB → =(-1,1-λ,-λ),PC →=(-1,-λ,1-λ).所以sin θ1=|PA →·a ||PA →||a |=24λ2-4λ+3,sin θ2=|PB → ·b ||PB → ||b |=23λ2-3λ+3,sin θ3=|PC →·c ||PC → ||c |=2λ3λ2-3λ+3,所以θ1>θ2>θ3,故选D.题型二 空间角的最值【例2】 (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是棱AB 上的动点(P 点可以运动到端点A 和B ),设在运动过程中,平面PDB 1与平面ADD 1A 1所成的最小角为α,则cos α=________.(2)(一题多解)(2021·浙江名师预测二)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1,AA 1=2,点P ,Q 分别为直线AC 1,BB 1上的动点,则平面APQ 与平面BCC 1B 1所成二面角的最小值为( ) A.π6 B.π4 C.π3 D.π2 答案 (1)63 (2)A解析 (1)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AP =a (0≤a ≤1),则易得D (0,0,0),P (1,a ,0),B 1(1,1,1),则DP → =(1,a ,0),DB 1→=(1,1,1),设平面PDB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DP →·n =x +ay =0,DB 1→·n =x +y +z =0,令x =a ,得平面PDB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a ,-1,-a +1),易得平面ADD 1A 1的一个法向量为m =(0,1,0),由图易得平面PDB 1与平面ADD 1A 1所成的二面角为锐角,设其为θ,则其余弦值为cos θ=|n ·m|n ||m ||=|-1|a 2+(-1)2+(-a +1)2=12(a -12)2 +32,易得当二面角取得最小值α时,a =12,此时有cos α=63.(2)法一 如图,因为点P ∈AC 1,所以平面APQ 即为平面AC 1Q ,根据二面角与线面角的大小关系知,当Q 运动到点B 时,动平面AC 1Q 与平面BCC 1B 1所成二面角的最小值即为直线AC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AC 1B .由题意得AB =1,AC 1=2,所以sin ∠AC 1B =12,所以∠AC 1B =π6,故平面APQ 与平面BCC 1B 1所成二面角的最小值为π6,故选A.法二 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可知平面BCC 1B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0,1,0),平面APQ 即为平面AC 1Q ,则点A (1,0,0),C 1(0,1,2),Q (1,1,a ),则AC 1→ =(-1,1,2),AQ →=(0,1,a ),设平面AC 1Q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AC 1→·m =-x +y +2z =0,AQ →·m =y +az =0,解得m =(a -2,a ,-1).设平面AC 1Q 与平面BCC 1B 1所成二面角为θ,则cos θ=|a |(a -2)2+a 2+1=1(3a -63)2 +43,所以当a =322时,(cos θ)max =32,所以θmin =π6,故选A.【训练2】 (1)(2021·义乌市联考)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点P 在AB 1上运动(不含端点),点E 是AC 上一点(不含端点),设EP 与平面ACD 1所成角为θ,则cos θ的最小值为( )A.13B.33C.53D.63(2)(2021·金华十校期末调研)如图,四边形ABCD 和ADPQ 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动点M 在线段PQ 上,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设异面直线EM 与AF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的最大值是________.答案 (1)A (2)25解析 (1)点P 在AB 1上运动(不含端点),点E 是AC 上一点(不含端点),即EP 的运动区域为△AB 1C ,当cos θ取最小值时,θ最大,即为平面AB 1C 与平面AC 1D 所成的角,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所在的直线为x 轴,D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DD 1所在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如图所示,平面AB 1C 的一个法向量n =(1,1,-1),平面AC 1D 的一个法向量m =(1,1,1),所以cos θ=|cos 〈m ,n 〉|=|m ·n |m ||n ||=13×3=13,故选A.(2)以A 点为坐标原点,AB ,AD ,AQ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AB =1,则AF →=(1,12,0),E (12,0,0),设M (0,y ,1)(0≤y ≤1),则EM →=(-12,y ,1),∴cos 〈AF → ,EM →〉=-12+12y 1+14·14+y 2+1=-1-y 52·4y 2+5.则cos θ=|cos 〈AF → ,EM→〉|=1-y 52·4y 2+5 =255·1-y 4y 2+5,令t =1-y ,则y =1-t ,∵0≤y ≤1,∴0≤t ≤1, 那么cos θ=255·t 4t 2-8t +9=255t 24t 2-8t +9=25514-8t +9t 2, 令x =1t ,∵0≤t ≤1,∴x ≥1,那么cos θ=25514-8x +9x 2,又∵z =9x 2-8x +4在[1,+∞)上单调递增, ∴x =1时,z min =5,此时cos θ的最大值为255·15=255·55=25.题型三 空间角的范围【例3】 (1)(2021·浙江名师预测四)在矩形ABCD 中,AB =3,BC =1,将△ABC 与△ADC 沿AC 所在的直线进行随意翻折,在翻折过程中直线AD 与直线BC 成的角范围(包含初始状态)为( )A.[0,π6]B.[0,π3]C.[0,π2] D.[0,2π3] (2)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在A 1C 上运动(包括端点),则BP 与AD 1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π4,π3] B.[π4,π2] C.[π6,π2] D.[π6,π3]答案 (1)C (2)D解析 (1)根据题意,初始状态,直线AD 与直线BC 成的角为0,当BD =2时,AD ⊥DB ,AD ⊥DC ,且DB ∩DC =D ,所以AD ⊥平面DBC ,又BC ⊂平面DBC ,故AD ⊥BC ,直线AD 与BC 成的角为π2,所以在翻折过程中直线AD 与直线BC 成的角范围(包含初始状态)为[0,π2].(2)建立如图坐标系,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棱长为1,则AD 1→=(1,0,-1),A 1C → =(1,1,1).设A 1P → =λA 1C → =(λ,λ,λ),其中0≤λ≤1.则BP →=(λ,λ-1,λ-1).又设BP 与AD 1所成角为θ,所以cos θ=|cos 〈BP → ,AD 1→ 〉|=|BP → ·AD 1→||BP → ||AD 1→|=16(λ-23)2 +43.由0≤λ≤1得12≤cos θ≤32,而0≤θ≤π2,所以π6≤θ≤π3.【训练3】(1)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所有的棱长均为2,M是AB的中点,动点P在底面A1B1C1内,若BP∥平面A1MC,记∠PCC1=α,则sin 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2021·杭州二中月考)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AB=AD=CD=1,BC=2,将△ABD沿直线BD翻折成△A′BD,如图所示,则直线BA′与CD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A.[π3,π2]B.[π6,π3]C.[π6,π2]D.[0,π3]答案 (1)[0,217] (2)A解析 (1)如图,取A1B1的中点D,连接BD,C1D,BC1,则BD∥A1M,又A1M⊂平面A1MC,BD⊄平面A1MC,所以BD∥平面A1MC,又C1D∥CM,C1D⊄平面A1MC,CM⊂平面A1MC,所以C1D∥平面A 1MC ,又BD ∩C 1D =D ,所以平面BC 1D ∥平面A 1MC ,所以点P 在线段C 1D 上,点P 的轨迹的长度C 1D =3,连接CD ,在Rt △CDC 1中,0≤α≤∠C 1CD ,CD =7, sin ∠C 1CD =217,所以0≤sin α≤217.(2)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交BD 于点O ,则由AB =AD =CD =1,BC =2得AE ⊥BD ,则点A ′在以点O 为圆心,AO 为半径,垂直于直线BD 的平面内的圆上运动.以点O 为坐标原点,OE ,OD 所在直线为x ,y 轴,过点O 垂直平面BCD 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易得点A (-12,0,0),B (0,-32,0),C (1,32,0),D (0,32,0).设点A ′(12cos θ,0,12sin θ),θ∈[0,π],则BA ′→=(12cos θ,32,12sin θ),CD →=(-1,0,0),设直线BA ′与直线CD 的夹角为α,则cos α=cos 〈BA ′→ ,CD → 〉=BA ′→ ·CD →|BA ′→ |·|CD →|=-12cos θ∈[-12,12].又因为α∈[0,π2],所以α∈[π3,π2],故选A.1.如图,二面角α-l -β中,P ∈l ,射线PA ,PB 分别在平面α,β内,点A 在平面β内的射影恰好是点B ,设二面角α-l -β、PA 与平面β所成的角、P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大小分别为δ,φ,θ,则( )A .δ≥φ≥θB .δ≥θ≥φC .φ≥δ≥θD .θ≥δ≥φ答案 A解析 因为点A 在平面β内的射影为点B ,则φ=∠APB ,由二面角的定义易得δ≥φ,设P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PB ′,则θ=∠BPB ′,则由最小角定理得∠BPB ′≤APB ,则θ≤φ.综上所述,故选A.2.(2015·浙江卷)如图,已知△ABC ,D 是AB 的中点,沿直线CD 将△ACD 翻折成△A ′CD ,所成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为α,则( )A .∠A ′DB ≤α B .∠A ′DB ≥αC .∠A ′CB ≤αD .∠A ′CB ≥α 答案 B解析 ∵A ′C 和BC 都不与CD 垂直,∴∠A ′CB ≠α,故C ,D 错误.当CA =CB 时,容易证明∠A ′DB =α.不妨取一个特殊的三角形,如Rt △ABC ,令斜边AB =4,AC =2,BC =23,如图所示,则CD =AD =BD =2,∠BDH =120°,设沿直线CD 将△ACD 折成△A ′CD ,使平面A ′CD ⊥平面BCD ,则α=90°.取CD 中点H ,连接A ′H ,BH ,则A ′H ⊥CD ,∴A ′H ⊥平面BCD ,且A ′H =3,DH =1.在△BDH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BH =7.在Rt △A ′HB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 ′B =10.在△A ′DB 中,∵A ′D 2+BD 2-A ′B 2=-2<0,可知cos ∠A ′DB <0,∴∠A ′DB 为钝角,故排除A.综上可知答案为B.3.(2021·七彩阳光联盟适考)如图1,梯形ABCD 中,AB ∥DC ,AD =DC =BC =AE =12AB ,现将四边形ADCE 沿EC 折起,得到几何图形B -ECD ′A ′(如图2),记直线D ′C 与直线EB 所成的角为α,二面角B -EC -D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β,直线A′E与平面BCE所成角为γ,则( )A.α>γ,β>γB.α<β,β>γC.α>β>γD.β>α>γ答案 A解析 在折叠过程中,由线面角是最小的线线角可知α>γ;由二面角是最大的线面角可知β>γ,故选A.4.(2021·宁波十校联考)正方体ABCD-A1B1C1D1,P是线段BD1(不含端点)上的点.记直线PC与直线AB所成角为α,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角为β,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为γ,则( )A.β<γ<αB.α<β<γC.γ<β<αD.γ<α<β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二面角P-BC-A为平面D1C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其平面角即为∠D1CD,则γ=∠D1CD.如图,因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此直线与该平面内的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而∠D1CD是直线AB与平面D1CB所成的角,PC⊂平面D1CB,则有γ<α.又∠D1CD也是直线CD与平面D1CB所成的角,故β<γ,所以β<γ<α,故选A.5.(2018·衢州二中二模)如图,△BCD是以B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在△ABC中,∠BAC=90°,△ABC沿着BC翻折成三棱锥A-BCD的过程中,直线AB与平面BCD所成的角均小于直线A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设二面角A-BD-C,A-CD-B的大小分别为α,β,则( )A.α>βB.α<βC.存在α+β>πD.α,β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答案 B解析 作AH⊥平面BCD,分别作HM⊥BD,HN⊥CD于M,N两点.由AB与平面BCD所成的角∠ABH总小于A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ACH,则AB>AC.设O为BC的中点,则点H在DO的右侧,所以有HM>HN,故tan α=tan∠AMH=AHHM,tan β=tan∠ANH=AHHN,因此,tan α<tan β,即α<β,故选B.6.已知在矩形ABCD中,AD=2AB,沿直线BD将△ABD折成△A′BD,使得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在△BCD内(不含边界),设二面角A′-BD-C的大小为θ,直线A′D,A′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 )A.α<θ<βB.β<θ<αC.β<α<θD.α<β<θ答案 D解析 设点A′在平面BCD内的射影为点O,过点A′作BD的垂线,垂足为点E,设AB=1,则在Rt△A′BD中易得A′E=63,∠A′DO=α,∠A′CO=β,∠A′EO=θ,且α,β,θ均为锐角,tan∠A′DO=A′OOD,tan∠A′CO=A′OOC,tan∠A′EO=A′OOE,又由翻折及解三角形知识易得当点A′在平面BCD内的射影在△BCD内(不含边界)时,有OE<OC<OD,所以A′OOD<A′OOC<A′OOE,即tan∠A′DO<tan∠A′CO<tan∠A′EO,所以∠A′DO<∠A′CO<∠A′EO,即α<β<θ,故选D.7.(2021·宁波期末)如图,已知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C=90°,BC=CD,AB>AD,现将△ABD沿对角线BD翻折得到三棱锥A′-BCD,在此过程中,二面角A′-BC-D,A′-CD-B的大小分别为α,β,直线A′B与平面BCD所成角为γ,直线A′D与平面BCD所成角为δ,则( )A.γ<δ<βB.γ<α<βC.α<δ<βD.γ<α<δ答案 B解析 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BD的垂线,交BD于点H,则易得在翻折的过程中,点A′在底面BCD内的投影点O在直线AH上,连接OB,OD,过点O作CD,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则∠A′FO=α,∠A′EO=β,∠A′BO=γ,∠A′DO=δ,则tan α=A′OOF,tan β=A′OOE,tan γ=A′OOB,tan δ=A′OOD.由题设易得OF>OE,OB>OD,所以tan α<tan β,tan γ<tan δ,所以α<β,γ<δ.又由最小角定理得γ<α,δ<β.综上所述,γ<α<β,故选B.8.(2021·杭州二中仿真模拟)空间线段AC⊥AB,BD⊥AB,且AC∶AB∶BD=1∶3∶1,设CD与AB所成的角为α,C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C-AB-D的平面角为γ,则( )A.β≤α≤γ2B.β≤γ2≤αC.α≤β≤γ2D.α≤γ2≤β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过点B作BE∥AC,且BE=AC,连接DE.则可知α=∠DCE,γ=∠DBE.由最小角定理可得β≤α.在△DBE中,DE=2sin γ2.在Rt△DCE中,sinα<tan α=23sinγ2<sinγ2,所以α<γ2.若DB⊂平面ABC,则β=α=γ2=0,所以β≤α≤γ2,故选A.9.(2021·浙江新高考仿真三)在四面体ABCD中,AB⊥BC,BC⊥CD,AB=BC=CD=1,AD=3,点E为线段AB上动点(包含端点),设直线DE与BC所成角为θ,则cos θ的取值范围为( )A.[0,33]B.[0,22]C.[22,53]D.[33,22]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AD → |2=(AB → +BC → +CD → )2=|AB → |2+|BC → |2+|CD → |2+2AB → ·BC →+2AB → ·CD → +2BC → ·CD →=3,又因为AB ⊥BC ,BC ⊥CD ,AB =BC =CD =1,所以AB → ·CD →=0,则可将四面体ABCD 放到棱长为1的正方体内,如图所示,以点C 为坐标原点,CD 所在直线为x 轴,CB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易得C (0,0,0),B (0,0,1),D (1,0,0),E (0,a ,1),a ∈[0,1],所以BC →=(0,0,-1),DE →=(-1,a ,1),所以|cos θ|=12+a2∈[33,22],故选D.10.(2021·金华十校模拟)设三棱锥V -ABC 的底面是以A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VA ⊥底面ABC ,M 是线段BC 上的点(端点除外),记VM 与AB 所成角为α,VM 与底面ABC 所成角为β,二面角A -VC -B 为γ,则( ) A .α<β,β+γ>π2 B .α<β,β+γ<π2C .α>β,β+γ>π2D .α>β,β+γ<π2答案 C解析 因为VA ⊥底面ABC ,AB 在平面ABC 内,则由最小角定理得α>β,β=∠VMA ,则β+∠MVA =π2.过点A 作AN ⊥VC ,连接BN ,则γ=∠BNA ,tan γ=tan ∠BNA =ABAN , 而tan ∠BVA =ABAV ,AN <AV ,所以tan ∠BVA <tan ∠BNA ,则γ>∠BVA .又因为tan ∠MVA =AMAV,AB >AM ,所以tan ∠MVA <tan ∠BVA ,所以γ>∠BVA >∠MVA ,则β+γ>π2,故选C.11.如图1,在平面多边形ABCDE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E 是正三角形.将△ADE 所在平面沿AD 折叠,使得点E 达到点S 的位置(如图2).若二面角S -AD -C 的平面角θ∈[π6,π3],则异面直线AC 与SD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是( )A.[216,24]B.[616,24]C.[216,6+216] D.[0,28]答案 D 解析 如图,取AD 的中点O ,BC 的中点G ,连接OS ,OG ,则OG ⊥AD ,以OG 所在直线为x 轴,OD 所在直线为y 轴,过点O 且垂直于平面ABCD 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则A (0,-1,0),C (2,1,0),D (0,1,0).因为△SAD 为正三角形,O 为AD 的中点,所以SO ⊥AD ,又OG ⊥AD ,所以∠SOG 是二面角S -AD -C 的平面角,即∠SOG =θ,则S (3cos θ,0,3sin θ).因为AC →=(2,2,0),DS →=(3cos θ,-1,3sin θ),所以cos 〈AC → ,DS →〉=23cos θ-222×2.又θ∈[π6,π3], 所以cos θ∈[12,32],所以cos 〈AC → ,DS →〉∈[6-228,28],故异面直线AC 与SD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是[0,28].12.(2021·金华十校期末调研)如图,在底面为正三角形的棱台ABC -A 1B 1C 1中,记锐二面角A 1-AB -C 的大小为α,锐二面角B 1-BC -A 的大小为β,锐二面角C 1-AC -B 的大小为γ,若α>β>γ,则( )A .AA 1>BB 1>CC 1 B .AA 1>CC 1>BB 1 C .CC 1>BB 1>AA 1D .CC 1>AA 1>BB 1 答案 D解析 分别延长AA 1,BB 1,CC 1交于点D ,过点D 作DO ⊥底面ABC ,过点O 分别作△ABC 三边的垂线,分别交于点M ,N ,P ,则tan α=DO OM,tan β=DO ON ,tan γ=DO OP,因为α>β>γ,所以OM <ON <OP ,则点O 一定在△BEF 内部(不包括边界),所以OB <OA <OC ,又因为AD =OA 2+OD 2,BD =OB 2+OD 2,CD =OC 2+OD 2,所以BD <AD <CD ,所以CC 1>AA 1>BB 1,故选D.13.(2016·浙江卷)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AB =BC =3,CD =1,AD =5,∠ADC =90°,沿直线AC 将△ACD 翻折成△ACD ′,直线A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的最大值是________.答案 66解析 设直线AC 与BD ′所成角为θ,平面ACD 翻折的角度为α,设O 是AC 中点,由已知得AC =6,如图,以OB 为x 轴,OA 为y 轴,过O 与平面ABC 垂直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0,62,0),B(302,0,0),C (0,-62,0),作DH ⊥AC 于H ,连接D ′H ,翻折过程中,D ′H 始终与AC 垂直,CH =CD 2CA =16=66,则OH =63,DH =1×56=306, 因此可设D ′(-306cos α,-63,306sin α),则BD ′→=(-306cos α-302,-63,306sin α), 与CA →平行的单位向量为n =(0,1,0), 所以cos θ=|cos 〈BD ′→ ,n 〉|=|BD ′→ ·n |BD ′→|·|n ||=639+5cos α,所以cos α=-1时,cosθ取最大值6 6.。
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课件(共22张PPT)
向量的加法与数乘
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 角形法则,即$vec{a} + vec{b} = vec{b} + vec{a}$。
数乘是指实数与向量的乘积,满足分 配律,即$k(vec{a} + vec{b}) = kvec{a} + kvec{b}$。
向量的数量积
向量的数量积定义为$vec{a} cdot vec{b} = left| vec{a} right| times left| vec{b} right| times cos theta$,其中$theta$为两 向量的夹角。
数量积满足交换律和分配律,即$vec{a} cdot vec{b} = vec{b} cdot vec{a}$和$(lambdavec{a}) cdot vec{b} = lambda(vec{a} cdot vec{b})$。
03 向量的向量积与混合积
向量的向量积
定义
两个向量a和b的向量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b,其模长为 |a×b|=|a||b|sinθ,其中θ为a与b之间的夹角。
适用范围
适用于直线与平面不垂直的情况。
利用向量的混合积求二面角
1 2 3
定义
二面角是指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
计算公式
cosθ=∣∣a×b×c∣∣∣∣a∣∣∣∣b∣∣∣∣c∣∣,其中a、 b和c分别是三个平面的法向量,θ是两个平面之 间的夹角。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两个平面不平行的情况。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
定义
线线角是指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
计算公式
cosθ=∣∣a⋅b∣∣∣∣a∣∣∣∣b∣∣∣, 其中a和b是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立体几何-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空间角能比较集中的反映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体现,也是历年来高考命题者的热点,几乎年年必考。
空间角是线线成角、线面成角、面面成角的总称。
其取值范围分别是:0°< θ ≤90°、0°≤ θ ≤90°、0°< θ ≤180°。
空间角的计算思想主要是转化:即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把角的计算转化到三角形边角关系或是转化为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
空间角的求法一般是:一找、二证、三求解,手段上可采用:几何法(正余弦定理)和向量法。
下面举例说明。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如右下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4AB =,3AD =,12AA =。
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上的点,且1EB FB ==。
求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思路一:本题易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把1EC 与1FD 所成角看作向量EC 1与FD 的夹角,用向量法求解。
思路二:平移线段C 1E 让C 1与D 1重合。
转化为平面角,放到三角形中,用几何法求解。
(图1)解法一:以A 为原点,1AB AD A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 D 1(0,3,2)、E (3,0,0)、F (4,1,0)、C 1(4,3,2),于是11(1,3,2),(4,2,2)EC FD ==-设EC 1与FD 1所成的角为β,则:112222221121cos 14132(4)22EC FD EC FD β⋅===⋅++⨯-++ ∴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2114解法二:延长BA 至点E 1,使AE 1=1,连结E 1F 、DE 1、D 1E 1、DF , 有D 1C 1//E 1E , D 1C 1=E 1E ,则四边形D 1E 1EC 1是平行四边形。
则E 1D 1//EC 1 于是∠E 1D 1F 为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
空间角及其计算
建筑学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
空间角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应用,如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布局和采光等。通 过合理利用空间角,可以优化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采光效果,提高居住和使用 质量。
室内设计
在室内设计中,空间角的应用同样重要。通过合理调整室内家具和装饰品的摆 放角度,可以营造出更加舒适和美观的室内环境。
物理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
在物理学的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 领域,空间角也具有重要应用,如 描述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光的折 射和反射等。
02
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几何法
定义
几何法是利用空间几何知识,通 过作垂线、平行线、中线等手段, 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或线线角,
然后进行计算的方法。
步骤
1. 作出相关垂线、平行线或中线; 2. 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或线线 角;3. 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计算角
空间角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
航天工程
利用空间角计算,优化航天器的轨道设计和姿态控制,提高航天 任务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机器人技术
通过空间角的计算,实现机器人的精准定位和自主导航,拓展机器 人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虚拟现实与游戏设计
利用空间角技术,提升虚拟环境的真实感和沉浸感,为游戏玩家和 设计师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
空间角及其计算
• 空间角的基本概念 • 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 空间角的应用实例 • 空间角与空间几何的关系 • 空间角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空间角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性质
定义
空间角是指两个非平行直线或平 面在三维空间中形成的角度。
性质
空间角具有方向性,其大小和方 向可以通过几何学和三角函数来 描述。
光学研究
在光学研究中,空间角是描述光线传播方向和角度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和计算 空间角,可以研究光线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进一步探索光与物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
点 A 到平面 MNC 的距离为 a . 2
P
N
D
C
M
A
B
4. 异面直线间旳距离
已知a,b是异面直线, CD为a,b旳公垂线,
n是直线CD的方向向量,
A,B分别在直线a,b上
b
n
C A
DB a
n AB d CD
n
例.已知:直三棱柱ABC A1B1C1的侧棱AA1 4, 底面ABC中, AC BC 2, BCA 900, E为AB的中点。求CE与AB1的距离。
由(1)知D(0,0,0),P(0,0,1),
z P
B(1,1,0),E(0,1 ,1) 22
E
y
PD (0,0,1),EB (1,1 , 1)
C
B
22
x
G
00 1
cos PD,EB
2
D
6
A
13
6
2
所以EB与底面ABCD所成旳角旳正弦值为 6
6
所以EB与底面ABCD所成旳角旳正切值为
5 5
练习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 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旳中 点,作EF⊥PB交PB于点F.
|
6 3
即所求二面角得余弦值是 6 3
1. 三棱锥P-ABC PA⊥ABC,PA=AB=AC,
BAC 900,E为PC中点 ,则PA与BE所成角旳
余弦值为____6_____ . 6
2. 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1A=2, BAC 900 AB=AC=1, 则AC1与截面BB1CC1所成 角旳余弦值为__31_01_0_____ .
x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讲座复习:关于求空间的角的问题
张喜林制[选取日期]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讲座复习:关于求空间的角的问题高考要求空间的角是空间图形的一个要素,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等知识点上,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化归的数学思想 重难点归纳空间角的计算步骤 一作、二证、三算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范围 0°<θ≤90°方法 ①平移法;②补形法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范围 0°≤θ≤90° 方法 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3 二面角方法 ①定义法;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③垂面法注1 二面角的计算也可利用射影面积公式S ′=S cos θ来计算注2 借助空间向量计算各类角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三种空间角的向量法计算公式:⑴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θ:cos cos ,a b θ=<>;⑵直线a 与平面α(法向量n )所成的角θ:sin cos ,a n θ=<>; ⑶锐二面角θ:cos cos ,m n θ=<>,其中,m n 为两个面的法向量。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例1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BC 、A ′D ′的中点(1)求证 四边形B ′EDF 是菱形;(2)求直线A ′C 与DE 所成的角;(3)求直线AD 与平面B ′EDF 所成的角;(4)求面B ′EDF 与面ABCD 所成的角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及二面角的一般求法,综合性较强知识依托 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错解分析 对于第(1)问,若仅由B ′E =ED =DF =FB ′就断定B ′EDF 是菱形是错误的,因为存在着四边相等的空间四边形,必须证明B ′、E 、D 、F 四点共面技巧与方法 求线面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采用平移法 求二面角的大小也可应用面积射影法(1)证明 如上图所示,由勾股定理,得B ′E =ED =DF =FB ′=25a ,下证B ′、E 、D 、F 四点共面,取AD 中点G ,连结A ′G 、EG ,由EG AB A ′B ′知,B ′EGA ′是平行四边形 ∴B ′E ∥A ′G ,又A ′FD G ,∴A ′GDF 为平行四边形∴A ′G ∥FD ,∴B ′、E 、D 、F 四点共面故四边形B ′EDF 是菱形(2)解 如图所示,在平面ABCD 内,过C 作CP ∥DE ,交直线AD 于P ,则∠A ′CP (或补角)为异面直线A ′C 与DE 所成的角在△A ′CP 中, 易得A ′C =3a ,C P =DE =25a ,A ′P =213a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CP =1515 故A ′C 与DE 所成角为另法(向量法) 如图建立坐标系,则(0,0,),(,,0),(0,,0),(,,0)2aA a C a a D a E a '(,,),(,,0)2aA C a a a DE a '⇒=-=-15cos ,15||||A C DE A C DE A C DE ''⇒<>==' 故A ′C 与DE 所成角为 (3)解 ∵∠ADE =∠ADF ,∴AD 在平面B ′EDF 内的射影在∠EDF 的平分线上 如下图所示又∵B ′EDF 为菱形,∴DB ′为∠EDF 的平分线, 故直线AD 与平面B ′EDF 所成的角为∠ADB ′ 在Rt △B ′AD 中,AD =2a ,AB ′=2a ,B ′D =2a则cosADB ′=33故AD 与平面B ′EDF 所成的角是 另法(向量法)∵∠ADE =∠ADF ,∴AD 在平面B ′EDF 内的射影在∠EDF 的平分线上 如下图所示 又∵B ′EDF 为菱形,∴DB ′为∠EDF 的平分线,故直线AD 与平面B ′EDF 所成的角为∠ADB ′, 如图建立坐标系,则 (0,0,0),(,0,),(0,,0)A B a a D a '(0,,0),(,,)DA a DB a a a '⇒=-=-3cos ,3||||DA DB DA DB DA DB ''⇒<>==',故AD 与平面B ′EDF 所成的角是 (4)解 如图,连结EF 、B ′D ,交于O 点,显然O 为B ′D 的中点,从而O 为正方形ABCD —A ′B ′C ′D 的中心作OH ⊥平面ABCD ,则H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 再作HM ⊥DE ,垂足为M ,连结OM ,则OM ⊥DE ,B故∠OMH 为二面角B ′—DE ′—A 的平面角在Rt △DOE 中,OE =22a ,OD =23a ,斜边DE =25a , 则由面积关系得OM =1030=⋅DEOEOD a 在Rt △OHM 中,sin OMH =630=OM OH 故面B ′EDF 与面ABCD 所成的角为 另法(向量法) 如图建立坐标系,则(0,0,0),(0,0,),(,0,),(0,,0),(,,0)2aA A aB a a D a E a '',所以面ABCD 的法向量为(0,0,),m AA a '==下面求面B ′EDF 的法向量n设(1,,)n y z =,由(,,0),(0,,),22a aED a EB a '=-=- 00221002a a y nED y a z nED y az ⎧-+=⎪⎧==⎧⎪⎪⇒⇒⎨⎨⎨==⎩⎪⎪⎩-+=⎪⎩∴(1,2,1)n =∴6cos ,||||6n m n m n m <>==故面B ′EDF 与面ABCD 所成的角为 例2如下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侧棱AA 1长为b ,且AA 1与AB 、AD 的夹角都是120°求 (1)AC 1的长;(2)直线BD 1与A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技巧与方法 数量积公式及向量、模公式的巧用、变形用21111111222111:(1)||()()()()||||||222AC AC AC AA AC AA AC AA AB AD AA AB AD AA AB AD AA AB AA AD AB AD=⋅=++=++++=+++⋅+⋅+⋅解22222111112221:||,||||,,120,,9011cos120,cos120,0,22||2AA b AB AD aAA AB AA AD AB AD AA AB b aab AA AD b a ab AB AD AC a b ===<>=<>=︒<>=︒∴⋅=⋅︒=-⋅=⋅︒=-⋅=∴=+-由已知得12,||ab AC ∴=1111112211(2),||2,()()AC a AC AB AD BD AD BA AA AD AB AC BD AB AD AA AD AB AB AA AD AA AB AD AD AB ==+=+=+-∴⋅=++-=⋅+⋅+⋅+-依题意得21111122222111||()()||||||2222AB AD ab BD BD BD AA AD AB AA AD AB AA AD AB AA AD AB AD AA AB a b -⋅=-=⋅=+-+-=+++⋅-⋅-⋅=+2212||b a BD +=∴111cos ,||||4BD AC BD AC BD AC ⋅<>==∴BD 1与AC例3如图,l αβ--为60°的二面角,等腰直角三角形MPN 的直角顶点P 在l 上,M ∈α,N ∈β,且MP 与β所成的角等于NP 与α (1)求证 MN 分别与α、β所成角相等; (2)求MN 与β所成角(1)证明 作NA ⊥α于A ,MB ⊥β于B ,连接AM ,再作AC ⊥l 于C ,BD ⊥l 于D ,连接NC 、∵NA ⊥α,MB ⊥β,∴∠MPB 、∠NP A 分别是及NP 与α所成角,∠MNB ,∠NMA 分别是MN 与角,∴∠MPB =∠NP A在Rt △MPB 与Rt △NP A 中,PM =PN ,∠MPB =∠NPA ,∴△MPB ≌△NPA ,∴MB =NA在Rt △MNB 与Rt △NMA 中,MB =NA ,MN 是公共边,∴△MNB ≌△NMA ,∴∠MNB =∠NMA ,即(1)结论成立(2)解 设∠MNB =θ,MN =2a ,则PB =PN =a ,MB =NA =2a sin θ,NB =2a cos θ,∵MB ⊥β,BD ⊥l ,∴MD ⊥l ,∴∠MDB 是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MDB =60°,同理∠NCA =60°,∴BD =AC =3633=MB a sin θ,CN =DM =63260sin 6=︒MB a sin θ, ∵MB ⊥β,MP ⊥PN ,∴BP ⊥PN∵∠BPN =90°,∠DPB =∠CNP ,∴△BPD ∽△PNC ,∴PBBDPN PC ===整理得,16sin 4θ-16sin 2θ+3=0解得sin 2θ=4341或,sin θ=2321或,当sin θ=23时,CN =632a sin θ= 2a >PN 不合理,舍去 ∴sin θ=21,∴MN 与β所成角为30°。
3.2.3空间角分解
则
1
2
2
(0 1
1 2 2
,0 2 )
n B
而利用 cos 2 从而再求出
2 AB n
AB n
可求
2 ,
A
2
1
1
n
2. 线面角
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 a ,平面 的法向量为 直线 l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0 ≤ ≤ ),则
空间“角度”问题
复习引入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
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 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 (进行向量运算)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回到图形)
2
), 则
cos
ab a b
l
l
a
a b
m
例1 Rt ABC中,BCA 90 , 现将 ABC沿着
0
平面ABC的法向量平移到A1B1C1位置,已知
求BD1与AF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F1
取A1B1、AC BC CA CC1, 1 1的中点D 1、F 1,
2
u ,且
a u
sin
au a u
a
l
u
3.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方向向量法 如图(2),设二面角 l 的大 小为 其中AB l , AB , CD l , CD
高三数学空间角
【点击双基】
3.如果向量a=(1,0,1),b=(0,1,1)分别平行于平面α,β且都 与此两平面的交线l垂直,则二面角α-l-β的大小
是………………..( D )
A. 90°
B. 30° C.45°
D.60°
4.在△ABC中,M,N分别是AB,AC的中点,PM⊥平面
ABC,当BC=18,PM= 3 3 时,PN和平面ABC所成
9.8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角
【教学目标】
掌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 灵活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能求 出大小
【知识梳理】
空间角,能比较集中反映空间想象能力的要 求,历来为高考命题者垂青,几乎年年必考。 空间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 成的角及二面角总称。其取值范围分别是: 0° ≤90°、0°≤ ≤90°、0° ≤180°.空间角的计算思想主要是转化:即 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把角的计算转化到 三角形边角关系或是转化为空间向量的坐标 运算来解。空间角的求法一般是:一找、二 证、三求解,手段上可采用:几何法和向量 法.
的角是 30°
【点击双基】
5.PA,PB,PC是从P点引出的三条射线,他
们之间每两条的夹角都是60°,则直线
PC与平面PAB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为
3
.
3
【典例剖析】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04高考广东18(2))如右下图,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中,已知AB=4,AD=3,AA1=2。 E、F分别是线段AB、BC上的点,且EB=BF=1。求 直线EC1与FD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A. 30°
B.60° C.90°
D.150°
;台州出海捕鱼 台州出海捕鱼
空间角及其求法
空间角及其求法张玉洪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二面角图示定义在空间任取一点o,分别作a,b的平行线,从而形成的的锐(角)叫作异面直线所成角。
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从一条直线引出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表示异面直线a、b所成角线a与平面所成角范围备注平移、妙选顶点找射影、二足相连用什么度量?一.用定义求空间角的步骤1.作出所求的空间角<定位>2.证明所作的角符合定义<定性>3.构造三角形并求出所要求角<定量>简言之,空间角的求解步骤为:“一作”、“二证”、“三算”二典例分析例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M、N分别是棱A1B1和BB1的中点,求直线AM 和CN所成角。
解析:途径一过D1作D1E//AM,作D1F//CN,连接EF,显然为异面直线AM与CN所成角。
通过解△D1EF即可。
途径二过D作D1E//AM,再过N作NG//D1E,显然为异面直线AM与CN所成角。
通过解△NGC即可。
方法提炼1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在于妙选点、作平线。
常选中点或线端点,利用中位线的性质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作出符合要求的平行线。
例2.如图棱长是1的正方体,p、Q分别是棱AB、CC1上的内分点,满足.(1)求证:A1p⊥平面AQD;(2)求直线pQ与平面AQ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过Q作QR平行AD,交BB1与R,连接AR,易知面ADQR即为面AQD由(1)知A1p ⊥面AQD,设A1p交AR与S,连接SQ即可。
由以上的作法可知即为所求角,只需解三角形SpQ即可。
方法提炼2.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要领“找射影,二足相连”。
由于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的射影只有一条,所以关键在于寻该斜线在面上的射影。
例3. 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ABCD为矩形,pA ⊥平面ABCD,设pA=AB=a,BC=2a,求二面角B-pC-D的大小。
解析1.定义法过D作DE ⊥pC于E,过E作EF ⊥pC于F,连接FD,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可知是所求二面角B-pC-D的平面角。
《空间角的复习》课件
几何图形的度量
空间角是度量几何图形的重要工具,如平面角、二面角、线 面角等,通过空间角的度量可以确定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 置关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分析
在建筑领域中,空间角的应用十分广 泛,如梁、柱、墙等结构的空间角度 分析,有助于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和安全性。
注意事项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向量 的方向和夹角的范围,以避免
出现错误的结果。
利用几何意义计算空间角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几何法是通过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 来计算空间角的方法,适用于解决与几何 图形相关的问题。
利用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如平行 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等,可以计算出 空间中的线线角、线面角和二面角。
《空间角的复习》ppt 课件
目录
• 空间角的基本概念 • 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 空间角的应用 • 空间角的综合题解析 • 空间角的易错点解析
CHAPTER 01
空间角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详细描述空间角的定义,以及按照不 同标准分类的种类。
详细描述
空间角是指两个非平行直线或平面在 三维空间中形成的角。根据不同的分 类标准,空间角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平面角和立体角等。
CHAPTER 04
空间角的综合题解析
综合题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总结词
掌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和性质,利用平移法或向量法求解。
详细描述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指两条异面直线所夹的锐角或直角,其取值范围为$0^{circ}$到$90^{circ}$。求解时,可以 通过平移将两条异面直线变为相交直线,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或者利用向量法,通过向量的夹角来求解。
空间角的求法
PCDBA 空间角的求法空间角,能比较集中反映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历来为高考命题者垂青,几乎年年必考。
空间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总称。
空间角的计算思想主要是转化:即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把角的计算转化到三角形边角关系或是转化为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
空间角的求法一般是:一找、二证、三计算。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90θ<≤ (一)平移法【例1】已知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D BC ,90ABC ∠=,PA ⊥平面AC ,且2BC =,1PA AD AB ===,求异面直线P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
【解】过点C 作//CE BD 交AD 的延长线于E ,连结PE,则PC 与BD 所成的角为PCE ∠或它的补角。
CEBD ==PE=∴由余弦定理得 222cos 2PC CE PE PCE PC CE +-∠==⋅∴P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3 (二)补形法【变式练习】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8,侧棱长为6,D 为AC 中点。
求异面直线1AB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
【答案】125A 1C 1CBAB 1 DCP二、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090θ≤≤ 方法:射影转化法(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例2】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90APB ∠=,60PAB ∠=,AB BC CA ==,点P 在平面ABC内的射影O 在AB 上,求直线P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连接OC ,由已知,OCP ∠为直线PC 与平面ABC 所成角设AB 的中点为D ,连接,PD CD 。
AB BC CA ==,所以CD AB ⊥90,60APB PAB ∠=∠=,所以PAD ∆为等边三角形。
不妨设2PA =,则1,3,4OD OP AB ===2223,13CD OC OD CD ∴==+=在Rt OCP ∆中,339tan 13OP OCP OC ∠===【变式练习1】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AB CD ,BC CD ⊥,侧面SAB 为等边三角形。
第2讲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问题
(2)求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方法一 如图(2),过点O作OH⊥BD,交直线BD于点H,连接CH.
由ABC-DEF为三棱台,得DF∥CO,
所以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等于直线CO与平面DBC所成角.
由BC⊥平面BDO,得OH⊥BC,又BC∩BD=B,
故OH⊥平面DBC,
所以∠OCH为直线CO与平面DBC所成角.
(2)(2021·温州模拟)如图,点M,N分别是正四面体ABCD的棱AB,CD上 的点,设BM=x,直线MN与直线BC所成的角为θ,则 A.当ND=2CN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B.当ND=2CN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C.当CN=2ND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D.当CN=2ND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又∵AA1∥B1B,∴BB1⊥BM. 又BM∩BC=B,BM,BC⊂平面BMC, ∴BB1⊥平面BMC, 又CM⊂平面BMC,∴BB1⊥CM.
(2)求直线BM与平面CB1M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方法一 作BG⊥MB1于点G,连接CG. 由(1)知BC⊥平面AA1B1B,得到BC⊥MB1, 又BC∩BG=B,BC,BG⊂平面BCG,
MN= x2-3x+7,
所以在△MNE 中,cos θ=2
4-x x2-3x+7
=12 1+x2-9-3x5+x 7(x∈[0,3]),
令 f(x)=x2-9-3x5+x 7,
则 f′(x)=5xx22--31x8+x-782<0,
所以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即x增大,f(x)减小,即cos θ减小,从而θ 增大,故D正确,C错误.
所以在△FNM中, cos θ=2 x25--3xx+7=21
1+x21-8-3x7+x 7(x∈[0,3]),
求空间角的常用方法
a2
3 2
a
7a 2
EF
FD2 ED2
a 2
2
3 2
a
2
a
PE 2 EF 2 PF 2
cos PEF 2PF·EF
7 2
2
a
a2
a 2
2
2 7 aa
=
7 4
+1-
1 4
=
5
7
2
7
14
∴二面角P-AB-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5 7 14
点评 这里由已知条件很容易找到二面角的棱AB的垂面,故运用垂面法可顺利找 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即 tan θ1 tan θ2 1
1 tan θ1·tan θ2
x x
亦即
2 1
12
x·x
1
2 12
整理得x2 10x 24 0 解得x1 4,x2 6
故异面直线AC与BD之间的距离是4cm或6cm. 点评 本题是将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异面直线所在的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来 解决的.
3.体积法
2.转化法
常用的方法有将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将线线距离转化为线面距离或面面
距离.还有,甲点到平面 的距离可以转化为与其相关的乙点到平面 的图1-13,正方体ABCD- A1B1C1D1 的棱长为1,O是底面
A1B1C1D1 的中心,则O到平面 ABC1D1 的距离为( ).
3
(D) 6 3
解 设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h. ∵AB,AC,CB的球面距离均为 2
∴∠AOB=∠AOC=∠COB= 2
∵球半径为l, ∴AO=BO=CO=1,AB=AC=BC= 2
· ∴
VO ABC
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空间角的计算方法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空间图形顶点的坐标容易得出且比较简单时,三类空间角的计算可利用空间向量来处理.但是,当用空间向量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时,我们还要学会用其它方式来处理.三类空间角的计算有别于平面几何中计算,它要充分地“说理”.因为空间图形不可能像平面图形那样明确、直接,有时看起来是“锐角”或“钝角”的图形,实际上是直角.因此,在立体几何中实施角的计算时,要认真做好三步工作“作——证——算”.“作”——即作出符合要求的平面角;“证”——即证明所作平面角是所求的角;“算”——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平面角的大小.本单元我们重点讨论用常规方法,来处理三类空间角的计算问题.【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是立体几何中常见且重要的计算之一,其方法通常是在其中一条直线上取一个特殊点通过三角形中位线或平行四边形引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来实现平行移动,然后通过余弦定理或解直角三角形来求解;对不易平移的问题可通过补形的方式来求解,也可考虑利用三余弦公式求解.两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为θ∈(0,π2]. 例1.在正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DE 和BF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法1(平移).如图2.5—1.联结AE ,取AE 的中点M ,联结MF 、MB , ∵ M 、F 分别为AE 、AD 的中点,∴ M F ∥DE ,故∠MFB 为DE 和BF 所成的角或补角. 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a ,则由平面几何知识易知BF=√3a 2,MF=√3a4. 在Rt ∆BEM 中,MB=.47)43()2(22a a a =+由余弦定理可得,.324323216716343cos 222=⋅⋅-+=∠aa aa a MFB 解法2(补形). 如图2.5—2.将原正四面体补形为三棱柱.取AC 1的中点M ,联结D 1M 、BM ,BD 1,易知F 是空间角的求法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①利用中位线或平行四边形平移. ③三余弦公式.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①直接法. ②等积转换法. ③三余弦公式法.①直接法——利用三垂线定理或棱的垂面. ②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 ③利用面积的射影定理.②补形.A BCDF E图2.5—1 M ABCDF E 图2.5—2C 1D 1MBD 1的中点,MD 1∥DE ,∴∠MD 1B 为DE 和BF 所成的角或补角. 设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a.易求得,MD 1=√3a 2,BD 1=√3a ,BM=√7a2(可由余弦定理求得).再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 ∠MD 1B= 23.例2.如图2.5—3.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BB 1与C 1C 的中点,设DM与A 1N 所成的角为θ,求cosθ的值. 解:在原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前面补一个相同的正方体,如图2.5—3.联结A 2M 、A 2D ,易知A 2M ∥A 1N , ∴ ∠A 2MD 为DM 与A 1N 所成的角θ或补角. 设正方体棱长为a. ∵ DM=A 2M=√(√2a)2+(a2)2=3a 2,A 2D=a a a 5)2(22=+.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2MD = - 19. ∴ cosθ= 19.说明:①由于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θ∈(0,π2],所以cosθ不可能为负值,当计算得出角的余弦值为“—”时,应将最后结果改为“+”.这是因为在平移时,所得的平面角可能是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补角,而互为补角的两角的余弦值互为相反数.②当我们试图在原图形的表面或其中作“平移”较困难时,可考虑“补形”.一般补形方式为:①三棱锥补形为三棱柱;②三棱柱补形为四棱柱;③四棱柱可在某一个侧面或底面“拼”一个相同的四棱柱.三余弦公式:平面α的斜线a 与α内一直线b 相交成θ角,a 与α相交成ϕc 与b 相交成ϕ2角,则有θϕϕcos cos cos 21=证明:设点P 在平面α上的射影为O ,过点O 作O B ⊥b 于B ,连接PB , 由三垂线定理知AB ⊥PB.如图2.5—4. ∴ θϕϕcos cos cos 21==⋅=APAB AOAB APAO .在此公式中,直线a 和b 可以是相交直线,也可以是异面直线. 我们不妨把ϕ1叫做线 面角,θ叫做线线角,ϕ2叫做线影角.很明显,线线角是这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例3.(1)如图2.5—5(1),M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且MA=AB=a ,试求异面直线MB 与AC 所成的角.(2)如图2.5—5(2).在立体图形P -ABCD 中,底面ABCD 是一个直角梯形.∠BAD=900,AD//BC ,AB=BC=a ,AD=2a ,且PA ⊥底面ABCD ,PD 与底面成300角,AE ⊥PD 于D.求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1)由图2.5—5(1)可知,直线MB 在平面ABCD 内的射影为AB ,直线MB 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450,直线AC 与直线MB 的射影AB 所成的角为450,所以直线AC 与直MB 所成的角为θ,满足cosθ=cos45°· cos45°= 12,∴ 直线AC 与MB 所成的角为600.ACDA 1B 1C 1D 1 NM BA 2 图2.5—3图2.5—4ϕ2ϕ1cba θP αO AB(2)如图2.5—5(2),过E 作PA 的平行线EF 交AD 于F ,由PA ⊥底面ABCD 可知,直线AE 在平面ABCD 内的射影为AD ,直线A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DAE ,其大小为600,射影AD 与直线CD 所成的角为∠CDA ,其大小为450,∴ 直线AE 与直线CD 所成的角θ满足:cosθ=cos60°· cos45°= √24. 即A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4.想一想①:1.正四面体SABC 的棱长为a ,E ,F 分别是SC 和AB 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SA 和EF 所成角.2.如图2.5—6.A 1B 1C 1—ABC 是直三棱柱,∠BCA=900,点D 1、F 1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若BC=CA=CC 1,求BD 1与AF 1所成 角的余弦值.【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也是立体几何中常见且重要的计算问题之一.它一般可通过解Rt △ 来求解.其解法通常有①直接法;②三棱锥体积等积变形法;③三余弦公式法——此法主要用于解选填题,若用于解答题,则要给出三余弦公式的简略证明.例4.如图2.5—7.在正方体AC 1中.(1)求BC 1与平面ACC 1A 1所成的角.(2)求A 1B 1与平面A 1BC 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解:(1)联结BD 交AC 于O ,∵ BO ⊥AC ,BO ⊥A 1A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O ⊥平面ACC 1A 1, ∴ ∠OC 1B 为BC 1与平面ACC 1A 1所成的角. 在Rt ∆BOC 1中,∵ sin ∠OC 1B=OB BC 1=12,且∠OC 1B 为锐角,∴ BC 1与平面ACC 1A 1所成的角为300. (2)法1.如图1.6—7. 联结BC 1、B 1C 交于点E. 易知BC 1⊥平面A 1B 1C.又∵ BC 1⊂平面A 1BC 1,∴ 平面A 1BC 1⊥平面A 1B 1C. 过B 1作B 1H ⊥A 1E 于H ,联结A 1H ,∵ 平面A 1BC 1∩平面A 1B 1C=AE, ∴ B 1H ⊥平面A 1BC 1,因此,∠B 1A 1E 是A 1B 1与平面A 1C 1B 所成的角. ∵ tan ∠B 1A 1E= B 1EA 1B 1=√22,∴ cos ∠B 1A 1E=√63.法2.过B 1作B 1H ⊥平面A 1BC 1于H ,联结A 1H ,∴∠B 1A 1H 是A 1B 1与平面A 1C 1B 所成的角.∵ △A 1BC 1是正三角形,且A 1B 1=B 1C 1=BB 1. ∴ 棱锥B 1—A 1BC 1是正三棱锥. 可得点H 是△A 1B 1C 1的外心.设A 1B 1=a,则A 1B=√2a ,得A 1H= √63a. ∴ cos ∠B 1A 1H=A 1H A 1B 1=√63,即所求角的余弦值为√63.说明:F 1 A B D 1C 1A 1B 1图2.5—6C 图2.5—7 PE DFA B C图2.5—5(2)图2.5—5(1) A B C D M1.当题设条件中或由已知可推出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时,要作出线面角, 可利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即可.2.在求线面角时,很多时候垂线位置的确定,是很费“周折”的.而利用三棱锥体积等积变形可简化此不必要的麻烦. 其思路和原理如下:如图2.5—8.设PA 是平面α的斜线,PB 为平面α的垂线段,其长为h ,则θ为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由于sin θ= hPA .一般地PA 之长往往是已知的,因此要求出sin θ就只需要求出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h 即可.这里的h 值可通过三棱锥体积等积变形得到.例5.如图2.5—9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一直角梯形,∠BAD=900.AD ∥BC ,PA=AB=BC=a ,AD=2a ,PA ⊥底面ABCD. (1)求证:CD ⊥平面PAC.(2)求直线AD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在直角梯形ABCD 中,∵ ∠BAD=900,AD ∥BC ,AB=BC , 取AD 的中点E ,联结CE ,知四边形ABCE 是正方形,又∵ AD=2a ,∴ CE=ED ,即∠ECD=450,∴ AC ⊥CD. ∵ PA ⊥底面ABCD ,CD ⊂底面ABCD ,∴ CD ⊥PA ,又∵ PA∩AC=C , PA 、AC ⊂平面PAC ,∴ CD ⊥平面PAC. (2)法1.设点A 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h ,直线AD 与平面PCD 所成角为θ,则有ADh =θsin .∵ .36,21312131a h CD AC PA CD PC h V V ACD P PCD A =⇒⨯⋅⋅⋅=⨯⋅⋅⋅⇒=,——又∵ AD=2a ,∴66sin ==AD h θ.即直线AD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6.法2.由(1)知,平面PAC ⊥平面PDC ,平面PA C ∩平面PDC=PC ,过点A 作AH ⊥PC 于H ,则AH ⊥平面PDC ,联结DH ,知∠ADH 为直线AD 与平面PCD 所成角. 在Rt △PAC 中,AC=,2a PA=a ,PC=,3a 由Rt △PAC 的面积等积变形得, AH=36a . 又∵ AD=2a ,∴ 66sin ==AD h θ.即AD 与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6.【一个结论的应用】结论:若平面α的一条斜线PA 与平面α内∠BAC 的两边BA 、BC 所成的角相等,则PA 在平面α上的射影为∠BAC 的角平分线 .例6.(1)有一东西方向的河流,离河岸若干米处有一探照灯,照着岸边的某点B ,探照灯在点B 的东北方向.灯光与地面成600角,求灯光与岸边所成角的余弦值.(2)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C 1D 1的中点,求直线A 1B 1与平面A 1ECF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1)如图2.5—10(1).由已知,∠DBA=ϕ1=600, ∠ABC=ϕ2=450,∠DBC=θ,由三余弦公式得,cosθ=cos450·cos600= √24, ∴ 灯光与岸边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4.图2.5—9B P ACD EHPA θB 图2.5—8αD BCA东图2.5—10(1)ABC DB 1C 1D 1A 1FE图2.5—10(2)(2) 如图2.5—10(2).∵ A 1B 1与A 1E 、A 1F 所成角∠B 1A 1E=∠B 1A 1F ,∴ 直线A 1B 1在平面A 1ECF 上的射影为∠FA 1E 的平分线. 又由已知可推得四边形A 1ECF 为菱形,∴∠FA 1E 的平分线为A 1C. ∵ cos ∠B 1A 1E=sin ∠AA 1E= AEA1E=√55,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A 1E=√155. 设直线A 1B 1与平面A 1ECF 所成的角为ϕ1,由三余弦公式得cos ϕ1= √33. ∴ 直线A 1B 1与平面A 1EC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33.注:(2)也可以联结B 1C ,由上述分析知,直线A 1B 1与平面A 1ECF 所成角为∠B 1A 1C ,在Rt △A 1B 1C 中,易求得cos ∠B 1A 1C = √33.想一想②: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AA 1、AB 的中点,则EF 与平面AA 1C 1C 所成的角为( ). 2.如图2.5—11.空间四边形PABC 中,PA 、PB 、PC 两两相互垂直, ∠PBA=450,∠PBC=600.则cos ∠ABC=( ).3.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E 为棱AB 的中点,则直线C 1E 与平面ACC 1A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4.求例5中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二面角】二面角的计算是三类空间角计算中的难点,解决它的关键在于合理、有效地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直接法——⎪⎩⎪⎨⎧.)(中线作出平面角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面角;利用作棱的垂面作出平定理作出平面角;或逆利用三垂线 2.间接法——利用面积的射影定理. 对于无棱的二面角(只给出了两个半平面的一个公共点),则要先确定棱的位置.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θ∈[0,π].例7.(1)如图2.5—12(1). PC ⊥平面ABC ,AB =BC=CA =PC=a ,求二面角B -PA -C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2)如图2.5—12(2).已知二面角α-AB -β为1200,AC ⊂α,BD ⊂β,且AC ⊥AB ,BD ⊥AB ,AB =AC =BD =a ,求CD 的长为.解:(1)法1(三垂线定理法).∵ PC ⊥平面ABC, ∴ 平面PAC ⊥平面ABC ,交线为AC.作BD ⊥AC 于点D ,据面面垂直性质定理知BD ⊥平面PAC ,作DE ⊥PA 于E ,连BE ,由三垂线定理,得BE ⊥PA ,从而∠BED 是二面角B -PA -C 的平面角.设PC =a ,依题意知三角形ABC 是边长为aPA BC图2.5—11 图2.5—12(1)P ABCDE图2.5—12(2)的正三角形,∴ D 是AC 的中点且BD=√32a ,∵ PC =CA=a ,∠PCA=900, ∴ ∠PAC =450. 在Rt △DEA 中,ED=ADsin450= √24a , ∴ tan ∠BED= BD ED =√6, 即二面角B -PA -C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6. 法2.(面积的射影定理法).同法1,作BD ⊥AC 于点D ,可知BD ⊥平面PAC ,∴ 三角形ABP 在平面PAC 上的射影为三角形PDA.设所求二面角为θ,则cos θ=S∆PAD S ∆PBA . 由已知易求得PB=PA=√2a , AB=a ,PC=PA=a ,∴ S ∆PDC =12S ∆PAC =14a 2,S ∆PAB =√74a 2,因此cos θ=S ∆PAD S ∆PBA= √77,从而可得二面角B -PA -C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6.(2)在平面β内,作AD′∥BD ,连DD′,则DD′∥AB. ∵ AC ⊥AB ,D′A ⊥AB ,∴ ∠D′AC 为二面角α-AB -β的平面角, 即∠D′AC =120°.∵ AB =AC =BD =a ,∴ CD′=3a ,又AB ⊥平面ACD′,DD′∥AB , ∴ DD′⊥平面ACD′,∴ DD′⊥D′C ,又 DD′=a ,∴ CD =DD′2+D′C 2=2a.例8.(1)如图2.5—13(1).在600二面角M -a -N 内有一点P ,P 到平面M 、N 的距离分别为1和2,求点P 到直线a 的距离.(2)如图2.5—13(2).正方体AC 1的棱长为a ,求二面角D —A1B —C 的余弦值.解:(1)设PA 、PB 分别为点P 到平面M 、N 的距离,过PA 、PB 作平面α,分别交M 、N于AQ 、BQ.(相当于作棱的垂面). ∵ PA ⊥M ,a ⊂M ,∴ PA ⊥a. 同理,有PB ⊥a , ∵ PA∩PB=P ,PA 、PB ⊂平面PAQB , ∴ a ⊥平面PAQB 于Q.又 AQ 、BQ ⊂平面PAQB ,∴ a ⊥AQ ,a ⊥BQ. 即 ∠AQB 是二面角M -a -N 的平面角. ∴ ∠AQB =60°.联结PQ ,则PQ 是P 到a 的距离,在平面图形PAQB 中,有∠PAQ =∠PBQ=90°,∴ P 、A 、Q 、B 四点共圆,且PQ 是四边形PAQB 的外接圆的直径2R. 在△PAB 中,∵ PA=1,PB=2,∠BPA =120°,由余弦定理得,AB=√7. 由正弦定理:PQ=2R=.3212237sin ==∠APBAB(2)取A 1B 的中点E ,过点E 作EF ∥BC 交A 1C 与F ,联结DF 、DE.在正方体AC 1中易知 BC ⊥A 1B ,∵ EF ∥BC ∴ EF ⊥A 1B ,又∵A 1D=DB ,E 为A 1B 的中点,∴ EF ⊥A 1B ,因此∠DEF 为二面角D —A 1B —C 的平面角. ∵ DE= √32A 1B = √6a2,EF= BC 2=a2,DF=A 1C 2=√32a.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DEF=√63.即二面角D —A1B —C 的余弦值为√63.想一想③:1.在正四面体ABCD 中,求相邻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PN ABQMa 图2.5—13(1)A BC DA 1B 1C 1D 1图2.5—13(2) EF2.自二面角内的一点到两个平面的距离都是6cm ,两个垂足间的距离也是6cm ,求此二面角的度数.3.在四面体ABCD 中,AC=AB=BC=1,CD=BD=√132,AD=3.求二面角A—BC—D 的余弦值.例9.长方体AD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过对角线AC 1的一个截面是锐角为α的菱形,若底面与截面AEC 1F 成θ角,求证:cos θ=tan α2.证法1:如图2.5—14.联结AC 、BD. ∵ 过对角线AC 1的一个截面是菱形,由长方体的特性知, BD ∥EF ,且EF=BD.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BD ∥截面AEC 1F ,再由线面 平行的性质定理知BD ∥过点A 的直线l . 其中l 为平面ABCD 与截面AEC 1F 的交线,即下底面与截面所成二面角的棱为直线l .∵ AC 1⊥EF ,AC ⊥BD ,∴ AC ⊥l ,AC 1⊥l ,即∠C 1AC 为底面与截面AEC 1F 所成角,即 ∠C 1AC=θ,∵ cos θ= ACA 1C ,tan α2=EF AC 1=BD AC 1=ACAC 1,∴ cos θ=tan α2.证法2.设底面与截面AEC 1F 成θ角,由面积射影定理知,cosθ=S ∆BCDS ∆EC 1E=BD×AC EF×AC 1=AC AC 1. 下同法1.略.例10.如图2.5—15.在△ABC 中,AB ⊥BC ,S 为平面ABC 外的一点,SA ⊥平面ABC ,∠ACB =600,SA =AC =a.求二面角A -SC -B 的余弦值. 解: ∵ SA ⊥平面ABC ,SA 平面SAC ,∴ 平面SAC ⊥平面ABC. 过点B 作BD ⊥AC 于D ,平面SAC 平面∩ABC=AC , ∴ BD ⊥平面SAC ,联结SD. 设二面角A -SC -B=θ, ∵ SA =AC =a ,∠ACB =600,BC ⊥SB ,∴ BC=a2,CD =BC 2=a4,SB=√7a2,∴ cos θ=S ∆SDC S ∆SBC=SA×CD SB×BC=√77. 即二面角A -SC -B的余弦值为√77.想一想④:如图2.5—16所示.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一直角梯形,∠BAD=900,AD ∥BC ,PA=AB=BC=a ,AD=2a ,PA ⊥底面ABCD. 求:(1)二面角P—CD—A 的余弦值.(2)平面PCD 与平面PAB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线面角、二面角的一个统一求法】如图2.5—17,设平面α的斜线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h ,则 有, sin θ=hPA . 其中h 可利用三棱锥体积等积变形求得.图2.5—16BPA C DABCS图2.5—15D 图2.5—14 A BC A 1B 1C 1D 1DFE l如图2.5—18.在平面β内取一点P ,过点P 作PA ⊥平面α于A ,过点A 作AB ⊥l 于B ,联结PB ,由三垂线定理易知∠PBA =θ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或补角),设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h ,则有,sin θ=hPB . 其中h 可利用三棱锥体积等积变形求得,PB 为点P 到棱l 的距离,可通过三角形面积等积变形求得.这样一来,求线面角和二面角的问题可统一为,先利用三棱锥的体积等积变形求出点面距h ,再由已知或利用三角形面积等积变形求出点线距,从而易得所成角的正弦值.例11.如图2.5—19.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PA=4,AC=2√3,BD=2.又点E 在侧棱PC 上,且PC ⊥平面BDE. (1)求线段CE 的长.(2)且二面角A —PD —C 的余弦值.解:(1)设AC ∩BD =O ,联结OE ,由已知条件易得PC=2√7.∵ PC ⊥平面BDE ,∴ OE ⊥PC.在Rt ∆PAC 和Rt∆OEC 中, cos ∠OCE=ECOC =ACPC ,⇒EC =3√77.(2)由已知可求得菱形的边长为2,PD=2√5. 设点A 到平面PDC 的距离为h ,点A 到二面角A —PD —C 的棱PD 距离为d ,二面角A —PD —C 的平面角(或补角)为θ,则sin θ=hd . 在∆PDC 中,S ∆PDC =12DP ×DC ×sin∠PDC =12DP ×DC ×√1−cos 2∠PDC =√19,∵ V A—PDC = V P—ADC ,可求得h=4√5719,又在∆PAD 中利用面积等积变形可得d=4√55, ∴ sin θ=hd =√15√19,∵ 二面角A —PD —C 是钝二面角,故二面角A —PD —C 的余弦值为-2√1919.例12.如图2.5—20.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4的菱形,其中∠ADC=600,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恰好为AD 的中点E ,若PA=√7. (1)求直线PB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正弦值.(2)求平面PBC 与平面PA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解:(1)设点B 到平面PAD 的距离为h ,直线PB 与平面PAD 所成角为θ,则sin θ=hPB ..∵ PE ⊥平面ABCD ,且E 为AD 的中点,由PA=√7,AD=4,∴ PE=√3. 又∵ V B—PAD = V P—BAD ,得 h =PE×S ∆ABDS ∆APD=2√3,在∆AEB 中,由余弦定理得EB=2√7,再由勾股定理得PB=√31, ∴ sin θ=hPB =2√3√31=2√9331. 即直线PB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9331. (2)设平面PBC 与平面PAD 所成二面角为α,点C 到平面PAD 的距离为h ,点C 到二面角的棱l 的距离为h 1,则 ,sin α=hh 1. ∵ BC ∥AD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知,平面PBC 与平面PAD 的交线l ∥BC ,∴ h 1为∆P CB 的底边BC 边上的高.由AD ⊥平面PEC ,知AD ⊥PC ,又∵ AD ∥BC ,∴ BC ⊥PC ,即h 1=PC.联结CE 、AC 由已知易得∆ACD 为αP A Bθh图2.5—17αP A h 图2.5—18Bθ βlP AEBCD l图2.5—20.PDECBA 图2.5—19.O正三角形,∴ PC=√PE 2+EC 2=√15,由BC ∥平面PAD 和(1)知h=2√3, ∴ sin α=h h 1=2√55,故平面PBC 与平面PA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55.例13.如图2.5—21,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面PAD ⊥ 底面ABCD ,且PA=PD=√22AD ,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G ,使二面角C —PD —G 的正弦值为2√23,说明理由. 解:取AD 的中点E ,联结PE 、CE ,∵ 侧面PAD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且PA=PD= √22AD , ∴ PD ⊥AB ,DP ⊥平面PAB ,从而可得,DP ⊥P G ,EC=√5, PC=√6, PA =PD =√2,PE =1.设AG=a ,点G 到平面PDC 的距离为h ,二面角C —PD —G 的平面角(或补角)为θ,则sin θ=h PG.由V G—PDC = V P—DGC ,得 h =S ∆DGCS ∆PDC=√2,又∵ PG=√2+a 2,∴ sin θ=hPG =√2√2+a 2=2√23,⇒a =12. 故存在点G 满足题设条件,且AG= 12.想一想⑤: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M 、N 、O 分别在棱CD 、BC 、CC 1上,且CM=CN=OC 1, 当OM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2时,求二面角N —MO —C 的余弦值.(请用多种方法)习题2.51.四面体ABCD 中,AC ⊥BD ,且AC =4,BD =3,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则MN 和B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在四面体ABCD 中,AB ⊥BC ,AB ⊥BD ,BC ⊥CD ,且AB =BC =6,BD =8,E 是AD 中点,则B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3.正三棱柱的九条棱都相等,M 、N 分别是BC 和A 1C 1的中点. 则MN 与CC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4.不共面的三条射线OA 、O1B 、OC 两两成600的角,则OC 与平面AO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5.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对角线BD 1=8,BD 1与侧面BC 1所成的角为30°,则BD 1和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 ). A.30°. B.60°. C.45°. D.90°.6.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PB=PC= 23,那么P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 ). A.30°. B.45°. C.60° D.90°.7.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AA 1=2cm ,AD=1cm ,求异面直线A 1C 1与BD 1所成角的余弦值.(要求用三种不同的方法).8.已知ABCD 是正方形,PB 平面ABCD ,PB=AB=1,求二面角A —PD —C 的大小.9.如图2.5—22.空间三条射线CA 、CP 、CB ,∠PCA=∠PCB=60o , ∠ACB=90o,求二面角B -PC -A 的余弦值.10.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D 为正方形,PA ⊥平面ABCD ,PA =AB =a ,求平面PBA 与PBα CAE F D图2.5—22 图2.5—21PDAB ECG平面PD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11.设M 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CC 1的中点,求平面BMD 1与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12.AC ⊂α,BD ⊂β,α与β所成的角为600,AC ⊥l 于C ,BD ⊥l 于B ,AC =3,BD =4,CD =2,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参考答案】想一想①:1. 45°.2.1015.提示,法1.联结D 1F 1,过F 1作F 1M ∥BD 1角BC 与M.法2.在左侧面“拼”一个相同的三棱柱. 3..2222222cb a b a b a ++⋅+-利用三余弦公式,联结AC 、BD 交于O ,其中AC C 11∠=ϕ,COB ∠=2ϕ. 想一想②:1.300.提示,相当于求A 1B 平面AA 1C 1C 所成的角.2.√24.换个角度画图.由已知知CP ⊥平面PBA.∠ABC=θ,∠PBA=450=φ1,∠PBC=600=φ2.由三余弦公式可得.3.√26.直接法或等积变形. V E—ACC 1= V C 1—ACE . 4. √26.等积变形. V B—PCD = V P—BCD .想一想③:1.13.法1.过一个顶点作对面的垂线,由三垂线定理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再求之. 法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性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法3.利用面积的射影定理亦可求解. 2.1200.仿例8(1)作棱的垂面求解. 3.−√74.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性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想一想④:(1) √63.法1.联结AC ,先证CD ⊥平面PAC.可知∠PCA 为平面角,再计算. 法2.利用面积的射影定理求.(cos θ=S∆ACD S ∆PCD).(2) √66.法1.延长DC 交AB 于点E ,则PE 为二面角的棱.再用直接法求之.法2. 利用面积的射影定理求. (cos θ=S∆PAB S ∆PCD).想一想⑤: √33. 习题2.51. 43.. 2. √75. 3.2√55. 4. √33.利用三余弦公式. 5.C. 6.A. 7. √558.1200.注意到∆PCD ≌∆PAD ,过点C 作CE ⊥PD,联结AE,则AE ⊥PD ,∴ ∠AEC 为二面角 A —PD —C 的平面角,利用直角三角形PCD 面积等积变形可求得CE=AE=√63下略.9.13.提示:在射线CP上取点D,作平面DEF ⊥CP.即棱的垂面.10.450.法1.∵ CD∥AB,由线面平行的判断和性质可推得二面角的棱为过点P且平行于AB的直线,又∵ AB⊥平面PAD,可知∠APD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法2.利用面积的射影定理. cosθ=S∆PABS∆PCD11.√6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过三点B、M、D1的截面如图D2.5—1所示.此二面角的棱l为过点B且MN∥l∥AC的直线.也可用面积的射影定理求.12.√17.仿例7(2)的方法求解.A BCDA1B1C1D1图D2.5—1NM11。
直线空间角度计算
直线的空间角度的定义方法1.L──空间双斜直线;2. v、 Η、 w──直线L在三个坐标面上的投影,H、w、v表示投影面。
3. X、 Y、 Z──直线L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X、Y、Z表示坐标轴。
4.α──直线L与X轴的夹角或者是X轴的平行线的夹角。
α0──直线L对W面的倾斜角,也就是α的余角。
5.β──直线L与Y轴的夹角或者是Y轴的平行线的夹角。
β0──直线L对V面的倾斜角,也就是β的余角。
6.γ──直线L与Z轴的夹角或者是Z轴的平行线的夹角。
γ0──直线L与H面的倾斜角,也就是γ的余角。
以上这些余角关系可写成:α+α0= 90°β+β0= 90°γ+γ0 = 90°α、β、γ称为L直线的方向角,而α0、β0、γ0称为方向角,在无必要区别时,也常称为方向角。
7.αH── Η与OX的夹角;8.βH── Η与OY轴的夹角;9.βW── W与OY轴的夹角;10.γW── W与OZ轴的夹角;11.γV── V与OZ轴的夹角;12.αV── V与OX的夹角;αV、αH、βH、βW、γW、γV──直线L的三个投影 V、 Η、 W分别与坐标轴X、Y、Z的夹角,也就是三个方向角在各投影面上的投影,右下角的字母V、H、W表示各角所在的投影面。
αH、βW、γV和αV、βH、γW都是由方向角α、β、γ投影而来的,统称为投影角。
以上这些投影角之间有下列互余关系:αV+γV= 90°βW+γW= 90°αH+βH= 90°凡是右下角字母相同的两个角度有着互余关系。
以上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角度都是正的锐角,而不是任意角(即不是钝角,也不是直角)。
角度投影常用关系式直线的空间角度的常用基本公式表工具制造中常用的两种特殊的复合旋转⒈绕两坐标轴旋转两次,使空间直线L与另一个坐标轴平行。
⑴先绕X轴旋转γW角;⑵再绕Y轴旋转γ角。
此时空间直线L转到与机床主轴平行,与工作台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空间角 1、角的概念及范围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过空间任一点分别引两异面直线的平行线,则此两相交直线
所成的锐角叫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2
,0(π
θ∈。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应分三种情况:
(1)直线与平面斜交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这条直线和它在平面上的身影所成的锐角;
(2)直线和平面垂直时,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为
90;
(3)直线和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为
0。
由此可知,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为⎥⎦
⎤
⎢⎣⎡
2,
0π。
3)二面角的大小是通过其平面角来度量的,而二面角需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顶点在
棱上;(2)两边分别在两个面内;(3)与棱垂直。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平移转化法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利用三角形边角关系求角的大小。
根据定义,可以从空间任取一点作两异面直线的平行线,实际操作中,常取两异面直线之一的端点(只有两个端点,若不会观察,可用穷举法),引另一异面直线的平行线。
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一般过程是:(1)通过射影转化法,作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2)在三角形中求角的大小。
关于线线角,线面角,下面的两个结论经常用到。
1)已知PA 与PB 分别是平面α的垂线,在平面α内过斜足B 任意引一直线BC ,设θθθ=∠=∠=∠PBC ABC PBA ,,21,有21cos cos cos θθθ∙=。
2)经过一个角的顶点作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线,如果斜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那么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4、求二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是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的,如何找出二面角,并且求出其大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中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
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征。
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中一个面内一点到另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平面角。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
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
4)射影法:利用面积身影公式S 射=S 投cos θ,其中θ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中画出平面角来。
5、对于未给棱的二面角的求法,一般情况下,首先作棱,在有利条件下,利用射影公式求更方便。
二、对应练习
1、角的概念及范围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如图,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2AA AB =,则异面直线1A B 与1AD 所成角
的余弦值为
例2、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a ,BC=)(b a b >,AA 1=c ,求异面直线D 1B
和A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例3、 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DC ,⊥=∠PA DAB ,90 底面
ABCD ,且1
2
P A A D D C ===,1AB =,M 是P B 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 ⊥面PCD ; (Ⅱ)求AC 与P B 所成的角;
例4、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侧棱P A ⊥底面ABC D ,
3AB =
,1BC =,2PA =, E 为P D 的中点 求直线
AC 与P B 所成角的余弦值;
O
B B1
A1A C1
D C
D1C
A
B
D
P
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1、在长方体AC 1中,AB=2,BC=CC 1=1,求 (1)CD 与面ABC 1D 1所成的角 (2)A 1C 与平面ABC 1D 1所成的角 (3)A 1C 与平面BC 1D 所成的角
例2、四面体ABCD 中,所有棱长都相等,M 为AD 的中点,求CM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
余弦值。
例3、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
45A B C =
∠,2AB =,22BC =,3SA SB ==
.
(Ⅰ)证明SA BC ⊥;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例4、如图,2,1l l 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 、N 分别在2,1l l 上,且MN ⊥1l ,MN ⊥2l ,点
AB 在1l 上,C 在2l 上,AM=MB=MN 。
(1)证明:AC ⊥NB
(2)若∠ABC=60˚,求NB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
O B B1C1A1A
D
C
D1L2L1
A
B
M
C
N
D B C
A S
4、求二面角
例1、如图,已知棱柱1111D C B A ABCD -的底面是菱形,且⊥1AA 面ABCD ,
60=∠DAB ,1AA AD =,F 为棱1AA 的中点,M 为线段1BD 的中点,
(1)求证:⊥MF 面11B BDD ;
(2)求面1BFD 与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例2、如图,直二面角D —AB —E 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EB ,F 为CE 上的点,且BF ⊥平面ACE 。
(1)求证:AE ⊥平面BCE ;
(2)求二面角B —AC —E 的大小;
例3、如图所示的几何体ABCDE 中,⊥DA 平面EAB ,
DA CB //,CB AB DA EA 2===,
AB EA ⊥,M 是EC 的中点. (Ⅰ)求证:EB DM ⊥; (Ⅱ)求二面角A BD M --的余弦值.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F M O
E z
y x E
D C
B A
M
例4、 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DC ,⊥=∠PA DAB ,90 底面
ABCD ,且1
2
P A A D D C ===
,1AB =,M 是P B 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 ⊥面PCD ;
(Ⅱ)求面AMC 与面BM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例5、如图,三棱锥P —ABC 中, PC ⊥平面ABC ,PC=AC=2, AB=BC ,D 是PB 上一点,且CD ⊥平面PAB . (I) 求证:AB ⊥平面PCB ; (II) 求二面角C-PA-B 的大小.
A
B
C D
P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