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赶牲畜人的妻子_的叙事线条分析_张东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3-20
作者简介:张东瑞(1979-),女,河南新野人,讲师,主要从事形式语言学研究。
第26卷第8期2010年8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 I U TEAC H ERS COLLEGE Vo.l 26 No .8
Augus.t 2010
5赶牲畜人的妻子6的叙事线条分析
张 东 瑞
(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
5赶牲畜人的妻子6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亨利#劳森的一篇短篇小说。
他创立了属于澳
大利亚本土的文学,其清晰而又丰满的叙事线条、传统而又巧妙的叙事手法完全符合亚里士多德的5诗学6对叙事线条的理论,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澳大利亚的文学瑰宝。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诗学;叙事线条;叙事手法
中图分类号:
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9)08-0042-03
5赶牲畜人的妻子6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亨利#劳森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品发表于1893年,描述了一个丛林地区的年轻妇女在丈夫外出赶牲畜的漫长时间里如何独自抚养四个幼小的孩子并克服丛林中的种种艰难和困苦。
作品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澳大利亚的丛林风貌,展现了早期澳大利亚丛林人生活的艰辛,歌颂了他们尤其是这位年轻的赶牲畜人的妻子的坚强和勇敢。
文章布局非常紧凑,环环相扣,引入如胜,使读者一读起来便不能放下,直至看完方能舒一口气。
它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好评如潮。
当代澳大利亚女作家卡迈尔#伯德(Car m el B ird)在5澳大利亚短篇小说选6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澳大利亚国家文学瑰宝的话,亨利#劳森(H enry La w son)的5赶牲畜人的妻子6(The D r over p sW ife)完全担当得起这个称号。
0
[1](cover page)
文章获得成功的原因自然
有很多,除了它最先摆脱模仿英国人的文学传统,创立属于澳大利亚本土的文学之外,文章清楚明了的叙事线条和叙事手法也是重要的原因。
本文将尝试分析这片短篇小说的叙事线条。
一、叙事线条理论发展
所谓叙事线条,它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5诗学6
[2](P25)。
在5诗学6第七章阐述悲剧及情节和结
构时,亚里士多德认为成功的悲剧结构应该是严肃、完整的,而且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所谓完整,
即有开头、中部、结尾,也就是一系列因果相连的事件根据文章本身的内在逻辑或真理,应构成叙事文本中一根笔直的叙事线条,它从开始到中部再到结尾,做简单的线性运动。
开头是指该事与其他事情没有必然的因承关系,但会自然而然引起其他事情的发生,吸引观众继续关注;结尾则相反,是指该事在必然规律或常规的作用下,自然承接某事但却无他事相继,给人一种震撼的力量;中部则既承接前事又有后事相继,过程可以跌宕起伏,但必须与首尾相接。
因此,结构完美的情节不能随意开始和结束,而应符合上述规则
[3](P25)。
亚氏的这一叙事原则、艺
术戒律几乎统治了西方文艺界近两千多年。
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广泛传播,这一理论似乎渐渐被人们怀疑、忽视、解构、甚至贬低。
这根线条也曾发展为被投射、标绘、或者图解为连续不断的一根空间曲线或锯齿形链条等图形。
如但丁在5炼狱6中的螺旋式途径,邓恩的圆规线等。
尤其是进入现代,各种各样的线条更是弯来绕去,交叉缠结之中疯狂增长。
希利斯#米勒就在他的代表作5解读叙事6第五章中总结了多种美丽的叙事线条,如施莱格儿颇具艺术性的涡卷线状图案,歌德的螺旋形团,波德莱尔的酒神杖,亨利詹姆斯的地毯图案等等。
他同时指出文本中的线条不应该是自足单一的,而是显示出迷宫般的关系,同时对其开头、中部和结局的定义也有不同看
法。
例如,他在书的第四章5开头6部分就说过:/既然是开头,就必须有当时在场和事先存在的事件。
这一事先存在的基础自身需要先前的基础作为依托,这样就没完没了的回退。
小说家不得不一步步顺着故事线条回溯,但永远找不到任何线外之物来支撑叙事线条。
0[4](P54)
杨世真也在5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6中提到,不知从何时开始,/线性叙事0在文学批评话语中渐渐变成了一个贬义词,给人一种过时的、业已被淘汰的和应该被淘汰的印象)))这就是/线性叙事0在20世纪的遭遇。
在当今许多文论中,在对许多作家作品的解读中,/线性叙事0往往不再被作为一个中性词语来表述;而一个作家,只要其作品打破了/线性叙事0的手法,就更可能获得额外的赞赏。
在不知不觉中,这已经成为评判一部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
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偏见。
丰富多彩的线条固然引人注目,令人叹为观止,但传统的笔直的叙事线条更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清晰而又合乎人们的思考逻辑,无论是在当今的影视剧创作中,还是文学作品的构思中都有其不可磨灭的作用[5](P18)。
二、5赶牲畜人的妻子6叙事线条分析
5赶牲畜人的妻子6便是这种传统叙事线条的最好的例子。
作品一共分为八章,长短比较适中,整个故事情节也很完整,连贯性很强,故事以捉毒蛇经过为一条主线。
这条主线贯穿始终,把整篇小说的情节有机地组织起来,因为情节是故事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故事的灵魂。
然而这个线条并不是单一的令人窒息的捉蛇过程,而是在主线条上有机地添加了一些扣人心弦的枝丫和插曲,非常血肉丰满地反映了澳大利亚丛林人尤其是这位赶牲畜人的妻子的生活状况,真可谓独具匠心,别开生面。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5诗学6中的叙事理论,叙述应该从开头开始,这个开头应该是偶然的事件,与其他事情没有必然的因承关系,但会自然而然引起其他事情的发生,吸引观众继续关注。
5赶牲畜人的妻子6的开头部分完全符合这一传统的开头定义。
在开头简单地介绍了丛林地区的生活背景(极其原始落后)后,毒蛇出现。
这位/面容憔悴、晒得黝黑的丛林女人0听到她的一个大孩子叫嚷/有一条蛇0后,马上从猛地从厨房里冲出来,一把抱起地上的娃娃,左手挟着,右手就去拿木棍。
看过开头部分,读者自然而然便期待着下面的部分,如何与毒蛇作斗争的场面,达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开头的作用。
故事中间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担负着将开头和结尾部分有机地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这是相当困难的,故事情节太简单直接未免单调乏味,甚至会让人窒息;但是,支离破碎、离题无关的内容太多未免使人懵懂,破坏连贯性。
合理的插曲应是一些辅助性的便于受述者观看、阅读和理解的次要情节,其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这也就是亚氏所说的/穿插(episode)0。
它不是一个主要情节,但却辅助主要情节。
本篇故事的主要情节便是描绘这位丛林女人如何与蛇进行斗争,重点是叙述她与毒蛇的对峙。
这一线条比较长,因为这是一夜的漫长等待,当然这也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
在这一夜的等待中,作者通过穿插女主人公的回忆往事作为线条主干的枝丫部分,从而努力丰富这一单一叙事线条,使得故事显得更为生动和富有说服力,同时又减缓了小说的节奏,使其显得舒缓从容;但它们这些枝丫插曲部分绝不是任意的,偶然的,可有可无的。
正是通过这些枝丫部分,读者看到了一个勇敢的乐观的让人同情的丛林母亲形象。
小说第三章描述了在与毒蛇对峙中的恶劣的天气,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小屋风雨飘摇。
女主人公想起了她的丈夫和他们的婚后的生活,聚少离多,清苦无奈。
由于生活所迫,她一切少女般的希望和憧憬都被剥夺,唯一的安慰就是翻一翻过时的5女子周刊6,而且很明显,杂志上的内容极度远离她的现实生活。
但这却是她仅有的从残酷现实中暂时脱离的途径。
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澳大利亚人的清苦的本土生活,其对丛林人生活的描写,女性地位的展现,充分地体现了澳洲的本土特色。
第四章回忆了她的孩子夭折的厄运、丛林发生火灾的场景,看似与主要线条无关,实际上在内容和意义上更加丰富了故事的主题。
小说第五章女主人公继续回忆:丛林地区发生洪水灾害,数年劳动成果将要被冲走;母牛染病接连死去,阉牛发狂,她奋力与之搏杀,最终杀死阉牛;更有甚者,还有一些流浪汉肆意骚扰,她以坚强的毅力和斗志将其赶走。
每一场经历都使她难以忘怀,更使读者唏嘘感叹。
小说第六章她回忆了生活中的欢乐便是每周日下午和孩子们穿戴整齐穿越丛林的徒步旅行,不由得令人同情落泪。
第七章再次回到小说主线)))与毒蛇的斗争。
毒蛇还在洞中隐藏,气氛依然非常紧张,女主人公和大黑狗还在时刻等待毒蛇出洞。
与毒蛇对峙中,作者又不失时机地叙述了女主人公的乐观,/准备大哭时候看
43
第8期张东瑞:5赶牲畜人的妻子6的叙事线条分析
到手帕露出手指破涕为笑0。
叙事线条的这一中间部分虽然看似复杂,然总及时回到杀蛇这一主要线条上来。
如在每一次回忆的前后都会提及正在等待中的大黑狗,毒蛇隐藏的位置及其动静,使整个叙事线条清晰明了,环环相扣。
根据亚氏对结尾部分的定义,结尾应该是将所有症结打成一个完美的结。
本篇故事线条结束部分既故事结束部分,也是高潮部分,便是胜利杀死毒蛇的部分。
小说第七章和第八章详细描述了女主人公和大黑狗如何与从洞中出来的毒蛇展开激烈搏斗并最终杀死毒蛇的过程,扣人心弦,畅快淋漓,使人回味无穷。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结尾,也是一个很完美的结束。
由此看来,亚里士多德的5诗学6关于叙事线条的理论无疑依然是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经典论断。
而5赶牲畜人的妻子6也的确是一个很完美的叙事作品,故事中的叙事线条很清晰,也很丰满。
作者在叙事安排上的独具匠心的确值得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亨利#劳森的5赶牲畜人的妻子6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澳大利亚的文学瑰宝。
参考文献:
[1]B ird,Car m e l(ed).A ustrali an Short Sto ries.Boston:H ough-
ton M ifflin Co m pany,1991.
[2]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6.
[3]A r i stotle,trans.S.H alli w e l.l P oetics.C a mbr i dg e,M assa-
chusetts:H arvard U niversit y P ress,1995.
[4]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M].申丹,译.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2.
[5]杨世真.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8.
An A nalysis of the Narative li n e of the D rover.s w ife
Zhang Dong-r u i
(Fore i gn L anguage D epart m ent,Shangqi u N or m a l U niversity,Shangqiu H enan476000)
Abstrac t:/T he D rover.s w ife0is a short story w ritten by t he we ll-known A ustrali an w r iter H enry L awson.It occupies an i m po rtant positi on i n the hist o ry o fA ustrali an literat u re.H e founded the A ustrali an nati ve li tera t ure,and i ts clear but co lorful narrative li nes and trad iti onal but unique narrati ve technique is in full comp liance w it h A r isto tle p s/Poetics0on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li nes.It can be re-garded as one of Australia lite rary treasures,and t h i s a rti c l e w ill focus on ana l y si s o f narra ti ve li ne o f the nove l from A r isto tle p s narrati v e theory.
K eywords:A r i stotle;poeti cs;narra ti ve line;narrati v e technique
=责任编辑:郭德民> 44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