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导引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学欣赏PPT (7)[46页]

文学欣赏PPT (7)[46页]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星光熠熠:中国古代小说的生成
一、小பைடு நூலகம்的渊源
汉代出现了第一篇初具小说规模的《燕丹子》。《燕丹子》比《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传》更富于传奇 性。这首先涉及其中的三个传奇性情节:一是乌白头、马生角、桥机不发而太子丹得归;二是太子丹以 “黄金投龟,千里马肝,姬人好手,盛以玉盘”厚待荆轲;三是荆轲刺秦王,秦王“乞听琴声而死”, 秦姬鼓琴以隐语解秦王之困,致使荆轲功败垂成。这些传奇情节本为秦汉以来的民间传说,《史记》因 其“太过”、“皆非”削之不载,以维护历史叙事的基础。但对于小说叙事来说,这些传奇情节却有特
面貌与生活情景。
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志人小说的贡献不仅在于全景般地展示了六朝士人的生活情景,更重要的还在 于写人的言行举止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后世小说的写人提供了楷模。它善于选择简短 典型的场面,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一个人独具的性情,并且刻画人的个性达到了形神兼备、描骨入神的 地步,如写王蓝田的性急。
殊的艺术内涵。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星光熠熠:中国古代小说的生成
二、旭日初升: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初具规模,从内容上可分两大类:志怪与志人。前者以写神灵鬼怪及其妖异怪诞之 事为主,后者以记载人物的琐闻逸事为主。它们对后世文言小说的写作,不论是在题材内容、人物塑造 上,还是在艺术手法、叙事模式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确立了文言小说中志人与志怪二元对立 的格局。而从艺术价值和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志怪小说要比志人小说更有价值,具备更多的小说因 素。这也是中国志怪小说史上的黄金时期。 志怪小说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其中有《干将莫邪》之类的许多名篇。 干宝虽是抱着“发明神道之不诬”的观念创作此书的,但书中也有没有迷信色彩的佳作,《李寄斩蛇》 就是其中的代表。

文学欣赏PPT (10)[20页]

文学欣赏PPT (10)[20页]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曹禺:在命运剧与社会剧之间———曹禺的早期话剧
在他看来,《雷雨》的世界是一口“残酷的井”、“黑暗的坑”,是一种拼命的突围和无法抗拒的失败, 是一种保存自己的努力和难以逃脱的毁灭。曹禺正是在这里找到了他对话剧的切入点。这或许也是曹禺 “命运剧”的特征。一方面从主观上将现实人生的悲剧引申至命运,从而强化了悲剧的力量,另一方面 则从客观上以批判的姿态审视现实,这样“命运”的力量不单是代表一种恒久不变的自然法则,同时也 代表着特定现实中左右人们的现实力量,由此也加深了对现存生活方式的否定力度。 这种情景在《日出》中更为明显。没有出场的金八又像影子一样无所不在地跟随着人们,导演出一幕幕 人生丑剧和悲剧。他是具体的,因为他是金钱的化身。他也是抽象的,因为对他而言生活在金钱时代, 是一种宿命。金钱的宿命显然更深刻地表现了金钱罪恶的深广程度。它是笼罩于人间的一片黑暗。这种 黑暗甚至让人们忽略了作者有关向往光明的情节设计而沉浸在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思考中。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曹禺:在命运剧与社会剧之间———曹禺的早期话剧
曹禺话剧艺术的成功应得益于他丰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戏剧艺术修养。1933年,曹禺写出了第一部 话剧《雷雨》。在三年沉寂后,《雷雨》终于在舞台上引起轰动,并成为经久不衰的精品。 除《雷雨》外,曹禺还创作了《日出》、《北京人》、《原野》、《家》、《晴朗的天》等十几部话剧。 而最能代表其风格和水平的依然是早期的作品。 以往许多人将曹禺早期的话剧仅仅归结为社会剧,只关注剧作展示的社会生活场景,但事实上,曹禺话 剧的动人之处也在于其隐藏于社会场景背后的神秘力量,这种神秘力量就是曹禺在审视人生现象时对人 的境遇与命运的思考。曹禺的话剧是社会剧,同时也是命运剧。曹禺正是在对人生与命运的双重思考中, 由形而下走向形而上,使剧作在对人的精神拷问中将社会与人生的悲剧引向命运与人生的玄妙关系,诗 化了戏剧情节。

文学欣赏第一讲PPT文档79页

文学欣赏第一讲PPT文档79页
挚强烈的感情,而非虚假的无病呻吟。 又说:“自然英旨,罕值其人”,可见“真美”。
举例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後,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 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
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 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思君 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 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 美人上马来,马儿似 不支
引用
刘勰
刘勰<文心雕龙>说: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 摇焉.”
钟嵘<诗品 >说:
钟嵘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 魂逐飞蓬.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liú xié 刘勰(约465——520) 南朝梁(今山东)人。 然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 一部《文心雕龙》奠定 了他在中国 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 不可或缺的地位。
元代--元杂剧/元散曲/ 长篇章回小说
明清--三言二拍/长篇章 回小说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抒情的,与音乐密切相关. <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 诗歌的特点: 1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2 跳跃性结构 3语言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有音乐美 诗法举例--起兴/隐喻/象征/叠加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注释
汉代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县)人,乐工出 身,父母兄弟亦均为乐工。善歌,有善创造新 声。武帝时。在乐府中任协律都尉。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 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 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

《文学欣赏引论》课件

《文学欣赏引论》课件
《文学欣赏引论》ppt课 件
•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流派 • 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 • 文学欣赏的实践与应用 • 文学欣赏的未来发展
01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文学欣赏的定义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读者在 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感 受、体验和认识,它涉及到对文学作 品的美学特征的发现和评价。
详细描述
理解作品主题是文学欣赏的关键环节。读者需要深入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 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品味作品语言
总结词
关注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 特点,感受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VS
详细描述
品味作品语言是文学欣赏的重要方面。通 过对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特 点进行细致的品味和分析,可以深入感受 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领略作者 的创作魅力和表达技巧。
比较与拓展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总结词
拓展阅读是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 拓展阅读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
详细描述
在比较时,可以从主题、人物、语言和结构等方 面入手,分析不同作品的异同点。同时,要注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把握 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文学欣赏具有反思性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从而提升 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文学欣赏的意义
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文学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发现 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从而提 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PPT (5)[51页]

文学欣赏PPT (5)[51页]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镂金刻翠与缘情而行:从 “花间派”到李煜
三、李煜
在文人词史上,李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题材内容上,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或写闺怨,或写闲 情,而曲折寄托感慨的手法,直接将真实感情贯注词中,一泻而下,直抒胸臆,这明显不同于花间樽前 的曼声吟唱,因此在花间派之外,拓开言怀述志新词体。李煜继承传统抒情诗尤其是民歌的白描手法, 不用典故,不事饰绘,语言朴素自然而又流转如珠,极具感染力。李煜词在美学境界上形成了一种缘情
文学欣赏
作者:金元浦
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
第4章
骚之苗裔 歌行变体: 词的演ts
第一节
镂金刻翠与 缘情而行: 从 “花间 派”到李煜
第二节
名士风流 俚口俗态: 晏殊、欧阳 修的“名士 派”与柳永 的“教坊派”
第三节
天风海雨 超尘拔俗: 苏轼词作及 其革故鼎新
二、韦庄
韦词往往直抒胸臆,不刻画实景实物,不堆砌辞藻,词意连贯,脉络分明,人称“骨秀”: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 花间派主要以西蜀为中心,稍晚于花间派而以金陵为中心的有南唐派词人冯延巳、李璟、李煜。南唐建 都金陵,扬州亦繁阜之地,经济发达,人才济济。李璟、李煜即位,大力提倡词学,文化发展,冯延巳 也是南唐时宫廷中重要词人。陈世修《阳春集序》云: “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 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即使至中主李璟后期面临周宋威胁, 国势日弱,以至委蘼不振,王朝没落,君臣不安,词作仍不缺乏,仅词中笼罩了绝望悲哀情调而已。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镂金刻翠与缘情而行:从 “花间派”到李煜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第二部分诗、文的阅读与欣赏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第二部分诗、文的阅读与欣赏
汉语诗中的对偶最典型地体现了诗歌语言由其特殊的 语言组合形式造就的对称美。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最 大限度地造就了诗歌的整齐和谐,而且还大大拓展了 诗歌的表现空间。
6/3/2020
课件
8
2.1.诗语与诗味
§ 由外形式的熔铸唤起独特的审美感觉。
由于诗的外形式具有的人工化特征,形式具 有的能够将读者与实际生活情景离间开来的功 能,使诗能够有效地唤起读者的形式感(形成 诗的韵律和节奏),将读者从日常生活的感觉 状态引入文学欣赏的审美状态,使读者顺利地 进入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
6/3/2020
课件
13
2.1.诗语与诗味
§ 语言的佯谬,即乖谬悖理,不合常情。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只是你倾倒的小酒壶
阴山动
黄河西来,大江东去
龙门开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 有一条黄河,你已够热闹的了
惊涛与豪笑
大江,就让给苏家那兄弟吧
万里涛涛入海
天下二分
那轰动匡庐的大瀑布 都归了蜀人
视觉上:分行排列,错落有致,句式整齐; 听觉上: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合于音律。
6/3/2020
课件
3
2.1.诗语与诗味
§ 最大限度地突出了语言文本的形式美。
诗通过各种语言修辞手段的运用,使语言在句 式上的整齐的美、在声调上的抑扬的美、在韵律 上的回环的美等,都发挥到了极致。这使诗能以 它的美视、美听来唤起读者的美感。
调质:指语音的长短、疾徐、高低、轻重等。 《元和韵谱》: 平声者哀而安, 上声者厉而举, 去声者清而远, 入声者直而促。
6/3/2020
课件
22
2.2.声音与意味
“委婉”与“直率”、“清越”与“铿锵”、“柔弱” 与“刚强”、“局促”与“豪放”、“沉落”与 “飞扬”、“和蔼”与“暴躁”、“徐缓”和“迅 疾”,不只在意义上对立相反,而且从调质上来说, 也有明显的反差。由于与人的情感、情绪的运动节 奏和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理层面的声音、节奏 的选择、组合等音律技巧的运用,也就能够通过 “调质” 形成一种特殊意味的“暗示”,并唤起某 种相应的情绪体验。通过选择富于暗示性或象征性 的调质,往往能营造出独特的情绪氛围,引导读者 去体味文本特殊的情调韵致。

文学欣赏PPT (9)[46页]

文学欣赏PPT (9)[46页]
当个体受难自救无望时,他人的解救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呐喊》、《彷徨》在展示个体苦难时,也写 了与之相对应的他人。这里的他人分作两类,一类是受难者的邻里同乡,另一类是这一生存环境之外的 外来者。但面对受难者,同类人既拒绝解救也无力解救,外来者作为启蒙者的化身主动出场援救,但是 不仅解救未成而且连自己也被吃掉。鲁迅从中揭示出解救者的境遇。 受难者的乡党邻里是受难的同类人,但他们往往置受难者的痛苦于不顾,有时甚至做了受难者的看客。 处在不幸位置的人成了公众观赏的对象。其中的悲剧还在于,弱者总处在被看和被吃的位置上,但他们 又将比自己更弱的人作为“看”与“吃”的对象。于是“看”与“吃”便成了集体行为,形成了“自己 被人吃,又反过来吃别人”的循环不断的“生物链”。每个人都处在“看与被看”和“吃与被吃”的位 置上,个体的生存环境由此也变成了人性荒原。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鲁迅:民族精神苦难的发现者
一、小说观: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将自己的文学观念称为“遵命文学”,但这种“遵命”和封建文人听命于王权的创作立场截然不同。 鲁迅所听命的是历史的召唤以及他对民族苦难的深切体验。他的启蒙也不是封建文人“文以载道”式的 宣达王命,而是试图用全新的现代意识去更新国民精神,清除民族的劣根性。 这也使他超越了晚清时代的启蒙主义文学观,进而成为现代小说的先驱。鲁迅一直认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等级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封建礼教,使中国人一直处在非人的状态中,由此也形成了中国国民的主奴 人格。启蒙的任务就是揭出和医治这些病苦,改造“国民性”,将奴隶提升为现代意义上的人。这样, 鲁迅也将他的启蒙精神推上了现代精神的制高点,并赋予小说观念以全新的意义,也赋予《呐喊》、 《彷徨》以全新的主题。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鲁迅:民族精神苦难的发现者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ppt课件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 提高自身修养—— 坚持正确的途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 数量上,刘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文心雕 龙·知音》 质量上,歌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 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歌德谈论录》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四、文学欣赏的发展阶段
❖ 1、想象与联想 l 文学作品的“空白点”或“未定点”,
或“召唤结构”为想象提供了用武之地。 Ø 罗曼·英加登: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期待视野
❖ 姚斯指出,一部新作品的读者能够在较为 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中感知它,也能在更 为广阔的生活的期待视野中感知它。 《接 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 l 文体期待 l 意象期待 l 意蕴期待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三、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
❖ 1.欣赏注意 l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
❖ l 方 法——想象和联想 l 注意点——文学欣赏是一种“有限创
造”,是一种“同质异形”的创造。 l 文学欣赏—— 以文艺作品为基本对象;
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 以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过程
❖ 一、文学欣赏过程的涵义 l 文学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由兴趣、
集中。 l 欣赏注意是由文学作品引起,又是读者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可以是突发式,也 可以是渐进式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2.感知形象
❖ l 读者通过语言,运用想象,感知作品中物 化了的艺术形象,为进一步转化成读者观 念中的艺术形象奠定基础。 l感知形象,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文学欣赏PPT (3)[49页]

文学欣赏PPT (3)[49页]

文学欣赏
章节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 “王孟”
天马行空 卓尔不群: “诗仙”
成一பைடு நூலகம்诗 史 开无 数法门:
与 “岑高”
李白
“诗圣”
杜甫
第二节
天马行空 卓尔不群:“诗仙”李白
李白
(701—762) 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李白一生浪迹四方,痛饮 狂歌,希求建立不世功业,但他那“不屈己、不干 人”、不肯“摧眉折腰”的性格,使他无法立足政 坛,“申管晏之谈”,成“廊庙之具”,只可能成 为一位俯仰天地、横绝古今的伟大诗人,这是中国 文化的大幸。
(689—740)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曾抱着勃勃的雄心赴长安
应举,但落第的结局导致了他人生态度的转变,他
常与僧道往来,寄情于山水田园,以隐居作为精神 解脱的途径,以淡泊的心态来看待人生。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与 “岑高
一、孟浩然
虽然孟浩然诗也颇多不遇之愤和恋阙之情,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那些表现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闲适隐 逸生活的作品。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与 “岑高
四、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与 “岑高
四、岑参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第一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文稿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第一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文稿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 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 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 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 玉的身份,满心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 不见了。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欣赏的第二个阶段: 在感知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反复揣摩玩味, 深入领会言下之意、言外之意,并充分体 味作品佳妙之处的阶段。这是文学欣赏的 目标。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阅读过程
一般性阅读(教材第5页) 细读(教材第5页) 批评性阅读(教材第6页)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文本的特征
能指性:
由于特殊语言组合方式形成的相互作用, 它们总是在向读者显示某种语义、寓意或 意味,即意义内涵。这些意义内涵期待着 读者通过自己的解读,去领悟、理解并加 以充实。
文学文本的阅读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 独怆然而涕下。
实用的解读:以满足某种实用功利需要为目的的阅读。
这是一种求“有用”的阅读 比如: 希望通过文学阅读解决某个实际的人生问题; 希望通过文学阅读去了解历史的真相; 要求通过文学阅读来达成自我教育的目标;
实用的解读:以满足某种实用功利需要为目的的阅读。
这一类文学阅读的极端化表现是:把文学文 本建构的艺术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等同起来, 试图通过文学阅读去实现自己某种现实的实 用功利心理的满足。
科学的解读:以追求对文学文本作出可靠诠释的阅读。
30年代,就有读者对这里写到的树上的蝉声 提出疑问,写信给朱自清先生,认为“蝉子夜 晚是不叫的”,以至于朱自清先生自己都疑惑 起来,特为致函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请教是否 蝉在夜里真的不叫。这种求“真”的理解,似 乎是一种很传统的文学阅读方式,在中国古代 诗话、词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类似“公 案”。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PPT共79页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PPT共79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79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1.2.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 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 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 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 以青年看《红楼梦》, 便以宝玉、黛玉自居; 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 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 份,满心利害的打算, 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 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 结冰的思想家,即对于诗 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 膜的抑揄。……凡是科学的 人们,这样的很不少,因 为他们精确地钻研着一点 有限的视野,便决不能和 博大的诗人的感得全人间 世,而同时又领会天国之 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精 神相通。
.
5
1.1.文学文本与文学的鉴赏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本的解读与鉴赏 把一般的文学接受或文学 鉴赏活动细化和深化,就 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
这是一个对文本的反映、 实现的过程。
这是一个对文本加以改变、 丰富的过程。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叹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 我们何以要倡导一种审美的阅读?
文学为我们建构的是一个审美的世界,这是一个想象 的世界,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体验的世界,同 时又是一个与现实保持着适度距离的世界。它唤起我 们相应的联想和想象,触发我们相应的情感体验,让 我们在获取某种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感悟的同时得到精 神的愉悦。
文学的世界里无法求取科学的真; 文学的世界也不能给我们提供现实功利要求的满足;
1.3.释义与辨味
字字落实:是指文学作品的欣赏一定要细致地阅读理 解文本语言(词句),以求获得对那些让我们疑惑的 字义、词义的清晰的理解。
本义
字字落实 比喻义或引伸义
转义
.
16
1.3.释义与辨味
工文与工诗,大似国手棋。 国手虽漫应,一著存一机; 不从著著看,何异管中窥? 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 今人诵文字,十行夸一目。 阏颤失香臭,瞀视纷红绿。 毫厘不相照,觌面楚与蜀。
文学欣赏导引
任课教师:王耀辉
.
1
第一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
• 文本与文学文本的阅读 • 多角度的解读和文学美的品鉴 • 释义与辨味 • 艺术中的通感与欣赏中的联觉
.
2
1.1.文学文本与文学的鉴赏
§文学文本 文本 文学文本 文本的特征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阅读角度 文学文本的阅读过程
.
3
1.1.文学文本与文学的鉴赏
文本 文学文本 文本的特征
.
4
1.1.文学文本与文学的鉴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文学文本的三个特征 启发我们,文本为我 们创造的是一个自足 完满的艺术世界。文 学文本的阅读首先应 该,而且可以从文本 语言组合和意象的把 捉来完成文本的解读。 这两首我们都熟悉的 小诗的阅读就是一个 很好地证明。
鲁迅:《诗人之敌》
.
12
1.2.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文学欣赏的审美态度:
欣赏者应该与欣赏对象保持适度距离的审美观照的 态度,即要以一种“寻”美的、欣赏美的态度而决 不是一种应对实际人生的态度去对待文学。
要把戏当做戏看,而不把戏与现实相混淆; 要把小说作为小说来读,而不把小说中的故事与生活等
——[金]元好问
.
17
1.3.释义与辨味
文学文本的释义: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释义,既是一个通
晓文字,消除语言障碍的过程,更是一 个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 构成的具体“语境”中,结合具体文本 语境,通过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 式、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段的运用 等等,来重新确定词句意义的过程。
.
14
1.3.释义与辨味
“释义”,是指对语词、文句的意思的理解和确认。也就是 我们在上节中探讨过的字字落实,通晓文字,并在此基础上 去领会语词、文句的特殊意蕴,包括暗示义、引申义、隐喻 义等。
“辨味”,是指对文本借助语言传达出来的特殊意味、韵致、 情趣、情味的感知与体认。
3/12/2021
.
15
同起来
.
13
1.2.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朱光潜先生谈观海雾
海上航行观雾: 海上航行遭遇大雾,大雾之 中听着若远若近邻舟的警 钟,看到水手们手忙脚乱 地走动,似乎一切都只能 听任命运的摆布,仿佛大 难临头,让人心焦气闷, 那情景即使后来回想起来, 还有些戒惧。
站在海岸观雾:
那清烟似的薄纱笼罩着平谧 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 飞鸟都被它轻拖慢掩,现 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 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 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 浮游的仙子。你的周围全 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 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 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是 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杜牧:九月九日齐山登高
.
6
1.1.文学文本与文学的鉴赏
文学欣赏的两个阶段:
文学欣赏的第一个阶段:由通晓文字(词、句), 比如细心领会组成文本的字、词、句、段之间的 关系和相互作用,细致体味文本在特殊的词、句 组合中包含的特殊意蕴,在语词符号的提示之下, 发挥联系与想象,感知文学形象的阶段。
文学欣赏的第二个阶段:在感知文学形象的基础 上,反复揣摩玩味,深入领会言下之意、言外之 意,并充分体味作品佳妙之处的阶段。这是文学 欣赏的目标。
3/12/2021
.
7
1.1.文学文本与文学的鉴赏
文学文本的阅读过程
一般性阅读(教材第4页) 细读(教材第4—5页) 批评性阅读(教材第5页)
.
8
1.2.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中国传统的读诗方法:
释字训义的解读
以笺注出处、考释字义为主的阅读方法;
考据故实的解读
通过考据名物故实达于对诗意的解释的阅读方法;
辨味品第的解读
钟嵘开创的所谓“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制,殆均博弈” 的阅读方法;
由作家生平推断文本意向的解读
由作家仕宦出处、师友渊源等的考察作为解释文本依据的阅读 方法;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1.2.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文学文本阅读的角度:
科学的解读 实用的解读 审美的解读
.
10
1.2.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