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历史必修课件系列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单元总结

合集下载

精校解析Word版---历史高考总复习第6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1和对外关系

精校解析Word版---历史高考总复习第6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1和对外关系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考点1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1.(2018·全国文综Ⅲ,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由材料中的“1956年”“中共八大”可知,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材料中刘少奇强调“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说明法制建设要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故选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被确立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故A项错误;材料的法制建设是围绕经济建设展开的,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项。

【答案】C考点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018·全国文综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面对西方国家的接触,中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相关决定,故A项正确;英、法、美等国“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说明西方国家仍未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应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等多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这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面对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新中国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便更好地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这说明新政府非常注意争取国际支持,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件(共16张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件(共16张PPT)

【立意与点拨】
本题考查台湾问题的相关 内容,考查考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并根据“万隆会 议”所透漏的时间信息排除无关选项。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中国愿同美国谈 判”“中国尤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的 信息说明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 决,故D项正确。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 确定于1979年,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正式确立于1954年,排除B项;C项表述
强化训练
(点此链接)
易错防范
防范一
缺乏处理历史信息的技能和方法 一道选择题的情景材料往往含有多层信息, 考生应结合标点符号、连接词等对材料进行 分层,全面获取信息,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森 林,漏掉信息造成错选。
【例1】
(2015·安徽·17)有学者评价: “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 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 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 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答案】 C
十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1
考 向 分 析
3
强 化 训 练
2
考 题 引 路
4
易 错 防 范
考向分析
高考命题继续将注重考查三大政治制度的特
点和意义,从现代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的政治 民主化进程;在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背景 下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注意联系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热点问题考查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也要从 和谐世界构建,中美、中日关系等热点角度, 分析理解现代中国外交发展阶段特点、政策 及成就。
【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6.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6.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

法》。
③基本情况: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加上此前的内 蒙古自治区,形成五大省级自治区, 100 余个自治州、自 治县。 ④作用:少数民族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三、“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 障。
(2)非法夺权(例如:革命委员会),党政机关瘫痪。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
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
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 织形式

一、理论及形成过程 (1)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 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
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2)形成过程:1981年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九 条方针”。《1982年宪法》规定设立“特别行政区”,使 “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一国两制”成为实 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 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 高权力属于人民。
④曲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 实亡。
⑤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
⑤曲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破坏了多党合 作制度;“文革”时期,民主党派被迫停止活动,政协工 作陷入瘫痪。
⑥发展:“文革”结束后,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得到恢复,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中共提出各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4)民族区域制度
①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②依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备考策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考近5年涉及的不多,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新政协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是考试命题的重点。

复习本单元要加强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注意不同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切实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适当联系必修二、必修三中与这一内容相关联的经济、思想等知识。

【重要考向】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条件(1)军事: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解放战争在全国基本取得胜利。

(2)理论: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3)筹备: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立了首都、国旗、代国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国初施政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2.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意义:①对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②对世界: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最重大的事件;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历史解释】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1)追歼残敌:至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2)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农民向国家交“公粮”。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单 元 概 览 内容
治的基本框架。三大改造完成,社会 主义制度确立 (2)“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民主 政治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 轨道
(1)新中国政治建设经历了确立、曲折发展和完善的历程,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 主旨 进步 (2)香港、澳门回归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的一步,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充分展示了我国综合国 力的不断增强
2.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 (1)完善宪法 ①十六字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1978 年宪法:恢复了
人大常委会 的日常工作。
③1982 年新宪法: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恢复了设立国家主席的 规定;加强了地方政权的建设,设立乡政府;扩大了基层 的民主。
(2)加强法制建设 ①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次把“依法 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正式写进了宪 法。 ②中共十六大召开时, 全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宪法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
(3)民主制度建设 ①政治制度:恢复人民政协的工作,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的方针。 ②民族工作: 1984 年,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 1956 年,与题干时间 1954 年不符,故 A 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是 1949 年新政协召开,故 B 项错误;人民政协 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 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表明政协职能转变为参政议政,故 D 项正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民主 选举进一步发展
逐步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 依法治国 构想形成
一国两制
成功实践于港澳
推动两岸 关系发展
1949—1956:过渡时期 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1976:文革十年 1976—1978:两年徘徊 1978后:改革开放新时期
针) ①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 3.发展到新阶段:
②目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③意义: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政建之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内容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确立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年法
政建之政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形成和发展
1.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政协性质、职能转变) 性质: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一、新中国的成立 ——根本前提 1、准备: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成立:开国大典 3、意义: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政建之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形成和发展
1.初步建立:194国被提上 背景: 议事日程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时间、地点: 1949年 北平 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 与会代表: 社会各阶层 ---具有广泛性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1和对外关系【课件】(44张)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1和对外关系【课件】(44张)
• 协商主体的地位不同:古代“君”居于主导地位,具有决定权,“臣”和“民”的地位是从属性的;而现代政 治协商在民主制度框架内进行,协商中的个人之间、党派集团之间都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每个协商主体都 享有生命、财产、言论等多方面的自由权利。(答出两点不同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民主法制得 到恢复和完善,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祖国统一大业获得巨大成就;实行不结盟 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 心的多边外交
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历程。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不仅建立了中国特色的 单元主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而且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下,中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
•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答案
解析
• 解析▶ 由材料中的“1956年”“中共八大” 可知,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开始进 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材料中刘少奇 强调“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说明法制建 设要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故选C项;人民 代表大会制被确立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故A项错误; 材料的法制建设是围绕经济建设展开的,故B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项。
2(2%) 81(87%) 10(11%)
51(14%) 88(24%) 224(62%)
A.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B.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C.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D.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答案 专家解读 解析
【专家解读】
史料主旨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的变化
主题一 从大众传媒认识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

3.为了更好的宣传宪法,国家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之 所以确定12月4日这一天,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 月4日正式实施。下列关于这部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A.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 B.它确定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C.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适应了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供了一个创造 性的指导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是“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 的成功实践。 ②从《告台湾同胞书》到邓小平多次谈话:“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逐步形成,其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 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③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 祖国统一 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 国统一
01 自主学习区
知识成串· 记得更快
02 认知深化区
史料印证· 学得更清
03 综合提能区
纵引横连· 掌握更全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轻巧识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辨析比较——《共同纲领》与《宪法》
《共同纲领》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它 确定新中国的首都、国名、国旗和国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 则。因政协不是由普选产生的正式代议制机构,它通过的 《共同纲领》只起到临时宪法作用,不是正式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是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的。延 续了《共同纲领》的多数内容,在体现人民民主原则的同 时,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取代了政 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新课标-人教版

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新课标-人教版

第11讲 │ 要点探究
[2010·佛山质检] 1954 年,周恩来指出:“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 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 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第11讲 │ 要点探究
B [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建国初期政治制度建设情 况。 从中央政府的成员构成来看, 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 得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支持和拥护, 故属于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B 项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在 1954 年,据此分析 A、D 两项错误;“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是 1956 年提出来的,C 项错误。答案为 B。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11讲 │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及祖国统一大业
第11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及 祖国统一大业
第11讲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 考点 1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 (1)1949 年 9 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 国,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 , 共同纲领 》 确立了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 (2)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1讲 │ 考点梳理
(2)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澳门回归:________年 12 月 20 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 1999 门行使主权。 [特别说明 ] 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其一不能作为我国 的一种民主政治制度来理解,它主要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适用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地区;其二 要注意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成因,一国两制下享受 的权力不同,这突出表现为台湾回归祖国后成立特别行政区可 以保留军队,但都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之下的行政区域。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整合提升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整合提升

当代杰出政治家事迹介绍
邓小平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动香港、澳门回 归祖国;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江泽民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胡锦涛
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05 知识点整合与能力提升方法
梳理时间线索,构建知识体系框架
02 分析政策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加深对历史背景和 时代特征的理解。
03 通过比较和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
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01
关注当前与历史相关的时事热点,了解最新动态和 发展趋势。
02
将时事热点与历史知识点相结合,进行分析和解读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水 平。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着许多 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气候变 化、网络安全等。中国积极采取 应对措施,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践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各国应该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发 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谢谢聆听
政治制度演变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01
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如工农兵代表苏
维埃、参议会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02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03
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如加强基层自治、推进依法治国
等。

高一历史复习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精)

高一历史复习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精)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历了50年代的建立、十年文革的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完善三个重要阶段。

“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港澳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同时这一构想也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50年代的建立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时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创建: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从1949~1954年,“政协”代行“人大”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职权职能发生变化: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成为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发展新阶段:(1956年“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标志着共产党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届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4、进一步完善(1982年“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确立的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过程:(1、1949年《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走向高考·历史
人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 外关系
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
时空坐标 知识网络
主干整合 精华模拟
时空坐标
知识网络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2.第二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美关 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美侵越失败, 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迫使美调整战略和对华关系;中国 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国际地位得到逐步提高,成为不可 忽视的力量;美国的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 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1979 年, 中美正式建交。
二、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1.50 年代中期向苏联“一边倒” 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当时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它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当时的世界分为两大 阵营,中国站在社会主义苏联一边,是维护自身利益、维护 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2.60 年代“两个拳头出击” 60 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 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 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为捍卫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 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3.70 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70 年代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出“苏 攻美守”的局面,美国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而苏联严重威 胁着中国的安全;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构想,改善 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自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单元整合课件 新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单元整合课件 新

二、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1.50 年代中期向苏联“一边倒” 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当时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它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当时的世界分为两大 阵营,中国站在社会主义苏联一边,是维护自身利益、维护 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2.60 年代“两个拳头出击” 60 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 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 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为捍卫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 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 外关系
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
时空坐标
主干整合
知识网络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80 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 由于美苏互有攻守,加之第三世界崛起,和平与发展成 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 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美处于 对抗状态。原因:美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 家的全球霸权政策,这期间,美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侵朝、 入侵台湾海峡。
(3)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民主集中 制原则组织和活动;资产阶级议会制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和 活动。 (4)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中国 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资产阶级议会制则采取两 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近年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近年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的全部内容。

专题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

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D.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本质上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所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故A项正确;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与否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并不能推导出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故D项错误。

]2.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做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

”为此,中共的政策是( )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B[新政协第一次会议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的政策是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故B项正确;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不是取消各民主党派,故C项错误;进行基层选举是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资讯
一、新材料 新视角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 中国历史上) 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 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 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 地区扩张;可是, 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 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 内地,统治过中原。 现象, 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 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 甚至极少。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 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 迫的民族, 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 苦结成了战斗友谊, 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 到了解放。 到了解放。
3.中美关系的转折 3.中美关系的转折 1948年杜鲁门说 年杜鲁门说: 材料一 1948年杜鲁门说:“世界正处于大变动 当中,革命正从大多数‘无所为’ 当中,革命正从大多数‘无所为’的国家蔓延 开来,共产主义正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自 开来,共产主义正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自 由的方针再次受到挑战。 由的方针再次受到挑战。这一次是来自一个新 的强大地区,即苏维埃俄国, 的强大地区,即苏维埃俄国,我们必须重新武 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盟友。” 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盟友。 ——《杜鲁门回忆录》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毛泽东说: 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毛泽东说: 年尼克松访华 “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 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 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对我们的政 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 策。”对周恩来说:“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 对周恩来说: 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 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影响 中国本着和 平共处五项 原则与20 20多 原则与20多 个国家建 交,大大改 善了中国在 国际上的处 境,提高了 中国的国际 地位
20世纪50 20世纪50 世纪 年代中期 60年代 至60年代 末
主要是 亚非拉 新兴民 族独立 国家
和平共 处五项 原则、 原则、 “求同 存异” 存异” 方针
(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预台湾地方事务。 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 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解读 叶剑英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叶剑英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上 述谈话中提出了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述谈话中提出了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提出国 共两党举行对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 共两党举行对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并提出统 一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保留军队, 一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保留军队,其社会经 济制度、生活方式也不会受到影响。 济制度、生活方式也不会受到影响。体现了当时中 国政府已本着务实的态度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国政府已本着务实的态度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已 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20世纪 20世纪 50年代 50年代 (新中 国成立 初)
主要是 苏联、 苏联、 “一边 东欧等 倒” 社会主 义国家
时间
国家 类型
指导 方针
原因
影响 中日、 中日、中 美关系正 常化,中 常化, 国同更多 西方国家 建交, 建交,扩 大了世界 影响
20世 20世 纪70 年代
发展同 美国、 美国、 美、日、 日本等 欧洲的 西方国 “一条线 家 外交
二、教学精彩片段 1.归纳法理解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制度 1.归纳法理解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制度 方法点拨: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内容多、头绪乱, 方法点拨: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内容多、头绪乱, 设置表格记忆整体性强、纲目清晰, 设置表格记忆整体性强、纲目清晰,能够增强 记忆效果。 记忆效果。 (1)民主政治的概念 民主政治是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 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是凭借 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 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 现平等、自由、 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 过程。为达到让社会愿意参与政治的公民,能 过程。为达到让社会愿意参与政治的公民, 通过一个特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机制, 通过一个特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机制,定期参 与重大决策, 与重大决策,以选出或更换政府的公职人员这
第三,问题解决的原则和立场不同。 第三,问题解决的原则和立场不同。德国统一是通过两 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经过谈判达成统一协议; 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经过谈判达成统一协议;朝鲜南 北方也正通过这一途径加快统一步伐; 北方也正通过这一途径加快统一步伐;台湾问题是中国 的内政,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的内政,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由中国人 民按“一国两制”的构想自己来解决, 民按“一国两制”的构想自己来解决,决不允许外国势 力加以干涉。 力加以干涉。
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我们 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 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在首要地位。 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在首要地位。” ——《尼克松回忆录》 ——《尼克松回忆录》 解读 上述两则材料明显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两 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材料一杜鲁门采取了强硬的 冷战政策,强调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而尼克松 冷战政策,强调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 采取了较为务实的外交政策, 采取了较为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排斥有共同的利 益但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中国。 益但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中国。然而二者实际上 又无本质区别, 又无本质区别,因为他们的政策都维护了美国的 国家利益。可见, 国家利益。可见,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的最 终目的。 终目的。
2.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国问题的区别 2.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 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 第一,问题的产生不同。后两者是二战和“冷战” 第一,问题的产生不同。后两者是二战和“冷战”的产 物,它们是根据二战期间或二战以后的一系列国际协议 形成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 形成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二战胜利 后,中国政府已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 中国政府已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 第二,领土和主权的性质不同。 第二,领土和主权的性质不同。后两者是国家与国家之 间的关系,领土和主权分属两个独立国家, 间的关系,领土和主权分属两个独立国家,都是联合国 会员国;而台湾和大陆的领土和主权都未分割, 会员国;而台湾和大陆的领土和主权都未分割,其本质 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个既定的目标,而必须运用一种受到约束, 个既定的目标,而必须运用一种受到约束,而且 是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权力, 是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权力,而这种约束来 自成文的法律文件宪法或不成文的习俗这样一个 共识。 共识。 (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包括全国人民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代表大会制度, 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体见下表: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体见下表:
②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 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 督和参政议政。全国人大的职能是履行最高立法权、 督和参政议政。全国人大的职能是履行最高立法权、最 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以及应当由最高 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③产生和组成方式不同。人民政协由协商产生,即由上 产生和组成方式不同。人民政协由协商产生, 届委员会协商决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 届委员会协商决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 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 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台湾 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华侨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组成。 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华侨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组成,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由选 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间接选举产生。 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间接选举产生。
单元总结
知识定位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宏观综合
1.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比较 1.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比较 (1)二者的联系: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 二者的联系: 要形式。 要形式。 (2)二者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性质不同。 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 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国家机构。 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国家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 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二者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 关的完整体系,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关的完整体系,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 2.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 叶剑英 方针政策》 摘录) 方针政策》(摘录) 1979年元旦,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 年元旦 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 告台湾同胞书》 国的大政方针……现在, 国的大政方针……现在,我愿趁此机会进一步 ……现在 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 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 政策: 政策: (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 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 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 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 统一大业……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美趋 守势,苏联陈兵 守势, 边境给中国造成 巨大压力, 巨大压力,中美 双方都有改善关 系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