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哲学1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发展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前期(教父哲学)后期(经院哲学)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前期(19世纪中后期)中期(20世纪前期)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1.古希腊罗马哲学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
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
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第二章: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
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
《论正统信仰和真理、异教徒议论大全》等。
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 提出哲学必须为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 学最高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认为应通过上帝的创造物 来认识上帝的存在。
25
---“奥卡姆剃刀”
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 “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 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 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 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应像用快刀子剃头发一样, 统统剃掉。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 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
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思想推论 出万物创造者的上帝的存在。
16
托马斯从灵魂不死的观点出发,大力宣扬“来世幸福”,认
为尘世生活的幸福并非最高幸福,最高幸福是对上帝的静观,
从而使灵魂得救。
这只有在来世、在彼岸世界才能做到,因而为争取现实生活
的幸福而进行斗争就是恶就是犯罪,最大的犯罪行为是异端
24
第三节:经院哲学的解体
“不可战胜的博士”---威廉·奥卡姆(1300-1350)
---十四世纪英国最彻底的唯名论者,认为存在都只是具体事物 的存在。由于参加反对教皇的法兰西科教团,曾被指控为异 端而被囚禁于阿维农教廷。后来越狱逃跑,受到与教皇作斗 争的德意志皇帝路德维希的保护,他曾对国王说,“你若用 剑来保护我,我就用笔来保护你。”
东西比上帝更伟大﹑更完善,那么,它就不仅仅存在于人 心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否则人心就能设想在人心之外 还存在着比上帝更伟大﹑更完善的东西,而这是绝对不可 能的。所以,上帝这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完善的东西就 “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中世纪主要哲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精选文档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年11月 13日-430年8月28日),古 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 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 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 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 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 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 源头
奥 古 斯 丁
托马斯·阿奎纳
制作人:y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中世纪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
总论 发展背景 发展历程 结语
总论
中世纪哲学的核心主题是企 图结合信仰和理性。哲学家 们力求使基督教信仰可以理 喻,并证明基督教和理性的 相容性 中世纪(5~15世纪)
发展背景
5世纪后,西罗马帝国逐渐瓦解,欧洲向封建 社会过渡。 在日耳曼人征服罗马的过程中,基督教得到 了保全,它成为中世纪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 的意识形态。 哲学和科学成了基督教神学的婢女或工具。 神与人、天国与世俗、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 题是中世纪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约翰·邓斯·司各脱
(John Duns Scotus,约 1265-1308 )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 苏格兰中世纪经院哲学家、 1214年~1292年。 神学家、唯名论者 英国唯物主义思想家、伟大 曾经大胆地提出了物质具有 的科学家。他的著作很多, 思维能力的推测。他认为, 著名的有《大著作》等。 上帝是万能的,它完全可以 赋予物质思维的能力。
发展历程
早期中世纪哲学(约400~1000),奥古 斯丁的思想占统治地位 中期中世纪哲学(约1000~1300), 是 经院哲学的全盛时期 晚期中世纪哲学( 约1300~1500),是 经院哲学的衰落时期。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历史长河中,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具有独特特征和深远影响的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以封建制度为核心,通过封建契约建立了君主与领主、领主与农民之间的等级关系。
本文将从封建制度、社会等级和经济发展等角度来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一、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封建制度在中世纪欧洲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
封建制度是一种农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特点是将土地划归领主所有,并赋予领主对其领地内的农民的特殊权利。
农民需要向领主交纳租税、徭役,并提供劳动力等等。
这种特殊的土地所有制和等级关系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二、社会等级与权力结构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按照等级划分,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体系。
顶层是君主与君主家族,代表了最高的政治权力。
下层是封建领主,他们被赋予了土地所有权和封建特权。
农民则处于社会底层,他们生活在领主的领地上,进行农业生产,为领主提供租税和劳动。
三、经济模式与农民生活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农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
大多数农民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他们需要承担领主所规定的徭役和税赋,同时还要供养自己的家庭。
农民的生活主要依赖农业生产,但由于生产工具落后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常常面临食物短缺和生活困境。
然而,封建农民的生活并非完全没有改善。
他们常常通过与领主的互动来获得一定的保护和福利。
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农民则提供劳动和税赋。
在某种程度上,封建制度为农民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生计保障。
四、文化与思想传承封建社会中也有一些积极的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和思想的传承成为封建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修道院是封建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中心,传播着宗教信仰和知识。
修道士们通过抄写古代经典,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五、封建社会的衰落与影响封建制度在后期逐渐式微,代之以城市化、商业化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新的社会经济模式和权力结构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封建社会。
然而,封建社会的影响仍然存在于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中。
中世纪封建制度
中世纪封建制度中世纪封建制度是指在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陆上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体制。
该制度基于封建主义的观念,通过分封土地,契约关系和等级制度来规范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本文将对中世纪封建制度的起源、特点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起源中世纪封建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1至12世纪的欧洲。
当时,欧洲整体政权的削弱导致中央政府无法有效管理广阔的领土。
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和维护安全,土地主们开始向较强大的贵族寻求保护,并通过与其建立契约关系来确保土地的使用权。
这一过程逐渐演变为封建制度的形成。
特点中世纪封建制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封建关系:封建制度的核心在于封建关系的建立。
贵族作为封建领主,将土地分封给佃农、农奴或小型贵族。
居民在享受土地使用权的同时,需要向封建领主提供农产品或服劳役以示忠诚。
这种层级制度既稳定了社会秩序,又促进了经济交流。
2. 领地制度:封建领主将自己的领地分割成小封地,然后封给不同的居民。
每个封地都形成一个小型的社会组织,由领主负责管理和维持治安。
封地上的居民依附于领主,同时享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
3. 家族传承:封建制度注重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领地通常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传承给下一代。
这种家族传承的制度保障了领主权益的代代相传,也增加了社会稳定性。
影响中世纪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社会秩序与稳定:封建制度通过等级关系和契约约束,确立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
各个封地内部的百姓和领主之间建立了互助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减少了冲突和战争的发生。
2. 经济生产:封建制度鼓励了农业的发展。
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为基础,勤劳耕种以提供农产品。
土地主则为农民提供保护和基本生活条件。
这种农奴制和庄园经济的模式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 社会等级与影响力:封建制度给予贵族和领主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
封建贵族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并通过领地的掌控来获取财富和权力。
同时,他们也承担着保卫领地和居民安全的责任。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及其发展轨迹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及其发展轨迹中世纪是指从公元5世纪开始,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之前的一个时期,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封建社会出现了,并且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构成了当时欧洲的社会形态。
一、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制度为特征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时期,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非常清晰,主要分为三个等级:贵族、神职人员和平民,从而形成了一种等级制度。
贵族是这个社会中的特权阶层,拥有最多的土地和财富,并享有政治和军事上的特权。
神职人员主要是教士和修道院成员,他们享有天主教会的权力和特权。
而平民则是普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这三个等级之间的主要联系是主从关系,被一个等级的人控制着,而且不能轻易跨越等级。
在封建制度中,地主把土地分给佃农使用,佃农做工交纳地租,并且在战争时要为地主出征,以表现对地主的忠诚。
而地主则要保护佃农免受敌人的侵害。
在这种关系下,两个阶层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
这个制度一直持续到中世纪后期,直到近代国家的建立。
二、封建社会的阶段发展在中世纪,封建社会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影响。
这些阶段包括:1.9世纪后期至11世纪初期,封建社会在欧洲出现。
在这段时期的封建制度中,贵族结成联盟,形成一个统一的领主,领主之间进行战争和争权夺利。
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军事化,许多贵族本身也是骑士。
在这个时期,财产和权力都集中于少数贵族手中,而平民很少有任何财产和特权。
2.在11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出现了城市的兴起。
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使平民阶层有了新的机会获得财富和权力。
随着城市的增长,商人、工匠和手工业者的阶层也开始崛起,并且在城市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他们也有了相对自由的生活和发展的机会。
3.私人财产的发展和封建领主的衰落,导致了14世纪后期和15世纪早期封建社会的瓦解。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中央政府和议会的兴起以及国家的集权化。
类似于英国和法国这样的国家出现了,他们取代了传统的封建领主,并开始实施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第二部分 中世纪哲学
早期唯名论者
1、贝伦加里 2、罗瑟林 3、阿伯拉尔
1、贝伦加里
最早的唯名论者是法国神学家,图尔的贝伦加里 最早的唯名论者是法国神学家,图尔的贝伦加里 (1000—1088年),他具有理性主义的倾向, (1000—1088年),他具有理性主义的倾向,主张在 一切方面都应该运用“辩证法” 一切方面都应该运用“辩证法”(按照中世纪的 术语,辩证法就是逻辑学) 术语,辩证法就是逻辑学)。他把厄里根纳关于理 性和权威相互关系的原则运用于实践, 性和权威相互关系的原则运用于实践,主张把理 性置于权威之上, 性置于权威之上,而不是使理性屈从于权威。这 种倾向使他自觉不自觉地对基督教的正统教义 作出了异端的解释。他认为“ 作出了异端的解释。他认为“实体只能是为外 部感觉所感知的东西” 部感觉所感知的东西”,所谓一般实体或共相是 没有的。这就否定了实在论者关于一般或共相 是独立的客观实在的观点。
教父哲学的早期代表
1、德尔图良 2、奥利金
1、德尔图良的生平
德尔图良(约160—220)基督 德尔图良(约160—220)基督 教教父,拉丁神学的创立者。 生于北非迦太基城一个异教罗 马人家庭。约 195 年入基督教。 后一直从事护教方面的写作, 是第一个用拉丁语写作的基督 教教父,有拉丁教父之称。他 对希腊哲学持强烈批判态度, 斥之为异端,推崇信仰,贬低 理性。他本来支持正统教会, 约在207年,因对正统教会彻底 约在207年,因对正统教会彻底 失望 ,转而支持孟他努派。
西方哲学史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制作人:靖玉新 2008年 18日 2008年5月18日
第二部分
中世纪哲学
从公元五世纪末西 罗马帝国灭亡 (476年),到十 476年),到十 七世纪中叶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0年)为止, 1640年)为止, 是西欧封建社会时 期。
中世纪主要哲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堂 识真理,认识真理就是认识
神。
▪ 奥古斯丁以其丰富的思想和
▪ 思想体系:有着很明显的新柏拉图 聪颖的思辨能力为基督教建
主义的色彩;看重永恒而形上的事 物,轻视感官可及的事物;看重理 论性的冥思,轻视实用的知识为此 生的必须和无奈;坚持要借着从感
立了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完 整体系,对西欧中世纪哲学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编辑ppt
9
经院哲学
▪ 经院哲学是为基督教神学作论证的,是西欧封建社 会的官方哲学 ,其内部存在着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 论。
▪ 唯实论代表经院哲学的正统派,它认为一般概念先 于个别事物,个别事物由一般概念所派生;代表人 物:安瑟尔谟
▪ 唯名论则是其反对派,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 的存在,一般概念不过是表示一类个别事物的名称 或符号。代表人物:洛色林和阿伯拉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托马斯无疑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托 马斯主义不仅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 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最全面的体 系。
▪ 主要著作:《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 《论存在与本质》、《论自然原理》、
《论真理》、《波埃修<论三位一体>注》、
编辑ppt
12
托马斯·阿奎纳主张
▪ 托马斯·阿奎那从变化的现实世界出发,把亚里士多德提出 的“第一动因”与基督教信仰中的神结合,运用亚里士多德 的潜能与现实的思想来分析存在,认为在非存在与现实存在 之间,潜能是未确定的存在,还未曾具有形式,是未实现的 存在。
▪ 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 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 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 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 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 源头
编辑ppt
7
中世纪主要哲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约翰〃邓斯〃司各脱
(John Duns Scotus,约 1265-1308 )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 苏格兰中世纪经院哲学家、 1214年~1292年。 神学家、唯名论者 英国唯物主义思想家、伟大 曾经大胆地提出了物质具有 的科学家。他的著作很多, 思维能力的推测。他认为, 著名的有《大著作》等。 上帝是万能的,它完全可以 赋予物质思维的能力。
经院哲学的衰落
约翰.邓斯·司各特认为神的意志绝对自由,人的有限理性不可能理解神。 宗教信仰与理性的分离导致对神学的怀疑,威廉(奥康的 )主张一切知 识以事实为标准,宗教信仰的内容不可能成为理性探究的对象。承认不 可能靠理性维护宗教信仰。 这时哲学家探讨的问题发生了变化,哲学讨论的问题转向神与世界和人 的关系:神的一体三位之间关系,人的灵魂的功能,神恩的地位及其与 人的善行、自由意志的关系,神是否预知人的自由意志的选择等。这反 映出人们在神学体系中力求扩大人的地位的思想。在基督教内,传统神 学与教会权威的没落还体现为思辨神秘主义的兴起。 14世纪初,德国多米尼克会修道僧弗赖堡的犹崔奇从新柏拉图哲学出发, 称人的灵魂中心直接受神光照,是神圣的安息之所,为其后的思辨神秘 主义奠定了基础。
主要著作:《忏悔录》、 《论三位一体》、《上帝之 城》、《论自由意志》、 《论美与适合》
奥古斯丁
奥 古 斯 丁 教 堂
思想体系:有着很明显的新柏拉图 主义的色彩;看重永恒而形上的事 物,轻视感官可及的事物;看重理 论性的冥思,轻视实用的知识为此 生的必须和无奈;坚持要借着从感 官的奴役得解放以达于灵魂的化。
奥 古 斯 丁
托马斯〃阿奎纳
制作人:yh
论中世纪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
总论 发展背景 发展历程 结语
《人生哲学》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人生哲学》综合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理论化2.生命活动的历程3.哲学世界观4.辩证唯物主义5.革命乐观主义6.社会实践社会化7.阶级8.现实生活二、单项选择题1.C2.C3.A4.B三、名词解释1.人生就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同时也改造自己的整个生命历程,即个人一生中全部实践活动的总和。
2.人生观就是生活于一定社会条件和环境中的人们,依据一定的世界观和生活经验,对于人生的目的、价值和道路等重大问题所形成的根本看法、信念和态度。
3.人生哲学就是关于人生观的学说,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人生观。
四、简答题1.第一,无产阶级人生哲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
第二,无产阶级人生哲学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的目的。
第三,无产阶级人生哲学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第四,无产阶级人生哲学以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为人生态度。
2.第一,揭示人生的本质及其规律,科学地回答有关人生的重大问题,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生理论体系,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第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剥削阶级人生哲学,引导人们自觉地抵制和清除腐朽的人生观念的影响,提高实践科学人生观的自觉性。
第三,为人们尤其为青少年指明人生的方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培养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
第四,吸取旧人生哲学中一部分积极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无产阶级的人生哲学。
3.学习无产阶级人生哲学的意义有:第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有利于人们增强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艰难困苦和坎坷曲折。
第四,有利于青年较为顺利地过渡为成熟的社会人,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时代的挑战。
4.第一,能动性。
第二,阶级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
第四,相对独立性。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发展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前期(教父哲学)后期(经院哲学)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前期(19世纪中后期)中期(20世纪前期)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1.古希腊罗马哲学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
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
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封建社会盛行的时代。
封建制度是一种农奴社会与奴隶制度过渡期的产物,它通过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封建关系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这个社会里,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封建制度的主导和影响。
一、封建体系结构封建社会的核心是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
封建领主拥有土地和权力,农奴则为他们服务并支付租金和农产品。
封建体系按照等级分布,最高层是国王或皇帝,其下是封建领主,再下是骑士、农民和农奴。
二、封建领主和农奴的关系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是封建社会的核心。
领主向农奴提供土地和保护,而农奴则劳动和支付租金或农产品作为回报。
农奴在领主的领地上生活和工作,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没有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力。
三、封建制度的经济特点封建制度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主。
在领主的领地上,农奴负责种植农作物、放牧牲畜和提供劳动力,而封建领主则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土地是封建制度的核心资源,封建领主依靠土地收入来维持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四、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封建制度的政治结构以封建王国为核心。
国王是最高统治者,而封建领主则是国王的臣属。
领主与国王签订盟约,向国王效忠并提供军事支持。
国王掌握最高的权力,但他依赖领主的支持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五、封建制度的文化特点在封建社会中,宗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是欧洲最主要的宗教,教会在封建领地中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教士在社会中享有高地位,他们参与政治决策,并为人们提供精神和道德指导。
总结: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以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土地、劳动和保护的交换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具有特殊的特点,成为当时欧洲社会的主导体系。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社会秩序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社会秩序在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是社会组织和秩序的基石。
封建制度建立了一个由君主、领主和农民组成的等级制度,这种社会结构对于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核心原则和社会秩序的运作。
一、封建制度的核心原则1. 君主权威: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中,君主是权力的最高源泉。
各个领主和农民都认可君主的统治地位,而且君主的权威是无可置疑的。
君主在政治上具有最终决策权,并通过封爵来授予领主权力和财富。
2. 领主主权:封建领主是封建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他们作为君主的亲信,承担着领土的管理和防御的责任。
领主通过分封土地来授予部下这种权力,并期望他们在农民和农田上支持他们的统治。
领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3. 农民的奉献:农民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封建社会中,农民以农田和劳动力作为贡献,为领主提供税收和劳动力。
农民在领主的保护下,享有使用土地和生活的权利,但同时也需要对领主服从和效忠。
二、社会秩序的运作1. 封建等级体系:封建制度构建了一个严格的等级体系,从君主到领主再到农民,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责任和地位。
君主和领主负责管理和保护全国的安全和福利,而农民则为领主提供税收和劳动力以换取保护和生活权益。
2. 领土管理和安全防御:封建领主负责管理和保护自己的领土。
他们通过在不同地区设立封建领地来确保领土的管理,并通过雇佣骑士和组建军队来保护领土的安全。
这种领土管理和安全防御的机制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3. 封建契约和忠诚:封建制度中的领主和农民之间建立了封建契约,其中农民承诺为领主提供劳动力和税收,而领主则承诺为农民提供保护和生活权益。
忠诚是封建制度中的核心价值观,农民需效忠于领主,而领主则需效忠于君主。
这种互相依存和契约关系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
三、封建制度的影响1. 社会稳定:封建制度提供了一种清晰的社会秩序,各个阶层之间的责任和义务都得到明确界定。
高中一年级历史课程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高中一年级历史课程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封建制度的时期,这种社会结构深刻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每个人。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全面阐述这一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一、经济结构1. 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导经济形式。
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通过耕种土地来维持生计。
封建领主通过领地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农民则要向领主支付一定的租税和劳动。
2. 封建领地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土地被封建领主称之为领地,领地的土地权益归属于封建领主,而农民在领地上耕种获得收成。
这种制度确保了领主拥有土地的控制权,同时也给予了农民相对稳定的生活条件。
3. 手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中,手工业和城市经济逐渐兴起。
手工业工坊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城市从封建领地脱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城市中的手工业者通过生产和贸易积累财富,城市也因此蓬勃发展。
二、政治结构1. 封建体系和封建等级封建体系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核心政治结构。
国王作为各个领主的首领,领主则掌控着自己的领地。
封建等级制度则是基于领地的层级划分,国王、诸侯、骑士和农民等组成了严格的封建阶级。
2. 亲属制度与诸侯关系封建社会中,亲属关系作为政治和社会关系的核心,也是维持封建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联姻和互相支持,不同的领主建立起广泛的亲属关系,形成复杂的政治联盟。
3. 封建领主的军事和政治权力封建领主是封建体系中的核心角色,他们控制着一定领地的经济资源和政治权力。
他们组织自己的军队,对领地内的农民实行军事统治,并参与国王的政治决策。
三、社会结构1. 封建领主与农民的关系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和农民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关系。
封建领主通过领地给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并要求他们支付租税和劳动。
农民依附于领主,为领主提供劳动力和财富。
2. 教会的影响力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督教教会通过信仰和宗教仪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与封建社会
中世纪与封建社会中世纪是一个历史时期,它跨越了西方历史的大部分时间,从公元5世纪开始,到公元15世纪结束。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封建社会也开始兴盛起来。
本文将探讨中世纪与封建社会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一、中世纪的社会结构中世纪的社会结构由三个主要的阶级组成:贵族、教士和农民。
贵族是社会的统治阶级,他们拥有土地并从农民那里收取租金和劳动。
教士是教会的一部分,负责宗教活动和教育。
农民是社会中最广大的阶级,他们为贵族和教士提供劳动力和税收。
二、封建社会的特征封建制度是中世纪社会的核心特征之一。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权力和财富的基础。
贵族通过封地制度控制土地,并将部分土地分给农民作为奖励或交换劳动。
农民则为贵族提供农业劳动和税收,同时享受土地的使用权和保护。
三、封建领主与农民的关系封建领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是封建社会的核心。
封建领主是土地的拥有者,也是社会的统治者。
他们对农民负有保护和提供稳定生活条件的责任,同时农民也必须向他们供奉贡品和服从指挥。
这种关系是以契约为基础的,双方都有权益和义务。
四、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封建社会并不只限于农村地区,城市的兴起也是中世纪的一个显著特征。
城市是贸易和商业的中心,也是人们追求自由和机会的地方。
城市居民是自由民,他们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并以商业和手工业为生。
五、中世纪的文化与知识中世纪是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时期。
教会在中世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推动了欧洲的教育和文化发展,也维持了社会的秩序和道德观念。
大学的兴起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场所,学者们通过研究和教育的方式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六、中世纪的矛盾与变革封建社会在中世纪达到了极致,但也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限制。
贵族与教士之间的权力争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逐渐削弱了封建体制的稳定性。
七、封建社会的衰落与现代社会的兴起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最终走向衰落,这一过程开始于公元14世纪,加速于15世纪。
外国哲学名词解释(2)
西方哲学:(英Western philosophy)在古希腊产生并在西方发展的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
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为古希腊罗马哲学;(2)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为中世纪哲学;(3)从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40年代为近代哲学;(4)从19世纪40年代以后为现代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奴隶制时期的哲学。
它接受了埃及与巴比伦文化的遗产,摆脱神话而产生。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公元前7至前6世纪,集中研究宇宙的本原问题。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以“水”、“无限者”、“气”为宇宙本原。
认为本原产生万物,万物又回归本原。
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以“火”为世界本原,认为逻各斯是宇宙的规律性,提出朴素的宇宙变化的辩证法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万物的本原,认为数永恒不变,万物是数的摹本。
埃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提出,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存在”,“存在”是完整的、唯一的、不动的、无限的,现象则是变化的。
后期的自然哲学家又提出“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以探求宇宙的本原,并提出“奴斯”促使“种子”产生变化、运动并构成无数的宇宙和具体事物。
(2)(2)公元前5世纪,研究重点由自然转向人。
这时的智者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道德与法律是由人的意见约定俗成的。
高尔吉亚则提出没有什么东西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即使可以认识也无法传达给别人。
苏格拉底主张有客观真理,人有认识事物的可能,并运用归纳法下定义。
(3)(3)公元前4世纪,进入系统化阶段。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与现象世界相对立的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现象世界则在变动中,是不真实的现象世界分有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理念论”,称“理念”为“形式”,认为事物的形式不能离开个别事物或经验而存在,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构成的。
中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中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人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唯物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承认世界本源是物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这里将唯物主义分为四种类型:
1、机械唯物主义: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霍布斯第一个系统
阐述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
变化和发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它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规律。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
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由此产生的社会被
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4、朴素唯物主义: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当然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总是把某种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的物质基础。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社会结构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社会结构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了封建制度的时期。
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地权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制度,为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它在欧洲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制度中的最核心的代表是封建主与封建臣。
封建主是封地的拥有者,他们将封地分配给封建臣作为封建契约的回报。
封建臣是封地的占有者,他们必须向封建主提供军事和经济上的支持,并为封建主提供军事和经济上的帮助。
封建主与封建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封地是封建主的财产,封建臣有义务为封地提供劳动和军事服务。
自古以来,封地就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结构的核心。
封地包含了农田、山林、草原等,以及农民、奴隶、农民和农田的附属品等。
封建主通过控制这些封地来获取收入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封建制度的社会结构是以封地为核心的。
在这个社会结构中,封地被划分为各种封地级别。
封地级别由土地的面积、农业生产能力、对外服务能力等因素决定。
封地级别的高低决定了封建臣的社会地位和地位。
封地级别越高,封建臣的社会地位越高,享受的特权和权力也越大。
在封建制度的社会结构中,封建主和封建臣占据了统治地位。
他们通过控制封地来获取财富和权力。
封建主通过收取农产品、征收赋税等方式来获取财富。
封地的农业生产由农民来完成,他们每年必须向封建主交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
在封建制度下,社会结构呈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封建主和封建臣是社会的上层阶级,他们享有特权和权力。
而农民、奴隶等被视为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低,经济地位弱。
社会的上层阶级通过控制封地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同时也限制了社会下层人民的发展。
封建制度在欧洲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很长时间。
它是中世纪欧洲社会运行的基石,也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逐渐暴露出了各种问题。
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封建制度逐渐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在中世纪欧洲广泛存在的社会与政治体制。
它由许多特点组成,包括封建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关系、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控制以及领地制度等。
本文将探讨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一、封建制度的起源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起源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政治权力分散到了地方领主手中。
在这个背景下,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在封建制度中,领主通过土地赐予、农民对领主的效忠以及阶级制度等方式来建立起权力体系。
二、封建制度的特点1. 土地赋予:封建制度中,地主将土地赐予农民,以换取农民对他们的效忠和服役。
土地赋予是封建制度的核心特征之一,也是地主与农民之间权力关系的基础。
2. 封建契约:地主与农民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即封建契约。
根据这份契约,农民必须向地主提供农产品、税收或劳动等,作为对土地使用权的回报。
同时,地主也要履行保护农民和提供安全的责任。
3. 领地制度:封建制度中,地主的领地通常由多个庄园和农田组成。
地主通过领地来获取财富和粮食,并且可以向领地内的农民征收税收或劳动。
4. 世袭制:在封建制度中,爵位、土地和权力通常是通过世袭传承的。
爵位会随着家族世代延续,这样地主可以将权力和财产代代相传。
三、封建制度的影响1. 社会结构:封建制度使欧洲社会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地主、骑士和农民构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地主拥有权力和财富,而农民则处于社会底层。
2. 经济影响:封建制度在经济方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农产品的分配和贸易方式。
地主通过农民的生产为他们提供财富,同时农民也从土地中获得生存所需。
3. 政治权力:封建制度下,地方领主拥有政治权力,而中央政权逐渐削弱。
这导致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力量分散,不同领主间形成了复杂的地方政治格局。
4. 文化传统:封建制度塑造了欧洲社会的文化传统,如骑士道精神和封建荣誉制度。
骑士精神强调勇敢、忠诚和荣誉,成为中世纪欧洲文化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哲学(总结)
一- 经院哲学
1.经院哲学的定义
基督教的哲学就是所谓经院哲学。
所谓经院哲学就是在教会的学院里面讲习的基督教哲学。
2.经院哲学的实质
一种宗教神学体系,用唯心论哲学来为基督教教义做论证,把哲学变成“神学的侍俾”。
3 经院哲学的地位
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
4 经验哲学的前身是所谓教父哲学
(1)关于教父哲学
最早的由教会神父们制定的基督教教条和对于这些教条所做的辩护。
(2)对比经院哲学与教父哲学
二者并无本质上的差别,教父哲学不过是经院哲学的准备。
而经院哲学则是在教父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系统化和更加繁琐的神学体系。
(3)教父哲学提倡盲目信仰宗教
最早代表人物:德尔图良“正因为它荒谬,所以我才相信”。
主要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天主教主教)主要著作《天城》他提出理性应当服从信仰,哲学应当服务于神学,只有神秘的自我认识才是哲学等观点; 他利用新柏拉图主义来论证上帝创世的基督教教义; 他宣传“原始罪恶”的思想; 他宣传宿命论和禁欲主义,要穷人只爱上帝,轻视物质生活,忘掉物质生活,不要反抗; 所有这些思想都是为教会的统治辩护,为封建社会的剥削辩护。
5 教父哲学发展为经院哲学的历程
随着封建剥削制度的加强,农民与被压迫农民不断反抗,展开了日益广泛有力的起义。
教会与统治者为巩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残酷镇压,在思想上企图统治奴役人民,教父哲学于是变成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大致从八至十世纪开始形成,十一世纪广泛发展,十三世纪最为鼎盛。
6 经院哲学的主要内容
利用哲学来为神学服务,利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来为基督教的教条和教义做论证,是基督教变成完整的神学体系。
7 经院哲学的主要特点
空洞烦锁的形式主义(咬文嚼字玩弄概念)
因此,人们把一切脱离实际的无谓的钻牛角尖咬文嚼字死啃书本只凭一般概念而不顾事实和实践的情形统称为经院习气或繁琐哲学。
8 经院哲学的主要工作
利用烦琐的方法来论证哲学。
它企图论证整个世界是上帝意志活动的产物,整个人类受上帝的意志支配。
它反对人去研究自然,教人期待上帝的启示,它一手抹杀实践经验,使人完全屈服与盲目的信仰,从而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9 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
托马斯:天主教会“圣徒”他是经院哲学体系的完成者
他绞杀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一切活生生的和有价值的东西,歪曲和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来为基督教神学做论证,为教会与封建统治做辩护。
他利用宗教思想来直接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他把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和宗教教义结合起来。
综上: 托马斯的神学体系是一种极端敌视科学和唯物论的反动思想。
它不仅在当时直接维持封建教权,而且在以后也一直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
在近代资本主义形成和开始的时期,它曾经是教会直接用来绞杀科学迫害先进思想家和反对进步的思想武器。
到帝国主义时代它更成为黑暗统治势力的精神支柱。
十九世纪末,罗马教皇正式宣布托马斯神学是天主教会的官方哲学。
它是支持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
现在部分帝国主义的思想家在天主教会的领导和号召下把它恢复,成为所谓新托马斯主义,用它为帝国主义的世界掠夺政策服务。
二反教会封建统治的“异教”和“异端”思想
1 “异教”思想的起源
这种思想从十一世纪起随着农民运动的开展而广泛传播起来。
尤为著名的是“卡塔尔”派。
2 “异教”思想的内容
这种“异教”思想表达了农民及被压迫的城市贫民的反封建思想。
它要求等级平等和废除封建义务,驳斥了教会的教条。
3 “异教”思想的地位
这种思想在当时动摇了封建教会的统治,因此教会与封建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镇压。
4 “异端”思想(即神秘主义思想)的起源
它从十一世纪开始流行起来
5 神秘主义思想的内容
反映一部分教会中的进步人士对于教会与封建统治的不满。
反对经院哲学的形式主义和繁琐的抽象论证。
反对人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思维。
6 神秘主义思想的地位
虽然有些观点显然是错误和有害的,但在当时却起着反对教会统治的暂时作用,特别是一些激进的神秘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过分敛聚和纵欲腐败生活,反对封建贵族。
这种神秘主义也可以算作封建制度的暂时的反动派。
三唯名论和唯识论的斗争
1 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思想斗争主要表现为未命名论和唯识论的斗争。
从经院哲学开始,这斗争漫长。
2 对于二者的比较
(1)关于共相和殊相的争论
(2)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也是为当时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的。
唯实论是教会的统治思想,它被用来给教会所规定的许多神学教条做论证。
而唯名论则往往是驳斥这些教条的。
唯名论者驳斥教会神学教条,对宗教迷信提出怀疑。
(3)中世纪唯实论代表——大教主安瑟伦,他提出了“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而唯名论者则认为:只有我们所感觉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所谓精神实体,是不真实的。
(4)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在中世纪后期就表现为科学和反科学的斗争。
唯实论宣传宗教迷信,是教会用来阻挠科学和自由思想发展的反动工具。
唯实论则是新兴的工商业阶层企图得到思想自由(反动宗教的专断)和发展经验科学的理论武器。
(5)十三世纪以后,城市工商业发展起来,激发人们研究技术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自由思想运动的兴起和唯名论哲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6)唯名论的代表人物: 苏格兰经院哲学家司各脱主张"二重真理"的理论,即是在承认神学的真理之外,还承认有哲学的真理。
(7)唯名论的代表思想:“奥卡姆剃刀"____奥卡姆提出要用剃刀把空洞的“形式”“概念”
统统剃掉。
他也主张“二重真理论”,要把信仰和知识的范围划分开来。
他主张教会权力只能过问关于“拯救灵魂”的问题,不能侵犯世俗的权利。
(8)司各脱与奥卡姆的后继者,形成司各脱派和奥卡姆派,展开以托马斯为代表的经院哲学的斗争。
这斗争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扩大唯物论的倾向,为近代科学与唯物论的发展做了准备。
附:1 宿命论
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意识,它宣传来世的果报,正是宣传宿命论。
2 基督教发展&分支
基督教本来有自己的组织。
(1)约公元二世纪,剥削阶级的代表渐加入基督教的组织,并渐取得领导地位。
(2)四世纪时罗马皇帝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家宗教。
(3)罗马帝国东西部发生对立,基督教中出现东部的希腊正教与西部的罗马天主教。
(4)封建制度建立发展,罗马天主教加强扩充自己的势力。
天主教会与新的封建主相互勾结,使自己也变成封建主,变成分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以罗马教皇为首的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组织便形成和发展起来。
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