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5B章 频率响应法5
5.频率响应法
1 V , = − ωT 1 + ω2T 2 U 1 ⇒U = V2 1+ 2 U ⇒ U 2 −U +V 2 = 0 1 1 ⇒ (U − ) 2 + V 2 = ( ) 2 2 2
Im
0
1 2 ω =0
1
ω = +∞
Re
ω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与虚轴负段 重合 的 直线。
G (s ) = s
G ( j ω ) = jω ∠G ( jω ) = 90° G ( jω ) = ω
Im ω =∞
G (s ) =
1 s
ω =0 0 Re
1 jω 1 G ( jω ) = ω ∠G ( jω) = −90° G ( jω ) =
Im
0
ω =∞ ω =0
l l
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法直接测得 解析法:根据传递函数求取
l
用 s=jω代入 系统的传递函数
R(s)
G (s)
C (s)
C(s) b m s m + b m −1s m −1 + LL + b1 s + b 0 G(s) = = R(s) a n s n + a n −1s n −1 + LL + a 1s + a 0 C(jω ) b m (jω ) m + b m −1 (jω ) m −1 + LL + b1 (jω ) + b 0 ⇒ G(jω ) = = R(jω ) a n (jω ) n + a n −1 (jω ) n −1 + LL + a 1 (jω ) + a 0 = A(ω )e jϕ (ω ) = U(ω ) + jV(ω )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响应法
Im
(K,0°)
0
Re
图5.5 比例环节乃氏图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机械学院——自动控制原理
L( )
0
( )
dB K>1
K=1 K<1
lg
0
lg
图5.6 比例环节的Bode图
作用:比例环节只改变原系统的幅值(K<1,降低;K > 1, 抬高),不改变原系统的相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机械学院——自动控制原理
➢ 乃氏图的绘制—— “三点法”
G(jω)= A(ω)ejφ(ω) →
A(ω):起止位置 φ(ω) :起止方向
起点:ω→0,[A(0),φ(0)] 终点: ω→∞,[A(∞),φ(∞)] 与负实轴的交点:令φ(ω) =-180°→ ωx
相位截止频 率或相位剪
切频率
则交点为[A(ωg),-180°]
注意:由φ(0) → φ(∞)的变化范围可判断乃氏图所在 的 象限。
2 ( )
1 ( )
图5.8 积分、微分环节Bode图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机械学院——自动控制原理
3. 纯微分环节
G(s) s
G( j) j e j90
传递函数与积分 环节互为倒数
Im
A()
(1)乃氏图 ( ) 90
起点:[0, 90°];终点: [∞, 90°]
0
Re
图5.9 微分环节乃氏图
I ( )
T 1 2T
2
联立消去ω可以得到实部和虚部 的关系式:
[R( ) 0.5]2 [I( )]2 0.52
故,惯性环节的乃氏图是圆心为点(0.5,j0)上,半径为 0.5的半园(ω=0~∞)。
(2)Bode图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第五章频率响应法
示。 这两条线相交处的交接频率ω=1/T, 称为振荡环节的无阻尼
自然振荡频率。在交接频率附近, 对数幅频特性与渐近线存在
一定的误差, 其值取决于阻尼比ζ的值, 阻尼比越小, 则误差越大, 如表5-4所示。当ζ<0.707时, 在对数幅频特性上出现峰值。根
一个单位长度。设对数分度中的单位长度为L, ω0为参考点, 则 当ω以ω0为起点, 在10倍频程内变化时, 坐标点相对于ω0的距离
为表5-1中的第二行数值乘以L。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图 5-4 对数分度和线性分度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表 5-1 10倍频程内的对数分度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图 5-7 比例环节的伯德图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2.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5.18)
(5.19)
由式(5.19)可见,它的幅频特性与角频率ω成反比, 而相频特性恒
为-90°。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5.20)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T), 则有
因此有
这表明φ(ω)是关于ω=1/T, φ(ω)=-45°这一点中心对称的。 用
MATLAB画出的惯性环节的伯德图如图5-14所示(T=1)。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图 5-14 MATLAB绘制的惯性环节的伯德图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5. 一阶微分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即 所以, 惯性环节的奈氏图是圆心在(0.5, 0), 半径为0.5的半圆 (
见图5-12)。 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率响应
∠G1G2 = φ1 + φ 2
两个频率特性互为倒数,幅、相特性反号,关于轴对称
1 G1 = G2
G1 = 1 G2
φ1 = −φ 2
20 lg G1 = −20 lg G2
为什么要用对数频率特性? (1) 相乘环节变为相加 (2) 典型环节可用直线或折线表示 Bode图: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开环幅频特性 开环相频特性
jQ
ω →∞
ω =0
P
A(ω ) =
1 1 + (ωT )
2
, 当ω从0 → ∞变化时,A(ω )从1 → 0
ϕ(ω) −tg −1 (ωT ),当ω从0 → ∞变化时,ϕ (ω )从00 → 900 =
系统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只要令传递函数中的 s = jω就可得到该系统的频率特性,就是 G ( jω ) = G ( S ) S = jω 总成立。
-90°
ωc
10 -2
100
ω
0.1
1
2
-3
-180° sys4=zpk([-1/0.5],[0 -1/10 -1/0.1 -1/0.01],[100*0.5/10/0.1/0.01])
Bode(sys4);figure -270° Nyquist(sys4)
40( s + 1) G (s) = (20 s + 1)(0.5s + 1)(0.1s + 1)
频率分析 分析法 第五章 频率分析法
主要内容 频率特性的定义 Bode图和 Nyquist图的绘制 Nyquist稳定判据 主要要求 熟练绘制典型环节的Bode图和 Nyquist图 熟练应用Nyquist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响应法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频率响应分析中 ,可以大大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现代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第八版)》作者: Richard C. Dorf and Robert H. Bishop
01
频率响应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研究者开始 使用频率响应法来分析电气系统的稳定性。
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频率响应法的应用范
围不断扩大,分析精度和计算效率也不断提高。
目前,频率响应法已经成为自动控制原理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03
之一,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02
非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非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是研究非线性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由于非线性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不存在明 确的函数关系,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非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广泛应用于音频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等领域。通过分析非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 特性,可以揭示系统的内在规律,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02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作者:孙亮
03
《控制系统设计指南(第二版)》作者:王树青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数坐标图分析法
对数坐标图分析法也称为伯德图,通过将系统 的频率响应以对数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可以 方便地观察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变化。
在对数坐标图中,幅值响应和相位响应分别以 对数形式表示,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系统在不 同频率下的变化趋势。
对数坐标图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各种类型的系统 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对于非线性系统也可以 进行一定的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频率分析法
当幅频特性值用分贝值表示时,通常将它 称为增益。幅值和增益的关系为:
幅值
1
A ( )
增益
0
20lgA(w)
1.26 1.56 2.00 2.51 2468
3.16 10
5.62 15
10.0 20
15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图(伯德图)
频率特性就是输出、输入正弦函数用矢量表示时之比。
10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一、代数解析法
G(j)bamn((jj))m n abnm11((jj))nm11
b1(j)b0 a1(j)a0
P()jQ()
A()ej()
A() P2 () Q2 () () arctan Q()
对数幅相特性曲线(尼柯尔斯图)
将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两条曲线合并成一条曲线。横坐标为相角
特性,单位度或弧度。纵坐标为对数幅频特性,单位分贝。横、纵坐
标都是线性分度。
16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⒈ 比例环节: G(s) K
G(j)K
幅频特性:A() K ;相频特性: () 0
L()/ dB
5
频率特性的求取
C (s)s a js a js b 1 s1s b 2 s2s b n sn
n
c(t)aejt aejt biesit
即
css(t)aejt aejt
i1
a G (s )(s jA ) (s j)(s j)s j G ( j)2 A j
G (s)K(sz1)(sz2) (szm) n m (ss1)(ss2) (ssn)
自动控制原理05频率响应法
(2)通过截止频率c的斜率为-40dB/dec 宽度:2 c 3
假设系统是稳定的,并近似认为整个开环特性为-40dB/dec
则,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 s2
c2
s2
对单位反馈系统,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s) G(s) c2 / s2 c2 1 G(s) 1c2 / s2 s2 c2
相位裕度为0,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动态过程持续振荡。
1
(1
2 n2
)2
(2
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0 0.707 时,产生谐振
2
(
)
arctg
1
n 2
n2
令
dM
d
0
得谐振频率r
n
1 2 2
将 r 代入M表达式,得谐振峰值 M r 2
1
1 2
M= 2 时的频率值 B 称截止频率。
5
2
时域指标与二阶系统参数 ,n 有下面的关系:
% e / 12 100%
▪ 谐振峰值 Mr 和峰值频率r
谐振峰值 Mr 表征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Mr 越大,则系统的稳定性越差
1.0 Mr 1.4(0 : 3dB) 时,相当于有效阻尼比在(0.4~0.7), 系统可以获得满意的瞬态响应特性。
M r 1.5 时,阶跃瞬态响应将出现较大的超调。 M
Mr
r
tr
M (0)
开环幅频特性
G(
j)
(
K (1 j 1)( 2 j 1) ( m j j) (T1 j 1)(T2 j 1) (Tn
1)
j 1)
▪ 闭环幅频特性的零频值M(0)
对单位反馈系统,若系统为无静差系统,在常值信号作用 下,稳态时输出等于输入,有:
南京理工大学考研-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频域响应法
0
ω (0 )
积分环节的幅相曲线
3. 微分环节:G(s)=s
G(jω)= jω= ω∠π/2
G ( j ) , G ( j ) 90
j
ω (0 ) 0
微分环节幅相曲线
4. 惯性环节:G(s)=1/(Ts+1)
1 1 jarctg T 频率特性 G ( j ) e 22 1 j T 1 T
j
0 ω=∞
1/2 -45o
1 ω=0
ω=1/T
惯性环节
5. 一阶微分环节:G(s)=Ts+1
2 2ja rctg T 频率特性 G ( j ) 1 j T 1 T e
j
ω (0 ) 0
1
一阶微分环节
6. 振荡环节
1 G ( s ) 2 ( s / ) 2 ( s / ) 1 n n
j t
2 j
2 j
G ( jw ) A sin( t ( )) A sin( t ( )) c
A() G( j) () G( j)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线性系统的稳态输出是和输入具有相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其输出与输入的幅值比为 输出与输入的相位差
A s in t
系统
稳态输出
m m 1 b s b s b s b 0 1 m 1 m A C ( s ) G ( s ) R ( s ) n n 1 2 2 s a s a s a s 1 n 1 n
即: C ( s ) i
- s 8. 延迟环节 G(s) e
-j G(j ) e
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习题答案
ess2 200
4 310 34
8 310 34
ess2
8 sin(3t 310 ) 34
ess ess1 ess2 1
8 sin(3t 310 ) 34
三. 某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s(s2
20k s 10)
(k>0)
1).由奈氏判据判断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s
s(Ts
k 1)
k
1 s
1
当n(t) 2sin 3t时,N ( jw) 200
令en ( s)
k s(Ts 1)
kHale Waihona Puke E(s) N (s)en( jw)
k jw( jwT 1) k
,
当w 3时,en( j3)
k
(arctg 3 )
(k 9T )2 32
9T k
4 310 (代入k 4,T 1) 34
相频特性 (w) 180 0 arctg(0.8w) arctg0.05w
含有两个积分环节,起点在 1800无穷远处,
终点 w ,A(w)=0,在坐标原点。
两个积分环节,相角 1800 一个一阶微分环节,相角 0 ~ 900 一个惯性环节,相角 0 ~ 900 则总的相角变化 1800 ~ 1800 Nyquist曲线呈现凹凸特性。
(k Tw2 )2 w2
带入w=2
k
2
(k 4T )2 4
(
jw)
arctg
k
w Tw2
arctg
k
2 4T
900
解得:
k T
4,则G(s) 1
4 s(s 1)
开环频率特性: G( jw) 4
频率响应法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定义
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器、受控对象和反馈回路组成的闭环系统,用 于实现特定的控制目标。
控制系统分类
根据控制方式、控制参数和控制目标的不同,控制系统可分为多 种类型。
控制系统组成
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包括输入信号、控制器、受控对象、反馈回 路和输出信号等部分。
控制系统中的频率响应分析
案例一:电机控制系统中的频率响应分析
电机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具有广泛应用,如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频 率响应法可以对电机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 度和超调量等。
通过频率响应分析,可以优化电机控制系统的参数,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从而 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二: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频率响应分析
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对不同频 率输入信号的输出响应,通 常用复数形式的传递函数表
示。
频率响应法通过分析系统的频 率响应特性,可以得到系统的 稳定性、动态性能和噪声抑制
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频率响应法的应用场景
航空航天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频率响应法常用于分析飞行控制系统、 推进系统等关键子系统的动态性能,以确保系统在各种工 作条件下都能稳定、可靠地运行。
控制系统中的稳定性分析
1 2
稳定性定义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否恢复到原始状 态的能力,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
稳定性分析方法
稳定性分析主要通过分析系统的极点和零点分布、 计算系统的传递函数等手段进行。
3
稳定性分析应用
稳定性分析在控制系统设计、分析和优化中具有 重要作用,是保证系统性能稳定的关键步骤。
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频率响应法可以用于分析机器人的运 动性能和稳定性。通过对机器人的关节运动系统进行频率响 应分析,可以了解机器人的动态特性,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 迹和速度。
自动控制原理频率响应方法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频率响应方法知识点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中的重要学科,频率响应方法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将对自动控制原理频率响应方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频率响应方法简介频率响应方法是一种通过研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响应在频域上的特性,来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
它以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频率曲线和相频曲线来描述系统的频率特性。
二、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1. 幅频特性:幅频特性是指系统输出信号幅度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规律。
常用的幅频特性曲线有Bode图和Nyquist图。
2. 相频特性:相频特性是指系统输出信号相位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规律。
相频特性曲线常用的表示方法是Bode图。
三、频率响应的测量方法1. 振荡法:通过改变系统的增益,在系统中引入正反馈,使得系统产生自激振荡的方法。
根据系统的振荡频率和衰减因子可以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2. 步变法:通过给系统输入单位阶跃信号或单位脉冲信号,观察系统的响应曲线,根据响应曲线确定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四、频率响应的稳定性分析1. 稳定性判据:频率响应的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判断系统增益曲线和相频曲线的特性来实现。
常用的稳定性判据有:相角曲线通过180度时,增益曲线不等于0dB,且通过0dB时,相角曲线大于-180度。
2. 稳定性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频率响应曲线上的特征点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幅频特性曲线通过0dB时的频率为系统的临界频率,临界频率越大,系统的稳定性越好;相频特性曲线上的相角曲线通过-180度的频率为系统的相交频率,相交频率越小,系统的稳定性越好。
五、频率响应的设计方法1. 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增加系统的增益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常用的方法有增加增益裕度和相移裕度。
2. 改善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来改善系统的性能,如改变系统的临界频率、带宽等。
六、频率响应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频率响应方法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等于传递函数令s=jω。这一结论可推广到所有 。 频率特性等于传递函数令 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b0 s m + b1s m−1 + b2 s m−2 + L + bm−1s + bm G ( s) = a0 s n + a1s n −1 + a2 s n −2 + L + an−1s + an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在零初始条件下,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应的微分方程为
d n c(t ) d n −1c(t ) d n −2 c(t ) dc(t ) a0 + a1 + a2 + L + a n −1 + a n c(t ) n n −1 n−2 dt dt dt dt d m r (t ) d m−1 r (t ) d m−2 r (t ) dr (t ) =b0 + b1 + b2 + L + bm−1 + bm r (t ) m m −1 m−2 dt dt dt dt
G ( jω ) = 1 1 Tω = 2 2 −j 2 2 j ωT + 1 T ω ư) 极坐标法
G ( jω ) = A(ω )e jφ (ω )
当频率ω从0→∞变化时,可得到许多矢量,把矢量的端点连 接起来,同样可得到G(jω)的轨迹,两种表示方法之间存在如下 关系:
L(ω ) = 20 log A(ω ) 分贝(dB)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请注意 对数刻度和线性刻度的区别
ω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渐线积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第五章频率响应法
发展多变量频率响应法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需要发展多变量频率响 应法,以便更好地处理复杂系统的分析问题。
深入研究非最小相位系统
针对非最小相位系统的稳定性判断问题,需要深 入研究其频率响应特性,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
06
CATALOGUE
结论
总结频率响应法的要点与重点
01 02 03 04
频率响应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线性定常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响应 来评价系统性能的方法。
频率响应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频率响应法能够提供系统在整个频率范围内的动态性能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 系统的性能特点;通过分析频率特性,可以更容易地识别系统的稳定性和潜在 的谐振问题。
局限性
频率响应法主要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对于非线性或时变系统,其应用可能受 到限制;此外,频率响应法无法提供系统的时域信息,如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05
CATALOGUE
频率响应法的局限性与改进方法
频率响应法的局限性
01
频率响应法主要适用于线性时不 变系统,对于非线性或时变系统 ,频率响应法可能不适用。
02
频率响应法只能给出系统在正弦 输入下的稳态输出,无法反映系
统的动态行为。
频率响应法无法处理多输入多输 出系统,对于复杂的多变量系统 ,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析。
02
CATALOGUE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频率特性的定义
频率特性
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输出与输入之比,用复数表示的频率 函数。
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是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频率特性的解析表达式。
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
频率特性直接反映系统在不同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下的响应特性 ,与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密切相关。
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N(s)
例: R(s)
C(s)
- G(s)
(1).输入信号为正弦 r(t) A0 sin(wt 0) ,求扰动 n(t)=0时的稳态输出Css(t)。 先求闭环传递函数
(s) C(s) G(s)
R(s) 1 G(s) 然后列特征方程:1+G(s)=0,劳斯判据判稳。 如果系统稳定,则稳态输出Css(t)为:
Css (t) A0 ( jw) sin(wt 0 ( jw))
(2).输入信号为正弦 r(t) A0 sin(wt 0) ,求扰动 n(t)=0时的稳态误差ess1(t)。
必须判稳,只有稳定的系统才有稳态误差。
这时,求R(s)输入下的误差传递函数 er (s) ,
E(s)=希望输出-实际输出
一.比例环节
传递函数为G(s)=k
频率特性为 G( jw) ke j 0
幅频特性为 A(w)=k
相频特性为 (w) 0
极坐标图和伯德图为:
L(w)(dB)
20lgk
(w)(度) 0.1 1 10 100
w
0
w
-30
Bode图
j
w=0
w
0k
w
极坐标图
二.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 G(s) C(s) R(s) 1/ s
1
e jarctgTw
T 2w2 1
幅频特性: A(w) 1
T 2w2 1
将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 G( jw)分解成实部ReG( jw)
和虚部 ImG( jw) ,并整理得:
Re G(
jw)
12 2
ImG(
jw)2
(1)2 2
Nyquist曲线:以(0.5,j0)为圆心,以0.5为半径的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线形系统频率响应法课件 精品推荐
频率特性的数学本质
1 U c ( s) 1 G( s) U r ( s) R1C1s 1 Ts 1
Aω 设u r ASint ,则 Ur(s) 2 s ω2 1 A U o ( s) Ts 1 s 2 2
u0 (t ) At A t / T e Sin(t arctgT ) 2 2 1 2T 2 1 T
例 : G ( s) K (1 2 s ) 1 1 K (1 2 s ) s(1 0.1s ) s 1 0.1s
最小相位环节和非最小相位环节
比例环节:G(s)=-K
惯性环节: G(s)= 1/(-Ts+1),式中T>0
一阶微分环节: G(s)= (-Ts+1),式中T>0 积分环节: G(s)= 1/s 微分环节: G(s)= s 振荡环节: G(s)= 1/[(s/ωn)2-2ζs/ωn+1]; 式中ωn>0,0<ζ<1 二阶微分环节: G(s)= (s/ωn)2-2ζs/ωn+1; 式中ωn>0,0<ζ<1
i1(t) R1 C1
稳态分量
A 1 T2 2Biblioteka Sin(t arctgT )
根据定义 A( ) 1 / 1 2T 2 , ( ) arctgT
频率特性写成一个式子
1 1 T
2 2
e
jarctgT
1 1 jT
1 Ts 1 s jω
1 1 频率特性 G( j ) e jarctgT 1 jT 1 2T 2
L( ) 20lg 1 2T 2
ω<<1/T, L(ω)≈-20lg1=0 ω>>1/T, L(ω)≈-20lgωT =-20(lgω-lg1/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4 rad s 0.707
(1) % 4.3% 3 3 ts n (2) 4 (3) I 型系统
1 2
% e
ts
100 4.8% %
3
essr 0
n
1
16 4 2
1.06S , 0.05
% 4.3% , ts 3
14
5.10.3 期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确定
高阶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
谐振峰值Mr Mr↑→ σ %↑
1 Mr , 350 900 sin
一般 Mr =1.1~1.4 对应ξ=0.4~0.7
超调量
0.16 0.4(M r 1) , 1 M r 1.8
图5.59 一单位负反馈系统
闭环系统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为
M () ( j)
闭环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为 20lg M ( ) 20lg ( j )
( ) ( j )
1
开环幅频特性
G( j )
K (1 j 1)( 2 j 1)( m j 1) ( j ) (T1 j 1)(T2 j 1)(Tn j 1)
9
(1)通过截止频率c 的斜率为-20dB/dec 宽度:2 c 3
假设系统是稳定的,并近似认为整个开环特性为-20dB/dec 则,开环传递函数为 K c G (s) s s 对单位反馈系统,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 s)
c / s G(s) 1 s 1 G(s) 1 c / s 1 c
13
n 2
0.5 , 40dB dec 穿o分贝线, c n
0.5 , 20 dB dec 穿o分贝线, c K n n dB 0.5 , 20 dec 穿o分贝线, c K 2 n dB 0.707, 20 dec 穿o分贝线, c K , 二阶最佳模型 2
M (0) 0.707 M (0)
0
M r
b
4
图5.60 闭环频率特性曲线
5.8.2 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
一阶系统
闭环系统为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 j )
闭环系统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为
M ( ) 1 T 1
2 2
C ( j ) 1 R( j ) Tj 1
1
1
实际工程中 采用经验公式 2 (0.5 ~ 0.1) c
3 (5 ~ 10) c
16
确定期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步骤:
(1) 中频段:给定 %和ts
计算出c、M r 选定2、 3
根据稳态精度的要求,确定低频起始段的位置(高度) (2) 低频段:
(3)低频段与中频段的过渡段:-40dB/dec或-60dB/dec的斜线 与-20dB/dec的斜线的交点频率 1 (4) 高频段: 3 作为转折频率,过 3 作-40dB/dec斜线,
选4 10c,过4作- dB dec的斜线。 60
由于高频段的幅值随频率的增加而衰减,对系统的动态性 能影响不大,因此,系统固有的频率特性的高频特性作为 期望对数幅频特性。
17
P181 5.24
(1)
K (5S 1) G(S ) S (10S 1)(0.25S 1) K (5j 1) G( j ) j (10j 1)(0.25j 1)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rctanT
闭环频域指标为
M (0) 1
Mr 1
r 0
%0
b 1/ T
阶跃响应时域指标为
ts 3T 3
b
( 0.05)
tr 2.20T 2.20 / b
5
二阶系统
闭环系统为二阶闭环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为
C ( j ) ( j ) R( j ) 1
Mr 1 2 1 2
1 1 1/ M r 2 2
M r M r 2 1 % exp 100% 2 M r M r 1
7
高阶系统(开环、闭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
谐振峰值Mr
1 Mr , 350 900 sin
性能指标:
L( ) 20 lg GH
40
dB
K
n 2
n c =0.707 n 2 0.707
0.05 0.5
lgn
2 4 10 20 40
20
= 0 , 63
M r 1,
b n
0 -20 -40
0.1
0.4
r 0
n
5
1
rad s n
G ( s) K c 2 2 s s
对单位反馈系统,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c2 / s 2 c2 G( s) ( s ) 2 2 2 1 G ( s ) 1 c / s s c2
相位裕度为0,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动态过程持续振荡。 (3)通过截止频率 c 的斜率为-60dB/dec
5.10.1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三频段”概念
低频段
低频段取决于开环增益和开环积分环节的数目, 通常指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在第一个转折频率以前的区段, 低频段决定了系统的稳态精度。
中频段
中频段指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在截止频率 c 附近的区段。 下面通过两个典型情况分析中频段以前的区段对闭环系统 动态特性的影响。
2
按给定精度复现输入信号的频宽 M
闭环系统的幅频特性表示稳态时输出输入的幅值比。 按规定的允许误差给定 值,在 M 频率范围内有
M ( ) M (0)
M 为按给定精度复现输入信号的频宽。
0 M 为低频段
带宽频率 b
闭环幅频特性 M ( )上,对应幅值等于0.707M(0)的频率b 称为 系统的带宽频率。 0 b 为系统的频宽 b 大,表明系统能通过的信号频率很宽,反应速度快; b 小,表明系统只能通过低频信号,反应速度慢,但抑制 输入端高频噪声能力强。 b 的确定要综合地考虑跟踪输入信号和抑制噪声的能力。 3
将 r 代入M表达式,得谐振峰值 M r
2 M= 时的频率值 B 称截止频率。 2
1 2 1 2
6
时域指标与二阶系统参数 , n 有下面的关系: / 1 2 tp % e 100% d n 1 2 3.5 tr ts ( 0.05, 0 0.9) 2 d n 1 n 给出闭环频域指标 M r , r 和 b 中的任何两个,可以通过解 出 , n 计算时间域指标;同样,给出时间域指标中的任 何两个,可以确定闭环频域指标。
闭环幅频特性的零频值M(0)
对单位反馈系统,若系统为无静差系统,在常值信号作用 下,稳态时输出等于输入,有: G ( j ) C ( j 0) ( j ) M (0) 1 1 G ( j ) R( j 0) 若系统为有差系统,在常值信号作用下,稳态时输出不等 于输入,有: C ( j 0) K M (0) 1 R( j 0) 1 K 通过零频值M(0)是否为1,可判断系统是否为无静差系统。 M(0)越接近1,则有差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小。
5.8 闭环频率特性与时域性能指标 5.8.1 闭环频率特性主要性能指标
G ( j ) ( j ) 1 G ( j )
R(s)
前面讲的都是闭环控制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
G(s)
C (s)
A( )e j ( ) M ( )e j ( ) 1 A( )e j ( )
0 0 0 0
=90 84.3
14 +78.7 =73.4
20(5S 1) (3) G ( S ) S (10S 1)(0.25S 1)
c 10 rad s k t s= 变小 c
0
0
18
P181 5.27
2 n 16 G( S ) S (S 2 n ) S (S 4 2 )
L( ) 20 lg GH
dB
-20
40
-40
20
0 -20
1
0.1 0.4 1 2
2
4 10 20
-20
3
100 200
4
400 1000
lg
c
40
rad s
-40 低频段 中频段 高频段 -60
-40
Mr T2 2 c M r 1 Mr T3 3 c M r 1 1 1
系统很难稳定
小结: 如果系统通过c 点的频率更陡,闭环系统将更难以稳定。 因此,中频段应该有较宽的[-20]斜率,该斜率越宽, c 系统的平稳性越好, 值应该满足系统快速性的要求。 11
高频段
高频段指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在中频段以后的区段 10c 这部分特性是由开环传递函数小时间常数环节决定的。 在高频段 G( j ) 1 由于高频段远离 c ,且幅值很低,因此对动态特性影响不大。 由于噪声的频率较控制信号的频率高得多, 所以高频区段的幅值越低,抗干扰的能力越强。
Mr↑→ σ %↑ 超调量 调节时间 一般 Mr =1.1~1.4 对应ξ=0.4~0.7
0.16 0.4(M r 1)
ts K
1 M r 1.8
c
2
K 2 1.5(M r 1) 2.5(M r 1)
1 M r 1.8
8
5.10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与时域指标
2 (1 2 ) j 2 n n
M ( )e j ( )
闭环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为
M ( ) 1
2 2 (1 2 ) (2 ) 2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