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退出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城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在不同弹性土地出让模式下的发展途径

浅析城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在不同弹性土地出让模式下的发展途径
采用弹性出让模式后,从前 期投入和厂房租赁费用两个方面 看,企业的投入均有所降低。
2.当地政府 该模式有助于增加园区企 业的入驻规模,提高入园速度, 当地园区易于形成集聚效益,税 收会大量增加,虽有返还部分,
但弹性出让模式经过测算,只需 多吸引13%的企业入驻,税收 和后期土地出让费用就超过一 次性土地出让获得资金。并且该 模式通过先租后让使得大量土 地使用年限并不会达到50年, 变相增加了土地收益。
(二)降低企业初期投入成 本,强化区域工业化竞争力
工业产品往往受市场等因
素影响较大,很多企业的寿命不 到50年,若采用弹性出让制度, 土地的出让年限可以是10年, 或是20年,那么土地的出让金 将会大大减少,不仅降低了企业 成立初期对土地的投入成本,还 可以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 生产经营,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 发展。同时,对于有潜力的优质 企业,成本的降低将会增加其发 展壮大的机会。因此,工业用地 推行出让弹性制,更有利于促进
五、弹性土地出让模式 实例分析
(一)实施线路设计 成立园区运营管理公 司——市场化方式获得园区土 地——政府给予土地弹性出让 政策支持——土地作为资本 金申请银行贷款一一建设园 区——企业入驻(政府根据建 设投入下发园区各行业企业税 收返还比例,规定最低亩产限 制)一一租赁期结束企业补交土
地出让金——园区管理公司代 收土地出让资金并协调土地部 门办理独立土地证。
总第254期| 67
模式
行政区 山东寿光
各地不同弹性土地出让模式政策文件列表
相关文件
《)
主要内容■■
租赁年限不得超过5年。
先租后让 广东广州
《广州市工业用地使用权先租赁后出让和弹性年期岀让 租赁年限不得超过10年,后续

退地调查报告

退地调查报告

退地调查报告退地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退地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退地现象在当前社会中日益普遍,对个人、社会和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和环境。

一、问题背景退地是指土地的退化和减少,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非法采矿等因素也对土地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了退地现象的加剧。

二、原因分析1.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地区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的退化和减少。

同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违法建设和非法占地等,也加剧了退地现象的发生。

2.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导致了土地退化的加剧。

干旱、洪涝和风暴等极端天气现象对土地的侵蚀和破坏,使得退地现象更加严重。

3. 环境污染:工业排放、农药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环境污染问题,不仅破坏了土地的生态平衡,还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和减少。

4. 非法采矿:非法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导致退地现象的加剧。

非法采矿不仅侵占了大量土地,还造成了环境破坏和生态灾难。

三、影响分析1. 经济影响:退地现象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土地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导致农业产量下降,工业用地不足,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社会影响:退地现象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问题的增加。

同时,退地还导致了土地流转和土地纠纷的增加,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

3. 环境影响:退地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土地的退化和减少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监管和管理,严禁违法建设和非法占地行为。

深圳工业用地政策分析

深圳工业用地政策分析
15
政策分析
其他政策
非政府鼓励工业用地建设一定量的配套住宅(居住产权),并 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但该物业可能面临一定的销售限制
十二、实行产业配套住房的流转机制。产业单位自行建设的产业配套住房,应当优先解决本单位职工的住房 问题,在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租住需求的基础上,房源仍有剩余的,产业单位可以面向周边的产业单位 整体出租,但不得面向社会个人出租。 十三、实行产业配套住房产权整体持有。利用产业用地配套建设的产业配套住房,其产权附属于该宗产业用 地,不得分割转让。情况特殊确需转让的,应当经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及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十四、实行产业配套住房租售并举。高端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除由产业单位自行提供产业配套住房 外,还可以由政府通过租售结合的方式提供产业配套住房。其中,以出租方式提供产业配套住房的,租金标 准不高于我市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以出售方式提供产业配套住房的,销售价格可以参照安居型商品房 定价标准加以确定;其他产业员工,则主要由产业单位以出租的方式提供其自行建设和筹集的产业配套住房, 租金标准由产业单位自主确定。 十五、实行严格的产业配套住房入住制度。产业单位应当合理设臵租赁入住条件,建立健全产业配套住房的
注:主文件以市政府1号文件为主,其他6个配套文件 分别由规划国土委、经贸信息委和住建局负责起草。
8
政策分析
租售比例
城市更新项目形成的工业楼宇分割转让租售比例不再受限于 50%:50%
土地合同已作约定:按 照土地合同约定 非城市 更新类 土地合同 未作约定 自用部份≧50% 非自用部份≦ 50%,经市政府批准可 分割转让的旧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 工业区已完成改造且改造主体自用建 筑;面积比例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百 50%的,非自用部份可以分割转让。 城市更 新类 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后形成的工业楼宇可分割 转让

上海市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典型案例

上海市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典型案例

一、概述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化大都市,其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工业用地转型也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

存量工业用地转型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相关案例的探讨对于其他城市的借鉴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将以上海市存量工业用地转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

二、上海市存量工业用地转型的背景和现状1. 上海存量工业用地的特点和问题上海市存量工业用地多为老旧厂房和狭小场地,部分存在污染和环境隐患,同时由于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这些工业用地的开发利用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2. 存量工业用地转型的需求和意义随着城市功能的更新和转型,上海需要通过存量工业用地的转型来满足新型产业的发展需求,提升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存量工业用地的转型对于城市经济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

三、上海市存量工业用地转型的典型案例分析1. 南汇新城产业园南汇新城产业园位于上海市南部,是一个以存量工业用地为基础的产业园区。

该园区在转型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环境整治和资源利用园区对污染源进行清理和治理,并利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实现了工业用地的环境整治和资源再利用。

(2)积极引进新兴产业产业园区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积极引进了新型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了工业用地的产业升级。

(3)公共资源共享园区在转型过程中注重了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了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提高了工业用地的资源配置效率。

2. 杨浦滨江产业发展区杨浦滨江产业发展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用地区。

其转型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厂区改造和功能优化通过对老旧厂房进行改造,提升了工业用地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形象,实现了工业用地的转型升级。

(2)科技创新和企业集聚产业发展区通过引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研发,实现了工业用地的产业升级和企业集聚。

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机制——以上海为例

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机制——以上海为例

【 基金项 目】教 育部 哲学社会科 学研 究重 大课 题攻 关项 目 ( 1 1 J Z D0 2 8) 、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重点研
究基 地 重 大项 目 ( 1 I J J DZ H( ) ( ) 7) 。
8 8 《 -溯察 2 0 1 4 年第6 期
L i r i a 1 h ] 3 i D 7 { NO 2 0 - 4
代 表性 的 区域 。l 9 9 3 年 中心城 区_ 丁业 比重 也在1 9 9 9 年 赶 超第 二 产业 ,并 强势 发展 ,
局 ,2 0 1 3)。在 城 市发 展 、产业 更 替进 程
政治 、经济 层 面研究 分 析 了西欧 老T 业地 首 次低 于周 边 区县 的 比重 ,第 三产 业 比重 失业 率 上升 、产生 新 的阶级 、商 会 和政 党 2 0 1 3 年 第 三产 业 比重达 6 2 . 2 %( 上海 统 计 国内在工 业用 地退 出方 面 的研究 起 步 中 ,中心 城 区释放 大量 T 业用 地 ,但 由
层 面 的 。由于发 展 阶段 不 同 ,区位 不 同的
T 业用 地退 路 径 各异 ,影 响其退 出路 径
【 中图分 类号 】T U 9 8 4 d o i : 1 0 . 3 9 6 9 4 . i s s n . 1 6 7 4 — 7 1 7 8 . 2 0 1 4 . 0 6 . 0 1 1 略 ,不 断提 升城 市 功能 优化 产 业结 构 ,调


导 言
整 土 地 利 用 格 局 。一 方 面 中 心 城 区 金 融 业 和 现 代 服 务 业 的发 展 需 要 更 多 的 空 间
控, 存量低效 ”的背景下 , 探寻合理的 T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工业园区通常具有明确的规划边界和功能分区,包括生产区、仓储区、研发区、办公区等。

在土地利用类型上,以工业用地为主,同时配套一定比例的商业服务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

就规模而言,工业园区的面积大小不一,有的规模庞大,涵盖多个产业门类;有的则相对较小,专注于特定的产业领域。

在地理分布上,工业园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区域,以便更好地吸引投资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二、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闲置与低效利用部分工业园区存在土地闲置的现象,一些企业取得土地后未能按时开工建设,或者建设进度缓慢。

同时,一些企业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厂房容积率低,土地产出效益不高。

2、产业布局不合理部分工业园区在规划时缺乏科学论证,导致产业布局混乱。

不同类型的企业混杂在一起,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效应,也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

3、土地供应与需求不匹配有些工业园区在土地供应上缺乏前瞻性,未能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供应土地。

导致在产业发展高峰期,土地供应不足,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在产业低谷期,又出现土地过剩的情况。

4、公共设施用地不足一些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工业用地的开发,而忽视了公共设施用地的配套。

如道路交通、绿化、污水处理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园区的整体发展环境。

三、造成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问题的原因1、规划不完善部分工业园区在规划阶段未能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

2、招商引资质量不高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招商引资的数量,对项目的质量把关不严。

部分企业实力不足,项目可行性差,导致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

3、监管机制不健全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土地利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问题。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的特征是多样化且分散集中。

一方面,由于沈阳中心城区作为较为繁荣的区域,吸引了大量工业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因此工业用地分布较为广泛。

沈阳中心城区的用地资源有限,导致工业用地分散集中,即各个区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核心工业区,工业用地分布相对分散。

沈阳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分布较为多样化。

根据城市规划和用地规划的要求,沈阳中心城区明确划分了工业用地区域,并且根据不同的产业类型进行了合理布局。

沈阳中心城区南部的浑南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该区域;而东部的沈河区则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该区域。

这种多样化的布局使得各个区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沈阳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布局还受到了交通条件和土地利用的限制。

由于沈阳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价格较高,工业企业在选址时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和土地成本。

一些交通便利、用地成本相对较低的周边区域成为了工业用地的热门选择。

这种局限性导致了工业用地的分布相对分散,同时也使得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密切相关。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的特征是多样化且分散集中。

这种布局方式既体现了工业用地的合理规划和分配,又考虑了交通条件和土地利用的限制,对于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于推进工业用地“退二进三”策略研究

关于推进工业用地“退二进三”策略研究

关于推进工业用地“退二进三”策略研究为了合理改善城市布局以及空间,协调城市产业结构,我国提出了退二进三的伟大城市发展构想。

退二进三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城市空间布局以及经济的顺利开展,促进了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但是在实际的城市工业用地退二进三策略实施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

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于推进工业用地“退二进三”策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城市工业用地退二进三实施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城市在工业用地退二进三实施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可行性性思路。

标签:工业用地;“退二进三”;策略研究退二进三通常是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鼓励濒于破产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从事第三产业的一种做法。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断加快,原有工业与商住混杂的城市空间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应通过加快实施退二进三,即将工业与商住功能分离,重新规划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城市工业用地退二进三紧迫性,研究城市工业用地退二进三基本原则,探讨城市工业用地退二进三主要策略,为我国城市在工业用地退二进三实施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城市工业用地退二进三紧迫性分析从一些国际上的大城市布局来看,国际性大城市在经济中心基本上没有污染型严重的工厂存在,经济中心往往主要是以高附加值以及新技术为主的企业为主,在这些高附加值以及新技术企业的周围往往是工业生产基地。

国际上公认的大城市一般都有着极为发达的第三产业,而第二第一产业的比例相对而言较小,尤其是纽约、伦敦、东京这些国际上公认的大城市,他们的第三产业比重甚至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而对于香港新加坡等类型的区域性的经济中心,他们的第三产业比重也超过了百分之七十。

通过以上对这些国际性以及区域性经济中心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国家实行退二进三的方针,对于调整我国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存量时代工业用地更新困境与创新实践——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存量时代工业用地更新困境与创新实践——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存量时代工业用地更新困境与创新实践——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摘要】存量更新时代背景下,工业用地作为城市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的核心载体,承载着城市转型发展的期望,也汇聚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国内发展水平前列的开发区,较早地探索产业用地更新。

本文在分析了园区产业用地现状及更新困境,回顾了发展历程,并对未来工业用地更新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土地资源愈发紧张,存量空间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

如何将“土地存量”转变为“发展增量”,通过产业用地更新释放经济发展强劲动能,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1]。

本文通过分析苏州工业园区工业用地发展现状、工业用地更新历程回顾,为产业用地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1.研究案例概括1.1 基本情况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总面积约278平方公里,连续七年获得位居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结果首位。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产业用地紧缺、空间效益不高、存量更新难度大的难题。

推动工业用地更新,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提供空间保障、政策支持,是苏州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重点。

1.2 现状问题及更新困境根据苏州工业园区2019年工业用地调查与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匹配结果,园区共有1239个工业地块项目、3184个工业企业,用地面积约49.08平方公里,占园区总面积的17.9%。

主要发展特征如下:一是空间效益差别大、低效企业贡献少。

3184个工业企业中,A类企业共550个(占比约17%),亩均税收约160万元/亩,以21%的土地贡献了63%的税收。

C、D类企业共1605个(占比约50%),亩均税收低于10万/亩,以40%的土地贡献了仅10%左右的税收。

二是地块开发强度低、片区发展不均衡。

从工业用地开发强度来看,整体开发强度不高,平均容积率为0.78,容积率低于0.5的地块占比接近40%;从空间布局来看,小于1公顷的地块约200个,主要分布于唯亭、胜浦等外围街道,呈现集中连片的分布特征,且基本为C、D类企业。

工业用地利用现状分析

工业用地利用现状分析

工业用地利用现状分析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建设工业及相关用途的土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资源。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用地的利用状况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业用地的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与建议。

一、工业用地的总体情况当前,工业用地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工业用地的总面积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工业用地的布局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地区工业用地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严重的供给不足。

其次,工业用地利用率不高,存在空置和闲置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此外,工业用地的污染问题也值得关注和解决。

二、工业用地的利用现状分析1.工业用地的布局不均衡在我国各地区,工业用地的布局存在明显的不均衡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工业用地过剩,导致部分工业园区存在闲置和空置情况,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工业用地供给不足的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工业用地的规划和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

2.工业用地的利用率不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是评价其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工业用地的利用率并不高。

很多工业园区存在用地空置的现象,部分企业也存在着低效用地的情况。

造成工业用地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规划和建设不合理,导致部分用地无法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问题,一些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用地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需要加强工业用地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利用效率。

3.工业用地污染问题工业用地的污染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由于工业生产的特殊性,一些工业用地的土壤、水源等受到污染,给周边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危害。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治理工业用地的污染问题,推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业用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工业用地布局不均衡的问题针对工业用地布局不均衡的问题,建议加强工业用地的规划与布局。

工业用地盘活腾退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为例

工业用地盘活腾退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为例

城镇规划50产 城工业用地盘活腾退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为例蒋维科摘要: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盘活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下阶段城镇发展主战场。

作为先发地区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面临如何有计划、有策略的进行盘活现有工业用地的问题,本文通过潜力梳理、分区引导、分类盘活、分路径实施等方式建立有效工业盘活路径,对其他片区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存量工业用地;苏州工业园区;分区引导;盘活路径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合作成立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其中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以下简称“高贸区”)面积约65.79平方公里,是园区面积最大、产业规模最大、经济总量最大的功能区,也是园区高端制造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担负着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主阵地和开放创新先行区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如何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背景下,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激励企业创新升级等方面,是高贸区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1 工业用地更新现状目前区内产业用地更新,除了金光产业园采用政府主导成片更新外,其余主要以零星地块更新为主,调整数量大、调整方向多元、调整内容复杂,既涉及用地性质调整,也包括用地兼容,还涉及开发强度调整等。

随着更新需求的日趋旺盛,用地更新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例如,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调整模式实施难度大,更新成本大,较难推广;而自下而上、企业为主的调整模式虽然可操作性强,但是比较零碎、只能是被动应对,且缺乏整体的统筹协调,与长远规划可能存在冲突。

因此,规范工业用地腾退盘活行为需要完善的顶层设计,目前苏州只是在管理规定层面出台了一些实施意见,但有关城市更新的实施办法以及细化的指南和实施细则尚未出台。

虽然苏州工业园区近期新出台相关文件主要解决工改工的相关更新问题,但体系化的相关更新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且与深圳、广州以及上海相比其城市更新政策、体制机制以及路径探索等仍有不足。

128、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机制——以上海为例

128、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机制——以上海为例

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机制——以上海为例*张盼盼摘要:工业用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

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逐步退出,或保留转向都市产业和创意产业,或整体拆除重建,不断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上海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的退出路径,分析工业用地退出的保障机制、运作机制和动力机制。

关键词:工业用地;退出路径;机制1.引言上海市2014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按照“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基本要求发展城市建设,这就意味着上海已将3226平平方公里作为未来建设用地的终极目标,按此计算,上海到2020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应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内①。

而上海要实现“四个中心”的发展目标,需要提升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对产业用地布局进行新的调整。

一方面中心城区需要腾出更多的空间发展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曾经占据中心城区的老工业用地闲置低效利用,在“增量有限,存量低效”的情况下,寻求合理的工业用地退出路径和高效的退出机制成为解决城市空间资源问题的必然趋势和重要途径。

国内外学者在工业用地退出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国外发达国家较早实现工业化,对工业用地退出方面的研究更为全面。

莱瑟姆(Latham)从物质空间层面研究了伯明翰布林德利地区的工业用地退出路径[1];哈德森(Hudson R)从社会、政治、经济层面研究分析了西欧老工业地区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经历的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产生新的阶级、商会和政党等问题 [2]。

我国在工业用地退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除了国外经验的介绍外,对工业用地的退出路径以及经济政策也做了一定的研究。

何丹比较分析了欧美国家工业用地退出过程中棕地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28)资助理与再开发的经验[3];李冬生以上海杨浦老工业区为例,主要研究了工业用地更新与调整问题,提出了使上海市杨浦区实现城市功能由“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转变[4];韩娇研究了深圳旧工业区改造中相关的土地政策问题,研究了旧工业区升级改造、功能置换和工贸混合利用中的土地政策问题[5]。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其土地利用状况备受关注。

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保障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工业生产用地、仓储用地、办公研发用地、配套服务设施用地等。

其中,工业生产用地通常占据较大比例,是工业园区的核心部分。

然而,在实际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闲置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企业在获取土地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开工建设或建设进度缓慢,导致土地长期闲置。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影响了工业园区的整体发展效率。

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企业自身的资金链断裂、市场变化导致项目搁浅,也可能是前期的规划不合理,对企业的需求评估不准确。

其次,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一些工业园区在建设初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土地布局不合理,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产业集聚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例如,有些企业的生产车间占地面积过大,而实际产能却较低;还有些企业的仓储设施分散,未能实现集中高效管理。

再者,土地用途变更问题不容忽视。

部分企业在获得土地后,未经审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将工业用地用于商业开发或其他非工业用途,这严重违反了土地管理法规,也破坏了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

此外,工业园区的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园区在规划时,过于注重工业生产用地的供给,而忽视了配套的生活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医疗等设施的用地需求。

这不仅给园区内的企业员工带来生活不便,也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影响了园区的长期发展。

为了优化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土地供应的管理。

在土地出让前,要对企业的投资实力、项目可行性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企业有能力按时开工建设和投产。

同时,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机制,对闲置土地及时进行清理和处置。

二是科学规划土地布局。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沈阳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其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工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概述沈阳位于中国东北,是辽宁省省会城市,也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

作为东北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沈阳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特征和特点。

二、工业用地分布特征1. 集中分布沈阳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东部、南部和西部地区。

这些地区因为交通便利、沟通方便,往往成为工业企业的首选区域。

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形成了工业用地的集中分布特征。

2. 老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分隔沈阳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可以分为老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两大类。

老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城市的东部和南部,这些区域往往是城市工业发展的起点,有着较为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和成熟的产业链条。

而新兴工业区则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西部地区,这些区域往往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产业集聚区,有着较高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3. 与居住区的联动沈阳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空间布局与居住区存在一定的联动关系。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旧的工业区逐渐被改造为商业综合体或者居住区,而新兴的工业区则往往伴随着新的居住区的兴起。

这种联动关系使得工业用地和居住区形成了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工业用地空间布局形成原因分析1. 城市古老轨迹的影响沈阳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其古老的城市轨迹对工业用地空间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老工业区往往位于城市的核心地带,这与城市的历史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演变密切相关。

2. 经济发展规划的影响沈阳市政府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工业发展,因此工业用地空间布局往往受到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影响。

一些工业用地的规划和分配往往是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方向而确定的。

3. 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的影响沈阳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空间布局与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有着密切的联系。

低效园区退出实施方案

低效园区退出实施方案

低效园区退出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园区的效益逐渐下降,甚至出现了低效园区的情况。

为了提高园区的整体效益和促进产业升级,制定低效园区退出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对低效园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这包括园区的产业结构、用地利用情况、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调查,以便全面了解园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园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为制定退出方案提供依据。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低效园区,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退出实施方案。

对于产业结构单一、用地利用率低的园区,可以考虑引进新的产业和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对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面临倒闭的园区,可以采取激励退出、转产转岗等措施,帮助企业实现有序退出,减少退出对就业和经济的冲击。

另外,政府在制定低效园区退出实施方案时,还需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在推动园区退出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环境治理和资源整合工作,确保退出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还可以考虑将退出的园区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推动城市更新和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

最后,制定低效园区退出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利益平衡。

政府、企业、员工、居民等各方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到退出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来,确保退出过程公平公正,各方利益得到合理保障和协调。

综上所述,制定低效园区退出实施方案需要全面评估、因地制宜、环保资源整合和利益平衡。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退出方案,才能实现园区的有效退出,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推动低效园区的有序退出和产业升级。

大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转型的矛盾与对策

大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转型的矛盾与对策
I城. 市建设
l ONS R T ON C T UC I
他们总是走在 整个艺术 大潮的前列 ,引导 着景观设计 师的前 进方 向。 融城市 景观为一体 ,将 民俗 风情 、传 统文化 、宗 教 、历史文物等融合
现 艺术 由现代园林提 供了可借 鉴的形式 语言 ,它 为景观设计 提供 了 在 园林 绿化 中,使 城市绿 地系统具有 地域性 和文化性特征 。利用 园林
最直接最 丰富的源泉 。我们可 以借刚现代 绘画 自 的线条 ( 身 折线 ,曲 植物 丰富的寓 意和象征 ,通过合 理种植设计 ,可在局部地 区将 园林植
线 ,直 线 )、形状 、构 图 、块面 和色彩 转化为设计 平面 图中的一些元 物 的寓意和韵律予 以表达 ,丰 富和提升生态 绿化 的内涵和 功能 。创造 素来展示个性 ,表现艺 术 ;可 以用 具有象 征意义 的雕塑 的语 言 ( 对材 意境 ,烘托环境氛 围 ,增 加绿地 品位和情调 ,实现功能 、形式 和意义 料 、质感 和体积 的理解 ) 来进行 景观设计 ;可 以运 用有 隐含 意义 的铭 的统一 ,满足市 民的游憩 和身心健 康 的需求 。为营造绿色 的生态 环境
参考文献:
[】 1彭长 明. 浅谈 因林绿化在城 市建设和发展 中的重要 性 [ ] M 成都
因林 ,2 9 , 1. 99 2 。
追求简 单清晰 的结构 、质朴 人 的景观 ,使景 观空间有 了非同 以往 的
[] 2孟兆祯, 寻觅契机 创造 特色— — 2 世纪北京园林建设刍议 ( ] l J 中国园林 ,2 0 01
迁。
依法 实行有偿使 用 。”但现实 情况是过 渡性转用 费用 缴纳、征收管理
文 通 过将诗 、格言 和引用文刻 在 园林 里 ,把 自己的理解 和看法加于 作 出应 有 的 贡 献 !

低效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实施保障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低效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实施保障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低效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实施保障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发表时间:2017-05-25T15:45:54.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胡龙刚[导读] 摘要:土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推动国家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200072摘要:土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推动国家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张,无论是从自然环境还是社会发展均要求工业用地的合理性和高利用率。

此外许多大中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地处城市中心的低效工业用地也应逐步退出,一方面提高宝贵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是优化城市结构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文将在工业用地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考虑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主体,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浅谈低效工业用地的退出机制。

关键词: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上海市引言:早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就曾经通过上海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指出,上海市产业用地紧张,供地政策并没有很好的发挥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建议上海市构建合理的工业用地到期退出机制。

目前,工业用地50年的使用年限一般是长于大部分的产业用地出让年限的,但是当面临城市产业调整时,工业用地的回收难度却非常大。

而我国在工业用地的退出方面研究与实践却一直落后于国外,如何从路径和机制上推进工业用地的恰当退出,值得我们分析探讨。

一、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的成因作为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工业建设不断在带动城市进入新的发展轨道,相应的,在这样一个更新迭代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也在不断变换,企业建设也在不断进行,城市在土地变换和利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低效工业用地。

低效工业用地,既包括了被闲置但经过处理仍可被利用的工业用地,也包括了相关属性如产出率、土地用途等无法达到要求的工业用地,以及逐渐在竞争中被淘汰的产业用地。

在土地资源日趋宝贵的今天,不同的城市针对低效工业用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要探讨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的退出机制,首先要分析其主要的成因:1、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的供地准入机制门槛低部分地区为快速带动经济发展,出台了脱离实际的招商引资政策,对用地项目的审核不够严格,过于追求用地项目的短期效益而忽视了长期土地规划与项目发展,低门槛的准入使得宝贵的工业用地资源给到了部分不当企业,不仅无法创造经济效益,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工业用地的价值和可持续利用性。

试论我国“工业用地办公楼化”现象及其问题

试论我国“工业用地办公楼化”现象及其问题

试论我国“工业用地办公楼化”现象及其问题牛慧恩摘要: 随着城市发展和建设规模扩张,城市土地使用功能从工业用途转变为商务办公等用途是常见现象,具有其客观合理性,也符合城市用地功能演变的一般规律,规划用地性质会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

然而在我国,一些城市的规划用地性质并没有随着土地使用功能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工业用地办公楼化‛现象,这对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等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通过对我国这一特殊现象及其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认为应该将我国的土地基准地价及土地出让金计收建立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将土地出让金收取与规划用地性质脱钩,这样才能够为规划用地性质的合理调整‘松绑’,有利于维护规划用地性质的科学性并切实发挥其功能引导作用。

关键词:工业用地,办公楼化,土地出让金,科学性1、引言在当今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工业用地上的办公大楼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些邻近城市中心的地区,将原来的工业厂房改变为办公用途,甚至在工业用地上改建或新建办公大楼的情况屡见不鲜,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例如在深圳,不仅有华侨城的从东部工业区到‘LOFT创意园’、蛇口的从三洋工业区到‘南海意库’的华丽转身,有车公庙‘天安数码城’的成功再造以及在龙岗中心区的再行复制,更有深圳高新区鳞次栉比、堪与中心区相媲美的办公大厦群……作为城市规划师,当我们在为这些地区的成功改造和高效利用而深感欣慰的时候,对于在规划图纸上仍然显示为棕色的工业用地性质,总不免感到有些‘别扭’;特别是当有人厉声质问:‘为什么那些办公大楼的用地性质是工业,按工业用地交土地出让金,而我们的办公大楼用地性质却是商业,按商业用地交土地出让金?’时,城市规划师们常常会变得哑口无言,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因此,对于工业用地上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办公大楼,在此称其为‘工业用地办公楼化’现象,认为有必要对该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带来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应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对策。

现状用地分析报告

现状用地分析报告

现状用地分析报告1. 引言现状用地分析是对特定地区当前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现状用地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分布以及潜在的发展空间,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对某地区的现状用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分析的调查范围为某地区,包括城区和周边农村地区。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式。

实地调研包括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目测和实地勘察,数据收集主要包括获取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和统计数据。

3. 现状用地概况根据调查和分析,某地区的现状用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 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

在某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周边区域。

住宅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商业用地多分布在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工业用地则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工业园区。

3.2 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某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用地主要用于种植和养殖业,包括耕地、果园、蔬菜基地、养殖场等。

在某地区,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和农村地区,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3.3 自然保护用地自然保护用地主要用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在某地区,自然保护用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

这些自然保护用地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3.4 基础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主要用于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铁路、机场、水库等。

在某地区,基础设施用地分布较为分散,主要与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地区相连通。

4. 问题与挑战在某地区的现状用地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4.1 土地利用不合理某地区土地利用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城市建设用地过度集中,农业用地被压缩等。

这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和资源浪费。

4.2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农业用地的过度化肥使用和生态环境破坏等。

大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转型的矛盾与对策(全文)

大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转型的矛盾与对策(全文)

大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转型的矛盾与对策大城市随着“退二进三”工作的推进,其难度也越来越大。

如20XX年《虹口区工业厂房调查情况表》显示,虹口区仍有待转型工业用地153处、188.25公顷,占其全域面积的8.02%。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工业用地未转型的原因与对策。

一、大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转型的矛盾现阶段大城市中心城区遗留的待转型工业用地,一般地块规模较小;土地权属特征方面,历史遗留的划拨用地较多;过渡性转用往往较为活跃。

经分析发现,工业用地转型的矛盾就与待转型工业用地的这些特征紧密相关。

1.1 划拨用地动迁安置成本高、协商难度大对于划拨用地,政府需考虑的不仅是对划拨用地使用权的补偿,还需对国有企业动迁下岗职工的生活、就业进行妥善安排。

而划拨用地工业企业大多数财政状况较为拮据,企业因地块规模小获得的动迁补偿金往往不够动迁所需相关费用,因此仅凭企业自身无力进行动迁。

另,在无偿使用的情况下存在着部分企业阻碍、拖延动迁以期尽可能长久地无偿使用划拨工业用地的情况。

同时,在补偿方面,在房价、地价不断创出新高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往往借口各种理由拖延动迁,以期猎取高地价时的高额补偿收益。

1.2 土地储备制度的影响土地储备制度的出台对于政府规范土地交易,操纵土地一级市场具有重大意义,但也引发了相应的问题。

土地储备制度改“毛地协议出让”为政府先收储后出让,增加了政府预付补偿金、进行土地前期开发的环节。

在政府财力有限、融资能力有限等情况下,则可能存在因资金不足而使用地更新工作进展缓慢。

如虹口区截至20XX年9月为止,共有23幅地块经区土地储备机构上报纳入计划,但有8幅地块未实施,其中北外滩区域5幅,面积11.18公顷。

因该地区旧区多、居民多,导致拆迁难度大、资金需求大,相对来说储备受资金限制,进展缓慢。

1.3 过渡性转用的矛盾1.3.1 过渡性转用费用征收缺乏治理致使企业不愿动迁大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因具有区位好、空间可塑性强等优势,其过渡性转用也较为活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退出模式分析【摘要】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以政府收购模式为主的工业用地退出模式遇到了一系列困难,需要探索新的工业用地退出路径,实现工业用地的有效退出。

本文分析了现有工业用地退出的四种模式:政府收购模式、自主改造模式、公私合营模式以及其他模式,通过不同模式的比较和分析确定了工业用地退出模式需要多样化的优化方向。

【关键词】工业用地退出;自主改造;案例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利用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各地方的经济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一些城市率先发展,先于其他城市跨入了现代化的行列。

领先城市在经济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先于其他城市遇到了城市发展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业用地退出开始成为各地方解决城市问题的必经之路。

然而,由于工业用地退出涉及主体多而复杂,其中的利益冲突难以有效化解,工业用地退出进度缓慢,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

为了解决利益分配的难题,更高效的推进工业用地退出,各地方针对退出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开展了相应的试点工作。

针对利益冲突复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难题,广州市的“三旧”改造、深圳市的城市更新等部分案例通过在工业用地退出中试行自主改造模式的方法,为提高企业参与程度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南京市的公私合营模式通过城市公私合资公司,共同开发老旧工业区,平衡了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收益分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台湾地区的市地重划为工业用地退出提供了实现政府、土地所有者、社区等多方受益的新思路。

根据我国现状和试点情况,常见的工业用地退出的模式可分为四种:政府主导、自主改造、公私合营以及其他模式。

(1)政府收购模式指由政府收购废弃低效的工业用地,经过整理、储备后,通过招拍挂的形式把土地公开出让给新的使用者,从而实现工业用地的退出。

我国大多数城市实行的是政府收购模式。

(2)自主改造模式指在工业用地规划条件发生变更的前提下,由土地使用者提出改造申请,经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后,可以选择签订出让合同、合同变更协议或重新签订出让合同等形式,在补缴相应的土地出让金或土地出让金差价部分后实现工业用地的退出。

(3)公私合营模式指政府与私人部门建立合资公司,成本利益共担,共同开发地块的模式。

(4)其他模式主要有台湾地区实行的市地重划或区段征收模式。

在该模式中,政府建设公共设施需要的基地由重划地区之土地所有权人按受益程度比例分摊,实施重划需要的费用来源于改造后一部分抵费地的出让收入,其余剩余土地则归还给原土地所有权人。

1.政府收购模式政府主导的工业用地退出在我国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陷入了工业用地退出难以展开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企业积极性低,非正式更新普遍开展,政府资金压力大等。

现有的政府主导模式在城市发展初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城市地价的上涨,业主产权意识的觉醒,政府主导模式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

马倩认为更新主体、供地渠道、地价评估、产权保障和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多元主体的交易成本,阻碍了工业用地的更新①。

在当前制度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对工业用地实施非正式更新,而不是正式退出工业用地。

政府倾向于收购工业用地,但由于高额交易成本的存在,收购难以推进,容忍非正式更新对政府来说是可接受的次优选择。

冯力以上海虹口区划拨用地更新为例,揭示了产权制度的安排对工业用地更新模式产生的根本影响,指出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大部分原划拨工业用地使用权人采取了在保留原土地权属的基础上改变土地用途和改建的非正式更新模式,而很少采取政府收购后公开出让的正式更新模式②。

工业用地退出方向单一。

房地产是工业用地退出的主要方向,由于工业用地动迁成本低,资金周转快,房地产开发商注重开发经营状况不好的待改造工业用地,1991-2003年上海杨浦区工业用地调整的主要方向为住宅建设,占总改造用地面积的72.9%,房地产开发占工业用地退出的主导地位③。

政府收购模式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与企业就补偿标准难以达成一致。

例如南京市上汽集团地块的退出历程,其工业用地退出进程的失败较大程度上展示了政府收购模式的缺陷。

南汽集团在2010年被上汽集团收购后,其在南京市城市中心区剩余的十余幅工业用地不再作为生产用地使用,准备进行“退二进三”更新改造,而在南京市政府与上汽集团就土地收储价格进行了多轮谈判后,历经四年仍未达成一致。

当地政府根据土地新的规划用途和规划条件,对土地出让价格进行了预评估,预计14宗地,总面积约150公顷,土地出让价格在120亿左右;而上汽集团则根据区域平均经营性用地地价和其土地证面积计算,得到土地价格在300亿左右,由于双方在土地价格上差距过大,南汽地块的退出最终以失败告终。

上汽集团的案例充分说明了政府收购模式在现有工业用地退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与企业在补偿标准上分歧大,企业参与积极性低,严重阻碍了工业用地退出的进程。

另一方面,即使最后政府与企业达成了工业用地退出的交易,政府支付的补偿必然会高于原定的补偿标准,从而使该地块的地价显著上涨,进一步推高区域地价的上扬。

企业获得了大部分的增值收益,政府所得部分不多却要承当地价上扬导致的城市整体福利损失。

郭湘闽认为一元主导的城市更新模式有其先天不足的缺陷,必将引发社会矛盾和新问题指出了多元平衡才是城市更新的内在要求,要达到多元平衡的关键在于建立社区自主更新制度和产权制度的变革;同时,他也更强调理性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实现对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这也是一种高效的改造方式④。

2.自主改造模式广州市的“三旧”改造显示了自主改造模式在工业用地退出中的优势及取得的成果,历时多年的改造历程有利于我们深入观察自主改造模式的稳定性及可能的各种后果,有利于其他地区在借鉴其改造经验的同时吸取教训。

2009年,广州市的《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56号,以下简称“56号《意见》”)标志着广州市正式拉开了“三旧”改造的大幕。

在“三旧”改造政策和规划的指引下,“三旧”改造各主体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项目推进速度得到显著提高,业主和开发商共同追求效率,自下而上主动地参与改造,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的改造政策,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土地供应总量和渠道增加,发展空间得到有效补充,拉动社会投资。

截至2012年底,广州市批复的“三旧”改造项目共有168个,其中有旧厂改造项目144个,“三旧”改造用地总面积为19.48km2,在2009-2012年这三年间,“三旧”改造项目拉动了约2500亿元的社会资产投资,相当于广州市三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⑤。

然而,在改造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例如,实施与规划脱节,改造总量和计划缺乏控制,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减弱;改造实际效果与规划蓝图有所差别,公共利益和保护历史文化缺乏保障;改造项目空间分布无序、分散,整体改造效果不显著;改造项目公平性不足,同地不同价问题突出;改造方案管理无序,导致了行政审批和管理效率难以提高。

总的来说,虽然“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是56号《意见》强调的主要原则,但在“三旧”改造实施的过程中,市场参与得到了体现而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渐弱化。

为了扭转政府在“三旧”改造中主导地位日渐下降的趋势,2012年广州市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补充意见》(穗府[2012]20号,以下简称“20号《意见》”),其主要内容明确提出了“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成片改造、配套优先、分类处理、节约集约”的原则,强化了四个方面的管理:加强规划引领,突出计划管理;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控制和规范市场行为;强调连片改造,历史文化保护和公共利益优先;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推进同地同价。

深圳市的城市改造案例深入探讨了“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这两种模式在城市改造中各自的特点及其原因,而这两种模式代表的正是工业用地退出中的政府收购模式和自主改造模式。

2009年,深圳市政府在广东省《指导意见》的框架下颁布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对低效用地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处理方式,即市场主导下的城市改造。

两年后,深圳市政府又颁布了《关于推进土地整备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以政府主导的方式推进城市改造。

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具体区别见表1:表1 城市更新项目与土地整备项目的比较分析Tab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Urban Regeneration project and Land Development projects从表1可以发现,深圳市政府主导的土地整备模式存在两方面的困境:(1)补偿协商的困境。

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土地整备移交公共设施用地的比例不同于城市更新,同时,由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政府往往会对企业事后提高容积率要求的予以妥协,从而进一步造成了补偿标准差距的拉大,因此更新项目的补偿标准往往高于土地整备。

另一方面,土地整备内部的补偿标准不统一,难以发挥政府优势,产生额外的交易成本。

土地整备内部有两种补偿模式,房地合一模式和房地分离模式,两种补偿模式的区别见表2。

表2 房地合一模式与房地分离模式的比较分析Tab 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ouse-Land In One model and House-Land Separation mode(2)实施方案审批的困境。

一是土地利用方案与法定图则的矛盾冲突大,造成了改造方案难以通过;二是项目申请资金与批准资金的矛盾,项目预算无法通过或被压缩的情况在审批中常常发生。

土地整备补偿标准和原则不统一,土地抵押还贷压力大,是政府压缩项目预算的两个主要原因。

深圳的两个城市改造实践说明了政府收购模式在推进工业用地退出过程中表现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不统一的土地整备补偿规则、不协调的土地整备与城市改造规划、不合理的土地整备年度计划安排共同造成了补偿协商、实施方案审批环节难以进展的后果⑥。

在工业用地退出领域,市场和政府都是主要的实施主体,理论上市场治理和政府治理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不能完全撇弃哪一方,而是应当在统一的制度环境下,实现工业用地退出路径的多元化,使市场和政府在处理各自擅长的退出项目中发挥较高的治理效率。

3.公私合营模式南京市提供了一个公私合营的典型案例——晨光1865,有助于我们了解该模式对工业用地退出进程的优缺点。

“晨光1865”项目是秦淮区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南京晨光公司联手,利用晨光厂位于城区原有老厂区和工业建筑群打造的现代科技创意产业园。

1865年,李鸿章在秦淮河畔建金陵机器制造局,是中国近代工业和兵器工业的发祥地,解放后这里成为国家航天高科技研发基地和国家重点航空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