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3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3篇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3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6、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朝的杜牧有一首绝句《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歌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为背景。
唐明皇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杨贵妃要什么,唐明皇就给她什么,这不,身在京城长安的杨贵妃要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从南方千里迢迢送来新鲜的荔枝。
当然,这一路上累死了几个人,多少匹马,我们无从考究。
只是有人有疑问:当时为什么不能在长安种几棵荔枝树呢?是啊,长安为什么不能种荔枝树呢?今天,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就能基本明白了!那就是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生串读,齐读、默读。
边读边思考:能否把所读的内容概括一下,不好概括的提出来师生共同探究。
(学会圈点勾画,是阅读的习惯,圈点哪些语句可以提高阅读效率?)2、教师试读第一段,找个学生读第二段,齐读第三、四、五段,默读后文。
三、梳理结构,梳理顺序学生自学较容易把握的部分:(1)决定气候的因素a能说说这么多的内容,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四点重要信息的吗?b找总括句:根据经验,这些总括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观察与发现 ①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案_15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的几种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发散思维,能说出大自然的其他语言,并仿写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的几种语言。
2.体会“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发散思维,能说出大自然的其他语言,并仿写诗歌。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朗读感悟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检查复习,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开火车”认读)逗点山脉搬家省略号年轮一圈曾经汪洋妙不可言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就是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课文究竟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
揭题板书:大自然的语言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整体感知回顾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分别是什么?课文的哪几个小节具体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二)互动课堂1.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8小节:(1)用“O”画出大自然的景物。
(2)用“”标出“大自然的语言”。
(3)想一想,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与什么有关?2.汇报完成情况,展开对2——8小节的学习。
(1)指导朗读2、3小节,体会了解“白云飘高是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的奇妙。
看课件,了解“白云飘高是晴天”,同时认识“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2)指导朗读4、5小节,体会了解“蝌蚪游泳春来到”“大雁南飞是秋天”的奇妙。
课件出示4、5小节:A.体会比喻句、反问句的妙用。
B.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C.仿写比喻句。
D.以“冬季”为题材,仿写诗歌。
(3)指导朗读6、7小节,体会了解树木年轮、鱼鳞的奇妙。
(课件)(4)指导朗读8小节,体会了解“三叶虫”化石的奇妙。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探讨作者对大自然的描述和感悟。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学生进行讨论。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观察法:学生观察自然现象,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工具3.1 教学资源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科学知识资料:关于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资料。
3.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科学知识。
笔记本和笔:学生做笔记。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阅读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实践操作: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情况。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导入和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和学习体会分享。
5.2 时间安排导入和阅读课文:40分钟。
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40分钟。
小组讨论和学习体会分享:40分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导入自然现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活动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教案
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教案《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 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习字词。
连翘(qi2o)——翘起(qi4)衰草连天(shu1i)——鬓毛衰(cuī)落叶(luò)——丢三落四(l4)——落枕(l4o)观测(gu1n)——玄妙观(gu4n)差异(ch1)——差遣(ch1i)——差错(ch1)——参差(cī)3.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案一、激趣引入,复习旧课1、小朋友,你明白公鸡告诉我们什么?2、公鸡叫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
在大自然中,如此的语言还有专门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
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专门多生字朋友,今天,我又带来了它们,看谁和它们是真正的朋友。
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4、看来上节课你们都和生字成了好朋友。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读明白它们的语言,好吗?二、学习第一节1、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2、真是聪慧的小孩,这些事实上确实是大自然的语言。
看到了什么,说明你在观看,明白了什么,说明你不但观看了,而且还进行了摸索,因此说――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教师引读(师生合作)3、认真观看就能发觉,你情愿做一个认真观看的小孩吗?4、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一小节。
齐读。
5、接下来就让让我们用眼睛看,用脑筋想,用心去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吧!三、范读诗歌请小朋友听诗歌朗读,想一想,诗歌里讲了哪些自然现象?出示课件,生听范读。
诗歌里讲了哪些自然现象?板书:蝌蚪,鱼鳞,化石四、学习第二小节1、请小朋友打开书,看看哪一小数点节是蝌蚪在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2、谁来读第二节?抽生读,指导。
3、出示蝌蚪在水中游动的课件。
你发觉了什么?4、这些蝌蚪像什么?5、当你看到小蝌蚪在水中自由悠闲地游动时,就明白了什么?(春天来到人间)板书:春天6、春天来了,小蝌蚪在水里轻巧地游着,多快乐啊!能读出这种语气吗?一起试试。
师生合作读。
齐读。
7、扩展:还有什么现象也说明春天到了呢?五、自学三、四小节。
刚才我们通过认真观看,读明白了大自然中蝌蚪的语言,那么鱼鳞和化石又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呢?接下来我们自学三四小节。
小朋友能够和伙伴一起选学你喜爱的一小节。
先读读诗歌,再打开电脑桌面上的<<大自然的语言>>,找到你喜爱的部分认真观看,然后再读诗歌,看你能发觉什么?(学生自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教课件(第二课时)
布置 作业
大自然的语言
1、请你模仿2—8小节当中的任何 一小节,仿写一节诗。 2、阅读《秋天,观察的好季节》。
退出
学习 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
• 请你模拟一种大自然的语言
天亮了 该起床了
学习 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
•诗歌的第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 鱼、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他们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学习 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
• 还有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可能 要下雨了?
乌云翻滚
骤风突起
燕子贴地飞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学习课文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学习 目标
大自然的语言
1、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知识,产 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 兴趣。 2、体会课文“总—分—总”的 结构特点。
学习 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
dòu qiàn 逗点 嵌入
mài 山脉
lüè 省略
学习 课文ຫໍສະໝຸດ 大自然的语言bān shěng lüè 搬家 省 略 lún quān 年轮 圆圈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学习 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
主题思想
本文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 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 的奥秘,告诉人们只有爱学习、勤 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同时表达出 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学习 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
拓展 延伸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了解大自然的基本语言特征,培养观察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观察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5. 小组活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大自然的语言特征。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3.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对大自然语言现象的敏感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4.学生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对未知世界的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提升。
提示:注意分工合作,每个组员都要积极参与讨论和资料收集工作。
4.课后阅读:推荐一本关于大自然奥秘的书籍,如《大自然的魔法》、《季节的奥秘》等,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拓宽知识面。
提示:阅读过程中,注意做好笔记,记录下有趣的现象和自己的感悟。
5.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开展一次户外活动,例如植树、观鸟等,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活动结束后,与家长分享你的感受,并记录下来。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发现并解读大自然中的语言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中的语言现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四季变化、动植物行为等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课文中描述的四季变化了吗?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北师大版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培养学生运用大自然语言进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语言背后的寓意。
2.激发学生运用大自然语言进行创作的灵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2.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大自然语言的种类,如:声音、颜色、形态等。
(2)教师举例说明大自然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3.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篇运用大自然语言的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中的亮点。
4.实践创作(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大自然语言创作一篇作文。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完成创作。
5.成果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课堂小结(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大自然,积累素材。
五、板书设计1.大自然语言的种类声音:鸟鸣、虫鸣、水声等颜色:天空、大地、花草等形态:山川、河流、植物等2.大自然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诗歌:以大自然为背景,表达情感散文:描绘大自然之美,抒发感悟小说:借助大自然语言,塑造人物形象3.学生创作展示六、课后作业1.观察大自然,积累素材。
2.运用大自然语言,创作一篇作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教师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语言的特点。
最新北师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案
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要求: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给足时间,照顾差生)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
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基本生物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适应环境等。
2. 生物的分类方法: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等。
3. 生物多样性的表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 环保意识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方法、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2.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方法的运用,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生物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问题探究活动和案例分析。
3. 准备环保教育素材,如环保宣传册、视频等。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生物。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吗?”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5分钟)1. 教师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适应环境等。
2. 学生通过观察标本和图片,了解生物的特征。
三、生物的分类方法(20分钟)1. 教师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等。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生物分类方法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观察身边的生物,运用所学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 学生回答,复习旧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案全国一等奖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案全国一等奖本教案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探索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美妙之处。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学习到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一系列具有生命力的事物背后隐藏的语言。
一、课程目标:1. 能够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受自然之美。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美妙之处。
3. 能够通过模仿、接受、理解和使用自然语言,增强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2. 探索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美妙之处。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美妙之处。
2. 如何通过模仿、接受、理解和使用自然语言,增强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2. 植物的语言: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如何理解植物的语言?3. 动物的语言: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交流方式,如何理解动物的语言?4. 自然现象的语言:观察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变化,如何理解自然现象的语言?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体验大自然的语言。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索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美妙之处。
3. 模仿法:通过模仿、接受、理解和使用自然语言,增强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短片,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独特之处。
2. 植物的语言: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的语言。
3. 动物的语言: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交流方式,通过实验了解动物的语言。
4. 自然现象的语言:让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变化,通过实验了解自然现象的语言。
5. 总结环节:让学生通过总结和思考,领悟大自然的语言的奥妙和美丽。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表现和提问回答的情况。
2. 收集学生的总结和思考,了解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水平。
3. 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为下一步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资源:1. 图片和短片。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2)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经历。
2.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3.课文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大自然中的语言有哪些?(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观察大自然,记录下自己发现的有趣现象,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延伸1.开展“大自然探索”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
3.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大自然语言的奇特。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研究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培育留意察看四周事物、勤于思虑的习惯。
〔4〕认识大自然其余的声音。
教课重难点:认识大自然语言的知识,认识大自然其余的声音。
教课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激趣引入: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季来了;骄阳炎炎,告诉我们夏季来了;野外金黄,告诉我们秋季来了;白雪皑皑,告诉我们冬季来了。
鱼鳞上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纪。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日,我们一同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
板题二、自主学习(1〕自学纲要初读课文,看看你能不可以把以下词语字音读准?自然语言迁居年轮圆圈喜马拉雅山脉妙不可言(2〕再读课文,要求同学们相互帮助,把本文读正确流畅。
(3〕思虑:课文描绘哪些大自然语言?用“——〞划出本文介绍的大自然的语言,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下来。
〕、填空:本文介绍了白云、〔〕、〔〕、〔〕、〔〔〕、〔〕、〔〕这七种大自然的语言。
三、合作研究经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相信大家都有了许多的收获,接下来,我们一同来展现一下我们的学习收获吧!〔一〕读通读准,沟通展现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相机提示,指导学生注意加点字的书写重点〕自然语言迁居年轮圆圈喜马拉雅山脉妙不可言2、理解“年轮、汪洋、妙趣横生、思虑〞等词语3、指名分段朗诵。
〔指名朗诵,合时评论,指引学生真实读通全文,读准生字、词语〕〔二〕熟读理解,沟通展现〔 1〕小组沟通。
〔2〕指名报告。
〔3〕师点拨。
全班沟通。
本文介绍了〔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的年轮〕,〔大鱼的鱼鳞〕,〔“三叶虫〞化石〕这七种大自然的语言。
四、部署作业:抄录生字。
板书设计:白云蚂蚁蝌蚪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大树大鱼“三叶虫〞化第二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1、指名学公鸡叫。
2、指名反响:清晨公鸡叫告诉我们什么?3、教师小结:公鸡叫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法、点拨法。
3.涵泳品味法。
4.延伸拓展法。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
2.采集几则农谚,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功能,分享给全班同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文的脉络,我们复习一下: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作用呢?学生回答。
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 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生1: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法、点拨法。
3.涵泳品味法。
4.延伸拓展法。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
2.采集几则农谚,分享给全班同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文的脉络,我们复习一下: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作用呢?学生回答。
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 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生1: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
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
生2: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
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生4: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
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
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生5: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
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4)教师提示学生看注释①,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学生明确:不好。
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
“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 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学生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
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
三、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多媒体显示: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学生构思写作。
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较好地片断有:燕子善飞,妇孺皆知。
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一会儿又来个180°大转弯,一会儿又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
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
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
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
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
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
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
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
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
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老家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
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体力。
四、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1. 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生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生2:“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生3:“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生4:“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生5:“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生6:“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3. 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如盛夏时节到东北旅游,寒冬时节到南方旅游,爬山、观海等总会有新的发现。
五、总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
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六、练习1. 给下列各组多音字注音。
和平( ) 落叶( ) 差劲( )和面( ) 落枕( ) 出差( )和了( ) 丢三落四( ) 参差( )七、作业1.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
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2. 把你写的标语拍下来,分享给全班同学。
3. 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介绍,好吗?八、板书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简洁、准确、严密语言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