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明学案

合集下载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设计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确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概念、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礼乐文明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礼乐文明对于塑造中国古代社会秩序、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礼乐文明的概念、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礼乐文明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礼乐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提高民族自豪感。

2. 教学内容(1)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礼乐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礼乐文明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4)礼乐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礼乐文明的概念、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礼乐文明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作用。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礼乐文明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礼乐文明在后世的影响。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礼乐文明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阐述礼乐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其主要发展阶段。

(3)分析礼乐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礼乐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礼乐文明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5)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礼乐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三、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礼乐文明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合作精神,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与反思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与反思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与反思教学记xx-12-29 10:53:22阅读13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产生原因、内容、意义,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当小参谋解决周王面临的问题的形式进行讲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二、教育重点、难点。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难点: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武王伐纣主题曲mv以新版电视剧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礼乐文明的确立1、西周的建立电视剧《武王伐纣》的海报直接引出这一段历史。

(原因、时间、人物、战争、都城)2、分封制(1)活动我是御用小谋士1:这么大一片疆土我管理不过来怎么办?(2)播放视频《宗法制》(3)周王和诸侯的权利义务。

我是御用小谋士2:下列情形是否要判罪?3、宗法制(1)我是御用小谋士3:属意的3个儿子由谁继承?"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长以嫡不以贤。

"(2)图解宗法制。

(3)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有什么作用?4、礼乐制度(1)我是御用小谋士4:如何迅速辨认出各级官员?(如服饰、交通工具等)(2)礼乐制度还对哪些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鼎的数量、对死的称呼、编钟、乐目、乐舞人数。

逐一举例分析讲解。

(四)小游戏:命运选择。

抽签决定四种命运(天子、诸侯、平民、奴隶)站在改角色角度上谈谈对礼乐文明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

1、作业本联系2、寻找现实生活中礼乐文明的影响。

教学反思:寓教学于情境《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材内容逻辑清晰、明确,主要阐明礼乐文明包含的三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逻辑清晰,知识性强是本节课的特点。

所以如何做好三个知识点间的衔接和如何让学生在面对这么大段文字的时候不觉得枯燥乏味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和难点。

为解决这两个难题,我思考了很久,社思组的各位同事也给予了不少帮助,终于有了不少突破。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反思与提高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反思与提高

一、教学目标反思与提高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礼乐文明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了解礼乐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礼乐文明的尊重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加一些深入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反思与提高1. 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礼乐文明的起源,如周代的礼乐制度,以及礼乐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2. 礼乐与古代社会:分析礼乐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如礼仪、音乐等方面的应用。

3. 礼乐文明的影响:探讨礼乐文明对古代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提高方面,可以结合现代社会,举例说明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体现和价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礼乐文明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反思与提高1. 讲授法:教师对礼乐文明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讲解。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礼乐制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礼乐文明的发展。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礼乐文明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方面,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评价反思与提高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对礼乐文明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

3. 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如课堂表现、学生互评等。

提高方面,可以尝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反思与提高1. 教材:选择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的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论文、书籍、视频等辅助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内涵及实践探究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内涵及实践探究

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们,今天我来分享一下针对《礼乐文明的确立》这一教案的教学内涵及实践探究。

该教案是历史这一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学内涵1.理解礼乐文化的意义《礼记》中说:“人无礼则不成。

”这句话表达了礼仪之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同样的,乐器的发明和演奏、音乐的创作和演唱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当通过该教案的学习,理解礼乐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对一个人及社会各类人群的感性影响。

2.揭示礼乐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学生首先要了解礼乐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竞争促进了礼乐文化的繁荣发展。

此外,周朝的礼制、儒家的思想、楚、齐、赵等地的音乐文化都对礼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到礼乐文化的复杂性、丰富性,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探究礼乐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礼乐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们需要深入了解到礼乐文化在中国古代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儒家思想、儒家伦理的传承中的意义等等。

学习礼乐文化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传承与当前的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二、实践探究以上所述是《礼乐文明的确立》教学内涵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探究一下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教学,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学生兴趣的激发为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注重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通过观看历史相关电影和电视剧,进行历史模拟再现,甚至进行展览、庙会等文化实践活动,以实现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

2.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讨论,分析和解释相关文物、文献,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建立起健康的人文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3.组织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校外考察、调研、访谈、实地调查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增进对其的喜爱和认同。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礼乐文明的确立》学案浙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礼乐文明的确立》学案浙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礼乐文明的确立》学案浙教版【学习目标】:
二、周朝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文明。

1、分封制
(1)什么是分封制?
(2)被分封的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分别是什么?
(3)分封制对周朝有什么作用?
2、宗法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

(1)什么是宗法制?
(2)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对周朝有何作用?
3、(1)该图反映了西周什么制度?请你指出各等级社会
西周封建等级示意图
(2)周天子的王位由谁来继承?他与其他诸子的关系怎样?
4、礼乐制度
(1)什么是礼乐制度?
(2)你认为礼乐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三、周朝统治阶级以、及为工具,用来维护,巩固。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周宣王时,鲁武公与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去朝拜周王,周宣王喜欢鲁武公的次子,于是下令他为鲁国的世子(王位继承人)。

武公死后,次子即位,结果引发了鲁国的内乱。

(1)周宣王的做法是否符合宗法制?为什么?
(2)周宣王立鲁武公的次子为鲁国世子,最终引发了鲁国内乱,这一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3)宗法制的基础是什么?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

礼乐文明学案

礼乐文明学案

礼乐文明学案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礼乐文明的确立学案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1)、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方式,描述其主要特点。

(2)、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2.具体目标:(1)、能够借助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2)、能够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体会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渊源;(3)、通过对分封制、礼乐制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学会运用辩证眼光看问题的方法。

3.中考考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二:知识梳理,读教材P70-P72,完成下列各空:◆夏(公元前________年~公元前________年)◆周朝(我国拥有时间最长的王朝公元前1046 ~公元前221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分为:东周(春秋:公元前________年~公元前________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1、年,联合其它800多个部落小国,在,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建立东周。

2、西周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文明,以为________、________制、及________制度工具,来维持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

其中是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制与礼乐制度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礼乐制度用来规定贵族的身份地位。

贵族一起听音乐,可以缓和矛盾,密切贵族之间的联系,使贵族之间关系融洽。

3、周朝根据的亲疏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叫宗法制。

4、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__》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当时西周社会的________制和周王拥有绝对的权威。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本文将对《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进行解析与总结,包括教案的基本结构、内容要点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解析1.教案结构分析本教案采取了“导入新课-讲解学习内容-文本解析-形象示范-实践训练-课堂小结”六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设计,合理紧凑,体现了导入、讲解、练习和总结四个教学环节,整个教学流程分层次、分时段地有计划地进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教案内容析本教案主要内容是《礼乐文明的确立》,共分为六个部分:导入、课前预习、讲解、文本解析、形象示范和实践训练。

导入部分主要引出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点和概念,激发学生对礼乐文明的兴趣;课前预习部分要求学生预先了解礼乐文明的历史背景、产生原因和主要特点,确保学生对本课的认识有一定基础;讲解部分重点讲解了礼与乐的概念、起源和作用;文本解析部分通过阅读古代文化经典文献,文学史等,深入了解礼乐文明的内涵,形象示范部分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礼乐文明的历文化遗产;实践训练部分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在实践中感受到礼乐文明的魅力和作用;课堂小结部分重点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

3.教学方法分析本教案采用了问答法、讲述法、读书会、形象示范、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讲解环节,采用讲述法和问答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系统理解礼乐文明;在文本解析环节,采用读书会的形式辅助学生详细理解文本内容;在形象示范环节,采用图像、视频等方式形象展示文明遗产,强化学生感性认识;在实践训练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学策略分析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类比思维、启示式教学、多元智能教育等。

在类比思维方面,将礼乐文明与当代文化形态进行类比,便于学生理解其意义;在启示式教学方面,通过引出知识点、开展问询、设计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在多元智能教育方面,强调发挥学生不同智能的特点和优势,使教学更具有包容性和差异化。

二、教案总结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礼乐文明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礼乐文明的起源、影响和其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一、教案解析与总结1.1 教案主题:《礼乐文明的确立》1.2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分析礼乐文明的确立过程及其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1.3 教学内容:礼乐文明的定义与起源礼乐文明的确立过程礼乐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的作用礼乐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礼乐文明的概念、起源和发展过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1.5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礼乐文明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第三步:分析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步:引导学生思考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步: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二、教学评估2.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2.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案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以及提出的改进建议。

三、教学资源3.1 教材:《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等相关教材。

3.2 辅助材料:PPT课件、相关论文和案例分析。

3.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多实例和观点。

四、教学进度安排4.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45分钟。

4.2 教学进度:第1-10分钟:介绍礼乐文明的概念及其起源。

第11-20分钟:讲解礼乐文明的确立过程。

第21-30分钟:分析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第31-4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第41-4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五、课后作业5.2 作业提交时间:课后一周内提交。

5.3 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内容、观点阐述和逻辑思维进行评价。

学案:礼乐文明的确立.doc

学案:礼乐文明的确立.doc

学案:礼乐文明的确立学案十六:礼乐文明的确立【学习目标】1、能说出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2、能说出宗法制、分封制的概念和作用3、了解礼乐制度的作用【中考考点】1、分封制:周天子把王都周围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封赐给亲属、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2、分封制的作用:确立了周天子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西周后期,产生消极作用,出现诸侯争战的局面。

3、宗法制:是西周分封制的基础。

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等级制度是:天子一一诸侯一一卿大夫一一士4、宗法制度作用: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使周王朝迅速发展成对周围民族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5、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自主学习】(B级)1、武王伐纣:公元前年,联合其他小国,在展开大战,消灭商朝。

建立西周,定都o2、周朝实行封赐给、等,建立诸侯国。

3、分封制确立了4、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5、周朝通过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6、统治阶级以【当堂训练】1、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历史上称()(B级)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禅让制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B级)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3、关于“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有()(B级)A、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B、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等级制度为特征的制度C、周王是该制度的核心D、有利于加强周朝的统治和中央集权。

4、西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实施了下列制度()(B级)①郡县制②宗法制③分封制④礼乐制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西周晚期,诸侯国之间相互争战,社会一片混乱。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B级)A、世袭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均田制6、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B级)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C、巩固奴隶主政权D、巩固原商朝地区7、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有()(B级)①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②宗法制是根据所见功劳大小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③宗法制密切了周王室与格诸侯国的关系④宗法制不适用于周天子的王位继承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8、山东省简称为鲁,又称为齐鲁大地。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一、教案解析:礼乐文明的确立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礼乐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礼乐文明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东西方礼乐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礼乐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传统文化。

1.2 教学内容(1)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2)礼乐在古代中国社会的作用(3)礼乐文明的特点(4)东西方礼乐文化的异同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礼乐在古代中国社会的作用、礼乐文明的特点。

(2)教学难点: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1.5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礼乐文明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新课导入:讲述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分析礼乐在古代中国社会的作用。

(3)课堂互动:比较东西方礼乐文化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礼乐文明的特点。

(4)案例分析:分析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如礼仪、仪式等。

二、教案解析:礼乐文明的特点2.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特点,掌握其独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礼乐文明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2 教学内容(1)礼乐文明的特点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礼乐文明的特点。

(2)教学难点:礼乐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的独特性。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5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讲述礼乐文明的特点,分析其独特性。

(3)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比较礼乐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特点,加深对礼乐文明的理解。

(4)案例分析:举例说明礼乐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应用,如婚礼、丧葬等。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设计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设计

本教案主题为《礼乐文明的确立》,通过此教案,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中国历史、文化、道德、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影响。

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相关知识。

一、教学思路本教案以教育、讲授、经典阅读以及课堂讨论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来说,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电子媒体资源(比如视频、音频等)来领略和了解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情境和底蕴;同时,要通过讲述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相关知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著作,如《周礼》、《礼记》、《乐府诗集》等,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内涵、特点与价值;我们将利用课堂进行讨论与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计1.教育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教育资源来展示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情境和底蕴。

比如,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展现古代官场礼仪、武士训练、农民节庆等;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让学生听到或了解中国古代的曲调和曲式等;可以通过幻灯片的方式来展现中国古代的仪式、礼节和礼仪等;也可以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来介绍相关的知识与概念,如周礼、礼记等。

2.讲授环节通过相关教科书或教学文献,我们将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起源、发展、特点、价值等内容进行详尽地介绍和讲解。

比如,可以通过教科书介绍周朝礼官制度的产生及其影响等;可以通过介绍礼乐文明的基础理论,如儒家思想、五行学说等,以及其相关的宗教、哲学、文学等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有一个透彻的认识。

3.经典阅读环节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著作,我们将让学生感受到古代礼乐文明中“礼”的影响力和“乐”的情感意义。

比如,可以让学生阅读《周礼》中的“乐章”和“乐府诗集”中的诗歌等;亦可让学生阅读《礼记》等经典著作,了解古代人们对礼仪的重视和崇敬,从而加深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认识。

4.课堂展示与讨论环节在课堂上,我们将安排专门的课堂展示和讨论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技巧及实践研究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技巧及实践研究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技巧及实践研究一、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之一——礼乐文明的确立过程。

二、教学目标·对《礼记》、《乐记》等相关文化遗产进行深入了解。

·分析礼制逐渐完备与悦耳乐声逐渐成熟的原因。

·掌握相关术语、概念及解释方法。

·发掘故事中的哲学内涵。

·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问题导学法以故事为素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故事的主旨。

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自我思考、发现、探究的热情,让学生进一步发现故事背后的哲学思想。

2、讲授法对礼乐文明的历史背景、概念理解等进行阐述,具体分析礼乐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历史的梳理和文化的分析,让学生对礼乐文明有更加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讨论、研究、探究的交流方式,让学生针对故事中涉及到的礼乐文明问题展开研究,有意识地发掘其中的哲学思想。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效果。

四、教学内容1、礼乐文明的历史背景礼乐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形成源远流长,其历史背景也十分复杂。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周代礼制的发展、乐律的进一步完备等,通过历史的发展来深入了解礼乐文明的渐进过程。

2、礼乐文明的概念理解礼乐文明是什么?这是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教师可以借助于相关的资料,阐述礼乐文明的概念、内容和内涵。

在这里,要注意让学生明白礼乐文明不仅仅是礼仪和音乐的简单叠加,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其在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培养上的重要作用。

3、礼乐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授学生礼制逐渐完备与悦耳乐声逐渐成熟的原因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化出现的历史阶段、社会背景、人类心理等方面的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礼乐文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中的教学方法探究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中的教学方法探究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中的教学方法探究一、教学背景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代礼乐文献的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兴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2. 礼乐制度的确立与演变3. 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4. 礼乐文献的解读与分析5. 礼乐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礼乐制度的确立与演变、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等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礼乐文献,使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提高其解读文献的能力。

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直观地感受礼乐文明的历史风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其对礼乐文明的兴趣和热情。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礼乐文献解读、案例分析等作业的质量,检验其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礼乐文明知识的掌握程度。

4. 个人成长记录:鼓励学生记录自己在学习礼乐文明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评价其思考和感悟能力的提升。

5.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观点阐述等方面。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言:介绍礼乐文明的概念及其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讲授法,讲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其背景和演变。

3. 礼乐制度的确立与演变:分析礼乐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社会的影响。

4. 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讨论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礼乐文明的价值。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设计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设计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1. 了解礼乐文明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2. 掌握礼乐文明的确立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礼乐文明的概念、确立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礼乐文明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教学内容:礼乐文明的概念与内涵礼乐文明的确立过程礼乐文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礼乐文明的概念、确立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礼乐文明的确立过程及其内涵的深入理解。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礼乐文明的概念、确立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提高对礼乐文明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礼乐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

讲解:详细讲解礼乐文明的概念、确立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分享学习心得。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礼乐文明的确立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结: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礼乐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礼乐文明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礼乐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特点与差异。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加深对礼乐文明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文明史教材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博客等。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设计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设计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本教案以《礼乐文明的确立》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分析礼乐文明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使学生认识到礼乐文明对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理解礼乐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认识礼乐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2. 教学内容(1)礼乐文明的起源:介绍礼乐文明的起源,如夏商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2)礼乐文明的发展:阐述礼乐文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以及汉代以后礼乐文明的传承。

(3)礼乐文明的作用:分析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中的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的作用。

(4)礼乐文明的现代价值:探讨礼乐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3. 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礼乐文明是如何形成的?”“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有哪些表现?”(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礼乐制度,如周代的封建礼制,进行详细分析。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分享各自的观点。

4.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

(2)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结论。

(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礼乐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主体内容讲解:详细讲解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及其传承。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礼乐制度,如封建礼制,让学生深入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四、教学资源(1)教材:关于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教材或参考书。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策略及实践应用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策略及实践应用

本文将探讨关于《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策略及实践应用。

该教案是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先秦时期诸多经典著作和思想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实践应用及教学效果评估。

一、教学目标1.掌握先秦时期人物、事件及其影响;2.理解礼乐文化的产生及其地位和作用;3.能够分析先秦时期礼乐变革的原因和意义;4.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策略本节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阅读和记忆能力需要得到充分的锻炼。

因此,本节课教学采用多元化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1.启发性提问:在课堂上,老师将采用启发性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问题的反复追问与探究,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增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记忆知识点,而是更加注重理解知识点。

同时,小组内部互相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频等多样化的材料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实践应用本节课程的实践教学将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1.导入环节:在导入阶段,老师将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们来思考先秦时期的诸多重要人物和历事件,并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礼记》、《乐经》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环节:讲授先秦时期礼乐变革的原因和意义,以及礼乐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3.活动环节:参考相关历史故事、书籍、影视作品等进行互动交流和小组探讨,领悟礼乐文化的价值意义。

通过角色扮演、画像设计、模拟演练等形式为主题的集体活动,扩展学生的视野。

比如学生可以分成三组,分别扮演是纯粹实用、礼乐相兼容、文化理性相处三个角色,将对各自角色的解读分别表述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礼乐文化的相关实践。

4.学前预习环节: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预习,进一步了解该教案的知识点和理解相关概念。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资源整合及应用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资源整合及应用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资源整合及应用一、教学资源整合1.1 文本资源:《诗经》、《尚书》、《礼记》、《乐府诗集》等古代文献资料。

关于礼乐文明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

1.2 图像资源:古代礼乐器物的图片,如青铜器、玉器、乐器等。

古代礼仪活动的描绘图,如祭祀、宴乐等。

1.3 音频资源:古代乐器的演奏音频,如编钟、笛子、古筝等。

古代礼仪活动的录音,如祭祀仪式、宫廷乐舞等。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了解礼乐文明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礼乐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学会分析古代礼乐器物和礼仪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观察图像,培养学生的文献分析和视觉素养能力。

通过聆听音频和观看表演,培养学生的听觉和观察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礼乐文明的魅力和美学价值,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3.1 第一课时:礼乐文明的起源介绍礼乐文明的概念和起源。

分析古代礼乐器物和礼仪活动的特点。

3.2 第二课时:礼乐文明的发展讲述礼乐文明在夏商周时期的发展。

探讨礼乐文明对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的作用。

3.3 第三课时:礼乐文明的顶峰介绍礼乐文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顶峰。

分析礼乐文明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3.4 第四课时:礼乐文明的传承与演变讲述礼乐文明在秦汉以后的传承与演变。

探讨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2 文献法:指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图像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和观察能力。

4.3 音频教学法:播放古代乐器的演奏音频和礼仪活动的录音,帮助学生感受礼乐文明的美妙。

表演法:组织学生进行古代礼仪活动的表演,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体验。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资源整合及应用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资源整合及应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和演进,而礼乐文明的确立,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大事件。

《礼乐文明的确立》是中国古代社会进步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是中国文明演变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具有广泛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教育界也高度重视对《礼乐文明的确立》这一历史事件的教学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如何整合教学资源,并将其应用于《礼乐文明的确立》的教学中。

I. 教学资源整合1.传统教材传统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是了解和掌握《礼乐文明的确立》的必要前提。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教科书、参考性专题读物等传统教材,了解《礼乐文明的确立》的历史背景、内容、影响等,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认识水平。

2.大型史诗歌剧大型史诗歌剧作为一种集合歌舞、戏剧、音乐、文化、历史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多个维度,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认识和感受《礼乐文明》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3.大型实景剧表演实景剧表演,可以将历史场景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将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历史现场的氛围和情感。

在《礼乐文明的确立》的教学中,可以请专业导演和演员编排实景剧表演,通过音乐、舞蹈、灯光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真正了解《礼乐文明的确立》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加深对中国文明的了解和感悟。

4.呈现形式多元化的教学视频在传统教材和大型实景剧表演基础上,制作多种呈现形式的教学视频,深入分析《礼乐文明的确立》的关键点和知识点,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II. 教学资源应用1.利用学生的体验感来表达对历史的认知把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注重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和体验感受,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来呈现历史事实,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来表达对历史的认知,从而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利用微视频教学呈现更深入的知识点充分利用高清、流畅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将深入的知识点分解为少量专题,通过知识点串联,使学生逐渐掌握复杂的知识体系,达到深度理解的目的。

礼乐文化鉴赏教案

礼乐文化鉴赏教案

礼乐文化鉴赏教案教案标题:礼乐文化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礼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传统礼乐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礼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传统礼乐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礼乐文化的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2. 活动准备:准备音乐器乐演奏或舞蹈表演的相关素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了解礼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包括其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礼仪等方面的影响。

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器乐演奏或舞蹈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礼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观看传统礼乐表演的视频,学习欣赏传统礼乐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讨论与总结: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礼乐文化的感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总结传统礼乐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传统文化。

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文化艺术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传统礼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亲身感受传统礼乐文化的历史底蕴和魅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评估学生对传统礼乐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评价,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和指导: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对传统礼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乐文明的确立学案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1)、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方式,描述其主要特点。

(2)、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2.具体目标:(1)、能够借助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2)、能够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体会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渊源;(3)、通过对分封制、礼乐制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学会运用辩证眼光看问题的方法。

3.中考考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二:知识梳理,读教材P70-P72,完成下列各空:◆夏(公元前________年~公元前________年)◆周朝(我国拥有时间最长的王朝公元前1046 ~公元前221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分为:东周(春秋:公元前________年~公元前________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1、年,联合其它800多个部落小国,在,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建立东周。

2、西周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文明,以为________、________制、及________制度工具,来维持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

其中是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制与礼乐制度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礼乐制度用来规定贵族的身份地位。

贵族一起听音乐,可以缓和矛盾,密切贵族之间的联系,使贵族之间关系融洽。

3、周朝根据的亲疏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叫宗法制。

4、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__》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当时西周社会的________制和周王拥有绝对的权威。

5、夏商周时期的乐,泛指结合仪式典礼演出的音乐和乐舞,后世统称“________”。

周天子祭祖可以用的乐目是歌颂周文王的《庸》。

其他人不可以用。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一)分封制1.什么是分封制?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2.在分封制下,受封的主要是什么人?有什么权利和义务?3. 西周的分封制和中世纪的欧洲分封制有何区别?西周的分封制为什么没有导致欧洲中世纪那样的社会混乱?(二)宗法制1.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2.根据这一制度,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这与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3.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何重要作用1.什么是礼乐制?2.资料补充:(1)使用的音乐不一样: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

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

(2)对死的称呼,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天子:崩、驾崩 诸侯:薨 大夫:卒 文士:不禄 平民:去世(3)礼乐制度的内容:(4)西周确立、发展并完善的礼乐文明,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对当时:对后世:小结:周朝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确立、发展和完善了古代的礼乐文明,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其统治。

西周的礼乐文明包括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绝对的权威,宗法制维护了社会秩序,礼乐制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四.课堂小结:请列出本课的知识体系提纲五.当堂训练:典章制度 行为方式 伦理道德风俗习惯 等诸多方面 礼制 乐制礼乐制度音乐 舞蹈1.(2010·江苏苏州)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2010·山东东营)1.第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

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3.(2010·山东滨州)2.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4.(2010·广东佛山)1.如右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5.(2010·广东湛江)2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秦始皇 B.齐桓公 C.启 D.禹6.(2010·山东泰安)1.“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

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 B.奴隶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7.(2010·福建泉州)1.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

下列制度创建于西周时期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8.(2010·江苏扬州)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全品中考网六:课后巩固:1、《诗经》“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欧洲中世纪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二者各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二者有什么区别?2、如何评价分封制?3、如何评价宗法制?4、如何评价礼乐制度?5、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七:资料链接:分封制分封诸侯在夏代就有了,商朝进一步推行,但为数不多。

到了周代 ,周王为了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 , 开始大规模分封诸侯 , 也即把周王的子弟、亲戚、功臣以及古代先王圣贤的后代 , 分配到一定的地区 ,分别授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民 ,建立封国。

这些封国就是诸侯 ,诸侯受封时,要举行册封仪式 , 周天子向受封者颁布册命 ,宣布封疆范围、土地的数量,并把该地区的人民一起赐给受封者 ,同时还给受封者官属、奴隶、礼器和仪仗等。

诸侯在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能聚族立宗 ,对下进行分封,也能修建城池 ,征集军队 ,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但是也有一定限制,诸侯毕竟臣属于周王。

诸侯对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如定期朝见,缴纳贡赋,征调军队随周王出征,王室重大祭祀活动,诸侯要前往助祭等等。

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它以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据,根据与王室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的继承权。

周王由姬姓宗族的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诸子和异性贵族被分封为诸侯。

在诸侯国中,诸侯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诸子和异性贵族被分封为卿大夫,从诸侯那里分得土地,叫采邑。

在采邑内,卿大夫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诸子和异性贵族被分封为士;士的嫡长子仍为士,由于士是贵族阶层中最低的一层,所以士的嫡长子以外的诸子便不再分封,而成为庶人。

诸侯国在初封时,与周王室的关系较密切。

所以西周分封制加强了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周朝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它加强了周王对诸侯的统属关系,向着后来形成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迈进了一大步。

但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经济落后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利,诸侯国与王室之间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之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 , 日后必然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顺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构成的重要方式。

宗法制萌发于商周时期,成熟于西周、春秋时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几经演变,在唐朝末年瓦解。

宋代,宗法制又以礼教与政权、神权、夫权、族权相结合的形式存在 , 并一直延伸到封建社会结束。

沿革宗法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

商代,宗法制进一步发展,继统法以子继父为主 ,并由此产生了直系旁系之分、嫡庶之分、大宗小宗之分。

宗法中的嫡庶 , 滥觞于对偶婚。

妻分嫡妾 ,子分嫡庶 , 才有了一整套的宗法制度。

西周、春秋时期 ,宗法制度臻于完善 ,因而最为典型、严密。

这一时期,宗法制度的特点是严格区分嫡庶,确立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宗族内分大宗小宗 , 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殊的权力,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统治者为了保持血亲统治的纯贵族血统,规定先王去世,由嫡长子继位;如果没有嫡长子,则从嫡妻从嫁之女所生之子补充(当然也是纯贵族血统);如果没有这样纯贵族血统的母弟,只好从众妾所生之子中择年长者当选,年龄相同的则选择贤者,贤能相同的就由占卜来决定。

嫡长子将土地与官职分封给他的兄弟小国。

这种兄弟国的分封制始于周武王。

周公也曾分封,分封的对象范围是亲戚,也就是兄弟。

血亲统治的最大特点,就是统治权力世代血亲相传。

不仅王位如此,诸侯卿大夫士的各级统治地位都是如此。

这种宗法制度又与等级分封世卿世禄制度互为表里,它的存在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礼乐制度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等仪式)和“乐”(配合“礼”进行乐舞)进行规范的朝代,这就是“指定礼乐”。

据说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完成的。

礼乐制度在以后几千年中一直得到奉行,直到清代结束。

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在精神和原则上都是学习周礼的。

如果说商人尊事鬼神的话,那么周代人尊事的则是礼,对于鬼神,却是“敬而远之”。

周代的礼乐制度又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礼乐制度是对当时严密的宗法等级网的强调和固定。

某一等级的人,只能享用这一等级所能享受的礼乐规格。

就乐而言,乐舞名目、乐器品种和数量、乐工人数等都是严格限制,超出规格就是严重违法。

在各等级贵族自己或互相之间的活动中基本采用所规定的雅乐。

“礼别异,乐合同”,礼和乐分别祈祷区别贵族等级之间的差异和在感情上让不同等级贵族们感觉到彼此密不可分的整体意识,有效地调节了贵族之间的关系。

王室地位的变化西周盛时,周王对诸侯拥有很大的权威。

各封国的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报告封国内的情况,听取周王及其辅佐的指令;如临时发生重大事故,还要及时向周王报告。

他们都必须向周王贡献本封国的产物和周王需要的东西。

他们有保卫王室的义务,包括为周王提供作战的军队。

对周王的死丧嫁娶巡游,他们也要尽特定的义务。

如果他们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收回或削减他们的封禄,可以废除和另立国君,甚至灭掉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出现大国争霸的斗争。

诸侯定期的朝聘贡献(古代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叫聘,诸侯在非朝觐述职之年,就派卿大夫聘周)是王室的重要收入,王室东迁以后失去了这个重要的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