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输系统评价概述PPT(共 32张)
合集下载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ppt 44页)
Programmer) ③ 第 三 类 用 户 —— 数 据 库 管 理 员 ( DataBase
Administrator,简称DBA)。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8.1.1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3)软件系统 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 简 称 DBMS ) 及 其 开 发 工 具 、 操 作 系 统 ( Operating System,简称OS)和应用系统等。在计算 机硬件层之上,DBMS可借助操作系统完成对硬件的访 问,并能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存取、维护和管理。另 外,数据库系统的各类人员、应用程序等对数据库的 各种操作请求,都必须通过DBMS完成。DBMS是数据库 系统的核心软件。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三版)
杨兆升 于德新 主编 史其信 高世廉 主审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框架 第3章 智能运输系统的理论基础 第4章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第5章 通信技术 第6章 车辆定位技术 第7章 网络技术 第8章 数据库技术 第9章 新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第10章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8章 数据库技术
8.1 概述 8.2 数据库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8.3 小结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8.1 概述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已深入到社会 各行各业。
信息系统为信息的处理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而数据 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个 重要分支。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飞速发展 极大的促进了基于计算机的数据管理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 应用,快速发展的交通领域也不例外。
Administrator,简称DBA)。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8.1.1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3)软件系统 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 简 称 DBMS ) 及 其 开 发 工 具 、 操 作 系 统 ( Operating System,简称OS)和应用系统等。在计算 机硬件层之上,DBMS可借助操作系统完成对硬件的访 问,并能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存取、维护和管理。另 外,数据库系统的各类人员、应用程序等对数据库的 各种操作请求,都必须通过DBMS完成。DBMS是数据库 系统的核心软件。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三版)
杨兆升 于德新 主编 史其信 高世廉 主审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框架 第3章 智能运输系统的理论基础 第4章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第5章 通信技术 第6章 车辆定位技术 第7章 网络技术 第8章 数据库技术 第9章 新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第10章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8章 数据库技术
8.1 概述 8.2 数据库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8.3 小结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8.1 概述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已深入到社会 各行各业。
信息系统为信息的处理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而数据 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个 重要分支。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飞速发展 极大的促进了基于计算机的数据管理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 应用,快速发展的交通领域也不例外。
最新 智能运输系统课程课件
智能运输系统(ITS)
第一节 智能运输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一、智能运输系统ITS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简称ITS) 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 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 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 理系统。
飞机的位置是两条双曲线S和U的交点P。
第四节 GSM定位系统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GMS定位系统的时差定位原理如图2-2-3所示:
同一移动终端所发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时延差异,通过坐标 变换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由于移动终端信号到达基站的 等时延曲线为圆弧,因此要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在理想的情 况下,至少需要三个基站。
二、飞行中无线电方位的变化
(一)位置不变,航向改变时,相对方位的改变 因为QDM=MH+RB
(二)航向不变,无线电方位随位置的变化
飞机保持一定的航向飞行.如果电台在飞机的右边.随着飞机位 置的变化.无线电方位线将围绕电台顺时针转动.电台方位角、飞 机方位角和相对方位都将增大;如果电台在飞机的左边.无线电方 位线将围绕电台反时针转动.上述三个角度都将减小。
第二节 无线电测角测距定位系统
一、无线电方位的定义
QDM=MH+RB
QDR=QDM土180
(一)无线电方位线 (二)电台方位角
电台真方位角 -QUJ
电台磁方位角-- QDM
(三)飞机方位角
飞机真方位角-- QTE 飞机磁方位角– QDR
(四)电台相对方位角– RB
QDM=MH+RB QDR=QDM土180 MH-飞机的磁航向角
三、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天线在机身上的位置
第一节 智能运输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一、智能运输系统ITS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简称ITS) 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 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 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 理系统。
飞机的位置是两条双曲线S和U的交点P。
第四节 GSM定位系统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GMS定位系统的时差定位原理如图2-2-3所示:
同一移动终端所发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时延差异,通过坐标 变换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由于移动终端信号到达基站的 等时延曲线为圆弧,因此要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在理想的情 况下,至少需要三个基站。
二、飞行中无线电方位的变化
(一)位置不变,航向改变时,相对方位的改变 因为QDM=MH+RB
(二)航向不变,无线电方位随位置的变化
飞机保持一定的航向飞行.如果电台在飞机的右边.随着飞机位 置的变化.无线电方位线将围绕电台顺时针转动.电台方位角、飞 机方位角和相对方位都将增大;如果电台在飞机的左边.无线电方 位线将围绕电台反时针转动.上述三个角度都将减小。
第二节 无线电测角测距定位系统
一、无线电方位的定义
QDM=MH+RB
QDR=QDM土180
(一)无线电方位线 (二)电台方位角
电台真方位角 -QUJ
电台磁方位角-- QDM
(三)飞机方位角
飞机真方位角-- QTE 飞机磁方位角– QDR
(四)电台相对方位角– RB
QDM=MH+RB QDR=QDM土180 MH-飞机的磁航向角
三、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天线在机身上的位置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分析ppt课件
11.3.2 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
信号优先策略是指交通信号绿灯延长或比预定方案启动提前,以便某些特定车辆迅速通过交叉口。 公共交通信号优先策略有其自己特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被动优先控制策略; 2)主动优先控制策略;
11.3.2 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
1 被动优先控制策略
被动优先控制策略的实施是根据公交线路公交车辆的发车频率、行车速度等历史数据设计和协调路网内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同时降低交叉口信号周期长度以减少公交车辆的停车和延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化配时规划 (2)信号周期调整 (3)增加相位时间 (4)相位分割 (5)限制转弯
11.1 概述
日本APTS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应用公共汽车定位系统。80年代初开始应用公共交通运行管理系统,以及使用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进入90年代,东京都交通局开发了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控制系统(CTCS)。
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交通事业还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已经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安装了电子站牌,车载GPS定位设备,实现了车辆的实时跟踪、定位、公交车与调度室的双向通信,以及电子站牌上实时显示下班车位置信息等功能。这些系统使中国城市交通迈入了公交智能化时代。
11.2.3 智能化调度方法
11.2.3 智能化调度方法
车辆调度形式 车辆调度形式是指营运调度措施计划中所采取的运输组织形式,基本上可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车辆工作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分为正班车、加班车与夜班车; (2)按车辆运行与停站方式,可分为全程车、区间车、快车、定班车、跨线车等。
UTMS子系统
目 录
第11章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第12章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第13章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第14章 电子收费系统 第15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管理系统 第16章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第17章 智能车辆与自动驾驶系统 第18章 交通需求管理 第19章 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 第20章 ITS评价
信号优先策略是指交通信号绿灯延长或比预定方案启动提前,以便某些特定车辆迅速通过交叉口。 公共交通信号优先策略有其自己特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被动优先控制策略; 2)主动优先控制策略;
11.3.2 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
1 被动优先控制策略
被动优先控制策略的实施是根据公交线路公交车辆的发车频率、行车速度等历史数据设计和协调路网内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同时降低交叉口信号周期长度以减少公交车辆的停车和延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化配时规划 (2)信号周期调整 (3)增加相位时间 (4)相位分割 (5)限制转弯
11.1 概述
日本APTS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应用公共汽车定位系统。80年代初开始应用公共交通运行管理系统,以及使用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进入90年代,东京都交通局开发了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控制系统(CTCS)。
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交通事业还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已经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安装了电子站牌,车载GPS定位设备,实现了车辆的实时跟踪、定位、公交车与调度室的双向通信,以及电子站牌上实时显示下班车位置信息等功能。这些系统使中国城市交通迈入了公交智能化时代。
11.2.3 智能化调度方法
11.2.3 智能化调度方法
车辆调度形式 车辆调度形式是指营运调度措施计划中所采取的运输组织形式,基本上可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车辆工作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分为正班车、加班车与夜班车; (2)按车辆运行与停站方式,可分为全程车、区间车、快车、定班车、跨线车等。
UTMS子系统
目 录
第11章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第12章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第13章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第14章 电子收费系统 第15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管理系统 第16章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第17章 智能车辆与自动驾驶系统 第18章 交通需求管理 第19章 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 第20章 ITS评价
最新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第3章课件PPT
为终点的车辆流入率。
v a ( t ) —— t 时刻路段 上车辆流出率,一般假定车辆流出率
函数已知。
ga (xa (t)) ——路段 的路段流出率函数。
v
n a
(t)
——
t
时刻路段 上以 n
为终点的车辆流出率。
q k ,n ( t ) —— t 时刻产生的由起点 k 到终点 n 的交通需求,一般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第3章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框架 第3章 智能运输系统的理论基础 第4章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第5章 通信技术 第6章 车辆定位技术 第7章 网络技术 第8章 数据库技术 第9章 新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第10章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X a ( t ) —— t 时刻路段 上存在的车辆数,即交通负荷。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3.1.4 动态系统最优和用户最优分配模型
1)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有关定义
x
n a
——
t
时刻路段 上以 n 为终点的行驶车辆数。
u a ( t ) —— t 时刻路段 上车辆流入率。
u
n a
(t)
——
时刻路段
上以 n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3.1.3 动态交通分配理论研究现状
从提出至今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和方法 应用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目前 在动态交通分配方面的学术专著还没有见到,这一点不同 于静态交通分配。国内外在动态交通分配领域的研究都正 在积极的进行当中,表现为国外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的 研究较之国内要超前。
G(N , A) ——交通网络,为有向连通图。 N ——网络节点集,它包括起点集、终点集和中间点集三
《智能运输系》课件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 现各种交通方式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 业,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 运输能力。
绿色智能运输系统的推广与应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智能运输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 推广和应用,包括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车辆 将在运输行业中占据更大比重。
绿色智能运输系统将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降 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有助于缓解城市空气污 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特斯拉无人驾驶卡车
特斯拉推出的无人驾驶卡车是全球首个基于纯电动汽车平台的无人驾驶 卡车,具备高度自主的驾驶度地图、传感器融合、主驾驶和货物运输。
跨部门协同
需要加强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协同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 整合。
02
智能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智能运输系统的核心, 通过传感器、RFID等技术实现运输 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为运输 过程的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运输设备的远程 控制和自动化操作,提高运输效率, 降低运输成本。
故障处理
及时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 的故障,避免影响运输效 率和安全。
04
智能运输系统的案例分析
智能物流运输案例
总结词
智能物流运输是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流过程的自动 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京东物流
京东物流利用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客服等系统,实 现了从订单处理到配送的全程智能化,提高了物流效率和 客户满意度。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将使无人驾驶车辆具备更高级别的自主决策和学习 能力,能够应对更复杂的交通环境和突发状况。
智能交通系统的融合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将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 融合发展,包括道路、铁路、水路、 航空等,形成一体化的交通网络。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PPT(共 39张)
车载信息获取、车载通信和安全预警及控制子系统等;
智
能路智
侧系统包含路侧信 车辆精确定位技术
息获
取、
路侧
通信
、交
通信
息
发键车联网是布通、能车载系统 信交车辆技通车行载驶术管一安体全。理化状系态与统及集环控成境技感制术知技等术子系车路统通。信
将二
者连接起
信息采集子系统
来的
关
智 能
技
车车通信
通信子系统
路 侧
云计算技术在智能运输领域的发展应用,对于提升城 市综合交通信息化处理、推动产业优化结构升级、促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积极性意义,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大数据技术可以高效处理海量的交通信息,满足智能 运输行业数据处理的需求。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9章 新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9.1 概述 9.2 车联网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9.3 云计算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9.4 大数据技术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9.2.1 车联网定义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 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
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 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 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 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 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 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
感知层
由多种传感 器及传感器网 关构成,包括 载传感器和 路侧传感器。
是信息的来 源。可以提供 车辆的行驶状 态信息、运输 物品的相关信 息、交通状态 信息、道路环 境信息等。
网络层
智慧交通运输系统PPT
○ 交通指挥中心存有大量残缺数 据, 如何对异常数据进行修复、 对残缺的数据进行估计、 对特定 道路的交通运行模式进行分析等, 是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也是实际 应用所急需的。
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理论方法 (1) 相位、 相序优化 (2) 配时优化
单点控制 干线绿波 区域控制 交通控制理论未来发展趋势 (1) 网络化控制(NTCIP、 ATC2.5) (2) 信号与诱导协同控制 (3) 车路协同协同控制 车联网络(Vehicle ad hoc networks, VANET) 的基本思想: 在一定通信范围内的车辆可以相互交换各 自的车速、 位置等信息以及车载传感器感知的数据, 并自动的连接建立起一个移动的网络 。
04
Part Four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系列——交通大脑
交通大脑建设背景交通管理现状和不足
交通管理业务概况
○ 现有业务数据应用效率低,管控决策科学化 和智能化应用不足
○ 仍以经验导向、封闭式的管理手段为主导, 智慧、智能业务管理模式设计欠佳
现有管理系统建设
○ 系统建设依据业务自身应用建设,顶层规划 与设计深度不够
原理简单、 性能稳定
易损坏、 拥堵时检测精度大幅下 降
(2) 微波车辆检测器
通过发射中心频率为 10.525GHZ或24.200GHZ的连 续频率调制微波(FMCW), 在检测 路面上投映一个宽度为3~4米, 长 度为64米的微波带, 车辆经过微波 带时会反射一个微波信号, 通过计 算接收频率和时间的变化参数统计 车辆的速度、 流量等信息。
流量排名预测 拥堵占比预测 路况回放 热力图回放 路况统计 交通报告
05
Part Five
课题相关——智能公交
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理论方法 (1) 相位、 相序优化 (2) 配时优化
单点控制 干线绿波 区域控制 交通控制理论未来发展趋势 (1) 网络化控制(NTCIP、 ATC2.5) (2) 信号与诱导协同控制 (3) 车路协同协同控制 车联网络(Vehicle ad hoc networks, VANET) 的基本思想: 在一定通信范围内的车辆可以相互交换各 自的车速、 位置等信息以及车载传感器感知的数据, 并自动的连接建立起一个移动的网络 。
04
Part Four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系列——交通大脑
交通大脑建设背景交通管理现状和不足
交通管理业务概况
○ 现有业务数据应用效率低,管控决策科学化 和智能化应用不足
○ 仍以经验导向、封闭式的管理手段为主导, 智慧、智能业务管理模式设计欠佳
现有管理系统建设
○ 系统建设依据业务自身应用建设,顶层规划 与设计深度不够
原理简单、 性能稳定
易损坏、 拥堵时检测精度大幅下 降
(2) 微波车辆检测器
通过发射中心频率为 10.525GHZ或24.200GHZ的连 续频率调制微波(FMCW), 在检测 路面上投映一个宽度为3~4米, 长 度为64米的微波带, 车辆经过微波 带时会反射一个微波信号, 通过计 算接收频率和时间的变化参数统计 车辆的速度、 流量等信息。
流量排名预测 拥堵占比预测 路况回放 热力图回放 路况统计 交通报告
05
Part Five
课题相关——智能公交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ppt课件
智能运输系统概4 论
1.1.1 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美国运输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 简称ITE)、日本汽车道路交通智能化协会(Vehicle,Road and Traffic Intelligence Society,简称VERTIS)以及我国的交 通工程学者都曾给智系统的先驱性研究,即电子 路 径 诱 导 系 统 研 究 ( Electronic Route Guidance System,简称ERGS)。
中期加利福尼亚交通部门研究的 PATHFINDER系统获得成功,加速ITS的发展。
通过“综合地面运输效率法案”,发展经 济上有效、环境上友好的国家级综合地面 运输系统,以提高客运和货运的运输效率。 展开智能化车辆-道路系统(Intelligent Vehicle-Highway System,简称IVHS)方面 研究,运输部成立智能化车辆道路系统 ( IVHS)组织。
交通运输业的每一次革命,不论是交通工具的更新换 代,还是运输方式的拓展变革,都与科学技术成果直接相 连。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智能运输系统(ITS)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 产物。
智能运输系统概9 论
1.1.3 ITS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智能运输系统1概2 论
1.1.5 ITS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最佳途径
2)交通问题的现状
美国:主要城市每年由于交通拥挤造成的浪费超过475 亿美元,多达143.5亿升的燃料和27亿工作小时。
日本:人口密度比较大,每天昼夜行驶的汽车有7000 万辆,每年交通事故死伤人数达100余万人,大量交通需 求,在各地区交通拥挤,每年时间损失达53亿小时,经 济损失达12兆日元,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此 外还会导致沿路环境恶化、能源消耗增加等严重问题。
1.1.1 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美国运输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 简称ITE)、日本汽车道路交通智能化协会(Vehicle,Road and Traffic Intelligence Society,简称VERTIS)以及我国的交 通工程学者都曾给智系统的先驱性研究,即电子 路 径 诱 导 系 统 研 究 ( Electronic Route Guidance System,简称ERGS)。
中期加利福尼亚交通部门研究的 PATHFINDER系统获得成功,加速ITS的发展。
通过“综合地面运输效率法案”,发展经 济上有效、环境上友好的国家级综合地面 运输系统,以提高客运和货运的运输效率。 展开智能化车辆-道路系统(Intelligent Vehicle-Highway System,简称IVHS)方面 研究,运输部成立智能化车辆道路系统 ( IVHS)组织。
交通运输业的每一次革命,不论是交通工具的更新换 代,还是运输方式的拓展变革,都与科学技术成果直接相 连。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智能运输系统(ITS)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 产物。
智能运输系统概9 论
1.1.3 ITS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智能运输系统1概2 论
1.1.5 ITS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最佳途径
2)交通问题的现状
美国:主要城市每年由于交通拥挤造成的浪费超过475 亿美元,多达143.5亿升的燃料和27亿工作小时。
日本:人口密度比较大,每天昼夜行驶的汽车有7000 万辆,每年交通事故死伤人数达100余万人,大量交通需 求,在各地区交通拥挤,每年时间损失达53亿小时,经 济损失达12兆日元,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此 外还会导致沿路环境恶化、能源消耗增加等严重问题。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ppt 50页)
式13-2给出。
F
1
1 0.35 t
(13-2)
可推算,第i个时间间隔内被阻滞于停车线的车辆数
应满足:
m(i) max[(m(i 1) qd(i) t S(i) t ),0]
(13-3)
式中: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3.2 TRANSYT系统
交通网络结构图示
仿真模型
m(i 1)——第 (i 1)个时间间隔内被阻滞于停车
图示,这个图示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线”
组成。
在网络结构上,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有信号灯控
制的交叉口;每一条“连线”表示一股驶向下游一个
“节点”的单向车流。
网络结构图上还应标出所有节点和连线的编号,以
折算小客车为单位标出平均小时交通量以及转弯交通量
的大小。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3.2 TRANSYT系统
线的车辆数;
qd(i )——第(i)个时间间隔内到达停车线断面的车辆 平均到达率,可由到达流量图示求得;
S(i)——第(i)个时间间隔内车流通过停车线断面的
最大车辆平均驶离率;
t ——时间间隔大小。
由13-3式可以推知,在第i个时间间隔内驶出停车线
的车辆数 N(i)与驶出率q1(i)为: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通流数据,在城市发展较快时,为保证可信度不得不花 费大量时间、人力、财力重新采集数据再优化,制定新 方案。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13章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3.1 概述 13.2 TRANSYT系统
13.3 SCATS系统
13.4 SCOOT系统
13.5 新一代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统
13.6 其他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智能运输.ppt
o导航技术:出行前或者途中的出行路线或出行模式选择的导引。
o电子地图数据库:给出街道地址或交叉口确切位置,以计算出 进路行程,辅助驾驶没已定线路行车,向旅行才提供各种所需要 信息。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GVA智能交通管理调度系统是集全球定 位(GPS)、视频图像传输(VS)及遇险报警 (ALM)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电子系统,由硬 件系统(GVA智能终端、通信设备、图像获取 设备、报警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等)和软件系 统(控制中心系统及客户端系统)组成。
欧洲
欧洲的主要研究内容由以下两个计划构成:
民间组织为主体的 “欧洲高效安全交通计划”。该计划以 车辆的研究开发为主体,在1986年由18个欧洲汽车公司建 立。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安全驾驶;流量与均衡控制;旅行 与交通管理等。它的研究领域包括扩展视野研究、应急管 理系统、车辆运行系统、商业车队管理系统、避免碰撞系 统、交通管理试验场地、驾驶协调系统、两种模式的道路 引导系统、智能巡航系统、出行信息系统。
由政府主导的 “欧洲车辆安全道路结构计划”。该计划以 道路基础设施研究开发为主体。从1989年,在3年内有关国 家共投入1。5亿美元开展70个项目研究。
美国
1994年以前,美国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先进的交通 管理系统、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先进车辆运营系统、先 进的商用车辆运营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等方面。目 前的研究集中在以下7个领域共29项研究内容。1996国和南斯拉夫的交通信息控制系统的引 进、安装和运行管理的研究。
❖上海成立了出租车联合调度公司,建立全行业GPS调度中 心。这一调度系统具有组呼与群呼的功能。
❖深圳公交公司应用大面积非接触式IC卡储值系统。该系统 包括车载验票机、余额验票机、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功能。
o电子地图数据库:给出街道地址或交叉口确切位置,以计算出 进路行程,辅助驾驶没已定线路行车,向旅行才提供各种所需要 信息。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GVA智能交通管理调度系统是集全球定 位(GPS)、视频图像传输(VS)及遇险报警 (ALM)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电子系统,由硬 件系统(GVA智能终端、通信设备、图像获取 设备、报警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等)和软件系 统(控制中心系统及客户端系统)组成。
欧洲
欧洲的主要研究内容由以下两个计划构成:
民间组织为主体的 “欧洲高效安全交通计划”。该计划以 车辆的研究开发为主体,在1986年由18个欧洲汽车公司建 立。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安全驾驶;流量与均衡控制;旅行 与交通管理等。它的研究领域包括扩展视野研究、应急管 理系统、车辆运行系统、商业车队管理系统、避免碰撞系 统、交通管理试验场地、驾驶协调系统、两种模式的道路 引导系统、智能巡航系统、出行信息系统。
由政府主导的 “欧洲车辆安全道路结构计划”。该计划以 道路基础设施研究开发为主体。从1989年,在3年内有关国 家共投入1。5亿美元开展70个项目研究。
美国
1994年以前,美国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先进的交通 管理系统、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先进车辆运营系统、先 进的商用车辆运营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等方面。目 前的研究集中在以下7个领域共29项研究内容。1996国和南斯拉夫的交通信息控制系统的引 进、安装和运行管理的研究。
❖上海成立了出租车联合调度公司,建立全行业GPS调度中 心。这一调度系统具有组呼与群呼的功能。
❖深圳公交公司应用大面积非接触式IC卡储值系统。该系统 包括车载验票机、余额验票机、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功能。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先进公共交通系统教学课件
虽然物联网技术在公共交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要实现其广泛应
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成熟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人工智能在公共交通中的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在公共交通中的发展前景概述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和思维过程,为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随着人工 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
05
CATALOGUE
智能运输系统与环境保护
智能运输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减少尾气排放
智能运输系统通过优化路 线和调度,减少不必要的 行驶,从而降低尾气排放 。
降低噪音污染
智能运输系统采用低噪音 的设备和低速时提醒周边 行人或车辆保障安全,从 而降低噪音污染。
节约能源
智能运输系统能够实现能 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达到节约能源 的效果。
智能监控系统
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 状态和乘客上下车情况,保障运输安全和提 供乘车信息。
智能监控系统通过车载摄像头和传感器,实 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乘客上下车情况以 及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如车辆故障、乘客紧急求助等,系统会立 即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同时 ,监控系统还能为乘客提供实时的乘车信息 ,如车辆到站时间、行驶路线等,方便乘客
。
城市群公共交通
在城市群中,APTS可以实现不 同城市间公பைடு நூலகம்交通的互联互通 ,提高出行效率。
旅游景区公共交通
在旅游景区,APTS可以优化游 客出行路线,提高景区服务水 平。
特殊需求公共交通
针对特殊需求,如残障人士、 老年人等,APTS可以提供更加
人性化的服务。
智能运输系统概述(ppt63张PPT)
运行速度和公交服务质量效 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1.1 概述
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交通事业还比 日本APTS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较落后。目前,我国已经在杭州、上海、北京 应用公共汽车定位系统。80年代初开始应用公共交通 等地安装了电子站牌,车载GPS定位设备,实 运行管理系统,以及使用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进 现了车辆的实时跟踪、定位、公交车与调度室 入90年代,东京都交通局开发了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 的双向通信,以及电子站牌上实时显示下班车 输控制系统(CTCS)。 位置信息等功能。这些系统使中国城市交通迈 入了公交智能化时代。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1.1 概述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的体系结构
本章主要参考吉林大学杨兆升教授的著作《城市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理论与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研究 现状,将APTS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公交系统优化与设计;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 公交信息服务系统; 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BRT0); 公交服务水平评价;
峰和低峰期,在各个时间段内,采用定点发车的方法
调度车辆。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1.2 .1 研究现状
每天每辆车有一份小路单,车辆在始发站和终 点站由调度人员人工签单,记录发车、到达、晚点、 司乘人员、维修等数据。当天营运结束后,由统计 员统计成大路单交给车队。
中国一些大城市已经注意到城市公共交通智能
化调度系统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开发和实施类似系 统。
车辆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使公交车辆运行有序、平稳、
高效、协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公交企业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1.2 .1 研究现状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1.1 概述
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交通事业还比 日本APTS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较落后。目前,我国已经在杭州、上海、北京 应用公共汽车定位系统。80年代初开始应用公共交通 等地安装了电子站牌,车载GPS定位设备,实 运行管理系统,以及使用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进 现了车辆的实时跟踪、定位、公交车与调度室 入90年代,东京都交通局开发了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 的双向通信,以及电子站牌上实时显示下班车 输控制系统(CTCS)。 位置信息等功能。这些系统使中国城市交通迈 入了公交智能化时代。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1.1 概述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的体系结构
本章主要参考吉林大学杨兆升教授的著作《城市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理论与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研究 现状,将APTS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公交系统优化与设计;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 公交信息服务系统; 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BRT0); 公交服务水平评价;
峰和低峰期,在各个时间段内,采用定点发车的方法
调度车辆。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1.2 .1 研究现状
每天每辆车有一份小路单,车辆在始发站和终 点站由调度人员人工签单,记录发车、到达、晚点、 司乘人员、维修等数据。当天营运结束后,由统计 员统计成大路单交给车队。
中国一些大城市已经注意到城市公共交通智能
化调度系统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开发和实施类似系 统。
车辆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使公交车辆运行有序、平稳、
高效、协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公交企业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1.2 .1 研究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1 ITS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评价目的 提高目前的和将来的生产能力,降低快速行驶的成本 ( reduce costs incurred by fleet operators and others),减少出行时间,改进交通系统规划和管理; 提高个体流动性和路面交通系统的方便舒适度,为出 行前和出行中的信息获得提供途径,提高出行安全度, 减轻出行者压力; 为繁荣ITS的发展和实施创造环境,支持ITS产业(硬 件、软件和服务)的建立。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评价框架 3)确定评价目标 4)制定评价计划 在确定目标子集和优先程序排序后,应给出细化的 评价计划。 5)收集数据进行仿真或实验 ITS项目评价的手段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试验,另 一类是仿真。 6)数据分析 7)得到评价结论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20章 ITS评价
20.1 智能运输系统评价概述 20.2 智能运输系统评价内容 20.3 ITS综合技术评价方法 20.4 小结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1 ITS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评价目的 对智能运输系统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合理性、社
会效益、环境影响和风险做出评价,为实际的ITS项目提 供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结果,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实施、效果以及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已 有的系统运作优化提供依据,还可以帮助投资者对将来 的投资作决定。
ITS评价,是指对ITS项目进行的评价,项目可以是规 划中的、实施中的、完成后的。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1 ITS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评价目的 提高全国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伤亡的数量及其严 重程度,降低撞车的严重程度; 提高路面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其容量,减少由于交 通事故所引起的局部交通系统不能正常运作,改善提供 给出行者的服务水平及其方便程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减少由于交通拥挤造成的能源和环境消耗,降低单位 出行(per unit of travel)造成的有害物质排放,降 低单位出行造成的能源消耗;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基本概念
ITS评价区域
根据项目实施的区域,可以初步的将实施评价的
区域分为三类:城市内(urban),城市间(Inter-
urban)和乡村地区(rural)。
受影响的群体
不同的使用群体;
非使用者群体;
政府机构执行人员;
私人机构执行人员。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ITS项目辨识 用户需求分析 确定评价目标 制定评价计划 收集数据进行仿真或试验
数据分析 得出评价结论 图 20-1 智能运输系统项目综合评价框架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20章 ITS评价
20.1 智能运输系统评价概述 20.2 智能运输系统评价内容 20.3 ITS综合技术评价方法 20.4 小结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各子系统的评价,前者是关于整个系统的把握和综合评估,
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更多地影响到系统的实现,因此,
两者是互为相关的。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2.1 ITS技术评价
技术评价的基本前提条件和原则 基本前提条件是:ITS系统和子系统基本框架(逻辑框 架、物理框架)的建立;系统和技术的存在性等。 基本原则: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三版)
杨兆升 于德新 主编 史其信 高世廉 主审
目录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电子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管理系统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智能车辆与自动驾驶系统 交通需求管理 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 ITS评价
科学性 实用性 可测性 独立性 可比性 整合性 扩展性 完备性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2.1 ITS技术评价
评价对象及其技术评价体系 评价对象:
通用技术平台 通信信息 车辆 运输管理 交通管理和规划 电子收费 综合运输(枢纽) 智能公路
征年,即从基年起第5年、第10年、第20年,并将这 三种效应称为短期效应、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
短期效应(Short Term Effect)——在实施后5 年之后就会发生的效益/影响。
中期效应(Medium Term Effect)——在实施后5 年至10年之间发生的效益/影响。
长期效应(Long Term Effect)——在实施后10 年至20年之间发生的效益/影响。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1 ITS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评价意义 ITS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 理解ITS产生的影响 • 对ITS带来的效益进行量化 • 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 优化已有ITS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基本概念 ITS评价特征年 考虑到效益的时间效应,确定了开展评价的3个特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基本概念
ITS评价阶段
对ITS项目的评价应该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各周期,
但对不同阶段的评价和不同项目的具体应用是有差异
的。
① 立项建议书阶段的评价
②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评价
③ 实施阶段的评价
④ 运营阶段的评价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评价框架 1)项目辨识 ①项目的名称和类型 ②所应用并将被评价的关键技术或者评价内容 ③项目所提供的功能、服务和设施 ④项目实施的地方、时间以及计划完成的时间 ⑤项目实施的保障体系 2)用户需求分析 在对现有交通现状加以充分的调研的基础之上进行 的需求分析;基于需求分析的预测分析。
20.2.1 ITS技术评价
ITS的技术评价,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对项 目各技术指标的分析和计算,从系统的功能和技术层面对 智能运输运输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发展性以及适用 性和可实现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
作为评价的方法可采取上下结合(系统与单项的结
合)、定量与定性结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和
20.1.1 ITS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评价目的 提高目前的和将来的生产能力,降低快速行驶的成本 ( reduce costs incurred by fleet operators and others),减少出行时间,改进交通系统规划和管理; 提高个体流动性和路面交通系统的方便舒适度,为出 行前和出行中的信息获得提供途径,提高出行安全度, 减轻出行者压力; 为繁荣ITS的发展和实施创造环境,支持ITS产业(硬 件、软件和服务)的建立。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评价框架 3)确定评价目标 4)制定评价计划 在确定目标子集和优先程序排序后,应给出细化的 评价计划。 5)收集数据进行仿真或实验 ITS项目评价的手段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试验,另 一类是仿真。 6)数据分析 7)得到评价结论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20章 ITS评价
20.1 智能运输系统评价概述 20.2 智能运输系统评价内容 20.3 ITS综合技术评价方法 20.4 小结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1 ITS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评价目的 对智能运输系统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合理性、社
会效益、环境影响和风险做出评价,为实际的ITS项目提 供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结果,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实施、效果以及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已 有的系统运作优化提供依据,还可以帮助投资者对将来 的投资作决定。
ITS评价,是指对ITS项目进行的评价,项目可以是规 划中的、实施中的、完成后的。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1 ITS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评价目的 提高全国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伤亡的数量及其严 重程度,降低撞车的严重程度; 提高路面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其容量,减少由于交 通事故所引起的局部交通系统不能正常运作,改善提供 给出行者的服务水平及其方便程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减少由于交通拥挤造成的能源和环境消耗,降低单位 出行(per unit of travel)造成的有害物质排放,降 低单位出行造成的能源消耗;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基本概念
ITS评价区域
根据项目实施的区域,可以初步的将实施评价的
区域分为三类:城市内(urban),城市间(Inter-
urban)和乡村地区(rural)。
受影响的群体
不同的使用群体;
非使用者群体;
政府机构执行人员;
私人机构执行人员。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ITS项目辨识 用户需求分析 确定评价目标 制定评价计划 收集数据进行仿真或试验
数据分析 得出评价结论 图 20-1 智能运输系统项目综合评价框架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20章 ITS评价
20.1 智能运输系统评价概述 20.2 智能运输系统评价内容 20.3 ITS综合技术评价方法 20.4 小结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各子系统的评价,前者是关于整个系统的把握和综合评估,
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更多地影响到系统的实现,因此,
两者是互为相关的。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2.1 ITS技术评价
技术评价的基本前提条件和原则 基本前提条件是:ITS系统和子系统基本框架(逻辑框 架、物理框架)的建立;系统和技术的存在性等。 基本原则: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第三版)
杨兆升 于德新 主编 史其信 高世廉 主审
目录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电子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管理系统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智能车辆与自动驾驶系统 交通需求管理 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 ITS评价
科学性 实用性 可测性 独立性 可比性 整合性 扩展性 完备性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2.1 ITS技术评价
评价对象及其技术评价体系 评价对象:
通用技术平台 通信信息 车辆 运输管理 交通管理和规划 电子收费 综合运输(枢纽) 智能公路
征年,即从基年起第5年、第10年、第20年,并将这 三种效应称为短期效应、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
短期效应(Short Term Effect)——在实施后5 年之后就会发生的效益/影响。
中期效应(Medium Term Effect)——在实施后5 年至10年之间发生的效益/影响。
长期效应(Long Term Effect)——在实施后10 年至20年之间发生的效益/影响。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1 ITS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评价意义 ITS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 理解ITS产生的影响 • 对ITS带来的效益进行量化 • 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 优化已有ITS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基本概念 ITS评价特征年 考虑到效益的时间效应,确定了开展评价的3个特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基本概念
ITS评价阶段
对ITS项目的评价应该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各周期,
但对不同阶段的评价和不同项目的具体应用是有差异
的。
① 立项建议书阶段的评价
②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评价
③ 实施阶段的评价
④ 运营阶段的评价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1.2 ITS评价的框架
评价框架 1)项目辨识 ①项目的名称和类型 ②所应用并将被评价的关键技术或者评价内容 ③项目所提供的功能、服务和设施 ④项目实施的地方、时间以及计划完成的时间 ⑤项目实施的保障体系 2)用户需求分析 在对现有交通现状加以充分的调研的基础之上进行 的需求分析;基于需求分析的预测分析。
20.2.1 ITS技术评价
ITS的技术评价,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对项 目各技术指标的分析和计算,从系统的功能和技术层面对 智能运输运输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发展性以及适用 性和可实现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
作为评价的方法可采取上下结合(系统与单项的结
合)、定量与定性结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