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集解》校勘补正

合集下载

王先谦《荀子集解》的学术成就

王先谦《荀子集解》的学术成就
a e t a e e r h ofXu z nd is Ya g’ t s nd t x u lr s a c n ia t n S no e . Ke r s: a g xinq a Xun i c la i n; e t a e e r h y wo d W n a i n; z ; o lto t x u lr s a c
无传 ,新 唐 书 ・ 文 志 》 “ 惊 注 《 《 艺 于 杨 苟子 》 十 卷 ” 二
下, 仅题 日 “ 士 子 , 理 评 事 ” 汝 大 。元 刻 杨 注 本 《 苟 子 》则 又题 为 “ 登 士 郎 , 大理 评 事” , 唐 守 。其 生 平 事 迹 已不可详 考 。他注 《 子 》 据其 序所 言 , 荀 , 系在 唐宪 宗 元 和十三 ( 1 ) 。现存 的杨注 本《 88 年 苟子 》 已 由杨 , 惊 将刘 向《 录》 著 录 的 三 十二 篇 分 为 二 十 卷 , 叙 所 篇 目的先 后 次第也 已经 过重 新编 排 , 但篇 数不 变 , 篇名
lt ig t i k r ’r s a c aeQ n hn e s e e rh。wh c st ec l n t n o e e rh a d c lai g r g r ig Xu z. W a g’ ih i h umi ai fr sa c n oltn e a dn n i o n S
t efut fQig d n sy,Ya g Lin ’ n o ain o n i n t e s t e p o fe dn , a n t t n i r iso n y a t v n a g Sa n t t n Xu z;a o h ri h r o r a i g n o ai o o
成就 。

《荀子》校勘训释补正

《荀子》校勘训释补正
将 隆传 》 “ 毋 将 汗於 冀 州 ” 颜 师古 注 引盂康 日 : :然 ,
不善 也 。 、 而 与声 之转 。, 墨子 ・ , 且《 尚同上 闻善而 不 ‘ 善” 言, 屡 非有字 误 , 当 时确 有此 句法 。 实
顺 刃者 生
“ , 汗 下也 。《 相 篇 》“ 以终 身不 免 埤汗 庸 俗 , ”非 :是 ”
子》 之作 , 有 所 得 , 随 时记 之 。 以其 中 的2 事 每 则 今 3
就 正于 方家 。 养 德
“ 垂事 养 民 ” 杨 注 日 : 垂 , 也 。 , “ 下 以上所 操 持 之 事 , 下 就於 民而 养之 。 施 小 惠 也 。 杨 柳 桥 日 : 垂 , 谓 ” “ 示
垂筢 、 垂典 、 垂训 、 垂教 等 , 垂 ” 皆有 悬 垂 以显 其“ 字 示之义 。 故后世 有“ 垂示 ” 连用 者 , 除杨 柳桥 所 引《 九 家 易》 , 邕《 外 蔡 琅邪 王傅 蔡 朗碑 》“ 幸 扬名 , 示 :表 垂
后 昆。郦 道元《 经注 ・ 》“ ” 水 济水 : 故遂 刊石记 功 , 垂示 於后 。这 一切都 表 明,垂 ” 示 ’ 。逸 周 书 ・ 月 ” “ 有“ ’ 《 义 周 篇 》“ : 亦越 我 周 , 致伐 於 商 , 改正 易械 , 以垂 三 统 。 ” “ ” 示 ” 。 是 , 柳桥 说 : 垂 事 , 垂 亦“ 也 但 杨 “ 谓上 示下 以 事 ” 则理 解有 偏差 。 垂事 ” 垂 ” 不是 上示 下 , , “ 的“ , 而 是 向所 有 的 人 显 示 。 垂 事 ” 犹 今 言 做 表 面 工 作 。 “ ,
义 ’较长 。 , ” 按 : 据 上 下 文语 境 , 缘 ” 根 “ 之义 只 能是“ 也 , 沿 循 也 ” 而 不 能 是“ … … 的缘 故 ” 而 沿 义 , 义 可 , 因 。 循

《荀子集解》点校本校勘检讨(上)

《荀子集解》点校本校勘检讨(上)

《荀子集解》点校本校勘检讨(上)王天海;宋汉瑞【摘要】检讨对象为中华书局1988年版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简称点校本),兼及清光绪十七年王先谦《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刊本(简称光绪刻本).本检讨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荀子》原文与杨惊注文的文字讹误、脱衍、误倒、失校、误删、误改;二是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断句不当、标点符号的失误;三是对沈、王点校本39条校勘记的分类统计.全文检讨共计300条.本文拟分为上中下三次刊出,此为第一部分,包含本文序言、例略,共检讨《荀子集解》点校本“考证”部分与正文部分《劝学篇》至《儒效篇》失误99条.【期刊名称】《邯郸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3)004【总页数】10页(P17-26)【关键词】《荀子集解》;点校;勘误【作者】王天海;宋汉瑞【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2.6《荀子》一书至唐代杨倞作注以来,评注者虽多,然多依从杨注。

直到清朝乾隆时方有卢文弨、谢墉校本为世人所重,其后日人久保爱之《荀子增注》亦为精审之作。

清光绪十七年,长沙王先谦有《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刊本问世。

此本以卢、谢校本为据,取《古逸丛书》影刻宋台州本及明虞九章、王震亨校本合校,并采集郝懿行《荀子补注》、王念孙《荀子杂志》、俞樾《荀子平议》等入注。

此本算得上是对清以前《荀子》校注成果的一次总结,影响很大,翻刻者众。

1935年国学整理社将此本编入《诸子集成》,由世界书局排印刊行,中华书局于1954年、1956年、1959年、1986年曾多次进行重印。

1988年,中华书局将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收入《新编诸子集成》,是现代《荀子集解》通行之本。

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了王天海撰《荀子校释》,此本以《古逸丛书》影刻宋台州本为据,以清以前旧刻诸本参校,广采古今中外学者校勘注释《荀子》成果,并特别更正了王先谦《荀子集解》光绪刻本与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之若干失误,故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被广大荀学研究者置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之书。

《荀子集解》点校本校勘检讨(中)

《荀子集解》点校本校勘检讨(中)

l 1 O . 第1 6 9 页第 5 - 6 行正文 “ 论百工 ”下,引杨惊注 “ 《 月令》日:‘ 物勒工名 ,以考其诚 ,功有不当,必行
其 罪 ’也 ” 今 按 :杨注 原文 中 “ 功有 不当 ”本 作 “ 工有 不当 ” 。光 绪刻本将 “ 工 ”误 为 “ 功 ”字 ,点校本 从之 。
宋汉瑞 ( 1 9 8 8 一) ,女 ,河南南阳人,贵州 民族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
《 王制篇》第九——此接前文:《 苟子集解》点校本校勘检讨 ( 上) 1 0 0 . 第1 4 8 页第 1 行正文 “ 贤不能待次而举 ”下,引杨惊注 “ 若傅说起版桀为相也” 。
今 按 :杨 注原 文本作 “ 若 傅说起 于版集 为相也 。 ”光绪刻 本脱 “ 于 ”字 ,点校本 从之 。
1 0 1 . 第1 4 9 页第 4 . 5 行正文 “ 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 ”引杨惊注 “ 谓若噱瞽修声,聋聩司火之属。 ”
今 按 :杨 注原 文 “ 属 ”下 本有 “ 也 ”字 ,光绪刻 本脱 “ 也 ”字 ,点校 本从之 。
1 0 2 . 第1 5 0 页第 4 . 5 行正文 “ 若是,则大事殆乎驰 ,小事殆乎遂 。 ”引杨惊注 “ 言不肯革弊也” 。
贤 使能 矣 ;是 君人者 之大节 也 。 ”此文 点校本 断旬 、标 点 3处有误 。
1 0 6 . 第1 6 1 页第 5 . 6 行正文 “ 故近者不隐其能, 远者不疾其劳 ” 下,引杨惊注 “ 不疾苦其劳, 谓奔走来王也 。 ”
今按 :据正文 ,杨惊注 “ 疾 ”下衍 “ 苦 ”字 ,依 例不 当有 ,可删 ;“ 奔走来 王 ”应作 “ 奔走 来往 ” 。光绪 刻本 、

整理古代汉语 王力版

整理古代汉语 王力版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文选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

关於《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历来有过许多争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左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许多人增益。

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但也有人认为是传(zhuàn)《春秋》的(《春秋》是鲁国的一部大事年表性质的历史书)。

到了晋代,杜预才把它分年附在《春秋》的后边。

《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同起於公元前722年,但讫年比《春秋》晚28年,即止於公元前453年。

它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左传》在文学上和语言上的成就很大。

作者既善於突出事物的本质,用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是善於写战争),也善於用极少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

《左传》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

《左传》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后代的一些伟大作家如司马迁等,都从中吸取了营养。

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作者已无可考。

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西汉刘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这部书记载了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动态以及策士们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同时也暴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复杂激烈的斗争,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愚蠢自私,反映了人民在封建压榨、兼并战争中的痛苦生活。

其中对策士的作用作了不少夸大,不尽合乎史实。

《战国策》的语言,流畅犀利,是论辩文的典型。

每论述一个问题,都能反复纵横,曲尽其意。

王先谦《荀子集解》的学术成就

王先谦《荀子集解》的学术成就

王先谦《荀子集解》的学术成就作者:龚抗云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5期[摘要]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一书,是晚清诸子学的一部重要著述,是研究和整理《荀子》一书的集大成之作。

王氏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吸纳了清代学者中研究和整理扬倞注《苟子》一书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并对各家之说作了一个梳理和辨析;二是他个人对《荀子》以及杨注的校勘、注释、考辨等方面超出了前人的成就。

[关键词]王先谦;荀子;校勘;考辨[中图分类号]B2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10)05-0029-08一、《集解》对各家之说的吸纳与辨析荀子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儒家思想家,司马迁作《史记》,对先秦诸子,独以孟子、苟卿并称并传,而田骈、慎到、驺衍、公孙龙、尸佼、墨翟之属,则仅分别附列於孟、荀之后。

苟子书中的某些篇章,颇多被戴德、戴胜录入《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韩婴说《诗》,也有不少散见于苟子书中。

苟子论著的流传之广,其为儒者所推崇,于此可见一斑。

尽管孟、苟同属儒家,同宗孔子,但苟子倡言性恶,以礼为伪,兼法后王,王霸并重,义利兼顾,论学术则以子思、孟子为饰邪说,文奸言,与墨翟、惠施同诋,从而与孟子倡言性善,专法先王,崇尚王道,重义轻利之学说扦格不入。

而孟说自汉代以后,即基本为统治者和士大夫奉为儒家正宗。

是以汉代曾将《孟子》列入学官,而《荀子》则否,《孟子》一书,早在东汉时就有赵歧的《章句》,而《苟子》一书则湮没无闻近一千年,直到唐代才有杨惊的注本行世。

杨惊,唐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旧、新《唐书》均无传,《新唐书·艺文志》于“杨惊注《荀子》二十卷”下,仅题日“汝士子,大理评事”。

元刻杨注本《荀子》,则又题为“唐登士郎,守大理评事”。

其生平事迹已不可详考。

他注《苟子》,据其序所言,系在唐宪宗元和十三(818)年。

现存的杨注本《苟子》,已由杨惊将刘向《叙录》所著录的三十二篇分为二十卷,篇目的先后次第也已经过重新编排,但篇数不变,篇名也与刘向《叙录》所列相同。

《荀子》校勘训释补正

《荀子》校勘训释补正

《荀子》校勘训释补正
《荀子》注释补正是指单行本《荀子》文本中出现的异处,以及每一
次校勘时对文本的训释补正。

其中包括文字异处、疑义、异读、释文等。

(一)文字异处
文字异处是指文本中出现的不符合《说文解字》的文字格式。

例如:《荀子•尽心上》有“仁者不置于诸子之中”,而《说文解字》记载的是“仁者不置于诸子之总”,因此将“中”改为“总”,以校正错误。

(二)疑义
疑义是指文字模糊或语句不明确,表达不够清楚,使读者不能准确理
解其真正含义的情况。

例如:《荀子•尽心上》中有“改矣”,此处没有
指明“改”的语义,它可能是改正、改良、改变等意思,因此,它需要根
据上下文来进行更清楚地解释。

(三)异读
异读是指文本中出现的字读音与《说文解字》记载的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荀子•尽心上》有“有道者”,而《说文解字》记载的是“有道者”,因此“有道者”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正确读音。

(四)释文
释文是指文本中出现的难以解释的内容,需要结合其他的上下文、文
献资料、历史背景等来进行解释的情况。

例如:《荀子•尽心上》中有
“至于平”,这里的“平”指的是什么意思,要根据相关上下文进行解释
才能明确其含义。

《荀子集解》训诂研究

《荀子集解》训诂研究

《荀子集解》训诂研究
《荀子集解》是清代一部重要的集解类训诂专著,汇集了卢文诏、俞樾、王念孙、王引之、郝懿行、刘台拱等清代学者在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部著作在保存唐代杨倞的注释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其中包括对荀书的校勘、字词章句的训释、名物典制的考释以及荀书词例的考证等方面,可谓是清代荀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荀子集解》的训诂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 训诂内容:涉及对字词章句、名物典制和荀书词例的考证等方面。

- 训诂术语:运用了大量的训诂术语,如“一曰”“又曰”“或曰”等。

- 训诂方法:运用了统计、归纳和对比等方法。

- 校勘:对《荀子》进行了详细的校勘。

通过对《荀子集解》的训诂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清代学者在校注《荀子》方面的成就与不足。

俞樾校勘和训释《荀子》的方法

俞樾校勘和训释《荀子》的方法

俞樾校勘和训释《荀子》的方法清代一大批学者对《荀子》进行了校注,本文选择其中俞樾的校注进行分析,专门分析其校勘方法和训释方法,从而管窥俞樾乃至清儒在古籍校注上的方法。

随着宋明理学的崩解,清代进入了训诂学全面复兴的时代。

清儒弃虚务实,惩元明学风空疏,力矫时弊,主倡研治经史百家,取汉唐注疏及宋元明人之说,择善而从,所以清代治学淹贯古今,博大兼综。

清朝学者研治经史百家,首当推儒家,儒家又首当推荀子,“钦定四库全书提要首列荀子儒家”(王先谦《荀子集解·序》)。

对《荀子》进行校注的学者有一大批,例如谢墉(《荀子校》)、卢文弨(《荀子笺校》)、刘台拱(《荀子补注》)、郝懿行(《荀子补注》)、朱骏声(《荀子校评》)、俞樾(《荀子平议》)、王念孙(《读书杂志》)、孙诒让(《札迻》)、王先谦(《荀子集解》)。

本文选择其中俞樾的校注(《荀子平议》)进行分析,专门分析其校勘和训释方法,从而管窥俞樾乃至清儒在古籍校勘上的方法。

一、俞樾在《荀子平议》中所用的校勘方法1.审字形。

俞氏审查字形比较细致,能对各种情况进行校勘,下面具体细说:(1)形似而误者,包括俗书形似而误者、隶书形似而误者以及篆书形似而误者、籀文形似而误者。

如:《荀子一·非相》:“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越谨按:……“诬”乃“挟”字之误,“挟”字右旁之“夹”,与“巫”相似,故误也。

《荀子三·正论》:“譬之,是犹伛巫、跛匡大自以为有知也。

”樾谨按:“大”字乃“而”字之讹,“而”“大”篆文相似,因而致误。

注云:“犹巫尫大自以为神异。

”则曲为之说矣。

(2)不习见而误者。

如:《荀子三·天论》:“故君子敬其在已者。

”樾谨按:“敬”当为“茍”。

《说文·茍部》:“茍,自急敕也”。

经典通作“亟”,《尔雅·释诂》:“亟,疾也。

”《释文》曰:“字又作‘茍’。

”是也。

君子茍其在已者,犹云“君子急其在已者”,正与“小人错其在已者”相对成义。

荀子教化思想研究

荀子教化思想研究

摘要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人物。

在礼制窘境的历史环境下,荀子游学于稷下并兼采众说,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化思想体系。

荀子以“天人相分”和“人性恶”的观念作为其教化思想的逻辑基础。

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的论点,分离出人的自由意志,进一步强调人性成于自然且顺势则恶的思想,并阐发了“化性起伪”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荀子建构思想基础之后,继而主张通过礼义的道德教化加以治性,并将礼教视为核心,使其与乐教相结合,共同作为教化当中的主体内容。

在教化的实施因素中,荀子指出施教者的标的作用以及受教者的积微至大,同时也注重环境对教化的渗透影响,旨在以尊师、勉学之道辅以礼乐之教化。

以上包括思想的形成背景、基本依据、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的体系建构,蕴含着荀子对于君子人格及平治安人的最终依归。

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有利于更好的把握荀子教化哲学的思想。

关键词:荀子教化思想天人相分人性恶礼乐教化IAbstractMaster Xun is a Confucianism representative at the end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falling moral ethics, Xun learning in Jixia academy and incorporated the strengths of the multitudinous ideology, build system for enlightenment ideology consummate. Xun, using perception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theory of the evil of human nature as the logic basis of his ideology of enlightenment. Xun puts forward the argument of heaven operates with constant regularity, free will is isolated and emphasise that human nature is originated from nature and give way to one's nature desires could be turning evil, he also to elucidate feasibility of transform one’s nature and initiate conscious activity. Xun established a basic then proposal that through moral enlightenment of rite to change the human nature, and treated rite as the core of enlightenment, in conjunction with music to become the main content of enlightenment. The factor of enlightenment implement, Xun point that teachers’example and effect of accumulation, emphasize circumstances seep of of enlightenment, the purpose of that put honor on teachers and accumulated intellectual to enlightenment of rite and music. Based on the above thoughts of forming background, basis, primary coverage, factor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to be Junzi and peace. It is benefit to study this kind of problems for understanding the theory system of the enlightenment philosophy of Xun.Keywords:Master Xun Enlightenment ideology Distinction between heaven and man Theory of the evil of human natureEnlighten by propriety and musicII目录第1章引言 (1)1.1 选题缘由 (1)1.2 文献综述 (2)1.3 研究方法 (5)1.4 教化释义 (6)第2章荀子教化思想的形成渊源 (7)2.1 礼治窘境之时代背景 (8)2.2 稷下学宫之个人经历 (9)2.3 晚周诸子之思想影响 (10)第3章荀子教化思想的基本依据 (14)3.1 荀子教化思想的天人观依据 (14)3.1.1 天之自然义:天行有常 (14)3.1.2 天人相分义:天生人成 (16)3.2 荀子教化思想的人性论依据 (18)3.2.1 顺性之本而恶起 (19)3.2.2 化性之伪而善生 (22)第4章荀子教化思想的整体理路 (25)4.1 荀子教化思想的主体内容 (25)4.1.1 礼教主别异 (25)4.1.2 乐教主合同 (31)4.1.3 教先而法后 (34)III4.2 荀子教化思想的实施因素 (35)4.2.1 外授:师法之教 (35)4.2.2 内修:积微之学 (37)4.2.3 环境:渐染之慎 (39)第5章荀子教化思想的现实旨归 (41)5.1 教立君子以修己 (41)5.2 化顺庶民以安邦 (44)参考文献 (47)致谢 (50)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1)IV第1章引言第1章引言1.1 选题缘由(一)选题来源中国哲学的研究向来是以训诂考辨与义理探究为前提,进行对世界的诠释、对本原的追溯、对方法的探求、对知行的理解,以及对价值的判断。

节选自荀子集解

节选自荀子集解

• 形體、色理以目異,形體,形狀也。色, 五色也。理,文理也。言萬物形體色理 以目别異之而制名。〇王引之曰:“色 理,肤理也。《荣辱》《性恶》二篇并 云‘骨体肤理’,彼言‘骨体肤理’, 此言‘形体色理’,形体犹骨体也。杨 云‘色,五色也’,失之。”
• 聲音、清濁、調竽、竒聲以耳異,清濁,宫徴之屬。調竽, 謂調和笙竽之聲也。竽,笙類,所以導衆樂者也。不言革 木之屬而言竽者,或曰竽八音之首,故黄帝使伶倫取竹作 筦,是竹為聲音之始。《莊子》“天籟”“地籟”亦其義 也。竒,竒異也。竒聲,萬物衆聲之異者也。〇卢文弨曰: “‘调竽’二字上下必有脱误,不必为之辞。”俞樾曰: “笙竽之声而独言竽,义不可通。杨又引或说谓竽八音之 首,斯曲说也。‘调竽’疑当为‘调笑’,字之误也。 《孟子·告子》篇:‘则己谈笑而导之。’调笑与谈笑文 异而谊同。《玉篇》《广韵》并曰:‘谈,戏调也。’盖 谈与调一声之转耳。笑、竽形似,因而致误。”先谦案, “调竽”当为“调节”,竽、节字皆从竹,故“节”误为 “竽”。《礼记·仲尼燕居》篇:“乐也者,节也。”孔 疏:“节,制也。”《檀弓》篇:“品节斯。”疏:“节, 制断也。”是节为制也。调者,《说文》“和也”。声音 之道,调以和合之,节以制断之,故曰“调节”。与“清 浊”同为对文。“奇声”与下文“奇味”“奇臭”对文。 杨、俞说皆非。
正名
节选自《荀子集解》 节选自《荀子集解》 [唐]杨倞注 [清]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谦集解
• 荀子卷十六 • 正名篇第二十二 是時公孫龍、惠施之徒 亂名改作,以是為非,故作《正名篇》。 尹文子曰:“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 以驗名,察其所以然,則形名之與事物 無所隱其理矣。名有三科:一曰命物之 名,方圓白黒是也;二曰毁譽之名,善 惡貴賤是也;三曰况謂之名,賢愚愛憎 是也。”〇卢文弨(chao平声)曰: “‘事以验名’,案:本书作‘检 名’。”

研究荀子的书籍

研究荀子的书籍

研究荀子的书籍
1.《荀子》(全集):由清代程同祖编写,是现存荀子文集的最全本。

2.《荀子集释》:由南宋时期的孔颖达撰写,为荀子的注解和解释,是荀子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

3.《中庸荀子疏》:由宋代学者朱熹所著,是对中庸和荀子的注解和解释。

4.《荀子校注》:由清代学者梁章钜所著,对荀子文本进行修订和校勘,为研究荀子的学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5.《荀子讲义》:清代学者程颐所著,是对荀子思想的深入阐释和解释,成为荀子研究的经典之作。

6.《荀子述义》:清代学者袁枚所著,结合自身的思考和观点,对荀子思想进行了重要的解释和补充。

7.《荀子新解》:现代学者曾毓琳所著,对荀子的传世文本进行了重新编排和解读,并提出了独特的新解。

8.《荀子思想史研究》:现代学者刘云所著,系统地梳理了荀子思想的演变历程和影响,并对荀子研究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

王先谦荀子集解

王先谦荀子集解

王先谦荀子集解引言荀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其思想深刻而广泛影响了后世。

王先谦是一位学者,对荀子的著作进行了集解,并为读者提供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对王先谦的荀子集解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荀子的思想。

荀子的背景与思想荀子的生平荀子(公孙弘),生活于战国时期的中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出身于鲁国贫寒士族,后来成为了当时鲁国的相国,为鲁国主政。

荀子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

荀子的思想体系荀子的思想体系以人性论为核心,主张人性本恶,但通过道德修养和教育可以使人性得以改良。

他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倾向于追求个人的欲望和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利益。

然而,荀子也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主张人们应该通过教育来克服自身的恶习,培养出善良和正直的品格。

王先谦荀子集解的特点王先谦对荀子的著作进行了集解,对荀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释。

王先谦的荀子集解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全面整理荀子的著作王先谦对荀子的著作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对荀子的主要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2. 解读荀子的核心观点王先谦对荀子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荀子的思想。

3. 探讨荀子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王先谦还探讨了荀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为读者提供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王先谦荀子集解的内容概述王先谦的荀子集解内容包括了对荀子主要著作的解读和分析,以及对荀子思想的总结和归纳。

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重要章节进行概述。

1. 《劝学篇》解读与分析在这一章节中,王先谦对荀子的《劝学篇》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他详细讲解了荀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观点,并引用了荀子的原文加以解释。

这一章节主要强调了荀子对于修养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学习来改善人的品性。

2. 《性恶篇》的思想阐述在这一章节中,王先谦对荀子的《性恶篇》进行了阐述。

他详细解释了荀子的“性恶论”,并提供了一些实例来支持荀子的观点。

古籍整理中语典的训释——以清人《荀子》校释为例

古籍整理中语典的训释——以清人《荀子》校释为例

古籍整理中语典的训释——以清人《荀子》校释为例霍生玉【摘要】典故训释是古籍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尤以语典的训释难度较大.笺注者往往会因未能察觉原文所用语典而以常语释之,或未能准确理解原文所用语典以及误解作者用典意图而出现误校或误释的情况.试以清人对《荀子》中语典的校释情况为例,对此略作论说.【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语典;用典意图;《荀子》【作者】霍生玉【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3典故训释是古籍整理、辞书编纂的一项重要工作。

典故就其来源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种[1]。

一般来说,事典是对前代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的高度提炼和浓缩,其典面往往会出现与典源相关的人名、地名以及特定事件,因而容易识别。

但事典也会出现误释的情况,毛娜《试析典故训释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徐陵集校笺〉为例》一文对此已有论述[2]。

语典,一般取自前代经典作品中的名言、成句,它的出现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注明出处,如“子曰”“《诗》云”之类;一是暗引前人成句却不说明出处。

前者按图索骥,应无大碍;后者则比较难办,它不仅无出处说明,有时还不是直接引述原句,而是截取或抽摘其中词句,甚至还会将原典作些顺应文意的改编,所以语典比事典更不易识别。

后人往往未能发现诗文所用语典而将其以常语释之,或即使察觉了,也或不能准确找出其出处,或未能正确理解作者用典之意图,而出现由于不明语典而产生词义解说方面的偏差,或在古文献校勘中发生误改、误校的事情。

清代小学大兴,我们试以清人《荀子》①校释为例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荀子》大量明引或暗引、化用《诗》、《书》、《论语》等前代著述中名言、成句,语言纵横捭阖、广征博引,实乃战国末期儒学集大成之作。

然而,这样一部大儒之作在上古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唐代杨倞始为之全面作注。

《荀子》训解辨正-从语法分析的角度

《荀子》训解辨正-从语法分析的角度

《荀子》训解辨正-从语法分析的角度∗张新武【摘要】从语法分析入手,讨论了《荀子》中的一些被前人误解了的语句的训诂问题,共十一条。

所涉及的语法分析角度有:句子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句式变换,承前省略了的主语的认定,代词的指代对象的确认,以及虚词用法分析等。

%This grammar analysis discussed some previously misinterpreted sentences in the book Xunzi, eleven items all together. The grammatical issues involved are the grammatical-semantic analysis of senten-tial structures, sentence type transforma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mitted subject connected to the prior element,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ecedent of the pronou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uses of function words.【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126-129)【关键词】荀子;训解;辨正;语法分析【作者】张新武【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2训诂与语法分析关系密切,缜密的语法分析往往能解决一些疑难的训诂问题。

笔者研读《荀子》,发现有些句子虽然纠缠,但通过语法分析是可以把它很清晰地解释出来的;而有些句子,前人解释有误,也主要是疏于语法分析造成的。

今就《荀子》中的此类问题,略举数例,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杨倞注《荀子》勘误

杨倞注《荀子》勘误

杨倞注《荀子》勘误杨倞是我国唐代著名学者,其《荀子》注是我们研究《荀子》的重要工具。

前人研究《荀子》都始自杨注,但杨注也有一些失误之处,比如:不通语法、通假有误、不通文例和校勘失误等。

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对杨注《荀子》进行勘误。

标签:荀子杨注失误辨析唐代杨倞始为《荀子》作注。

在荀学发展史上,杨注有着筚路蓝缕之功,而且其注文至今仍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各大字典、词典多有引证。

[1]后人研究《荀书》皆始自杨注,凡注《荀书》必称杨注。

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评曰:“倞注多明古义,亦异于无稽之言。

”然而,杨注也有瑕玼,需对其进行甄别。

今不揣固陋,试对其失误进行分类辨析。

一、不通语法在语言演变发展过程中,语法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因素。

[2]然而由于时代变迁,古今语法也有很多差异。

因此,训释古书时,如果以后世语法强释古语,就会违背古义。

杨注对此有所重视,然而也有疏漏之处,以致言辞不达。

例如:(1)《修身》:“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

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

虽欲无灭亡,得乎哉?”杨注:“至忠反以为贼。

”按:杨注非。

此“贼”非名词,当为动词,残害义。

上云“恶人之贼己也”,“贼”带了宾语“己”,由是知此“贼”为动词,残害也。

“修正为笑,至忠为贼”对文,“为”表被动,言修正者反为小人所笑,至忠者反为小人所贼。

又《荀子·宥坐》:“嫚令谨诛,贼也”。

杨注:“贼,贼害人也”。

《荣辱》:“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

“贼”“害”连文,“贼”亦害也,皆可为其证。

(2)《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士仕者也,远罪过者也,务事理者也。

”杨注:“务使事有条理。

”按:杨注以“务”为务必,“理”释为使动,其说未当。

“远”“务”皆为动词,“务”有致力、从事义。

《说文·力部》:“务,趣也”。

《徐锴系传》:“言趣赴此事也”。

段注:“趣者,疾走也。

务者,言其促疾于事也”。

《管子·牧民》:“不务地利,则仓禀不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6例 , 校误 之处 , 敬请 方 家指 正 。
本文 所采 底 本 : 先 谦 撰 , 啸寰 、 星 贤 点 校 王 沈 王 《 苟子 集解 》 1 8 ,9 8年 中华 书 局 《 编 诸 子 集 成 》 , 新 本 简称 “ 校本 ” 本 文凡 称 某 页 者 均 以此 本 为 准 。本 点 , 文所采 通 校 本 : 苟 子 》 惊 注 二 十 卷 , 国 国家 图 《 杨 中 书馆 藏 南 宋 浙 江 刻 本 , 称 “ 本 ” 简 浙 。该 本 缺 十 二 页 , 已取 它本 补 足 , 补 版 页伪 误 较 多 。《 逸 丛 虽 但 古 书 》 影宋 台州 本《 有 苟子 》 惊 注 二 十卷 ①, 清末 杨 杨 乃 守 敬使 日见 影 摹 宋 台 州 本 《 子 》 而命 人 “ 仍 其 荀 , 一
第9卷第6期2010年12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jiangna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v019no6dec2010苟子集解校勘补正张小苹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摘要王先谦苟子集解错误颇多今取中华书局点投本苟子集解为底本以六种古刺本相校共得苟子集解错误56例
解》 误 5 错 6例 。
[ 键 词 ]《 子 集 解 》 古 刻 本 ; 勘 ; 正 关 荀 ; 校 补
[ 中图分 类号] 0 K 2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 6 16 7 (0 0 0 —0 50 1 7—9 3 2 1 )60 7 —4
Co l to n r e to o t r o u fXu z la i n a d Co r c i n t he Va i r m o n i
Vo . No 6 19 .
De . 2 0 c O1
《 子 集 解 》 勘 补 正 苟 校
张 小 苹
( 浙江大 学 古籍 研 究所 , 江 杭 州 3 0 2 ) 浙 1 0 8
[ 摘 要 ]王先谦《 荀子集解 》 错误颇 多, 今取 中华 书局 点校 本《 荀子 集解》 为底本 , 以六种 古刻本相 校 , 共得 《 荀子 集
王 先谦 《 子 集 解 》 有 清 一 代 乾 嘉 学 派 校 释 苟 集 《 子》 大成 , 王 氏漏校之处颇 多; 荀 之 但 中华 书 局 点
字, 但仍 大 致 不 失 宋 台 州 本 原 貌 , 浙 本 所 缺 十二 故 页 则 取 《 逸 丛 书 》 宋 台 州 本 补 足 , 称 “ 宋 古 影 简 影
称 “ 图互 注 本 ” .《 子 》 惊 注 二 十 卷 、校 勘 纂 。2 苟 杨 《
补 遗 》 卷 , 文 昭 校 、 墉 刻 , 乾 隆 丙 午 ( 7 6 一 卢 谢 清 18)
嘉 善谢 墉 安 雅 堂 刻 。此 本 刊 成 , 氏 亦 收 入 《 经 卢 抱 堂丛 书 》 本 文 所 用 即《 经 堂丛 书 》 , 称 “ 校 , 抱 本 简 卢
谢 刻本 ” .王先 谦 《 子 集解 》 十 卷 , 光 绪 辛 。3 荀 二 清
卯 ( 8 1 长 沙 思 贤 讲 舍 刊 本 , 称 “ 集 解 》 刻 19 ) 简 《 初 本” 。文 中凡 言“ 诸本 , 统 括 上述 通 、 校 本 而 者 乃 参
言。
南宋 朱 熹 曾撰 辞后 语 》 卷 , 后语 》 选 辞 楚 六 《 所
校本 《 子集 解 》 王 氏光绪 辛 卯 年 初 刻本 为底 本 , 苟 取
辛卯 刻 本 不 误 , 点 校 本 误 者 , 复 不 少 。今 取 六 而 亦 种古 刻本 与点 校 本《 子 集解 》 校 , 《 解 》 者 荀 相 得 集 误
本” 。本 文 所采 参 校 本 有 三 :.《 图互 注 苟 子 》 1 纂 二 十 卷 , 国 国家 图 书 馆 藏 南 宋 坊 刻 元 明递 修 本 , 中 简
赋共 五十 二篇 , 中第一 、 其 二篇 分 别 为《 子 ・ 相 苟 成
旧” 工写 刻而 成 。浙 本 与 台 州 本《 子 》 精 荀 皆影 刻 北
宋熙 宁 国子 监 刻 《 子 》 来 , 本 不 仅 版 式 行 款 、 苟 而 二 每 页起 讫 相 同 , 它 字 划描 写 、 夺 讹 倒 亦 大 抵 相 其 衍 同 。《 逸丛 书 》 宋 台 州本 虽 经 辗 转 写 刻 , 有 讹 古 影 偶
ZH ANG a — i g Xio p n
(n t u ef rAn in o s h ja g Unv ri I si t o ce tBo k ,Z ein iest t y,Ha g h u 3 0 2 n z o 1 0 8,Chn ) ia
Ab ta t sr c :Th r r o fe r r n t e v ro u o n i e e a e a l to r o s i h a i r m fXu z wh c s wrt e y W a g x a - in ih i it n b n i n q a . Ta i g Z o g u d to fVa i r m fXu z a a t r c p k n h n h a e i n o ro u o n i s a m s e o y,i c n b o n f y sx e r r i t a ef u d f t- i ro s i c m p r d wih sx a ce te ii n . o a e t i n i n d to s Ke r s y wo d :Va i r m fXu z ;A n in ii n ;Co l t n:Co r c i ro u o n i c e tEd t s o l i a o r e to
第 9卷 第 6 期 21年 l 00 2月
江 南大 学学报 ( 文社 会科 学版) 人
J u n l f in n n Un v r i ( ma iis& S ca ce c ) o r a a g a ie st Hu n t o J y e o i l in e S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