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语文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语文

第四单元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通过辛亥革命历史背景的讲述,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通过展现辛亥革命的内容示意图,使学生掌握其历程;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植树节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对辛亥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孙中山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了民主和独立而奋斗的历程,学习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中国近代百年梦想的总结。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成果。

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三)教法设计单元主题式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教学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新授课(六)教学过程设计思路:通过设计梦想这一情景导入新课,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并通过学生的个人梦想与孙中山先生对国家、民族的关怀相对照,让学生感受到孙先生的伟大之处。

导入新课:梦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前进的动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你的梦想是什么?时光倒流一百年,回到19世纪初的中国,看看我们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梦想又是什么?他的梦想与同学们的不尽相同,他关注的并不是其自身的发展而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他要救亿万民众于水火,他要挽救中国大厦之将倾。

他如何救中国,他又为此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下面一起学习十五了课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

首先看梦想的确立。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材料分析,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先生要如何救中国。

他的救国梦的具体内容会是什么?设计思路: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在前面八国联军侵华处已有涉及,较好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其通过材料自己归纳概括即可。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8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8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孙中山的视频
观看得出结论
多媒体
讲授
讲述原因,过程,意义等
积极参与,互动
教材与多媒体
研讨、探究
展示探究课件
小组讨论,书写
多媒体
复习、训练
随堂练习
做题
练习题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课堂导入时加入介绍孙中山的影视剧,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孙中山。
2、通过列表对比分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学生能从中学会如何分析一个事件的成败原因。
3、通过展示搜集到的图片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民众生活习俗的变化,直观感受辛亥革命的影响。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开了道路。尽管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变革,为中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评价
提示本节重难点总结本节内容Fra bibliotek多媒体
建构
板书 展示课件
理解、消化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 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文档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 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文档

《辛亥革命》课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

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以17大召开背景)2019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节课就是20世纪中国人民追求民主政治的一次伟大的探索和尝试———辛亥革命。

让我们穿越时空再回到那段历史,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历史脉搏。

对于一个历史事件,我们主要要了解它兴起的背景、经过及结果,对于辛亥革命也是这样。

我把本课分为三个部分:辛亥前夜、铁血辛亥、回眸辛亥。

一、辛亥前夜1、社会危机何清政府的新政师: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抢夺中国的矿产资源,把偌大的一个中国撕割的支离破碎。

可以说此时的中国外有列强虎视鲸吞的危机,内有人民哀鸿遍野的危难。

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

师:其主要内容是:改革管制、编练新军、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振兴商务。

这是一次整顿图强的自救运动,.新政的重点在军事方面,但编练新式军队却造成两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一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的兴起;二是革命党人争取了大量士兵.所以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却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是一个严重腐烂的肌体,一两支强心剂已经无法挽救其命运。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5课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5课辛亥革命
2.根据课堂所学,列举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三个重要事件,并分析这些事件对革命成功的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
3.阅读相关辛亥革命史料,选取一位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人物,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人物评传。要求体现该人物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撰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分析性文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运用史料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细节。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2.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新课内容:按照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
5.教学拓展:
(1)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展主题讲座等,增强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2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2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应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创设新颖的情境,客观地向学生反映历史面貌,生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
2、指导学生:分组板演主要知识,循环式批改并激励。
组成正方与反方,加以辩论。分组展示成果,各小组量化评比。
训练
一、例题.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运用微课进行知识建构。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在本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指导下的计量史学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导学案这一有效工具,重新整合教材,调整个性化知识体系,为学生预设材料和问题,指导学生在课前充分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并训练其“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创设情境:播放孙中山演讲音频,插入《走向共和》片段。
聆听——感知——思考
音频,AVI格式
新授
辛亥革命的发生绝非偶然,革命的酝酿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我们应该从革命前的中国社会状态中,寻找它爆发的原因。材料呈现: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运用计量史学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层思考。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 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 革命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 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 革命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民国的建立以及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以及袁世凯篡权等史实;学会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2)过程与方法:提前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预习;分析图片、史料等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利用材料分析并结合课本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主要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革命党人“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坚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华民国的建立及革命的历史意义。

(2)难点: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本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重视,使得上高一的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而且他们性格较为活跃,课堂上能积极回答问题,由于内容多,时间紧,因此宜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基本概念要了解清楚,以免考试混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导入】展示中国近代四个时期国旗的变化由此引出国旗背后的故事即政权的变更,吸引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大清帝国的国旗——铁血十八星旗——五色旗——中华帝国的国旗)【课标解读】:知道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大致的过程,认识革命带来的历史意义。

【预习检查】:让学生纵向把握这节课所出现的标志性事件,形成总体的印象。

【概念把握】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板书]:一、背景[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分析中国面临的问题,用材料证明此时的清王朝已丧失民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并结合课本讲述革命党人的探索,加深学生的印象,理解革命党人的奋斗精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精品教学实录(1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精品教学实录(12页)

《辛亥革命》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了解武昌起义后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分析“南北议和”的原因,理解其影响。

(3)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搜集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讲述武昌起义后中国国内形势,分析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立场,讨论“南北议和”的必要性及其这一事件的后果和影响,(3)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4)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体会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走向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辛亥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2)革命党人为国家和民族勇于牺牲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重点难点】1.辛亥革命是在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爆发,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全面把握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顺应了民主潮流,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2.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是本课教学的又一重点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导课环节】师: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皇帝?出现过多少个王朝?恐怕没有人能回答。

如果我问,中国皇帝制度的结束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同学们能回答吧?生:辛亥革命。

师:对。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在此后两千多年中,中国共出现大大小小六十多个王朝、近五百个皇帝。

但是不论经历了多少个王朝,出现了多少个皇帝,中国社会专制制度的本质没有改变。

而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9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说:“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背景:原因:列强的侵略和清朝的反动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组织条件: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思想条件:革命派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革命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军事实践:革命党人发动皖浙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有利时机:清王朝派兵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出现空虚(2)过程:①1894年,兴中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②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地点:东京刊物:《民报》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核心内容“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核心是土地问题③1911、4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④1911、10、10熊秉坤、金兆龙武昌起义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⑤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五色旗为国旗,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⑥1912、2宣统帝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3)评价积极:①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②推动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到来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局限:①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③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知识拓展】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成功”的革命①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④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学习专用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课前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第四课,辛亥革命正是民族危机下资产阶级发动民主革命、奋起救国的表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的民族危机掀起了旧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同时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经济文明、思想文明的进程中,也是起里程碑式的重大变革。

学好本课为必修二、三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辛亥革命在高中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高中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的认知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针对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等,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理解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

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进行正确的评价。

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通过直观的音频、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word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word

必修1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应该对革命的背景作必要的铺垫,对过程作简要介绍,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尤其是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地位。

【教材分析】教材分三目内容,第一目“清末民主革命风潮”,分析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准备阶段。

第二目“武昌首义”,介绍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初步成果。

第三目“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介绍了辛亥革命的高潮和意义,及革命的最终结果。

本课知识容量大,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科都面临课时不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追求有效、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像过去那样光革命背景就上一节课是行不通的,面面俱到成为不可能,本节课如何避免成为师生匆匆赶场子,如何上出新意,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达到历史学科公民教育的目标,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较系统地学习过辛亥革命,比较陌生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及其原因理解也不深入。

高中教学应避免成为初中的简单重复,应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绪随着音乐回到近代,围绕相关问题讨论、表达,以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体会革命的艰辛历程、革命先烈为了共和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奋斗以及革命潜伏的危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题讨论,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文,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与意义;通过“多元”素材、资料的提供,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进而评价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平遥中学历史教研组王晓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其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表格、材料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其深远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视野,认识到民主、法制的来之不易,培养民主法制意识,关心时政,树立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三、教学策略:对比分析,问题引领,自主探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材料:“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师:历史与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近……就如老师所站的这个位置,往后是历史,往前是未来,立足的地方就是今天。

19世纪“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之后的一百年年又何尝不是“百年锐于千载”,而我们所处的这一百年同样是“百年锐于千载”,这节课我们以1911年的革命为原点,上下三百年,只希望能得到一些于今天的民主、法制建设有益的启示。

2.授新过渡:材料:从辛亥革命向前翻开一百年,是嘉庆十六年。

这一年,清政府明令严禁西洋人潜住内地。

嘉庆皇帝给出的理由是:“西洋人住居京师,原因他们熟习算法,可以推步天文,备钦天监职官先用。

至于外省地方,本无需用西洋人地方,也就不应有西洋人在境潜住。

”当时实际的世界形势是什么样的呢?(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一场现代化的考试(1811-1911)材料一:课本后“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设问:归纳当时的“世界潮流”(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自由化,科学化。

)材料二:P61阅读框,P69“清政府怎样走立宪之路”设问:面对现代化的考试,清政府这个学生前半场睡着了,但被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后,开始应考,这个学生在卷子上写了些什么?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会给清政府这个学生打多少分?并说明评分理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实录(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实录(7页)

第15课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归纳分析革命爆发的原因、《临时约法》的内容;综合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问题导学、自主与合作探究等活动设计的开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观看视频、问题探究、思维碰撞、合作交流等方法,感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达到感悟历史,升华情感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辛亥革命的历程,学习辛亥志士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2)通过现场回放,学习革命志士胸怀天下、追求民主富强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拓展“广东与辛亥革命”的史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解读课标和教学重难点★: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本课重点:①、辛亥革命的过程;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①、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三、导入新课课前推荐学生观看影片《辛亥革命》,新课以《辛亥革命》主要人物的电影剧照导入。

(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开始讨论相关剧情,课堂氛围比较热烈。

)四、教学过程设计(出示材料)能称得上“历史性巨大变化”的,当然不只是某个孤立事件,它总是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准备,是中国社会和内外环境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产物。

——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展望》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和内外环境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产物’?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清政府腐败…(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大都归纳出以上两点,但归纳不完全,且带有“本本主义”色彩,并不完全理解。

)师;我们在进行某一事件的背景分析时,通常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入手,刚刚大家说的基本上都是政治方面,那么还有哪些原因呢?(教师在此基础上通过出示漫画,材料等资料再引导学生进行背景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应该对革命的背景作必要的铺垫,对过程作简要介绍,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尤其是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地位。

【教材分析】教材分三目内容,第一目“清末民主革命风潮”,分析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准备阶段。

第二目“武昌首义”,介绍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初步成果。

第三目“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介绍了辛亥革命的高潮和意义,及革命的最终结果。

本课知识容量大,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科都面临课时不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追求有效、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像过去那样光革命背景就上一节课是行不通的,面面俱到成为不可能,本节课如何避免成为师生匆匆赶场子,如何上出新意,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达到历史学科公民教育的目标,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较系统地学习过辛亥革命,比较陌生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及其原因理解也不深入。

高中教学应避免成为初中的简单重复,应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绪随着音乐回到近代,围绕相关问题讨论、表达,以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体会革命的艰辛历程、革命先烈为了共和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奋斗以及革命潜伏的危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题讨论,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文,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与意义;通过“多元”素材、资料的提供,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进而评价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难点是辛亥革命的成败。

【板书设计】第15课辛亥革命一、 改良还是革命?二、 真革命还是假革命?1、 开始:武昌首义——黎都督,当还是不当?2、 发展:各省响应——真响应还是假响应?3、 高潮:建立民国,颁布约法——总统制还是内阁制三、 成功还是失败?功绩: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解放:民主共和的观念入人心社会生活上:移风易俗 失败:没有完成近代化转型的任务【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课前两分钟播放《走向共和》主题曲,多媒体打出歌词,上课铃响音乐结束,师:听完这首歌你能想起哪一历史事件?师:是的, 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认为中国必须在制度上进行根本的改变,为此,孙中山先生领导了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荡气回肠的歌曲感染学生、营造气氛,让学生的思绪随着音乐回到回忆起所学过的近代屈辱史与探索史,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

师:问题是制度变革是否只有革命这一条道路可供选择?还有另外一条救国道路是?(生:改良。

)代表人物是?(生:康有为、梁启超。

)改良派与革命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一、改良还是革命?【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得出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救国主张。

(包括采用何种政体?采用何种手段?是否推翻清政府?)师:如果你是当时的爱国青年,你会选择追随哪一派?支持革命派的同学举手,支持改良派的举手。

请说出你做出这样的选择的理由。

师:当一个社会的制度需要改变的时候,是否革命一定优于改良?不一定,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代价最小的政治转型方式,都是政府主动放权改革、和平过渡到宪政民主社会,暴力革命终究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是该选择革命还是该选择改良,关键要看具体的社会条件,尤其得看政府是否愿意改革,是否有能力改革。

当时清政府是个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看课本60—61页,看清政府有没有进行调整?调整的效果如何?预备立宪磨磨蹭蹭,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近代化最后还出台了一个皇族内阁(13人中9个满人,其中7个皇族,4个汉人),暴露出清王朝怎样的本质意图?如果说清政府的新政是旧人办新事,效果大大打折,那么预备立宪是皇族组内阁,诚意值得怀疑。

立宪派也对清政府也绝望了,历史的天平最终向革命这一方倾斜。

再加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一场革命呼之欲出。

那么,革命党人为酝酿革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自己看书答出,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提出三民主义;组织上成立同盟会;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让学生了解革命的背景和酝酿,重点提出“改良还是革命”这个问题让学生选择,其他内容简略处理,是因为导入部分已经回顾了时代背景,学生对其他背景也不难理解,预计到学生对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易作简单化的理解,就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实际,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并未彻底扭转,盲目推崇革命的现象相当普遍,学生容易认为革命绝对好于改良,甚至会认为改良派“很笨”“落伍”,看不到改良派思想的价值,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

出示黄花岗烈士墓、林觉民像和《与妻书》材料,师:这是位于广州市的一座墓园,这里安眠着72位年轻的革命党人,他们大多是留洋归来的留学生,平均年龄才29岁。

英雄林觉民,牺牲时年仅24岁。

起义三天前,林觉民在一方白色手帕上给妻子用血和泪写下一封感人至深的绝笔信。

为了苦难的祖国,他选择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深深爱着的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

为了天下人的幸福,他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年轻的生命。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革命烈士为了祖国、为了民主共和的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

黄花岗起义结果失败了,但烈士的鲜血唤醒了更多的国人,黄花岗起义半年后,武昌起义就爆发了,让我们回到100多年前那个敲响清王朝丧钟的夜晚吧!播放武昌起义视频。

师:在刚才的视频中,大家听到起义的时间是?生:1911年10月10日。

师:领导人是谁?生:熊秉坤。

师:大家有没有看到孙中山?生:没有师:同盟会其他名气大的革命领袖也不在场,熊秉坤在湖北新军中相当于班长,总指挥吴兆麟相当于连长,因此接下来革命党人想找一个名气大的人当领导,他们找了谁呢?课件出示黎元洪图片和“床下都督”漫画(多媒体显示标题:二、1、开始:武昌首义——黎都督,当还是不当?)革命党人最终推举了不想革命的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

武昌起义的结果是武汉三镇光复,不仅如此,它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各省响应起义。

师:同学们看地图,清王朝这座260年的老屋子,革命党人这么一推,它就哗啦啦一个月倒了一半。

十几个省响应起义,宣布脱离清王朝而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江苏省怎么独立的?课件出示材料: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

”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师:旧巡抚穿上了新都督的外衣。

我们不免要问,这是真响应还是假响应?(出示多媒体标题:2、发展:各省响应——真响应还是假响应?)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通过地图直观地展现武昌起义后的全国形势。

过渡:虽然有真有假,毕竟这么多省脱离清王朝而独立,同学们注意,这个独立可不是今天说哪个地方闹独立的意思,各省从清王朝里面独立出来,就是等着民国建立以后再加入进去,因此这时,大家邀请革命领袖孙中山回国,建立民国,颁布约法,使革命达到高潮。

3、高潮:建立民国,颁布约法 请大家看课本62页,迅速抢答完成这个多媒体表格: 师: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什么成就呢?生: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多媒体出示临时约法材料:第一章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四、六章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学生活动】每组负责分析一段临时约法条文,各组讨论后推举代表上讲台说出该条文确立了什么原则?过去是什么样的?与过去相比有怎样的进步?(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材料得出这四段条文分别反映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原则,说出其反封建意义。

)师:在临时约法当中,本来革命党人是要实行美国式的总统制的,但最终选择了法国式的内阁制,同学们在第三单元学过,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权力相比,哪个权力更大?生:美国。

师:临时约法选择内阁制这样一种使总统权力较小的制度是什么用意? 直接目的是要限制谁? 时间国号国都国旗纪元 临时大总统生:袁世凯,因为眼看袁世凯即将坐收渔翁之利,只好给他套一副枷锁。

师:制定制度能否说对孙中山就可以放心选择总统权力大的总统制,对袁世凯就要采用内阁制架空他呢?(生摇头,教师出示多媒体标题:颁布约法——总统制还是内阁制?)设计意图:民国建立简单填表格了解基础知识,重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这也是理解革命意义的关键所在,教师提示小组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古代中国的制度对比。

在选择内阁制这个问题上,提醒学生制度师:我们来回顾一下革命的过程,不难发现,从开始到结束,革命阵营内部始终存在一个什么严重问题呢?(旧官僚、假革命混进了革命阵营,从内部破坏革命)尤其是最后结局里那个头号假革命——袁世凯还当上了大总统,你认为这会对革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生:使革命失败。

或使革命不彻底。

)设计意图:从过程的标题设计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革命潜伏的危机,第二部分的大标题“真革命还是假革命”的“真假”两字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充实。

本部分展示的革命的成就与不完美为下一个环节对革命的功绩与不足的认识做好铺垫。

过渡: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看材料,根据事实判断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三、成功还是失败?课件呈现材料:材料1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19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岳麓教材62—63页师:从材料1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政治什么变化?生: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师:这反映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同学们肯定会觉得老师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在中国第一次制定出来民主共和的宪法当然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成功,但是宪法的制定和宪法的有效实施是两回事。

能不能说是实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不能,只能说促进。

所以这成功中有失败。

(课件呈现结论:促进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课件呈现袁世凯穿皇袍称帝图片师:同学们看这幅图片,你能看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生: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