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综述_邱婧玲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一、概述本文旨在对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中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讨论和研究进行综述。
该研讨会于某年某月在某地顺利召开,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设计有效的单元教学。
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和教师代表,通过主题演讲和研讨交流,共同研究、总结和分享了当前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核心素养与单元教学设计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会上,专家们强调了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与会者认为,通过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会议还介绍了一些成功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这些案例通过结合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与会者还就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享,包括将核心素养纳入教学目标和内容中,设计多样化、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以及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等。
通过这次研讨会,与会者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单元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会议上分享的案例和经验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发。
1. 简述核心素养在当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核心素养不仅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
它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是学生能够成功应对未来挑战和终身学习的基石。
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单纯的知识传授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近十年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综述教学设计内容丰富,体系繁杂,已成为教育技术学、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1999-2007年近10年间,我国学者在教学设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仅CNKI数据库全国核心期刊收录的以教学设计为题目的学术论文就达3000余篇,相关的丛书和著作达数百本,散见于各级各类报刊的论文更是不计其数。
近10年来我国教学设计研究总体上已由起步阶段逐步进入探索阶段。
对其发展历程的描述有两个维度。
一个维度是继续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进与吸收,另一个维度是我国学者对教学设计研究的独立探索,致力于构建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
本文主要对我国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
一、“教学设计”的一般性问题1教学设计的概念在已经出版的教学设计著作和文章中,关于教学设计概念的界说观点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技术”说。
鲍嵘《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2)“目的一手段”说。
徐英俊《教学设计》认为:“教学设计是以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3)“活动与过程”说。
何克抗在其《教学系统设计》一书中将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4)“广义与狭义”说。
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广义的教学设计指的是包括课程总体设计规划以及具体各门课程设计在内的系统设计(Instruetional Systems Design)。
此时我们可以称之为教学系统设计。
狭义的教学设计指的是某一门课程或某一段课程或某一项培训的设计,并认为“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教学设计,都包含目标、内容、结构、课时、场所、人员、检测等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ppt课件
2、局限
(1)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 活动的特殊性。
(2)“任何科目……任何儿童”是不可能的。 (3)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 (4)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 (5)发现法适合用于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学生。
奥苏贝尔
(一)人物介绍:
David P. Ausubel(1918-),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教 育学家。
(二)主要观点:认知同化论、“先行组织者”教 学策略、“动机”理论
1、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1)机械学习:其实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 不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其心理过程是联想。
(2)有意义学习: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 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 和非人为联系的过程。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1)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 论的形式被学生接受的。
(2)发现学习(布鲁纳较为提倡)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
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 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
3、认知同化论
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 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 旧知识,并且加以“固定”或者“归属”的一种 动态的过程。过程的结果导致原有的认知结构不 断地分化和整合,从而使得学习者能够获得新知 识或者清晰稳定的意识经验,原有的知识也在这 个同化过程中发生了意义的变化。
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
桑代克关于学习的观点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桑代克明确 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所谓联结,是 指某种情境(即刺激)仅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 反应。
教学设计的五大理论综述与应用
知识观、学习观和师生角色定位问题探讨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主观的、相对的,是学习者基于个人经验和文化背景建 构的。
学习观方面,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认为学习是在特定情 境中发生的,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师生角色定位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引导者、 促进者和合作者。
教育领域应用现状
教育领域广泛应用
教学设计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实 践中。教师们通过教学设计来规划课程、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等,以 提高教学效果。
不断发展与创新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设计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
合作式学习理论及其在团队协 06 作能力培养中应用
合作式学习理论概述及优势分析
合作式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合作等方式进 行学习。
该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 动机。
相比传统讲授式教学,合作式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 考。
谢谢聆听
由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所导致,与教学设计和教 学策略有关。不合理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会增加学习者的 外在认知负荷。
相关认知负荷
指学习者在处理内在认知负荷的过程中,所投入的额外 认知资源,用于促进图式构建和图式自动化,有利于学 习效果的提升。
优化认知负荷策略探讨
A
分解复杂任务
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子任务 ,以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
堂改革的深入进行。
南湖学院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2017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计分计点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明细表。
激活名著阅读,重温经典魅力——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
激活名著阅读,重温经典魅力——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1-09-16T17:29:15.415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8月作者:邱玲娟[导读] 阅读是学生拓宽眼界,提升能力的基础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教师必须要激活名著阅读,加强名著导读教学力度。
通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文章,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学生深入学习阅读知识,提高语文综合水平。
邱玲娟云南省宣威市祯祥初级中学【摘要】阅读是学生拓宽眼界,提升能力的基础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教师必须要激活名著阅读,加强名著导读教学力度。
通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文章,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学生深入学习阅读知识,提高语文综合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8-148-01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名著导读,既是顺应时代发扬传统文化趋势的有力举措,又是满足现代社会学生对文化多样需求的必然途径。
古今中外的名著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样,且学生兴趣爱好不同,阅读基础也参差不齐。
因此,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思考拓展名著导读的途径,提高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力,真正将“名著导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充分调动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路克曾经说过:“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
”只有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热情,学生才会喜欢阅读名著,并且积极主动地读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要正确引导阅读名著。
比如阅读《老人与海》时,需要了解作者海明威的个人经历等;阅读《聊斋志异》时,需要了解作者蒲松龄的身世。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或者名人逸事形式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启发,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其次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一、教学设计概述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涵义的熟悉目前还未能达成普遍共识。
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学设计”被用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及评定同学学习的全过程。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讨论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方案的系统方法。
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教学设计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促进和指导同学的学习,关心每个同学完成学习。
它的主要特征有:1.教学的方案、开发、传播和评价建立在系统理论上;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3.教学目标用可观看的行为术语来描述;4.对同学的了解是系统胜利的重要因素;5.讨论的重点是教学策略的方案和教学媒体的选择;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7.测定和分等依据同学达到预期标准的力量;(二)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教学设计的程序因设计任务及设计者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形式。
对整个训练系统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均适用的是美国训练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
他们把教学设计程序分为14个步骤。
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3.确定课程范围和挨次,设计传递系统;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挨次;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6.确定行为目标;7.制定课堂教学方案;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9.评定同学行为;10.老师方面的预备;11.形成性评价;12.现场试验及修改;13.总结性评价;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以上程序分别在系统级、课程级和课堂级的水平上进行。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
王宁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研究》
【年(卷),期】2024()12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丰富,它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评融合——搭建主动学习的支架;以评定教——铸牢有效学习的基石;以教促学——引领学会学习的路标。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删繁就简,研制明确、可测的单元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开发“为了学习”的系列评价工具;设计活动,构建循序渐进的课堂进阶框架。
【总页数】5页(P4-7)
【作者】王宁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大单元视域下的微项目式教学设计——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为例
2.逆向教学设计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3.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教—学—评一致”的习作单元整体
教学实践——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学为例4.大概念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统整实施路径——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5.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批注式阅读的进阶教学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设计思想综述5篇
教学设计思想综述5篇教学设计思想综述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瀑”字的书写;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喜欢这篇课文,愿意朗读课文,通过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高度的热情。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掌握要学习的生字,能够朗读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
如: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一道白银;诗中人物位置的变换。
教具准备:录音机、音乐、图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你喜欢旅游吗?贴图(丁丁、冬冬)老师和丁丁冬冬也很喜欢旅游,他们今天邀请我们和叶圣陶爷爷一起去看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项自然景观“瀑布”,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去看看“瀑布”。
(学生发言老师板书“瀑布”)[导入的语言亲切又简单,巧妙的告诉了学生文章的是叶圣陶。
]二、指导书写:老师板书时让学生跟着书写“瀑”字,并认真看老师写。
1.指着“瀑”字问:想一想,这个字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学生观察并指名发言。
)2.看黑板上的“瀑”字书写,心里提醒自己这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打开书73页,在生字表“瀑”字下面写一个。
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想把字写好还要做到1、2、3,想知道是什么吗?(1)要认真看书上的字;(2)想它是怎样组成的;(3)一次性写好。
你有信心写好吗?4.学生写字。
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还不错,就奖励自己一个小笑脸。
[写字的指导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在安排写字环节时,没有墨守成规把写字教学放在教学的最后,而是在出示课题时巧妙地解决了本课生字的难点“瀑”。
同时,生字教学的环节扎实,在教学过程中给出学生写好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随文识字1.过渡:你们写得真认真,丁丁冬冬都快等着急了。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摘要: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由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学习机制的解释各有不同,它们对教学设计也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关键字: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论在近20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教学设计模式更加多样,其基础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学习理论就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那么,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习理论有对教学设计有怎样的影响呢?1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相关定义1.1教学设计在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中,由乌美娜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将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还有学者提出,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1]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工作对象是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构成的教学系统;强调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的桥梁。
1.2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
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也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
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课程设计的文献综述
课程设计的文献综述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核心概念,能够运用XX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掌握XX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解XX 学科的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XX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XX学科研究能力,能够撰写相关的学术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学术诚信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了XX学科的经典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XX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XX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第1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第2章:XX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第3章:XX学科的发展历程第4章: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的实施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深入探讨XX学科的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XX学科的实践过程,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XX学科的经典教材,用于系统地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参考书: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XX学科的相关内容。
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和音频等,用于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计及实践
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专业实践训练内容、拓展实践空间、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弥补课堂实践教学之不足。
同时,要注意到训练指导与比赛考核相结合。
比如:通过朗诵、演讲、专业写作等方面的讲授和训练后,结合跟进优胜比赛和等级考核等检测方式,对学生加以激励、促进、巩固和提高。
通过搭建各类单项实践活动大赛平台,一是可以初步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导向机制;二是可以借此展示、汇报、评估、汇集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及业绩成果,从而极大地鼓舞师生坚持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信心。
三、专业实践活动项目的具体内容要突出素质提高和能力训练的目标导向性1.针对中文专业特点,从新生入学,即可启动以经典背诵、朗诵演讲、专业写作为核心的“四二一”综合实践课程系列训练达标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能力之目的。
具体要求是:本科生在校学习四年期间,须背诵经典篇目400篇并通过四级考试;朗诵演讲达到二级水平;原创作品及论文100篇并结撰专业写作文集一册。
2.以不同学科专业课程为基础,开展有学科特色的科研训练,并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尝试通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三级科研实践训练程序,以科研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
上述这些专业实践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反复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其特点:一是实践训练的具体内容量级偏高、涉及面宽,是对专业课程实践的扩展,而且与相关的实践系列比赛等活动相衔接,互相促进;二是达标要求有一定难度,且是专业水准,并具有明显的刚性。
这就对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的任务目标,起到了加压和督导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
如果项目内容肤浅、量级偏低、目标要求弹性过大,学生轻而易举即能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基本达不到强化和提升学生能力之目的,教学改革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教改。
四、专业实践活动项目的主体要覆盖和惠及全体学生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必须力戒小众化和精英式。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对课程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其不断演进和创新的特点。
分析了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揭示了教学设计的核心原则和方法。
接着,探讨了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然后,介绍了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与工具,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指导。
探讨了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实践,展示了跨学科教育的新趋势。
在结语部分,总结了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课程教学设计的本质和方法,以及其在教育改革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框架、方法与工具、跨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挑战。
1. 引言1.1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引言课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环节,它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是支撑教学设计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在当今教育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通过对课程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的本质和规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也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和方法工具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面。
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各种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工具,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实践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学科知识,促进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探索实践路径,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灰色预测GM(1,1)模型在大学普及率中的应用研究--基于西藏GER的实证分析
第41卷第6期Vol.41No.62020年11月Nov.2020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摘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GER )是衡量高等教育规模和品质的重要指标。
以西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数据源,应用DPS 分析软件以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GM (1,1)模型为例,探索采用适切的预测和研究方法推进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为科学地预测西藏高等教育规模与缓解大学生就业提供方法论启示,有效促进西藏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大学普及率;GM (1,1)模型;GER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88(2020)06-0182-07收稿日期:2020-06-19作者简介:邱婧玲(1969-),女,甘肃民勤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在线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交媒体时代藏族大学生信息互动过程与模式研究”(项目号:16BMZ059)的阶段性成果。
灰色预测GM (1,1)模型在大学普及率中的应用研究——基于西藏GER 的实证分析邱婧玲(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陕西咸阳712082)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核心指标,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高等教育的指标体系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规模和品质的指数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动力和民族进步速度的指针”(刘六生,冯用军,杨超,2009)[1];但就西藏的高等教育现状与西藏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西藏的高等教育面临诸如西藏高等教育统计数据中存在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毛入学率统计数据存在差异,致使政府制定的目标过高等问题(王学海,2013)[2],秦国柱,冯用军等认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跨学科预测研究”(秦国柱,冯用军,2005;冯用军,2010)[3][4],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对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冯用军,2010;董险峰,2010)[4][5],应用DPS 分析软件以西藏自治区大学毛入学率的GM (1,1)模型,探索采用适切的预测方法推进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研究,可以改善数据随机性,从而提高数据建模与数据预测精度,可以有效预测西藏高等教育规模和普及率,为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提供方法论启示,进而对促进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缓解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基于真实情境培养高中生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素养——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为例
第43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3第2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No.2,2023基于真实情境培养高中生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素养———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为例邱柳青,李 娜,董雄辎(合肥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为提高教学效率,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教学标准和考试大纲化学部分的考查标准出发,探讨从真实教学情境角度培养学生生活性化学素养。
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为例,通过引入暖宝宝生活化情境、分析暖宝宝发热情境中的铁腐蚀知识内容、联系生活中钢铁腐蚀情境延伸知识点、升级运用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于港珠澳大桥的教学策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以实现从真实情境培养高中生“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真实情境;化学素养;金属腐蚀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2096-3149(2023)02-0114-05doi:10.3969/j.issn.2096-3149.2023.02.017《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教学理念明确提出“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1]。
科学素养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口号、流行语和当代教育目标[2]。
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是科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因此,化学素养也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而其中一部分化学素养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宋万琚和王磊将这重叠的部分定义为“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素养”,他们认为“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素养”(Chemical Literacy Related to Life,简写为“CLRL”)是指个体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生活问题所需要的一种稳定的心理调节机制,即CLRL实际上是个体在日常生活领域中所需要的化学素养[3]。
基于知识表意可视化提高民族师范生从师技能
基于知识表意可视化提高民族师范生从师技能
邱婧玲;张会庆
【期刊名称】《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数字时代,知识可视化已成为当代表意的必然趋势,人们的表意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可视化技术与工具,出现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视觉文化.从影视、传播、技术、多媒体以及思维导图等视角探讨了运用可视化表意提高民族职前教师教学技能的新方式.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邱婧玲;张会庆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教育学院,陕西成阳721082;西藏民族学院教育学院,陕
西成阳721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
【相关文献】
1.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师范生从师技能培养研究*--以地理师范生为例 [J], 单良;梁慧珍
2.从毕业论文改革看英语师范生从师技能的训练 [J], 孔令琳
3.翻转课堂在高校中文专业师范生从师技能培养中的应用 [J], 沈晓娇
4.师范生从师技能多元协同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J], 石海泉; 霍雪辉
5.课堂教学与师范生从师素质的提高——兼论如何寻求提高学生从师素质的新思路[J], 傅维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综述一.国内外发展历程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仍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代际划分,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一)坦尼森的教学设计分代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坦尼森(Robert D•Tennydon)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代。
1. 第一代教学设计第一代教学设计为教师(学科专家)提供了一种应用系统方法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是60年代一般系统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预示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出现。
第一代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行为目标、准备前测、整理教学产品和准备最终测试。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基础,它伴随整个过程。
2. 第二代教学设计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不仅扩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用系统理论控制和管理教学设计的过程,而且增加了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提高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复杂性。
由于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比以前大大增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学科专家(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这种复杂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系统理论并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开始取代教师在设计中的角色。
由于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学习理论,所以,70年代虽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开始流行,教学设计对其反应却非常冷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甚微,教学设计中还是普遍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3. 第三代教学设计由于第二代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线性的一步接一步(step-by-step)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它不能很好地适合多样的教学环境。
因此,第三代教学设计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对需求与问题和资源与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代教学设计显著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人员也从媒体技术专家转变为熟悉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 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 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2.1.5 何克抗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 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 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 “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 进学习者的学习.(何克抗,2002) 2.2 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代表人物:梅瑞尔(M.David..Merrill),其主要观点是:
通过对教学设计基本概念的分析、比较发现,对教学 设计的理解主要有以下观点. 2.1 教学设计就是教学系统设计,是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有: 2.1.1 加涅 (R.M.Gagne)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 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 (systematic) 规划教学系 统的过程(加涅,1992).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 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 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并认为教学 设 计 是 分 层 次 的 ,“ 教 学 设 计 可 以 在 多 种 不 同 水 平 上 进 行.教学设计者并不都是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工作 的,他们一般设计较小的教学系统,如教程、教程内的单 元或个别的课.设计某个教学系统的过程尽管在大小和范 围上有差异,但在所有课程水平上都有共同特征.我们把 这种较小教学系统的设计称为简称教学设计,因其重点是 教学本身,而不是整个教学系统.”(加涅,1992) 2.1.2 肯普(J.E.Kemp)
第.24 No.5(2008)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综述
邱 婧 玲1 吴 秀 君2
(1.河西学院传播系,甘肃 张掖 734000;2.邯郸学院教育技术系,河北 邯郸 056005)
摘 要:综观所有教学设计理论,回顾教学设计发展历程,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教学设计理论的发
展远没有起到它的指导实践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设计的良性发展.文章旨在对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进行梳理,找出制约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关键问题,以推动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建设和实践应用的不 断
发展.
关键词: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梳理;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0520(2008)05 - 0100 - 05
美国学者肯普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 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 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 过程”.(肯普,1994) 2.1.3 史密斯、雷根(P.l.Smith,T.J.Ragan)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 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2.1.4 乌美娜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 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 的技术 (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 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 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
他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于学生经验和学习环境的 设计与开发,以创设一种高效率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 教学. 2.3 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学家杜威(John Dewey),他于 1900 年提出了应建立一门 所谓的“桥梁科学”(Liking Science),以便将学习理论与 教学实践连接进来,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 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但由于当时 条件的限制,教学设计还仅仅是萌芽状态,并末形成系统 的理论体系. 1.2 理论形成阶段
从教学设计发展的第一阶段可以看出,程序教学是教 学设计的方法学上的依据.二战后,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 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促使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也随之产 生.到 20 世纪中叶,行为主义迅速发展,行为主义学习 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并应用于教学, 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程序教学以其精确组织的个 别化、自定步调的学习,确立了许多有益的指导原则.它 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对教 学设计理论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 奥苏伯尔的渐进分化思想,如运用先行组织者,然后呈现 一系列具体的下位概念和例子;布鲁纳(J.Bruner)依学 生 成 绩 而 逐 渐 提 高 学 习 复 杂 性 的 思 想 ; 马 克 勒 ( S. Markle)和墨里 (J.W.Mrooe) 等运用教学理论促进概念获 得的思想,都对教学设计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20 世 纪 60 年代后期系统论等科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促进了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的形成.
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法对学习内容 进行分析和处理,这种教学设计理论突破了教学设计模式 的思考框架,把分析技术、决策技术和评价技术作为教学 设计理论的核心内容,加涅确立了基于“学习条件”的教 学设计范型,促进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内 在结合,构建了以研究“有效学习条件”为核心的教学设 计理论基础框架,从而也推动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的建 设与发展.但它也存在着自身无法突破的局限性,加涅的 教学设计理论强调分解,忽视综合.根据其知识类型给每 一个知识点提供相应的教学事件,有还原论的倾向,而且 会使教学实施非常复杂、繁琐;另一方面,加涅把情感态 度作为同概念、规则类似的一种知识类型,并提供了相应 的教学事件,但是,对于情感态度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是 很难进行设计的. 3.2 瑞格卢斯的精细化理论 (Reigeluth's Elaboration Theory)
代表人物:帕顿 (Patten,J.V). 他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 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 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 业业绩问题 (performance problems) 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 过程.”(帕顿,1989) 这一定义将教学设计纳入了设计科学的子范畴,强调 教学设计应把学与教的原理用于计划或规划教学资源和教 学活动,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4 教学设计是一门学科 赖恩卢特 ( 也译作瑞格卢斯 ) 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 上同对教学科学的定义是一致的.因为在他看来,教学设 计也可以被称为教学科学.他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 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 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 期目的最优途径 (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 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 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对于教学设计定义的不同界定,反映了人们对教学设 计内涵的不同理解与认识,我国教育技术学界更倾向于第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设计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 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需求 和教学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通过评价不断修 改和完善方案,以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绩效的一种可 操作过程. 3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概观
教学设计的发展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对教学设计 发展轨迹的回溯和总结,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研究提供更广 阔的领域. 1.1 构想阶段
由于教学设计是融合了许多不同学科的重要理论而形 成的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它的出现与发展同其他学科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心理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教学设计学的构想最初来源于美国哲学家、教育
精细化理论(Elaboration Theory)的最早提出者是赖 恩卢特(也译作瑞格卢斯).该理论的基础是认知学习理 论,其基本出发点是新信息的获取和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核心思想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 论 就 是 “ 教 学 科 学 ”. 教 学 设 计 理 论 是 规 定 性 的 教 学 理 论,他还提出了建立关于教学设计理论的知识库的构想. 他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效 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 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他提出对教学理论进行逐层分类, 一步步进行细化.细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用“一二四七” 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个策略.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 因素,即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心理学研究 领域,斯金纳(B.F.Skinner)、加涅 (R.M.Gagne)、布鲁纳 (J.S.Bruner)和奥苏贝尔 (D.Ausubel) 等人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正是他们真正创立了这门学科.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系统的教学设计活动在 美国全面展开,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这样,教学设 计在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验证后,便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体系,以它独特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结构而立足于教育科学 之林.
20 世纪 60 年代末,认知心理学逐渐代替行为主义, 成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研究者纷纷重新考虑学习理 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加涅,他把自已的教学设计与认知理 论相结合,将学习结果分为五大类等.梅瑞尔也提出教学 设计的成分呈现理论.此外,认知心理学中关于知识生成
———————————————
收稿日期:2008-02-27 作者简介:邱婧玲(1969 —),女,甘肃民勤人,河西学院传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