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戏剧的悲剧艺术特点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雷雨》是一部以现代农村为背景的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3年至1934年间。
该剧以雷雨交加的气象现象为象征,描绘了民初时期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人性的扭曲和悲剧命运。
该剧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都体现了曹禺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新论话剧《雷雨》的结构特点体现在其紧凑的情节安排和独特的布景布置上。
整个剧本分为五幕,每一幕都紧扣着主题,情节扭曲,气氛跌宕起伏。
在舞台布景上,曹禺采用了“一幅活画”的手法,即用简单的布景来塑造丰富的场景。
比如第一幕中,以大门、屋檐和一个楚囚经的拉帘,便可将人物置于清华园芝始,结构非常简洁而又美感。
在如此简陋布景的基础上,依靠精准的台词和演员的表演来展现剧情,这正是曹禺的布景手法所体现的。
《雷雨》的戏剧冲突艺术体现在人物关系的张力和内心情感的交锋上。
该剧的主要冲突集中在家庭和爱情两个方面。
在家庭方面,杨九郎和梁思成夫妇的矛盾冲突是整个剧情的核心。
杨九郎是个有志向和才华的人,他渴望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但却受制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最终陷入了悲剧。
梁思成则是个性格豪爽的女性,她对丈夫和家庭拥有强烈的爱和责任感,但却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束缚,无法自由发展,这导致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在爱情方面,潘金莲和许宝财之间的爱恨纠葛以及梅妈和张世英之间的暗恋和背叛都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心理斗争。
这些冲突让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情感更加真实,给整个戏剧增添了更多的张力和魅力。
新论话剧《雷雨》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都体现了曹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揭示。
这部话剧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水准,而且在思想和意义上也具有很深的内涵。
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透视,该剧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扭曲,展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雷雨》剧作结构特点
《雷雨》的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雷雨》是我国现代著名话剧作家曹禺所著的一部四幕悲剧。
曹禺先生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余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
作者对旧家庭的生活非常熟悉,对所塑造的人物有着深切的了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相当准确。
剧本虽然写了一出封建旧家族家庭的悲剧,但客观上也反映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某些侧面,剧本中充满不义和腐朽的旧家庭正是整个旧社会旧制度的缩影。
《雷雨》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一)《雷雨》的戏剧结构1.严谨的“三一律”。
作为一部四幕悲剧,《雷雨》全篇采用了锁闭式结构,即时间地点集中。
从第一幕到第四幕,只有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而场景也大多是在周公馆的客厅。
因此而达到了时间,地点和行动的高度一致,从而构成了严谨缜密的“三一律”,《雷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采用了“三一律”的话剧。
“三一律”对话剧情节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束缚,而曹禺先生却恰恰利用这种严谨的格式,把情节高度压缩萃取精华而后呈现在短暂的场景中,从而表现出了情节发展的紧张激烈,暗示了剧烈的冲突,谱写出一曲震撼人心的悲剧。
该剧以发生在周公馆的伦理悲剧为整个戏剧的骨架,把周,鲁两个家庭近三十年的恩怨纠葛集中在了“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钟左右”,集中在了周家的客厅中,把时间,地点和行动限制在一个舞台上,并由此展开矛盾冲突,激烈地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有力地揭露了封建旧家族的黑暗,抨击了旧社会的罪恶。
2.突转结构。
《雷雨》一剧灵活地应用了古希腊式的突转结构,遵从亚里士多德对于“发现”一词的理解,即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变,由此达到情节的突转。
第二幕里面,周朴园发现三十年前的侍萍,并不是一下就发现,而是逐渐拨开迷雾的。
从看到旧雨衣,到听出其无锡口音,再到知道她清楚三十年前女子投河的事情,周朴园想知道往事,可是却又怕真相被揭开,心里是充满矛盾的。
后来,周朴园问她姓什么,问她是谁,最终发现面前的鲁妈实际上就是三十年前的侍萍。
曹禺(一)——精选推荐
曹禺(⼀)《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1、《原野》是曹禺唯⼀⼀部以农村⽣活为题材的剧作,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地主压迫的农民的反抗。
2、在艺术上,剧本冲突尖锐,⼈物性格鲜明。
⼼理活动刻画的层次分明,剧本带有浓厚的神秘⾊彩,《原野》是⼀部以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织为特⾊的剧作。
《蜕变》的思想内容写于抗战初期。
剧本描写抗战初期⼀所迁移到内地的医院,腐败现象⼗分严重。
院长,庶务主⼈等⼈上下串通,内外勾结,囤积居奇,营私舞弊,贪污腐化,把⼀个医院弄得乌烟瘴⽓,后来来了⼀个梁公仰专员,整顿医院,向腐败现象作⽃争,作风⼤⼑阔斧,雷厉风⾏,⽴志改⾰各种弊端,使医院能适应抗战的严峻现实。
医⽣丁⼤夫也积极⽀持改⾰,经过努⼒,医院旧貌蜕变。
这是⼀部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写得不深,梁公仰专员是理想化的,医院的变化也是理想化的,⼈物缺乏鲜明独特的个性,但在抗战初期有⼀定的积极意义。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第⼀,《雷⾬》和《⽇出》的发表,使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富有思想深度;⼈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情节⽣动丰富,结构严谨,精于布局,有从危机⼊⼿的锁闭式结构,有截取横断⾯的⼈像展览式结构,戏剧⼿法运⽤巧妙成熟;戏剧语⾔个性化,富有潜台词,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扽⼽登,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第⼆,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之前,剧本主要以阅读为主,舞台效果有所⽋缺。
⽽曹禺的《雷⾬》《⽇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剧本应以舞台演出为主,话剧才能拥有更⼴⼤的群众,这也可以说是话剧⽣命⼒的主要所在。
第三,促进了⼤型多幕喜剧的发展。
之前,现代剧作多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剧情较为简单,演出时间⼀⼩时左右,最多不超过⼆⼩时。
⽽曹禺的《雷⾬》《⽇出》等剧作,都是⼤型戏剧,演出时间两三⼩时,剧情⽐较复杂,反映的⽣活内容更丰富⼴泛。
曹禺的《雷⾬》《⽇出》等剧作之后,现代⼤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
浅谈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浅谈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语言活化了人物的性格,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戏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会通过不同的语言陈述展现出来,这些个性鲜明的语言是整部戏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剧作家思维的闪光点所在。
曹禺戏剧的语言艺术在活化人物语言的同时使得戏剧本身更加饱满,进而揭露出现实中的社会思想和主题内容。
一、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曹禺先生热衷于挖掘戏剧表演当中的诗化成分,甚至会将自己的剧本当作抒情诗来写,这就决定了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特征,这种个性化风格的语言使得曹禺戏剧作品闪耀着诗意光辉。
因此,曹禺的戏剧也被称为剧诗。
1.展现人物性格的抒情语言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曹禺通过对人物外貌、身世及所处时代背景的描述来编织人物对话的语言,而这种语言也恰恰如抒情诗一般,耐人寻味。
从孤立的人物台词来看,不同的人物性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舞台效果的演绎上互相融合,从而孕育出强烈的戏剧效果。
以曹禺作品《雷雨》为例,其中人物性格的抒情化语言让人印象深刻。
具有代表意义的资产阶级女性繁漪聪慧、秀气,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然而其内心脆弱而敏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极度渴望自由。
戏剧第二幕中,繁漪的独白完美地展现出其性格特点。
我希望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
诗化的抒情语言将繁漪内心的苦闷、焦灼、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抒情化独白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与性格。
2.戏剧冲突中的抒情意境曹禺戏剧中对于矛盾的描绘同样注重语言的抒情性。
凭借诗人一般的热情和浪漫,曹禺从诗意的角度将生活中的意象一一阐述,巧妙转化了戏剧作品当中的人物冲突。
《雷雨》在意境描绘上是一首叙事诗,《原野》则更偏向于抒情诗,《家》《日出》中的凄凉悲戚也是剧本意境的一种深化。
依然以《雷雨》为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风、雨、闪电的意象贯穿全剧。
第一幕开始时便是乌云密布,暴雨将至,展现了闷热的环境、压抑的气氛。
曹禺的艺术成就及贡献
曹禺的艺术成就及贡献曹禺,原名万家宝,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曹禺的艺术成就及贡献。
一、创建中国现代话剧曹禺之前的中国话剧,大多以传统戏曲和文明戏的形式出现,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戏剧形式和技巧。
曹禺通过自己的创作,引入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元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建了中国现代话剧。
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更加新颖,情节更加紧凑,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深刻反映社会矛盾曹禺的作品多以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为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例如《雷雨》中家庭伦理道德的问题、《日出》中社会贫富悬殊的问题等,都通过曹禺的笔触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三、成功塑造复杂人物曹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他通过精细入微的人物刻画,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雷雨》中的周朴园、蘩漪等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四、对悲剧的娴熟掌握曹禺的作品多以悲剧为主,他对悲剧的掌握娴熟而深刻。
他通过情节的巧妙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作品中的悲剧情感得以充分地展现,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悲剧的美感和力量。
五、不断创新和尝试新题材曹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创新和尝试新题材。
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敢于尝试新的题材和主题。
例如《雷雨》中的家庭伦理和阶级矛盾、《日出》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索等,都体现了曹禺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
六、强调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曹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现实主义的原则,他的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安排,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例如《雷雨》中的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日出》中的贫富悬殊和人生百态等,都体现了曹禺的现实主义精神。
浅论曹禺《雷雨》戏剧艺术
浅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班级:2013秋汉语言文学二○一五年八月十六日题目:浅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内容摘要]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作者曹禺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
本文以文中塑造的八个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基点,从四个方面对《雷雨》的戏剧艺术进行了初浅的分析:一是激烈尖锐的戏剧冲突;二是曲折巧妙的戏剧情节;三是鲜明复杂的戏剧人物;四是富有特色的戏剧语言。
《雷雨》所展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悲剧的承担者。
曹禺先生用其犀利的笔锋将其以悲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确是经典之作。
[关键词] 曹禺《雷雨》戏剧艺术语言艺术引言:曹禺的《雷雨》写于1933年,1934年发表于《文学季刊》,1935年在天津和日本东京公演,引起轰动,郭沫若称之为“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①《雷雨》的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它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
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8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与旧社会的悲剧与罪恶。
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简练含蓄的语言,以及话剧中的诗意特征,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在戏剧艺术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雨》臻于完美之境。
正文《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
下面,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角度谈谈自己对曹禹《雷雨》戏剧艺术的理解。
一、设置激烈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通过一个带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反映了正在酝酿一场大变革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
《雷雨》的艺术风格
《雷雨》的艺术风格四幕悲剧《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也是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生命,它的问世,宣告了我国近代史上话剧新时期的开始,也标志了中国话剧的成熟。
在话剧《雷雨》中,角色内心世界的多层次塑造,对话独特的语言艺术,尖锐激烈的矛盾纠葛和紧张的戏剧冲突都体现了《雷雨》的艺术风格。
一、《雷雨》对角色内心世界的多层次塑造《雷雨》在剧情结构方面纵横交错,四幕话剧表现出一种错综复杂恩怨中的每个角色都被一种冥冥而不可知的力量控制着走向悲剧的宿命感。
但是对于《雷雨》的写作动机,曹禺曾经说过:“写《雷雨》是一种感情的迫切的需要。
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长不能自己来主宰。
”“《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 [1]由此来看,《雷雨》的本意并不仅仅是人们想的那样是要“揭露家庭的罪恶”,而更是曹禺他对人生活环境的一种探索。
正如他所说:“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述诗,但绝非一个社会问题。
” [2]所以我首先觉得《雷雨》的艺术风格主要渗透在角色创作上,也就是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给予角色以浓厚的感情色彩。
曹禺从他所塑造的角色内心世界出发,严格遵循着角色思想感情的发展逻辑,写出了角色的行为、发展和结尾。
这一点从《雷雨》里具备很鲜明性格的各个角色身上就能看出。
首先是封建大家长周朴园,他是封建主义的资本家代表,内心虚伪,有一副令人厌恶的嘴脸。
周朴园拥有着截然相反的两张嘴脸,一方面他对鲁侍萍有着厚厚的思念,连周公馆内的家具摆设还按三十年前侍萍在的时候的模样,还保留着鲁侍萍生孩子时关窗户的习惯;但另一面,当见到三十年后的鲁侍萍时他心里又埋下了一条底线,在以往的事对他的权利、明誉、地位没有造成损害的时候,他可以顾念以前的感情,一旦造成威胁,就换上了一副冷酷无情的可憎面孔。
这从他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的虚伪和造作。
其次,周朴园的妻子周蘩漪却是个内心热情、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女人。
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戏剧结构矛盾冲突是曹禺戏剧结构的核心,曹禺早期戏剧的结构设置紧紧围绕矛盾冲突展开,冲突多变且因剧而宜。
在多变戏剧冲突下,曹禺早期剧作有共同的精神内质的,即对原始野性的讴歌赞美。
如《原野》中描绘的原始的美,仇虎在原始森林中奔跑,“大地轻轻地呼吸着,巨树还那么严肃,险恶地伫立当中。
”但是,对原始野性的讴歌赞美在曹禺后期剧作中退却消失,戏剧冲突也随之匮乏。
而其剧作的整体结构模式则是由锁闭世界和旁逸而出的新世界构成。
曹禺以“家”作为锁闭世界的表达方式,而以“出走”作为走出锁闭世界、寻到新世界的手段。
其早期剧作结构模式的发展过程正是新世界逐步战胜锁闭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生动的体现在里《雷雨》到《北京人》的创作过程中,《雷雨》是封闭式的代表作,而后的《日出》、《原野》则开始体现在封闭世界缝隙中寻找新世界,随着锁闭世界的崩溃,新世界成为丰体结构模式。
同时曹禺善于化用戏剧情,情节是戏剧结构的重要因素。
剧作构思首要来自对生活素材、印象的重新组合,但是,对固有戏剧情节化用、重构和再创造也是剧作构思的一重要来源。
曹禺剧作的诸多情节正是来自对中外戏剧情节的化用和重构。
戏剧情节的化用是曹禺剧作结构的一大特色。
剧作结构的诗化则是曹禺戏剧的另一大特点。
追求诗性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方向,曹禺曾说过《北京人》是他当诗来写的,而另一部剧作《雷雨》虽然并非有意为之,依然存在浓厚的诗意,这使得《雷雨》的环境氛围描写显得异常郁闷但是极富深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染与西方戏剧的借鉴下,曹禺注重诗意与剧作结合,取得了很高成就。
曹禺剧作结构的诗化主要体现于语言和戏剧性情境。
语言风格曹禺的戏剧语言极具特色,从而使得他在处理戏剧冲突当中,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则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则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交战。
表面的争执、外部的冲突都包蕴着剧中人的内心交战。
一切外在的冲突、争辩与日常生活场景,都是为了酝酿、激发与表现内心冲突。
阴郁的色彩 深邃的悲情——试论曹禺三大悲剧力作的内在意蕴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6 720 )2 09 一 3 62 9 1(060 — 1 l 0
《 雷雨》 是曹 禺的第一部剧作 , 的影响是 巨大而 它
深远的。其诞生标 志着 中国现代悲剧 观念 的真正形 成。《 雷雨》 及其随后完成的《 日出》 原野》 《 等剧作, 虽 然在戏剧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各有特 色, 但从主题 到人物 , 从意境到结局都荡漾着 阴郁的色彩和深邃的
悲情这一独特的内在意蕴 。
匹跌在沼泽里的赢马 , 愈挣扎 , 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
泥 沼里 。[ 7 ’I ’]
在《 日出》 作 者对 当时的罪恶社会有 了更深的 中, 认识 , 但对如何去消灭 他们 , 希望与光 明在哪里, 却叉
很茫然 。《 日出》 的主题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 更具有现
者和压迫者 、 人性与非 人性之间不可调和 的矛盾。正
仇虎个人奋斗的道路 , 但最终 也没有 指出复仇者和反 抗者应走什么样的道路。在剧作 中作家力 图揭示恶人 终不得善报这个主题 , 但作品又隐隐透露 出这个主题
在当时的社会里不过是个幻象 , 难 以真 正实 现的。 是 戏剧最后一幕仇虎与金子在茫茫暗夜 中摸索道路时所 说的 :迷了路 !迷了路 !上哪儿走?向东 ?向西?向 “
维普资讯
第2 卷第 2 期
2006年 4月
沈 阳工程 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nl f h n a gisi t f n ier g S c l c ne ) o ra o e y n nt ue gn ei ( o i i cs S t oE n aS e
往往隐含着一种任你怎么挣扎也逃不脱命运罗网的困 惑与迷惘, 表现出阴郁的色彩和深邃的悲情这一深厚
别具一格的悲剧创作
别具一格的悲剧创作曹禺和白先勇都是创作悲剧的大师,他们的悲剧风格各有千秋。
悲剧是他们作品的风格之一,无论是曹禺的直接入式还是白先勇的无常反复,都会把戏剧的冲突和主体性展现出来。
曹禺和白先勇在创作悲剧的过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共同展现了直击过去大陆或者台湾社会的社会弊端,以此刻画出人物的悲剧;此外,他们都对戏曲充满兴趣,以此作为悲剧创作的基本。
他们都以“人”的角度来塑造悲剧,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大多都具有悲剧色彩,能够从悲剧的人物中能够体会到命运的残酷性。
本文主要从女性悲剧、戏曲元素等角度对曹禺和白先勇的悲剧创作进行简单分析。
标签:曹禺;白先勇;女性悲剧;戏曲元素;创作比较一、曹禺与白先勇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曹禺和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数充满着悲剧色彩。
这些女性之所以最后会造成悲剧,一方面旧社会的封建习俗压垮了他们,她们不得不在黑暗的旧社会中艰难求生;另一方面,被爱情所困的女性陷入挣扎和泥淖中,当她们没有反抗的力量,没有能力去阻止男人们花天酒地,她们也就没有能力拯救自己,造成悲剧。
(一)曹禺戏剧的女性悲剧曹禺的三部戏剧《雷雨》《原野》《北京人》中着重反映了女性面对爱情、道德伦理、婚恋观念等等的表现。
这些女性纵然有自己的想法,但弱小的力量和无意识反抗使得她们最后走向悲剧的道路。
当然,这些女性的悲剧并不是无意义的悲剧,通过女性的悲剧更能直观感受到旧社会、不专一的情感给女性带来很大的伤害。
曹禺的《雷雨》中鲁侍萍和周繁漪就是其中的典型悲剧女性。
首先鲁侍萍和周繁漪有着不同的思想方式,鲁侍萍是带有中国封建礼教色彩的女性,在她身上能看出受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
她和周朴园一见钟情,但周朴园对爱情的不忠给她毁灭性的打击,年轻时被周朴园抛弃曾一度失去生活的希望,老年时期重回周公馆又是被周朴园伤害,两次与周朴园的相遇都以悲剧收场;周繁漪也是为情所伤,她介于周萍和周朴园两个男人之间,一个是家族的权威者,一个是追求者。
即使周繁漪年轻时接受过新民主等先进思想,但周繁漪无奈向家族势力妥协,向周朴园屈服,最后的结局也是精神崩溃,又是一个悲剧。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新论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作品。
该剧以20世纪初的南方小城为背景,以一个富家公子与一个旗人女子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当时社会上贵族阶层的丑恶和不堪,以及人性的悲剧命运。
本文将分析《雷雨》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以探讨这部话剧作品的艺术魅力。
我们来分析《雷雨》的结构特点。
这部话剧的结构非常严谨,分为上、中、下三幕,每一幕都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结构紧凑,情节连贯,节奏感强烈。
在第一幕,公子(祥林嫂之子)南天一重新回家,声称要和自己的未婚妻罗瑞玉结婚。
在婚礼上祥林嫂母女故事的揭露。
南天生疏罗瑞玉,爱上了大户人家罗明。
第二幕,南天帮助罗明虚报战利品,骗财骗色。
第三幕,罗明的真实身份曝光,罗瑞玉自杀,罗明被处死。
整个剧情环环相扣,逻辑清晰,紧张激烈。
我们来看看《雷雨》的戏剧冲突艺术。
该剧以南天为主线,通过南天和罗家的父女、公子和南天、罗家的血海深仇等冲突,将社会的丑恶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引人注目的是南天与罗瑞玉的爱情冲突。
南天虚伪得体外如乡绅,其实私底下卑鄙阴险。
而罗家母女则一直被南天所害。
在这种家族仇恨和爱情纠葛中,戏剧冲突的张力十分明显,观众不断为剧中人物的遭遇和命运而感到扼腕叹息。
剧中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揭示也是《雷雨》的艺术魅力之一。
在剧中,南天就是一个典型的“极品”,他在外表上是一个有教养、有修养、有品位的绅士,但内心却是十分卑劣和阴险的。
这种人物的塑造不仅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上贵族阶层的丑恶和不堪,也对那个时代的伪善和道德沦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在爱情和家族情感上,罗瑞玉自愿为家族名誉嫁给南天,却被南天抛弃,在新生的感情中又面临自杀,这种家族和爱情的关系也是中国现代话剧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我们来看看《雷雨》的舞台艺术。
该剧的舞台设计和视觉效果非常出色,通过精准的舞美设计和灯光效果,将20世纪初的南方小城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支撑。
曹禺《雷雨》的悲剧特征
曹 禺 《 雷 雨》 的
王 丽凤
(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 江 苏 涟水 摘 要 : 纵 观 我 国的 话 剧 历 史 , 曹 禺的 《 雷雨》 是 中 国 话 剧 史上 里 程 碑 式 的 著 作 , 不 论从 故 事 的 悲 剧 性 、 悲剧 的 构 成 还 是 戏 剧 中人 物 形 象的 悲 剧 性 上 来 看 , 《 雷 雨》 都 是 彻 底 的 悲剧 , 具 有 深 刻 的 悲剧 意 蕴 和 丰 富的 历 史 、 社会 内涵 . 其 突 出的 戏 剧
艺 术和 悲剧 感 染 力 为 中 国的 话剧 史 作 出 了突 出贡 献 。
曩 墨
悲 剧
特 征
2 2 3 4 0 0 )
明 的人 物 。
关键词 : 《 雷雨 》 人 物性 格 悲剧 结构 悲剧 意 蕴
1 . 概 述
曹 禺的《 雷雨 》 是 一 部 四幕 悲 剧 , 故 事 是 以上 世 纪 二 十 年
2 . 人 物 》 是 中 国新话 剧 走 向成 熟 的标 志性 作 品 , 其 深 邃 的 内 涵 、圆 熟 的 技 巧 一 直 被 后 来 人 津 津 乐 道 并 奉 为
经典 。 《 雷雨》 中有 八 个 突 出 的 戏 剧 人 物 , 其 中 女 主 人 蘩 漪 历 来是最被 关注 的 , 她 是一个 不规则 的悲剧 人物 , 作 者 曹 禺 也
代半 封建半殖 民地 的 中 国为背 景 , 通 过 一 个 大 封 建 资 本 家 周 朴 园 的家 庭及 周 、 鲁 两 家错 综 复 杂 的矛 盾 冲突 的 刻 画 。 揭 露 了一 系列社 会 和 家庭 的悲 剧 , 成 功地 塑造 了周朴 园 、 周萍 , 以及 鲁侍 萍 、 蘩 漪等 悲剧 人 物形 象 。 是 一 部 真 正 意 义 上 的悲剧 。大师李 健吾 称之为 “ 一 处 动 人 的戏 , 一 部 具 有 伟 大性质 的长剧 ” 。 《 雷雨》 广 泛 地 吸 收 了 古 希腊 戏 剧 的“ 命 运 悲 剧” 、 莎 士 比亚 戏 剧 的 “ 性格悲剧 ” 、 易 卜 生戏 剧的 “ 社会戏 剧” 的 合理 因素 并 将 之 成 功 有 机 融 合 。将 几 个 家 庭 几 代人 的 恩 怨 和命 运 交 织 在 这 些 人 不 断 地挣 扎 和挣 扎 中 的绝 望 中。 悲 剧 的 美 学 意 义 在 于 激 发 人 心 灵 与 作 者 的共 鸣 . 阿瑟 ・ 密 勒认 为 : “ 悲 剧 之 所 以被 称 为 是 一 种 更 令 人 意 气 风 发 的 意 识 , 是 因为 它 们 是 我 们 察 觉 到 任 务 原 本 可 以达 到 却 没 有 达 到 的 境 地 。因 而 悲 剧是 和对 人 类 包 邮 某 种 适 当 的 希 望 分 不 开 的 。” 悲 剧 之 所 以吸 引人 , 在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 人 们 的 再 度 加 工 , 这 都 源 于人 们 的体 验 及 对 理 想 的 期 望 。 从 广 义 上来 说 , 任 何 求 之 不 得 ,事 与 愿 违 的 逝 去 都 可 以称 之 为 悲 剧 .在 故事 的 结 构 内 容 上, 黑格 尔更 充 分 强 调 了悲 剧 性 格 的 重 要 意 义 。
雷雨的戏剧结构
雷雨的戏剧结构
《雷雨》,作为曹禺的四大悲剧之一,以其深沉的主题,独特的艺术手法,而被誉为现代中国戏剧的杰作。
其戏剧结构以吸引观众的情感,营造悲剧效果为主。
全剧共分四幕,剧情发展饱满,环环相扣,戏剧冲突激烈且复杂。
第一幕,是背景的铺垫和人物的引入。
曹禺用了大量篇幅描述这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性格,为后来剧情的发展做了铺垫。
不仅揭示了各个角色的心理状态,也展示了家庭的矛盾和冲突,为悲剧的来临埋下伏笔。
第二幕,是矛盾的激化和冲突的升级。
在这一幕中,曹禺巧妙地运用戏剧手段,将剧中的主要矛盾一一呈现出来,使观众对每个角色的命运产生更深的关注和同情。
第三幕,则是矛盾的爆发和悲剧的引子。
在这一幕中,一切矛盾走向尖锐化,各种冲突逐步爆发,悲剧的气氛愈加浓厚,引领观众走向悲剧的深渊。
到了最后一幕,该剧直接展示了每个角色的结局,使悲剧达到了高潮。
在此幕中,我们看到了家庭的全部崩溃,各个角色的悲惨命运,以及社会的冷酷与无情,使观众深受震撼。
总的来说,《雷雨》的戏剧结构营造了激烈的冲突,展示了深刻的人性矛盾,也折射出社会的现实问题,无不显现出曹禺扎实的剧作技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曹禺喜剧品读
曹禺喜剧品读
曹禺的喜剧作品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曹禺的喜剧作品通常以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幽默的对话,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
他的作品常常触及到社会上一些不公正的现象,让观众在笑声中反思人性和社会问题。
其次,曹禺的喜剧作品注重人物塑造,他通过对人物性格、情感和心理的细腻描写,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从而产生共鸣。
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既有喜剧效果,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此外,曹禺的喜剧作品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对话幽默风趣,语言简练生动,常常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他的作品还注重舞台效果,通过灯光、布景等手段营造出独特的氛围,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的内涵。
总之,曹禺的喜剧作品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瑰宝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通过幽默风趣的对话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在笑声中反思人性和社会问题。
浅析曹禺戏剧《雷雨》的“悲剧六要素”
教 学研 究 理论研Fra bibliotek究 浅析 曹禺戏剧 《 雷雨》的 “ 悲剧六要素"
韩 宇光
( 渤海 大学文理 学院,辽 宁 锦 州 1 2 1 0 0 0 )
《 雷 雨》 是我 国现 当代文 学戏剧 中一部 极具代 表性 的 作 品 。作 者曹 禺用整 整五年 的 时间创作 的这 四幕戏 剧为后 世 的人 们 留 下 了 不朽 之 作 。 《 雷 雨》虽然 是曹 禺的第一部作 品,但是曹 禺却 因这 部作 品轰动 当时 的文坛 。有 的人称 曹禺 的话 剧 为 “中国 话 剧 现 实主 义 的基 石 ” 。 《 雷 雨》 的创作 也是受着 西方戏 剧 的影响 ,其 一是来 自于 《 俄 狄 浦 斯 》 的 命 运 悲 剧 。其 次 就 是 莎 士 比亚 戏 剧 中 所 表现 的性格 悲剧 。再者 就是 易 卜 生戏 剧 中所 反 映的社会 悲 剧 。 曹 禺将 这 三 种 戏 剧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悲 剧 效 果 融 合 , 写 成这部 悲剧 效果颇大 的 《 雷雨》。 在西 方文 学研究 中最早提 出悲剧 这一概 念 的是 亚里 士 多德 。他 一生 勤于 治学 ,写下 了大量 的文艺 著作 。在他 作 品中 《 诗 学 》中 的第 六章对 悲剧 理论有 着详尽 的阐述 。他 也 提 出 了悲剧 史上 第一 个概 念 “ 悲剧 是对 于一 个严 肃 , 完 整 ,有 一定 长度 的行动 的摹仿 ;他 的媒介 是语 言 ,具 有 各 种悦耳 之音 ,分 别在剧 的各部 分使用 :摹仿 方式 是借人 物 的动作 来表 达 ,而不是采 用叙 述法 ;引起怜 悯与 恐惧 来 使 这种情 感得 到陶 冶 。亚 里士 多德还给 悲剧制 订 了许多 规 则 ,如 悲 剧应 该 是 五幕 剧 ,其 情节 应 该 发 生在 最 亲 近 的 亲 属之 间 ”。在 《 诗学 》中也提 到 悲剧 构成 的六大 基本 要 素:情 节 ,性 格 ,语言 ,思想 ,形象 和歌 曲。所 以我今 天 就用亚里 士多德 的悲剧六要 素浅析曹禺的悲剧 《 雷雨》。 在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悲 剧 六 要 素 ” 中 , 亚 里 士 多 德 认 为: “ 悲剧 中最能打动人心 的成分是属 于情节 的部分 ,即 突 转和 发现 ” 。其 理论在 曹 禺的 《 雷 雨》 中表 达 的恰如 其 分 。无 论 是 剧 中 的 情 节 的 突 转 和 发 现 , 还 是 恐 惧 , 悲 悯 。 都 表现 的恰 当好处 。让得 整个戏 剧不会 让人 觉得太 过而 出 现 审美 的疲劳 ,也 不会让 人觉得 悲剧 的成分 不够而 没有达 到观众 内心的期盼。 戏 中鲁 侍萍 来 找 自 己的女 儿 并将 其 带 走 ,竟 遇 到 了 抛 弃 自己的负心人 周朴 园 ,两 人于 是翻 起 旧账 ,周朴 园从 外地 回来是 为 了解 决矿上 工人 罢工事 件 ,而 带头 闹事 的却 是 自己不相识 的儿 子 。与 此 同时,周萍 和周冲 这一 对 同父 异 母 的 兄 弟 同 时 爱 上 了家 里 的 丫鬟 四 凤 ,而 四 凤 和 周 萍 是 同母异 父 的关系 。四凤怀 了周 萍的孩 子 。在 四凤 的苦苦 哀 求下鲁 侍萍答 应让 周萍带 四风走 ,不 愿相 见 。蘩漪 带周 冲 来阻止 周萍 带 四凤 走 ,周 朴 园听到这 个消 息 ,他 以为鲁 侍 萍 来 认儿子 ,让周 萍跪下 认 自己的亲 生母亲 。严 酷 的现 实 让 四 凤 无 法 承 受 , 她 冲 向 花 园 , 碰 到漏 电 的 电线 而 死 , 周 冲 去救 她也触 电身 亡 。周 萍开 枪 自杀了 ,蘩漪 ,鲁 侍萍 疯
文艺评论(《论曹禺戏剧的悲剧浪漫主义风格》)
文艺评论——论曹禺戏剧的悲剧浪漫主义风格沉闷紧张的曲调,寂静荒芜的暮色,怪相的黑云遮住了天,苍茫的原野盖住了地······在话剧《原野》中,舞台上开场暗沉压抑的环境使观者心生凄清之感;“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而在《原野》剧本一开头,曹禺先生更是用这样的句子,为整部剧定下了悲凉的基调。
作为曹禺先生唯一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的作品,这部话剧的风格显然不同于他的其他代表作。
从全剧来看,这个剧本并没有多么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焦阎王因贪图仇家的钱财土地而设计陷害仇家人,致使仇家支离破碎、家破人亡,独独留下满心满眼想着报仇的仇虎。
可当仇虎回到家乡时,却发现仇人焦阎王已死,昔日的恋人金子更是嫁给了焦阎王的儿子——焦大星。
可是金子在焦家过得并不好。
焦大星爱金子却又惧怕母亲,是个“没用的好人”,瞎眼的焦母怨怼金子夺走了自己的儿子,因此对金子百般搓摩,焦大星夹在母亲和妻子中间左右为难。
而仇虎的出现给身处苦难的金子带来了慰藉,她希望仇虎能够带她离开,去往那个用黄金铺路的地方,过一段平静祥和的日子。
但仇虎难以放下心中的仇恨。
他杀掉了焦大星,使焦母痛不欲生,报了家仇,但也间接导致黑子被无辜害死。
仇虎惊慌之下带着金子离开,却陷入了良心的谴责中,甚至出现了幻觉。
黑夜中,仇虎和金子在原野上奔跑,可始终走不出这片原野。
最终仇虎以死洗清自己的罪恶。
这个冤冤相报、看似简单的复仇故事,实则蕴涵着阔大渊深的人物情感并展现出复杂鲜明的人物性格。
它不仅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被压迫、被摧残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更深地发掘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生动体现出曹禺戏剧的悲剧浪漫主义风格。
·悲剧《原野》从全剧来看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而焦阎王则是这一出悲剧的罪魁祸首。
他心狠手辣,见利忘义,为得到仇家的钱财土地不惜设计陷害仇家人,致使仇家支离破碎、家破人亡,家中的钱财尽数落入仇人之手,至亲之人更是无不惨遭毒手:白发苍苍的父亲被生生活埋;驹齿未落的妹妹糟人践踏致死;就连自己也被陷害入狱。
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1937年曹禺写的三幕剧《原野》是作者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思想:
1、它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2、仇虎受了旧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认为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种非理性的复仇观念,使他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之所以走上个人复仇的道路,是农民小生产的意识决定的。
艺术:
1、作品渲染仇虎内心的恐惧与内心的谴责,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象征主义,借鉴美国奥尼尔的《琼斯皇》)。
如他逃进森林时,产生的种种幻觉和内心的恐惧。
2、现代主义手法,如森林的阴森。
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基本内容
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我毁灭;鲁侍萍和鲁四凤虽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她们 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使她们的性格变得更加坚韧和坚强。
基本内容
总的来说,《雷雨》是一部融合了命运与性格悲剧的话剧。它通过复杂的人 物关系和深刻的情节设计,展示了命运与性格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让我 们看到了命运的无情和性格的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两者如何相互融合,创造 出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雷雨》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刻感染力的悲剧,也是一 部富有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思考命运与性格的关系,思考我们如何在面对命运 的挑战时保持自己的性格。
基本内容
其次,从命运的角度来看,《雷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受到了无法逃避的命 运的打击。周朴园虽然是一个资本家,但他的人生却充己的命运;蘩漪和周萍虽然在感情上有 过美好的开始,但最终他们的爱情却以悲剧收场;鲁侍萍和鲁四凤虽然付出了极 大的努力,但她们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些命运的打击不仅让这些人物 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也使观众感受到了深深的悲痛。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命运的悲剧与社会的悲剧
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时的中国社会缺乏对于人性的尊重和对于 自由的追求,这种文化氛围也限制了剧中人物的发展和自由。此外,政治体制也 是导致社会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时的中国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和漏洞, 这些弊端和漏洞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基本内容
然而,这些人物在剧情的展开中,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命运。首先, 这些人物都受到了社会和时代的束缚。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封建礼教和传统的价 值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人物都生活在这种背景下。这种社会环境对他们 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基本内容
其次,人物之间的冲突也是导致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在《雷雨》中,父子 情仇、母子不和、兄弟相残等情节贯穿始终。这些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冲突, 不仅使剧情更加引人入胜,也使他们的命运更加悲惨。例如,周萍和周冲的死, 就充分展现了这种冲突的悲剧性。
曹禺与中国现代悲剧的文化审美转向
曹禺与中国现代悲剧的文化审美转向
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备受推崇的一位剧作家,被誉为“中
国现代悲剧之父”。
他的悲剧作品,如《雷雨》、《日出》、《原野》等,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多种问题,具有较高的文
化审美转向价值。
20世纪初,中国文艺界在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之间陷入了
矛盾和纠葛。
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曹禺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创作
悲剧作品,为中国现代戏剧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文化价值观。
他的悲
剧作品具有以下几个文化审美转向的特点。
首先,曹禺的悲剧作品呈现了对人性的深入探讨。
曹禺不仅仅
关注外在的社会问题,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矛盾和纠葛。
他的角色
通常都是深受困扰的人物,内心承受着重重压力和矛盾。
在《雷雨》中,他呈现的角色有各种人性格局:年轻的少爷张培基为了自己的
私欲而置他人于死地;他的哥哥张启山则更加追求真诚和智慧;女
主角孔雀则经历了爱情和家庭的痛苦并最终走向疯狂。
他们的人性
和命运备受考验,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审美转向
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曹禺的悲剧作品体现了现代主义的思想。
曹禺倡导用个
人的感觉去理解现实,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现代主义文化的感觉。
他
的作品采用了一些现代主义的技巧,如心理描写、时间和空间的跃
迁等,这也是他与旧传统小说和沉重的文艺风格划清界限的方式。
他的悲剧作品为中国现代文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语言表达。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戏剧的悲剧艺术特点
作者:李姝含
来源:《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2年第02期
曹禺是中国戏剧史上的泰斗级人物,他一生创作了无数戏剧,然而到现在还为人们广为流传和喜爱的大多为他的悲剧作品。
《日出》、《原野》与《雷雨》一起被称为“生命三部曲”。
曹禺的悲剧写作手法和所揭露的社会黑暗制度,不论是在民间还是文坛都起到了轰动作用。
他发展了中国戏剧的悲剧艺术,奠定了话剧这一新生的文化形式在中国的地位。
他悲剧创作中所采用的结构方式和艺术手法,更是被以后戏剧的创作视为楷模。
其辉煌的悲剧创作成就为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幅画廊添姿加彩,堪称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大师。
曹禺把关于生活、社会、人本身的探索和感悟融进戏剧作品,在我们面前形成一个澄明透彻的境界,而且散发着精神力量的光彩。
然而曹禺创作得悲剧不论从结构上,语言的应用还是悲剧的写作手法上,都是经典和不可超越的。
一、曹禺戏剧的悲剧结构特点
曹禺的悲剧多采用封闭式结构,可以说曹禺在运用封闭式结构上是泰斗级人物,他早期的悲剧作品《雷雨》、《原野》、《北京人》采用的都是典型的封闭式结构。
封闭式结构包括的范围比较小因而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是其反应在曹禺悲剧结构的主要特点。
曹禺一般只写矛盾的高潮和结局,主要集中表现戏剧性危机;与此相关的过去事件、冲突起因和人物关系,则通过回顾或内省的方式随着剧情发展逐步交代出来。
如《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
这种戏剧结构集中性强,人物较少,情节紧凑,结构严整,便于层层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揭示深刻的思想意义。
《原野》中将创作背景放在陌生的农村,并不是要追随时代潮流去表现农村中的阶级斗争,而是要借一个发生在农村的具有传奇性的复仇故事,挖掘一个人在强烈的爱与恨夹击下丰富而脆弱的内心世界,表现人充满反抗意识的原始生命力和复仇者的心理变化。
《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词,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
更加深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纠结,悲痛之情显而易见。
《日出》是曹禺继《雷雨》之后的又一杰作,它改变了曹禺戏剧先前的内在封闭式结构,而改用人像展览的开放式结构,并突破了《雷雨》“太像戏”的艺术局限,愈益显得自然真实而“掖人心”(鲁迅语)。
这是曹禺先生在艺术探索上取得的又一次成功,是对传统戏剧结构的一次重大革新。
二、曹禺戏剧的悲剧语言特色
语言凝练委婉、意味深长是曹禺悲剧语言的一大特色。
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悲剧人物思想和感情强烈碰撞。
在《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多年后的重遇,并没有美好感情的火花出现,而是通过他们先后四次的简短问话,将陈年旧怨逐层揭露,同时又含蓄而深刻地显示出他先是敷衍。
继而惊惧,终而只得承认是侍萍的渐趋紧张的心理。
作者将人物的思想的变化,性
格的矛盾,感情虚伪表现得层次分明。
回环起伏,由隐微至显露,终而达到波涛汹涌的悲剧高潮。
语言精准、传神也是曹禺悲剧的语言特点。
如《雷雨》中侍萍急切盼望见到分别了三十年的儿子周萍,但她却亲眼目睹了他动手打了自己另一个儿子鲁大海,她悲愤至极,不禁大哭着走到周萍面前责问他:“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侍萍在情急之下差点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但她却急中生智用了“萍-凭”的谐音暗转,悬念由此化险为夷。
这一转口,非常生动、贴切地传达出了鲁侍萍当时万分悲痛而复杂的感情。
曹禺戲剧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表现在富有象征色彩与哲理内涵。
这一特征首先表现在剧作家通过剧中人物的话语来表现那富有哲理象征内涵的主题。
如《雷雨》中,几乎每个人物出场时都喊“闷”、“热”,尤其是蘩漪更是说:“这屋子怎么这样闷气,里里外外,都像发了霉。
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
”“热极了,闷极了,这日子真过不下去了。
”“小心,现在暴风雨就要来了。
”通过她的言语,可以看出她的内心是躁动的,压抑的,隐藏着巨大的精神痛苦。
三、悲剧表现手法
曹禺悲剧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就是对意象的营造,达到了现代话剧意象营造的巅峰。
我们可以从《原野》中视觉和听觉意象的营造这两方面来分析,首先,从场景环境描写中“一个凄风苦雨的秋天,一片愁云惨雾的原野”首先我们接触到的就是凄凉的秋天,更何况还是风萧瑟雨凋零,发黄的暮色,乌云密密地面满天,苍茫的原野是沉郁的,作者从一开始给我们营造的意象就是沉重的,为全剧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这种意象的表达广泛地应用于曹禺的其他作品中,《雷雨》中第四幕开始时,作者是写到“外面还隐隐滚着雷声,雨声淅沥可闻,窗前帷幕垂下来了,中间的门紧紧地掩了,由门上玻璃望出去,花园的景物都掩埋在黑暗里,除了偶尔天空闪过一片耀目的电光,蓝森森的看见树同电线杆,一瞬又是黑漆漆的。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体会到,整个作品气氛的压抑气氛,“隐滚着雷声”,“紧掩的门”,还有“天边的闪电”,都好像在痛苦地忍受着内心的煎熬,也预示着一场真正暴风雨的到来,一场畅快淋漓的爆发,一个悲剧的到来。
曹禺悲剧作意象群,在其创作的第一阶段完成之后,已经给我们构架出一幅完整的审美意象图。
从曹禺“出山”之后,中国话剧才开始成为真正的戏剧艺术,才开始具备自己鲜明的悲剧蕴涵、民族特色和突出的国际意义。
作为中国话剧的核心人物,曹禺是民族话剧的辉煌和骄傲,更是将中国现代悲剧写得最为精彩绝伦、表现得较为深刻广博的大师级人物。
作者简介:
李姝含(1987.9- ),陕西省大荔县人,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中文系2008级汉语言文学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