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
心绞痛
心绞痛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
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病因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因此,各种减少心肌血液(血氧)供应(如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增加氧消耗(如运动、心率增快)的因素,都可诱发心绞痛。
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
有时,其他类型的心脏病或失控的高血压也能引起心绞痛。
如果血管中脂肪不断沉积,就会形成斑块。
斑块若发生在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其缩窄,进一步减少其对心肌的供血,就形成了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脂肪不断沉积逐渐形成斑块的过程称为冠状动脉硬化。
一些斑块比较坚硬而稳定,就会导致冠状动脉本身的缩窄和硬化。
另外一些斑块比较柔软,容易碎裂形成血液凝块。
冠状动脉内壁这种斑块的积累会以以下两种方式引起心绞痛:①冠状动脉的固定位置管腔缩窄,进而导致经过的血流大大减少;②形成的血液凝块部分或者全部阻塞冠状动脉。
常由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惊吓和寒冷所诱发。
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劳动条件下发作,病情严重者也可在吃饭、穿衣、排便或休息时发生,疼痛发生于劳动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一天或一阵劳累过后。
安静状态下发作的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痉挛的结果。
心肌缺血时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心肌无氧代谢中某些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传入神经末梢所致,且常传播到相同脊髓段的皮肤浅表神经,引起疼痛的放射。
临床表现多表现为闷痛、压榨性疼痛或胸骨后、咽喉部紧缩感,有些患者仅有胸闷,可分为典型性心绞痛和不典型性心绞痛:1.典型心绞痛症状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感,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动,重者还出汗。
最新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本建议的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明确哪些治疗是经临床验证有效应常规采用的治疗;哪些治疗是有限定条件,非常规使用,需经临床医师研判后才能采用的治疗;哪些治疗已被临床研究证实为无效甚至有害。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定义和分型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中包括如下亚型:(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减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C I-IV)加重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III级(表1),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的作用减弱,病程在2个月之内。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月内。
(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 h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表1加拿大心脏病学会的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CCSC)分级特点I级一般日常活动例如走路、登楼不引起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剧烈、速度快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或运动时II级日常活动轻度受限。
心绞痛发生在快步行走、登楼、餐后行走、冷空气中行走、逆风行走或情绪波动后活动III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平路一般速度行走时IV级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患者不能作任何体力活动,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在作出UA诊断之前需注意以下几点:(1)UA的诊断应根据心绞痛发作的性质、特点、发作时体征和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和压低的动态变化最具诊断价值,应及时记录发作时和症状缓解后的心电图,动态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 mm或ST段抬高(肢体导联≥1 mm,胸导联≥2 mm)有诊断意义。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心脏疾病中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情况,包括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
中国在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制定了最新的实践指南,以指导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
1.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新实践指南,ACS的诊断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首先,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典型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等,但有时也会出现非典型症状。
其次,心电图(EKG)的评估是诊断ACS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ST段抬高和(或)心电图动态变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指标。
心肌梗死特异性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也是辅助诊断的重要依据。
最后,在对临床症状和既往病史的充分评估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冠状动脉的情况。
2. 治疗策略:ACS的治疗策略主要是分为急诊治疗和后续治疗两个阶段。
急诊治疗阶段:在急诊治疗阶段,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缓解症状,保护心肌以及减少梗死损伤。
对于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治疗以及镇痛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通常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治疗主要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对于ST段抬高的ACS患者,需要进行急诊血运重建。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完成。
特别是PCI,已经成为中国治疗ACS的主要方式。
后续治疗阶段:急诊治疗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后续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和心理支持。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治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预防心脏事件的再次发生,减少死亡风险。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管理体重和避免压力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冠心病风险因素,降低患者的再次发作的可能性。
另外,心理支持也是后续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心绞痛分级标准
心绞痛分级标准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表现为胸部不适、压迫感或疼痛。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心绞痛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了解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对于患者及医生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
其特点是发作规律,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数分钟内即可缓解。
疼痛通常由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或寒冷等诱因引起,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1. Ⅰ级,轻度心绞痛,发作频率低,每周发作少于1次,且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2. Ⅱ级,中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每周发作1-2次,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
3. Ⅲ级,重度心绞痛,频繁发作,每周发作3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的诱因不明显。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加重的表现,也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前兆。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如下:1. Ⅳ级,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高,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也难以缓解。
三、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是一种罕见的类型,通常发生在休息或睡眠时,疼痛特点是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心电图改变。
变异型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如下:1. Ⅳ级,变异型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心电图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总结: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
了解心绞痛的分级标准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心脏状况,及时就医。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心绞痛时,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分级标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性疾病,发病率普遍增加,在中国占据着主要的死因。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简称UA)是其中一种,并且是急性心绞痛的主要表现形式。
根据其发病机制,UA患者常常会有不稳定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下文简称SBP)和对症治疗的需要。
因此,提高UA的诊断准确度可以有效改善其疾病预后,减少误诊率。
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是通过仔细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其胸痛类型、时间模式、伴随症状和血压变化等,来明确其是否为UA。
首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征是其胸痛类型发生剧烈变化,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在休息时还没有缓解,而且伴随有胸闷、憋气、气短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双肩、手臂、颈部放射痛,或肩背部痛,但不伴有抽筋样的痛感。
其次,患者的血压也会发生变化,典型的是血压低于正常范围,急性UA发病时,不稳定收缩压常常会低于110毫米汞柱(mmHg),但发作期间的血压变化可能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时间模式也是重要的诊断证据,UA患者常常会有不稳定的胸痛发作,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往往会有明显变化,并伴有运动诱发、紧张感或负重诱发等。
最后,心电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仍有帮助。
心电图会显示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不同形态,这可以作为其诊断的重要指标。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类型、时间模式、伴随症状、血压变化和心电图等是重要的诊断指征。
同时,患者的反应也很重要,比如对激素的反应,必要时应根据其反应给出相应治疗。
为了准确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如血液微粒测定、血清学检测、无痛心电图检测、心脏电位磁共振成像和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等,这些新技术能够更准确的反映UA的病理变化,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正确的诊断。
总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清学检查和其他新技术等方面的证据,以准确诊断UA并给出合适的治疗。
心绞痛
UA的PCI和CABG
虽经内科加强治疗, 心绞痛仍反复发作
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 延长超过1 h,药物治 疗不能有效缓解上述 缺血发作
UA出院后的治疗方案
UA患者出院后仍需继 续服阿司匹林、β -受 体阻滞剂和一些扩张 冠状动脉药物。不主 张突然减药或停药
UA出院后的治疗方案
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和 降胆固醇治疗是最重要的。作为预 防用药阿司匹林宜采用小剂量,每 日75~150 mg即可 血清胆固醇>4.68 mmol/L(180 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60 mmol/L(100 mg/dl)均应服 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并达到有效 治疗的目标 血浆甘油三酯>2.26 mmol/L(200 mg/dl)的冠心病患者一般也需要服 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6.诱发因素:典型病人心绞痛发作常 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仔细询问病史 大多数有诱发因素存在,较常见的诱 因有:体力劳动或运动、情绪激动或紧 张、饱餐、过度吸烟、气温骤变或寒 冷、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动过速或心律 失常,某些特殊因素还包括血压过高 或过低,其他部位的疼痛及创伤,糖 尿病者发生低血糖等。
心绞痛在临床上一般无特异性体征,因 此也就很难依据客观体征去诊断心绞痛。 但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部分病人可能 表现为表情焦虑,皮肤出汗,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节律不整,可闻及早搏及第 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奔马律,甚至有第 二心音分裂,心尖部可有暂时性收缩期 杂音。
一般很难根据心电图去诊断是否有心绞痛 发作,即使是在发作期很多病人心电图也 缺乏特异性改变,但心电图显示典型变化 时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主要特征表现为 以R波占优势的导联中ST段下移>0.lmV或 出现T波倒臵;待心绞痛发作缓解后,有变 化的ST段及T波又恢复为正常。而变异性 心绞痛发作时则表现为ST段抬高,需注意 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相鉴别。
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心绞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全网公布:2021-06-26 07:33 发表者:许俊堂 (访问人次:2465)一、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心绞痛由心肌缺血引起,是血液〔血氧〕供给缺乏以维持心肌代谢需要的结果,各种减少心肌血液〔血氧〕供给〔如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增加氧消耗〔如运动、心率增快〕的因素,都可以诱发心绞痛。
有的时候或者有的病人,心肌缺血并不导致胸痛,如某些老年病人或者糖尿病患者;甚至有的病人不了解或者回忆不起自己什么时候患过心肌梗死,仅在以后的心电图检查才发觉。
〔一〕部位心绞痛一般表现为胸痛,最常出现的部位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区,也可发生在横膈至下颌之间的任何部位。
疼痛的范围如手拳大小。
最常见的放射的部位是左上臂内侧。
疼痛也可放射至颈、肩胛区、下颌或者咽部。
〔二〕促发因素心绞痛常由体力活动或者情绪冲动诱发,一般发生在活动的当时或者停止活动后即刻。
其它,饱食、大便、冷空气也可促发胸痛。
有的病人清晨起床或者轻微活动即出现胸痛,而白天同样的活动量不会引起胸痛。
还有的病人卧位出现心绞痛。
在冠状动脉病变严峻的病人,还可在休息时发生心绞痛,但这类病人仍有典型的活动后胸痛。
〔三〕性质疼痛的性质常为压榨样,病人常诉压迫感、挤压感或者胸发闷。
疼痛不呈针刺或者撕裂样,也不呈跳痛,与呼吸无关。
〔四〕延续时间典型心绞痛发作常常在3-5分钟内,很少超过10分钟。
发作停止后疼痛完全缓解。
〔五〕缓解方法休息后即可使心绞痛缓解。
发作时病人往往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发作停止。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在1-2分钟内缓解,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在原本稳定发作的病人,如发作的促发因素逐渐不明显或者诱发发作的运动量越来越小,运动耐量下降,发作频率增加,严峻程度增加,发作时间延长,硝酸甘油不简单缓解或者出现自发发作,往往预示着病变不稳定或者严峻,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应迅速就诊,并收入CCU观察医治,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在此根底上进行球囊扩张〔PTCA〕或者冠状动脉搭桥。
心绞痛的分类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监护
吗啡 IV
吸氧
不缓解(>30 ’)
考虑AM- I
36
去除诱因
• 若心绞痛由于劳力(剧烈活动、运动、用力)因素诱发, 则去除劳力诱因后,心绞痛能随之迅速缓解。
口含NTG:
• NTG 0.6-1.2mg(1-2#) S.L
• ISDN 5mg
S.L
• 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
• 绝大多数心绞痛均能在3-5 ’左右缓解
2.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史,近1个月内心绞 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 (即加拿大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 I-IV]至少增加1级, 或至少达到III级)。
3. 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 时间通常在20分钟以上。
4. 梗死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 内发生的心绞痛。
• 临床特点是“ 心绞痛症状”呈一过性;
• 是由于冠脉固定狭窄(>70%)所致;
• 发作时可有ECG ST段,缓解后ST段迅速恢复 等电位线,这有确诊价值;
• 无心绞痛发作时,ECG多正常,这不能除外劳 力性心绞痛的诊断。
• 心肌酶(-),TnT(-);
• 运动ECG和/或同位素试验多(+),即可确诊。
• 劳力型:典型劳力型心绞痛发作特点; • 多为单支或多支病变固定狭窄和稳定斑块; • 治疗效果好,突发为AMI少; • 稳定是相对的。可长期稳定,也可变化成恶化劳
力型心绞痛,产生AMI。
-
23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 原有劳力型心绞痛的基础; • 近期恶化、即发作频繁、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 由于冠脉固定狭窄基础上并发斑块破裂,致狭
窄突然加重;或一支冠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 另一支冠脉斑块破裂所致; • 属不稳定性心绞痛, 8-12%发生AMI
急诊科常见病症与治疗方案
急诊科常见病症与治疗方案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负责紧急救治、疾病急性发作和突发事件的科室,对各类急性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病症及其常用的治疗方案,希望能为医务人员和公众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症状,多见于冠心病患者。
治疗方案如下:1. 缓解疼痛:- 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静脉注射。
- 给予阿司匹林:咀嚼片或静脉注射。
2. 保护心肌:- 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口服或静脉注射。
- 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二、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为猝倒、偏瘫等。
治疗方案如下:1. 急救措施:-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循环。
- 定位患者瘫痪部位,避免进一步损伤。
2. 溶栓治疗:- 确认符合溶栓治疗条件后,尽快给予静脉溶栓药物,如血栓激酶。
3. 并发症处理:- 针对高血压、脑水肿、抽搐等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
三、急性溃疡性胃炎急性溃疡性胃炎是一种常见胃肠道急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治疗方案如下:1. 药物治疗:- 给予抗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
- 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如铋剂、苏打碱等。
2. 饮食调理:-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 少量多餐,避免饥饿或过饱。
四、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一种急性腹痛疾病,常见症状为右下腹痛、发热、恶心等。
治疗方案如下:1. 入院观察和禁食:- 确定诊断后,立即安排手术。
- 禁食,避免高蛋白和高渣食物,防止肠道梗阻。
2. 手术治疗:- 进行阑尾切除术,清除炎症。
- 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和术后护理。
结语:急诊科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案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在急诊科工作中,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减轻病痛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急诊医疗服务,确保患者获得及时、准确、科学的治疗。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常见病症和治疗方案能够对医务人员和公众有所帮助。
心绞痛
式及服药的顺应性
常用改善心绞痛预后药物简介
1.抗血小板药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3.降脂药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用药选择
1.一般原则 控制劳力型心绞痛症状的主要治 疗原则,应是降低心肌耗氧量 增加心肌供血
⑴降低心肌耗氧:ß-阻滞剂是首选药物 ⑵增加缺血心肌的供血:硝酸酯类加钙离子
⑼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两类药物均有效联合应 用更佳
⑽ ß-阻滞剂劳力心绞痛首选,钙离子拮抗剂自发性 心绞痛首选
3.联合治疗ß-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盐类
ß-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联用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⑴ ß-阻滞剂加强心痛定及其他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 抗剂疗效⑵中重度心功能衰竭,房室传导阻滞,窦 缓时避免两者合用或谨慎开始应用房室传导阻滞时: 长效心痛定加ß-阻滞剂⑶心痛定与长效硝酸盐连用 不是理想的联用方式两者均扩张血管(引起反射性 心率增快)
现在流行心绞痛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变 异型
不稳定心绞痛危险分层
最重要的指标是心绞痛类型和发作的持续时 间①恶化劳力型伴48小时内反复发作的患者 最重要,②静息心①绞痛发作时ST段压低并且 持续时间大于20分钟③当左心室射血分数 《40%,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明显降低,猝 死发生率增加。④心绞痛发作时并发急性左 心功能衰竭,二尖瓣反流或低血压
⑸抑郁性病,性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夜梦,疲乏 者避免使用ß-阻滞剂
⑹中重度心衰ß-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应慎用 ⑺不稳定型心绞痛初始治疗用ß-阻滞剂加硝酸盐避
免用心痛定所导致的反射性心率增快,(可能加重 心绞痛)长效心痛定加ß-阻滞剂可能有效; ⑻伴高血压心绞痛,ß-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都可 取
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高血压病或陈旧心梗亦用) 5.若心绞痛症状未控制可加用一种长效硝酸盐制剂以使剂量呈现不对称
心绞痛护理查房的疑难问题解答
介入治疗
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等,适用于药物 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 者。
特殊类型心绞痛处理措施
变异型心绞痛
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 抑制冠状动脉痉挛,改善 心肌缺血。
卧位型心绞痛
调整睡眠姿势,避免左侧 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和 心脏负担。
餐后心绞痛
控制饮食量,避免饱餐, 以减少胃肠道血流量和心 脏负担。同时可使用硝酸 甘油等药物缓解症状。
随访内容
包括病情评估、生活方式指 导、用药情况检查、心理状 况评估等。
随访方式
可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访 等方式进行,确保及时了解 患者的康复情况并给予相应 指导。
紧急情况处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出现紧急 情况时如何联系医护人员, 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 的救治。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生活方式干预
早期识别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心 力衰竭的早期症状,如呼吸困难、水 肿等,应及时采取措施。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 、适量运动等,以预防心力衰竭。
猝死风险评估及干预策略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家族史、心电 图等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猝死风
险。
干预策略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采取积极的 干预策略,如植入心脏除颤器、
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使 其了解猝死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06
康复期管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合理饮食
戒烟限酒
建议患者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的 饮食,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 蔬菜、全谷类等。
强调吸烟和过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的危害 ,鼓励患者戒烟、限制酒精摄入。
冠心病心绞痛常见证型诊断标准量表
冠心病心绞痛常见证型诊断标准量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表现为胸痛或胸闷感,严重时可放射到左肩、左臂、颈部等部位。
为了更好地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量表。
一、CCS(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心绞痛分级评估表CCS心绞痛分级评估表是评估心绞痛症状严重程度的常用量表,分为四个级别:1.级别I: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没有心绞痛症状。
2.级别II:轻体力活动(如爬楼梯、急速行走)时可能出现心绞痛,但正常日常生活不受限制。
3.级别III:正常日常生活受轻度限制,例如上楼梯或者上坡就可能出现心绞痛。
4.级别IV:即使是休息状态也可能出现心绞痛。
二、Braunwald分类法Braunwald分类法是根据临床表现将冠心病心绞痛分为三类:1.急性劳力型心绞痛:主要发生在活动或体力劳动时,严重而持久。
2.稳定劳力型心绞痛:与体力活动有关,但症状较轻,可通过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
3.不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症状不稳定,发作频繁,疼痛程度较重,伴有心肌缺血。
三、心绞痛患者体力活动耐受量评估表这个量表常用于评估心绞痛患者的体力活动耐受量,通过对患者进行体力活动负荷测试,确定患者最大自愿耐受量。
测试项目包括:踏步测试、蹲起-坐下测试、6分钟步行测试等。
四、心电图诊断心电图是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常见的心绞痛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有:ST段压低、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T 波倒置或高耸等。
心电图的改变有助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
五、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也有参考价值。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冠脉供血情况、心室收缩功能、心肌运动情况等参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常见证型诊断标准量表主要包括CCS心绞痛分级评估表、Braunwald分类法、心绞痛患者体力活动耐受量评估表、心电图诊断和心脏超声检查等。
心绞痛的诊断要点
心绞痛的诊断要点心绞痛的诊断要点是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所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助大家顺利通过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发作情况。
2.症状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
疼痛特点为:①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
②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有手掌大小范围,界限不很清楚。
③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
④放射: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⑤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min内逐渐消失,一般不超过15~30分钟。
⑥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
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3.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等。
4.体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检通常无特殊异常发现,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
缺血发作时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5.辅助检查1)心电图①静息心电图检查: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一半是正常的,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ST-T 改变,包括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T波低平或倒置,但ST-T改变在普通人群常见。
②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常见ST段压低0.1mV以上,发作缓解后恢复。
③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负荷试验,药物负荷试验④动态心电图(Holter)2)放射性核素检查3)冠脉CT4)心导管检查: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
6.分型分型根据发病的情况分类:①稳定型心绞痛;②不稳定型心绞痛:静息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③变异型心绞痛。
病例分析之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是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免费搜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助大家顺利通过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心绞痛
心绞痛心绞痛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冠心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
所以普及宣传冠心病的知识,积极有效地防止冠心病是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是有重要意义的。
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大多数病人,尤其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心绞痛-类型临床上心绞痛分为:①稳定性AP(stable angina pectoris)又称轻型心绞痛,一般不发作,可稳定数月,仅在重体力、脑力劳动或其他原因所致一过性心肌耗氧量增高时出现症状;②不稳定性AP(unstable angina pectoris)临床上颇不稳定,在负荷时、休息时均可发作。
发作强度和频度逐渐增加,患者大多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主干近侧端高度狭窄。
③变异性AP(variant angina pectoris)又称Prinzmetal心绞痛,常于休息或梦醒时因冠状动脉收缩性增加而引起的AP。
多无明显诱因,心电图与其它型AP相反,显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主要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
虽然AP程度重,持续时间或长或短,但很少导致心肌梗死。
此型AP对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反应良好。
[2]心绞痛-临床表现典型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心绞痛心前区疼痛性、闷胀性或窄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重者还出汗。
疼痛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在1~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消失。
常在体力劳累、情绪激动(发怒、焦急、过度兴奋)、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贫血、心动过速或休克亦可诱发。
不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或仅有左前胸不适发闷感。
《心绞痛教学查房》课件
β受体拮抗剂
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通 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 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 状。
硝酸酯类药物
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 等,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心肌 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ACE抑制剂
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通 过抑制ACE酶,扩张血管,降 低血压和心脏负荷,改善心肌
缺血。
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刺激心脏交感神经传入纤维产生 痛觉。
心绞痛发生时,心肌细胞内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和钙离子内流,导致心肌细胞膜电 位异常,引起心律失常。
诱发心绞痛的因素
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 寒冷等因素可诱发心绞痛。
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 病等也是心绞痛的危险因素。
心绞痛分类
总结词
心绞痛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劳累型与自发型等。
详细描述
根据病情的稳定性和诱发因素,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在劳力负荷下诱发,休息时 缓解;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在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发作,且可能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此外,劳累型心绞痛和自发 型心绞痛也是常见的分类方式。
诱发心绞痛的因素较多,应尽 量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的刺激 。
03 心绞痛的诊断和评估
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01
02
03
典型心绞痛症状
阵发性胸骨后压迫性疼痛 ,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 肢,常因体力劳动或情绪 激动等诱发。
心电图变化
在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可 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 等心肌缺血表现。
心肌准、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重点讨论心绞痛的危 险因素、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
查房效果评估和反馈
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心绞痛知识的掌握程 度,以及查房的教学效果。
中华医学会诊疗指南之心绞痛课件
1 症状分析
医生会详细询问您的症状,并了解疼 痛的性质、部位和发作规律。
2 心电图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重要方法, 可以显示心绞痛发作时的异常变化。
3 心肌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
心绞痛的危险程度如何评估?1 Nhomakorabea低危
无严重心血管病史,心肌梗死风险低,可通过药物控制症状。
2 呼吸困难
心绞痛发作时,由于心脏供血不足, 会出现呼吸急促或气短的感觉。
3 恶心或呕吐
在某些情况下,心绞痛发作还会伴随恶心或呕吐的症状。
引起心绞痛的原因是什么?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心绞 痛的主要原因,通常由于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 窄。
体力活动
运动或体力活动会增加心 脏的需求,引发心绞痛发 作。
中华医学会诊疗指南之心 绞痛课件
本课件将帮您了解心绞痛,包括定义、临床表现、分类、诊断、治疗、预防 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慢性心血管疾病。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通常发作时持续时间短暂, 可以通过休息或用药缓解。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 胸痛
心绞痛最明显的症状,通常在胸骨后 方或心前区出现,可以辐射至胳膊、 颈部或下巴。
2
中危
有轻度冠脉狭窄或较轻的心功能不全,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
高危
有严重冠脉狭窄或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
心绞痛的常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利用药物来缓解心绞痛发作、控制症状, 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生活方式调整
通过改变饮食、增加运动、戒烟等方式来 改善心血管健康。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系指心肌梗塞导致的急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各种其他心血管症状的总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因此对它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临床表现:患者出现急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症状。
(2)实验室检查:检测血脂、肌酐,以及心肌酶等指标,如果出现异常则可以确诊。
(3)影像学检查:如心电图(ECG)、心脏超声图(echocardiogram)等,可以帮助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
(4)心脏走影:根据心脏走影的结果,可以判断肌肉是否受损、是否存在心肌梗塞等病变。
(5)心肌组织检查:可以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
(6)其他检查:如冠脉造影、支气管镜检查等,可以帮助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使用上,根据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配合上述检查,可以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
同时,可以根据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慢性冠脉疾病,以便早期发现及进行有效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及早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有关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脏走影及心肌组织检查等方面的急性冠脉综合诊断标准式都非常重要,它们可以有助于正确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及早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总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脏走影及心肌组织检查等,根据这些标准及配合其他检查,可以及早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为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同时,这些标准也有助于识别慢性冠脉病变,为未来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
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或闷胀样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前内侧及无名指、小指放射(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原因,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先天畸形等亦可引起。
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为常见诱因。
[诊断要点]1.多在40岁以上,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2.典型发作为突然发生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或闷胀样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前内侧及无名指、小指放射。
历时1~5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1~2分钟内疼痛缓解。
3.体检可发现心率增快,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出现第四心音及肺动脉瓣第2听诊区亢进或有逆分裂。
4.心电图检查(1)发作期心电图ST段水平或下斜压低>1毫伏,或ST 段抬高>2毫伏;T波低平或倒置。
(2)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3)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发作时心电图有缺血依据。
(4)放射性核素检查:99m锝心血管造影可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及局限性运动异常。
5.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动脉管腔50%以上的狭窄。
以上诊断要点中,主要根据心绞痛的症状及体征,结合心电图改变大部分可做出诊断;不能确诊及需明确冠脉病变情况而考虑手术者,应作冠状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1.心脏神经官能症:多见于中年或绝经期前后的女性,为针刺样痛或隐痛,与活动无关,常伴心悸及叹息样呼吸,硝酸甘油对缓解疼痛无效。
2.急性心肌梗死:其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可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休克,硝酸甘油难以缓解疼痛,心电图示ST段抬高及病理Q波,化验有血清酶学改变、白细胞计数增高。
3.上消化道疾病:如食管裂孔疝,贲门痉挛,消化性溃疡等。
其症状常与饮食等因素有关,常伴泛酸,嗳气。
纤维胃镜及消化道钡餐可助诊断。
4.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及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及胆石症多有腹痛、黄疸、发热三联症,墨菲征阳性;急性胰腺炎多在脂肪餐后发病,上腹部束带样剧痛,伴恶心呕吐,有腹膜刺激征,血、尿淀粉酶增高可助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急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07-01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其特点是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本病多见于男性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病因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75%)或完全闭塞。
②主动脉瓣严重狭窄或关闭不全。
③冠心动脉的其他病变,如梅毒性主动脉炎所引起的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风湿性、病毒性冠状动脉炎,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
④冠状动脉痉挛。
1.2 发病机制心肌耗氧量增加:在正常情况下,心肌耗氧量增多时,冠脉血流量相应增加,在剧烈体力活动室可提高到平时的5倍以上。
这主要是通过体液及精神调节实现的。
但当时冠状动脉明显狭窄时,如果心脏负荷加重,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进一步提高,导致心脏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发作。
暂时性心肌供氧减少:交感神经兴奋以及冠状动脉痉挛可使心肌供氧减少,这不仅发
生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也发生于“正常”的冠脉,不仅见于心表面大冠状动脉,也见于小冠状动脉。
心肌供氧减少和耗氧量增加两种因素共同作用。
1.3 诊断
1.3.1 临床表现疼痛特点“胸骨后压榨性、窒息性疼痛,可伴恐惧感,但有相当部分病人疼痛不典型,而仅有憋闷感。
1.3.2 部位大多数位于胸骨后,也可位于左胸前区,上腹部,并可向颈部下颌部左肩部及左手臂放散。
1.3.3 持续时间一般3-10min,持续数秒或数日者不支持心绞痛。
如持续0.5-1h,但无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者,可考虑为中间综合症,常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1.3.4 缓解方法可在休息后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也可在舌下含服硝酸酯类药物缓解。
1.3.5 体征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性兴奋,如焦虑、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或减低,可有室性奔马律(s3)、房性奔马律(4s0以及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等。
2 辅助检查
2.1 心电图检查静息心电图正常或有缺血性改变,可表现为st 段上升(变异型心绞痛)或下降,t波倒置。
部分病人有左室肥大和心率失常表现。
鉴于心绞痛发作短暂,发作时一般很难做相应检查,如果精息心电图呈明显st-t改变,提示有多支冠脉病变,预
后不良。
2.2 动态心电图通过连续记录24-72小时心电图,有利于心肌缺血程度的估计,以及动态变化的观察,可提高心绞痛的检出率。
2.3 超声波心动图超生心电图可有左室顺应性下降和节段性运动障碍灯改变。
2.4 血脂检查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增高,脂蛋白电泳异常,多数病人呈ⅱ型或者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5 心电图负荷试验多次极量运动试验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
对心绞痛诊断价值较大。
敏感性为60%-70%,特异性为90%。
2.6 放射性核素检查 201铊心肌显像的程度取决于局部心肌血流灌注量。
静息状态与运动后分别进行201铊心肌显像,可区分正常心肌与缺血心肌。
2.7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可考虑冠状动脉造影;①胸痛诊断不明,其发作又可影响公共安全的患者(飞行员、司机等)。
②心绞痛十分严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准备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者。
③心绞痛不严重,无创伤性检查提示广泛心肌受害者。
3 急救处理
3.1 一般处理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吸氧镇静等处理,可给予地西泮10mg肌注。
3.2 缓解心绞痛发作常用硝酸酯类药物。
该类药物的作用原理有:①扩张静脉血管(小剂量时),减少回心血量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从而降低室壁张力,使心肌耗氧量减少,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②扩张小动脉(大剂量时),降低外周阻力和改善大血管的顺应性,减少心脏后负荷,心肌耗氧量减少。
③扩张狭窄部位的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缓解冠脉痉挛。
通过3种作用,使心肌耗氧减少,供氧增加,从而缓解心绞痛。
现认为这类药物通过平滑肌细胞或细胞外途径,解离为无机硝酸盐,最后形成一氧化氮(no)。
常用药物有:
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被黏膜迅速吸收,1-3min起效,4-5min血药浓度达峰值,20min后从血液中消失。
也可静脉用药,5-10mg加入5%葡萄糖液体中静滴。
小剂量(5-10μg∕min)时,即可明显降低肺毛压,大剂量(>40μg∕min)时,不仅对静脉系统,而且对动脉阻力血管起作用。
硝酸异山梨酯5-10mg含舌下或研成粉末含于口腔。
2-4min起效,血药浓度6min达峰值,半衰期达45min,持续时间10-60min。
亚硝酸异戊酯该药挥发性高,能迅速自肺部吸入,计入0.2ml 后,30s起效,有效作用时间3-5min,但易引起头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较少适用。
3.3 预防心绞痛发作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释控片: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剂量20mg或40mg,每8h一次,半衰期4-5好,6h内血药
浓度100-200mg/ml;长效单硝酸异山梨酯50mg,口服每日1-2次,血药浓度100-150mg/ml。
硝酸异山梨酯:5-10mg口服,每日3次,口服吸收完全,15-20min 起效,30-120min血药浓度达峰值。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通过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发作。
β阻滞药用量要足够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副作用有心室射血时间延长,心脏容积增加,可能引起心肌缺血或导致心衰,但心肌耗氧量减少的作用远超过不良作用。
该类药物很多,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10mg,每日3-4次口服,美托洛尔6.25-50mg,每日2次;阿替洛尔25mg,每日2次。
其他药物有:氧烯洛尔、烯丙洛尔、索他洛尔、吲哚洛尔、醋丁洛尔、纳多洛尔等。
钙拮抗药:通过减轻心室负荷,降低心肌收缩力个减缓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通过扩张冠脉、接触冠脉痉挛以及增加侧支循环,从而增加心肌供氧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肌血供。
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口服。
贝那普利5-10mg,每日1次口服。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主要适应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者,以及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急性心肌梗赛。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多数冠心病、心绞痛
病人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狭窄,控制心绞痛的最有效措施是解除冠状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