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经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历史真相。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教学难点:1. 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拓展对课文的理解。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课文的学习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明确程度、论据的合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等。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经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重要的词汇和句子;(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3)能够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能力;(2)培养对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用初中语文教材中《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
2.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要的词汇和句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
3. 教学难点:对文中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对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林则徐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中重要的词汇和句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共同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2. 书面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和合作态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初中语文教材中《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资料;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学术研究,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2. 阅读理解:学生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词汇学习: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解释其含义,并要求学生进行笔记。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经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
能够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信件的基本格式。
2. 文中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 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历史事件。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
学生查找文中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分享自己的理解。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
学生表达对本次学习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2.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邀请历史专家或文化保护工作者来校进行讲座,分享相关知识和经验。
九、教学资源:1. 历史背景资料: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相关历史事件的研究资料。
2. 文化遗产保护资料: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案例和实际操作经验。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继续讲解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剩余部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感受雨果的正义感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2.分析雨果在信中的论证方法及其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分析雨果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雨果的正义感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这封信的写作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事件吗?这封信是谁写的?为什么要写这封信?2.理解文本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信件,理解文本内容。
提问:请同学们简要概括这封信的主要内容,雨果在信中表达了哪些观点?3.分析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关注雨果在信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讽刺等。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雨果在信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方法对表达他的观点有何作用?4.语言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关注雨果的语言特色,如生动、形象、幽默等。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雨果在信中的语言特色,并分析其效果。
5.感受正义感与尊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雨果的正义感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雨果在信中是如何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尊重的?这体现了他的哪种品质?6.小组讨论雨果在信中的观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历史和文化?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读后感,要求结合雨果的观点进行分析。
四、教学反思1.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结合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2.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正义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同学要有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下面是我为大家预备好的内容,盼望对你们有所关心。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⑶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力量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行。
⑵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德育目标: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_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敬重,呈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喜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喜爱人民,喜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责备,理解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同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争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老师须引导同学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化理解句意。
【教具预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会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惋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二)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法国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
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_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字词赃(zāng)物箱箧(qi )制裁(c i)给(jǐ)予恍(huǎng)若琉(li )璃(l )珐(f )琅(l ng)眼花缭(li o)乱惊骇(h i)晨曦(xī)瞥(piē)见劫(ji )掠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明确:奇迹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明确: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立场。
2、理解文章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3、体味作者义正词严的态度,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立场。
体味作者义正词严的态度,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难点:理解文章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大英博物馆文物出逃》视屏片段。
提问:你们知道中国文物是怎么去大英博物馆的呢?师:有人说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有23000多件。
但这只是官方数据,有研究学者称,大英博物馆实际收藏的中国博物可能超过20万件。
由于文物来源有争议,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藏匿真实的数据。
这里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就是中国游客的叹息,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这里走出。
大英博物馆的这些镇宅之宝没有一件是英国人的,2004年英国教授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文物是否该回归?一位英国绅士起身大声地表示反对,理由是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当年他们抢夺中国的一一刹那,这些文物和大英帝国就产生了联系,所以他们既是中国的文物,也是我们的文物,我们有理由保存他们。
这是多么荒唐可笑的理由,被称为脏物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不是在展示璀璨的文化,而是在炫耀自己辉煌的侵略成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文物出逃背后的故事。
任务一:翻卷宗,梳信件在梳理信件内容之前,让我们先来通读信件内容,解决我们陌生的字词和词义。
1、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d iān fàn(典范)。
2、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zhuì(缀)满宝石,披上c hóud uàn(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3、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zān g wù(赃物)。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件的背景,掌握信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信件中的论点及其论据。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口头表达和辩论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多元性,培养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尊重。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件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信件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件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
3. 信件内容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信件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论点及其论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论点及其论据,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价值观和立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件的背景和意义。
2. 信件结构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信件的结构,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3. 信件内容解读: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段解读信件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论点及其论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论点及其论据,并进行小组分享。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信件分析:评估学生在信件分析和论点阐述方面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观点表达。
五、教学资源1. 信件文本:提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历史背景资料:提供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资料,供学生参考。
3. 案例分析资料:提供相关历史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学设计
从这封信中,你读出雨果先生前后哪些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
(二)1、雨果赞美了谁?他是怎样赞美的?在文中找出依据。
2、现在请轻轻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老师朗读,在脑海中描绘出这用言语无法形容的恍若月宫的建筑。
教师读“请你想象有一座用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其外貌是神庙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1、多媒体课件,设置一个课堂语境,进入虚拟的世界,帮助巴特勒上尉研读书信。学生对此兴趣十足,参与度高。
2、视频音频,圆明园景观,把语言难以描绘的美景用现代技术复原后美轮美奂的呈现给大家,有很好的视觉听觉冲击力。
3、互联网资料,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对比阅读相关的历史轶闻与时政新闻,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判断,升华情感认识。
教学主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文豪雨果所作的一篇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书信。它与《芦花荡》《蜡烛》《亲爱的爸爸妈妈》等篇章共同构筑了“战争”这一话题。
通过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与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学习时要注意把握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并形成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纵观文明境遇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雨果所列举的这些文物古迹,除了圣母院,又有哪一个能幸免于难?
观看ppt图片、历史资料、时政新闻
ppt展示文物古迹的现状、二战不设防的巴黎文物完好、梁思成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保护奈良古建筑的倡议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朱lù()晨xī()瞥()见箱箧()惊hài()2.写出反义词。
文明()干净()朴素()赞誉()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②眼花缭乱:③不可名状:④荡然无存:⑤富丽堂皇:⑥丰功伟绩: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二、阅读比较比较阅读(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3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一、教材分析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作者在流放根西岛时候所写的文章,1984年2月26日第一次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题目为《文明与野蛮》,后选入人教版教材战争主题单元,与《荷花淀》等文章放在一起。
此次统编版教材将本文放在议论文单元作为精读篇目来处理。
从教材的编写定位来看,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来展开。
本文侧重用铺排去表达赞美,用反语表达讽刺,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从写作背景来看,圆明园激起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强思考在当下仍有现实意义。
因此,从教材分析的角度来看,本文宜引导学生由语言入手去体味文章中表达的观点与蕴含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单元,本篇文章是第二篇精读文章。
学生初次明白论点、论据等文体知识。
需要进一步指导论证思路,同时也要进一步对“站在何种立场提出观点”做出指导。
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来看,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在历史课上有所接触,因此对圆明园的被劫掠破坏并不陌生,但是要想达成情感共鸣,必须构筑细节圆明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建造的,它又应该被如何看待唯有如此,才能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
三、教学目标1.描述想象中的圆明园并与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对比,品味作者运用铺排所表达的赞美之情。
2.通过探究作者赞美圆明园的目的,理清思路,发现并归纳作者美丑对照原则的表达方式。
3.通过分析作者批评远征中国的原因,认识作者的人道主义立场,学习站在足够高的高度与立场上表达观点。
四、教学重点品味作者运用铺排所表达的赞美之情;发现并归纳作者美丑对照原则的表达方式。
五、教学难点分析作者批评远征中国的原因,认识作者的人道主义立场,学习站在立场上表达观点。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圆明园教师引导:出示圆明园残破图片,请同学用词语或者句子描绘画面中圆明园的被毁现状。
学生活动:(示例)一颗陨落的东方明珠,一朵凋零的艺术奇葩,也是一道民族心灵的伤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
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
(5分钟)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珐)琅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瞥)见给(ji)予恍(huang)若朱鹭(lu)3、整体感知。
(10分钟)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
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20分钟)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
”(比喻)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举例:分析雨果在信中提到的“悲剧就是美被撕碎给人看”等核心观点,理解其反对侵略的立场。
(3)语言艺术分析:掌握雨果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在表达情感和观点的作用。
-举例:通过实例分析,如对比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增强表达效果上的重要性。
(4)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能不熟悉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
-突破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辩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文明被破坏的情况?”比如,我们身边的历史遗迹被忽视或损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文明尊重与保护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雨果的信,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尊重与保护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增强思维品质:训练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雨果的观点,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语言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精彩语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创意表达。
此外,今天的课堂小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文明尊重和保护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如何将这一理念应用到生活中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文明尊重的重要性。
最后,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雨果的信件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增强爱国情怀。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优秀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3.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2.圆明园: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
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
园内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3.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生第一遍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
3.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
4.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学生可能从以下两方面说感受:英法联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中国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5.师生第二遍朗读课文,认真品味感情。
三、拓展:课本前插图有两幅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照片;历史书八年级上册中也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和相关图片,你看后有什么感想?(学生可能从几方面说:侵略者的暴行,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毁灭;落后的清政府软弱挨打;新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国人扬眉吐气。
)【作业布置】1.积累词语、常识。
2.有条件的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性目标: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件的背景,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事件。
(2)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信件的内容。
(3)通过分析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原因和经过。
(2)通过分组讨论,分析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信件的背景和内容。
2. 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 信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历史事件的理解。
2. 对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2. 准备信件的文本,以便学生进行朗读和分析。
3. 准备分组讨论的题目和写作练习的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信件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信件:(1)学生朗读信件,理解信件的基本内容。
(2)教师对信件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3.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信件的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总结,强调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1)组织学生对比研究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异同,分析两次事件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两次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些事件中的应对策略。
2. 参观考察:(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博物馆或展览,加深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认识。
(2)鼓励学生实地考察相关历史遗址,增强历史现场的感知。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分析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篇文章是第二篇精读文章。学生初次明白论点、论据等文体知识。需要进一步指导论证思路,同时也要进一步对“站在何种立场提出观点”做出指导。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来看,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在历史课上有所接触,因此对圆明园的被劫掠破坏并不陌生,但是要想达成情感共鸣,必须构筑细节——圆明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建造的,它又应该被如何看待……唯有如此,才能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
(2)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再从文中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注意圈点勾画。
5.全班交流、明确。
教师出示、讲解背景资料和作者简介相关知识,抽生朗读字词,教师强调重点字词,为下一环节学习打好基础。
文本
生字词
A
E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
自制
文本
理清思路
D
B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5
自制
图片
文本
圆明园之美
I
F
感受圆明园的美
4
自制
填表
说明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教师讲解
目标4
学完本文之后,你对雨果有了怎样的认识?
明确: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是难能可贵的。他是一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简介电影《十二生肖》
圆明园的国宝是如何流落在外的今天,就让我们打开一卷尘封已久的书信,穿越历史的烟尘,拨开迷雾的困扰,来一场时空之旅。
看ppt展示的海报,兴致盎然的听介绍,随老师一起步入教学情境
2、请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语句段落阅读,小组合作齐读,既可以考验大家的默契,也对语速、重读、情感作了要求,之后教师指点后再次朗读,学生水平有了显而易见的提升。小组之间互相比赛,有兴趣,有竞争,也有了情感的升华。
3、在“雨果先生,我想对你说”环节中,大家除了能答出来雨果的精神值得学习外,还有学生说感谢雨果先生,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ppt展示电影《十二生肖》海报
尘封书信图片
简述信件概要
现在假设你是巴特勒上尉的秘书,收到了这封信后,采用合适的措辞和口吻,一句话为巴特勒上尉概述信件内容。
自由抢答(尊敬的巴特勒阁下,雨果先生在信中……)
ppt展示旧书信模板
品读雨果态度
这封雨果先生的亲笔信我们触手可及,要知道,大文豪的信可不是谁都有机会拜读的,让我们近水楼台,先睹为快。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揣摩朗读,注意把握好语气及情感。
教学主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文豪雨果所作的一篇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书信。它与《芦花荡》《蜡烛》《亲爱的爸爸妈妈》等篇章共同构筑了“战争”这一话题。
通过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与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学习时要注意把握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并形成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感叹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胸怀
(1)他不是中国人,却高度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他是个法国人,却说“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透过这封信,你能读出一个怎样的雨果
(二)时隔154年后,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对雨果先生说
小组讨论,由组长汇总答案展示给全班
(154年后,雨果先生,我想对你说)
ppt展示鹅毛笔、墨水、书信的图片
3、如果语言太过苍白无力,那我们就观摩一下后人借助现代技术所复原的圆明园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三)1、雨果讽刺了谁他是怎样讽刺的在文中找出依据。
2、雨果讽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能再次尝试读一下吗
他为何对两个强盗进行辛辣无情的讽刺他们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
小组比赛竞读,把握语速、重读、情感
自由抢答,说出关键字词
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圆明园是……
学生仔细聆听,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圆明园
仔细观看
小组合作探究,说出关键字词
仔细观看
齐读
学生全部答出后,ppt出示“赞美、讽刺”这对反义词
播放轻音乐
播放视频
纪录片《圆明园》宣传片、复原图、图片
ppt出示醒目的“反语”
ppt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
二、学生分析
适逢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篇课文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只是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更是对学生历史观,世界观、情感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深远影响。
对于近代中国被侵略史,学生在历史课中已经有了充分的学习,教师只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相关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和提升即可;而语言知识上,学生比较薄弱的是对反语这个语言现象认识与把握;
纵观文明境遇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雨果所列举的这些文物古迹,除了圣母院,又有哪一个能幸免于难
观看ppt图片、历史资料、时政新闻
ppt展示文物古迹的现状、二战不设防的巴黎文物完好、梁思成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保护奈良古建筑的倡议
许我赤子宏愿
读罢此信,掩卷沉思,历史的教训用血与火铸就,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需谨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今日之中国少年又当如何自处让我们面对五千年华夏,发出掷地有声的誓言!
在思想认识上,我们的学生很容易对亲华的认识表现出强烈的认同,而很难认识到,作为法国人的雨果不受当局言论的影响,站在人类正义与公正的立场上看待这场战争是多么的不易。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1、品读语段,学习优美的环境描写;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
师生齐读
配乐,ppt展示《圆明园祭》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只有身临其境地了解有“万园之园”之誉的圆明园当初是如何的美轮美奂,真正融入其中,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有着感同身受的痛彻心扉,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我借助圆明园景观复原视频和纪录片,以及图片配乐播放圆明园毁灭前后对比图,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视觉冲击力。此外,我还抓住学生的听觉,在感受圆明园之美时,让大家闭上眼睛,由我来朗读经典片段,让学生自行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圆明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1、多媒体课件,设置一个课堂语境,进入虚拟的世界,帮助巴特勒上尉研读书信。学生对此兴趣十足,参与度高。
2、视频音频,圆明园景观,把语言难以描绘的美景用现代技术复原后美轮美奂的呈现给大家,有很好的视觉听觉冲击力。
3、互联网资料,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对比阅读相关的历史轶闻与时政新闻,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判断,升华情感认识。
★情感态度:1、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认识到战争毁灭人类文明的罪恶,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读罢此信,脑筋不太灵光的巴特勒上尉对雨果先生的态度有些迷惑不解,你能不能帮助他梳理一下。
从这封信中,你读出雨果先生前后哪些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
(二)1、雨果赞美了谁他是怎样赞美的在文中找出依据。
2、现在请轻轻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老师朗读,在脑海中描绘出这用言语无法形容的恍若月宫的建筑。
教师读“请你想象有一座用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其外貌是神庙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