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教学法
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区别2
functional approach 功能型教学法 negotiated approach 协商型教学法 natural approach 自然型教学法 content-based approach 内容型教学法 task-based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法
Definition
1. Task-based approach
Breen (1987:23) defined the task as any structured language learning endeavour which has a particular objective, appropriate content, a specified working procedure, and a range of outcomes for those who undertake the task. ‘Task’ is therefore assumed to refer to a range of workplans which have the overall purpose of facilitating language learning — from the simple and brief exercise type, to more complex and lengthy activities such as group problem-solving or simulations and decision making.
1. Task-based approach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一: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劣性对比1、3P教学法的优点可操作性强,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预想之中;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整个课堂井井有条。
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学生的语法概念明晰,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基本功扎实。
此外,运用阶段也有一定的交际性,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2、3P教学法的不足之处语言观及语言学习理论令人质疑,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
所以往往教师课堂上讲,学生课堂上练,在真正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仍会出现大量错误。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对讲授过的语言项目进行操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课堂上主要的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学生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是语法分析,语言输入是静态的、去情景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
而真实的语言运用却是以整体性、动态性、意义的表达和理解都要依据特定情景为特征的。
因此,脱离了特定环境,把本来复杂、动态的东西以过于简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就无法获得对目的语真实、完整的感悟与体验。
缺乏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发生。
运用阶段的交际活动并不是完全自由地让学生表达,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语言形式。
因此,容易出现无信息差、无真实情感交流的假交际。
3、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
2、“3P”教学法“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3P教学理论V.S Willis 3段教学法
3P教学模式是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表达production
(1)在任务型教学的阶段中,学生都在完成任务。
而在3P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偶尔穿插一两个任务。
(2)3P教学模式是先呈现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操练,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达。
三个步骤没有侧重,同等重要。
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取消了呈现,淡化了操练,重点突出了表达。
(3)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步骤似乎是把3P教学模式倒过来,即学生先表达,然后学习语言难点。
且3P教学模式中的各项活动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故属于练习;而任务型教学模式更注重意义,信息的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形式。
(4)3P教学模式相对“安全,可靠”,因为它安全地体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权威及主导作用,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有充分的活动和表达自由。
任务与练习的区别:。
3p model
1 “3P”教学法“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
“3P” 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
在“3P”教学法中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知识层面上的,而并非是真实的生活交际需要。
所以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知识单向传递的过程,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其真正的学习需要。
(二)“3P”教学法的优缺点分析1、“3P”教学法的优点(1)强调以结构—功能—交际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大了语言的输入输出量,大大提高了课堂目标语言的操练频率。
在运用“3P”教学法教学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引入和展现要学习的主要语言形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操练(机械操练、模仿练习、表演等),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提供相应的准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有效的控制之下完成教师预设的交际任务,达到语言运用和输出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老师提供的材料,语言的结构、功能以及运用都是老师提供的,学生的任务就是把他们记住并灵活运用到交际场景中去,整个过程语言的复现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学生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2)教学以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为基本步骤,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运用“3P”教学法时课堂的基本结构就是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所以对于课堂的组织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的预想之中的;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根究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进度,因此整个课堂是井井有条,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3p模式 教案设计
3p模式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3P模式
课堂目标
•了解什么是3P模式及其应用领域
•掌握3P模式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能够运用3P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什么是3P模式
–3P模式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创新过程,包含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展开阶段、总结阶段。
2.3P模式的应用领域
–产品设计
–流程改善
–问题解决等
3.3P模式的步骤和方法
–准备阶段 -明确目标 -成立团队 -收集信息
–展开阶段 -头脑风暴 -分析和评估
–总结阶段 -制定计划 -评估效果 -总结经验
4.运用3P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将学到的3P模式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教学步骤
1.导入:与学生讨论一个他们遇到的问题,并引出解决问题的重要
性。
2.讲解:介绍3P模式的定义和应用领域。
3.呈现:图示和示例展示3P模式的步骤和方法。
4.讨论:与学生讨论每个阶段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
点。
5.实践:分组学生应用3P模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6.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总结经验。
7.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的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的解决方案和总结经验的质量
•收集学生的书面反馈
参考资源•无。
3P教学法ppt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 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 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 成学习成果。
在“3P”教学法中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是建立 在知识层面上的,而并非是真实的生活交际需 要。所以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知识单 向传递的过程,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和其真正的学习需要。
8
2、“3P”教学法的缺点 (1)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忽视了儿童
语言习得的规律,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并 不是很理想。儿童的语言习得是靠在真 实语境下的实践体验而进行的,片面的 语言结构分析和假设的交际情景并不能 激发他们真正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参与的 动机。
9
也正如Willis 所说的“上课时,也许方方 面面都是成功的,……但等到真正需要 使用的场合出现时,他们却都不会用。” 所以往往教师感到上课该讲的都讲了, 该让学生练习的也都练习了,而在真正 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错误还是 大量存在。
4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老师提供 的材料,语言的结构、功能以及运用都 是老师提供的,学生的任务就是把他们 记住并灵活运用到交际场景中去,整个 过程语言的复现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学 生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5
教学以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 (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为基 本步骤,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 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3P”教 学法时课堂的基本结构就是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所以对于课堂的组织和控制是比较容易 的,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 有利于教师随时根究学生掌握的情况调 整教学步骤和进度,因此整个课堂是井 井有条,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VIP专享】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
2、“3P”教学法“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
“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最新精选】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一、问题的提出《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
教师应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由此说明任务型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传统教学模式3P模式,即“呈现(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
多年来,中学英语教师使用这一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3P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其明显的缺点:(1)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儿童的语言习得是靠在真实语境下的实践体验而进行的,片面的语言结构分析和假设的交际情景并不能激发他们真正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参与的动机。
(2)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低下。
在“3P”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完成的,教师的教学也往往是建立在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上的,所以对于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没有重视,忽视了学习中学生的地位,从而也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学生按部就班学习老师传授的内容,不去考虑其他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求知欲与创造性被抑制;另一种是对教师所教内容不感兴趣,少参与或不参与课堂语言活动,形成后进生。
(3)课堂缺乏真正的交际性。
现实的交际充满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说话人不可能预期对方会说什么,也无法预先准备如何应答。
而在3P课程中,前两个阶段都是受控制的,第三阶段似乎是学生自由发挥,但事实上,学习者很可能会把精力集中在前两个阶段所操练过的语言形式上。
如何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任务型教学转换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挑战。
要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必须从任务的定义、任务与活动的区别和任务型教学活动实例中理解任务型教学。
二、任务型教学定义和特点所谓“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
明确目标导向注重自主生成---浅议3P英语阅读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明确目标导向注重自主生成 ---浅议3P英语阅读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践行3P阅读教学。
3P阅读教学法(P-purpose drivenP-process P-product)是指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三个步骤:Purpose(以阅读目标为导向),Process(对阅读语篇进行加工),Product(阅读输出),即明确阅读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结合上下文对语篇进行加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实现阅读后的有效输出,从而实现本节课的阅读目标。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3P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创新研究重要的理论依据。
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研究使学生实现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完全一刀切,培养同一模式的人才。
3P阅读教学方法是以思维导图为为载体,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体系。
教师积极引导初中学生充分利用此种教学方法去体会和感知文字传递的信息,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有的老师认为一堂好的阅读课就是花样百出,就是带着学生多做活动,却忽略了教学目标,忘记了阅读初衷。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1.对于目标设定不明确,缺乏教学层层深入的梯度教学目标并非我要教完这篇文章,而是我以什么方式引领学生读这篇文章,如何在阅读中提升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
所有任务的设置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逐级设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从最初的浅层次任务入手到完成最后深层次思维任务,最终实现有效的输出。
一般说来,阅读应坚持总-分-总的思路进行,不能一开始就是细节阅读(设计一);另外,输出活动应在阅读任务完成之后进行,这样既有利于阅读能力的训练,又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设计二)设计一:Decide whetherthe followingstatements are true (T) or false(F).1.My first day at primary school was wonderful because I made a new friend. ( )2.My first teacher was nice and kind.( )3.I was good at running.( )4.I like my nickname very much.( )该老师阅读的第一步就让学生判断正误,这属于细节阅读,而非整体阅读。
3P教学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 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 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 成学习成果。 在“3P”教学法中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是建立 在知识层面上的,而并非是真实的生活交际需 要。所以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知识单 向传递的过程,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和其真正的学习需要。
2、“3P”教学法的缺点 (1)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忽视了儿童 语言习得的规律,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并 不是很理想。儿童的语言习得是靠在真 实语境下的实践体验而进行的,片面的 语言结构分析和假设的交际情景并不能 激发他们真正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参与的 动机。
也正如Willis 所说的“上课时,也许方方 面面都是成功的,……但等到真正需要 使用的场合出现时,他们却都不会用。” 所以往往教师感到上课该讲的都讲了, 该让学生练习的也都练习了,而在真正 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错误还是 大量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老师提供 的材料,语言的结构、功能以及运用都 是老师提供的,学生的任务就是把他们 记住并灵活运用到交际场景中去,整个 过程语言的复现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学 生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教学以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 (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为基 本步骤,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 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3P”教 学法时课堂的基本结构就是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所以对于课堂的组织和控制是比较容易 的,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 是在教师的预想之中的
(3)课堂缺乏真正的交际性。现实的交 际充满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说话人不 可能预期对方会说什么,也无法预先准 备如何应答。而在3P课程中,前两个阶 段都是受控制的,第三阶段似乎是学生 自由发挥,但事实上,学习者很可能会 把精力集中在前两个阶段所操练过的语 言形式上。
英语教学设计3p模式是什么
英语教学设计3P模式是什么英语教学设计中的3P模式是指Presentation、Practice和Production三个环节,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提供学生在不同层次和方式上应用语言技能的机会,并促进他们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环节。
Presentation在英语教学的Presentation环节中,老师主要向学生介绍新的语言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词汇、发音等。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听、看、说等方式来接触和理解新材料,帮助他们构建新知识的基础。
Presentation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新内容保持好奇心和积极性。
PracticePractice是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巩固和运用老师所介绍的语言知识。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等综合练习,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和理解知识。
Practice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语言的实际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ProductionProduction环节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Production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自由性的表达和交流。
这一阶段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真实情境下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
Production环节可以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技巧。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设计中的3P模式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通过Presentation、Practice和Production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流技巧。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3P模式的有效实施,可以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更加自信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3P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2020年7月整理)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doc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
2、“3P”教学法“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
从“3P 模式”到“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三
从“3P模式”到“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三①吴中伟提 要 文章讨论了3P模式的特点及其与任务教学法的本质区别。
主张应该把“基于任务的教学(T a sk-B as ed)”和“借助任务的教学(T a sk-S upp o r t ed)”联合起来。
关键字 3P模式 任务教学法一、什么是3P模式所谓3P模式,即PP P模式,就是:p re s-e nta t i o n(展示)—p ra c t i c e(练习)—pr od uc-t i o n(表达)。
我们也可以把这三个阶段理解为:教师教—学生练—学生用。
这是目前在世界上运用最为普遍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也是如此。
J an e W ill i s&D ave W ill i s(1996:v)是这样概括3P法的三个阶段的:展示 教师突出展示某个特定的语言形式。
为了体现其意义,展示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是结合语境的。
教师鼓励学生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说出该形式,直至比较熟练。
练习 教师开始放松控制。
教师通过让学生互相提问,或者利用图片,来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语言形式。
表达 当教师确信学生可以说出该形式以后,教学便进入表达阶段,或叫自由阶段。
这一阶段常常采用角色扮演、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形式,而这些活动往往都是需要采用该语言形式的。
这一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再置于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
这一阶段的焦点据说是在于语言运用。
教师鼓励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的意义协商,该语境要求使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三个阶段其实大致反映了这样一个流程:形式→意义,机械性操练→交际性练习,在教师控制下的操练→学生之间基本自由的意义交流。
这样一个流程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界一些教师所总结的:从“死”到“活”,即帮助学生逐步接近真实交际。
当然,我们不应该机械地、简单地理解上述流程。
在展示阶段,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并不是单纯的形式,也结合特定的意义和语境。
在呈现的同时,不是绝对没有“练习”的安排,而是教师严格控制练习,目的是为了避免出错。
3p模式 教案设计(一)
3p模式教案设计(一)3P模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理解3P模式的概念和意义•能够设计符合3P模式的教案•掌握使用3P模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课程背景•学科:语文•年级:初中•单元:修辞手法课程内容1.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2.分析并理解具体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3P模式介绍•观点1:3P模式是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包括预测、呈现和巩固三个步骤•观点2:预测阶段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引出主题•观点3:呈现阶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观点4:巩固阶段提供机会进行练习和检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Pre-预测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著名作家,需要运用修辞手法来撰写一篇文章•引入问题:你认为修辞手法在写作中起到什么作用?Present-呈现阶段•讲解知识点:通过示例和案例,详细介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组织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Practice-巩固阶段•操练演练: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之前写的文章,让其他组员发现其中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个人总结:学生写下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自己在写作中能够运用的想法课堂总结•强调3P模式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总结修辞手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能够在3P模式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修辞手法的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得到激发,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反思与改进•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能否更具体?•在呈现阶段是否有足够的案例和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在巩固阶段是否有足够的练习和检测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和兴趣爱好?•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安排,使得每个阶段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拓展思考•除了比喻、拟人和夸张,还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介绍给学生?•如何在其他学科中运用3P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有没有其他的教学模式可以和3P模式结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如何评估学生在修辞手法运用上的掌握程度?参考资料•无。
探索3P教学模式,尝试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3P教学模式与实况教学模式的比较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3P教学模式与实况教学模式的比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对外汉语学习需求的增加,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变得愈发重要。
在听力教学中,教学模式的选择对学习者的听力水平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介绍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3P教学模式和实况教学模式,并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和讨论。
一、3P教学模式3P教学模式是以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 和 Post-listening 三个阶段为基础的听力教学理论模式。
在Pre-listening阶段,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材料、讨论主题、活动启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兴趣和预备知识;While-listening阶段,学生通过听力材料并参与相关任务以及词汇、语法结构等语言点的理解和掌握;Post-listening阶段,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归纳、讨论交流或者展示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P教学模式通过对整个听力教学过程的分解和设定不同的活动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在充分的导向和引导下更好地进行听力训练,提高其听力水平。
实况教学模式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方式,在听力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听力训练。
教师会通过真实语境的模拟、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获取语言信息、提升听力技能。
三、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1. 教学理念3P教学模式注重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活;实况教学模式注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听力训练,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入和体验。
2. 教学方法3. 教学效果3P教学模式通过对听力教学过程的分解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听力训练,相对来说更容易被接受;实况教学模式通过真实语境的模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语言信息,提升听力技能的综合水平。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结合两种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