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生物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1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第01期)

合集下载

2014届高考生物(第01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10 人体稳态及调节(含解析)

2014届高考生物(第01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10 人体稳态及调节(含解析)

2014届高考生物(第01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专题10 人体稳态及调节(含解析)一、选择题1. (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开学摸底)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A. 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 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2.(2014届广东省“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3.(2014届山东省山师附中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 )A.具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等多种激素C.能传导兴奋,并能控制生物节律D.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的变化4.(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广雅、六中高三9月三校联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内环境中Na+不足,不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5.(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广铁一中高三8月第一次测试)下丘脑在人体稳态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与其功能相符的是()①体温调节中枢②分泌抗利尿激素③人体渴觉中枢④血糖调节中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2014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新高三素质测试)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C.只要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正常,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就可以保持稳态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_7. (2014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值仍能维持稳定D.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精练(完美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思路解析:A液位于组织细胞间隙,所以是组织液;B液位于血管,所以是血浆,而不是血液;C液位于淋巴管,所以是淋巴。

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内环境。

体液除了组成内环境的三种液体外,还包括细胞内液。

C项中表示的三种液体的关系正确。

答案:A2.请在下图空白框处填写适当的名词。

①~④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内环境渗透压B.组织液血浆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C.组织液血浆内环境酸碱度D.血浆组织液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解析:淋巴可由组织液形成,并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共同组成了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可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故C 项正确。

答案:C3.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解析: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淋巴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进行物质交换,离子浓度差别较小,而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随意进出细胞,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浓度差别较大。

答案:B4.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

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细胞、CO2从体内排到体外、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⑦B.⑦→⑥→⑤→③→②→①C.⑦→⑥→③→②→①D.①→②→③→⑤→⑦解析: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间接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高三生物 名校试题精选汇编 专题10 人体稳态及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 名校试题精选汇编 专题10 人体稳态及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名校试题精选汇编专题10 人体稳态及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4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2.(2014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B.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进行C.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常人体内环境的pH为7.35~7.453.(2014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2014届辽宁新民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C.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5.(2014届辽宁新民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期末考试)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肌动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6.(2014届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2月月考)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7.(2014届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2月月考)下列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A.内环境中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线粒体B.DNA:细胞核→核孔→细胞质C.胰岛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上载体→内环境D.RNA聚合酶:核糖体→核孔→细胞核8.(2014届江苏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a、b、c、d、e分别表示物质运输的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③中产生的热量是维持体温的热量的主要来源之一B.若①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则通过a途径的葡萄糖大于通过b途径的C.当①中Na+含量上升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9.(2014届广西玉林育才中学高三12月月考)如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附答案).doc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附答案).doc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附答案).doc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
思路解析:A液位于组织细胞间隙,所以是组织液;B液位于血管,所以是血浆,而不是血液;C液位于淋巴管,所以是淋巴。

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内环境。

体液除了组成内环境的三种液体外,还包括细胞内液。

C项中表示的三种液体的关系正确。

答案:A
2.请在下图空白框处填写适当的名词。

①~④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内环境渗透压
B.组织液血浆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
C.组织液血浆内环境酸碱度
D.血浆组织液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
解析:淋巴可由组织液形成,并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共同组成了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可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故C项正确。

答案:C。

高一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③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A错误;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B错误;④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C正确;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哪项内容( )A.小肠肠腔内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中的温度的相对稳定D.淋巴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小肠的肠腔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消化道由于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A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其水的来源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乙中⑦的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①④⑥合称为___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

(3)人体红细胞运输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共穿过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________。

【答案】(1)[B]组织液A C (2)2/3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组织液和血浆⑶⑤→④→③→⑥→⑦6⑦组织细胞【解析】⑴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会引起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完整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型试题

(完整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型试题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型试题一、选择题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组织液B.血液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2.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消化液3.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5.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6.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7.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8.人体内水和无机盐主要来自食物和饮料,水和无机盐的排出主要是通过肾脏,其次是皮肤。

此外,两种物质代谢还具有的是A. 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肠及随粪便而排出B. 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C.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D.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9.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人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1 B.2 C.3 D.610.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11.某大学的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好多同学脚底部都打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外液12.右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可以进人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13.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A.细胞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14.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5.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A.a=b B.a=b+c C.a=c D.a>b+c16.小肠壁的肌细胞,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小肠腔17.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18.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19.对直接参与第8题中物质交换的各系统起调控作用的是A.①⑥B.②⑦C.③⑧D.④⑥20.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21.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右图,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①中性白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22.人体血液中的O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膜A.1层B.3层C.4层D.6层2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D.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24.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描述是A.是仅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25.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尿素上升B、干渴时尿量明显增多C、人组织细胞受损后,通过再生产生新的细胞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2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答案】C【解析】静脉注射的药液将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浆,然后经过组织液作用于病变细胞。

故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联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内环境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原体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相应的器官和系统活动随之改变D.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答案】D【解析】病原体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组织液中,故A正确。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B正确。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相应的器官和系统活动的改变,故C 正确。

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液体增多导致水肿?()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图中①-④依次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水肿是组织液增多,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5.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液被分解成氨基酸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答案】C【解析】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发生在小肠中,故A错误;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故B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故C正确;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故D错误。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2014年全国各省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B类(初级理解)(2014新课标Ⅰ高考真题)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2014新课标Ⅱ高考真题)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2014北京高考真题)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014福建高考真题)2.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2014上海高考真题)30.人体肌肉细胞分解氨基酸产生氨,这些氨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在肝脏细胞中形成尿素,最后排出体外,大致过程如图10,下列关于①~④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水解过程B.②是脱氨基过程C.③是转氨基过程D.④是糖酵解过程(2014江苏高考真题)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2014海南高考真题)12.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2014海南高考真题)14.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

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

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1.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

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答案】D【解析】遇难者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到血液中,血浆渗透压会升高。

2.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答案】D【解析】细胞外液包括淋巴、组织液、血浆。

组织液可直接进入淋巴、血浆,淋巴只能通过淋巴循环先进入血浆,之后才能进入组织液。

血浆可以进入组织液不能直接进入淋巴。

所以ABC项表述都正确。

D项错: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淋巴中含量很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外液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属识记水平的基础题。

3.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答案】B【解析】内环境的实质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抗体、胰岛素和氨基酸都在血浆中存在,而糖原存在于肝细胞或肌细胞内,不是细胞外液成分。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属识记水平的基础题。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原体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相应的器官和系统活动随之改变D.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答案】D【解析】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是内环境中水分增加的结果,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通过增加排尿,保证内环境中水分的平衡,D符合题意。

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

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

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调节,意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液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较少;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答案】C【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故 A项错误;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故 B项错误;血浆pH的稳定与HC03-、H3PO4-等离子有关,故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基础知识,涉及到内环境的渗透压的及维持渗透压稳定的因素,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D.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稳态性,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A错误;内环境的包括血浆④,组织液③和淋巴①,内环境的稳态即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不全面,错误;血浆④中蛋白质较多,而组织液③和淋巴①中较少,C错误;若②为脑细胞,其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血液流经脑细胞时,氧气进入脑细胞中,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血液流经肌肉细胞时,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中,进行有氧呼吸,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D正确。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参考答案
A. B. C. D.
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
2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
2.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B.②
C.③D.④
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11.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高一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血液B.组织液C.体液D.细胞内液【答案】B【解析】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与周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成分之一是组织液,肌肉细胞之间是组织液,肌肉细胞间可通过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2.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肠道中的A进入肝细胞使细胞内ADP含量降低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胰高血糖素能促进6、9过程C.图示三种细胞对血液中A浓度依赖最大的是脑细胞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的pH明显降低【答案】C【解析】淀粉在肠道被消化酶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故A错误。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但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不能促进9过程,故B错误。

图示三种细胞对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依赖最大的是脑细胞,因为脑细胞只能利用葡萄糖,故C正确。

剧烈运动肌细胞会产生大量乳酸,但因为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液pH不会明显降低,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3.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尿糖产生的因素有①肾小管病变,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②一次性大量进食糖类③病毒感染并破坏胰岛B细胞④胰岛A细胞分泌旺盛,胰高血糖素含量过量⑤肥胖引发肌肉组织减少⑥长期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D【解析】肾小管病变,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使尿液中糖含量增加,可能引起尿糖;一次性大量进食糖类,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商,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可能引起糖尿;胰岛B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降血糖,可能引起尿糖;胰岛A细胞分泌旺盛,胰高血糖素含量过量,使血糖含量升高,可能引起尿糖;肌肉组织减少,利用血糖的场所减少,使血糖升高,可能引起尿糖;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大,引起血糖升高,可能产生尿糖,选D。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参考答案标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涉及到人体生理功能的许多方面。

理解这些概念对于理解人体生理机制以及疾病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其中,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内液则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

这些液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内环境,为人体细胞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二、稳态稳态是指人体在各种生理情况下保持内部环境稳定的一种状态。

这种稳定性的维持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

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等。

1、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对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直接或间接调控,参与了人体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当人体缺水时,神经系统会刺激肾脏减少排尿,同时刺激口渴中枢让人感到口渴,从而促使人体补充水分。

2、体液调节: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可以对人体内部环境进行调节。

例如,当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会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自身调节:人体细胞和器官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理反应来调节内部环境。

例如,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平滑肌会收缩,使得血管直径变小,血压相应降低。

三、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当内环境稳态被打破时,人体可能会出现各种生理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疾病。

因此,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理解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是理解人体生理机制的重要基础。

内环境为人体细胞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而稳态则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

神经系统、体液和自身调节等机制共同参与了内环境的调节和稳态的维持。

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02期)选择题百题精练 专题1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含解析)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02期)选择题百题精练 专题1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含解析)

2014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02期)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1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含解析)1.人体的绝大部分组织细胞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有关内环境成分的归类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物质类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B.有机大分子类如:血浆蛋白、mRNA、生长激素等C.营养小分子类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D.细胞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2.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4.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5.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6.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 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 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 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 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7.某同学通过网络调查并摘抄的关于去甲肾上腺素的部分介绍如下:去甲肾上腺素(缩写NE或NA),学名1-(3,4-二羟苯基)-2-氨基乙醇(如右图),是肾上腺素去掉N-甲基后形成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儿苯酚胺。

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1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1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_[课堂考点集训]考点一内环境稳态1.(2013·南京四校联考)下列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描述的一项是(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解析:选C A、B选项描述的是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

2.(2012·上海高考)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解析:选D 与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X是组织液,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箭头关系的Y 是血浆,Z是淋巴。

若饮食过咸,盐分进入血浆,会导致Y(血浆)渗透压升高;X(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经过Z(淋巴)进入Y(血浆)中;肌细胞若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进入X(组织液)会导致X的pH下降;内环境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

考点二体温与水盐调节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感受器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C.冬天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冬天人体散热量小于夏天D.汗腺活动的加强全与体温调节有关解析:选B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当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时,人体仍处于炎热环境,此时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是温觉感受器;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冬天人体散热量大于夏天;当遭遇到危险情况时,汗腺分泌也有可能增加,这与体温调节无关。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可以双向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到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双向交流。

据此判断:ABC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①错。

乙酰胆碱未神经递质,由神经元释放,存在于B组织液,②正确。

血浆蛋白质含量较高,D淋巴较少,③错。

蛋白质水解酶存在于细胞内,④正确。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稳态调节过程中,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的靶器官、靶细胞【答案】B【解析】稳态是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故A错误;当内环境的稳态受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故B正确;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会处于波动之中,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保持不变,故C错误;在稳态调节过程中,激素可以运输给全身所有细胞,但是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激素调节的特点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催化DNA转录为RNAB.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D.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答案】B【解析】A中,催化DNA转录为RNA在细胞内进行,A错误。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血浆蛋白B.神经递质、Na+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有氧呼吸的酶【答案】D【解析】CO2、血浆蛋白、神经递质、Na+、C6H12O6、尿素主存在于血浆中或组织液中,是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成分,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细胞内液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过程1、5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故A错误。

乙表示的是血浆,故B错误。

淋巴细胞主要在淋巴中,故C正确。

细胞内液中氧气的浓度最低,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血浆蛋白B.神经递质、Na+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有氧呼吸的酶【答案】D【解析】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的成分有:二氧化碳、血浆蛋白、神经递质、钠离子、葡萄糖、尿素等,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有氧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

5.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A.组织液、肺动脉、呼出气体、肺泡气体B.肺动脉、组织液、肺泡气、呼出气体C.组织液、肺动脉、肺泡气体、呼出气体D.呼出气体、肺泡气体、肺动脉、组织液【答案】C【解析】组织细胞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不断产生CO2,然后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CO2从组织液排出体外的途径是组织液→血浆→肺泡→体外,而CO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一定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C正确。

专题1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预测)-201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专题1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预测)-201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1.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2.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的变化是()A.效应T细胞增殖分化B.B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长C.产生的记忆细胞记住抗原的特征D.呼吸道中的某些细胞分泌组织胺3.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5.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可能存在于②中C.②中蛋白质异常减少可能导致组织水肿D.抗体与抗原结合可能发生在③中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C.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能分泌淋巴因子攻击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D.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7.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饥饿状态下,人体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B.初次接触花粉时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没有直接关系8.下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①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②过程属于细胞免疫9.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下列变化合理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大鼠的排尿量增加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B.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解析】4.下图为人体体液相互转化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O2进入细胞的主要路径是①→②→③B.①与②、③、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①中5.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A.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较多的乳酸,但细胞内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突破人体第一、二两道防线流感病毒结合C.某人吃庆丰包子铺的大糖包后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多D.夏天高温时出汗较多,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少6.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血浆中检验出HIV抗体,说明患者曾被HIV病毒感染B.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液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D.若患者出现炎症,血浆中的白细胞含量会偏高7.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8.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②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④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④⑤9.如图表示某人在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所处环境温度由5℃突升至40℃;在时刻B,所处环境温度又突降至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时刻环境温度变化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只有神经调节B.在AB段时间内,因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BC段时间内,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D.在BC段时间内,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10.根据下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D.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 B处11.下图是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③与④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D.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12.下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甲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1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巨噬细胞依赖MHC分子进行抗原呈递B.记忆B细胞保留对同一类型抗原的识别能力C.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识别结合HIV的受体D.细胞毒性T细胞快速增殖所需能量全部来自线粒体【解析】14.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B. 巨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 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 细胞c只能为效应B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15.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

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B.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C.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解析】16.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细胞的是A.致敏B细胞B.效应B细胞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17.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B.只有免疫细胞才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C.病毒侵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效应T细胞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18.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19.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

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20.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甲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 注入乙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

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细胞中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

下列假设中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 )A.甲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B.注入甲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乙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C.甲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乙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D.甲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乙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21.免疫性不孕(存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孕类型。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植的心脏对于受者来说相当于抗原B.“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D.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22.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进入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机体内的浆细胞迅速分裂增殖D.入侵的麻疹病毒可被抗体结合,它们结合后被T细胞吞噬消化【解析】2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人体内的浆细胞来自于B淋巴细胞D.在细胞免疫中,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与癌细胞接触,可消灭癌细胞24.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侵入人体后专门寄生在肝脏细胞中。

乙肝疫苗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肝疫苗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B.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诱发人体产生细胞免疫过程C.生产乙肝疫苗需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并使之表达D.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大量增殖乙肝病毒并提取其表面抗原蛋白制成疫苗25.2013年春季,我国很多地区爆发了甲型H7N9流感,与前两年欧洲地区的疯牛病和口蹄疫一样,引起世界性的肉类食品进出口贸易恐慌,国内鸡鸭鹅等禽类被大量扑杀。

下列关于甲型H7N9流感的免疫学的看法,正确的是A.人体可通过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大量分泌抗体抵抗病原体B.预防接种甲型H7N9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发病时C.接种甲型H7N9流感疫苗的机体通过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就能消灭体内所有的病毒D.接种甲型H7N9流感疫苗一定时问后再次接受相应抗原刺激时,机体会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