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学案 及练习题
《狼》专题导学案及答案
《狼》专题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着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寐(mèi)少(shǎo)时2.作者链接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闻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
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
补博士弟子员。
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0岁才撤帐归来。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
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3.作品链接《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狼》习题学案+答案
(级部:七年级学科:语文主备人:韩超)姓名:班级: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缀.()窘.()苫.蔽()眈眈..()少.时()瞑.()尻尾()假寐.()黠()二、(())()())))()屠))())()))))))三、指出句子中运用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其一犬坐于前”中意思是。
2.“一屠晚归”中,意思是。
3.“一狼洞其中”中,意思是。
4.“恐前后受其敌”中意思是。
5.“意将遂入”中意思是。
6.“狼不敢前”中意思是。
四、一词多义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之:久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又数刀毙之()两狼之并驱如故()复投之()意: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前:其一犬坐于前()狼不敢前()其:受其敌()积薪其中()乃奔倚其下()其一犬坐于前()意遂以攻其后也()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投以骨()五、指出句子中运用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止增笑耳:古:今:屠自后断其股古:今:六、句子翻译: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
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6、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7、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8、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9、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0、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敌.()(3)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6.翻译。
《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
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参考答案:课文中间的三段写了如下三次交锋。
第一次:屠户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
第二次:屠户背倚麦秸垛(柴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
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二狼。
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语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道理: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三、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如“其一犬坐于前”的“犬”,“一狼洞其中”的“洞”。
梳理文中的这一类词,注意它们的用法。
参考答案: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作动词,攻击)狼不敢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挖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止增笑.耳(动词用作名词,笑料)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参考答案:1.缀:连接,紧跟。
2.弛:解除,卸下。
3.瞑:闭上眼睛。
暇:从容,悠闲。
五、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引狼入室参考答案:补充: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
狼奔豕突: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如狼似虎:①形容威武勇猛。
②形容凶狠、残忍。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狼心狗肺:形容心肠狠毒或忘恩负义。
狼子野心:①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本性难改。
②指险恶的用心,野心。
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含贬义)。
引狼入室:比喻把敌人或坏人引入内部。
30、《狼》学案答案.doc
30、狼班级姓名学号一、明确学习目标:1、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掌握课文中一些重点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准确形象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寓意及其意义。
二、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缀行(zhui)大窘(jiong)苫蔽(shan)弛担(chi)眈眈(dan)少时(shdo )狡翠(xia) MM (kao)假寐(mei)觇刻(qing)意暇甚(xia)目似眼(mlng)2、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蒲松龄,他是渍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聊斋志是》是一部短篇小说集集。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止有剩骨(通“只”)零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屠大容(困窘,处境危险)孰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胚盼相向(注视的样子)一狼彳全吉(径直走开)苫蔽成丘(覆盖、遮蔽)其一犬芈于前(像犬一样坐着)目似眼(闭眼)意暇甚(空闲)又数刀蜩之(杀死)迥其中(打洞)(指柴草堆)意将隆入(从柴草堆中打洞)止露用尾(屁股)乃悟前狼假残(假装睡觉)狼亦果声矣(狡猾)革以诱敌(原来是)禽兽之琴诈几何哉(作假、欺骗)(多少)4、解释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少巧(一会儿)炊(过了一会儿)屠攀起(突然)坝刻(一会儿)5、翻译下列句子(1)屠惧,投以骨。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2)骨己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己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三、整体把握:1、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狼学案
义安二中七年级语文学科学习导航
课题狼专题课型综合课时 1 班级姓名
主备教师授课教师备写日期序号:_________
学习目标1、积累关于狼的成语和谚语,阅读写狼的文章。
2、能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3、感受“狼”文化,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学具
- 1 -
- 2 -
一、自学
1、搜集关于狼的成语、谚语和故事。
2、看《狼》图片用白话文讲故事。
3、自读《母狼的智慧》和参考资料。
4、自学检测
(1)请你根据意思说出与“狼”有关的成语。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2.相互勾结在一起做坏事。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4.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5.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6.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或忘恩负义。
(2)以小组接龙的方式竞说和狼有关的谚语,看哪组说得最多最准。
学习流程:
二、合作
1、小组表演《狼》的课本剧。
方法指导:
(1) 小组讨论表演重点是哪几个场面,分好角色,注意演出屠户的心理活动(可将心理活动转化成独白)。
(2) 观众要思考:表演组演得怎样?我获得什么启示?
——寻狼
——说狼
——读狼
——写狼
知识网络邪恶神物
憎恨崇拜
辩证全面看待事物
小
结
反
思
狼
- 3 -。
《狼》专题 导学案及答案
《狼》专题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隧(suì) 尻(kāo) 寐(mèi)少 (shǎo)时2.作者链接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闻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
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
补博士弟子员。
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0岁才撤帐归来。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
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3.作品链接《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狼 专题学案及答案
《狼》专题复习一、预习·导航1.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
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2.解释加粗的词。
(1)盖以诱敌(2)缀行甚远缀:(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故:(4)屠大窘窘:(5)顾野有麦场顾(6)苫蔽成丘苫蔽:(7)弛担持刀弛:(8)眈眈相向眈眈:(9)一狼径去径去:(10)其一犬坐于前(11)目似瞑,意暇甚、(12)一狼洞其中: (1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4) 止露尻尾 (15)狼亦黠矣黠:3.解释一词多义现象:(1)止①止有剩骨_____②一狼得骨止_____(2)意①意暇甚____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_____(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_____②盖以诱敌_____(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_____②狼不敢前_____(5)之①又数刀毙之___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④复投之_____(6)以①投以骨____②以刀劈狼首_____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_____④盖以诱敌_____4.划分朗读音节(1)其一犬坐于前(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二、学习.探究1.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3.某班级举行关于一场以“人类对狼是保护还是猎杀”为话题的辩论赛,请你选取某个立场准备不少于80字的发言稿。
4.写出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或歇后语)各四个。
成语谚语(歇后语)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狼》蒲松龄——见课文【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学案
《狼》学案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领会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2、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3、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会、理解。
教学方法:研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字词注音缀窘苫蔽弛眈瞑隧尻黠2、作家作品展示《狼》的作者 , 字,世称,清朝著名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3、课文内容展示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
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猾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二、合作研讨(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本性?(2)文章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三、迁移拓展《狼》其三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把这则小故事和课文作比较,写得如何?又能得到哪些启示?谈谈你的想法吧!四、学后反思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狼》导学案参考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狼》导学案(教师用)【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狼》预习案【课文提示】1.蒲松龄,是清初著名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3.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象。
古汉语的一个实词属于某一词类,基本上是固定的。
有些词只是在某种条件下,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偶尔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暂时增加了新的意义,这种词性的变化,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窘 ji ǒng 眈 dān 瞑 míng 寐 mèi 黠 xi á倚 yǐ缀 zhuì尻 kāo 【积累词语】1 .解释下列词语: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眈眈(注视的样子)瞑(闭上眼)寐(睡觉)黠(狡猾)倚(靠)2 .解释下列时间词语:晚(夜晚、晚上)少时(一会儿)久之(很久)顷刻(一会儿)【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结构层次】这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 2 句),故事的开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写屠户“遇狼”。
第二层次(第3-10 句),故事的发展,写屠户“惧狼”之后“御狼”。
第三层次(第11-17 句),故事的高潮,写屠户“杀狼”后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四层次(第 2 段),作者评论,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狼》导学案(含答案)
狼》导学案(含答案)狼》导学案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读通、读懂本文,感受其简洁传神的语言,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活用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的主旨,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提示:1.___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该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其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3.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象,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正音正字:窘(jiǒng)、眈(dān)、瞑(míng)、寐(mèi)、黠(xiá)、倚(yǐ)、缀(zhuì)、尻(kāo)积累词语:1.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眈眈(注视的样子)瞑(闭上眼)寐(睡觉)黠(狡猾)倚(靠)2.时间词语:晚(夜晚、晚上)少时(一会儿)久之(很久)顷刻(一会儿)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结构层次:本文可分为四个层次:1.故事的开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写屠户“遇狼”。
2.故事的发展,写屠户“惧狼”之后“御狼”。
3.故事的,写屠户“杀狼”后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的认识。
4.作者评论,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课文简介:本文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故事赞扬了屠夫敢于杀狼的勇气和善于杀狼的智慧,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可耻的必然的下场,从而揭示一个深刻的思想:对于狼一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退缩,必须坚决、灵活地斗争。
翻译:正准备离开时,转头看见堆积的柴禾后面,一只狼钻到里面,似乎想从里面攻击他的后面。
要点:方:正准备。
欲:要、准备。
转视:转过头看。
洞:钻进去。
其中:里面。
意:似乎想。
隧入:从隧道中进入。
攻:攻击。
《狼》练习设计
《狼》练习设计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是怎样表现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文章写屠户的勇敢聪明,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语在说狼,实则夸人。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夹击。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回头看。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放下。
4.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用,指打洞。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睡觉。
三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此题为开放性练习,既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又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思考和写作。
1/ 1。
《狼》学案(精选14篇)
《狼》学案(精选14篇)《狼》学案篇1教师:对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最后取得胜利。
学习目标:1.掌握“顾、苫蔽、洞”等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2.熟读背诵课文。
3.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缀行甚远()②一狼仍从()③屠大窘()④顾野有麦场()⑤积薪其中()⑥苫蔽成丘()⑦目似暝()⑧又数刀毙之()⑨一狼洞其中()⑩止露尻尾()○11乃悟前狼假寐()○12狼亦黠矣()2、翻译下列句子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理解探究3、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4、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合作释疑5、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6、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课内精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冥,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只漏尻尾。
屠自断其后,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1)一狼径去()(2)其一犬坐于前()(3)一狼洞其中()(4)盖以诱敌()(5)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久之,目似冥,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c问之,鬼曰:“我是鬼” d恐其变化,唾之9、“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 b 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10、本段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拓展迁移阅读文段《感恩狼》,完成习题。
感恩狼黄山那是1964年10月的一天。
下午两点多,雪积半尺厚,我们乘坐的汽车打滑不能行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下《狼》学案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汇。
2.揣摩文中的动作、心理描写,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一、预习掌握:①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书斋名,“志异”是记载奇异的故事的意思。
②《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二、学习过程:(一)理解课题:《狼》出自朝写的。
其中是书房名,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二)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数.刀毙之()假mèi()隧()尻()奔倚.()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在文中()给加点字解释。
①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复.( )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 ),眈眈..( )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回答问题: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
课文选自他的《》。
“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
3、从全文来看表达方式看,前四段是_,第5段是。
4、文中第一段写屠户狼。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特点。
5、文中第二段写屠户狼。
表现屠户的和狼的。
屠户急中生智想出了什么办法?(原文答)。
“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心理和心理。
6、文中第三段写屠户狼。
表现屠户的和狼的。
反映屠户决定奋起自卫的句子是:。
7、文中第四段写屠户狼,表现屠户的和狼的。
8、第五段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
9、请用原文回答⑴前狼假寐的姿势:⑵前狼假寐的神态:⑶前狼假寐的目的:⑷后狼径去的目的:⑸屠户杀前狼的经过:⑺屠户杀后狼的经过:10、由“耽耽相向”可联想到一个成语。
11、本文讲述一个什么道理?12、本文要表现屠户的:,狼的:。
《狼》过关小测(一)成绩:一、解释加点字词:27X2=54分一屠晚归,担中1、肉尽.(),2、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3、缀.()行4、甚.()远。
屠5、惧.(),6、投.()7、以.()骨.。
一狼得骨8、止.(),一狼仍9、从.( )。
10、复.( )投11、之.( ),后狼止12、而( )前狼又13、至( )。
骨已尽矣,而两狼14、之.()15、并.()驱如16、故.()。
屠大17、窘.(),恐前后受18、其.()19、敌.()。
20、顾.()野有麦场,场主21、积薪..()..()其中,22、苫蔽成丘。
屠23、乃.()奔倚其下,24、弛.()担25、持.()刀。
狼不敢26、前.( ),27、眈眈..( )相向。
二、回答问题:17X2=34分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
课文选自《》。
2、文中第一段写屠户狼。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特点。
3、文中第二段写屠户狼。
表现屠户的和狼的。
屠户急中生智想出了什么办法?(原文答)。
“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心理和心理。
4、文中第三段写屠户狼。
表现屠户的和狼的。
反映屠户决定奋起自卫的句子是:。
5、请用原文回答⑴前狼假寐的姿势:⑵前狼假寐的神态:三、句子翻译:4X3=12分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过关小测(二)成绩:一、字词解释:31X2 =62分1、少时..( ),其一3、犬.()坐..(),一狼2、径去4、于.()前。
5、久之..(),目似6、瞑.(),7、意.()8、暇.()甚.。
屠9、暴.()起,10、以.()刀劈狼首,又数刀11、毙.()之。
1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13、洞.()14、其.()中,15、意.()将16、隧.( )入17、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18、尻.()尾。
屠19、自.()后断其20、股.(),亦毙之。
21、乃.()悟前狼22、假寐..(),23、盖.()24、以.()诱25、敌.()。
狼亦26、黠.()矣,而27、顷刻..()两毙,禽兽28、之.()29、变.诈.()30、几何..()哉?止增笑31、耳.()。
二、回答问题:14X1=14分1.《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
2、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第④是 _,第⑤是。
3、文中第④段写屠户狼,表现屠户的和狼的。
4、第⑤段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5、请用原文回答⑴前狼假寐的目的⑵后狼径去的目的⑶屠户杀前狼的经过:⑷屠户杀后狼的经过:6、本文讲述一个什么道理?-7、本文要表现屠户的:,狼的:。
三、句子翻译:1、2各5分,3 、4各7分=24分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l.本文作者蒲松龄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
课文选自他的《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是记载奇异故事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从全文来看表达方式看,前四段是记叙_,第5段是议论。
4、文中第一段写屠户遇狼。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贪婪、凶狠的特点。
5、文中第二段写屠户惧狼。
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狠。
屠户急中生智想出了什么办法?“投以骨”(原文答)。
“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饶幸心理。
6、文中第三段写屠户御狼。
表现屠户的转变和狼的不善罢甘休。
反映屠户决定奋起自卫的句子是:“弛担持刀”。
7、文中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8、第五段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9、请用原文回答⑴前狼假寐的姿势:其一犬坐..于前..⑵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⑶前狼假寐的目的:盖以..诱敌.⑷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⑸屠户杀前狼的经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⑺屠户杀后狼的经过: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10、由“耽耽相向”可联想到一个成语虎视眈眈。
11、本文讲述一个什么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12、本文要表现屠户的:机智果断,狼的:狡猾奸诈。
小测一:2、本文作者蒲松龄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
课文选自他的《聊斋志异》。
3、文中第一段写屠户遇狼。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贪婪、凶狠的特点。
4、文中第二段写屠户惧狼。
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狠。
屠户急中生智想出了什么办法?“投以骨”(原文答)。
“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饶幸心理。
5、文中第三段写屠户御狼。
表现屠户的转变和狼的不善罢甘休。
反映屠户决定奋起自卫的句子是:“弛担持刀”。
6、⑴前狼假寐的姿势:其一犬.坐于前...⑵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小测二:1、《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前四段是记叙_,第5段是议论。
3、中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狡诈阴险和狼的勇敢警觉。
4、五段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5、 1、前狼假寐的目的:盖以..诱敌.2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户杀前狼的经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4户杀后狼的经过: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6、文讲述一个什么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7、文要表现屠户的:机智果断,狼的:狡猾奸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