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是什么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是什么导语: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像癌症的疾病,这种疾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几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噩梦,虽然这种疾病的危害不及癌症等,但是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像癌症的疾病,这种疾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几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噩梦,虽然这种疾病的危害不及癌症等,但是这种疾病的病痛程度丝毫不亚于癌症,治疗起来也非常的困难,要治疗首先要了解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所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大体标本中,胃肠道间质肿瘤直径从1-2cm到大于20cm不等,呈局限性生长,大多数肿瘤没有完整的包膜,偶尔可以看到假包膜,体积大的肿瘤可以伴随囊性变,坏死和局灶性出血,穿刺后肿瘤破裂,也可以穿透粘膜形成溃疡。

肿瘤多位于胃肠粘膜下层(60%),浆膜下层(30%)和肌壁层(10%)。

境界清楚,向腔内生长者多呈息肉样肿块常伴发溃疡形成,向浆膜外生长形成浆膜下肿块。

临床上消化道出血与触及肿块是常见病征。

位于腹腔内的间质瘤,肿块体积常较大。

肿瘤大体形态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呈灰白色、红色,均匀一致,质地硬韧,粘膜面溃疡形成,可见出血、坏死、粘液变及囊性变。

显微镜下特点,70%的胃肠道间质肿瘤呈现梭形细胞,20%为上皮样细胞,包括梭形/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和类癌瘤/副神经节型,目前学术界公认非梭形/上皮样细胞的细胞学形态可基本排除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2]。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的诊断特征是细胞表面抗原CD117(KIT蛋白)阳性,CD117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广泛表达,而在所有非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肿瘤细胞内均不表达,CD117的高灵敏性和特异性使得它一直是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确诊指标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发布时间:2021-02-24T14:52:32.5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作者:唐艳春[导读] 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唐艳春河池市中医医院病理科广西河池 547200 [摘要]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方法:对本院2016年2月~2020年7月所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呈现高表达的是CD34和CD117,分别达到:76.92%、92.31%的阳性率。

在其中,全部病例的S-100、SMA 阳性表达以局灶弱阳性为主要表现,而全部病例呈现desmin 阴性。

结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是以CD34和CD117高表达来作为辅助参考的重要考依据。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于消化系统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通常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而其好发部位则是胃与小肠。

以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形态学表现为依据,可将其进行神经源性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的分类。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多变的形态,就很难去鉴别诊断神经鞘瘤与真性平滑肌瘤。

本研究对抗体免疫组化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回顾分析,以便能从理论上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⒈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对本院2016年2月~2020年7月所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其中有43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56岁,最大为86岁,年龄平均为(67.78±4.12)岁。

①患者的纳入标准为:以胃肠道间质瘤经病理活检所确诊,并具备腹部包块、腹部胀痛、消化道出血、排便不畅、贫血等临床症状和完整的临床资料。

②患者的排除标准为:与其他严重系统疾病合并,而且不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

1.2方法采取结蛋白(desmin)、S-100蛋白(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抗体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查全部患者,检测则以免疫组化 SP 二步法完成,从迈新公司购入试剂。

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诊断及病理特点分析

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诊断及病理特点分析

显低于干预前(P<0.05)。

提示有效的干预手段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物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FAA的不良反应与年龄、基础疾病关系密切,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多,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越高[9-10]。

即便如此,FAA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对诊断眼底疾病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荧光素钠注射液眼底造影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疹、头晕、全身无力等。

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荧光素钠注射液眼底造影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1]董红梅,赵秉鑫,朱岩,等.“二步试敏法”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3):132, 134.[2]孙燕,罗向霞,苏兰萍,等.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检查方法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6):1000-1002.[3]赵汝君,万金兰.国产和进口荧光素钠在眼底血管造影中不良反应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15,5(1):546-548.[4]张红,王丽.眼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2(8):1809-1811.[5]周雯.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J].当代医学,2016,22(26):113-114.[6]张琳.山西某眼科医院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23(5):2826-2827.[7]沈汉斌,王波,王笑君.荧光素钠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回归分析[J].安徽医药,2019,23(1):206-208.[8]马敏康,朱勇,吕小琴.413例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8,5(3):296-299.[9]朱明宇,常玮,廖筑秀,等.荧光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展望[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2):13-17,41.[10]王霞.荧光素钠注射液用于眼底血管造影导致药品不良反应4例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20,37(7):645-647.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诊断及病理特点分析韩绘宇(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湖南株洲412000)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诊断并分析其相关病理特点。

胃肠道间质瘤3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3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An a l y s i s o f 3 4 Ca s e s
CH ENG Yi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y , t h e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o f S h a n g r a o , S h a n g r a o 3 3 4 0 0 0 , C h i n a )
关 键 词 :胃肠道 间质瘤 ; 病理诊断 ; 病理分级
中图分 类 号 : R 7 3 5 ; R 4 4 6 . 8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0 9 — 8 1 9 4 ( 2 0 1 3 ) 0 3 — 0 0 0 7 — 0 3
G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a l Tu mo r s : A Cl i n i c a l a n d Pa t h o l o g i c a l
S MA , D e s , a n d K i - 6 7 w a s d e t e c t e d b y i m mu n o h i s t o c h e mi s t r y( P V- 9 0 0 0 me t h o d ) i n s u r g i c a l s p e c i m e n s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o f b e n i g n a n d ma l i g n a n t t u mo r s .M e t h o d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D 1 1 7 ,CD3 4 ,S一 1 0 0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受到了临床和病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免疫组化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一、胃肠道间质瘤的概述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其中胃和小肠最为常见,结直肠、食管等部位相对较少。

其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生长方式。

较小的肿瘤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

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因肿瘤导致胃肠道梗阻或穿孔,出现急腹症的表现。

二、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1、大体形态胃肠道间质瘤的大小差异较大,小者直径仅数毫米,大者可达数十厘米。

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相对清楚,但无真正的包膜。

切面质地多较细腻,可呈实性、囊性或囊实性,颜色可因肿瘤内的出血、坏死、囊性变等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有灰白色、灰红色或暗红色。

2、组织学形态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也可同时存在两种细胞形态。

根据细胞形态、排列方式以及核分裂象等,可将其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种级别。

低危型肿瘤细胞多排列整齐,核分裂象少见;高危型肿瘤细胞则排列紊乱,核分裂象较多,异型性明显。

3、肿瘤的生长方式胃肠道间质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有腔内生长、腔外生长和混合生长三种。

腔内生长型肿瘤向胃肠道腔内突出,常引起胃肠道梗阻症状;腔外生长型肿瘤主要向胃肠道壁外生长,腹部肿块较为明显;混合生长型则兼具上述两种生长方式的特点。

三、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组化分析免疫组化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包括 CD117、DOG1、CD34、SMA 和 S-100 等。

1、 CD117CD117 是胃肠道间质瘤最具特异性的标志物,其阳性表达率可达95%以上。

胃肠间质瘤影像诊断及病理分析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胃肠间质瘤影像诊断及病理分析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4 No.8 April 2024156▲通讯作者胃肠间质瘤影像诊断及病理分析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杨永青1 黎 涛2▲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济南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山东济南 250013;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中外数据库中有关胃肠间质瘤(GIST)影像诊断及病理分析研究的侧重点和学科发展情况。

方法 本研究以GIST 影像诊断及病理分析研究为例,统计了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有记录以来至2023年6月的文献发表、关键词等情况,利用趋势分析、关键词统计、基于文献可视化软件(VOSviewer)的热点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两个数据库的文献研究热点。

结果 有关GIST 的影像诊断及病理分析的研究自1993年出现,2010年以后研究热度在不断提高;CNKI 数据库中的文献研究热点较为集中,主要为案例分析和诊断方法比较,而WOS 数据库中的文献思路和关键词涉及领域则较为开阔,通常涉及较多医学相关领域,且包含大量病情分析、模型模拟、患病机制等研究难点。

结论 相较于WOS 数据库,CNKI 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在研究深度和主要关键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发文趋势;引文趋势;论文关键词;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图分类号] R730.4;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4)08-0156-04DOI:10.20116/j.issn2095-0616.2024.08.37Visual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s in imaging diagnosis and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YANG Yongqing 1 LI Tao21. Medical Imaging Center,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Jinan Central Hospital, Shandong, Jinan 250013, China;2.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Shandong, Jinan 250014,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ocus and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imaging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databases. Methods The imaging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GIST were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literature publication, keywords, and other information recorded in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Web of Science (WOS) databases from the first record time to June 2023 were collected in this study. Trend analysis, keyword statistics, and hot spot analysis based on visualizing scientific landscapes viewer (VOSviewer) were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hotspots between the two databases. Results The research on imaging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GIST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93 and has been increasing since 2010.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CNKI database we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mainly focusing on cas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methods, while the literature ideas and keywords in the WOS database were relatively broad in scope, usually involving many medical related fields, and cont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difficulties such as disease analysis, model simulation, and disease mechanism. Conclusion Compared to the WOS databas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he CNKI database still lags and has some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research depth and main keywords, and further improvement is needed.[Key words] Trend of publication; Citation trends; Keywords of the paper; CNKI; Web of Science database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年发病率为(10~20)/100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3]。

胃肠道间质瘤_病理

胃肠道间质瘤_病理

胃肠道外间质瘤 (EGIST)
消化道以外的腹腔软组织如网膜、肠系膜、腹膜后 等处亦可发生与GIST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特征类 似的肿瘤,称为EGIST。 诊断EGIST必须密切结合临床,明确该肿瘤与消化道 无关,尤其是需除外原发于消化道主要向浆膜外生长者。 EGIST 约占 GIST 的 2.4%, 以交界性及恶性病例多 见,发生于腹腔者多于腹膜后者。
+
-
+
+ -
+ +/-
+/+ +
-/+
+ b-catenin
黑色素瘤
梭形细胞癌
+/-
-
-
-
+
HMB 45 Melan-A
Kratin
GIST的治疗
手术切除是GIST 的主要治疗手段 GIST 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当前化疗药物的 单药有效率均< 10 %
STI571 现已被美国FDA 批准上市,用于GIST 的治疗,成为公认的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或复发 的GIST的一线治疗药物,使得GIST的治疗进入了 分子靶向时代。
有时候病理报告的危险度评估并不确 切
要求病理医生必需做到:CD117+DOG1,肿瘤大小及
核分裂像
希望临床医生做到的事情:熟悉危险度评估表格,
根据病理提供的参数、 结合临床和术中情况进行评估
胃肠间质瘤的鉴别诊断
CD117 CD34 Desmin MSA S100 Other
胃肠间质瘤
平滑肌瘤 神经鞘瘤 孤立性纤维瘤 纤维瘤病
GIST靶向治疗后的改变
大多数病例瘤细胞密度降低
纤维化、组织细胞核炎症细胞反应 极个别病例可向横纹肌肉瘤转化

35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35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表 1 3 5例 GIT 在 消 化 道 的 表 达 ( ) S
核 分 裂 >5 5 HP 、 瘤 >5m; 瘤 坏 死 、 异 型 明 显 、 胞 丰 /0 F 肿 c 肿 核 细 富 、 皮 样 细 胞 呈 细 胞 巢 或 腺 泡 状 排 列 ; 定 恶 性 : 有 二 项 潜 上 肯 具
胃肠 问 质瘤 ( at its n l t ma tmo , S 是 一 组 独 g s onet a sr l u r GIT) r i o
且两 种 细 胞 成 分 常 出 现 于 同 一 肿 瘤 中 。长 梭 形 细 胞 与 平 滑 肌
立 的 发 生 于 胃肠 道 管 壁 , 源 于 原 始 间 叶 细 胞 非 定 向 分 化 的 一 来 种表 现 为 不 成 熟 梭 形 细 胞 或 上 皮 样 细 胞 肿 瘤 。 笔 者 对 3 5例
第 3 4卷
第 3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报
J u n l fYo j n e ia ies yf rNain l is o r a ui gM dclUnv ri o t ai e o a t o t
Vo . 4 No. 13 3
21 0 2年 6月
J n. 0 2 u 2 1
3 5例 胃 肠 道 间 质 瘤 临 床 病 理 分 析
夏 智 。 士 娟 袁
( 苏省 睢宁 县人 民 医院病 理科 , 苏 睢宁 2 2 0 E—ma :i h2 1 1 @ 1 6 cr ) 江 江 12 0 i xa i 1 1 2 .o l z 0 n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胃肠 间质 瘤 的临 床 病 理 及 免 疫 组 化特 点 , 而提 高 对 胃肠 闻质 瘤 的 认 识 。方 法 对 3 从 5例 胃肠 道 间 质 瘤 进 行 组 织学 观 察 及 应 用 免 疫 组 织化 学 染 色 C l 、 D 4 S Dl7 C 3 、MA、 S一10 Vi N E A t 0 、 m、 S 、 ci 其 的表 达 。结 果 胃肠 n在 间 质 瘤 约 5 .3 (8/ ) 生 在 胃 ,1 4 %( 1/ ) 生 于 小 肠 , .7 ( 3 ) 生 于 大 肠 ,.7 3/ ) 生 在 食 管 。 14 % 1 3 发 5 3 .3 1 3 发 5 85 % 3/ 发 5 8 5 %( 3 发 5 根 据 免 疫 组 化 分 型 分 为 : 滑 肌 分 化 型 占 4 .6 1 5 、 经 分 化 型 占 1 .4 ( 3 ) 双 向 分 化 型 占 1 .3 ( 平 2 8 %( 56 ) 神 7 1 % 6/ 、 5 1 4 % 4/ 3 ) 未 分 化 型 占 2 .7 1 3 ) 免 疫标 记 C 1 、 D 4在 胃肠 间 质 瘤 中 的表 达 率 分 别 为 9 , 3 (2启 ) 7 .9 5、 8 5 %( 0/ 。 5 Dl7 C 3 1 4 % 3 5 、4 2 % (66 ) 免疫 组 化 检 测 与 间质 瘤 良恶 性无 关 联 性 。 主 要 根 据 L wn提 出 的标 准 判 断 。 结 论 问 质 瘤 是 胃肠 道 最 常 见 2 5 。 ei 的非上皮性 肿瘤 ; 其光镜下形态相似 , 免疫表型呈异源性, 但 需根据免疫组化结果 与平滑肌等肿瘤相鉴别。C 1 、 D 4 D17 C 3 对 诊 断 胃肠 间质 瘤 有 重 要 意义 。 关 键 词 : 胃肠 道 间质 瘤 ; 疫 组 织 化 学 ; 理 诊 断 免 病 中 图 分 类 号 :R 3 75 文 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 0 —5 1 (02 0 ~0 5 0 0 1 87 2 1 )3 32— 2 di1 .9 9 i n 10 —5 1 .0 2 0 .5 o:0 3 6  ̄.s .0 1 8 7 2 1 .3 0 4 s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胃肠道的间质细胞中。

本文将就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一、临床病理表现GIST的临床病理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等。

在组织学检查中,GIST可出现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态,如上皮样、梭形细胞、纤维母细胞等。

此外,核分裂象是GIST判定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核分裂象越多代表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二、分子生物学特征GIST主要是由于KIT基因或PDGFRA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这两种基因是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基因,它们的突变会导致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进细胞的不受控制增殖。

因此,在GIST的临床病理检查中,对KIT和PDGFRA的免疫组化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检测到这些基因的突变,可以选择靶向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三、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是一种通过标记特定抗原来检测组织切片中蛋白质表达情况的方法。

在GIST的免疫组化检测中,主要是针对KIT和PDGFRA进行检测。

免疫组化染色会将目标抗原标记为不同颜色,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

正常情况下,KIT和PDGFRA在胃肠道的间质细胞中表达正常,而在GIST中则会出现阳性染色反应。

免疫组化检测不仅对GIST的诊断有重要的帮助,还能为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在免疫组化检测中,如果发现GIST中KIT和PDGFRA的表达水平高,那么可以选择使用相关的靶向药物治疗。

例如,Imatinib是一种靶向KIT和PDGFRA的药物,对于表达高水平的患者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四、临床意义和未来展望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GIST的病理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检测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定位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和预后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一步发展,对GIST的病理分析还有更深入的研究空间。

胃肠道间质瘤分级与预后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分级与预后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分级与预后临床病理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组织学形态呈梭形的细胞、上皮细胞、多型性细胞的肿瘤位于肠道间。

它起源于胃肠间质星形胶质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肿瘤一般发生在肠系膜、网膜、腹腔软组织上。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球年发病率有10万之多,我国近几年也呈有上升趋势。

1. 资料本组资料: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5例。

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

年龄均在40岁以上,男女比例均衡,无明显差异。

肿瘤位于胃部有20例、小肠12例、食管3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2. 胃肠道间质瘤的分级方法胃肠道间质瘤(GISTs)简单分为良性、恶性两大类。

恶性指局部细胞明显变异,其肿瘤直径大于10厘米。

组织坏死。

有的还出现溃疡症状。

恶性肿瘤风险性分级标准如下图(1)3. 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病理分析在绝大多数标本中,胃肠道间质瘤直径在1cm~20cm之间。

呈局限性生长,边界清晰。

病变多位于肌壁内,胃肠粘膜下层。

大多数没有包膜,偶见假包膜,体积过大的肿瘤会发生囊性病变,有的还会穿透穿透粘膜形成溃疡。

临床上位于腹腔内的间质瘤,体积较大,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呈灰白色、红棕色。

质地坚硬,粘膜面如果有溃疡形成,常见有出血、坏死、粘液变及囊性变等情况发生。

本组35例患者:其中伴肿瘤直径小于2cm 18例为良性肿瘤,约占51%,肿瘤直径2-5cm 15例为低度恶性肿瘤,约占42%,其中2例肿瘤直径大于15cm为高度恶性瘤,约占5.7%。

4. 疾病预后一般来说不同类型胃肠道间质肿瘤存在部位不同,大小、核分裂像、肿瘤术中是否完整切除、突变类型都与肿瘤的预后相关。

随着胃肠道间质瘤(GISTs)新分级标准逐渐被临床医师的认可与采纳,肿瘤出现的位置成为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胃的间质瘤比其他部位的间质瘤预后要好很多,根据多年的临床医师的经验总结KIT外显子9和外显子11突变的胃肠道间质肿瘤术后复发率尤其高。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

专栏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夏鸣 (峨眉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四川乐山 614200)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间叶性肿瘤。

通常来说,胃肠道间质瘤多发人群主要为男性。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多发的部位主要是胃和小肠,由于这些部位对放疗和化疗缺乏敏感性,因此,治疗主要运用手术切除的手段。

但是从生物学行为来看,肿瘤有良性,也有恶性,对肿瘤的预后进行准确的判断还是比较困难的。

这就使得病理学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胃肠道间质瘤免疫表型检查有着较多的优点,比如,有着更为方便的检测,更为便利的量化等。

危险度分级,在对预后判断和对分子生物靶向治疗指导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通过基因检测能够对其进一步分析。

1胃肠道间质瘤的起源在1941年Golden等研究者在小肠处发现一组肿瘤,对其进行了组织学特征分析,结果发现这组肿瘤与平滑肌组织学特征有相似之处。

研究者认为该肿瘤来源于平滑肌,将其描述为“平滑肌瘤”这一名称。

1983年,Mazur等研究者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这一概念。

在不断深入研究下,2011年,Bozzi等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研究指出,形成的胃肠道间质瘤,可能依赖于kit癌基因的原始细胞克隆性增殖。

从中得出,对胃肠道间质瘤组织起源来说,间充质干细胞有造成影响的可能。

2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诊断2.1 胃肠道间质瘤大体病理学特征在消化道的各个部位,都可能会发生胃肠道间质瘤,在胃部的发生率是最高的,大概占到65%,小肠发生的可能性大概能够占到25%,而在结直肠发生的概率大概是5%~10%,在食管发生的概率大约小于5%。

相关研究显示,胃肠道间质瘤还可能发生在网膜、肠系膜、膀胱、胆囊等处,但是这些地方发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大部分情况下,肿瘤的形态主要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有着比较明显的界限,结节状突起,其剖面呈灰白色、编织状、质韧,可出现出血、坏死、黏液变、囊性变,能够炎性粘连周围组织,或者直接浸润周围组织。

胃肠道间质瘤24例CT与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24例CT与病理分析
21 0 0年 1 2月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a fChn s e peSHel dc l u lo ieeP o l at J n h
De . 01 c2 0
第2 2卷
下半 月
第2 4期
V 12 S 0. 2 HM N . 4 o 2
【 临床 研究 】
GS IT表 达 C 1 5 % 一8 % 的 GS 表 达 C 3 ,0 一 D17,0 O I T D 4 2%
21 C . T检查
本组 2 4例均 为单发 , 肿块呈类 圆形 1 , 6例 分
叶状 8例 ; 中 , 其 发生在食管 1 , 例 胃部 1 例 , 1 小肠 8例 , 结肠 及直肠 2例 , 肠系膜 2例 ; 腔外 1 , 内 4例 , 4例 腔 同时 向腔 内 外生 长 6例。 良性 9例 , 瘤大 小 ( 肿 2×2 5 c . ) m一( 5×5 8 .) c 恶性 1 , m; 5例 大小 ( . 5 1 c 4 2× . ) m一( 3×1 ) m。平 扫肿 1 7c
和附于 胃肠外表 面或黏膜下 ( %) 当其 向腔 内生 长使黏 膜 8 ,
隆起 , 引起 继发性溃 疡。肿瘤直 径 1—2 c 不等 , 则 0m 多数 是 膨胀性生长 , 为境 界清 楚 的圆形或 椭 圆形 肿块 , 包膜或 有 无

呕吐 、 腹部肿块 、 肠梗 阻等。所有病 例均 经病理 ( 免疫 组化 )
例 。G S 多 为 恶 性 , 通 过 血 液 循 环 和 种 植 转 移 到 肝 脏 、 I T 可 腹
干细胞肿瘤 , 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本文 回顾 性分析 是 J 2 4例资料完整 的 G S , I 着重 探讨其 C T T表 现及 病理 特征 , 以 期提高对本病 的认识 。

胃肠道间质瘤10例病例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10例病例分析
般认 为 , 胃肠 道 问 质 瘤 是 由 于 原 癌 基 因 C k i D 1 ) P G R( 血 小 板 衍 化 (t 17 或 D F A C 生长因子受 体 ) 生基 因突变 , 发 引起受

指标 , 对病人诊 断为恶性 或潜在 恶性 的 胃
肠道 间质 瘤 必 须 进 行 包括 手 术 治 疗 在 内
论 著 ・临 床 论
( H j F f ) lN Iy N SF 酣 i " r _OCT) 3 C pS

胃肠 道 间质 瘤 1 病 例 分 析 O例
刘 文 沈 字 沈 虹 罗保 根
例 为单 发 灶 , 5例 为 多 发 灶 , 后 病 理 结 术 果按《 阿克曼病理学》 l t e 标准 , Fe c r ch 3例
和浸 } 范 围分 别 处 置 , 调综 合 治 疗 。 i = E l 强 GS IT对 放疗 、 疗 等辅 助性 治疗效 果均 化 不理想 , 手术 切除是 最好 的治 疗方法 , 一 旦 GS IT诊断成 立 , 外科 治疗 的 目的就是 完 整 切 除 肉 眼 可 见 及 显微 镜 下 病灶 , 免 避
肿 瘤破 裂 的 发 生 和 获 得 阴 性 切 缘 。约 8 % 的原 发 GS 5 IT患 者 可 接 受 根 治 性 手 术
25 2 12 8江 苏 吴江 市 盛泽 医 院消 化 中心
摘 要 目的 : 讨 恶 性 胃肠 道 间 质 瘤 探
( IT 临床 、 理 特 点 及 预 后 相 关 因 素 。 GS ) 病 方法: 顾性分析 1 回 0例 胃肠 道 间 质 瘤 患
C 4均阳性 ) D3 口服伊 马替 尼 3个 月后 , C T复 查 , 大 结 节 消失 , 后 3个 月再 次 肿 此 复查 , 影像学柃杏朱见肿块。另 1例术后

53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53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2 结 果
11 临床资料 : . 收集我院 20 O9年 1月 ~2 1 o 0年 1 2月期间的 GS s IT 患者 5 3例 , 有 患者 均 经后 病理 检 查确 诊 。其 中女 性 2 所 8例 , 性 2 例 , 男 5 发病年龄 2 8—8 0岁, 平均 5 . 99岁。原发肿瘤部位包括 胃( 贲门) 7例 , 2 小肠 1 2例、 大肠 2例 、 食管 1 、 例 肠系膜 3例。腹膜 3例 , 阑尾 1例、 转移
【 关键词 】 血糖 ; ; 尿糖 糖尿病 ; 惠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轻化 【 中圈分类号】 46 R4
1 调 查 对 象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纲号】0 6 1 9 2 1 ) 8 0 0 — 1 10 — 9 (0 1 0 — 36 0 5
4 讨 论
河 池 市 2 1 4月 一2 1 0 0年 0 1年 5期 间 20 00名 市 直 机 关 、 业 单 位 企 职员。 1 I A组 :00例 , 6 8 , 32人 , 龄 在 2 加 岁 。 . 10 男 0 人 女 9 年 0一 12 B组 :00例 , 5 6人 , 44人 。 龄在 4 6 . 10 男 7 女 2 年 1~ o岁 。
C 17 C 3 、 D 1 、 D 4 S一10 S A 回顾 性分 析本 院 2 O 0 、M O9年 3月 一 1 0 2 1年 1月 5 3例 GS s IT 病例 的 临床 特征及 病 理 形 态改 变。蛄果 : 本组 5 3例 GS s中潜在 恶 IT 性1 6例 ,4例 低度 恶性 , 3例 高度 恶性 。 潜在 恶性 组肿 瘤 直径 小 于 3m, 胞无 异型 性 。 分 裂 少见 , 明显 出血、 死。 恶性 肿 瘤 组可 见 出血 坏 死 . 1 2 c 细 棱 无 坏 细胞 丰 富 , 型性 明 显 。 分裂 多见 。 免疫 组化 表型 : 氨酸 激酶 受 体 C 17阳性 4 例 , 髓干 细胞 抗原 C 3 异 核 酪 D1 8 骨 D 4阳性 3 9例 , 可溶 性酸 性蛋 白 S一 0 10阳 性 l 例 , 滑肌肌 动 蛋 白 S 阳性 l 。蛄 论 : IT 主要 发 生在 胃和 小肠 。C 1 1 平 MA 8倒 G Ss D17和 C 3 D 4阳性标 记 是确诊 GS s 有价 值 的免疫 标记 物 。GS s IT 最 I T 的恶 性程 度 与肿 瘤 大 小、 细胞 异 型性 、 分 裂数 密切 相 关 。 核 细胞 增殖 活性 一6 7指 数增 高 。 瘤 的恶 性程 度 亦增 高。 肿 【 键词 】 关 胃肠 闽质 瘤 ; 临床 病理 ; 疫组 化 免

5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5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me s rh e t me i. et mo swe e s l t i e e tsz , la d e a d s me i s wi y t n b g e n s Ule s n ma s o a ma e ss Th u r r o i wi d f r n ie ce r e g , n o t . d h f me l c s s i i g ro e . c r h
9 6 4
重 庆 医 学 2 0 年 4月第 3 09 8卷 第 8 期

临床研 究 ・
5 2例 胃 肠 道 间质 瘤 临 床 病 理 分 析
吴 弟 梅
( 庆 市合川 中 医院 重 41 1) 0 5 9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胃肠 间质 瘤 ( S 的临 床 病 理特 点 。方 法 回 顾 性 分析 5 GIT) 2例 胃肠 道 间质 瘤 的 临床 病 理 资 料 , 疫 组 化 免 C 1 7 C 3 、 me t 、 ci 记 。 果 5 例 GIT 中 男 2 D 1 、 D 4 Vi n i A t n n标 结 2 S 4例 、 2 女 8例 , 均 年龄 5 平 3岁 。 患 者 常 有 腹 部 不 适 , 复 腹 痛 、 反 便
w e e aw a sobs r e n t m or ntudng t s r nts na ue a A mon he52 c s s, os um o sw e e mad p o p n e r l y e v d i u s i r i he Ga to i e t lm os . i g t a e m tt r r e u fs i dl c ls, nd sgn trn el r t e m i d c l t pew e e r r l s r d. m m un it h m ia t i ng s w e 6. e l a i e ig c ls o h xe el y r a ey ob e ve I oh soc e c ls ani ho d 7 9 to fCD11 84 in o 7, .6 po ii e r a — stv e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 K u n g Y T, L i u K W, C h e n S P, e t a 1 .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a l
t u mo r o f t h e r e c t u m: a c a s e r e p o r t .J S o c C o l o n Re c t a l
[ 1 0 ] 赵文娣 , 祁 义军 , 王 岳君 , 等. 胃肠道 间质 瘤临 床病 理
及 免疫 组 化 表 达 的 分 析 [ J ] . 安 徽 医科 大 学 学报 ,
2 0 1 2 ; 4 7 ( 4 ) : 4 5 4 — 4 5 7
切 除也 是影 响 预后 的重要 指 标 。 随着 靶 向药 物 的研究 , 现认 为 , 对于复发及危 险度高的 G I S T , 可
e m——a p o p u l a t i o n — b a s e d s t u d y i n w e s t e r n s w e d e n [ J ] .
C a n c e r , 2 0 0 5; 1 0 3 ( 4 ) : 8 2 1 — 8 2 9
破裂 , 坏死 , 核 分 裂像 , 发 生 部 位 等 多 方 面 综 合 评 估, 将 肿 瘤生 物学 行 为 通 过 危 险 度来 评 估 , 包 括 极 低 危 险度 , 低危 险 度 , 中度危 险度 , 高 危 险度 。为 临 床治疗 及 预后 判 断提供 更 详 实理 论 依 据 。G I S T治
mu t a t i o n s o f c — k i t i n h u ma n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a l t u mo r s
[ J ] . S c i e n c e , 1 9 9 8 ; 2 7 9 ( 5 3 5 0 ) : 5 7 7
内蒙古医科 大学学报
2 0 1 4年 2月 第 3 6卷
第 1期

63 3 ・
标本 均呈 阳性 , 仅强度不 同, 而 在 非 胃肠 道 的其 他 软组 织 间质瘤 中 的表 达 则 极 低或 无 。 目前 病 理诊 断中, C D1 1 7、 C D 3 4及联 合 D O G 一 1检测 , 弥 补 了 过 去C D1 1 7及 C D 3 4可 能 造 成 的 漏 诊 , 使得 G I S T的 诊 断更加 明确 , 为 临床 用药 提供 更可 靠 的依据 。
[ 7 ] N i l s s o n B, B i r m m i n g P , Me i s — k i n d b l o m J M, e t a 1 . G a s t r o i —
n t e s t i na l s t r o ma l t u mo r s: t h e i nc i d e nc e, Pr e v a l e n c e, Cl i n i c a l c ou r s e,An d p r o g n o s t i c a t i o n i n t h e p r e i ma t i ni b me s y l a t e
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及生物治疗 , 对传统的放化疗不 敏感 , 最佳 的手 术 方式应 该 是包 括肿 瘤组 织和 周 围
部分 正常 组织 在 内的 整 块 切 除 。如 有 周 围组 织 或 脏 器受 累 , 应一 并 切 除 , 肿 瘤 的完 整 切 除可 降低 术 后 复发 率 。无 论 是 良性 还 是 恶性 肿 瘤 的 G I S T, 均 必 须保 证 切缘无 瘤 细胞残 留 , 切缘 与肿 瘤边 缘距 离
近年 来 , 对 于 胃肠 道 问 质瘤 的研 究 深 人 , 对 该
Hale Waihona Puke L a n d mo l e c u l a r g e n e t i c f e a t u r e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 J ] . V i r c h o w s A r c h , 2 0 0 1 ; 4 3 8 ( 1 ) : 1 . 2 1 2 - 1 2 1 3
至少应 在 2 c m 以上 。有研 究表 明肿 瘤能 否完 整
[ 8 ]Mi e t t i n e n M, L a s o t a J .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a l t u m o r s :
r e v i e w o n mo r p h o l o g y, Mo l e c u l a r p a t h o l o g y, P r o g n o s i s , An d
d i f f e r e n t i l a d i a g n o s i s [ J ] . A r c h P a t h o l L a b Me d , 2 0 0 6 ; 1 3 0
( 1 0 ) : 1 4 6 6 — 1 4 7 8
[ 9 ] Hi r o t a S , I s o z a k i K, M o r i y a ma Y, e t a 1 . G a i n — o f — f u n c t i o n
S u r g e o n ( T a i w a n ) , 2 0 1 1 ; 2 2 : 4 5 — 4 9
[ 6 ] 季加孚. 小肠 问质 瘤的诊断与治疗 [ J ] . 临床 外科 杂志 ,
2 0 0 8 ; 1 6 ( 8 ) : 5 0 9 — 5 1 l
肿瘤 的良恶性判别更为详细 , 通过肿瘤 大小 , 有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