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0例 (1)
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71ae45b77232f60ddcca178.png)
4 讨论
匝肌 中 ; 层为颊 肌 和颊 肌 神 经 末支 有 面部 静 脉 , 深 布有 面神 经和眶 下神经 分支 , 为足 阳明和 阳跷脉 交 会穴 , 风 穴为 手少 阳三焦 经穴 , 耳后 动 、 翳 有 静脉 、 颈外浅 静脉 , 布有 耳 大神 经 , 层 为面 神 经干 以茎 深
碍 ; 效 : 纹及鼻 唇沟 基本对称 , 有 额 闭眼及露齿 轻微 障碍 ; 未愈 : 额纹及 鼻唇 沟明显不 对称 , 闭眼及 露齿 严重 障碍 。
3 2 治疗 结果 ( . 见表 1 )
表 1 两 组患 者 疗 效 比较 例
参 照《 现代 中 医 内科 临床 诊 断 治疗 学 》 拟 定 …
17 3
・
中 医学 ・ 中西 医结合 ・
浅 刺 电针 加 频谱 治疗 早 期 周 围性 面瘫 临床 观 察
李建华 李建 中
摘 要 目的 : 观察 浅刺 电针 加频 谱 治 疗早 期 周 围性 面瘫 的 临床 疗 效。 方法 :O例 患者 随机 分 为 治 6
疗组 ( 浅刺 电针 加 频谱 ) 0例 , 3 对照 组 ( 常规 针 刺 ) 0例 , 3 比较 两组 治 疗效 果 。结 果 : 治疗组 总有效率为 9 . 3 3 对照组为 7 .%, %. 67 两组 间差异具有 显著 意义 (P <0 0 ) .5 。结论 : 浅刺 电针 加频 谱 治 疗早 期 周 围性 面瘫
组别
例数
3 0
3 0
痊愈
1 7
1 0
显效
7
6
有效
针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针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99c88563b3567ec102d8ae5.png)
中国中医急症 20 07年 l O月第 l 6卷 第 l O期 J T M. c. 0 7 V 11 , o 1 E C O t20 , o. 6 N .0
・
l e t- l KJ 究 留, ;  ̄
・
针刺加 电针治 显效 1 例 , 1 有效 4例 , 无无效病例 ; 治疗 后患 者面部各肌 肉运动 电位显著提高。 结论 针刺
加电针对治疗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满意疗效 。 【 关键词 】 周围性面神经 麻痹 针刺 电针治疗
周 围性 面神 经麻痹 属 中 医学 “ 口僻 ” “ 、 口眼歪 斜 ” 等范 畴 , 临床 常见疾 病 , 中国针灸 协会 列 为我 国针 为 被 灸 临床 十大 疑难顽 症之 一 。 针刺 治疗 本病 历史悠 久 , 疗
应用 于 面神经 麻痹 的临床检 测始 于 14 94年 , 随后 多 在 年 的医学 实践 中可靠性 已被 公认 。针 肌 电图法 是按 面 神经 分支 ,将 针 电极依 次插 入至 面神 经麻痹 患 者 的额
效肯定。 石学敏院士根据《 灵枢 ・ 经筋》 的有关理论 , 结 肌 、 眼轮 匝肌及 口轮 匝肌 等 处 , 以检测 肌纤 维 的各 种 自 发 电活动 。 对包 括 面神 经麻 痹 、 侧 面肌痉 挛在 内的多 半 合 长期 临床实 践及 现代 医学研 究 , 出以 “ 提 祛外 邪 , 调 肌 较 气 血 , 经筋 ” 通 为治疗 原 则 的经筋 刺法 , 应用 于本 病 , 取 种病症 的临床研 究表 明 , 电图技 术是 一种 客观 的 、
法 , 穴施捻转泻法。阳白、 余 太阳、 地仓 、 颊车分别予两 组 电针 。各穴 均 留针 2mi。每 日针 刺 1 ,5次为 1 0 n 次 1 病程 1 0 , —9d 平均 1d 5 。全 部 患者分 别 于治疗 前 、 治疗 疗程 。治疗 2个疗 程后 评定疗 效 。 中( 治疗 1d 、 5 )治疗 后 ( 治疗 3 d进 行运 动 电位 电压 的 0) 15 检 测指 标 肌 电指 标应 用丹 麦 D N E . A T C公 司 生 测定 。 产 的 C naaM 型 双 导 四轨 迹 肌 电诱 发仪 进 行 检 测 , att T 12 诊 断标 准 根 据 《 、 实用 中西 医结合 诊 断治疗 学 》 采用 同轴单 芯 针 电极 , 极 置于 同侧腕 部 , 地 将针 电极 依 相关标 准 ¨, 围性 面神经 麻痹 的诊 断标 准如 下 : 1 1周 () 次刺 入患者 面 部受检 部 位 , 分别测 试其 患侧 面部额 肌 、 病 前 常有受 凉 、 受潮 、 吹风 史 , 数患 者 于病前 数 日可 少 上唇 方肌 、 下唇 方肌 的运 动 电位 。各组 数据 、 图表存 人 有 耳后 、 内疼 痛或 面部 不适 等前 驱症状 ; 2 急性 或 耳 () 计 算 机后进 行 分析 , 作统 计学处 理 。 以上 检测 固定 一人 亚 急性发 病 , 出现一 侧 ( 偶为 两侧 ) 围性 面瘫 , 周 可伴 舌 操作。 前 2 3味觉障 碍 ,少 数 可有耳 鸣 ,听觉 过敏 或 耳部疱 / 16 疗效标 准 参照 Hos . ue—Bam n ( rk anH—B) 面神 疹 等 ;3 已排 除其他 原 因所致周 围性 面瘫 ( () 如小 脑桥 经 功 能评价 系统 砼 , 定疗效 标 准 。全 部患 者于治 疗 ]确 脑 角病变 、 干病 、 脑 手术 损伤 、 腮腺 病变 、 格林 巴利 综合 3 d 进 行疗 效评 定 , 0后 若患 者在 3 d内痊 愈 , 0 则按具 体 征 等 ) 。 治疗 结 束 时评定 疗效 。痊 愈 : 面神经 功能评 价 为 7 % 5 1 3 针 肌 电 图在 本研 究 中的应 用价 值 肌 电 图技术 . 10 ; 0 % 面部所 有 区域 正 常 。 显效 : 面神经 功 能评价 为 5 % 一 5 , 1 总体 : 细观 察 时才能 看 出轻微 的功 0 7 % () 仔 1 津 中医 药大 学第 一附属 医院 ( 津 30 9 ) 天 天 0 13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520162e482fb4daa58d4b82.png)
作时有轻微 口歪痕迹。有效 :症状较前有改善,但额纹 不对称 ,但额纹不对称 , 谈笑时仍有明显 口眼歪斜症状。 无效 :症 状无 改 善 。 4 治 疗结 果 两 组疗 效见 表 1 。
表 1 两组疗效 比较 例 ( %)
组别 n
治疗组 对照组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关 键词 ] 周 围性 面瘫 ;急性 期 ; 电针
笔者用 电针治疗周 围性面瘫 急性期效果较好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8 4例 均为 门诊 患 者 ,发 病 在 1 周 以 内均 为治 疗 组 , 发病 1 周后为对照组 。治疗组 4 3 例, 男2 2 例, 女2 1 例。 对照组 4 1 例, 男 l 8 例 ,女 2 3 例 。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 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 P> 0 . 0 5 ),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按 《 实用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 》。①起病
3 疗效标准 治愈 :症状消失 ,表情 自如 ,谈笑时无 口眼歪斜 , 饮 食 如 常 。显 效 :静观 基 本 无异 常 ,做极 度 鼓 腮 或 牙动
透性 以及血流量有一定 的调整作用 ,可使血管紧张度降 低、通透性增加 、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 、改善病灶的 微循环和淋巴循环 、促使炎性渗 出物吸收 、减轻面神经 的水肿程度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改善局部营养代谢 ,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 ,早期
治疗 2 0 天。 对 照组 :方 法 同治 疗组 。 两组均治疗 2 0 天后进行疗效 比较 。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 、增加肌纤维的收缩、 促进局部炎性水肿 的吸收、缓解血管痉挛 、改善神经冲 动的传导 、促进神经纤维 的再生与恢 复,使面神经兴奋
电针灸配合TDP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
![电针灸配合TDP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be229edd88d0d233d46a5a.png)
陕 西 中医 2 0 0 8年第 2 9卷第 4期
大脑 皮层 产生新 的兴 奋点 , 抑制病 侧 的兴 奋灶 , 调节大 脑 失衡 状态 , 改善患部 组织 的血 液和淋 巴循环 , 达到治 疗 目的。针刺单 刺穴 治疗肢 体痛症 是胡 慧 明教 授多年 临床 实践 的经验 总结 , 取穴 简便 , 坦 , 肖 右 右侧 口角歪 向健侧 , 右 眼闭 合露 睛 。舌淡 苔薄 白, 浮紧 。诊 断 : 脉 右侧周 围性
面瘫 。 1 . 取 ~1 5寸 毫针 , 常规消毒 后针 刺 。 取穴 : 关 、 下 阳 白透鱼腰 、 迎香 、 地仓透 颊 车 、 合谷 。 电疗仪 。 D 接 T P 灯照射 时左 眼敷 以纱布 。 平补平 泻法 , 行 浅刺 。 配合 温
参 考 文 献
[ ] 刘清华. 1 针刺 配合 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 4 3例E] 陕 J.
西 中医 , 8 8 :0 4 1 6 . 2 ( ) 1 6 — 0 5 ( 收稿 2 0 — 9 0 修 回 2 0 — 01 ) 0 7 0 — 5; 0 71 — 6
制是 通过 针刺 的刺 激 , 脑啡 呔 与脑 内吗啡 受 体相 接 使 合 而达 到镇痛 目的。针刺单 刺穴 镇痛 还可 以体现 大脑
气虚 , 脉空 虚 , 络 风寒 风 热之 邪乘 虚 侵袭 面部 筋 脉 , 导 致面部 足 阳明经筋 失于濡 养 , 肉迟缓 不收 。 肌 电针 可 以 增 加针 刺 的刺 激量 。加温 和灸配合 TD P灯 照射治 疗 ,
皮 层“ 势效应 ” 优 原理 , 通过 刺激对 侧上 肢相应 部位 , 使
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观察
![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619a37ff46527d3250ce005.png)
参考文献
[】 黄 焕章 , . 1 等 注射用奥扎格 雷钠治疗急性 脑梗死的疗效 分析 .中 《 风与神 经疾病 . 【】 中华神经科学会 , 2 中华神 经外科学会 . 各类脑血管疾病 诊断要点 . 中华神经科杂 志 , 9 6 2 ( )3 9 l 9 ,9 6 : 7 . 【】 中华神经 科学会 , 3 中华神 经外科学 . 脑卒 中患者临床 神经功能缺 损评分标准( 9 5 . 1 9 ) 中华 神经科杂志 , 9 6 2 ( )3 1 19 ,96 :8 .
周围性面神 经麻痹是 针灸 临床 常见的 一种疾病 , 在冬春 、秋 冬季 节交 替时多发 , 以青壮 年为多见 。此病若诊 断正确 , 治疗 及时 , 后多 预 良好 。在临床治疗 中 , 笔者采取 电针 与常规针 灸配合功 能锻炼治 疗周 围性 面神经麻痹 , 得 了较 满意的疗 效 。 取 【 文章编号】 1 0 4 1 ( 0 00 - 0 2 2 3 x 2 1 ) 9 0 2 —0 0 3 侧平刺 2 rm, 5 a 双侧合谷穴直 刺 2 rm, 0 a 翳风穴直 刺 2 mm, 0 风池 向鼻跟 部直 刺 2 mm。方法 : 白、下关为一 组穴 , 0 阳 地仓 、迎 香为一组穴 , 电 针通于 此四穴 , 频率 2 次 / , 0 分 调整好 电针 强度和针刺 角度 , 通电量以 患者 感到舒适 、面肌微 见跳动为宜 , 通电时 间 2 分钟 , 0 病程较 长者可 适 当延长至 3 分 钟。合谷 、翳风 、风池等穴行平 补平泻手法 , 0 得气为 度, 留针 3 分钟 。T P治 疗仪照射患侧耳后 及面部 3 分钟 , 0 D 0 热度以病 人耐受 为度。 1 / 日程 中出现 一过性 、排 异性等不 良反应 , 无需 做过 敏 实验 , 使用 方便 。 临床实验表 明 , 注射用奥扎格 雷钠对脑梗塞 的治疗有肯定的疗效 , 显效率 达 8 %, 有效率达 9 %, 0 总 5 与传统的扩 容、活血化瘀相 比有 明显 的疗 效 , 尤其是 发病 1 内应用效 果更 佳。奥扎格 雷钠能 显著提高患 天 者的生 活能力 , 适应 范围广 , 安全 系数高 , 良反应极 少 , 不 未发现 明显出 血倾 向 , 治疗脑 梗塞 的首选 药物 , 得 临床推广 使用 。 是 值
电针配合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瘫85例
![电针配合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瘫85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4f4f1c55270722192ef753.png)
用 电针 治疗 可 以刺 激 神 经使 之产 生 肌 肉收缩 , 加 强瘫 痪 面肌 的功能恢 复 。氦氖激 光的热教应 能刺 结 合 十二经 脉在人体 分 布部位 ( 包括腧 穴) 属络脏 腑 以 及所联 系的 组 织器 官 , 行 辨证 归 经和诊 断 进 疾病 , 而从错综 复 杂 的临床表现 中抓住纲 要 , 从 选 穴施 治 , 得较 好疗 效 。 取 3 2 指导 组方 配穴 : . 针灸 临床组 方配穴是 在 循 经选穴 主导 下 , 部 、 端 、 局 远 随证 三结台组 方 , 同 时配 以有关 穴位 , 如表 里经 穴位 配伍( 包括原络 配 伍 ) 前 后 穴位 配伍 ( 括 俞 募配 伍 ) 头 面躯干 与 、 包 、 四肢下 部 穴位 的标 本 根 结 配伍 、 右侧 穴位 相互 左 配伍 等 等 , 些 都是 十二 经 脉多 向性 作 用下 的实 这 际应 用 , 有很 强 的临床指 导意义 。 具
维普资讯
陕西 中 医 2 0 0 2年第 2 卷第 2期 3
电针 配合 激 光治疗 周 围性 面瘫 8 5例
河南濮 阳市 中原油 田 总医院 (5 0 1 李建 欣 47 0)
摘 要: 目的 : 察 针 灸 激 光 治 疗 周 围 性 面瘫 的 疗 效 方 法 : 用 针 刺 阳 白、 阳 , 关 、 观 采 太 下
常停 滞于 右侧齿 颊 之间 , 遂来诊 。查 体 口角向左 侧歪 斜 , 不能鼓腮 , 眼 睑闭台不 垒 , 右 右额 纹消失 , 鼻唇 沟变 浅 , 能皱额 蹙眉 , 不 舌质 淡、 苔薄 白, 脉沉 紧 。 断 : 侧周 围性面 瘫 。 诊 右 按上述方 法治疗 1 次 0
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221例
![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221例](https://img.taocdn.com/s3/m/a7ee56a3d1f34693daef3e0f.png)
痊 愈 : 症 状 消 失 , 睑 能 闭 合 良好 , 腮 正 常 , 临床 眼 鼓 双 额纹 , 沟 深浅 一致 , 中沟 变 直 , 观 面部 表情 肌恢 复 鼻唇 人 外 正常。好转 : 临床症状好转 , 睑能 闭合 , 眼 但不能紧闭, 鼓 腮时微 有漏 气 , 额纹 , 唇 沟 深 浅相 近 , 中沟仍 有 轻度 双 鼻 人 偏斜 , 面部 表 情肌仍 有 部分 障碍 。外 观 在 说话 或笑 时 稍有 歪斜。无效 : 经治疗两疗程后 , 临床症状无改善 , 外观面部 表情肌功能障碍 。
长 05年, . 最短 3天; 风寒袭表型 7 2例 , 风热雍滞型 6 7例 , 气血淤阻型 6 例 , 2 气血不足型 2 O例。 诊断要点 : ①病前常有受惊 、 受潮、 吹风史。病前几 日 可有耳后、 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 。②晨起发现 面部僵硬 , 面颊动作不灵 , 额部 皱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 , 不能皱额、 目鼓颊 等动作 。进食 时食 物留在齿 颊间, 闭 唾 液 自口角外流。③急性或亚急性发病 , 出现一侧 ( 偶为双 侧 ) 围性 面 瘫 、 周 可伴 有 舌 前 2 3味觉 障 碍 , 数 可 有 耳 / 少 鸣、 听觉过敏、 耳部疱疹等。④排 除其他原 因所致 的周 围 性 面瘫 ( 脑干病 变 、 如 手术 损 伤 、 腺 病变 、 腮 中耳炎 、 神 经 听 瘤 )对 长期缓 慢进 行 的 , , 或反 复 发 作 的 , 久 治 不愈 的 ( 或 6 个 月 以上 ) 面瘫应 注意 排除肿 瘤 。
4 治 疗效 果
2 1 均为 门诊 患者 , 12例 , 19例 ; ~ O岁 4 2例 男 0 女 1 1 3 2 例 ,0 5 3 ~ 0岁 7 ,0 7 岁 12 ; 伤性 10例 , 源 7例 5 ~ 8 0例 外 0 耳 性2 2例 , 病毒感 染 9 9例 ; 侧 19例 , 侧 12例 ; 程 最 左 1 右 0 病
波型交替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波型交替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fb43186edb6f1aff001fd6.png)
生旦壁复堡
寥堕 2 0 7 07 旦第 1 卷第 7 C i J e aiT e r P at J 1 0 7 V 1 3 N . 3 期 hn h b h oy rc, u R l .2 0 , o.1 , 0 7 ຫໍສະໝຸດ ・临 床研 究 ・
波 型 交 替 电 针 治 疗 周 围性 面 瘫 疗 效 分 析
黄 彬
[ 要 ] 目的 探 讨 波 型 交 替 电针 在 治 疗 周 围性 面瘫 中 的 疗效 。 方 法 6 摘 6例 周 围性 面 瘫 患 者 随 机 分 成 两 组 : 疗 组 3 治 4例 和 对 照组 3 2例 。两 组 选 用 穴 位 相 同 , 治疗 组 交 替 使 用 疏 密 波与 断续 波 治疗 ; 照 组 只 采 用 疏 密 波 治 疗 结 果 与对 照 组 相 比较 , 疗 组 对 治 总 有 效 率 明 显提 高 ( P<O O ) 痊 愈 时 间 明 显 缩 短 ( . 1, P< O 0 ) 结 论 在 电 针 治 疗 周 围 性 面瘫 时 , 疏 密 波 和 断 续 波 交 替 使 用 效 果 . 1。 将
.
cu in lso T h fe to le n edipe s - e e wa e a ic tnu s wa s s pe i o t tofdip r ede S v o n lc e e f c fa tr at s r e d ns v nd d s on i ou ve i u rort ha s e s — n e wa e alne i e e —
toa u nc u e te t e o e i e a a ilp r yss r c pu t r r a m ntf r p rph r lf ca a al i. Ke r s: f ca e ve p ayss;a up c ur ee toa up c ur ds r e de e wa ; s o i uo ve y wo d a iln r ar l i c un t e; lc r c un t e; ipe s - ns ve dic ntn us wa
电针配合微波及局部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
![电针配合微波及局部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1720f1bcd126fff6050b6e.png)
电针配合微波及局部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发表时间:2015-09-18T09:29:50.9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周忠海[导读] 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针灸科 165399 周围性面瘫,即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口眼响斜”“口僻”的范畴。
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针灸科 165399周围性面瘫,即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口眼响斜”“口僻”的范畴。
目前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笔者于2011--2013年采用电针配合微波照射及局部按摩治疗此类患者5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4个月;发病1-7天就诊18例,8-30天21例,病程超过1个月者11例。
临床表现:一侧面部肌群板滞、麻木、松弛,口角向健侧歪斜,患侧睑裂开大,鼻唇沟变浅,人中沟歪斜,闭目露睛,额纹消失,在露齿和微笑时口鼻被牵向健侧,不能鼓腮和做吹口哨动作,约有1/3患者发病初期患侧耳后疼痛。
2治疗方法2.1急性期即面瘫发病1周以内,也称发展期:此期病情不稳定。
治疗以循经远取穴位为主,患侧翳风、双合谷、双足三里、双太冲,并接华佗SDZ-2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宜,留针30min;然后用宝兴WB-3100 A1型微波治疗机照射翳风穴,一般30cm左右,起针后用点揉法按摩患侧面部穴位5min,手法要轻柔,每日1次。
此期严禁在面部使用电针强刺激。
2.2稳定恢复期指发病1周以后,是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取百会、印堂、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丝竹空透鱼腰、太阳、四白、迎香、口禾髂、下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夹承浆、牵正,每日1次,每次取6~8个穴位及对侧合谷、太冲,留针30分钟;电针及微波治疗同上;起针后用中等力度,以点揉推捏等手法均匀地按摩患侧面部穴位,向患侧牵拉面部肌肉,每次15min。
中医针灸如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针灸如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https://img.taocdn.com/s3/m/deb65e8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9.png)
小张最近本打算开开心心地参加同学的婚礼。
然而,前几天晚上他在睡觉时吹空调,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脸变了样:脸部肌肉麻麻的,无法皱眉,嘴巴歪了,刷牙时水从嘴角无法控制地流出。
小张以为休息几天就会好转,没想到过了一天,连眼睛都不能闭拢。
他急忙去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告诉他是得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医生给他配了点口服药,并建议他进行中医针灸治疗。
那么,什么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针灸如何治疗?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什么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机病因我们的面神经分支,主要包括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与颈支,主要的运动面部表情肌肉有皱眉肌、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笑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颏肌……由面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面部表情肌肉瘫痪,即为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麻痹的一种,也被老百姓称为“歪歪嘴”“吊斜风”。
关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西医认为,主要与病毒感染、神经缺血、免疫缺陷等因素导致的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进而造成的面神经受压有关。
中医认为,其病位在面,核心病因为外风乘虚侵袭使面部经络受阻,经气不利。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症状表现因为受损部位在面神经核及面神经核以下,周围性神经面神经麻痹的症状主要有额纹消失、鼻沟变浅、口角歪斜、无法皱眉、不能闭目、鼓腮漏气等。
此外,还有些人会出现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流泪、流涎的问题。
如果发现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与以上情况相符,应该及时到医院挂号就诊。
否则拖得越久,瘫痪的肌肉就越有可能出现挛缩,呈现出口角明显向一侧歪斜的状态。
而脸部的不对称不但损害外表的美观性,还无法正常吃东西、喝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现阶段,西医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药物治疗、手术减压治疗、神经康复治疗为主,主要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神经营养剂等。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从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内外兼治,外治法有针灸、推拿、熏蒸等,内治法有中药汤剂,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
电针不同波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
![电针不同波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a81243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f.png)
引言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急性发作的、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可能因各种刺激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
贝尔面瘫的发病率在(20~30)/10万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周围性面瘫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
在治疗上多采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抗病毒、神经营养药物进行治疗,或行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吻合术,以及体疗、理疗等。
中医治疗面瘫方法主要有针刺、灸法、拔罐、推拿、中药、外敷、穴位注射、刺络、放血、中药口服等,针灸治疗本病有着简、便、验、廉的优点,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体现了明显的优势。
而电针作为电学和针刺有机结合的产物,治疗面瘫效果确切,目前已成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重要方法。
在周围性面瘫的电针治疗中,关于波形的选择问题一直以来都颇有争议,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三种波形在临床报道中均有涉及,且疗效肯定,但目前尚无具体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确切证明不同波形治疗本病的疗效差异,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
本课题基于电针治疗面瘫的研究基础,将12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并选用电针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分别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波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以优化电针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课题共纳入病例129例,脱落9例,其中连续波组45例,疏密波组40例,断续波组44例。
所选用病例均来自2010.1.1~2011.1.6青岛海慈医疗集团针推康复科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初次发病,所有患者入组前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检查,排除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各组一般资料见表1、表2、表3。
表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性别年龄病程分期组别例数男女 Min Max Mean±SD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连续波组 45 21 24 20 67 40.58±14.34634 11 0疏密波组 40 22 18 15 70 41.55±14.25931 8 1断续波组 44 21 23 18 70 40.93±15.52935 8 1 性别经卡方检验,χ2=0.683,P=0.711,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8例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8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bcc09202af90242a895e5d5.png)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8例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中青年人,轻者口眼歪斜,影响形象,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治不及时,则造成终生偏废,给患者心灵和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
西医多以营养神经药和扩血管药治疗,中医则以祛风药和针刺治疗,我们采用电针治疗该病获效较为满意,特报导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138例。
其中,136例为门诊患者,2例为曾住院患者。
男性82例,女性56例;10岁以下者2例,11-60岁者124例;60岁以上者12例。
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5年。
1.诊断标准: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2.治疗原则:祛风、活血、通络。
3.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用电针加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治疗。
针刺处方:①翳风、颊车、迎香、合谷、太阳、水沟、四白。
②地仓、攒竹、下关、阳白、牵正、人中、太冲。
局部穴位均取患侧,远端腧穴可取双侧,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以国产6805-AⅡ全能脉冲治疗仪通电,每次采用疏波4Hz、密波20Hz、疏密周期6s的疏密波治疗30分钟,同时加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对患侧面部穴位进行照射治疗。
每日一次,并嘱其避风和寒冷刺激;并多做局部按摸和热敷等促进经气的畅通。
4.疗效分析:以口眼歪斜、目赤流泪、鼓腮漏气,进食进饮不便,眼睑闭合困难,耳后疼痛、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以口眼歪斜、目赤流泪、鼓腮漏气,进食进饮不便,眼睑闭合困难,耳后疼痛、头痛等症状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为无效。
二治疗结果本组138例经治疗后,临床治愈124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
电针浅刺法治疗面瘫
![电针浅刺法治疗面瘫](https://img.taocdn.com/s3/m/4721250df705cc17542709e7.png)
——张中一,刘茵.电针干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J]
2009 , 28 ( 9 ):517-519
电针浅刺法治疗面瘫 技术简介
疾病诊断标准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
瘫疗效的影响不同,其中针刺时机的正确选择 对疗效影响最大,其次为电针波形,再次为腧穴
配伍。
——卫彦,寇吉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评价.上海针 灸杂志[J] 2011 , 30 ( 12 ):830-832
相关研究
张中一等将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 对照组两组,两组取穴一致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瞬目反 射测定;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测定 以及疗效评估。结果两组均能加快促进面神经功能和面神 经传导恢复,电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电针组总有效率(92.6%)优于对照组(80.8%)(P <0.05)。电针组痊愈所需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d(P<
面神经功能与解剖
• 面神经管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 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
• 面神经出脑后进入内耳门合成一干,穿内 耳道底进入与中耳鼓室相邻的面神经管, 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腺到达面部
针灸治疗面瘫
• 针灸在面瘫的缓解期和后遗症期已经得到广 泛应用,是中医传统优势项目之一
• 以往对于在面瘫 急性期能否应用电 针治疗存在争议
• 在闸北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3 年,均取得较好疗效,未发生明显的不良 反应
电针浅刺法治疗面瘫
电疗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电疗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https://img.taocdn.com/s3/m/6f47cbcd58f5f61fb73666b2.png)
********学院毕业论文题目:电疗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姓名:学号 :班级:联系方式:指导老师:雷美恒目录摘要 ..................................................................一、概述 (1)(一) 超短波 (1)(二) 中频 (1)(三)针灸 (1)二、方法 (2)(一) 超短波中频使用方法 (2)(二)针灸使用方法 (2)三、小结 (2)四、建议 (3)五、预防 (3)参考文献 (3)结束语 ................................................................ 指导老师论文评审表 ....................................................摘要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本又称为面瘫。
由面神经麻痹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它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病损在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为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性或核上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即核性或核下性)面神经麻痹。
由局部损伤或炎症所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及单纯性面神经损害所造成的麻痹称为贝尔氏(Bells)麻痹。
贝尔氏麻痹是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明显的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方法,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采用超短波、中频、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采用超短波等综合治疗,具有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疗程短,患者无痛苦及易接受等特点,并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关键词:超短波中频针灸面神经麻痹电疗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超短波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良好效果[1]。
国外研究表明,中频电流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电疗[2]。
电针治疗面瘫40例
![电针治疗面瘫40例](https://img.taocdn.com/s3/m/ca8924f4a216147916112898.png)
电针治疗面瘫40例标签:电针;面瘫;疗效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
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而瘫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来至门诊,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1~74岁,平均46.5岁;左侧17例,右侧29例;病程1d~1个月。
1.2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两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起病突然,病前常有受冷、受潮、吹风史。
②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③患者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底向健侧牵引。
④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耳道与耳廓部感觉障碍或疱疹,泪液减少等。
2治疗方法主穴:颊车、颧髂、四白、太阳、合谷、丝竹空、翳风、睛明地仓、水沟、迎香。
配穴:足三里、外关、太冲等。
每次选穴:主穴6~8穴,配穴1个,面部主穴采用透刺法,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入0.3寸左右为宜。
进针时,宜迅速刺破皮肤,然后慢慢进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角,针尖指向止穴,常用患侧穴位,如阳白透鱼腰、或太阳;攒竹透鱼腰(接正极)、丝竹空透鱼腰(接负极)、四自、地仓透颊车(接正极)、翳风(接负极)、风池、合谷等。
选用0.35mm×(40~50)mm长的毫针,快速刺入皮肤,施用捻转手法为主。
急性期(1周内)得气后用补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然后接通G6805电针治疗仪。
采用断续波,1次/d,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针后嘱患者注意面部保暖,避免风吹、受凉等。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面肌功能完全恢复;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容恢复正常,但有部分面肌功能末能完全恢复;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而容较治疗前有所恢复,面肌功能恢复不够满意;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电针透剌红外线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电针透剌红外线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482ee5192e45361166f532.png)
电针透剌红外线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透刺红外线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方法:选择2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给予电针透刺红外线照射治疗。
结果:治疗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电针透刺红外线照射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重要方法。
适时应用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透刺;红外线照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周围神经疾病,病程长,其主要病理特点是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
主要临床表现有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睑闭合不全,白睛外露,称为贝尔征;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鼓气,食物易滞留病侧齿龈。
因受损部位不同,有的可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及听觉过敏,乳突部疼痛等。
常规药物治疗疗程长,迁延日久,常遗留后遗症,治愈率低,为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本人运用电针透刺红外线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选择24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0例,住院16例,门诊224例;男130例,女110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30天。
初诊时伴头痛者46例;耳后乳突疼痛者94例。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本组排除由中耳炎、腮腺炎、肿瘤、外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50mg,维生素B12500ug,肌肉注射,每日1次;阿昔洛韦0.2g,口服,每日5次;急性期口服泼尼松l0mg,每日3次。
治疗组120例患者除上述药物治疗外,给予电针透刺红外线照射治疗。
让患者仰卧,取患侧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攒竹、巨露透四白、地仓透颊车、牵正透下关,配翳风、健侧合谷。
翳风穴电针“测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损伤程度的体会
![翳风穴电针“测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损伤程度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f69f2e6dd36a32d72758198.png)
翳风穴电针“测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损伤程度的体会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又称为贝尔麻痹(Bell,s palsy),由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是针灸临床常见病。
但临床上对面瘫损伤程度的测试或评估 [1] 未引起重视。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电针翳风穴既能治疗面瘫,还能测试面瘫的损伤程度及预后,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一应用解剖学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定位:耳垂下缘后方,乳突前下方凹陷处。
翳风穴下分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干等。
临床解剖学研究表明,翳风穴所在区域相当于茎乳孔的体表投影点。
翳风穴的针刺方向有直刺、向内上方斜刺等,多以直刺为主。
进针方向由外向内,与皮肤呈90度角垂直进针时,深度约为20mm[2]。
另外有研究表明,在该穴位注射药物治疗面瘫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其原理是只要针尖准确地到达茎乳孔附近,再将药液注入,从而使面神经主干浸于药液之中,同时药液也可沿茎乳孔处面神经干周围间隙向上渗透到面神经管垂直段,继而充分发挥药物作用[2]。
二操作方法1 选穴主穴翳风配穴听会2 定位翳风:耳垂下缘与下颌支后缘相交处;听会: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3 常规消毒用碘伏棉签在翳风、听会所在皮肤处常规消毒,操作者戴好无菌手套、口罩、帽子。
4 测试面部肌群分为上、中、下3组,上肌群包括额肌、上眼轮匝肌等;中肌群包括下眼轮匝肌、颧肌、颊肌、上口轮匝肌等;下肌群包括下口轮匝肌、下唇方肌、颈阔肌等。
首先在双侧翳风、听会行常规针刺,翳风穴进针深度为20mm,听会穴进针深度为15mm。
然后将电麻仪连接到健侧的翳风、听会穴(注意:负极连接翳风穴,正极连接听会穴),接着缓慢开启电麻仪输出强度开关至适当程度(以上、中、下肌群出现抽动为度),随后用同样的方法测试患侧翳风、听会穴。
三结果1 重度损伤当电麻仪输出强度为健侧的3倍以上时,患侧上、中、下肌群无抽动(或跳动),或仅出现翳风、听会穴局部组织的抽动(或跳动),大部分患者伴有面瘫后遗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 我 们 结 合 神经 解剖 、 按 照 循 经 取 穴和 局 部 配穴 的 方 法 组 方。 主 穴: 听会 、 合 各 或 翳风 。 配 穴: 地 仓 透 下 关 . 巨 髑透 上 关 、 阳 白透 头 维 、足 三 里 阳 睦 泉、 风池 等 穴位 。 上 述 穴位 均 依据 中 医 辨证 施 治 的 原 则 酌 情 选 用, 而 听会 穴与 翳 风 穴 则 交 替 运用 之 。 所 用 的 电 针 仪 器选 自上 海 医疗 器 械 八 厂 生 产 的 BT一 7 0 1型 电麻 仪 ,直 流 电源 6V; 输 出 电压 约 0 ~3 5V, 负 载 lI ( ; 输 出脉 冲 为 双 向不 规 则 尖 脉 波, 脉 宽 约 0 0 5 ms ; 频 率幅度约 2 ~4 0次/ s 。 急 性期 ( 2周 内) 每 日治 疗 1次, 在 发 病 2周 后 改 为 隔 日 治 疗 1次 ,每 次 3 0mi a 每 r l 0次 为 1个 疗 程; 输 出 强 度 以 强 刺 激 和 慢 频 率 为 原 则, 使 面 部 肌 肉 出现 抽 动且 患者 能 够 耐 受 为 度。 本 组 病 例在 应用 电针治 疗 期 间停用 其 他 一切 治 疗 方 法 结 果 ( 1 ) 疗 效 标 准: 痊 愈: 症 状 与 体 征 完 全 消 失. 神 经 系统 检 查 功 能恢 复正 常 ; 显 效: 症状 与体 征 大部 分 消失 , 神经 系 统检 查 功 能 基 本 恢复 正 常; 有 效: 部 分症 状 与体 征 有 一定 好 转, 神 经 系 统 检查 功 能
变 性 反 应 : 感 应 电 和 直 流 电 时 肌 肉 收 缩 均 较 迟 缓。 ( 3 ) 重 度 变 性 反应 : 感 应 电时 肌 肉 收 缩 呈 蠕 动 样 , 而 直 流 电 时 肌 肉收 缩 缓 慢 。 ( 4 ) 完 全 变 性 反 应 : 感 应 电
和 直 流 电 时均 无肌 肉收 缩 出现 。 1 6 5例 电变 性 反 应 测 验 中, 无 变 性 反 应 者 8 9倒, 轻 度 变 性 反 应 者 5 3例 . 重度 变性 反 应 者 l 6例, 完 全 变性 反应 者 7倒。 治疗 方 法 根 据 中 医辨 证论 治.针 灸 选 穴 组 方 原
作 用。 此 法 简便 廉验 , 是 治疗 腋 臭的 有 效 方 法。 在 使
用 雄 黄碘 伏 液治 疗 腋 臭 时, 因雄 黄 是“ 砷 制 荆, 不 宜 长 期 或 大 量 应 用 ,在 具 有 蜻 疡 疮 面 时 外 用 更 宜 慎 重,
痹2 0 0例 , 取得 较 好疗 效, 现报 告 于 下。 临床 资料 本 组病 例诊 断 参 照 重 庆 医 学院 第 一 附 属 医 院神 经 内科 编《 临 床 神 经 病 学基 础》 以 及上 海 科 学
性反 应 者 2例 , 重 度 变 性反 应 者 4侧, 完 全 变 性 反应
者 3侧. 未 作 测 验 者 1例 ) , 无 效 2例 ( 占1 %, 完 全
变 性 反应 者 2侧 )
体
会
本 组病 例 之 治 疗 ,我 们 强 调 中医 辨 证论
治 的 原则 ,结 合 神经 解 剖 、 循经 取 亢 与 局 部 配 穴 的 方 法 组方 如手 少 阳三 焦 经 翳 风 穴 其解 剖 学 上 , 在 深层
【 约 5分上 下 ) ; 在《 素问 ・ 剌 要 论》 中谓 之 日: “ 病 有浮
维普资讯
3 1 4
… 上 海 市 中 西 医 结 合 医 院 ( 上 海 2 0 0 0 8 2 )
甫
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喜 蹦 “ 。 跳张储
技 术 出 版 杜 出版 的《 实用神经病学》 诊 断 标 准, 2 0 0倒 中, 男 1 0 5例, 女 9 5例; 年 龄 l 1个 月 ~7 8岁; 病 程 l天~8个 月 不等1 其 中 左侧 者 8 4例 , 右 侧 者 1 1 6
有效 l 2例 ( 占6 %, 其 中 无 变性 反 应 者 2侧1 轻 度变
厂 生 产 的 DL Z型 直 流 感 应 电疗 机) 。 电变 性 反 应 测 验 之 结 果 判 断标 准: ( 1 ) 无 变性 反 应 :感 应 电 时 出现
会穴 则 其 皮下 恰 为面 神 经 分 枝 之所 , 故 二 亢 在 施 治之
时, 针 刺 亦有 别 ; 前 者 宜 深 ( 约 1寸 左 右) ,后 者 应浅
“ ” 孝 气 登 蘸 下 简 称 支 矗 辘 三 主 ; 篓 : 蒺
. =
扩 , 临 床 资 料 , 母 本 组 患 芝 者 显 著 . 篓 苎 下 。 , . . 毛 。 : 一 磊 , ‘ 3 0 例 均 经 临 床 、 x 线 及 支 孟 生 是 反 主 糜 是 。 奉 组 治 疗 后 痰 菌 转 率
部 当 为面 神经 干 从茎 乳 突 穿 出 之处 ; 而 足 少 阳 胆 经 听
侧; 治疗 2 0天 后 有 1例 对 侧 又 罹患 ,颅 脑 外 伤 所 致 者 2倒 。 并 对 其 中 1 6 5铆 患 者 于 发 病 后 2周 ( 1 0 ~1 4 天) 做 了电 变性 反应 测验 ( 采 用 广 东 省 汕 头 市广 播 仪 器
体
会
腋 臭 俗称 “ 狐臭” , 它 是 由革 兰 氏 阳性 细
菌 ,主 要是 葡 萄球 菌 分 解 大 汗腺 之 汗 液, 产 生 短 链 脂 肪 酸后 发 出特异 性 臭 味 。好 发 于青壮 年 时期 。 治 疗 腋
臭 之 关 键, 是 杀 菌 与 止 汗。 雄 黄 具 有 燥 湿 杀 虫 , 解 毒 .祛 风功 能, 主 治疮 疡 疔 毒 、疥 疮 、腋 臭 、 虫蛇 咬 伤等 。现 代 药理 研 究 证实 其有 杀 灭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的 作用 ,该 药 外用 能 渗 入 皮肤 内, 起到 杀 菌作 用 ,且 能 燥湿 , 减少 汗液 分 秘, 进 而 能 止 汗 碘 伏 则 具有 广 谱 高 效 杀 菌 作 用, 对 皮 肤 无 毒, 无 害, 无 刺 激, 无 过 敏, 两 药 纰 台 既 仃 较 强 的 广 谱 杀 菌 收 敛 止 汗 作 用 , 又 能渗 入皮 肤 的真 皮 层, 故 对 腋 臭有 良好 的治 疗
于腋 窝 部 ,再 用无 菌 纱 布 覆 盖 , 固定 , 每 2天 换 药 1
次,连 用 4敞 为 1个疗 程 。
结
果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腋 臭 消 失, 随 访 1年 后
未复发 为 浩 禽; 腋 臭 基 本 消失 ,经 随访 6个 月 后又 复
发 者 为 好 转; 经 治 疗 1个 疗 程 后, 腋 臭 未 消 失 为 无 效 。敷 药治 疗 后, 所 有病 铡 腋 窝部 皮 肤 的表 皮 均 逐 渐 角化 脱 落, 经 治 疗 1个 疗 程 . 3 6侧 腋 臭 消 失。 l 0
维普资讯
酮碘 溶 液 。江 苏 南 通 勤 奋 制 药 厂 制 造, 苏 卫 药 准 字 ( 9 2 ) 3 7 2 7 — 3号) 适 量, 稀 释 后 调 成 糊 状 ,均 匀 地 外 敷
强直 性肌 肉收 缩 , 直 流 电时 肌 肉 收 缩 迅 速 。 ( 2 ) 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