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课 第二轮总复习(10)方案设计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十单元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2.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本单元重要概念和方法。
2.练习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复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2.练习使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基本几何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巩固(30分钟)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讲解和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 拓展(30分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讨论分享。
4. 结束(10分钟)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作业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1.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理解程度。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
3.难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解决问题 北京版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总复习:解决问题(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和复习。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复习: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解决问题: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巩固练习: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册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复习-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教案标题:总复习-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第一单元所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定理和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对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2. 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复习过程中能够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课件、典型例题、课堂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第一单元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二、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按照课本目录,对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框架。
2. 学生自主补充和完善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典型例题分析(15分钟)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剖析,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小组合作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针对课堂练习中的难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寻找解题思路。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总复习 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总复习解决问题第二课时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与巩固教师带领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包括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等方面。
可以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进行。
3.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可以是个体解决,也可以是团队合作解决。
问题可以包括购物、行程、工程等方面。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与巩固、解决实际问题、总结与反思等环节,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课文《小熊过河》、《母鸡下蛋》、《小树成长记》。
2.熟记课文内容,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教学重点1.熟记课文内容。
2.熟练掌握生字词的拼读和意思。
3.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2.学生常犯的字音错误纠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展示课文的标题,并请学生读出来。
2. 复习教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课文《小熊过河》的故事情节,以及故事中的生词。
接着请学生读一遍课文《母鸡下蛋》,并让学生解释一下词语“蛋”,“骄傲”,“玻璃”,“尾巴”,“尖尖的”。
再请学生读一遍课文《小树成长记》,并让学生解释一下词语“小树苗”,“阳光”,“气温”,“根须”,“成长”。
让学生从中提取出每个故事的主题,并请学生思考,这些主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 操练请学生把自己认为错读、不会读或读音不准的词从生字词中找出来,逐一进行讲解,让学生反复读,并指出发音、读音、语音、语调等方面的问题,纠正学生的发音。
接下来,请学生一遍遍地朗读全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校对发音,听小组和个别发音练习。
通过集体与个别练习的方式,集中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4. 合作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合作,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5. 巩固根据讲解和练习的过程,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通过提问和指导引导学生回忆,随时指导学生回忆答题,并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增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概括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有个系统的总结。
五、教学反思这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模式,包括学生自己拉列表演、上领讲台、小组讨论等等方式,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互动。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71页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71页笔记一、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五年级阶段,学生应在数与代数领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等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并正确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
二、主要内容三、重难点1. 重点掌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确定方法,特别是在较为复杂的数字相乘情况下。
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算理在复杂计算中的体现,例如多位小数相乘时,如何准确把握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识别数量关系并用小数乘法进行解答,尤其是当条件表述较为隐晦时。
四、教材分析这一页的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小数乘法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展开的。
教材可能通过例题、练习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它是整个小数乘法知识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环节,起着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为后续更复杂的小数四则运算及解决更复杂实际问题奠定基础的作用。
教材中的实例可能来源于生活实际,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且准确地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各种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自主思考,加深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 (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式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创设情境:展示超市购物小票,其中有部分商品价格是小数,并且购买数量也是小数,如某种糖果单价为3.5元/袋,购买了1.2袋。
提问学生如何计算总价,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小组合作探究一:积的小数点位置确定(15分钟)活动任务: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卡片,卡片上写有不同的小数乘法算式,如0.34×0.26、1.25×0.8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2》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总复习2》这一章节主要是对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空间位置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整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图形的识别和变换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概念、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但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算的熟练程度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知识点掌握得较好,而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概念、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数的概念、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运算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相关的知识点和例题。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图形模型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识别等,并进行简要讲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2》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总复习2》这一节内容,主要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
教材中包含了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基本概念。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等。
但是,他们在应用这些知识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计算错误、概念混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基本概念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2.难点: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3.学具: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等基本知识。
让学生谈谈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形状、颜色、数量的事物,让学生进行比较大小、分类等活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事物。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基本概念。
教师在学生做题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的第2课时。
本节课主要复习本单元所学的两个知识点:认识人民币和简单的计算。
1. 认识人民币: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民币的种类、面值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 简单的计算:本节课主要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利用人民币进行实际支付和找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人民币的种类、面值,以及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购物情景,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和找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以及如何在实际购物中进行支付和找零。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人民币的种类、面值,以及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实物、计算器。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人民币模型、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实际购物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和找零。
2. 认识人民币:引导学生复习人民币的种类、面值,并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民币。
3. 简单的计算: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和找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种类、面值。
2. 简单的计算: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元钱,他想买一个3元的玩具,他需要找回多少元钱?答案:小明需要找回2元钱。
2. 题目:小红有10元钱,她买了一本书花了8元,她还需要多少元钱?答案:小红还需要2元钱。
一年级数学教案——“总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总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98-99总复习第5、6、7题,102-103练习第十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学具的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富有思考的习题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最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总复习第5题的口算卡片、第7题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纸一张。
教学步骤:一、复习口算:1、师拿出装有口算卡片的纸盒,随意指名上台口答。
2、出示练习十八第3题。
(1)13连续减2:13、11、、、(2)15连续减3:3、15、、、生读题并解题。
3、指名学生上台汇报结果。
4、出示练习十八第4题、第5题。
学生完成,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二、复习加、减混合计算1、出示43+20-7=62-9+11=生上台计算并说出运算顺序。
2、出示总复习第6题。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三、复习用数学解决问题。
1、多媒体课件演示总复习第7题。
学生观察思考。
2、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概括图意。
3、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分组计论提出数学问题并一一列在纸上。
4、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交流。
5、多媒体出示题目(1)蝴蝶和蜻蜓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蜓有多少只?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6、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算?”生--用减法计算。
7、师:“为什么用减法算?”生:因为要求蜻蜓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数学第十册教案新部编本第71课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71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第101~102页上的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明确三角形的特征。
2、使学生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教师提问:我们以前学习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还学习了哪些角?谁能把它们画出来?学生完成后,再让学生举实例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
教师板书后提问:三角形中,是怎样的线组成的?它有几个角?几个交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由三个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示范:用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用力拉这个三角形,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只要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
让学生看书上的实例。
二、教学三角形的分类。
出示三个三角形图,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的每个角是多少度,确定是什么角,引导学生比较三个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1个三角形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几个钝角?第2个呢?第3个呢?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还有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根据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种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提问: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三个三角形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回答后,师:三角形的分类可以用集合表示。
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
三、课堂练习。
1、做102页上“做一做”。
2、做练习十九的第1、2、3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复习所学内定,预习下一课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建议: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收获。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习最困难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复习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复习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学期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1、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总复习教案第—课时:复习表内乘除法(一)复习内容:总复习局部内容及补充内容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复习重,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2.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复习过程:复习乘法口诀:齐背乘法口诀依据;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二.复习乘除法的意义:1. 问:4&215;6=24表示什么意思24&247;4=6表示什么意思师小结:4&215;6=24表示4个6相加或者6个4相加得24.24&247;4=6表示24里面有几个6 或者把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2. 问:在4&215;6=24中,;4;叫什么 ;6; 叫什么 ;24; 叫什么问:在24&247;4=6 中;24;叫什么 ;4;叫什么 ;6;叫什么稳固练习:1.完成总复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赛一赛谁做得又对又快;指名说个别题是如何算的;集体订正;2.完成总复习第2题a.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b.指名答复,集体核对;四.课堂作业:1.口算册.2.依据;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里各局部的名称.第二课时:复习表内乘除法(二)复习内容:总复习局部内容及补充内容复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及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式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关系.复习重,难点:1.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式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关系.复习过程:复习乘,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关系.1.(出示)( )&215;7=49 35&247;( )=35 4&215;( )=16( )&215;3=21 ( )&247;6=2 ( )&247;2=8指名答 )&215;7=49 括号里该填几,你是怎样想的35&247;( )=35括号里该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247;6=2括号里该填几,你是怎样想的依据生的答复,师小结:一个因数=积&247;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247;商被除数=除数&215;商2.完成总复习第3题a.让学生填一填书上的表格;b.指名说每一个格的计算过程;c.集体核对订正;二.复习混合运算:1.(出示)4+6&247;2 36&247;6&247;6 (12+18)&247;6a.指名板演,其余在自备本上完成;b.问:在一个式子里,有加法,也有除法,先算什么在一个式子里,都是除法,怎么算在一个式子里,有括号,先算什么C.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当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当算式中出现括号时,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完成总复习第5题a.让学生试着自己完成;b.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C.集体核对,师作补充;三.课堂作业:总复习第4题第三课时:复习毫米,分米的认识及观察立体方向与位置复习内容:总复习局部内容及补充内容复习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进一步使学生了解1m=10dm,1dm=10cm,1cm=10mm,1m=100mm.并会简单地换算,能够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估量和目测.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由三个正方形搭成的立体,推断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个立体时,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复习重,难点: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简单地换算,能够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由三个正方形搭成的立体,推断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个立体时,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复习过程:复习方向与位置1.填空:(1).地图上的方向是上 ,下 ,左 ,右 .(2).太阳从方升起,从方落下.(3).东和 ,南和 ,是两个相反的方向.(4).讲台在黑板的面,窗户在教室的面.2.完成总复习第20题a.让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商量一下.b.每个问题指名说,集体评价,订正.二.复习观察立体(出示总复习第16题)问:用三个正方体拼出了下面的几种图形,找出从上面可以看到图a的有 ,看到图b的有 ,看到图c的有 .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用3个正方体搭一搭.指名口答,集体订正.师小结:我们学习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他们的形状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小朋友在观察物体时要全面,要学会用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复习毫米,分米的认识1.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长度单位从大到小说出他们的名称.它们用字母怎么表示2.用手比划一下1m,1dm,1cm,1mm各有多长哪些物体大约长1m 哪些物体大约长1dm 1cm呢 1mm呢3.完成总复习第2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4.复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5.完成总复习第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思考过程.三.复习测量复习测量物体的方法.四.课堂作业:总复习第21题第四课时:复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统计和可能性复习内容:总复习局部内容及补充内容复习目标:1.使学生会看钟表,并能精确地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能求出经过时间.2.使学生初步统计对预测的作用.并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简单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复习重,难点:1.使学生会看钟表,并能精确地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能求出经过时间.2.使学生初步统计对预测的作用.复习过程:一.复习时,分,秒的认识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通过学习你学习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师小结:我们了解了钟面上一圈有12大格,60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还了解1时=60分,1分=60秒.2.复习填写适当的时间单位.(1)小明午休1( )(2)小明从一楼到三楼要30( )(3)你每天从学校到家要经过15( )(4)爸爸每天看报25( )3.完成总复习第19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画一画时针和分针.指名上黑板填,其余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核对,问:你是怎么算出经过时间的4.完成总复习第18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记录.同学在小组内交流.5.完成总复习第13题让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统计和可能性1.完成总复习第24题让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交流一下.集体答复,并说一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完成总复习第25题指名口答并说明理由.课堂作业:总复习第17题第五课时:复习应用题(一)复习内容:总复习局部内容及补充内容复习目标:使学生掌握看图列式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图文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会列式.复习重,难点:使学生掌握看图列式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图文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会列式.复习过程:复习看图列式1.完成总复习第6题问:每盒有几个,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个,怎么列式2.(出示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能直接用乘法计算吗应该怎么样列式,为什么3.☆☆☆☆☆☆☆☆☆☆☆☆☆☆☆☆☆☆☆☆☆☆☆求一共有多少个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图文结合应用题:1.完成总复习第7题问:篮子里少了多少个鸡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么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各自在书上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答.2.完成总复习第8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口答,集体核对,订正.3.完成总复习第9题问:要求每枝圆珠笔多少钱,那么首先要求什么那么怎样求出5枝圆珠笔多少钱呢让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完成总复习第10题让学生自己读题,试着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四.课堂作业练习册第六课时:复习应用题(二)复习内容:总复习局部内容及补充内容复习目标: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正确列式. 复习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正确列式. 复习过程:一.复习图文结合应用题1.完成总复习第11题问:要求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几倍,首先要了解什么书上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怎么求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总复习第12题让同桌同学商量,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做/指名说说怎么想的师小结:这道题目要先把1辆大轿车的人数去掉,然后把剩下的人数除以一辆面包车可以坐的人数,从而求出一共需要多少辆面包车.3.完成总复习第1题首先找出这道题中的单位;1;,推断用乘法还是除法.让学生自己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订正.4.完成总复习第15题(1)指名说一说每件商品的价格.问:求5个练习本和一盒彩笔共花多少钱,怎么列式指名说解题思路,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3)题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集体核对,订正.(3)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来并在书上写出来,列式解答.集体交流.二.补充应用题练习1.比照练习(1)小红用15元钱买了5支铅笔,小华有9元,够买几支这样的铅笔(2)小红用15元钱买了5支铅笔,小华想买9支这样的铅笔需要多少钱a.让学生自己读题,指名分析题意.b.问:两小题的第—步实际上都是要求什么啊够买这样的几支,实际上就是求的什么(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 )买9支需要多少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就是求9个3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订正.学校体育室有篮球24个,篮球的个数是排球的3倍,篮球和排球一共有多少个问:先求什么怎样求排球的个数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订正.三.课堂作业:补充练习:1.学校朗诵组有女生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朗诵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2.小明用12元钱买了4支铅笔,小华想买6支这样的铅笔需要多少钱。
《总复习(二)》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总复习(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法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
3.能较熟练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复习回顾师:同学们,本学期的知识框架如下图所示,我们一起看一看。
师:本学期关于加与减的知识都有哪些?生1:本学期分三部分学习了加与减,我们掌握了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2:还掌握了100以内数的不退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还有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和一问一答的形式,使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关于加与减的知识,为学生完整地构建出本学期的知识体系。
二、基础练习1. 填一填。
15-7=16-9=14-5=6+13=22+6=88-8=40+50=9+36=2. 竖式计算。
41-32=52-8=39+5=10+81=3.数兔子。
(1)白色兔子和棕色兔子一共有多少只?(2)白色兔子比棕色兔子少多少只?设计意图:在基础练习中使学生巩固本学期相关的基础知识点,以照顾到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
三、易错练习跳绳。
(1)小丽三次一共跳了多少下?(2)小芳第三次跳了多少下?(3)如果小明是第二名,小明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4)小花跳的比小芳多一些,小玲跳的比小芳少得多。
小花可能跳了多少下?在合适的答案下画“√”。
小玲可能跳了多少下?在合适的答案下画“○”。
设计意图:通过易错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易错点,减少学生的错误率。
四、拓展练习1.计算1+2+3+4+5+6+7+8+9+10。
2.计算100-99+80-79+60-59+40-39+20-19。
3.5根香蕉和4个菠萝30元,5根香蕉和5个菠萝35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七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
该单元主要对一年级下册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复习,重点复习数字0-9的认识、数量的比较和大小的排序、简单的加减法等内容。
本课时旨在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认知。
2. 教学流程2.1 入门活动•学生自我介绍,老师带头介绍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座位号等基本信息,让学生模仿老师进行介绍。
•讨论数字0-9的认识,教师简要地讲解数字0-9的写法和认识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班内交流一下自己对数字0-9的印象和认识。
2.2 导入新知•复习数字0-9的读法和写法,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
•复习数字的顺序排列。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3 经典案例解析•案例一:小明养了5只鸟和8只狗,小丽养了4只鸟和6只狗,问两个人谁家的宠物更多?–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学习如何用数字进行比较大小和排序,并创造出新的数据进行比较。
•案例二:小明总共有15颗糖,他要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只能分到3颗糖,能分几个小朋友?还有多少颗糖没有分出去?–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加减法计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4 拓展思维•让学生在纸上完成以下题目:1+2=3,2+3=5,3+4=7,和4+5=?并让学生自行发现规律。
•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班内小组内分别出题,比拼谁出的题目最难。
2.5 课堂小结•教师进行本堂课的小结和总结,并指出本堂课所讲的内容和知识点的核心。
3. 教学评估1.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复习。
2.通过案例分析,测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和答题能力。
中学制定学习计划

中学制定学习方案中学制定学习方案1这学期是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这阶段的复习是中考备考的重要阶段,对中考成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因此这个阶段的安排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中考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阶段的复习工作呢?从目前学生现状出发,我制定出如下方案:一、充分抓紧时间,完成新课任务。
本册教材还有一个单元未讲完,这局部内容新知识点少,侧重复习稳固。
因此我方案用两周时间完成。
基于教材特点,我方案把他设计成边学边复习的新旧知识穿插的课堂。
既完成新课任务,又为以后复习打下根底。
既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
二、运用“三轮复习法〞,进行系统合理的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求全面复习初中英语根底知识。
这轮复习方案在五一前结束,以教科书为本,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的运用,对各单元的要点进行梳理。
同时注重根底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
这一轮切忌炒冷饭,要做到“温故而知新〞。
这就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单元复习前,让学生预习本单元重点短语和句型。
教师归纳时,可与其他短语作横向和纵向比较。
帮助学生稳固运用。
第二轮复习至五月二十日左右完成。
这一轮复习一是针对重点语言知识如词类和句型等方面进行。
一定要突出重点,反对面面俱到,精讲精练,引导学生自主复习,真正做到触类旁通,变知识为能力;二是针对重点题型如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听力训练等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第三轮复习注重于语言的应用能力,即按照中考题型进行模拟考试。
每次试后,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面批。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全面稳固。
为最后冲刺储藏力量。
总之,现在距中考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精密配合,共同准备迎接中考。
中学制定学习方案2一、复习前准备工作1、分析学生情况复习工作能否做好,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复习方案,内容,过程必须适应我们学生的特点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我们四位英语老师分析了学生的特点。
发现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比较急躁的学习心理,并且很多学生比较容易骄傲自满,对于根底知识的掌握都不牢固而且比较不屑于处理简单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如图4,对任意四边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
布置作业
见学案
教后记
(1)要使修建自来水管道的造价最低,这三个工厂的自
来水管道路线应怎样设计?并在图形中画出。
(2)求出各厂所建的自来水管道的最低的造价各是多少?
8.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226kg,乙种原料250kg,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40件,生产A、B两种产品用料情况如下表:
需要甲原料
需要乙原料
一件A产品
(1)方案一:把它折成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水槽(如图①),若∠ACB=900,设AC=xcm,该水槽的横截面面积为ycm2,请你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不必写出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方案二:把它折成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水槽(如图②),若∠ABC=1200,请你求出该水槽的横截面面积的最大值,并与方案一中的y最大值比较
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7.如图,某市经济开发区建有B、C、D三家食品加工厂,这三个工厂和开发区A处的自来水厂正好在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它们之间有公路相通,且AB=CD=900m,AD=BC=1700m。自来水公司已经修好一条自来水主管道AN,B、C两厂之间的公路与自来水管道交于E处,EC=500m。若自来水主管道到各工厂的自来水管道由各厂负担,每米造价800元。
X吨
200吨
b
300吨
总计
240吨
260吨
500吨
4.我市某乡A,B两村盛产柑橘,A村有柑橘200吨,B村有柑橘300吨。现在将这些柑橘运到C,B两个冷藏仓库。已知C仓库可储存240吨,D仓库可储存260吨:从A村运到C,D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至25元,从B村运到C,D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至18元。设从A村运到C仓库的柑橘质量为x吨,A,B两村运往两仓库的柑橘费用分别为yA元和yB元
图中设计三种测量方案要求:
(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草图;
(2)在图形中标出测量的数据(长度用a,b,c......角度用α,β,γ,
…..表示)并写出测量的依据及AB的表达式。
6.如图,在Rt△ABC中,∠ACB=900,∠CAB=300,用圆规和直尺
作图,用两种方法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要求其中一个三
第周星期第课时总课时
时间
课题
方案设计问题
课型
复习课
教法
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
1.掌握方案设计问题的特点及类型,熟练运用方案设计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对各种类型的方案设计问题的探索,发展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富有情趣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激情。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A. ;B. ;C. ;D.
2.如图,转盘被分成六个扇形区域,并在上面依次写上数字1、2、3、4、5
6,转盘指针的位置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请你用这个转盘设计一个游戏(六等分扇形不变),使自由转动的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向的区域的概率是2/3,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设计方案可用土所示,也可以用文字表述)。
(1)请填写下表并求出yA和yB与x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
(2)试讨论A,B两个村中,那个村的运费少;
(3)考虑到B村的经济承受能力,B村的的柑
橘不超过4830元。在这种情况下,请问怎样调运,才能使两村运费最小?求出最小值。
5.如图,在人民公园人工湖两侧的A,B两点欲建一座观赏桥,由于受
条件限制,无法直接度量A,B间的距离,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在
教学重点
运用方案设计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媒体
学案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
方案设计问题的基本类型:
(1)类型一:提供讨论材料,进行合理猜想.此类问题一般设置一段讨论的材料,让考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证明.
(2)类型二:画图设计,动手操作。此类问题一般给出图形和若干条信息,让考生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分割或设计美观的图案
产品
每件产品的产值
甲
4.5万元
乙
7.5万元
3.市"康智'牛奶乳业有限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决定从明年起对甲、乙两种产品实行“限产
压库”,要求这两种产品全年共新增产品20件,这20件的总价值p(万元)满足:110<p<120
已知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那么该公司明年应怎样安排
新增产品的产量?
收地
运地
C
D
总计
a
(2)假如你是该兴趣小组的成员,请你再提供两种方案,使你所设计的水槽横截面面积更大。画出你设计的草图,标上必要的数据(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10.正方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三角形,方法如图1:
请你仿上用图示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操作设计:
⑴如图2,对直角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
(3)类型三:设计方案,比较择优。此类问题一般给出问题情景,提出要求,让考生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案,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二:【例题与练习】
1.如图,小明想用皮尺测量池塘A、A间的距离,但现有皮尺无法直接测量,学习有关知识后,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两点的点O,连接OA、OB,分别在OA、OB上取中点C、D,连接CD,并测得CD=a,由此他即知道A、B间的距离是()
7kgΒιβλιοθήκη 4kg一件B产品3kg
10kg
设生产A产品x件,请解答下列
问题:
(1)求x的值,并说明有哪几种符
合题意的生产方案。
(2)若甲种原料50元/kg,乙种原料40元/kg,说明(1)中哪种方案较优?
9.课题研究:现有边长为120cm的正方形铁皮,准备将它设计制作成一个开口的水槽,使水槽能通过的水的流量最大。初三(1)班数学兴趣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在水流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水槽的横截面面积越大,则通过水槽的水的流量越大。为此他们对水槽的横截面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