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牧童》课件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https://img.taocdn.com/s3/m/35100fcf89eb172ded63b746.png)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 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诗.导入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5.古诗词三首
读诗题: 《牧童》 知诗人:
——[唐].吕岩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
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
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
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 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 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切的数字, 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 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 明月。
铺:铺开。(草原茂盛给人平缓舒服之感)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风中笛声悠扬飘逸,牧童吹 笛嬉戏,富有情趣)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明诗意:
1.自由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这是一个(
)的牧童。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已经得道成了神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 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https://img.taocdn.com/s3/m/6ecca0775acfa1c7aa00cc8e.png)
读诗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 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明诗意:
1.自由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这是一个(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词句解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 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 船前进啊!
诗.导入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5.古诗词三首
读诗题: 《牧童》 知诗人:
——[唐].吕岩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
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
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
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
优美 恬静
表现出牧童的 天真.悠闲. 自在.无拘无束
悟诗情: 自由读读,说说你从牧童 这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童 年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说你对这种童年生活的 感受。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 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古诗三首》《牧童》
![《古诗三首》《牧童》](https://img.taocdn.com/s3/m/954f10c5f46527d3250ce051.png)
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声逗弄什么?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笛声逗弄了晚风,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晚脱蓑衣卧月明。 • 这两句写的是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
牧童,黄昏后,躺在月光下欣赏月色。
猜想他饱饭后为何不回家呢?如 果你是他,在如此安逸的月光下你的 心情如何?
《古诗三首》《牧童》
所见
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句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 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 会写“牧”和“蓑”两个字。理解 “弄”、在诗句中的意思。
吕岩,字洞 宾,唐代京兆人。 咸通举进士,曾 两为县令。值黄 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 知所终。是传说 中的逍遥大仙。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 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 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 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 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 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 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 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 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 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 态的一种向往。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弄: 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
来遮风挡雨。
草铺横野六七里,
• 铺:铺开 • “横”:说明什么?
草原的茂盛和平缓舒服的感觉
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所见)课件1
![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所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c9c0b4f39ec3d5bbfd0a74ff.png)
mù
zhèn yuè lì
牧童 振林樾 立正
chán bǔ zhuō bì
suǒ
蝉鸣 捕 捉 闭口 所以
chán
蝉
闭蝉立 捕 所牧
suǒ
所见 yuán mé林樾。
yù bǔ chán
意欲捕鸣蝉,
bì lì
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 yuán méi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chí
小池
杨万里
quán
xī
泉眼无声惜细流,
yīn
qíng róu
树阴照水爱晴柔。
l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xī quán
róu
可惜 泉眼 温柔
qíng
lù
yīn
chí
晴天 露出 阴天 小池
露池 阴 柔晴惜
露池 阴 柔晴惜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捕闭 蝉
牧立
池 阴
惜
晴 柔
请 露
情
所
捕闭 蝉
牧立
池 阴
惜
晴 柔
请 露
情
所
《古诗词三首—牧童》
![《古诗词三首—牧童》](https://img.taocdn.com/s3/m/119d1a147cd184254b3535a1.png)
【唐】 吕岩
描写古代儿童有趣生活的古诗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 兆人。咸通举进士, 曾两为县令。后来唐代 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 起义,时局动荡,吕洞 宾就带家人躲入终南 山学道,最后不知去向。
牧 童
பைடு நூலகம்【唐】
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蓑
牧 童
【唐】
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横野:辽阔的原野。 笛弄:吹笛嬉戏 弄:逗弄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 的防雨工具。 卧月明:睡在月光下。
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 还没见到归来的牧童,却先听 见牧童吹笛嬉戏的笛声,那笛 声随着晚风飘扬,时续时断。
牧童回来吃饱了 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 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 休息了。
让我们根据诗句 的意思背一背这首古 诗吧!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https://img.taocdn.com/s3/m/ba3f88e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c.png)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
《牧童》原文:
年代: 宋作者: 周敦颐
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
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
《牧童》诗人周敦颐档案: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又称周元皓,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
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
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
[1] 因仕宦生涯,经常迁徒。
虽收生传道授业,但无长随门生,有影响者不多,程颢、程颐曾以师礼事之,但实为学友。
周氏学术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道学,间杂佛学。
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
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
后人编成《周子全书》。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https://img.taocdn.com/s3/m/35cc88f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6.png)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
《牧童》原文:
年代: 宋作者: 周敦颐
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
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
《牧童》诗人周敦颐档案: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又称周元皓,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
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
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
[1] 因仕宦生涯,经常迁徒。
虽收生传道授业,但无长随门生,有影响者不多,程颢、程颐曾以师礼事之,但实为学友。
周氏学术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道学,间杂佛学。
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
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
后人编成《周子全书》。
d i v c l a s s = " d o w n l o a d _ c a r d _ m s g " b d s f i d = " 9 6 " > d i v c l a s s = " d o w n l o a d _ c a r d _ t i t l
e " s t y l e = " t e x t - d e c o r a t i o n : n o n e ; " b d s
f i d = " 9 7 " > 0 sQ 嶯蟘橯 gr 鍅剉銼讒 hT fe 悩 0 gr 鍅 0 . d o c 0 / d i v >。
牧童古诗全诗欣赏
![牧童古诗全诗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b008a70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1.png)
牧童古诗全诗欣赏《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让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①浪淘沙——唐代曲名,来自民间。
与后来的词牌“浪淘沙”不同。
②九曲——形容河流转弯很多。
九,在古代表示多数。
③浪淘风簸——大风荡起波浪,大浪冲走泥沙,形容风大浪大。
④天涯——天边。
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赏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
”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5_古诗《牧童》
![5_古诗《牧童》](https://img.taocdn.com/s3/m/e6d17f9d5fbfc77da269b19f.png)
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弄/晚风/三四声。
弄
三
: 逗 弄
四 声 : 极
。
言
其
少
,
傍
晚
的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悠扬的笛声
静 寂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通过乡野的静和笛声的动,动静结合,来凸 显乡野的宽广和乡村夜晚的静谧。
自学一
归来饱饭黄昏后,
自学二
不脱蓑衣卧月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读读说说:
悟诗情
作者借牧童想表达什么?
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 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 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 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牧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知诗意
草铺横野六七里,
铺 草铺/横野/六七里 横
:
野
平
:
铺
辽
、
阔
铺
的
开
原
。
野
。
六七里: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实际的长度?
这六七里主要形容原野的宽广和辽阔。
知诗意
草铺/横野/六七里
青草铺满广阔的原野,放眼望去,无边无际。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 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 明月。
牧童
唐 *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小学古诗:《牧童》
![小学古诗:《牧童》](https://img.taocdn.com/s3/m/1f1ae11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48.png)
【导语】吕岩,也叫做吕洞宾。
唐末、五代道⼠。
名□(⼀作□),号纯阳⼦,⾃称回道⼈。
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仙之⼀。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或“关右⼈”,元代以后⽐较⼀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西芮城)⼈,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东东平)⼈。
牧童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卧⽉明。
译⽂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
注释 牧童:放⽜放⽺的孩⼦。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草或棕⽑编织成的,披在⾝上的防⾬⽤具,⽤来遮风挡⾬。
卧⽉明:躺着观看明亮的⽉亮。
赏析 ⾸句“草铺横野六七⾥“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葱茏。
⼀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草场的宽阔⽆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个场景。
第⼆句“笛弄晚风三四声。
”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弄”字,更显出了⼀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笛声的悠扬悦⽿,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这⾥的“六七⾥”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笔锋⼀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末句“不脱蓑⾐卧⽉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困来即眠,⽆牵⽆挂,⾃由⾃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诗⼈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也可能是欣赏⽉⾊。
诗⼈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限的想象空间。
全诗展⽰了⼀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和明⽉。
小学古诗: 《牧童》
![小学古诗: 《牧童》](https://img.taocdn.com/s3/m/e6b9c7bad0d233d4b14e695a.png)
小学古诗:《牧童》牧童唐代: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注释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赏析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
”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仅仅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
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牧童》一诗,不但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cad7bcf12d2af90242e6e2.png)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读出5首诗的画面 ①《村居》——儿童放纸鸢图 ②《所见》——牧童捕鸣蝉图 ③《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童孙学种瓜图 ④ 《稚子/弄冰》——稚子敲玉磬图 ⑤ 《村晚》——牧童吹短笛图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课文 题目
主要 重要 人物 事件
情景 画面
情感 乐趣
四时田园 杂兴(其 三十一)
③形声字构字法识字 耘,形声。从耒,从云,云亦声。
“耒”指用耒这种农具除草,“云”意为 “回旋团聚”。“耒”与“云”联合起来 表示“用农具耒在作物植株周围除草和培 土”、“把除去了杂草的泥土聚集在作物 植株周围。”
漪,形声。从水,猗(yī)声。本义: 水的波纹。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找准“留白”,展开 想象,联系生活,快乐“补白”。
1.写景: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2.叙事 ①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②表达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 描写、心理描写……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稚(zhì)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古诗三首》教学 PPT精品课件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古诗三首》教学 PPT精品课件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220a3b964bcf84b9d57b96.png)
不羡神仙羡少年
流露出诗人对青春的的渴望,羡慕中又 隐藏着一股难言的惆怅。也告诉少年们要珍 惜自己的青春,不要虚度年华。 诗人写景寄情,采用对比的写法,写出 了郊游踏青的闲情,表达出作者对青春的渴 望,对年轻的羡慕。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古 诗 三 首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蓑 suō 蓑笠
思考:诗歌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情景?
牧童晚归休憩图
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 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 见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 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 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 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 息了。
草铺横野六七里,
视觉: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铺: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表现了出来。
笛弄晚风三四声。
听觉: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弄:显出一种情趣,把风中低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 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六七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 原野的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寂静。
思考:诗歌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情景?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 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作 锣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 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 裂声。
思考:诗中的稚子有什么特点? 嬉戏时的快乐 冰碎时的失望 天真快乐 纯真烂漫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 生命才真正开始。 2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https://img.taocdn.com/s3/m/87bd6ee22e3f5727a4e9623c.png)
古诗文系列: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
注释:
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⑵铺:铺开。 ⑶横野:辽阔的原野。 ⑷弄:逗弄,玩弄。 ⑸饱饭:吃饱了饭。 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 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⑺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诗文系列: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
背景:
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 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 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 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 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 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 即兴作下此诗。
古诗文系列: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
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 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 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 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 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 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 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 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古诗文系列: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
赏析:
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 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 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 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 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 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 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 空间。
古诗文系列: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
赏析:
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 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 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 “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 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 寂。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精编版)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f04e3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a.png)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
《牧童》原文:
年代:宋作者:周敦颐
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
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
关于描写牧童的古诗周敦颐《牧童》
《牧童》诗人周敦颐档案:
周敦颐(1020xx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又称周元皓,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
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
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
[1] 因仕宦生涯,经常迁徒。
虽收生传道授业,但无长随门生,有影响者不多,程颢、程颐曾以师礼事之,但实为学友。
周氏学术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道学,间杂佛学。
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
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
后人编成《周子全书》。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牧童。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读读说说:
我们来看看这个牧童在干什么? 哪些句子是写景的?
讨论交流,说说诗句意思: 1. 2. 3. 4.
风景: 野草 横铺—六七里 晚风 明月—黄昏 牧童: 弄笛 卧
优美 恬静
表现出牧童的 天真.悠闲. 自在.无拘无束
悟诗情: 自由读读,说说你从牧童 这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童 年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说你对这种童年生活的 感受。
诗.导入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5.古诗词三首
读诗题: 《牧童》 知诗人:
——[唐].吕岩
读诗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衣卧月明.
明诗意:
1.自由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这是一个(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 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